年轻人减少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影响经济有什么影响

直面年轻人越来越少的中国!
作者:赛冬
来源:李迅雷金融与投资(lixunlei0722)
传统上,中国一直是个热爱生育、人口快速增加、人口负担沉重的国家。然而就在近几年,“老龄化”一词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媒体和街头巷尾。“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延迟退休”的提出,中国仿佛在一夜间就进入了往往只和发达国家才能联系到一起“老龄化社会”。
那么,中国当前的老龄化程度究竟如何?未来的老龄化又会怎样发展?年轻人口的下降会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国未来是否还会再有经济的高速增长?
下面将使用大量的数据来证明——未来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严峻。
1、中国将快速进入严重的老龄化社会
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65岁以上的人口已达到全国人口的1/4,仅次于摩纳哥,居全球第二位。过去20多年里,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国内需求不振、物价保持稳定,人口开始陷入负增长。
那么,中国离日本的现状有多远呢?——大概只需要20年。
中国当下的年龄结构类似于20年前的日本——都有25岁和50岁左右两个人口高峰。在最后一个人口高峰之后,都出现了出生人口的大幅下滑。
再过20年,中国的年龄结构就会和当前的日本类似(如下图所示)。届时,最后一个高峰期的人口将会达到45-50岁,而目前50岁左右的高峰人口将大规模进入70岁,成为退休的主力军,为养老金带来极其沉重的压力。
2016年中国和1995年日本的年龄结构对比图
当前的中日年龄结构对比图
2、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未富裕低生育率国家
随着富裕程度的提升,一个国家的生育率通常会逐渐降低。目前生育率最低的国家和地区,大部分都是西欧和东亚的发达经济体,如日本、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等,他们的千人出生率不到10。
中国目前的千人出生率为12.2,在世界224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162位,属于倒数1/4。千人出生率低于14的国家和地区共有82个,其中61个达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规定的“高收入”标准(人均GDP高于12276美元),只有21个还不属于高收入国家,下面是这21个国家的列表。
全球未富裕的低生育率国家列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国家主要分为三类:
前苏联东欧集团、前南斯拉夫:这些前社会主义国家在苏东剧变之前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社会发展水准,妇女地位较高,生育率也下降到和西欧类似的低水平
迷你岛国:迷你国家,产业单一,年轻人流失
东欧以外的非小岛国家,只有两个:中国、泰国
抛开几个迷你岛国不计,在全球224个国家中,当前并不富裕、而且历史上也没有富裕过的低生育率国家,只有中国和泰国两个。可以说,中国在当前并不很高的发展阶段便出现了如此低的生育率,在全球也算是非常独特的一个现象。
3、年轻人断崖式下降所导致的经济颓势
回顾前文,中国当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和20年前的日本以及10年前的韩国比较类似,如下图所示:
2016年中国、1995年日本、2006年韩国人口年龄结构对比
上面的三张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最早的人口高峰即将进入50岁,从而宣告其生产力盛年的终结,而25岁以下的年轻人口则是急剧下降,劳动力即将进入青黄不接的拐点。
日本和韩国在这一拐点后的经济发展速度如何呢?
1995年,日本的人均GDP达到4.25万美元的高峰(高达美国的148%),2015年回落到3.25万美元(仅为美国的57%)。
2006年,韩国的人均GDP为2.09万美元(美国的45%),2015年增长到2.72万美元(美国的47%)。
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日本和韩国在达到和中国目前类似的年龄结构后,经济都进入了低速增长。日本的人均GDP从90年代的超越美国,变为不足美国的六成。韩国的经济增速则大体和美国持平。
如果说日本和韩国属于发达经济体,其经济增速理应不高,那继续看看我们的邻居泰国。作为“亚洲四小虎”之一,泰国的经济发展程度曾长期高于我国,在东南亚国家中属于经济上的上进生。
如前文所说,泰国和中国同属于世界上极其稀有的从未富裕过的低生育率国家,下面是中泰两国年龄结构对比,可以看出两国都面临着年轻人口数量大幅滑坡的问题,泰国的人口高峰比中国稍微更老一些。
2016年中泰人口年龄结构对比
下面来看看泰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年,泰国的人均GDP 从2029美元增长到5059美元,增加了约250%
自2010年后,泰国的经济便进入了低速增长,2015年泰国人均GDP为5735美元,相比较5年前,年均名义增速仅约2%
可以看到,无论是较为发达的日本和韩国,还是发展程度更低的泰国,当他们达到和中国当前类似的年龄结构后,其经济增速都进入到低增长时代。
西欧和美国作为一流发达世界,其经济增速早已降低到每年1-2%的低水准。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其经济增速也降低到了这样的低水准,那么他和一流发达世界之间的差距将不会减少,甚至可能会被越拉越远。
除泰国以外,之前所列出的未富裕低生育国家,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也大都不理想,下表是21个未富裕低生育国家2015年的GDP增速。除中国以外,所有国家都没有达到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的平均增速,60%的国家甚至还不如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速。
未富裕低生育率国家的经济增速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如果其年轻人口出现了急剧减少,那么该国的劳动力供给在短时间内也会发生大幅下滑,从消费层面来看,年轻人结婚、购房、购车等需求也会大幅度降低,各类大宗消费品的增速会快速下滑,甚至进入低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以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日本为例,下表为日本1990年到2007年各类消费品的减少情况。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日本年轻人口的快速减少,日本人的各方面日常消费基本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日本1990年到2007年各类消费变化情况:
当前的中国和20年前的日本人口年龄结构类似,人口高峰拐点刚过,年轻人口即将开始进入断崖式下跌。
下面是中国2015年的数据,重要消费品的增速下滑,部分商品开始进入负增长:
智能手机销量:增长3%
汽车销量:增长4.7%
彩电销量:增长2.8%
冰箱销量:下降2%
空调销量:下降5.4%
啤酒销量:下降1.8%
4、历史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年龄结构——年轻
日本和韩国是世界上极少有的跨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来看看他们在高速发展跨入发达世界时的年龄结构是怎样的。
中国目前的人均GDP约8000美元,和日本1960年代末期、韩国1980年代末期类似(考虑美元通胀换算成当前美元,下同。换算数据见:
1965年,日本人均GDP 7000美元,1975年达到2万美元。
1985年,韩国人均GDP 5500美元,1995年达到1.9万美元。
这一时期,日韩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如下图所示,和现在的中国相比,无疑是非常年轻的。
日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的人口年龄结构
传统的欧美发达经济体从人均1万美元增长到2万美元(同上,换算成当前美元)的时间段,大约是20世纪50-60年代。这一时期他们的年龄结构,相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也是非常年轻的。
回顾历史,西欧、北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当他们从类似当前中国的经济水平再向上迈一个台阶的过程中,其年龄结构都比当前的中国要年轻许多。
换句话说,如果中国能在当前这样的年龄结构下,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水平再迈上一个台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那这将会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奇迹。
5、中国的人口周期和经济周期
看完各国的横向对比,回头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和经济周期情况。下图是1949年以来的中国人口出生数量和1978年以来的中国GDP增速对比图。其中,人口出生图向右平移了20年,代表出生人口平均在约20年后进入劳动力市场,并逐步开始准备结婚、买房、买车、添置家电等大宗消费。
中国历年出生人口和经济增速
第一次人口高峰:建国后第一个人口出生高峰出现在三年困难时期后,直到70年代中期为止,平均每年出生2500万人,最高峰在1970年达到2800余万(此处数据有误,最高峰应是1963年,达到2900多万——编者)。
这一高峰时期的人口在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进入20岁。在这10年里,除89-90年外,其余年份中国经济均保持高速增长,且出现了较高的通货膨胀。90年代初期出现了股疯和第一次炒房热。
第一次人口低谷:1970年的2800万出生人口顶点之后,中国的出生人数开始逐年下滑,1980年降到1800万,十年间出生人口下降了约40%,直到1982年才回到每年2000万以上。
这一低谷时期的人口大约在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头几年进入20岁。从1995年开始,中国经济结束高速通胀,第一次地产泡沫破灭,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后,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煤炭钢铁过剩,出现大规模下岗潮,银行坏账问题显现,经济走入通缩,物价长期稳定。
第二次人口高峰: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迎来了第二次人口高峰,他们是60后第一次高峰人口的后代。
这一时期中国平均每年出生约2300万人,最高点是1990年的2600万。这一时期出生的人口在21世纪的头10年进入20岁,而这也开启了中国经济新一轮的高速增长。
从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走出了90年代末开始的通缩,CPI逐年上升,从大宗商品到住房价格,再到肉菜蛋价格,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钢铁、煤炭、石油价格飙升,经济高速增长,银行坏账率下降到历史最低,中国的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位。
第二次人口断崖式下跌:1990年的2600万人口出生顶峰后,中国的出生人数又开始快速下滑,1992年后便一直低于2000万,直到1999年降低到1150万的最低谷。
这一时期的出生人口最早在2012年开始进入20岁。也正是从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告别了9%以上的高速增长。大宗商品价格开始由盛转衰,CPI也告别了高增速,全国除了少数城市外,大部分地区房价横盘甚至开始下降。
下跌上半场刚结束:现在是2016年初,今年将有1600余万年轻人满20岁,较6年前下降了约40%。这一数字再过4年还将下降30%。也就是说,由年轻人断崖式下降所导致的经济低迷周期,目前刚完成上半场,还有更严峻的下半场等待着我们。
永无止境的下跌: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不到1.5,也就是说2对夫妇平均生育不到3个小孩。如果未来的总和生育率继续保持在1.5,那么等90后开始生育的时候,中国的出生人口将会只有90后的约75%。
如前面所说,90后是中国人口断崖式下跌的一代,那么等未来几年,他们的生育高峰到来之时,中国的出生人口将会出现更严重的断崖式下降,在约10年后,降低到每年只有8-900万左右出生人口的创纪录低点。
综上所述,60后人口高峰带来了85-95年经济的高速发展。而75后人口低谷,则使得中国经济在90年代末-21世纪初经历低迷。此后80后人口高峰再次将中国经济带出迷茫,走向新的高峰。
但是,80后人口高峰之后,又是90后人口的断崖式下跌,由此伴随着的,是2012年后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低谷,并可能会在未来3-4年达到谷底。
和此前的谷底有所不同,中国再也没有迎来新的出生人口高峰,相反,则是一个比一个低的人口出生低谷。再也不会有新的人口高峰来帮助中国经济走出低迷。
难以逆转的出生率:中国的出生率能逆转么?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来看,可能很难。目前日本总和生育率是1.4,韩国、港澳台、新加坡只有1.1-1.2,属于全球最低的行列。
一般来说贫穷地区的生育率比富裕地区更高,但是,连泰国这样的人均GDP不如中国的国家,生育率也只有1.5,人均GDP只有中国1/4的越南,生育率也下降到了1.7。
从全球各国历史来看,生育率下降后,几乎没有重新回升的例子。中国未来的总和生育率可能会逐步下降到如同台湾、韩国、泰国、日本这样的1.2-1.4的超低水准,也就是说每隔一代人,出生人口就打6-7折,三代之后,就只有25%了。
85后每年出生:万
10后每年出生:万——打六五折
由此推算:
35后:950-1000万
60后:600万
6、三线以下城市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中国在出生人口不断走低的同时,是城市化率、大城市化率的不断提升。随着年轻人口大量进入大城市,落后地区、三四线城市、县城、农村未来年轻人口的减少速度,会比全国平均来得更加猛烈。
下面来看部分省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第五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的变化情况,红色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部分省市0-14岁人口减少情况
由上表可以看出,较发达的地区,由于有大量年轻人涌入并定居生子,0-14岁人口减少的比例相对较少。而不发达地区,由于大量年轻人流失到沿海发达地区,0-14岁人口减少比例相对较大。特别是对于那些人口流失多、且生育率较低的省市而言,则更加严重。
仅仅10年时间,部分省市的0-14岁人口就下降了近40%,对于这样的地区而言,其未来经济面临的压力将是极其沉重的。如果再人口下降尚处半山腰的2016年,广大三四线城市就出现了去库存压力,那么,等再过三四年,新增年轻人数量跌入谷底的时候,这些小城市的楼市将会悲惨到什么地步?我们拭目以待。
7、中国人口和经济的未来
如前文所说,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和20年前的日本类似。那么我不妨以日本为参照,看看其人口和经济的走势情况。
中日人口年龄结构对比
下面是日本出生人口和经济走势对比图,同样的,出生人口向右平移了20年。日本的最后一个人口出生高峰是7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的高峰人口在90年代初期进入20岁。此后的日本新增年轻人数量便开始了断崖式下跌,日本经济也由盛转衰,进入经济低迷期。由于此后再无人口高峰来挽救,日本经济在经历了20余年的长期低迷后,并无好转的迹象,还将持续衰落下去。
下图还列出了日本历年利率图,在1990年到1995年人口拐点的五年里,日本的利率从6%下降到了不到1%。这说明日本政府尽了最大努力来刺激经济,希望使其走出困境。但事实证明这这并没有起到预想中的效果,日本经济并没有任何起色,相反,由于大规模的刺激政策,日本成为全球负债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日本出生人口与经济增速
现在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对应的正是年的日本,未来将会如何发展,让我们等待时间来检验一切。
1. 中国是世界上很稀有的未富裕低出生率国家,和中国类似的只有一些前苏联、东欧国家、几个小岛国,以及泰国,目前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比较低迷;
2. 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和20年前的日本比较类似,并将在未来20年达到如今日本的老龄化程度;
3. 世界历史上,凡是达到中国当前年龄结构的地区,全都进入低速增长甚至停止增长;
4. 现有的发达经济体,在其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时期,都比当前的中国年轻许多;
5.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周期和经济周期有较强的同步性。人口高峰时期,经济通常高速发展,人口低谷时期,经济通常陷入低迷;
6. 未来中国的出生人口再也没有高峰,反倒会出现一个比一个低的低谷;
7. 2016年的中国还处于进入人口低谷的转折点,真正的年轻人口断崖式下滑还在未来几年;
8. 落后地区、三四线城市,将会面临比全国平均水平更糟糕的年轻人口断崖式减少,这可能导致各类消费增速的急速下滑,甚至进入负增长。因此,现在还远不是三四线城市经济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更加严酷的挑战还在未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人口出生率降低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影响_网易新闻
人口出生率降低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影响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人口出生率降低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影响)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共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人口出生率从2016年的12.95下降到2017年的12.43;同时老龄化程度继续加大,60岁以上及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都有明显上升。人口出生率降低对未来经济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组织专家学者展开了一次圆桌讨论。刘志彪(长江产经智库):人口规模、结构、密度等,对产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从供给面看,人口的数量决定人口红利,人口的质量决定人才红利。从汗水经济转向智慧经济,取决于劳动力转变为人力资本的程度。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口出生率下降为提高人口质量提供了契机。从需求面看,一定的人口基数是潜在市场容量的基础,也是产业取得国内规模经济的条件和前提。中国经济之所以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与中国人口基数大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始终保持一定的人口基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何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个人认为利大于害。利在于:为提高国民素质与人力资本质量提供机会;符合智能化、自动化对人力的替代,有利于新技术推广与普及;是发达经济体的共通常态,是个体化、自我化的必然;引导需求结构向高端化、服务化发展;从长远看,也是中国人口的调结构,再经过三代人左右的时间,实现人口稳定在十亿左右。刘根荣(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人口出生总量下降,意味着劳动力要素的供给在未来会呈现下降趋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要素的短缺将制约中国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居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会受到人口结构的重大影响,老龄化可能制约总需求的扩张,从而使中国经济面临总需求不足的长期制约;年轻劳动力是社会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也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年轻劳动力的短缺会导致社会整体创新能力下降。丁可(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低生育率和老龄化对企业家精神的抑制值得关注。从日本的教训来看:大部分企业里,中老年的比重都在不断提升,年轻人很难有出头的机会。尤其在适合创业的30岁年龄段,很难在重要的岗位得到历练;人口下降,国内市场萎缩,导致初创企业普遍缺乏投资和扩张的愿望,不愿做大;老龄化导致整个社会心态消极,对新生事物,新兴产业缺乏兴趣。&包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随着中国的产业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和创新密集型升级,低人口增长很可能并不会带来未来产值增速的下降,反而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低人口增速可能确实会在一些行业,特别是养老、医疗和家政服务业造成局部的劳动力缺口,但政府可以考虑通过补贴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和职业技能,和鼓励企业研究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技术在其中的应用等方式未雨绸缪,化解潜在的供给不足的问题。张月友(长江产经智库):低出生率对应的是人口老龄化,低出生率对经济的影响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劳动力资源上。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会负担率上升,劳动力会发生短缺,制造业用工成本会进一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下降,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也将受拖累;对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生产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增加,产业朝着服务化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将加快;城市化。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人口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深,将直接给目前正在加速推进的城镇化带来反思。总之,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陈柳(长江产经智库):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将导致农村、小城镇人口的减少,部分城镇和农村区域凋零,这就要求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构建通达交通体系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布局时,应当考虑到中长期我国人口不足以支撑中西部地区的大规模城镇化,现在就要更加注意城镇集中和集聚,振兴乡村不是均衡用力,而是要将部分地区较早定位于生态保护区,减少开发,将生产力布局与人口集聚趋势相协调。颜银根(南京审计大学):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中国工资水平进一步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球竞争力大幅下降,劳动密集型产业批量退出;抚养比大幅增加,导致中国未来社保基金不足,政府税收可能会加重,导致未来消费水平和创业创新动力不足。&摘编自长江产经智库公众号
(原标题:人口出生率降低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影响)
本文来源:南京龙虎网-南京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手机注册或邮箱注册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你已成功重置密码,请妥善保管,以后使用新密码登录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马云:多给年轻人机会 或减少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_经济_宏观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当前位置:
个股查询:
马云:多给年轻人机会 或减少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
本文来源于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6月22日早上,马云在接受新浪财经的采访时表示:&我希望加大中小企业和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事实上给中小企业和年轻人更多机会的时候,很多贸易逆差的问题不会像今天看起来的那么激烈。&
过去三十年,美国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加入WTO以后,受益于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成果,因此过去中国式受益者。然而今天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内需市场非常大,同样这个市场也是全世界的。
马云不认为当前的贸易逆差数字有这么大。&有些东西我们没有算,去年1.3亿到1.5亿人在全世界跑,每个人花一万美金,这个数字没算进去,包括人家的吃、住,因为大家没有准确的数字。&
他表示:&逆差和顺差,贸易上面永远会存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巧合,大家的贸易是平衡的。我相信随着更多年轻人和中小企业加大出口以后,贸易逆顺差问题会很快减少,但是不可能消灭掉。&
&中美贸易这几年来应该还是走向健康的,我只是觉得美国有那么多中小企业,有那么多好的产品和创新的产品,为什么不可以到中国去?为什么不可以到亚洲去?中国有这么多中小企业的产品,原来也只有通过大公司,通过外贸公司一层层再到国外,是否可以帮助中国中小企业向一带一路发展、卖出去?&
马云强调:&对于阿里巴巴来讲的思考,不是简简单单的中美之间的问题,而是全球贸易自由的通畅。我是坚定的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相信者,我觉得互联网、电子商务是有机会让世界贸易更加健康的。&
此外,马云将阿里巴巴打造成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的目标定在了2036年。他认为:&这个经济体是我们参与建设,但我们不拥有这个经济体。所以要做的事情很多,如果变成一个经济体,特别是全球化了,我们必须替全球去思考,所以我们经济体得考虑到二十亿消费者,为全世界创造一亿的就业机会,为全世界有一千万家企业能够在该经济体里面盈利。&
那么在变成一家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能力的公司之时,马云解读了两者的区别:&我认为全球化和国际化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全球化是一种视野,你必须替全世界去思考,解决全世界的问题,国际化是你跟世界沟通的能力。阿里巴巴这几年最重要的是先具备国际化的能力,然后具备国际化的视野,我希望我们公司从文化、人才、组织,都能够适应未来世界快速发展的需求。&
在谈及假货问题时,马云表示:&实际上只要人存在,作假的事情永远存在。但是今天我自己觉得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技术可以把假货发现、打击、采取措施,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今天在天猫、淘宝上的假货,我觉得我们做出来的打击可能是全世界想象不到的,因为有了大数据以后,我们不仅能够发现谁在买、谁在卖、谁在生产、谁在制造,我们都能够抓到。&
马云指出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打假从线上进行到线下。&一个假货工厂,可能找四五百个人帮他卖,你把卖的人抓住没有用,你还得把工厂捣毁掉。所以今年年初我提出要像打击酒驾一样打击假货,我们现在正在逐步推进。&
&再给一点时间,也许中国这么多年解决假货的问题,从我们这里开始有重大的进步,我还是充满信心的。&(冯昊 发自底特律)
【作者:】 (编辑:wenjing)
财经网微评论(人参与)
说说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条)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经济越发达年轻人却越来越穷 到底是为什么?,这是真的,年轻人变得更穷了,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年轻人为啥越来越强,年轻人为什么会手抖,中国老百姓为什么越来越穷,年轻人为什么要奋斗,年轻人为什么都迷茫
  中国通常会把80后和90后视为年轻一代;日本则把年轻人成为“那旮旯族”;在美国,人们将1980年至1995年出生的这代人叫做“千禧一代”;英国和澳洲则把他们叫做“Y一代”。
  但不管是哪里的年轻人,都有同一个感受,就是――过得越来越穷!
  收入惨
  英国卫报展开了一项调查,将出生于“Y一代”(出生于1980年-1990年代中期)与“X一代”(出生于1960年代中期-1970年代末)做了对比,发现年轻人越活越不如当初。
  调查显示,30年前,年轻人的收入要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如今则是低得多。无论是在美国、加拿大还是西班牙、意大利,年轻人的工资水平都大幅缩水,拖了社会平均水平的后腿,其中以意大利为最,年轻人的收入增幅竟然比社会平均水平低了19个百分点。
  卫报最后得出了两个残忍的结论:
  在美国,30岁以下的年轻人比退休人群要穷;
  在英国,年轻人收入增幅是退休人群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幅的三分之一;
  年轻人明明最需要钱,但确是收入最紧巴,增幅最可怜的一个群体。
  而在中国,90后毕业生在北上广深的平均起薪为4188元,北京排名最高达到4915元,广州排名最低为3326元。
  对比30年前出生的60后,60后一般在八十年代毕业,数据显示大学生起薪多数在200元内。一位1982年毕业的大学生说,第一年月收入是86元。
  86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的一篇权威学术研究报告指出,30年前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255万。60年代末的物价情况:最低生活费8元,现在的物价情况是840元。按照这么算,三十年前的86元在如今怎么都上万了。
  可见如今的年轻劳动力是多么的廉价。
  房价飙
  房子,大概是年轻人肩上最大的压力。这不是中国年轻人独有的烦恼。
  有一个澳洲年轻人就写过一个公开信:“我们家10年前买的房只有40万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180万元),如今已经涨到80万新西兰元,这样的涨幅超过了我父母收入的涨幅,再看看我毕业后的薪水,觉得一切都遥不可及。”
  不过对比其他发达国家,中国房价的压力指数绝对是名列前茅的。从房价收入比中就可以看出。
  房价收入比指的是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比如说,某对小夫妻买了一套价值300万的房子,两人的月收入合起来有1万,即年收入12万。那么房价收入比就是25,也就说两个人不吃不喝要25年才买得起房。
  在全世界的房价收入比排行中,香港以37.57年夺得第一,接下来是越南河内、印度孟买、英国伦敦、中国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列第8和第9,以上城市全部高于30年。前十里头中国占了4个位置,就知道中国房价有多高了。
  不吃不喝都要三十年,何况还要生活养孩子了。中国年轻人想不让父母支持都难。
  人口老龄化
  全世界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2亿老年人口数几乎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据预测,再过三四十年,老年人数量可能会超过4亿,届时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
  老龄化的结果有多可怕,看看日本就行了。人口老龄化是现在日本经济停滞最根本的原因,65岁以上的老人占四分之一,生育率却停滞不前,日本的年轻一代表示快承受不起了。
  再看看上面中国和日本极其相似的人口年龄分布图,就知道年轻人们养老的压力有多大了。
  财富分配向少数人聚拢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其著作《21世纪资本论》当中有一个核心观点,即:财富分配一直以来都是向少数富人阶层聚集,50%的国民收入都来自于前10%的收入者。
  好比金子塔的分布,财富的大头会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所以,年轻一族中富二代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要靠自己的奋斗。
  在收入、房价、养老等多方面作用下,中国年轻人似乎陷入了赚钱-买房-还房贷-养老的怪力循环。不过压力虽大,但赚钱难不是懒得赚钱的借口。看得见艰难,也要看得到希望。小编吃了一口土,继续努力奋斗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轻人不愿去实体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