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镜头机身编号查询50L是金属镜身吗

&主题:50L是佳能红圈中最让人又爱又恨的镜头吗?我刚才看看各大俱乐部的好片,50L好片最多
泡网分: 0.482
注册: 2013年10月
35L 50L 85L 俱乐部中&&应该说50L好片是最多的&&这个头重量大小都合适
全是漂亮的甜甜的妹纸&&问题就是跑焦问题&&锐度问题& &
50L II 今年出来解决一下就好了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8612&&回帖:105 &&
泡网分: 10.015
注册: 2009年01月
今天在犹豫了数月后入了35L2,放弃了50L,就是因为觉得50L肯定要更新了,八片光圈叶。现在新镜头都是9片了,蓄势待发啊。
泡网分: 14.994
帖子: 3299
注册: 2008年12月
g950 发表于
什么时候更新?
不过价格是下到8999(京东价)了,35L更新前价格也是从10xxx降到了8999有rumor说是明年
泡网分: 0.793
注册: 2012年05月
LensmanJoe 发表于
50L快更新了吧,等这个还是买35L II
机身5D4什么时候更新?
不过价格是下到8999(京东价)了,35L更新前价格也是从10xxx降到了8999
泡网分: 14.994
帖子: 3299
注册: 2008年12月
50L快更新了吧,等这个还是买35L II
泡网分: 3.51
帖子: 2278
注册: 2014年05月
SIMDC 发表于
呵呵,非常理解。曾经测试过,上和不上UV,片子是有细微差别的,当然是不上UV时最好,但为了心里踏实,最终还是拧上去。也许是有了这层心理保障,俺曾经6D+50L在小雨里拍了一个多小时,当然回去马上擦干放防潮箱,但是如果没UV,那是一分钟也不敢哪有你想象的那么脆弱 我35f2is海边拍妹子溅上海水 直接矿泉水冲完了吹干 完全没问题 根本不需要什么uv
泡网分: 14.994
帖子: 3299
注册: 2008年12月
50L快更新了吧,等这个还是买35L II
泡网分: 36.618
帖子: 8114
注册: 2006年08月
liky520 发表于
看多了就两个字,氛围,还有会P图。
比如50L俱乐部首页的那些照片,都可以算是重口味后期,而且选的也不咋地,且里面的照片,大多是到此一游照,构图毫无推敲可言,就是简单的拍到,然后依靠大光圈大暗角重后期强行提高视觉冲击力。
而且你们仔细去看,很少有阳光充足的片片,大部分不是阴天就是傍晚和晚上,逆光最多。。看多了真没意思。干什么多了还有意思?纯属废话!
泡网分: 0.808
注册: 2014年04月
佳能系统这头是最有特色的,可以有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222
注册: 2003年12月
快扶我起来 发表于
为何不用变焦神回复啊
本帖由 iPhone7,1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92
帖子: 1868
注册: 2010年09月
与泽 发表于
既然感光元件已经把两边都滤除了,应该是保护镜最好了。没必要用uv。有时是根据价格等因素买了uv,看来以后就买保护镜了。
明白人!什么UV 滚一边去 !&&我就上的保护镜&&什么zeta什么bw 滚一边去 有原厂的为什么不用?
泡网分: 1.143
帖子: 1126
注册: 2014年07月
aiar 发表于
希翼佳能出50L II,把分辨率提升少许,色彩,氛围,质感,层次不变。同意。希望佳能升级50L。很简单,加上BR镜片就行。
泡网分: 36.011
精华: 2帖子: 3015
注册: 2003年09月
与泽 发表于
一样的心态,而且这么贵的镜头也不能用差的,否则白花钱了,所以就买贵的了。呵呵,非常理解。曾经测试过,上和不上UV,片子是有细微差别的,当然是不上UV时最好,但为了心里踏实,最终还是拧上去。也许是有了这层心理保障,俺曾经6D+50L在小雨里拍了一个多小时,当然回去马上擦干放防潮箱,但是如果没UV,那是一分钟也不敢
泡网分: 36.011
精华: 2帖子: 3015
注册: 2003年09月
chenchuna 发表于
容易抓到前片。没有防污膜的镜片非常难擦,而指纹对成像的影响远远大于灰尘。
如果用东西仔细也可以,但很多影友也会像我这样经常不戴镜头盖就往包里塞吧?也考虑到俺有时候比较粗心,不上盖就塞包的情况时有发生。跟原来用的老款B+W做过对比,成像方面没啥差别,但论镜片容易清洁是凤凰的明显好,所以就选了凤凰,寻思着用废了换一个也不心疼。
泡网分: 47.826
精华: 1帖子: 9735
注册: 2003年04月
chenchuna 发表于
容易抓到前片。没有防污膜的镜片非常难擦,而指纹对成像的影响远远大于灰尘。
如果用东西仔细也可以,但很多影友也会像我这样经常不戴镜头盖就往包里塞吧?俺临时放包里就会不盖镜头盖,有时没法区分临时还是长时间,总归镜头盖可能在口袋里,俺也因此丢了一个盖子,现在35、50、135这3个镜头只有两个盖子。
泡网分: 2.556
帖子: 2395
注册: 2011年12月
快扶我起来 发表于
为何不用变焦您这是帖子中最奇怪的回复
50/1.2=41.67,这么大口径变焦很难做到
泡网分: 30.327
帖子: 7815
注册: 2004年11月
SIMDC 发表于
俺给50L配的是凤凰EX系列UV镜,跟手头原有的B+W做过对比,没啥差别。这么大一颗镜头,不上UV心里总不踏实。容易抓到前片。没有防污膜的镜片非常难擦,而指纹对成像的影响远远大于灰尘。
如果用东西仔细也可以,但很多影友也会像我这样经常不戴镜头盖就往包里塞吧?
泡网分: 47.826
精华: 1帖子: 9735
注册: 2003年04月
SIMDC 发表于
俺给50L配的是凤凰EX系列UV镜,跟手头原有的B+W做过对比,没啥差别。这么大一颗镜头,不上UV心里总不踏实。一样的心态,而且这么贵的镜头也不能用差的,否则白花钱了,所以就买贵的了。
泡网分: 47.826
精华: 1帖子: 9735
注册: 2003年04月
既然感光元件已经把两边都滤除了,应该是保护镜最好了。没必要用uv。有时是根据价格等因素买了uv,看来以后就买保护镜了。
泡网分: 47.826
精华: 1帖子: 9735
注册: 2003年04月
chenchuna 发表于
本来就不敏感,没啥必要感光元件好像本身贴有红外阻隔滤镜、紫外阻隔滤镜来着,应该是一边阻隔红外一边阻隔紫外,留下中间可见光吧,这个我刚刚查了下,有这么说的,但语焉不详。
泡网分: 36.011
精华: 2帖子: 3015
注册: 2003年09月
俺给50L配的是凤凰EX系列UV镜,跟手头原有的B+W做过对比,没啥差别。这么大一颗镜头,不上UV心里总不踏实。
泡网分: 30.327
帖子: 7815
注册: 2004年11月
与泽 发表于
保护镜不滤感光元件也要滤吧,应该差不多是不是本来就不敏感,没啥必要
泡网分: 47.826
精华: 1帖子: 9735
注册: 2003年04月
chenchuna 发表于
保护镜没有UV膜,透光率比UV高。保护镜不滤感光元件也要滤吧,应该差不多是不是
泡网分: 11.079
注册: 2009年01月
希翼佳能出50L II,把分辨率提升少许,而焦外更好一点。色彩,氛围,质感,层次不变。
泡网分: 11.079
注册: 2009年01月
希翼佳能出50L II,把分辨率提升少许,色彩,氛围,质感,层次不变。
泡网分: 30.327
帖子: 7815
注册: 2004年11月
与泽 发表于
俺没仔细分辨UV和保护镜的优劣,紫外线其实已经无所谓了,俺就是搜了大家的推荐,然后就买了uv,后来有的镜头也买了保护镜,牛头装个牛uv也真心贵啊,狗点的头索性不装了。保护镜没有UV膜,透光率比UV高。
泡网分: 0.09
注册: 2015年12月
为何不用变焦
泡网分: 47.826
精华: 1帖子: 9735
注册: 2003年04月
kwap 发表于
蔡司和莱卡的标头都有过,现在也还保留了部分,同为德系厂家风格都很鲜明突出。我一直认为个性鲜明的镜头才是好镜头,哪怕个性里面还包含了一些“任性”,像是大小姐脾气,随大流满足大众审美的,能流行但终究难成经典,50L正是这样个性鲜明的存在,光学在摄影领域不止是一项技术(医疗领域等除外),更是一项艺术修养的沉淀,经过数十上百年的积累所形成的个性才是最迷人的地方,因此我从来没把佳能排在蔡司和莱卡之后,不同个性的美人硬要分个高下是不公平的,正如四大美人也无排名。
题外话,看过徕卡的显微镜头经过改造插到相机里拍,分辨率惊人,但是个性味道全无,这就是领域的差异,厂家比谁都清楚什么时候做什么产品确实,经历过了一些也就明白了什么是真好,像坛子里的键盘手和浅尝辄止的家伙们常常会误人子弟的啊
泡网分: 38.844
帖子: 5044
注册: 2003年08月
与泽 发表于
而且,说实话我内心里一直把佳能拍在蔡司和莱卡之后的,可是用了一两个蔡司之后,却感觉,未必有佳能50L的这种好,(也许这是索尼的错),回头又看莱卡蔡司的各种转接,那真是又重新认识了50L啊……
(不过貌似蔡司有个55/1.2,非常了得啊,50L该不是它的对手,俺见识少估计莱卡也有吧,但是是手动头,价格也让人生畏啊)蔡司和莱卡的标头都有过,现在也还保留了部分,同为德系厂家风格都很鲜明突出。我一直认为个性鲜明的镜头才是好镜头,哪怕个性里面还包含了一些“任性”,像是大小姐脾气,随大流满足大众审美的,能流行但终究难成经典,50L正是这样个性鲜明的存在,光学在摄影领域不止是一项技术(医疗领域等除外),更是一项艺术修养的沉淀,经过数十上百年的积累所形成的个性才是最迷人的地方,因此我从来没把佳能排在蔡司和莱卡之后,不同个性的美人硬要分个高下是不公平的,正如四大美人也无排名。
题外话,看过徕卡的显微镜头经过改造插到相机里拍,分辨率惊人,但是个性味道全无,这就是领域的差异,厂家比谁都清楚什么时候做什么产品
泡网分: 47.826
精华: 1帖子: 9735
注册: 2003年04月
chenchuna 发表于
我更喜欢保护镜,可惜B+W的国内基本没有,好在zeta的也还不错,不过……差不多也够买个痰盂了,所以我的痰盂只好裸奔
话说回来,痰盂这种前片内陷的镜头也没必要装滤镜吧。俺没仔细分辨UV和保护镜的优劣,紫外线其实已经无所谓了,俺就是搜了大家的推荐,然后就买了uv,后来有的镜头也买了保护镜,牛头装个牛uv也真心贵啊,狗点的头索性不装了。
泡网分: 30.327
帖子: 7815
注册: 2004年11月
与泽 发表于
对俺来说最好的uv,b+w的吧,已经比较奢侈啦我更喜欢保护镜,可惜B+W的国内基本没有,好在zeta的也还不错,不过……差不多也够买个痰盂了,所以我的痰盂只好裸奔
话说回来,痰盂这种前片内陷的镜头也没必要装滤镜吧。
&版权所有:&&&&佳能50/2.5微距镜头里的精灵
发表时间:
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 qinning
责任编辑: bichao
  EF 50/2.5 Macro 总评:
第一次拍片回来看拍出的片子的色彩和锐度很难相信出自于前镜片才大拇指肚大小的50微,不拍微距对焦不慢,afd弧形无刷电机是未有usm之前最高档的电机了(501.8的玩具有刷电动机是无法和之相比的,前提不是拍微距(拍微距强烈建议先要用手动对焦,然后再自动对焦微调)。对焦稳定,很少犹豫,画质清晰油润,拍微距行程长速度稍慢,总之是非常好的头,拍微距、拍风景,人像均可,拍摄题材广泛。如果你没有50标头建议先上50标头再上50微,如果已有50标头的话这个头更应该拥有一只。
  优点:
最大光圈可用,夜间不犹豫,只要不是拍微距,对焦不慢而且果断稳定,逆光好,畸变小,色彩还原准确,通透且油润,拍摄题材广泛,小巧轻便,坚固耐用,内镜筒为金属的,浮动对焦,远近影像超强,焦外可以,微距的焦外当然比标头强,由于镜片深陷里面,uv和遮光罩都可以省掉了,镜片平时用气吹吹吹即可,对焦环比35f2宽,手动对焦顺滑,微距中目前的最大的f2.5光圈。
  缺点:
不是usm对焦、做工一般,中心对焦说明书上说50f2.5不是f2.8双精度,最近放大倍率只有。5,只有加EF原尺寸转换头才能到1,但这样就无法无限远对焦,成了近视眼;一旦脱焦镜筒完全伸出,这时对准反差大物体对焦即可恢复,或在相机中设置一旦脱焦停止继续对焦也可避免这个问题。
  网友作品:
巍巍巍然作品 
cyakaze作品 
周关注度:8241
周关注度:6989
周关注度:6326
周关注度:6241
周关注度:6879
周关注度:6573
周关注度:6541
周关注度:6357加载中,请稍后...
佳能EF 50mm f/1.8 STM
>> PART:DetailVer4/Part/Detail/RightTopic >>> -->
>> PART:DetailVer4/Part/Detail/RightParamRank >>> -->
>> PART:DetailVer4/Part/Detail/RightRelPk >>> -->
>> PART:DetailVer4/Part/Detail/RightHotTag >>> -->
>> PART:DetailVer4/Part/Detail/AboutManu >>> -->佳能50L的使用心得(含跑焦、焦点漂移的原因与对策)
1、外观:短小精悍,全新的镜筒磨沙处理,与是一致的,与35L的不一样。整体感觉是一个缩小版的8512L。AF/MF开关、参数指示窗及标识基本与8512L在同一位置。做工精良,手感极好,590克的适中重量,手持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2、支持全时手动,对焦环阻尼适中,与8512L不一样,这一点俺比较喜欢。
3、紧凑而结实的密封设计,装上机身后,卡口处有胶圈密封,看不到金属卡口。但对焦时要驱动镜头前面的部件,前端防尘、防水设计不十分理想,加滤镜后防水、防尘的实用效果更佳。
4、全开光圈有良好的成像素质,锐度可以接受,收到F2.0光圈已经达到非凡的影像。焦外油润而细腻,焦内亦有良好的表现。
5、色彩浓郁而不失真实,但不如8512L浓烈。整体成像略呈暖色调。
6、对焦迅速、坚决,完全可以与3514L相媲美!中心对焦点更快,周边对焦点稍逊。反差、线条不明显处有拉风箱现象。
7、变形的控制的不错,即使非常近距离的拍摄,也无非常明显的变形。
-------------------------------------------------------------
1、做工非常扎实。。几乎就是85/1.2L缩小版。。但是比85L看上去牢固。。
2、手感一流。。配在不装手柄得5D上很是协调。。重量适中。。比较适合扫街用。。
3、全开光圈时,近摄问题不大。。远景易虚焦。。跟工作距离有关系。。总体开说,全开得分辨率稍弱。。比85L全开稍差。。但是也在能够接受得氛围之内。。
4、色彩真实细腻。。还原准确。。淡雅中略带一点厚重。。影调颇有中古镜得感觉。。
5、在5D上全开有我非常喜欢得暗角现象。。而且暗得舒服极了。。这不知道算不算美丽得缺点。。
6、焦外过渡舒服。。层次感强。。反差适中。。有几分电影画面得感觉。。
(补充:)
1、色彩还原表达能力非常之好。。特别是暗光下得色彩表现和莱卡R50/1.4几乎非常相似。。难分伯仲。。
2、从F1.4开始。。锐度得变化让人惊喜。。F2.8得锐度几乎达到了最佳。。当然。。全开还是稍软。。不过我觉得已经足够用了。。因为这个光圈要表达得不是锐度。。而是气氛。。
3、反差控制和层次感很好。。影像质量高。。达到了顶级镜头应有得素质。。
----------------------------------------------------------
1、面子功夫:这确实是一只非常拿得出手的一只头,敦实而可爱。不说人见人爱,至少,我是喜欢得不得了。虽然前组镜片比不上8512那么迷人,但小巧得也让我爱不释手。
2、防尘防水:自己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佳能的宣传册上说她拥有出色的防尘防水滴性能。目前,自己还无从考证。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保管的比较好,还没有发现灰尘,也没有在雨天使用过,或是在水里泡澡。
3、操控性能:就像各位用家的感受一样,拿在手里的感觉非常顺手,到底有多顺手,当然还是因人而异的。记得就有DX在自己对此头的总结中提出,此头过于短小,不利于手持。
4、对焦:非常迅速,当然在光线十分昏暗,或者说反差极小的场景,还是会来回的拉起风箱。不过,相信任何一款顶级自动对焦镜头都会有这种情况。我们的5012在对焦上已经足够顶级。
5、成像质量:我并没有做过各档光圈成像质量的比较,那是器材评测者们干的事情。我也曾经在未拥有此头前,期盼着谁也拍拍报纸来告诉我们镜头的分辨率到底有多好。现在觉得,还是有点愚蠢的一个想法。以前我说过,对于极度追求镜头分辨率的DX,最好还是不要选择这个镜头。其实锐与不锐,与手持的稳定性,对焦的精确性有很大的关系。有时我对她的最大光圈成像是极其失望的,有时候,却又是极度惊喜的。所谓爱之深,责之切。顶上那张黑白人像就是最大光圈下的成像,原图100%是非常不错的。我用这只头是从来没有上过架,也从来没有闪过灯的(补光除外),一句话,她的最大光圈成像是合格的。最佳光圈不知道,因为没试过,F1.4以后我觉得就非常好了。我也曾经拥有过5014,一个优秀的镜头,在F2以上,和5012没有区别。出了她是因为做工着实让我失望,加上有些阴暗的虚荣心里在作祟。令我满意的还有她的焦外,那么的自然,那么的虚幻,在小小的LCD屏幕上都以至于不相信眼睛看到的。至于色彩,紫边,鬼影,暗角,对于数码来说,是可以完全无视的,当然你硬要挑刺,这只头还是有这些特点的。有人喜欢自然的色彩,就会有人厌恶这种平淡。有人抨击暗角,有人则会在后期拼命加暗……当然,自己是非常喜欢50视角的。自己的感觉可能片面了些,因为,目前还是接在非全幅机器上使用的。相信在全幅上会带来一个更令人惊喜的感观世界。
----------------------------------------------------------------------
1、外观:刚拿到手里,第一个感觉就是丑,短粗短粗的,不过还好有心理准备。前组和后组镜片比85/1.2的小了不少。对焦时前端镜组的移动与85/1.2差不多,都是前组对焦,配上滤镜才能真正防尘。做工还过得去,不算是很精致的那种。对焦环阻尼感觉比85的那只舒服(85的太松)。590克拿到手里,因为还没有习惯,总有些轻飘飘的感觉,不舒服;
2、对焦速度和对焦的准确度:比想象的差些,但比85/1.2要快上那么一点点,不过85/1.2对焦速度多我来说已经很快了;在(非测试)准确度上(人为因素太多),如果用大光圈,感觉比85要难掌握,可能是离主体更近的缘故,尤其是拍摄“不老实”的孩子;
3、光圈叶片:与85的那只差不多,都不是理想的那种圆形。除在最大时外,感觉在1.8相对圆些,但也有两片棱角还是比较分明的,这也与85/1.2差不多;
4、关于锐度、反差、色彩、焦点偏移、紫边、暗角及焦外这些我不太关心,况且已经有不少DX谈过了。只关心一下色散和抗逆光的性能,由于近来下雪较多,只有一次在逆光下拍摄,对其色散和抗逆光的性能还是比较满意的;
5、慧像差:和85一样,都有,但感觉比85略微好一些,85/1.2的边沿用一踏糊涂都不为过;
总之,这是只比较好玩的镜头(一般我用光圈在1.2-1.8之间),对我来说,可玩性目前高于我手头的85和135。
------------------------------------------
看了炸弹的片,我发现50L不是锐度出名,是以梦幻般的气氛出名,要是追寻锐度,还是去看看24L,85L这些镜子。那个EF镜头宝典是这样描述50L的。50L的光圈值选择以及对焦操作需要一些独特的技巧,当这些都掌握之后所得到的将是出类拔萃的优质图像。那不知道那个独特的技巧,是什么技巧。
----------------------------------------------------------------
感觉50L的味道是要在2.5米的工作距离上全开来用的近摄全开虚化太大了,F/1.4 & F/4时 1.5M
之内,用外外围对焦点,1.5M之外随便了。
================================================================
什么是外外围对焦点?&
-------------------
5系列除了中间点之外的对焦点,F1.2时,任何距离都没问题,哪个对焦点都管用;F/1.4 & F/4时,用外外围对焦点。
================================================================
&“跑焦问题是这样的,这个头缩小光圈会因为非球面镜片的原因造成景深后移,基本掌握特性之后谈不上跑。”
基本掌握特性如何操作?
----------------------------------------------------------------------
5系列全开用任何对焦点没问题,缩到2-2.8之后 1.5米
之内对焦景深后移,用边缘点对焦会改善很多。1.5米之外任何对焦点没问题的,继续缩小到F8时候景深覆大盖也看不出来了。
================================================================
50L在5系列对焦有秘诀:1.2只要对焦系统跟得上用哪个点都没问题,缩小到2以下,1.5米以内别用中央点,出去1.5米用哪个点都没问题
=============================================
很喜欢这个头,现在用来挂机了。我的机身是5D2的。
我喜欢他的标准头视角,或许和35L比它的画面有时候比较平庸,但是我喜欢这样平实的感觉。好的镜头都是在弱光下才能体现的。说实话如果拍风光的话,我真没觉得它和24-105有啥区别。可是弱光或者室内它的色调就很漂亮了。
---------------------
1.2既是为大光圈抹黑作案而生,若是缩到8以下还有边缘色散,且不如1.4和痰盂,呵呵,所以是个非典型标头。
==================
每只头都有自己的特性和短板。若是非要全开光圈去拍阳光照耀的水面,我想这不是50L的路线,也不是所有大光圈定焦的特长。若说全开锐度,我的感觉是A3-A4幅面输出完全胜任,这也是我日常工作使用的情况。附加一句话,定焦全开玩的是味道不是数汗毛。
50L只要不是很极端的环境边缘不是紫边而是蒙着一层品红的色彩,对画面整体影响不大。50L全开的味道比较好辨认.
=============================================================================
终于发现本镜头的弱点了。在弱光下,如果没有对焦辅助光源,那么对焦绝对瞎了,要么来回拉风箱,要么机身合焦了但是不能按下快门。没有办法,手动出马,基本解决问题。但很郁闷地啊。是配合5D2有问题吗?
看来下一代该改进了。UD 镜片太少也是个缺点。其他性能都比较满意。
====================
说说我买50L的理由。
由于偏爱真实的视觉还原,所以偏爱50mm。选择上,EF50/1.8适合入门,焦外二线性严重、操控性不佳;EF50/1.4马达问题反映较多;适马50/1.4挺厉害,色彩偏淡,个人有原厂情节;蔡司ZE50/1.4手动我实在是不行。
50L的缺点就是太贵,不好对焦。经过试用发现,还是比50/1.8对焦好,1.2精准对焦确实难,但是不放全大还好。优点是色彩、焦外简直太棒了。
=================================================
引用一位资深的话,50头出片的要点在于景深的控制,可以多品味一下。35L是个找不出多少缺点的好用的头,而50L是个大开大合的毒头,片子味道比数头发重要啊!
========================
50L是我使用下来出片率最高的镜头。还带给我一大惊喜,此头逆光表现绝佳,远远超出其它镜头,反光板可以休矣(非常适合嫌反光板麻烦,从来不用的人)。50L是一支神奇的镜头,谁用谁知道。
=================================
营造的气氛,是这几年来第2个让我感动的镜头
.第一个是2470L,这个虽然远处对焦有些疑问,但几米之内,细节层次无以伦比。与ZF5014相比,ZF更显通透锐利一些,但整体效果还是50L好。
=================================
历来好头都是性价比低的 85L 50L
24L 14L 220L
=================================
50MM:亲切的视角;F1.2:全天候的光圈。更为难得的是:佳能50MM
F1.2的片子有味耐看。如果只让我选择一个单反镜头,我选它。
=================================
5012的综合表现,含蓄而自信,其韵味值得慢慢品味。
=================================
终于9600元入手,拍过几张,然后50/1.4就可以彻底退休了,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啊。
=================================
行货(上海星光),无敌兔上面非常犀利,准就一个字。试了个水货,跑焦。。。,然后就试了行货,立即拿下。
=================================
如梦似幻,经典怀旧,油质感,细腻......耐看,平凡的视觉显得不平凡。在35L和50L中折腾,比较后,50L的片有心动的感觉,而且更适合自已的视觉,决定选择50L,明天到手。
=================================
一直喜欢50L,本贴给了我许多的启发与帮助,谢谢大家。昨天收到的镜头,晚上乱拍了一通,小小心得:好东西,精致异常,手感巨好,可惜了,到我手上只怕武功尽废。即使光圈全开,对焦也非常准确,距离太近,光线太暗有拉风箱的现象。色彩真是太好了,无比喜欢。成像有如化骨绵掌,柔中带钢,温润如玉,外观极度亮骚,实为我等伪摄影爱好者装B良品。吐血也值了。
=================================
此头如果全开做锐了,其它头就卖不动啦。
=================================
f/1.2下的分辨率就已经让我非常满意,这个头的分辨率应该能满足未来20年的相机。
=================================
我终于想通了,50/1.2在f/2时已经接近最佳光圈时的分辨率,而f/2.8变焦要收到f/5.6左右才出现,这就是定焦清晰通透的技术基础,而收到小于f/5.6光圈时都已经收了多少级光圈,而且光圈形状还是圆形的--一直收到最小光圈f/16都是近乎圆形。喜欢这个焦段的话,就不用考虑。有点不爽的是,在画面不是对焦点的地方50/1.2有红边,一直收到f/2.8才消失。不知道是不是软件问题--景深范围内有时没有红边。
=================================
我用了快一年的适马50
1.4,后来出了用50L。其实不想说锐度的,但是也给你做个参考吧,数码时代锐度可调,锐不锐后期说话。大光圈锐度差不多,但是到F8以后个人觉得50L还胜出一大截。50L比之适马50
1.4有更好的色彩,更耐看的焦外,独一无二的环境渲染,更大的光圈,更安心的机械性能,这些都是适马50
1.4比不了的。50L的紫边是重,但是PS、DPP都完全可以消除,这些更不是问题。
=================================
有2个问题,哪位用5012的大湿回答一下:
1、全开1.2光圈时,发觉整个场景好朦胧,似乎被雾气笼罩的感觉,当时以为镜头里面有问题,但是光圈缩至1.8之后,整个场景变得清晰透彻,焦内还是蛮锐的,焦外很柔和。
2、仔细听了对焦马达声,发觉这款5012的对焦声音挺响的,来回对焦的时候,有轻微的沙沙的声音,比其他L头的超声波马达要响,不知道各位用家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
1、全开1.2光圈时,发觉整个场景好朦胧,似乎被雾气笼罩的感觉,当时以为镜头里面有问题,但是光圈缩至1.8之后,整个场景变得清晰透彻,焦内还是蛮锐的,焦外很柔和。
全开景深太浅,外加所有镜头都会呈现全开反差低于解析力最大光圈值的问题
2、仔细听了对焦马达声,发觉这款5012的对焦声音挺响的,来回对焦的时候,有轻微的沙沙的声音,比其他L头的超声波马达要响,不知道各位用家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因为50L是前对焦,马达推动最大的几块镜组在镜筒内滑动,所以这不是马达声音而是内外镜筒的密闭层摩擦的声音,是正常的。
=================================
小问一下,50L的焦点偏移是什么情况,主要表现在近摄还是远摄?最大光圈
还是收小以后?关注她1年多了最近想出手了,机身5D2,机身微调能解决吗?请老师们指点下。
----------------------------------------------------------
很近的对焦距离,除此之外大胆拍就是了。
=================================
很漂亮!!! 色彩很温馨!
此头不愧为制造氛围的高手!
=================================
在我使用50L之前曾经怀疑它,1.2能比1.4好到哪里去?当我使用之后才恍然大悟,0.2的差别无法形容;如今用惯了它我真的发觉有一点离不开它了。通透而鲜活、油润而富于弹性、色彩艳而不俗,画面给人大器的视觉冲击。由于景深极浅,所以容易跑焦,一旦掌握它的特性,你会无比喜欢它。
=================================
上了保护镜就是一个伪内对焦镜头,镜身长度不变
=================================
好心说句,EF50/1.2必须要上保护镜,它的结构就象17-40一样,不上保护镜的话前面就是一个大洞,说明书里说要安装保护镜才能起到防尘防水的作用。佳能的72毫米保护镜很好,上了都象没上一下,几乎看不见保护镜的反光(夸张了一点,不知道77毫米的是不是这样),买了鸡就别省买酱油的钱了。
=================================
感觉50L镜头除了本身素质以外,使用者的操作也很有层次。所谓越是有挑战性越吸引人。
=================================
镜头拿到后爱不释手。试镜时发现:在弱光下1.2/1.4/1.6大光圈下,明显对焦清楚的,可放大查看是跑焦的(漂移),多次测试如此。但,上脚架用跑焦测试卡测试又是准确的!这是为何?望炸弹老师和其他师兄们解惑。谢谢啦!!!&
----------------在架子上,没有跑,但是你手持就跑,说明你自己有很轻微的前后移动。
=================================
前几天试了无敌兔加50L,感觉出乎意料的好,之前听人说50L难控制,成像褒贬不一。但自己试过了才知道好,随手试了三张,都很喜欢。照片很有质感,颜色很温润,郊外很干净柔和。平时都是玩leica
R头的,直观的感觉是这个头与其他L头味道不太像,反而有点儿R头的味道。下一个目标就是这个头了。
=================================
50L这个头好在哪里呢?怎么拍就怎么有,只要你想到的、它就可以给你做得到。色彩冷艳、高傲、沉实、油润。那焦外就像掉在丝绸上的奶油慢慢的柔化开去。不要怕逆光,要迎逆而上。美丽奇葩总是生长在悬崖峭壁处的。用2.0光圈,非常虚、非常锐,用4.0光圈,星光尽显。使用无敌兔,它的自动ISO解放了快门,用50L的2.0光圈就解放了无敌兔的自动ISO。
=================================
我的一手的50/1.4突然自动对焦悲剧了,
时好时坏,就干脆出掉。上个月又上了50L。现在基本上一机一镜。从玩镜角度来说当然是上50L。弱光下就会知道,ef50/1.4即使f1.4还是不够的,而50L的f1.4或F1.6就是相当好用的。
=================================
周末又蹭用了下50L,还是一样的妙啊,50L是用来拍你的心情和感悟的。
=================================
试试发一下,不晓得大家能看见不?
------陪着心爱的她逛街去------
我们去逛街吧,从日出到日落。我不会烦的,一点都不烦。因为有你,还有我的相机。
懒洋洋的喝完咖啡,穿过一个个的街角,出入一间间的小店,然后什么都不买。
一会儿,只是一会儿,我们又饿了,你看着超市里一个个的cheesecake还有icecream,期待的眼神好像一只小狗。可是呢,你说过的,该减肥了,所以还是不情愿的只是买了一堆蔬菜和水果,委屈的样子,好像棉花糖被拿走的小孩。
我喜欢替你拍照。每一分钟,每一天,就这么一直拍下去,好不好?
=================================
从它身上你可以得到的是优异的暗光表现,油润而些许孤傲的色调,让人摒住呼吸的气氛感,丝绸般柔美的细节过渡,以及50视角所带来的平和的透视。当你明白这一切的综合对于一张片子的作用远大于数清边角的树叶脉络或者拍砖墙的畸变的时候,你可以得到一只令人惊喜的毒头。
东爷观点:
35L可以让人赞叹
50L可以让人感动落泪
强烈不建议别人购买50L
因为这个头太需要品味的能力和心境
不孤单的北半球:
俺发现50L即使拍虚了也很好看,宁要1.2虚了也不要2.8防抖傻锐
补充一句:
不要讨论锐度问题,锐度对于50L来说不是问题。有问题的群里找我要原片
前提是先搞明白啥叫做锐度
再补充一句:
根据前段时间来群里砸场子的情况来看
拿着50L跟徕卡100微距比过锐度,跟220比过焦外
这我只好说,这就有点抬举50L了
=================================
85L实在是太沉了,
一年也用不了几次,还是上标头吧。昨天出了85L, 直接进全新水货50L,目前一机一头,各种光线全能了。
=================================
出掉85L进50L并不是说85L不好,而是85L除了拍人像外,对于我来说好象用途不大,拿在手里感觉不是很结实,不如50L结实;对焦也不如50L快,当然,全开50L不如85L锐,但也能接受。用途是关键,85L相对专一,当然对于专一用途要求的使用者来说是很不错的。
=================================
50L就是磨性子!觉出味来也就真爱上他了。
=================================
看来这个镜头拍小品不错,色彩和85L也有点像,挺淡的,空气感强。
=================================
本也想学着大家对这个镜头做个系统的评价,但我发现已经被你们说完了,只好作罢:)
对赖子兄下面的这段话深以为然:“5、成像质量:我并没有做过各档光圈成像质量的比较,那是器材评测者们干的事情。我也曾经在未拥有此头前,期盼着谁也拍拍报纸来告诉我们镜头的分辨率到底有多好。现在觉得,还是有点愚蠢的一个想法。以前我说过,对于极度追求镜头分辨率的DX,最好还是不要选择这个镜头。其实锐与不锐,与手持的稳定性,对焦的精确性有很大的关系。有时我对她的最大光圈成像是极其失望的,有时候,却又是极度惊喜的。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另外也想补充一点关于这个镜头的缺点:收小光圈确实有跑焦的现象,我原想会不会是个体差异,但随着我身边的朋友买这个镜头的越来越多,拿来逐一实验,才发现这个问题是确实存在的。(实验机身为1DsM3一台,5D2一台,5D二台,加4个50/1.2,实验结果基本全部一样)当然,并不是很严谨的测试,但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来看,问题是有的。
但是,就算有这些问题,还是让我对这个镜头爱不释手,因为它厚重的色彩、焦外虚化自然的过渡和对环境的表达能力(对环境的表达能力好象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只好说一句:谁用谁知道:))。事实上,我和身边的朋友都觉得这是佳能镜头里最有德味的一颗镜头(如果你相信这种味道的话)。
而且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喜欢玩胶片的摄友都无一例外的很是喜欢这个镜头。
=================================
直上两张,全是1.2光圈抓拍。
色调真的很德国,光圈全开真的很虚幻。。。心得:还是不要离太远,1——2米之内最好,不能超3米。
=================================
1、弱光利器,结合5d2高ISO,效果奇好,感觉随时都可以拍摄;
2、色彩典雅,既不夸张,也不会觉得清淡;
3、特别适合表现气氛,很喜欢;
=================================
大光圈的镜头,最大光圈跑的机会多一些,特别是反差不明显的场景。多用中心对焦点(因为是十字对焦点)。
=================================
感觉50L头,用在5DII上,对焦好过40D很多。
=================================
50L有点电影的感觉。
=================================
50也能拍风景
=================================
云南的一片草地,非常喜欢这个镜头光圈1.2时的表现
=================================
我喜欢5012拍摄效果:亲切。
因为拍摄人物必须比较近,平等地去拍摄,比135F2那种置之度外的感觉不同;那么这种接近就是我喜欢的亲切。
=================================
弱光下的色彩非常漂亮
=================================
50L是一支出色的拍婚礼用镜头。气氛是特别的好。
=================================
原文由 炸弹一样安静 发表
偶的50L跑焦。实际焦点比对焦点偏远。
奇怪的是光圈越小偏的越大
1.2基本靠谱,2.8时候和焦点已经处于景深的边缘了,5.6景深已经在和焦点外了。
试过五台机器,包括我的5d2
5d,佳能公司的5d2 7d 小马3.
佳能公司工程师建议送北京调教,如果不好的话可以更换。
--------------------------------------------------
这个问题可能是球面相差修正不足的特点,不同光圈有不同的焦点后移现象
球面相差修正不足的好处就是焦外很柔美。。。
您可以查下 球面相差 50L
我在查找50镜头资料的时候发现的,好像在那边的讨论比较多
不知道是否属实
---------------------------------
多谢xd的参考资料
我去多了解一下
喜爱一只镜头必须得全面的摸清底子脾气
这才是真正的玩家哦
=================================
拍的太有感觉了。感觉85
1.2视角窄了点。还是50 1.2实用。
=================================
手里有5D2加4个L,和适马的50
1.4,时间长了,发现自己最适应的还是标头的视角。
=================================
我用了5D II以后发现50
MM确实是个好焦段。而且要上定焦这个焦段一定要上最好的
=================================
50L是50 MM
这个焦段弱光摄影终极目标
=================================
50L用了一段时间下来,我完全被她折服,认为当初折腾是值得的。群里喜欢50L的朋友都很中意镜头色彩和味道,看中MTF读数的朋友对50L基本可以绕行了。但是我并不认为50L在锐度方面比其他L差多少,全开完全可用,就看你对焦技术如何了。浓郁的色彩、夸张的暗角在有些朋友眼里如果是缺陷,这些缺陷则成就了50L独特的味道。五官单拿出来有缺陷的人长得不一定没味道。50L的做工不用多说了吧,五颗星奉上。最后总结一下,上50L的人一定不是为了大了那0.2的光圈才上的,而是为了光圈锐度这些硬指标之外的东西。所以讨论为了那大一点点的光圈多花几倍的价钱在我看来是没有意义的。50L是一枚值得珍藏的超级L头。
=================================
还有一个话题是关于标头。
一般的认识是标头接近人类的视角,但是用起来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个错误的说法。标头只是接近你视野中相对较实的部分。
所以应该讲“标头带来的是接近人目视的透视关系”。
用50扫街的兄弟可以这样简单来进行估焦:
50mm标头全幅横幅拍摄在5米的物距上视野高度约是2.4米。
其实这个公式可以针对所有镜头,譬如85在8.5米距离视野高度是2.4米。
时间长了形成镜头感就好了~本人也在尝试适应中。(是不是与全幅尺寸是36*24有关呢?)
=================================
善用标头的关键就是在物距 透视
景深三者通过光圈达到一个平衡。
标头没有景深压缩也没有广角的强烈透视,但是本身平和而接近目视的透视会带来亲切感。
无忌某资深话讲,标头玩的就是景深
=================================
鏡頭買來是拍照用
不是買來測焦用的
實拍沒問題
沒有太嚴重的移焦
我就可以接受
這一支散景和發色真的很優
=================================
這顆立體通透感十足
移焦是每個要買50L之前都會提出來討論的問題
但買後卻又發現問題沒想像中嚴重
拍得很開心
=================================
問題是會移多少您不知道
那跟光圈與拍攝距離有關,且不是可以輕易預測的線性變化量
=================================
请查阅《大不列颠摄影教程》第92页,图4-17。
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对于给定焦距的镜头,光圈变小,景深前后范围扩大,景深前后范围之间的中点也远离镜头。这是由于景深往镜头的增大和往反方向的增大不是对称的,远离镜头的增加得更多,导致中点远离镜头。
=================================
原因是因为这些镜头有较大的剩余球面像差(球差)。所谓球面像差,实际上就是镜头边缘焦距较短、中心较长。大光圈的时候,边缘光线占成像光束的绝大部分,所以焦点靠前,近处景物较清晰。小光圈时,只用中心光束,焦距较长,远处景物较清晰。
=================================
证实了一点,镜头的“味道”都是来自于不同的相差。大家都认为“天塞”有种特殊的味道,恐怕就是因为它的球差来得比别人大的缘故吧。可不是吗,理想的成像系统肯定没有“味道”。
=================================
光圈大小的不同势必影响景深清晰的范围及焦外虚化的程度。
=================================
有剩余球差的镜头,都有这个现象。可以理解为:这类镜头焦距在大光圈时短一点、小光圈时长一点,而镜头的位置只与对焦有关,与光圈无关。
=================================
我理解着,现在很多所谓的非球面镜头,就是镜片的剩余球差被缩小,镜面上随着半径值的增大弧度不断变小,这样其切向半径其实不断加大,使内外焦距趋向一致。
然后我猜测,有很多带有柔焦功能的镜头其实就是充分利用这种剩余球差造成的:在靠近中心的区域使用非球面技术,靠近边缘的区域使用标准球面或者其他形状,使成像既有中心造成的锐利又有边缘造成的模糊。对于nikon有一些镜头可以增加或者减少柔焦效果,我猜测只要在离光圈远的位置,比如前镜组使用这样一个镜片,然后使用类光圈结构对外围进行不同的遮挡就可以做到;当然,这样是会影响光圈值的……
猜测,仅仅猜测而已,哈哈,哈哈……
=================================
光圈全開的時候焦點在b
(所有線最聚合處)
縮光圈後, 只看中間三條線的話,
一般相機對焦時都是以最大光圈對焦,
拍照瞬間再把光圈縮到使用者指定大小
所以縮光圈拍攝會存在一些對焦誤差
不過應該能用軟體預補值來修正誤差才對?
為什麼球面像差會修正不足?
簡單說球面像差修正越少,
散景呈現越接近高斯模糊效果, 或是大家常說的比較奶油
=================================
這支鏡頭確實是非常獨特 (unique)
獨特在於 f/1.2 L;
在於超濃郁發色;
在於移焦;
所以也在於爭議;
在於明知它有爭議,但也莫名無由的,還是一定要買了它。
的時候,好像中邪了般,只要拿到它就只會用 f/1.2 拍照,
是因為這才是它的獨特處 ?
還是因為知道縮光圈就不太妙 ?
=================================
我倒是觉得ef50L和ef50/1.4拍出的照片区别之大真的就和价格一样,极其容易分辨。
50/1.4和50/1.8不说做工,单说各档光圈成像倒是差不太多。
50L用1.2光圈拍出来的就完全是另一种层面的东西。。。这不是大了1/3档光圈能解释的,总之是绝对值那个价。
=================================
买这个镜头就是要用1.2的大光圈,这是独一无二的效果。对焦是个技术活,一旦对焦成功,绝对毒杀一片。
-----------------------------------------------------
镜头的球差。
镜头的球差会导致各光圈下聚焦点不一致。
我们在实际使用时,往往都不是以最大光圈拍摄的,
由于现在的相机对焦时都是以镜头的最大光圈对焦的,在拍摄一瞬间才收缩到指定光圈,
所以造成对焦时的聚焦位置和实际拍摄的聚焦位置不一致。
球差问题主要引起对焦远偏。有多严重?举个例子吧。
天塞Tessar结构这方面比较突出,比如CZ的Tessar 45/2.8,
物理焦距46.2mm,光圈F/2.82,球差最大处0.16mm,F5.6处0.14mm
这只镜头的MTF和分辨率看起来都不错,但球差很大,
在F/5.6时焦点漂移量达到了0.14mm,这意味着如果全开光圈下对准了3米远的物体,
可光圈收到5.6时,实际焦点在3.8米。
普通镜头的话,球差问题比较小,
而且主要在广角端比较突出。中长焦段随着像场越来越平,问题逐渐不明显。
像28-105、24-70L之类的较早期的全幅头,这样的问题比较多见。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它们广角端肉。其实我相信很大原因是焦点远偏引起的。
特别是有时候前、后景相隔较远,而对焦在前景,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很难发现焦点远偏的问题。
这种问题有时难以解决,因为校准了一端,另一端又偏了。
同一个镜头,在不同焦距下跑焦不同,跟这个有很大关系。
球差问题还会间接引起不同色温下跑焦不同,
光线经过2层反光板,进入小透镜再进入对焦模块。小透镜本身也存在球差问题,
这将引起不同色温的跑焦,分析暂略,结论是:
色温低近偏(更靠近相机的方向),色温高远偏。
------------------------------------------------------
50L跑焦是老生常谈了,结合我学习国外网站和亲身体验的结果给大家写几句。
50L跑焦来自球面相差造成的焦点后移;50mm的光学结构(微距除外,因为浮动对焦结构可以弥补焦点后移)决定了1.2、1.4大光圈镜头的焦点后移现象比较明显,50L是严重的一只,不是头名,也得是前几名了。
焦点后移简单解释一下就是对焦的时候光圈全开,但拍摄瞬间光圈合到设定的小光圈造成焦点的向焦平面后面移动,比如你设定f2.8,
对人眼聚焦,相机和镜头会用f1.2将焦点对在人眼,但拍摄瞬间由于镜头光圈变到2.8,焦点移动到眼睛后面了,拍出来,哇,可不是眼睛糊了嘛。
那么很多同学就要问了,为什么佳能这么低能,不设计的好一点,球面相差矫正的多一点;这其实就是取舍问题了,球面相差是直接影响焦外与色彩的美感的,佳能上在50L选择了少矫正而具有了与众不同的焦外与色彩;50L针对的是专业用户,而焦外与色彩是专业用户更看重的,大家对50L爱不释手不也都是冲着它的色彩与焦外。
有些专业网站有针对焦点后移的解决方法,但实用的大都需要大量练习难以掌握,不过倒是可以有意识的避免,一般来说焦点后移出现在f2-f4,距离1米至2米左右,只不过f2-f4及1-2米的组合是最常用的,真让人气得说不出话来;你不妨试试2.5米开外怎么对焦点都实。
顺便说下具有浮动对焦结构的镜头一般都能很好的弥补焦点后移,比如大多数变焦,和广角定焦像35L,
24L等。一句话,50L的跑焦既不是设计失误,也不是生产质量问题,而是有意识的设计结果,确实让人抓狂。当然个体差异是有的,你要碰到一个跑的少的,就偷着乐吧。
---------------------------------------------------------
标头都是双高斯结构,传统双高斯结构的极限本来就是2.0光圈,所有1.4/1.2的改进都造成了两个问题,焦点后移和桶形畸变,或者说所有厂商2.0/1.8都比1.4/1.2焦点后移更少,畸变更小,如果舍得花材料,50
2.0的光学素质应该比50 1.4更好;但这会把2.0/1.8做的跟1.4/1.2价格差不多,好像新出的leica 50
2.0价格就上了天。
国外有专门的网站讨论50mm的焦点后移,原因,样片,解决方法等等,我记得其中有一个提起蔡司50 1.4焦点后移也比较严重。
以前的摄影师大量使用标头,一般都知道这个问题,双高斯结构的优点是f4-f8全局极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佳能镜头转尼康机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