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汽车制造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概念的解释

美2000万召回启示:中国汽车在脱节中_百度宝宝知道
美2000万召回启示:中国汽车在脱节中
小短腿要早睡
宝宝1岁5个月LV.12
  根据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 安全 管理局(NHTSA)发布的报告,2010年美国汽车召回创造新的历史记录,全年汽车召回共648次,召回总量为2027.59万辆。这引发了对汽车质量的新讨论。与这种情况相呼应的是,对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关注。
  2010年中国市场以破1800万辆的新车销售业绩继续领跑全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制造商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有什么样的表现?毕竟,在这一年中,中国汽车的召回也在推进之中。
  日至2月14日,本报汽车研究院与盖世汽车网进行了联合调查。调查期间累计吸引到了5321位业内人士参与投票。结果显示, 业界 对中国汽车企业在实践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普遍存在不满:46%的投票率认为中国汽车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相较于其他行业的表现“一般”,另有29%的投票率则直接指向“差”;只有22%的投票率选择投向了“较好”这一选项,认为“非常好”的投票率则仅为3%。
  与这种情况相应的是,在谈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及已取得的事实成效时,中国汽车产业链上的绝大数企业(包括外资和本土企业)都会将自身在该方面付出的精力和金钱资本以及所收获的赞誉、口碑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
  但当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 品牌 要素的一部分,并且需要进行塑造之时,他们真正的努力和投入仍相当不足,很多企业所追求的社会责任奖项只是品牌包装的外衣而已,而有些真正需要车企承担起来的社会责任,他们却相当默契地集体“执行不力”并且保持沉默。召回,即是其中最为典型的说明。
  营销障眼
  最为典型的分别是:应当召回不召回;垄断售后维修配件供应以谋取暴利;垄断售后维修 服务 技术和渠道导致 消费 者既不便利又要高价买单。
  目前, 国际 上包括生产守则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已超过四百个,然而中国却处于失语状态。因此,有 观点 认为中国应尽快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建议以纺织、汽车等重点行业为先导。然而,在此之前,中国汽车制造商在社会责任实践方面存在缺失。
  围绕于此的线上调查投票中,整车制造商在员工福利、消费者权益保障、环境保护、社会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作出的成绩,在业界看来仍存在诸多不足。
  调查显示,“消费者权益保障”以29%的投票率,高居车企在社会责任实践方面最大不足;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则居次位,投票率为19%;公共利益和员工福利则各以18%的投票率并列第三;“社会道德”层面的不足亦收到了12%的投票率。
  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应当是企业应尽到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然而这个最起码的保障居然成为了高居榜首的不满因素。其中,最为典型的分别是:应当召回不召回;垄断售后维修配件供应以谋取暴利;垄断售后维修服务技术和渠道导致消费者既不便利又要高价买单。
  其实,这三方面的不足在欧美等成熟市场早已不是 问题 ,跨国汽车制造商更不会缺乏经验。然而,在中国他们却更愿意用营销手段来转移视线。
  2010的惯性
  2011年,当中国汽车迈向2000万辆的产销时,市场层面的不满依然存在,业界担忧诸如2010年的案例会重现。
  本次调查囊括了现阶段中国市场上的20家主流车企(品牌),根据投票结果在“四大”中,上汽和一汽各以10%和8%的投票率位居前列,东风和长安以仅2%和4%的投票率靠后。北汽和广汽所获得的投票率亦较低,各为1%和3%。相比之下,奇瑞和吉利所获肯定明显高于东风、长安、北汽和广汽,投票率分别达到了7%和8%,同一阵营中比亚迪则相形见绌,低至4%。
  在豪车三强中,奔驰以3%的投票率明显落后于奥迪和宝马,奥迪则以高于宝马5%的投票率,以7%领衔三强。
  作为占有率在中国市场位居前二的大众和通用,经过较长周期的市场深耕和品牌经营,均以7%的投票率获得业界认可。丰田在经过召回危机的打击后以及诸多负面报道后,仍获得了6%的投票率。同为日系阵营的本田、日产则各仅获得了2%的投票率。尽管现代起亚在中国以其特有的速度对市场攻城略地,但在社会责任的实践方面也仅获得2%投票率的认可。标致雪铁龙尽管市场表现尚可,但却与福特、北汽以1%的最低投票率垫底。
  2011年,当中国汽车迈向2000万辆的产销时,市场层面的不满依然存在。业界担忧诸如2010年的案例会重现。是年5月,本田南海零部件工厂的罢工以及由此引发的系列反应,凸显出部分企业“血汗工厂”的经营思路仍然存在。除了本田这个极差的例子之外,其它 公司 ,相对于其高歌猛进的销售增长而言,员工福利的保障并没有完全跟上节奏。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当前位置:&&&&&&正文
2016年上汽通用汽车企业社会责任掠影
来源:车质网&&时间: 06:48&&编辑:刘迎&&
&&& 伴随着11月销量数据出炉,上汽通用汽车以197408辆的数字再次夺取月度销量冠军;旗下凯迪拉克、别克品牌均保持了高速增长,凯迪拉克前十一个月累计销量突破十万辆,提前完成品牌历史性目标。别克品牌11月销量达到122,638辆,前十一个月累计销量超过110万辆,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并实现别克品牌累计在华销量800万辆。而在多款新车的助推下,雪佛兰的销量也呈现持续回暖的态势。靓丽的销售数字为这个行业领军企业写下了灿烂的一笔,更为即将到来的企业二十周年华诞提前送上了一份厚礼。这二十年,中国社会迈入了全新历史转折阶段,面对新形势,上汽通用汽车积极响应上汽集团“紧紧围绕创新主题,扎实推进转型升级”的号召,在发展思路上创新求变,推动从“卓越经营”到“卓越‘精’营”的战略升华,通过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巩固公司体系竞争力的核心优势,为企业的做深、做细、做精奠定扎实基础,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之路。&&& 前瞻战略 驱动绿色创新前行&&& 创新, 是上汽通用汽车体系竞争力的关键核心,也是驱动公司高速度发展取得成功的“第一生产力”。上汽通用汽车的创新之所以高能、高效,对市场的洞见与前瞻决策是要素之一。&&& 《周易》云:“变则通,通则久”,大意是讲创新、改变才能让事物发展向有利的方向转变。而科技的进步,则为汽车行业发展提供了创新变革的驱动力。&&& 面对能源和环境问题形成的制约瓶颈,绿色节能科技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开通了路径。上汽通用汽车多年来以科技创新扎实推动“绿动未来”发展战略,前瞻市场趋势,基于自身长期坚持绿色发展的深厚积累,全面布局新能源市场。从2008年引入国内首款量产中高级混合动力车――别克君越油电混合动力车,到凯迪拉克凯雷德Hybrid双模混合动力全尺寸豪华SUV、君越eAssist混合动力车、雪佛兰Volt增程式电动车、赛欧纯电动车,经过多年积累,上汽通用汽车对国内新能源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已有深入的把握和全方位的了解,并已形成目前国内最完备的新能源技术及产品布局。此外,作为上汽通用汽车的设计研发中心,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实践,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汽车设计研发能力,并不断拓展到新能源车领域。最新一代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正是将GM全球驱动系统开发经验和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对于中国消费者使用习惯的洞察与理解完美融合的开发成果。&&& 2016年,上汽通用汽车三大品牌分别推出了凯迪拉克CT6 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型、别克全新一代君越30H以及雪佛兰迈锐宝XL全混动车型,标志着公司正式拉开了全面推进电气化技术的战略大幕。在扎实基础上,上汽通用汽车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业界领先的“EVness电气化驾乘体验”:基于通用汽车全球领先的电气化技术,秉承智能电气化(Electrification)、高效(Efficiency)、节能(Economy)、环保(Environment)的开发理念,综合兼顾节油环保(Effectiveness)、驾控乐趣(Responsiveness)及安全舒适(Smoothness)三方面性能表现,突破市场对新能源产品的固有认知,为消费者带来全面超越传统车型的全新电气化驾乘体验,并以覆盖智能启停、弱混、中混、强混、插电式混动、增程式电动、纯电动等全类型新能源技术与车型,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截至2014年底,上汽通用旗下车型已100%采用新一代高效节能动力总成,平均油耗比2009年下降13.5%;性能(升功率)提升11.8%。产品在各个细分市场凸显竞争优势,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数据采自2016年6月提交的 “2016绿动未来之夜规划”ppt,如有近2年的更新数据,可以进行补充。)&&& 为持续开拓新能源市场,公司“2020战略”制定了完善的规划。上汽通用汽车将依托通用全球技术储备以及泛亚本土研发能力,全面推行电气化技术,发展“更性能、更节能、更智能、更环保”的绿色产品。仅“十三五”期间,上汽通用汽车就将投入265亿人民币开发先进动力总成和新能源技术;五年内将推出不少于10款混合动力新品,且每年推出1款国产新能源车,实现从混动、插电式混动到增程式电动、纯电动等全系新能源产品覆盖:2016年三大品牌主力平台推出全新一代混合动力车型;2017年在国内率先实现全系标配发动机智能启停技术并在别克品牌旗下推出新一代增程式电动车;2018年开始,在新产品上逐步普及推广48V微混技术,实现智能启停技术的更新换代;年,别克和雪佛兰将各有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上市。与此同时,上汽通用汽车正全力投入高性能电动车和经济型电动车的开发,2019年别克将推出新一代纯电动车;到2025年,三大品牌将完成插电式混合动力或纯电动车在各个主流细分市场的产品布局。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也将加强与通用汽车的合作,在国产新能源车开发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到2020年,上汽通用汽车新能源产品销量将达15万辆;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50万辆。&&& 绿色智慧制造 成就高品质产品&&& 高品质是产品获得成功的支撑要件。一直以来,上汽通用汽车以创新的“全生命周期、全产品过程、全业务链”三全质量观念与“不接受缺陷、不制造缺陷、不传递缺陷”的质量管理“三不”原则,为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注入可靠基因,同时采用全过程绿色化生产,最大程度上降低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节约能源消耗,推动绿色和谐社会构建。&&& 目前,上汽通用汽车在全国有浦东金桥、烟台东岳、沈阳北盛和武汉分公司四大生产基地,全面延伸了上汽通用汽车世界一流的生产、管理和质量体系。其中尤以金桥凯迪拉克工厂与武汉工厂为代表,提前对接“中国制造2025”规划要求,锻造凸显绿色智慧制造特色的完备生产体系,成为引领行业的典范。&&& 2016年1月投产的凯迪拉克工厂,集“超级智能、超级工艺、极致环保、极致管理”于一身,是中国目前最先进的“超极汽车制造工厂”,代表了当今汽车制造的全球领先水平。同时,它也是通用汽车全球体系中第一家全面应用工业级全以太网络系统的智能工厂。&&& 凯迪拉克工厂拥有两大世界级领先标准:一个是世界领先的制造标准,另外一个是世界领先的产品标准。其三个主要制造车间也各具特点:柔性最强制造车间――车身车间,是国内首个具备全铝车身制造能力的车身车间,同时拥有钢、铝两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最大支持7种车型共线生产。绿色油漆车间,是目前中国汽车行业内唯一一个没有混凝土高烟囱的绿色油漆车间,引入了国际上最为环保的喷房废气处理系统和干式文丘里等技术,废气处理后洁净度相比传统工艺提升近3倍, 大幅降低VOC排放,有效提升绿色环保等级,不仅制造工艺环保,更关注产品本身的高品质要求。如CT6中应用了新型水性隔音材料,XT5也使用了LASD替代传统沥青阻尼材料,在消除异味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车内空气安全。在“最具智慧”的总装车间,通过工业全以太网,让这里的机器拥有了灵魂与思想,生产设备可以相互“交流”,通过实时数据反馈,管理整个装配过程的质量。&&& 上汽通用武汉工厂一期项目于2015年1月正式竣工投产,建有冲压、车身、油漆、总装四大工艺车间和动力总成厂。作为上汽通用汽车全国制造体系的最新成员之一,工厂配备了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工艺设备及国际高标准环保设施,仅车身车间即拥有514台机器人,自动化率高达99%。而属上汽通用汽车首次应用和业内领先的智能化生产工艺技术也不胜枚举,包括生产效率提升一倍的一模多件工艺、等离子钎焊、R-1000iA系列轻量化机器人、随行工装、先进的薄膜前处理工艺、3-wet喷涂工艺,以及世界最先进的非接触式3D激光头检测、拼合精度可达0.1 mm的总装底盘线等。2016年10月,武汉工厂二期项目全线贯通,企业又新增一座集精益化、敏捷化、柔性化、模块化于一体的绿色环保工厂。同时,武汉基地二期新工厂也是上汽通用汽车旗下继金桥凯迪拉克工厂之后又一座国内领先、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全以太智能工厂。&&& 绿色化智慧制造布局,为高品质产品生产制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创新绿色智慧制造,更为企业的健康、长效发展提供了支撑。&&& 绿色公益 践行企业公民责任&&& 作为国内乘用车领军企业,上汽通用汽车一贯秉持“造车育人,回报社会”的企业价值观,通过环保、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积极践行企业公民责任,回报社会。目前,上汽通用汽车已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公益平台,包括“绿动未来”环保公益众筹平台、“雪佛兰红粉笔乡村教育计划”以及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多个合作项目等,在社会各界关注度颇高。&&& 2016年6月,上汽通用汽车与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联合创办的“绿动未来”环保公益众筹平台在成立一周年之际,发起2016年主题环保公益活动――“一杯水的约定”。借此公益平台,上汽通用汽车旨在将“互联网”、“众筹”、“环保”三者创新融合,让每一个微小的绿色创想和公益实践展现出更大的环保价值。一年来,“绿动未来”环保公益众筹平台共收到项目申请百余个,内容涉及植树防沙、海洋保护、垃圾分类、绿色教育、湿地保护、清洁水源等多个环保领域,项目成功率高达41.37%,位列国内同类众筹平台前列。平台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环保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如“10元让易妈妈在内蒙帮您种棵树”、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发起的“《千循百乐》儿童环保剧”、深圳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发起的“同在蓝天下,共爱一片海”等。&&& 2016年,是上汽通用汽车“雪佛兰红粉笔乡村教育计划”开展爱心支教活动的第十年。十年风雨兼程,雪佛兰红粉笔秉持“启迪心智”的初心一步步前行,走过27个省的50多所学校,已有超过550名来自全国各地志愿者参与其中,为2万多名乡村儿童带去了多姿多彩的素质教育课程,为提升乡村素质教育不断努力。今年,雪佛兰红粉笔还启动了乡村教师培训项目,并携手“白玉兰国际纪录片奖”导演推出“十年路,十年爱”微纪录片,展示这一大型公益项目十年的心路历程。&&& 2016年,也是上汽通用汽车连续开展校企合作项目(ASEP)的第11个年头。从2005年,为了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上汽通用汽车从美国通用汽车引入了校企合作项目,并做了本土化改革。2007年,上汽通用汽车与国家教育部合作,双方两次签署了“教育部―上汽通用汽车校企合作项目”五年合作协议,积极推动国内中/高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及师资培养。随着项目不断壮大发展,同时本着“长期承诺、全员参与、坚持投入、不断创新、循环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宗旨,上汽通用汽车组织了专门的技术团队,历时三年编写,先后经过4次专家评审,“教育部-上汽通用汽车《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企合作系列教材》”于今年11月出版面世,将校企合作的宝贵经验以及企业生产技术知识分享给行业和社会,让广大的职业院校能从中受益。&&& 自2014年起,上汽通用旗下别克品牌携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打造“和孩子共同成长”大型公益平台,包括“别克?智慧家庭课堂”、“别克亲子读书日”等系列活动,助力推动中国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三年来双方不断深化合作,在2016年,别克品牌与儿基会开设了在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援助建设10个别克?智慧乡村幼儿班,每个幼儿班每年可支持30-50名4-6岁学龄前儿童完成一年的幼儿园教育。另外,在上海、长沙、滇池、平顶山四地开展“2016别克亲子读书日”活动。同时在在别克品牌的爱心支持下,儿基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等权威调查机构,在2016年3月至5月期间,开展了面向全国0-10岁亲子家庭开展线上、线下调查,旨在促进中国儿童家庭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相关参考依据和科学指导,并特邀家庭教育专家对数据进行分析,力求得到全面、客观、权威的调研结果,令社会各界及更多年轻家庭从中受益。&&& 上汽通用汽车不仅坚持将普及教育的公益活动做深做大,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也给予大量支持。2016年9月-11月,上汽通用汽车鼎力支持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财经》举办的第十七届《财经》杂志奖学金项目,为中国传媒界培养了创新型、专业型青年人才,为企业与社会联手培养全新复合型新闻人才打开探索之门。&&&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对社会、环境和员工的责任。上汽通用汽车在自身快速成长过程中,始终积极发挥业务链龙头作用,带动上下游共创绿色产业生态系统,同时主动回馈社会,奉献社会,为实现企业自身、企业与行业、企业与环境的和谐永续发展而不懈努力。
发表我的评论浅谈企业社会责任_基于对丰田汽车召回门事件的思考和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_基于对丰田汽车召回门事件的思考和分析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论我国企业推行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免费论文范文下载_笔杆网
论我国企业推行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相关定义
1.1、笔者对行政执法概念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认识
笔者认为,三种对行政执法概念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理解运用于行 山刘宪华主编:《气象行政执法典型案例解析》,气象出版社,2008年版,第l一页。 ②张柏林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中国人事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年版,第45 页。 ⑧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一21页。 第二章推进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政执法责任制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也迥异。 最广义的理解,使得行政执法的涵义过于泛化。当这一理解运用于行政执法 责任制构建时,执法责任制就等同于行政行为责任制、行政管理责任制,成了一 个"大而全"的东西,而"大而全"很容易导致"大而空"。尤其是有的行政机 关和个人,把行政执法理解为行政机关对法律的贯彻执行,将行政复议等本不属 于行政执法类型的具体行政行为一概划归到行政执法类型之中,并不恰当合理。 相对广义的理解,目前在政府法制工作实务界相对比较流行。从《国务院全 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来看, 使用的便是这种理解。这种理解的出发点是对政府行政执行类的行政行为都建立 起责任机制。但是相对广义的理解对行政执法的分类一定要清晰、明确,否则就 可能产生混乱、互相矛盾。 尤其是行政许可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常被认为是一种行政执法类 型。①但这种划分是否科学合理,值得理论研究者和政府法制实务工作者深入研究。 笔者发现,在《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到行政许可的地方有6处, 分别在"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快 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两章之中。前一章中提到"要认真贯彻实施 行政许可法,减少行政许可项目,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改革行政许可方式。"后一 章中提到"继续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积极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 推进综合执法试点。"还提到"行政机关应当建立有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 强制等行政执法的案卷。"两章侧重点不一,前者把行政许可作为一种行政管理方 式,后者把行政许可作为一种行政执法类型。当行政许可作为行政执法的一种类 型的情况下,务必要与其他行政执法类型的相关要求相同。可《国务院全面推进 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同时规定"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没有取得执法资格 的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按照此要求,行政许可工作人员也应当取得行政执法 证刁‘能从事行政许可工作。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并没有规定行政 许可工作人员必须取得特定资格,而且这一要求与实际工作不符。②在《国务院办 公厅转发中央编办
的通知》(国办发(2002〕56号)中,所提到的"现行行政执法工作中不同程度地 存在多层执法、多头执法、执法扰民、重权轻责、以权谋私等问题",也显然针对 的是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而并非行政许可。同时该文件还提及,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部门职能,改变政府部门既管审批又管监督的体制,将制定 政策、审查审批等职能与监督检查、实施处罚等职能相对分开"。实际工作中,一 ,http://wwwprocedurallaw.en/xzss/zdw刁0906lo_230324加tml。 乞张峰主编:《律师行政法业务》,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39一49页。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推行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些行政机关,既设立了综合执法办公室,又设立了行政许可办事机构(服务中心)。 如果按照行政许可属于行政执法来理解的话,那么设立行政许可办事机构也就没 有必要。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行政许可被列入行政执法类型,属于把原本狭义 的行政执法扩大化理解,并不合理,在操作上也有其矛盾之处。 笔者之所以不赞同行政许可被归类为行政执法,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 行政许可有一项重要特征,区别于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行为。2004年7月 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有着明确的定义,即 第二条"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 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根据这一条款,行政许可的重要特征 之一是:它是一种依申请的、被动的行政行为。"行政许可属于依申请行政行为, 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为起始。无申请即无许可。’,①而行政处罚、行 政强制显然不具备这一特征。它们是行政机关依职权的行为,均属于主动行政行 为,无须行政相对人的请求,也不以行政相对人不申请或者不接受的意思而有所 变更。② 除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监督检查、行政许可外,还有几种具体行政行 为,如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征收等。这几种类型都属于具体行 政行为,但在国务院几个重要的文件中没有直接体现出它们被归为行政执法类型 之一。但在实际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这几种类型常常被行政机关纳入行 政执法狭义的理解范围。③笔者认为,应当从法理学角度,对其进行逐一分析研究。 如之前所分析的行政许可,属于被动行政行为,不应当划归为行政执法类型。鉴 于具体行政行为划分方法、类型较多,分析起来较为繁杂,而且本文侧重于行政 执法责任制的构建,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进行分析。 第三种理解相对前两种是狭义的理解,仅包括三种类型,行政监督检查、行 政处罚、行政强制。笔者把其称为一般通俗意义上的理解,这是因为在普通大众 眼中,以上三种行政行为才是真正的行政执法。例如,交通警察向交通违章驾驶 员开出罚单的行为,城市管理工作人员的规劝商贩不要违法摆摊设点的行为等等。 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既有法律规定支撑,又有其科学合理性。如果以此种理解为基 础构建行政执法责任制(包括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那么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则 比较明了、清晰。
1.2、从行政执法的概念来看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结构
从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到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 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力度在不断增强。从这两 个纲要性的文件的具体内容来分析,政府依然采用了行政执法相对广义上的理解。 除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外,对行政执法的分类是把行政许可包含在内的。如果确 信行政执法还包括的其他一些类型,如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征 收等。那么,它基本囊括了除行政立法、行政司法外的大部分行政行为。 笔者认为,行政执法相对广义上的理解与狭义的理解(一般通俗的理解)在 法的执行上有相通之处,但更多地要看到相对广义上的理解,基本还是"大执法" 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笔者不赞同对行政执法的泛化理解,理由已在"推进气 象行政执法责任制过程中的问题"一章阐述过。 如在依法行政工作中,采用行政执法的狭义理解(一般通俗的理解),那么构 建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思路应当是明确清晰的。对于行政执法责任制而一言,只 是减少了行政许可等相关内容。在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大都会在加强和改 进行政管理这部分工作中提及行政许可相关内容,也就不存在遗漏、缺项的问题。 第三章对策研究 而且,由于行政许可同属于行政机关大量的、经常的行政行为,直接关系到行政 相对人的切身利益,因此,采取行政许可监督和问责机制是完全必要的。在监督 机制设计上,行政许可监督和问责机制设计可以参照和借鉴行政执法监督和问责 机制。 在各级政府、各行政机关以行政执法相对广义理解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之时, 如果单纯地、笼统地对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进行大张旗鼓地修改,似有不妥。但 是应当认识到,"实践创造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运行模式,同时也揭示了行政管理 在转型期存在的错综复杂的问题,这就使得研究行政执法责任制显得更为重要。" ①行政执法责任制现在仍在不断完善,处于实践过程之中,应当允许并鼓励对这一 制度体系的改造与创新。确切地说,并不是创新,而是让行政执法回归其应有之 义,让行政执法责任制回归应有之义。同时,若在一个部门内进行改造实践的话, 反而可以起到试点的作用。 笔者建议气象部门可以着手修改完善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相关结构和内容。 可以按照行政执法的一般通俗性理解,以及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先确定包括气 象行政处罚、气象行政强制、气象行政监督检查等三大类型。在此分类基础之上 构建、推行和实施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这样简洁明了,更加方便于制定者的研 究和执行者的操作。 按照这一思路,应当对现行的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相关综合制度上先行修改。 例如,在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进行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和职责划分时,其中一些行政 管理行为可不必列入。再如,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制定气象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 法时,应当使用更准确的说法:气象行政处罚执法人员管理办法。这一项内容上, 北京市出台的相关配套制度理解就相对准确一些。如北京市人民政府2007年制定 出台的《北京市行政处罚执法资格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对经登记取得行政处 罚执法资格的人员,应当发给行政执法证件,持证上岗。" 在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架构上,可依旧采取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和确 定执法责任、评议考核、责任追究等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构成了推行行政执法 责任制的全过程。但应注意区分四个环节的作用、性质等不同之处。笔者认为, 前两个环节是基础,后两个环节是关键;前两个环节具有形式意义,后两个环节 更具有实质意义。从性质上说,前两个环节属于相对静态的,后两个环节属于相 对动态的;前两个环节属于综合管理,后两个环节属于专项行为。具体操作时, 前两个环节一般由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进行,后两个环节应当由政府监察机构组织 进行。虽然目前实践中,评议考核环节也由政府法制机构进行,但是理应有监察 ①江正平、陈洪:《我国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理性反思‘J合理构建》,载于引1‘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总第 101期,第56一60页。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推行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机构的参与。 第二节完善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相关制度 如前所述,本部分所研究的气象行政执法相关内容,按照笔者的思路将建立 在行政执法的狭义理解(一般通俗理解)基础之上。对于因此而缺少的行政许可 相关内容,笔者的建议是,一是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把 行政许可法的一系列规定具体化,①健全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二是把行政许可单独 提出来,并可以有选择性地借鉴和参照行政执法责任制构建行政许可工作责任制 模式;三是采取除一般监督外的其他监督方式,全面强化行政法制监督和问责。 加强组织领导和综合管理 为了使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得到顺利推行,形成领导重视、周密部署、逐级 落实的良好局面,必须加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组织领导。目前,在我国行政 机关现有政治生态下,部门领导重视的程度、参与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事情办理的 结果与成效。实践中,成立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挂帅的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 组或办公室,的确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环节 多,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也需要行政机关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 ②各级气象部门政策法规机构在推行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过程中任务艰巨。要 建立起一支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气象法制工作队伍,及时研究 解决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 落实,发挥更大的效用。 在推行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时,需要重视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和确 定执法责任这两项基础工作。梳理执法依据应当全面和准确,尤其要注意更新, 及时把新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其中。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通过一定形式主 动公开执法依据,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③的知情权。由于分解执法职权一般都在部 门内部进行,涉及到所属各机构,需要注意科学合理的分工。因为气象部门执法 力量薄弱,采用部门内相对集中综合行政执法权是有必要的。但进行综合执法, 并不能忽略各职能机构的职责履行。例如,对破坏气象探测环境违法事件的查处 工作,综合执法机构应当切实承担起进行行政监督检查、必要时给予当事人行政 处罚的责任,同时,主管气象探测的业务机构也不能置身事外,应当参与其中, ①汪永清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教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②这里关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说法,参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有关文件。 ③行政相对人是指‘J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受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有 学者称之为"行政管理相对人",行政实务界也有使用这种说法的。本文采用"行政相对人"这一术语。 第三章对策研究 共同研究分析案情,提出处理意见。
1.3、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概念
从民主政治的角度而言,责任与政府是不可分割的。"授予政府多少权力,必 须课以相等的责任。"①行政执法,不管从广义还是从狭义来看,都属于政府行政 机关所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将行政执法与责任制结合起来,是国家政治 前进发展实行责任行政的必然。从理论研究和社会己有实践来看,对行政执法责 任制基本可以有一致的认识:行政执法责任制是针对行政机关行政执法行为的一 种制度设一计,直接目的是为了监督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根本上则是要确保公共 权力忠实地遵守法律,避免失职或滥用。从我国政府开始提出并广泛推行这项制 度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围绕着这一制度的推行开展了大量的探索 和实践。 中国气象局的前身是中央军委气象局,在1994年政府机构改革中由国务院直 属机构改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全国气象部门实行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 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气象部门依法履行着气象相关工作的 政府管理职能,相应也承担着气象行政执法工作。在推进本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 过程中,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对于推行气象行政执法责任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从定义上来讲,与前述所言一致,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规范和监督气象主 管机构行政执法活动的一种制度设计。更加确切地说,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是指 将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法定职责进行分解,明确行政执法单位及执法岗位的权限 和责任,并实行执法工作考核评议和责任追究的制度和规则的统称。具体到工作 中而言,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是一整套完备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制度体系。 它属于全面推进气象依法行政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建立《国务院全面推进依 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中提到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 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 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05)33号)中再次被提及。 从性质和特征上来看,毫无疑问,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是一种监督和问责机 制。从自上而下的推行模式以及考核方式来看,更多地体现了行政系统的内部监 卜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54页 第一章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概述 督性质。同时,鉴于行政执法责任制涉及到岗位设置、职责划分、评议考核等内 容,与管理活动中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要素有一致性。加之目前我国政府 所推行实施的行政执法责任制相关内容以及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践体会,笔者认 为,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除了具有监督制度的性质外,还兼有管理制度的性质, 是一种综合性的制度。
1.4、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eorporate socsal Resp。nsibility)一词是在上个世纪上 半叶随着企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凸显而提出的。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论 述非常多,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目前,虽然各种主流观点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 涵存在分歧,但是,经过近百年的理论争论与企业实践,理论界和公众一致认为企业 对社会负有责任,而且将此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原则,普遍要求企业践行。2,笔者认 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不能够仅仅以最大限度地赚取经济利润为自己的唯一目 标,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即企业要对所有者、员工、客户、供应商、 社会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以及自然环境承担责任,以实现企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协调统一。也就是说企业不但要对所有者负责,而且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 自觉履行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等义务,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总括而言,企业社 会责任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法律规范的自觉遵守。即企业社会责任要以法律为底线,即合规性。自觉遵 守法律规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首先要遵守国家法律,企业的经营行为必须符合国家法律的基本要 求。诚信守法经营并依法纳税,是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这个底线无论是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适用。 2、道德伦理的高尚追求。即企业社会责任应该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环境友好, 提高社会整体福利。企业自愿遵循更高的商业伦理标准,既是企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 观和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激发员工创 造活力,凝聚利益相关各方力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这个目标对于国 有企业尤为重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要从确立企业经营理念开始,要有助于社会总体 福利的增加,要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环境友好。 3、企业价值的充分体现。即企业社会责任要关注不同利益相关者,妥善处理好 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受到利益相关者所带来的影 响,企业不能脱离其所处的外部环境。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必须处理好管理层、 员工、地方政府、社会公众、合作伙伴、客户甚至包括竞争对手等多个利益相关者的 关系,尽量做到相互和谐,从而达到合作共赢、相互促进。企业不仅为股东和投资者 创造价值,实现盈利,提供投资回报;而且为员工、用户、伙伴、社区等其他利益相 关方创造价值,对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与用户、商业伙伴、社区等共同发 展、合作共赢。
1.5、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演进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诞生 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在其著作"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中提 出了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他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 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他主张"公 司经营战略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有利于增进社区利益,社区利益作为一项衡量尺度, 远远高于公司的尺度"。1 (二)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发展 关于企业责任概念的解释与论述很多,但各有侧重点,且解析概念的方式多 有不同。 有的概念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属于道德义务。如约瑟夫M".麦克格尔认为:社 会责任的概念,乃使公司不仅负有经济的与法律的义务,而且更对社会负有超越 这些义务之其他责任"。2还有,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认为:"公司社会责 任是公司针对社会(既包括股东也包括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乎道德的行为"。3 有的概念不区分企业社会责任属于道德范畴、法律范畴或是其他范畴。如凯 思戴维斯和罗伯特L布卢姆特朗就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决策在谋求企业利 益的同时,对保护和增加整个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义务"。4而且这一概念把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界定为"社会福利",把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与其他概念在 这一方面的表述多有不同。 有的则采取了列举法、分类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范畴进行了界定。如, 美国经济开发委员会在1971年6月发表的一篇题为《商事公司的社会责任》的 报告中,列举了多达58种、涉及10个领域、旨在促进社会进步的行为,并要求 公宜付诸实施。美国经济幵发委员会又进一步将公司社会责任行为分为两个基本 的类别:"其一是纯自愿性的行为,这些行为由企业主动实施并由企业在其实施 中发挥主导作用;其二是非自愿性的行为,这些行为则由政府借助激励机制的引 导,或者通过法律、法规的强行规定而得以落实。" 5再如,阿尔奇.卡罗尔认为: 9 "企业社会责任乃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之义务;社会不仅要求企业实现其经济 上的使命,而且期望其能够遵法度、重伦理、行公益,因此,完整的企业社会责 任,为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得自主决定其履行与否的责任(即 慈善责任)之和" 1。还如,布鲁梅尔认为:"企业责任可划分为四种,此即企 业经济责任(The EconomicResponsibilities of Corporations )、企业法律责任(The Legal Responsibilities ofCorporations )、企业道德责任(The Moral Responsibilities 之of Corporations )、企业社会责任(Th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Corporations )。 后二者在概念分类上几乎相同。 有的则采取比较笼统而主观的方式来界定企业社会责任。如,刘连煌认为: "所谓公司社会责任者,乃指营利性的公司,于其决策机关确认某一事项为社会 上多数人所希望者后,该营利性公司便应放弃营利之意图,以符合多数人对该公 司之期望" 3。笔者认为,本概念中,"多数人所希望"不具有概念的严谨性。 有的则用社会利益来解释企业社会责任。如,刘俊海认为:"所谓公司社会 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唯一存在目 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再如,卢代 富认为:"所谓企业社会责任,乃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 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 5。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存在诸多不同,虽然概念翻译中的语言转换过程密 切相关,但是与解释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关系更大。而且企业社会责任概念 是在逐步演进中的,从模糊的阐述到精确的分类,从侧重于道德到从道德、经济、 法律等各个层面进行界定,企业社会责任最终落脚于社会利益,其概念做到了进 一■步的充善。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至今仍是模糊的。正如斯通 (Stone)所承认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模糊的字眼",但他又认为,"正 是缘于这种模糊性,才使得该词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6因此,笔者相信企业社 会责任是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概念,随着这一理论的不断深入和企业意识 形态的不断提升,其内容也将更加具体和充实。 第二节企业社会责任的法理依据、概念和性质
1.6、ERP的概念
ERP(Ente印r〕ise Resourees Planning)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一MIS (Management,xn扔rmation system)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顶峰和成熟阶段, 与传统信息系统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其侧重点已远远超出计算机技术本身,更多的 是对企业各个业务环节运作中方式、方法的高度优化和浓缩,即更侧重于为解决 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管理问题,通过确定适合企业个性化特点的合理、有效、 科学的管理思路、方法来整体优化、组织、控制、调整企业的人、财、物、技术、 设备、信息、时间等各项资源,从而达到企业内、外部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 有机整合。其基本哲理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密切相关的"供应链", 从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到客户,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 优化。其基本目标是,通过运用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行科学管理,尽量将"供应链" 缩短,提高其运转效率,为企业产品质量、制定需求和客户满意提供保障,为企 业创造价值,最终提高企业的生产市场竞争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4]。 2.2 ERp的相关概念 第3章ERP项目先期权衡与准备 要理解ERP,首先必须对ERP相关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术语做全面的了解。 2.2.1物料清单(BOM) 在ERP中最基本的数据就是物料数据,它是其他各种模块数据的基础,为 了清楚地表示物料,在ERP中给每种物料以唯一识别代码,即物料代码,然后把 用图示表达的产品结构转化成某种数据格式,以数据格式来描述产品结构的文件 就是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s,简称BOM),它是定义产品结构的技术文件, 表明了产品、部件、组件、零件、原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每个组装件所包 含的下属部件的数量和提前期等。在ERP中,物料清单是一种树型结构,因此, 又称之为产品结构树1151。BoM通常是由父件及子件所组成的关系树,BoM是以 自顶向下分解的形式,或是以自底向上跟踪的形式提供信息,它反映了一种数据 之间的组织关系,利用这些数据之间层次关系可以作为很多功能模块设计的基础。 2.2.2主生产计划(MpS) 主生产计划(,涯aster producrion sehedule,简称MPS),是对企业生产计划大 纲的细化,是指确定每一个具体产品在每一个具体时间段的生产计划,计划的对 象一般是最终产品,即企业的销售产品。主生产计划是一个重要的计划层次,可 以说ERP计划的真正运行是从主生产计划开始的。主生产计划的确定过程伴随着 粗能力计划的运行,即要对关键资源进行平衡,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车间作业 计划、采购作业计划等均来源于主生产计划,即先由主生产计划生成物料需求计 划,再由物料需求计划生成车间作业计划与采购作业计划。所以,主生产计划在 ERP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从宏观计划到微观计划的过渡与连接。同时, 主生产计划又是联系客户与企业销售部门的桥梁,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主生产 计划必须是可以执行和实现的,它应该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其制定与执行的周 期视企业的情况而定。主生产计划编制是ERP的主要工作内容,其质量将大大影 响企业的生产组织和资源的利用!‘61。 2.2.3物料需求计划(MRP) 物料需求计划是对主生产计划的各个项目所需的全部制造件和全部采购件 的网络支持计划和时间进度计划。只要是"制造业",就必然要从供应方买来原材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料,经过加工或装配,制造出产品,销售给需求方,这也是制造业区别于金融业、 商业、采掘业(石油、矿产)、服务业的主要特点。任何制造业的经营生产活动都 是围绕其产品开展的,制造业的信息系统也不例外,MRP(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就是从产品的结构或物料清单(对食品、医药、化工行 业则为"配方")出发,实现了物料信息的集成—一个上小下宽的锥状产品结构: 其顶层是出厂产品,是属于企业市场销售部门的业务;底层是采购的原材料或配 套件,是企业物资供应部门的业务;介乎其间的是制造件,是生产部门的业务。 如果要根据需求的优先顺序,在统一的计划指导下,把企业的"销产供"信息集 成起来,就离不开产品结构(或物料清单)这个基础文件。在产品结构上,反映 了各个物料之间的从属关系和数量关系,它们之间的连线反映了工艺流程和时间 周期。换句话说,通过一个产品结构就能够说明制造业生产管理常用的"期量标 准’夕。MRP主要用于生产"组装"型产品的制造业,如果把工艺流程(工序、设 备或装置)同产品结构集成在一起,就可以把流程工业的特点融合进来。通俗地 说,MRP是一种保证既不出现短缺,又不积压库存的计划方法,解决了制造业所 关心的缺件与超储的矛盾。所有ERP软件都把MRP作为其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 MRP是ERP系统不可缺少的核心功能I‘7]。 2.2.4制造资源计划(MRP 11) MRP解决了企业物料供需信息集成,但是还没有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益。MRP 11(Mes.〕urce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同MRp的主要区别就是它运 用管理会计的概念,用货币形式说明了执行企业"物料计划"带来的效益,实现 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的集成。衡量企业经营效益首先要计算产品成本,产品成本 的实际发生过程,还要以MRP系统的产品结构为基础,从最底层采购件的材料 费开始,逐层向上将每一件物料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制造费(间接成本)累积, 得出每一层零部件直至最终产品的成本。再进一步结合市场营销,分析各类产品 的获利性。MRPll把传统的帐务处理同发生帐务的事务结合起来,不仅说明帐务 的资金现状,而且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例如将体现债务债权关系的应付帐、 应收帐同采购业务和销售业务集成起来、同供应商或客户的业绩或信誉集成起来、 同销售和生产计划集成起来等,按照物料位置、数量或价值变化,定义"事务处 第3章ERP项日先期权衡与准备 理(Transaction)",使与生产相关的财务信息直接由生产活动生成。在定义事务 处理相关的会计科目之间,按设定的借贷关系,自动转帐登录,保证了"资金流 (财务帐)"同"物流(实物帐)"的同步和一致,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 息的状况,便于实时做出决策[’s]。 总之,从管理信息集成的角度来看,从MRP到MRPll再到ERP,是制造业 管理信息集成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每一次进展都是一次重大质的飞跃,然而,又 是一脉相成的。 2.3 ERp常见模块与总流程图 ERP理论是从MRPll发展而来的,但其内容更为丰富,应用更为广泛,技 术更为成熟,一般ERP的常见模块包括一计划管理模块、采购管理模块、销售管理 模块、库存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和人力资源 管理模块等,这些模块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发挥着ERP的功能!‘9j。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可用如下ERP的总流程图表示: 经营管理, 卜 卜分销管理 质量管理、采购管理, 卜库存管理月 卜销售管理 生产管理 ,} 卜成本管理 卜运输管理 设备管理应付管理 门 卜总味它川, 卜门 应收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工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图2一1 ERP的总流程图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从总流程图中可以看出,ERP包括一个中心、两类业务和三条主线: 1一个中心,即以财务数据库为中心。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赢利,因而企业 的每个业务活动都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目标,都会有输入的费用和输出的结果。 因此,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和功能模块要考虑归集到财务的数据,财务应是各项 业务的归集中心。同时,财务的处理要考虑本国国情,使从其他模块传递到财 务的数据符合财务制度的要求,可以为财务所利用,保证各个模块与财务之间 数据传递的有效和畅通,做到财务业务处理高度集成。 2.两类业务,即计划与执行。计划与执行贯穿了系统的整个过程,从计划 到执行计划,再反馈到计划层,影响计划的制定与修正。这个过程周而复始, 与PDCA循环一原理一致,形成一个闭环,也体现了管理的闭环原则。 3.三条主线,即供需链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这三条主线也就是制 造业业务处理的主流业务: (1)供需链管理是企业物流业务的主干线,包括库存管理、销售管理、 采购管理及分销资源计划管理等模块,他们处理企业从原材料供应和产品的存 储到产品销售的整个流程,其物流管理的核心是库存管理,并要综合考虑整个 物流供需链的管理。该过程的主要信息和数据有物品代码资料、物品库存资料、 供需方的资料等。其中,销售计划、合同和订单是主生产计划的入口数据。 (2)生产管理是制造业的主体业务,包含主生产计划的制定、资源的利 用、下达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的控制等业务,包括制造标准、主生产计划、物 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重复制造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及 设备管理等模块。这个过程的运作涉及企业很多重要基础数据,如物料清单、 工艺路线、工作中心资源与能力等。 (3)财务管理包括总帐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应付账款管理、预算会计、 现金管理、帐簿报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及成本会计等模块。财务 集成设计是最终完成ERP集成的关键,是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最终结果的体现, 也是一个中心的最终体现。 三条主线的数据相互利用,业务互相联系、渗透,他们直接关系到集成的 好坏和系统效率的高低120]。 第3章ERP项目先期权衡与准备 2.4〔Rp的发展历程 ERP系统起源于制造业的信息计划与管理,从20世纪60年代发展到今天, 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根据时间的先后,一般被分为5个阶段:经济批量法阶段、 物料需求计划(MRP)阶段、闭环MRP阶段、制造资源计划(MRPll)阶段、 企业资源计划(ER]的阶段。这5个阶段的系统虽然名字和内容各有不同,但并 不是后面的系统取代了前一个,而是后面每一个系统都是对前面系统的扩充和进 一步发展[2‘]。 1.经济批量的订货点法 在20世纪60年代前,企业生产能力较低,制造资源矛盾的焦点是供与需的 矛盾,计划管理问题局限于确定库存水平和选择补充库存策略的问题。人们尝试 用各种方法确定采购的批量和安全库存的数量,经济批量的订货点法成为最初的 科学计划理论。即: 订货点=单位时段的需求量X订货提前期+安全库存量 这个时候采购和库存与生产没有建立直接的联系。 订货点法应用的条件主要有:物料的消耗相对稳定,物料的供应比较稳定, 物料的需求是独立的,物料的价格不是太高。订货点法的有效性取决于大规模生 产环境下物料需求的连续稳定性,适用于成品或维修备件等相对独立的物料的库 存管理。但由于顾客需求不断变化,产品及相关原材料的需求在数量上和时间上 往往是不稳定和间歇性的,使得该方法应用效果大打折扣。特别是在离散制造行 业(如汽车、机电设备等行业),由于产品结构复杂,涉及数以千计的零部件和原 材料,生产和库存管理的问题更加复杂,由此促进了物料需求计划MRP的诞生。 2.基本物料需求计划MRP 20世纪60年代初,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生产模式,生产中 多余的消耗和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大多表现在物料的多余库存上。为了解决其原材 料库存和零部件投产计划问题,美国IBM公司奥列基博士(Dr. JosePh A.orlicky) 首先提出了以相关需求原则、最少投入和关键路径为基础的"物料需求计划"原 理,简称MRp(Mat。: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将企业生产中涉及的所有 产品、零部件、原材料、中间件等,在逻辑上统一视为物料。MRP系统的目标是: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围绕所要生产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地点,按照规定的数量得到真正需要的物 料;通过按照各种物料真正需要的时间来确定订货与生产日期,以避免造成库存 积压。MRP的基本内容是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卿]。然而,要正确编制 零件计划,首先必须落实产品的生产进度计划,就是主生产计划(MProduction Schedule,MPS),这是MRP进行物料计算的依据。主生产计划是将生产计划大 纲规定的产品系列或大类转换成特定的产品或特定部件的计划,据此可以制定物 料需求计划、生产进度计划与能力需求计划。所以,主生产计划在MRP中起到 交叉枢纽的作用。MPS在计划中要明确两点:具体化后的"最终产品"、产品交 货期与产出期。 MRP还需要矢[i道产品的零件结构,即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BOM), 即每个产品需要何种原料及需要的数量,才一能把主生产计划展开成需求零件计划。 同时,必须知道库存数量才’能准确计算出零件的采购数量。MRP计算的依据是: 主生产计划(MPS)、物料清单(BOM)、库存信息。 因此,MRP的基本任务是:从所需求产品的生产计划(独立需求)到相关 物料(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相关需求),根据物料的需求时 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生产(订货)的时间。主生产计划、物料清 单和库存信息是MRP的3项基本输入数据,它们都是手工管理中不曾用到的新 概念。其中,主生产计划决定MRP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另外两项是计算需求数 量和时间的基本数据,它们的准确性直接影响MRP的运算结果[23]。 MRP同订货点法有了质的进步,但还只是一个库存订货的计划方法,只说 明了需求的优先顺序,没有说明是否有可能实现,所以也叫基本MRP。20世纪 70年代初,MRP由传统式发展为闭环的MRP,它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生产资源计 划及执行控制系统。 3.闭环MRP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对自身资源管理范围扩大、对制造资源 计划细化和精确化,单纯面向物料的MRP扩展到与生产能力相关的人力和设备 等更多资源的计划与控制,这就是闭环MRP。初期MRP能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出 相关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与数量,但它还不够完善,其主要缺陷是没有考虑到生 第3章ERP项目先期权衡与准备 产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采购有关条件的约束。因此,计算出来的物料需求的日 期有可能因设备和工时的不足而没有能力生产,或者因原料的不足而无法生产。 同时,它也缺乏根据计划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计划进行调整的功能。正是为了 解决以上问题,MRP系统在70年代发展为闭环MRP系统。闭环MRP系统除了 物料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也全部 纳入MRP,形成一个环形回路,称为闭环MRP。MRP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 一个现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它除了要反映市场需求合同订单以外,还必须满足 企业的生产能力约束条件。因此,除了要编制资源需求计划外,还要制定能力需 求计划(CRP),同各个工作中心的能力进行平衡。只有在采取了措施做到能力与 资源均满足负荷需求时,才‘能开始执行计划。而要保证实现计划就要控制计划, 执行MRP是要用派工单来控制加工的优先级,用采购单来控制采购的优先级。 这样,基本MRP系统进一步发展,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 括进来1241。因此,闭环MRP则成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能力需求 计划与现场作业控制是其重要功能。 通俗地说,MRP是一种保证既不出现短缺,又不积压库存的计划方法,解 决了制造业所担心的缺件与超储的矛盾。所有ERP软件都把MRP作为其生产计 划与控制模块,MRP是ERP系统不可缺少的核心功能。 4.制造资源计划MRPH 闭坏MRP系统的出现,使生产活动方面的各种子系统得到了统一,但在企 业的管理中,生产管理只是一个方面,它所涉及的仅仅是物流,而与物流密切相 关的还有资金流等其他相关方面,闭环MRP无法反映执行计划之后给企业带来 什么效益。 1977年9月,美国著名的生产管理专家奥列弗 怀特(oliver w Wight)在 美国((现代物料搬运(Modern Material Hand一ing)》月刊由他主持的"物料管理 专栏"中,首先倡议给与资金信息集成的MRP系统一个新的称号,制造资源计 划(Material Resourec Planning)系统,英文缩写还是MRP,为了与原来的物料 需求计划区别而记为MRP Hf25]。于是,80年代人们把生产、财务、销售、工程 技术、采购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称为MRPll。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MRPll的基本思想就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基于企业经营目标制定生 产计划,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按时进行生产。从整体最优的角 度出发,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各个环节进行 有效地计划、组织和控制,使它们得以协调发展,并充分地发挥作用。 MRPll同MRP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它运用管理会计的概念,用货币形式说 明了执行企业"物料计划"带来的效益,实现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集成。MRPll 把传统的账务处理同发生帐务的事务结合起来,不仅说明帐务的资金现状,而且 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例如将体现债务债权关系的应付帐、应收账同采购业务 和销售业务集成起来、同供应商或客户的业绩或信誉集成起来、同销售和生产计 划集成起来等,使与生产相关的财务信息直接由生产活动生成,保证了"资金流 (财务帐)"同"物流(实物帐)"的同步和一致,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 息的状况,便于实时做出决策。 MRPH在广泛应用的同时,随着管理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也表现出以下 一些不足: (l)需求量、提前期与加工能力是MRPll制定计划的主要依据,而在市场 形势复杂多变、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的情况下,MRPll对需求与能力的变更,特 别是计划期内的变动适应性差,需要较大的库存量来吸收需求与能力的波动; (2)现有MRPll商品软件系统庞大而复杂的体系结构和集中式的管理模式, 难以适应使用者对系统方便、灵活的要求和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3)竞争的加剧和用户对产品多样性和交货期日趋苛刻的要求,单靠"计 划推动"式的管理难以适应。现在许多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准确而周到 的计划,企业的库存水平与外部环境关系密切,大量企业并未从MRPll获得预期 的效益。 5.企业资源计划ERP 从MRPll的概念产生后的10年间,企业计划与控制的原理、方法和软件都 成熟和完善起来。在此期间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方法—如JIT(Just In Time及 时生产),新的管理思想和战略—如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精益生产 LP(玩an Product)等,信息技术更是飞速发展。各个MRPH软件厂商不断地在 第3章ERP项日先期权衡与准备 自己的产品中加入了新的内容,逐渐演变形成了功能更完善、技术更先进的制造 企业的计划与控制系统。90年代初,Gartner Group总结当时MRPll软件在应用 环境和功能方面主要发展的趋势,提出了ERP的概念。 ERP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首先制定主生产计划MPS,然后根据MPS制定物料 需求计划MRP,并且通过能力需求计划CRP的检验和核实得以实行。MPS、MRP、 CRP构成了企业ERP的顶层,指导整个企业的生产,其主要关注点是企业的物流 和能力等问题;在ERP的执行层,由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车间管理、设备管理 等系统根据生产计划和相关理论进行企业生产的专业化管理;在ERP综合管理 层,由帐务系统、财务分析、成本管理、应收应付帐管理等系统负责企业资金流 的管理,由质量管理系统分析、控制和处理企业生产和管理中的相关质量问题, 由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调配企业各种人力资源,并进行薪酬、绩效考核等管理。此 外,一些ERP系统还包括了分销资源计划系统,调配和控制企业分销网络中的各 种资源126]。 从其主要模块构成可以看出,ERP的关于生产制造的主要模块是三大计划模 块,这仍是ERP的主线,但是其企业管理的核心却是财务管理。ERP的主要思想 之一便是企业一切的物流都要伴随着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发生,这继承了MRPll的 思想,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企业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贯穿了财务管理和 成本控制的思想,使得ERP更能够贴近企业重视提高收入、降低成本的经营目标。 因此,ERP现已被世界500强企业中的80%所应用,还有20%也在ERP的实施 过程中。 6.ERp管理模式的发展与未来 近年来,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在ERP系统中又不断增加了对电子商务、 电子数据交换、与大规模信息通信的处理。为了实现协同商务,加强供应链管理, Gartner Group公司的专家认为:未来的ERP将是一个在现有ERP的基础上,通 过运用先进技术,能把各种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和应用系统集成在一起的, 且又是面向供应链开放的新的管理系统,并将其称之为ERPH。 此外,为了实现企业内外的协同运作,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协会(APICS) 提出了新的概念,即未来的ERP将要朝着全面企业集成(TEI)的方向发展。其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基本含义就是在现有ERP的基础上,通过更大范围的应用扩展和管理、技术、信 息的集成,进而实现全面企业集成。 2.5〔Rp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有关ERP的引入是许多企业颇为关注的问题。自从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 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了第一套MRPH软件以来,MRPI工/E即在中国的应用与 推广已经历了近20年从起步、探索到成熟的风雨历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 已约有700家企业购买或使用了这种先进的管理软件。然而,其应用的效果很不 平衡,各个企业差距较大。为此,很有必要对整个过程进行一下回顾和思考1271。 回顾我国的MRPll/ERP的应用和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期。 这一阶段几乎贯穿了整个八十年代,其主要特点是立足于MRPH的引进、实 施以及部分应用,其应用范围局限在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内(多为机床制造、汽车 制造等行业)。由于受多种障碍的制约,应用的效果有限,被人们称之为"三个三 分之一论"阶段。 在八十年代,中国刚进入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尚 不具备或不强烈。企业的生产管理问题重重:机械制造工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大约 仅为先进工业国家的几十分之一,产品交货周期长,库存储备资金占用大,设备 利用率低,等等。为了改善这种落后的状况,我国机械工业系统中一些企业如沈 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北京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广州标致汽 车公司等先后从国外引进了MRPH软件。作为MRPH在中国应用的先驱者,它们 曾经走过了一段坎坷而曲折的道路。 首先,存在着管理软件本身的技术问题。当时引进的国外软件大都是运行在 大、中型计算机上,多是相对封闭的专用系统,开放性、通用性极差,设备庞大、 操作复杂、系统性能的提升困难,而且国外的软件没有完成本地化的工作,再有 就是耗资巨大等,同时又缺少相应配套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其次,存在着缺少 M即H应用与实施的经验问题;再次,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障碍问题。当时企业 领导大都对这一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将其视作为一项单纯的计算机技术。 第3章ERP项目先期权衡与准备 里里里里里,巴里里里里,巴里里里里里巴里巴巴里里巴巴里里里巴巴巴里里三巴里里里里 尽管如此,仍有些企业获得了一些效益,如北京第一机床厂、沈阳机床厂和沈阳 鼓风机厂等;也有的企业应用并不理想,例如广州标致汽车公司在八十年代后期 共斥资2000多万法郎从法国引进了MRPH系统并安装在两台BULL公司的DPS70OO 主机上,目标是实现对全公司的订单、库存、生产、销售、人事、财务等进行统 一管理,以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益,但结果其应用的部分尚达不到软件系统的十分 之一功能。故从整体来看,企业所得到的效益与巨大的投资及当初的宏图大略相 去甚远。为此,有些人认为国外的M即H软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厂情。一些专 家学者在分析和总结这段的应用情况后,提出了"三个三分之一"论点,即:"国 外的MRPH软件三分之一可以用,三分之一修改之后可以用,三分之一不能用"。 这就是被人们戏称的"三个三分之一"论阶段。 第二阶段:成长期。 这一阶段大致是从1990年至1996年,其主要特征是MRPll正RP在中国的 应用与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实践上否定了以往的观念,被人们称为"三个 三分之一休矣"的阶段。 该阶段唱主角的大多还是外国软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 体制己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产品市场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对传统 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该阶段的管理软件虽仍然主要还是定位在MRPll 软件的推广与应用上,然而涉及的领域已突破了机械行业而扩展到航天航空、电 子与家电、制药、化工等行业。典型的企业有成都飞机制造工业公司、广东科龙 容声冰箱厂、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厂、上海机床厂、一汽一大众汽车集团等。此外, 如北京第一机床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等老牌的MRPll用户在启动了国 家"863"的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计算机集成制 造系统)重点工程后,都先后获得了可喜的收益。如北京第一机床厂的管理信息 系统实现了以生产管理为核心,联接了物资供应、生产、计划、财务等各个职能 部门,可以迅速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计划、平衡能力,效率提高了30多倍,为此于 1995年11月获得了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s ME)授予的"工业领先奖";广东科 龙容声冰箱厂的MRPI工项目,经美国APIcs(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AlneriCan produCtion and工nventory Control Society Ine.创建于1957年)的专家认定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达到了A级应用水平,等等。总之,大多数的MRPH用户在应用系统之后都获得 了或多或少的收益,这是不容否定的事实。 之所以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客户 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出和普及、软件系统在UNIX小型机/ 工作站上以及微机平台上的扩展和软件开发的通用性和开放性都使得MRPll的应 用向更深更广的范围发展;二是由于中国企业己进入体制转变和创新阶段,能够 积极革新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并采用新型的管理手段来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三是一些国外的软件公司已完成了本地化的工作,其产品在开放性和通用性方面 也作了许多改善,同时我国的财务制度和市场机制也逐渐向国际化靠拢,再有就 是一些国内的公司对国外软件经过二次开发和改装后形成了国内版本的软件并将 其推向市场,使得中国的企业有了更广的选择范围;四是人们在经过了一段学习 和探索之后,在观念上开始转变,实践上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此,业界有识 之士高声疾呼"三个三分之一休矣",进而对该阶段MRPll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给 予了肯定。 但不容忽视的是,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 (1)企业在选择和应用MRPll时缺少整体的规划;(2)应用范围的广度不够, 基本上是局限在制造业中;(3)管理的范围和功能只限于企业的内部,尚未将供 应链上的所有环节都纳入到企业的管理范围之内;(4)部分企业在上马该项目时 未对软件的功能和供应商的售后技术支持作详细和全面的考察,造成不必要的浪 费。 第三阶段:成熟期。 该时期是从1997年开始到本世纪初的整个时期,其主要特点是ERP的引入 并成为主角;应用范围也从制造业扩展到第二、第三产业。由于不断的实践探索, 应用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进入了ERP应用的"成熟阶段’夕。第三产业的充分 发展正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显著标志。金融业早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信息产业 日益成为现代经济的主导,这些都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具有多种解决方案的新型 管理软件来与之相适:应。因此ERP就成为了该阶段的主角,并把它的触角伸向各 个行业,特别是对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通信业、高科技产业、零售业等情有独 第3章ERP项目先期权衡与准备 钟,从而使ERP的应用范围大大地扩展。例如德国著名的ERP软件供应商SAP公 司就推出了多种行业的解决方案,其中除了传统的制造业外,还有金融业、高科 技产业、邮电与通信业、能源(电力、石油与天然气、煤炭业等)、公共事业、商 业与零售业、外贸行业、新闻出版业、咨询服务业、甚至于医疗保健业和宾馆酒 店等行业的解决方案。 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早己不适应剧烈 竞争的要求。企业面临的是一个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ERP却由于具有更多的 功能而渐被企业所青睐。它可为企业提供投资管理、风险分析、跨国家跨地区的 集团型企业信息集成、获利分析、销售分析、市场预测、决策信息分析、促销与 分销、售后服务与维护、全面质量管理、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以 及利用工nternet实现电子商务等M即H不具备的功能,企业能利用这些工具来 扩大经营管理范围,紧跟瞬息万变的市场动态,参与国际大市场的竞争。 然而,在新的形势下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l)企业在实施E即 项目时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多数企业未能把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与 实施ERP有效地结合起来,造成了只是用计算机代替了原有的手工操作的情况, 造成了ERP的功能难以全面发挥。(2)国内ERP市场尚不成熟,厂商行为难以规 范。例如个别公司为了达到自己的销售目的,不管其产品是否适合卖方的实情, 不负责任地达成合同,导致了后面的实施工作无法进行和效果不佳的结局。 但是,不管怎么说,目前我国的宏观环境正在日益优化,今后企业的兴衰存 亡将更多地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相信在"成熟阶段", 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认同ERP并使用它,实现科技与管理双轮并进,企业 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将会大为提高。 2.6本章小结 本章系统地阐述了ERP的相关概念,通过ERP的流程图,详细描述了ERP 的原理及相关的管理思想,并对ERP的发展趋势以及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作了简单 的介绍。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3章ERP项目先期权衡与准备 ERP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程,企业是否需要 准备实施以及如何进行投入,是企业需要考虑、 ERP、需要什么样的ERP、如何 权衡和规划好的重要问题。 3.1企业是否需要上〔RP 对于企业而言,是否需要上ERP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或许是外部原因 的胁迫,或许是内部因素的驱使,或许根本就不需要ERP来帮助管理企业。到底 属于哪一种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3.1 .1考虑竞争对手 讨论企业是否要上ERP时,有一个重要理由是:不是我们该不该上ERP,而 是我们的竞争对手_」二ERP了没有。这个理由很好地淦释了外部环境在胁迫企业上 ERP的一种态势,反映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已经使得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在产 品上,而是已经渗透到内部管理手段上的竞争了。当今社会生产技术的高速发展, 已经使得产品的技术差异变得很小,企业间的差异更多地体现在运作模式上,而 企业的内部管理方式就是企业运作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在面对国际竞争的 时候,已经出现了以是否上了ERP来决定你能否成为供应商的情况,这是信息化 时代带给企业运作模式的最直接变化。 从电脑的产生到普遍应用,被称之为一次信息革命。这次革命跟以往的工业 革命的最大区别在于,以往的工业革命实际上都是对人类体力的放大,而信息革 命则是对人类脑力的放大。所以,它几乎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所有方面, 对世界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工业革命。当人们有了这个对脑力进行放 大的工具时,有谁会在渴望取胜的竞争中弃之不用呢?所有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希 望自己的企业能有较强的竞争力,至少他们不愿意忍受其他对手的脑力被放大, 而自己却没有。 ERP是信息革命一带给企业管理者的一个工具,如同人们不会拒绝使用互联网 和电脑一样,企业管理者应该不会拒绝接受ERP,特别是当竞争对手已经上了ERP 第3章ERP项日先期权衡与准备 里里里里里里巴里里巴里里里里里里里巴巴里里里里一里里里里巴里巴里里里巴巴里里里 的时候。 3.1 .2考虑企业规模 回顾有史以来的企业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一个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演进史。今 天被世人公认的优秀企业,几乎无一不是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典范。管理者对内部 管理的要求,就是要不断地适应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规模化就意味着企 业管理范围的扩大,专业化则意味着企业管理的深度或者是精细程度。 为了认识规模化和专业化是如何演进的,不妨做一个企业发展的进程推演: 某企业开始创业时,只有不到十个人。此时企业的老板对企业的方方面面都是清 清楚楚的,他的客户是谁、他的供应商是谁、他的产品是如何构成的、客户还欠 他多少钱、他欠供应商多少钱、他每卖出一个产品能赚多少钱等。后来这个企业 发展到了百人以上,销售区域也扩大到若干地方。老板发现他再也记不住这些数 据了,于是他成立了财务部门专门管理财务数据,成立销售部门专门管理销售数 据,成立生产部门专门管理生产数据,成立供应部门专门管理采购数据。此时他 对企业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部门的汇报,而部门间的责任与协调则要通 过数百种单据。再后来该企业发展到上千人,市场扩大到若干省甚至国外。此时 由于规模的扩大,部门经理都无法记住本部门的数据,更不用说老板了。于是有 了更进一步的专业化要求,部门中又再分为子部门,所有管理人员之间的责任与 协调要通过数千种单据来进行。 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演进结果给企业带来了一个负面的影响,那就是管理的分 散化。特别在手工管理状态下,无论专业化管理做得有多到位,数据始终分散在 数千种单据中。很少有企业能够每天对这些单据进行汇总统计,而几乎每一个企 业管理者又总是想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企业的各种状态。此时,除了ERP之外, 还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法吗?如果我们把规模化专业化推演过程中的初始状态称 为一种自然的集中管理的话,那么ERP的意义就在于使企业在规模化和专业化之 后,借助电脑系统回归到了集中管理状态。因此,在考虑是否要上ERP时,应确 定企业的规模大小,看是否还基本能够做到集中管理,或者是否还能够忍受分散 管理带来的种种不便。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3.1 .3考虑数据问题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肯定经常需要了解各种经营数据,比如老板想了解产 成品库存是多少,首先想到的是找到成品库管理者,成品库管理者告之目前仓库 里的产成品数。此时也许他想通过财务证实一下,于是又找到财务主管,财务主 管立刻翻了账本后告之目前的产成品数,结果发现这个数比仓库管理者给的数要 大一些。带着一些怀疑,他又想到销售肯定知道产成品数,于是又找到了销售主 管,结果销售主管告之的数量又比财务主管的还要大。这就是数据带来的烦恼。 如果常常有类似的情况发生,那么可以肯定企业需要一个ERP系统来帮助管理。 其实,仓库管理者、财务主管、销售主管都没有错,也许他们都是尽职尽责 的优秀下属。仓库管理者告之的是目前仓库里实实在在的有多少产成品;财务主 管告之的是目前账面上真实的产成品数,这个数之所以比仓库里的数大一些,是 由于一部分发出的产成品还没有登账,也许是还没有开票,仍然做为产成品库存 在账面上;而销售主管告之的数更大一些则是山于他掌握的是所有没有收到款的 产成品,包括在库的、发出没开发票的、开了发票没收款的。显然这样的三个数 据所反映的并不是同一种状态,在考虑到时间因素的情况下,手工管理时必然都 存在滞后,加之这些状态每时每刻都在随企业的经营过程改变。于是老板的烦恼 就变成了:永远也搞不清楚产成品到底有多少。 ERP系统将通过实时管理和财务业务同步管理来解除类似的烦恼。所以说, 如果有这样的烦恼,就可以认为需要ERP系统来帮助企业进行管理了。 3.1 .4考虑成本困惑 在没有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企业中,企业领导通常都是通过汇报这种方式来了 解和掌握企业经营情况的。这种汇报方式的最大弊端在于很容易掩盖了隐患,因 为人的本能促使下级对上级汇报时总是报喜不报忧。当然,或许企业领导有足够 的能力对下级汇报的情况做出较为客观的判断,或许也有足够的魄力更换那些夸 大成绩隐瞒问题的下属。但是这样做以后,发现仍然不能使困惑完全消除。 例如财务主管汇报产品成本核算问题,结果企业领导发现在自己认为很赚钱 的某个产品的成本居然比售价还要高一些,这样的产品还能继续销售吗?财务主管 告之:他们是严格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办法计算出来的,应该不会有什么错。那 第3章ERP项目先期权衡与准备 么,难道是企业领导的基本判断出错了吗?其实谁都没错。当企业生产的品种到了 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的时候,手工管理已经很难将成本精确地核算到每一种产品甚 至每一批产品上去了,特别是不能针对每一种每一批产品准确计算其变动成本。 在算粗账的情况下,能使用的最好手段就是将各种不明确的费用进行分摊。这种 分摊的办法无疑抹杀了各产品对企业的贡献,所以很容易出现看起来很赚钱的产 品,其成本却居高不下。在手工管理的条件下,类似的困惑也许还会出现在生产 管理和采购管理中。如果企业经营中时常会出现一些类似的困惑,那么应该要选 择ERP,因为ERPI狗精细化管理将最大程度地帮助企业领导释困解惑。 3.1 .5考虑企业扩展 在我国大陆范围内,企业总数以千万计,然而销售额超过五千万的还不到二 于万家。纵观商海,销售额小于2000万的中小型公司往往比营业额上亿的公司更 加运作自如,所谓船小好掉头。但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也都非常清醒,在波涛汹 涌的商海中,大船一定比小船更经得起风浪,也更能够赚得更多的绝对价值。所 以,尽快扩展企业规模几乎是每一个经营者的追求。然而,当企业要实现2000 万到上亿的成长时,一定会面临一道特殊的门槛,这个门槛就是一次系统的管理 变革,它是企业成长中必然的管理瓶颈。企业由原先几名创业者管理转变为需要 若干部门管理和控制,由几张简单的单据记录管理过程转变成需要数百种单据才 能完成,需要更加规范的管理结构和程序、更加专业的技能。这是一个不容忽视 的挑战,许多企业就因为没有很好地过渡,只有在风浪中迷茫徘徊,更甚者则在 风云变幻的商海中翻了船。 因此,如果企业已经有明确的扩展迹象,应该尽早考虑采用ERP系统来帮助 企业尽快实行规范化和专业化的管理。ERP是一种管理工具,当使用它时,就迫 使企业管理逐步进入‘规范化和专业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管理能够使企业领导从创 业初期身先士卒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使之成为真正的舵手,为企业这艘航船 把握方向。 3.2企业需要什么样的〔Rp 如果已经决定在企业中实施ERP,接下来要对需要什么样的ERP进行选择。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2.1行业属性的划分 企业的行业属性,一般按照所从事的产品类型分类。分为钢铁行业、有色金 属行业、机械制造业、电子电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化行业、制药行业、食 品行业、流通行业、服务行业等。但是,在考虑实施什么样的ERP时,会有一种 特殊的行业属性划分。之所以会有这种不同的行业属性划分,主要是由ERP中最 经典的计划方法MRP所决定的。MRP即物料需求计划,在前面介绍ERP123的 内容时己经对其计划方式进行过介绍,这里所说的特殊行业属性,就是根据企业 在应用ERP时,到底是否应用MRP以及应用的程度来进行划分的。一般可由此 划分行业属性为离散行业、流程行业、混合行业、流通行业、服务行业等。 1.离散行业 离散行业是指制造企业中的一类企业。其最主要特征为:生产过程中基本上 没有发生物质改变,只是物料的物理形状和组合发生改变,即最终产品是由各种 物料装配而成,并且产品与所需物料之间有确定的数量比例。如一个产品有多少 个部件,一个部件有多少个零件,这些物料不能多也不能少。按通常行业划分属 于离散行业的典型行业有机械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等。这类企业也 是在整个企业总数中占比例最大的企业,MRP这个经典的计划方法就是从这类企 业的信息化管理实践中诞生的,由MRP发展成的ERP同样是从这类企业的应用 中产生的。 离散行业的ERP应用特征为:可以用物料清单(BOM)来准确描述产品构成, 就可以用MRP来作为企业的计划方法。因此,如果企业是属于离散行业,那么 可以先完成财务业务同步管理,再完成销售、生产、采购计划管理,最后再选择 车间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全面实现完整的、生产精细化管理的ERP系统。 2.流程行业 流程行业与离散行业的最大区别在于:生产过程中物质发生了改变,最终产 品与所需物料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容易随生产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且最终产品所 需物料的种类极少,以至于可以非常简单就计算出来。按通常行业划分属于流程 行业的典型行业有石化行业、金属冶炼行业、造纸行业、原料药生产等行业。为 说明这类行业最终产品所需物料的种类极少这个特征,可以分别对这几个典型行 第3章ERP项目先期权衡与准备 业进行一个简单分析:金属冶炼行业的最大量的物料只有一两种,如钢铁行业就 是铁矿和焦炭,铜冶炼就是铜精矿;石化行业基本上就是石油;造纸业通常是木 材;抗生素原料药基本上就是淀粉。 流程行业的El汗应用特征为:没有必要、也不能用MRP来作为其计划方法, 因为其物料比较少,且最终产品与所需物料之间的关系也基本上不能用物料清单 (BOM)来描述。因此,如果企业属于流程行业,那么可以先实施财务业务同步管 理,如有必要可以随后用预算管理来代替完成计划管理,最后再实施全面预算管 理及其他功能,实现完整的精细化管理的ERP系统。 3.混合行业 混合行业是指一般被认为是流程行业的企业中,产品包装成本占有较大比例 的一类企业。这类企业前期生产是流程的,后期包装则是离散的。如果没有前期 "原料"生产,是通过购买"原料"来进行包装的,则就是完全的离散行业。按 通常行业划分属于混合行业的典型行业有制药行业,化妆品生产、食品生产、酒 类生产等行业。这类企业的前期生产与流程行业完全相同,后期生产与离散行业 基本相同,但是后期有一个与一般离散行业最大的区别是混合行业的后期生产很 少有半成品和在制品。这是由于这类行业的后期都是包装,自动化程度较高,往 往都能做到当天投料当天完成。 混合行业的ERP应用特征为:前期生产可以不考虑计划管理,后期生产由 于完全可以用物料清单(BOM)来描述产品,所以可以用MRP物料需求计划来进 行计划管理。因此,如果企业属于混合行业,您可以先选择实施财务业务同步管 理,再完成销售、生产、采购计划管理,最后再选择全面预算管理等,实现完整 的精细化管理的ERP系统。 4.流通行业 流通行业的标志为:不进行产品生产,只进行产品买卖。其企业形态一般有 物流公司、批发贸易公司、连锁零售公司等。其中,物流公司通常货物的进出量 特别大,或许还会涉及到自动化仓库的管理,所以业务管理上会有一些特殊要求。 同样,连锁零售公司也是一种相对特殊的零售运作方式,也会有一些独特的管理 方式。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鱼旦...,迫鱼旦...,.旦旦...,口旦旦旦...闷旦旦旦...甲鱼旦旦旦旦旦..月旦旦旦旦旦旦旦月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绝旦旦旦旦巴里里里巴巴里 流通行业的E]又P应用特征为:不管是什么形态的企业,都完全可以选择财 务业务同步管理,都完全没有必要应用MRP。因此,如果企业属于流通行业,可 以先完成财务业务同步管理。然后,假如企业是物流公司或连锁零售公司,则要 考虑选择更专业的管理软件来完成计划管理。如果是普通的批发贸易公司,则可 以选择预算管理来替代计划管理,最后再选择全面预算管理等。 5.服务行业 服务行业与其他行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没有产品,或者说其产品是一种服 务。在这种形态下,通常意义的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和销售管理都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服务行业对于ERP的应用来讲,确实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典型的服务行业 如金融保险业、酒店餐饮业、旅游会展业、电信业等。 服务行业的E]汗应用特征为:由于不涉及产品,采购的只是一些用品,销 售的是一种服务。所以,基本也可以应用财务业务同步管理。因此,如果企业属 于服务行业,首先可以完成财务业务同步管理。在此之后,根据企业规模考虑针 对企业业务开发的专业管理软件来升级管理方式和形态,最终实现完整的精细化 管理的ERP系统。 3.2.2管理信息化程度的判定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革命性工程,其主要内容涵盖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涉及 到各种各样的慨念,在谈信息化的文章中更是常常出现各种英文缩写,如表3一1 所示。 或许下表中并未把所有有关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罗列出来,但已让人有些眼花 缭乱的感觉。在这样的一堆概念下,如何来判定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呢?其实,所有 这些概念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的信息化内容,即生产技术的信息化和管理 技术的信息化。每当谈到企业信息化内容时,都应该清楚所谈的是哪一个方面的 内容。惟有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是这两方面信息化的集成。然而,就我国企业 目前的发展现状看,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的信息化程度都还很低,应该 没有多少底气来奢谈 CIMS,即便是全球最发达的国家,实施CIMS的企业也是 凤毛麟角。而这里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程度之所指是清晰的,就是针对管理技术的 信息化程度。 第3章ERP项目先期权衡与准备 计算机集成制造 计算机辅助制造 表3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