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纪年七三三年是公历纪年哪年

在古代中国,有这样一个神秘的王朝,它成立在各个朝代并立、群雄纷争的时代。而这个王朝中的民族,他们以自强不息为精神,其子民一个个都准备好了为国家奉献生命。这样的一个神秘王朝,就是宋朝时期的西夏。
西夏的创立者李元昊,他是北魏鲜卑族的后人,在那个宋朝腐败无能的时代,李元昊选择了不再听命于懦弱的宋朝,而是自己建立起了独立的王朝,也就是后来的西夏。
西夏的疆域,几乎是占据了我国整个西北地区,虽然疆域面积不小,但当地几乎都是大漠地区,在这里生存对于西夏的子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西夏的老百姓是以畜牧业为生的,毕竟西北地区不适合种植粮食,所以当地的人过的是游牧生活。西夏的经济情况和宋朝相比,那就相当苍白了。当宋人穿着漂亮的汉服在热闹的集市上闲逛时,西夏的子民还穿着过时的羊毛大衣,在荒凉的大漠上陪伴牛羊。
正是因为经济情况的困难,所以西夏的统治者想尽了办法来改善西夏的经济。其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去宋朝掠夺,毕竟宋朝虽然经济强盛,但军事实力却是比较弱的。不过当时西夏面临的情况也很尴尬,它被蒙古、大宋和辽金等国包围,就像是一只绵羊一样。
当然自强不息的西夏人,是不愿意做待宰的羔羊的,所以我们会发现,西夏的人虽然不足三百万,但他们却保持有八十万的军队,其中还有两成是女子军。面对这样一个全民皆兵的西夏王朝,成吉思汗也是无奈的。
蒙古在成吉思汗的统一下,无疑成为了当时战斗力最强的国家,他们相继灭亡了辽金和大宋,但却怎么也打不下西夏。明明只是一个贫穷的国家,但以为民众骨子里的一种干劲,西夏成为了成吉思汗一生的遗憾,毕竟成吉思汗到死也没有把西夏打下来。
西夏王朝,在那个各朝并立的时代,存在了三百多年,不得不说是个奇迹。当然在蒙古大军22的长期征战下,西夏还是灭亡了,而蒙古军面对那些顽强的西夏人的手段是极其残忍的,他们在一夜之间把西夏人给屠城了,其结果是西夏文化的消亡。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敏敏侃历史其它文章
导语:犹太人是很聪明的人,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事情。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科学家都是犹太人,而且绝大多数的犹太人还以过人的经商头脑著称,但正是这样得天独厚的天赋,也为他们招来杀生之祸,在历史上很多次战争中,都有对犹太人的大规模屠杀,不过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中,犹
导读:作为我国一位颇为传奇的女子,郑毓秀不仅是我国首位女博士、女律师,她还是一名十分优秀的革命党人,参加了不少刺杀活动。郑毓秀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着如此多领域的成就呢?我们不妨一道来了解一下。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的郑毓秀,自小便十分"叛逆"。五六岁的时
导语:说起这民国时期的风流人物,相信大家都有从故事典籍、影视作品中有所了解。而在这各派各地区的人物之中,民国时期的美女可谓是其中万万不能够忽视的一抹风采。比如,林徽因,兼具才华与美貌;陆小曼,清纯婉约;周璇,歌声婉婉动听;阮玲玉,演技高超。不过,我们
她的表面身份是民国时期的一位没落贵族少女,但她却把这层温暖耀人的光环抛弃掉,不仅要自己负责自己的婚姻,对于婚姻中出现的问题以至于背叛,她并没有以权势相逼,也没有怨天尤人,要死要活的,而是大方解决,冷静对待。尽管丈夫喜欢赌博,后来还出现了政治问题,她依
如果数数王朝上乱政坏事的太监有多少,估计大家都会被吓一跳。太监因为身体缺陷还有身份地位问题,不应该是尽职尽责,人前马后的工作着吗?但,有一部分人却做过了头,不但在太监群里胡作非为,就连皇上还有贵妃太后等掌权的人都成了他可以控制的机器人,难道真是符合那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潜,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但建文帝朱允炆偏偏没有上好历史课,也不知道好好琢磨一下这个道理,到最后只能把机会拱手让给明成祖朱棣。历朝历代很多皇帝都知道看一些史书,目的就是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以史为鉴,就拿朱
他是司马昭的长子,更是西晋的开国皇帝,他就是司马炎,真正意义上统一了三国。司马炎执政前期但是很认真负责,将国内的经济,政治,和百姓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称得上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皇帝。其实司马炎也是赶上好时期了,他即位时,国家经过司马懿和司马昭的努力,
蒋介石是我们都知道的风云人物,他一生中共与四位女子有过牵绊。分别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妻的毛福梅,与毛福梅分居后娶的妾姚冶诚,一见钟情与之结婚的陈洁如,还有与以上三位断绝关系后在政治联姻中娶的宋美龄。毛福梅大蒋介石五岁,姚冶诚地位低微,宋美龄是他的政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背景里,从汉朝到清朝,因为领土的扩大,和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他们采取的办法也不外乎打与和两种,一提到和,当然是把公主嫁过去,两方成了亲家了,也就暂时打不起来了。只是可怜了这些公主,不但被迫嫁人,有的都没有留下名字
中国的南北朝把中国土地分割了大约三百年,杨坚结束了这一局面,和著名的独孤皇后一起建立了中国的隋。隋文帝杨坚到晚年,耳目已经不是原来那样清明了,几个儿子因为皇位都各自拉拢杨坚身边的大臣,大臣们也为了自己的发展,选择驱利避害,所以当时的朝里分成了两派,一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不但战争频繁,而且每朝每代总是经历重复的事情,或是皇帝太过昏庸,或是大臣以独大势力排除万难推翻原皇建立新朝,总之是乱哄哄之后天朗气清。我们今天来说的就是通过北周储备势力,然后在旧势力最脆弱的时候致命一击,一手结束百年混乱的杨坚。杨
尼古拉二世,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沙俄“后主”。尼古拉二世从小到大接受了常人不能想象的精英教育,同时也接受了一些军事训练。19世纪下半叶,为了调整外交政策,沙俄统治阶级开始期盼侵略东亚地区。1890年,尼古拉二世听从父亲的派遣出国“游玩”,亲自稽核这些地区的具
我们今天说的此女,人们都叫她班婕妤,她是汉成帝时代的人,是他的小妾。在我还在读高中的年纪她就已经离开父母和家庭到了天下掌握人们生死的皇帝身边了,她除了年纪还小,身材正好,还是个有文化的知识女儿,这一点最起码可以让她在宫里的路走的长些。班小姐进宫的时候
1955年,有一位鲜为人知的传奇人物成为了新中国的上将,他没有上过战场,也不曾大杀四方,但他的精诚工作带来的成果不亚于四处征战的将军。他就是人称特工之王的李克农将军。1931年,国民党逮捕了顾顺章,他是中央特科重要的负责人,被捕后却叛了党,这位国家历史上有名
导语: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越是时局动荡的时候,越是能够看到英雄的身影。这句话,在如今的社会之中依然受用。叙利亚的时局不是十分稳定,但也出现了出现了不少杰出的人物。而我们今天所要讲述的,便是叙利亚一位十分出色的政治家,弗拉杰。出生于商业世家的他,自
中国历史上存在许多大奸臣,他们和忠臣一样留在了史书记载上。这也许是文人特意给予他们的一种报应方式,因为人们越是缅怀忠臣,就会相应地更加唾弃奸臣。但仅从现实情况来看,奸臣的通行证确实比忠臣的墓志铭管用厉害许多,只因他们无所不用其极,所有才会在表面看起来
清朝后期那段历史虽然说无法和前辈之人的繁荣昌盛相比较,但退而求其次来说,它也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少了这部分破缺也够不得完美。所以我们今天来说这一时间段里的一位小编非常敬佩的女性,她就是荣寿公主,她的一生既坎坷又顺畅,而且她和慈禧还有光绪等人关系也不错
中国各个王朝,不论发展程度如何,对于女人的要求尤其是皇家贵族里的女性那是非常严格的,不但代表着修养和身份,最重要的是一举一动都会被写到书上被后人传颂,做的不好是话柄,做的不错才会落名声。她是大唐的一位公主,虽然生活的环境不是很稳定,但却享受足了富贵和
她的外貌让人讨厌害怕,她的运气却非常好,也许这就是老天为她关门之后开的那个窗吧,这个窗让她支撑起了一个国家,野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膨胀。她是西晋时期的贾南风,她的名字一点闺阁秀气都没有,但却配的上她的人品。其实,她的婚姻也是因为政治斗争导致的,尽管丈夫
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妓女这一行业是和乞丐不相上下的,到了宋朝,明朝时期,许多为人所知的名妓,是外貌和才情相结合才得以出众的,很多名妓和当时的名士交流恋爱等都不足为奇,而且这些名妓其实在看透人情世故之后,反而性情比一般女人更豁达,识大体,不冷漠等,还
敏敏侃历史内外长城于兹交汇,黄河长城在此握手------外三关之偏头关游记 - 信步瀛洲的游记 - 517户外
内外长城于兹交汇,黄河长城在此握手------外三关之偏头关游记
昨天下车后即把偏关县城转了一圈,今天早起乘去河曲的长途车到桦林堡下车,游览了桦林古堡和寺沟黄河岸边墩台群,然后返回县城,乘去朔州的长途车到老营堡下车,游览这个号称“三关首镇”的古堡。下午一点,再乘去朔州的车到朔州,今天已经没有到雁门关方向的车了。干脆在朔州住下,昨天在偏关网络不好用,游记没有写完,正好利用这点时间把游记完成了。&
晋北40米等高线图&
偏关10米等高线图&
老牛湾周边10米等高线图
&&&&偏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外三关。此三关鼎峙晋北,互为犄角,是北疆之门户,京师之屏障。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因其地势东仰西伏,故名偏头关。
偏关县地处黄河中游,长城与黄河在这里握手、并行,外长城与内长城在此交汇。偏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众多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不仅有赵长城、北魏长城、北齐长城、春秋战国等古长城,而且现遗存130公里的明长城,境内有大边、二边、三边、四边、黄河边、内边长城之说。
明人有诗云:半壁孤城水一湾,万家烟火壮雄关。黄河曲曲涛南下,紫塞隆隆障北环。明朝时,偏头关既是晋北门户,也是晋北与内蒙古互市的通商口。如今,关城、堡寨、边墙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失去了它们当年的作用,成为历史的遗迹。它们的存在,只能告诉人们,中华各民族的感情,永远像涛涛黄河,奔流不息,任何屏障都是隔不断的。
&&&&&偏头关历史悠久,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战场。“赵武灵王略中山破林胡,取其地置儋林郡”。偏关秦汉属雁门,隋属马邑,唐置唐隆镇,名将尉迟敬德在关东建九龙寺。偏关县在汉、唐的时候还不出名,也没有设县治,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北汉末代皇帝刘钧于天会元年(957年)置偏头砦;北宋时这里成为与西夏交兵的国防前线,因驻扎重兵,地位一度非常高;辽置宁边州;金时仍用该称呼;元代州、县俱废,改偏头砦为偏头关,明洪武年间始筑今天的关城,明成化年间设偏头关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上升为路城,万历年间又大规模建设此城,称为“九塞屏藩”。明代全国设立九个军事重镇,其中太原镇就驻防于偏关,从宣德四年到至嘉靖二十二年,太原镇总兵驻节偏关就达114年之久。&清雍正年间改偏关为县,属宁武府,又名通边关。
&&&&明代除设置“偏头关”外,在崇山峻岭的长城沿线及重要通道上建起了城堡22座,有桦林堡、老牛湾堡、草垛山堡、老营堡等。这些堡城的边墙现多仅存夯土,唯地处黄河岸边的桦林堡地段,约30公里边墙保存较好,全部包砖,高耸于河岸,甚为壮观。&
&&&&偏头关城形状不规则,东西长1100米。东、西、南三道城门均建有瓮城。城高10米处砌砖石,南门至西门一带,砖石大部犹存。西墙、北墙多为夯土墙,东部城墙已毁。
&&&&偏关城与内长城构成一套防御体系。关外有四道边墙:第一道称大边,在关外60公里处,东起平鲁县崖头墩,西抵黄河,长150公里,无墙而有藩篱。第二道称二边,在关外30公里,东起老营鸦角墩,西至黄河岸老牛湾,南至河曲县石梯隘口。这道边墙实际上是外长城的一部分。第三道在关东北15公里,东接老营堡,西抵白道坡,长45公里。第四道在关南1公里处,东起长林鹰窝山,西达教场。明时此关的防备严密性,比宁武、雁门二关有过之而无不及。
&&&&偏关河沿线长城绵亘,处处设关,堡城相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军事单位。今天的偏关县境内,长城出乎意料地有三四道之多,有的地方墙垣多达十重,一条长城外头又是长城,一边二边连三边,步步设防,营堡相望,互为策应,烽火台星罗棋布分布在偏关河两岸的黄土高原上,多达一千多座。偏头关长城的建筑格局,在长城的建筑史上无疑是一个特例。
  偏头关一带,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易攻难守,只有靠这样纵深设防来抵御来犯之敌。
&&&&偏关现存古堡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保存之好均为全国罕见。从年代跨度说:偏关古堡有战国和隋唐的吴王城,西汉的九龙山古城,五代北汉的偏头寨,明代古城堡更是遍布全境,年代跨度长达2000年;从保存数量说:偏关境内历史上古堡多达49座,目前仍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堡营寨30多座。把偏关称作“中华古堡第一县”应该是名副其实的。
&&&&历代帝王御驾亲临的地方并不很多,偏头关则是其中之一。
&&&&明正德十三年(1518)九月,二十八岁的朱厚照皇帝出宣府,经大同,过老营堡,来到了偏头关。皇帝驻跸在偏关的太监府里,服侍他的太监们从太原的晋王府带来了一个漂亮的歌女陪他喝酒。皇帝被这个女人迷住了。这个女人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刘美人”。
&&&&关于皇帝来偏关的官方记录,《明史.
武宗本纪》,清人所著的《明史纪事本末》中都有记载。清乾隆年间出版的《宁武府志》也有记载,“正德十三年九月,帝西幸,由大同历老营堡,至偏头关驻跸,镇守太监宅,凡十一日渡,幸榆林”。
&&&&正德年间,蒙古小王子(蒙古可汗巴图猛克,成吉思汗十五世孙,因其年幼即位,故明人呼其为小王子)差不多每年都要通过偏关,进入山西抢夺财物。这事不能不引起皇帝的重视。年轻气胜的正德皇帝,亲自来到边防重关,察看防务,了解军情,寻找战机。
&&&&陪伴她的刘美人,史书上亦有记载。她是太原乐工刘良的女儿,晋王府乐工杨腾的妻子,不仅人长的漂亮,而且能歌善舞。皇帝一见倾心,写下了“野花偏有色,村酒醉人多”
的诗句。“半个月后,他离开偏关,来到河曲县黄河岸边的楼子营,祭祀了黄河神,观看了当地的游泳表演,对游了两次的人赐了酒,然后乘船到了陕西榆林。十二月,他又渡过黄河,来到山西离石县,春节前赶到太原,特地召见刘美人”。从此刘美人陪伴了他的一生。&
&昨天下车后,先把住处安顿好,剩下一点时间,立马上街,游览偏关县城。
出门即见此偏关的地标:文笔塔
文笔塔,又称“文笔凌霄塔”,位于县城东二里许的山梁上,为偏头关之一大景观。塔坐东向西,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空心砖榙。建于明天启元年。首创七级,至崇祯八年重修,加高四级。塔身为八角十一级楼阁式:空心砖塔,高35米,形若文笔。门额上书"文笔凌霄"四字,登塔既可俯视关河,又可远眺群山,1984年,县财政出资8千元,地区拨款二干元,修补一次,2007年,建文笔塔公园,十二肖像环与塔脚,周围铺草坪花池,468节台阶依山而上,文笔塔高耸顶端。&&&&&&& 
站在山上,偏头关的全貌一览无遗:它西邻黄河谷地,东倚芦芽山脉北端的黑驼山,地形东仰西伏,因称偏头关,亦称偏关。
这座塔现在已被人们视为偏关的象征。
偏关最东头是这样一个牌坊
绕过牌坊朝西南方向步行,南门、钟鼓楼在那个方向。沿途民居可以看出偏关是个山城。
南门,一座雄伟的城门楼赫然矗立在眼前。它是一个彩绘的三檐三层的雄伟建筑,朱红的柱子,雕刻着各种图案的横梁和栏杆,富丽而堂皇。但城关是原来故城关的位置,却是1997年的翻修之作。门楼上悬一有”偏头关”三字的木匾,落款为”胡富国”——一位前任山西省书记。偏头关城原先有四座城门,现仅存南门一座,其余三座不是毁于战火,就是后人因扩建而拆毁了。
&&&&城楼向西不远有一段200多米长的的城墙,是在嘉靖,万历年间进行增修的,并以青砖包砌,是仅存的明朝城墙遗物了。史书上说:偏头关城墙“周五里十几步,高三丈五尺,东西南三门,上建重楼。”
明洪武二年(1369)设太原五卫,镇西卫置偏头关;明宣德四年(1429),偏头关更置总兵官,辖营堡二十九个,设兵万余;直到嘉靖二十一年(1542)太原镇总兵移驻宁武关,100多年间偏头关一直处于军事上的鼎盛时期。
进城不远是钟鼓楼
钟鼓楼,位于关城正中,高台门洞横跨中大街,上建古式大楼,楼分二层,台为砖石结构,砖券过街门洞,台底阔18·6米,洞深18·7米,洞宽4·8米,台高约7·3米,台东写台阶数十个,可登台顶,中建楼二层,歇山顶三间,建于明正统十一年,嘉靖十七年增高,崇帧五年,清康熙四十八年均有重修。建国十年重新彩绘,完整无缺,糖业副食烟酒公司占用过,现为博物馆址。楼建至今559年。&
再向北是一个广场,北端是这个舞台
南端是个挺大的牌坊,但显得单薄了一些
从广场开始又开始往回绕了。登高远望,可见城外山头上的烽火台。居民屋顶密密麻麻的烟筒也是偏关一大特色。
绕回文笔塔,尽管天色已晚,但明天另有安排,还是登上去看一看
俯瞰偏关城。由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偏关扼两山交汇之处
今天一早,乘去河曲的长途车到传说中的桦林堡。&
&&&&桦林堡是明代的军事古堡,西距偏关十多公里,由于偏关河从这里注入黄河,沿河道可以直驱偏关城下,所以桦林堡的战略意义,是为了防止河套匈奴的进犯。每年黄河上冻时节,桦林堡左近的长城便加强防务,防止匈奴骑兵踏冰渡河。
桦林堡曾经因拍过电影《啊!摇篮》而名声在外。桦林堡犹如黄土高坡上的皇冠,屹立在远远的山梁顶上。四方形的台座保存完好。原来是它是河曲重要的一明代的屯兵堡,1949年3月,从河曲县划到了偏关县。
以下是桦林堡照片
本来打算离开桦林堡之后沿大路到寺沟渡口,但忽然发现就在去渡口路上右侧山顶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烽火台,于是舍大路走小路奔向那里。从烽火台遗迹看,当年烽火台周围也有防御设施。
从烽火台北望,另一个烽火台清晰可见
南望,隔寺沟,对岸山上另有一个烽火台
向下看,黄河边上并列着两个
再向周围搜索,令我惊讶的两面出现了,一排溜若干烽火台并排矗立在黄河边上,看到密度如此之大的烽火台,真得令人震撼。我特意加工了一下这张照片,为的是让朋友们看得更真切一些。
&&&&偏关县的黄河边堡墙,又称“西河石边”,俗称“黄河边”。偏头关现存的长城遗址,最壮观的是从老牛湾开始,一直到河曲县石梯隘口结束的所谓“二道边”,它由十八个堡寨前后瞩望相连,寸步不离与黄河结伴而行。偏关的长城,随着黄土高原沟壑起起伏伏,像一个忠实的朋友那样顺着黄河水流方向向前不断延伸出去,在北中国的长城中,这是最富韵律也最富情感的一段。此边地处晋陕峡谷之中,黄河充当“天堑”。长城建筑因地制宜,通道豁口之处,又筑石边、土墙,陡峭的崖壁山上仅筑烽火台,连绵不断,构成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这条明代长城,全长约100公里,偏关境内长40公里,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段长城多有黄河悬崖天险屏障,多数地段未筑墙体,只在沟口崖头筑寨据守,沿岸多建望台设防。只有寺沟至黑豆埝,关河口至尖刺湾建石城墙,红色粘土夯筑,外墙条石、城砖包之。100——200米筑马面或敌楼。其走向均建于黄河崖头、沟豁。数百年来虽有自然及人为破坏,仅存土墙,但气势不减当年。土墙平均底宽七米,顶宽五米,残局五到七米。是山西黄河边上的重要文化景观之一。&
&&&&遗憾的是我只看到了这些烽火台,没有看到“西河石边”。&
河对岸就是陕西省了
回望桦林堡,逆光,有点不太清楚
找一条小路,直接下到河边。发现又有人在古董跟前造假古董
河水如此之清之静,下游肯定有坝
河边的桃花刚开苞
回望那个假古董,真得像是一个疥疮,看着就让人恶心
这好象不是个烽火台,但是什么设施没弄明白
这个屹立在黄河岸边的烽火台,多象一个忠诚的卫士
接近寺沟渡口,发现了这个文保碑
偏关县还专门在此建了这么个设施,大书:长城与黄河在此结伴同行
寺沟渡口现在已经建起了一座大桥,桥畔有一个护宁寺,当地人称大寺庙,简称大庙,属元代建筑。寺庙坐落在黄河岸边,长城脚下.据出版于1994年的记载,护宁寺"面临长城,长城下是万丈悬崖,崖下滔滔黄河,恶浪翻滚.南有深涧,涧水潺潺,浪花飞溅.悬崖上长城蜿蜒曲折,山梁烽台成行排列,护宁古刹别致典雅,苍松翠柏,景色迷人。"
庙的面积不大,但十分精致,寺院内原来有两株虬张的参天古柏,枝叶扶疏,亭亭如盖,一株尚存,可惜有一株近年则毁于雷电。据说侧殿旁有两通碑,一为道光时刻,一为咸丰时刻。道光碑上面说:“护宁寺者,河曲之古刹也。其地东踞桦林长城之巅,西眺麟州之野,下看黄河中流,仰瞻紫塞穹隆,俯临龙口雪浪,所谓天堑地险,此其会也。”可见古刹的地理位置的险要。
寺庙看得太多了,我没有进去。
游览过桦林堡和寺沟,又乘车返回县城,回客栈取了行李,乘去朔州的班车到号称“三关首镇”的老营堡游览。
&&&&老营堡位于偏关城东40公里,关河北岸,建筑规模为偏关县境仅次于偏关县城的第二大城堡。建于明正德年间,扩建于万历年间。初置参将,后设游击,立守御千户所,总兵管辖官兵3000多人。老营堡北控平鲁,西衔偏关,东接宁武,军事地位十分重要。&
&&&&《偏关志》载,城建于明正统末都督杜忠建,周广五里。现存城门石匾两块,其瓮城内一块,字迹不清,外城洞额上书:"老营城"万历六年。西门瓮城内石窟上书"晋北锁钥"万历八年,外面为“威望关河”万历八年。南门瓮城城内为"南控雁宁",万历八年,外面为
"保障"隆庆五年。北门外,有明、清时代烈士碑记,重修寺庙碑记,名人石碑。老营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城垣建筑十分坚固,今保存较好,
&&&&老营一带,乃山西偏头与大同平鲁之交界处。关河自平鲁东入,经老营、八柳树、马站、偏头、关河口西泻黄河。北虏若南下抵河川,可西犯偏头、东掠平鲁、南寇神池、宁武,老营一处则为必经之要地。
“明代给事中刘东星曾疏云:老营左控平鲁,右接偏头、阳方诸口,视为耳目,最为要害”。
&&&&嘉靖十八年(1539年),巡抚都御史陈讲亦云:“三关形势,宁武为中路,莫要于神池,偏头为西路,莫要于老营堡”。&
老营堡为明代偏头关所属十八堡之一,初置于明正统末年,当时边患已起,明王朝开始大规模修边备战。近边有鸦角山、五眼井等冲,边外通王家庄、银川城诸处。俨然层层设防的前哨阵地。老营堡东西为峡谷平地,而南北群山绵延。东、北紧靠长城,南临关河,北连平鲁,东接宁武,西近偏关,军事位置十分重要,历代争战不断。据当地史料载,仅明嘉靖年间蒙古俺答部就数度侵入老营堡,并以老营堡为突破口,南下山西腹地。如嘉靖十六年(1537)八月,俺答由平鲁卫入老营堡,一路烧杀劫掠,对老营堡的破坏尤为严重。嘉靖四十一年(1562),俺答从鸦角山、五眼井入犯老营堡。然后,南下直至宁武关一带。嘉靖四十二年(1563),俺答首领用赵全计谋,欲夜袭老营堡,以汉奸张辉等诸贼为内应。就在夜袭的前一天,水泉营守备陈一言侦知此事,驰报总兵郭琥。“琥衔枚疾驰堡上,倏易置守门将士以亲丁。部置甫定而俺答至,举火为号,中无应者。叩城中何人。回郭大将军,惧而宵遁。这是明嘉靖年间规模较大的三次入侵。其实,在整个明中叶以及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老营堡一直是蒙古俺答部虎视眈眈的地方,战火不断,堡城时有毁坏。所以,为加强防御,明中叶后,老营堡数次修补、扩建。
  比之长城沿线遗留下的众多城堡,老营堡还是个保存较为完整的堡子。堡城原为夯土砖砌,今城砖已被当地居民拆走,仅夯土尚存。从遗留的高大夯土墙可以看出,城堡工程规模浩大,军事设施、布局仅次于偏关城,是今偏关境内的第二大城堡。据当地史志记载,由于老营堡位于明代内、外长城的接合处,不仅在有明一代的长城防御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在长城沿线蒙汉贸易活动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是明代中后期乃至有清一代的长城边贸口岸之一。
  当年老营堡极盛时期的情景:城内有3000余户人家,43家商号。整个堡城内街道整洁、商铺林立,青砖碧瓦的民居鳞次栉比。城中建有魁星阁、关帝庙、娘娘庙、城隍庙、文昌庙、马王庙及几座像模像样的大戏台。街市上到处是客商,蒙族商人的羊皮、马皮等皮货和胡油、牛马等在此出售,而汉族商人的铁器、铜器、棉布及其他日用品纷纷运往蒙区。蒙汉互商、市场繁荣。特别是每年正月十五、五月端午、六月十八,是当地的庙会,也是商品交流大会。在外长城沿线的商埠中,老营堡虽远比不上杀虎堡、得胜堡及西马市口,但仍可称得上是富甲一方的商业集镇。
&&&&老营石笔位于老营堡东南五里的南梁上,为老营一景,笔身有十三层石条垒砌,石笔总体高约七米左右,西北五面石碑上刻有“文星拱看”四字,东南面石碑上刻有"山诲凤鳞"四宇,此笔建于康熙二十七年八月。因为逆光,距离又太远,相机无法拍下石笔。
路口下车时,看到村里新建的这个“点将台”
街道非常干净整洁
街道南侧似乎是一道城墙,住户均需穿墙而过才能进自己的院子。
城外烽火台
残损的围墙
这好象是南门
东门门额:老营城
城外南墙,还残留一些包砖
瓮城部分显然新修过
东门外北墙
爬上城墙,看,城墙有多宽?
这是北墙,老百姓在墙上掏了很多窑洞
临公路的拐角处,老营镇三个大字分外醒目
在公路边等车的时候,纵目南北,看到内长城从雁门关迤逦而来,又蜿蜒北去
这是古堡往南的长城,它连接着雁门关
北去的长城则在几公里外的柏杨岭与外长城连接。
内、外长城由北京怀柔县境内的火药山分岔,内长城向西南经河北省易县、涞源县、阜平县而入山西省界,经灵丘县、繁峙县至老营堡柏羊岭,并在此处与外长城相接。外长城西北行经河北省赤诚县、张家口市、怀安县而入山西省界,又经天镇县、大同市至偏关县老营营堡柏羊岭,同内长城相连。内外长城会合后,继续向西,经数十公里在老牛湾与黄河握手。然后沿河东岸南下,上午我看到的桦林堡及寺沟烽火台群就是这段外长城的一部分。
12点50分,去朔州的车来了,登车离开。
&&& 偏关再见!
参考资料:&&
老牛湾,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http://travel.sina.com.cn/china//.shtml
偏关旅游攻略:http://tieba.baidu.com/p/?pid=&cid=0#&
桦林堡 最后的长城古堡:&http://roll.sohu.com/7478184.shtml
偏关县老营堡:http://culture.sxgov.cn/content//content_4137420.htm&
发表于 16:34
&Ctrl+Enter可快速回复
<div class="h2" id="contentdiv4
&Ctrl+Enter可快速回复
刚去回来,爽,,,,,,,,,
&Ctrl+Enter可快速回复
这游记真够经典的。楼主每写一个地方,就让读到的人清楚一个地方。
&Ctrl+Enter可快速回复
记住登录状态
还没有账号?
或者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5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吉思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