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一个雪球或者摩尔金融网站这样app,有开源的推荐吗

本文精选并整理了雪球的最新内容,为你呈现最新的市场投资策略,给你提供最有价值的投资观点,分析市场背后的原因。以下是来自雪球的精选内容。-- 精 选 1 --我为什么这么关注?选自:supershen从好生意的角度来看,并不是一个市场上最好的股票,我之所以这么关注它首先是因为我对此公司的运作比较能理解在我的能力圈范围之内,其次对于一个散户而言,我认为研究的深度远比广度重要。(对那些年收益能达到100%以上的大咖们,我认为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往下看了,因为我目前的水平远没有及此)那关注了这么久,究竟如何?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1、公司经营的是否是个好生意?从企业低扩张边际成本,高客户粘性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公司的生意很一般。虽然公司的固定资产占比不高,但是一旦产能要扩张,就需要投入较高的资本。就如这次的融资增发,否则产能马上跟不上。企业扩张边际成本还是较高的。从客户粘性来说,我认为从绝对意义上来说也不高,公司容易受两头挤压,缺乏市场定价权。安全气囊布的生产缺乏技术含量,其实是很容易被替代的。(怪不得有网友这样说,华懋就是一个普通的纺织企业,现在被捧得好像一个高科技公司)2、公司是否具有较高的护城河壁垒?按公司自己的描述,要进入这个行业需要较长的认证时间,暂认为为特许经营壁垒;其次为一旦和客户建立供求关系,客户一般不会随意变动供货商,暂认为这是转换成本壁垒,但我认为这两点并不是公司主要的、牢固的护城河。以目前公司的毛利和净利润来说,在所有上市企业里还是属于较高的,那为什么在国内只有华懋一家企业生产气囊布,而没有引来更多的强劲竞争对手呢?我认为那是因为公司处在一个具有利基的细分行业里,整个行业规模太小了,容不下第二个竞争对手,一旦有人进入,结局很可能两败俱伤。这才是它最好的壁垒!那这种壁垒会消失吗?我认为这还是有可能的,如行业发生颠覆,汽车安全系统不再采用安全气囊而改用弹射系统;或者出现一个或几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我认为最有可能来自印度伴随着印度汽车工业的大发展。其实在每个汽车工业大国里都一样。华懋的崛起也是得益于中国这几年国产轿车的飞速发展。当然这些可能性,从目前来看,短期发生的概率都不大。3、从DCF的角度来衡量公司内在价值:经营存续期:公司属于汽配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长期来看有较大不确定性。现金创造力:短、中期尚可。投资环节的资本需求:虽然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不大,但是它也不属于轻资产行业。很多汽配行业都与具有这样一个特征,再行业景气度高的时候产能不足需要通过不断再投入扩产,所以这类公司一般都以稳步增长为主,爆发性增长的很少。行业地位:虽然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5%以上,但是主要客户较集中,议价能力不强,现金周转周期也一般,但是净资产收益率尚可,从3-5年的角度来看还是有较大确定性的。经营周期定位:属于初中期平稳向上阶段公司的发展目前处于一个企业发展的初期、中期还是末期。对于这一点各位股友的分歧较大,有人认为华懋国内市占率已达到35%以上,还能有什么大的发展空间呢?我的观点是“慎言市场饱和”,如果把“国内”两个字改成“国际”,那我就不得不纠正观点了,其实公司已经在拓展安全带等相关细分行业,即使这一行还是很小。另外还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向上游发展,转向安全气囊组件配套商。空间是完全可以拓展的。4、从ROE方面来看,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16年公司ROE为22%,在营业净利润方面,我认为增长的空间不大,虽然在涤纶工业丝替代锦纶工业丝的占比还有提高的空间,但出厂价的下降及人工工资的增长抵消了此部分毛利的提升;在周转率方面应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我预计可以达到75%和上市之前的水平持平,在财务杠杆方面也应该也有小幅的提升能力,我假设能达到25%,那总ROE我预计能达到30%,还有八个点的上升空间。据此可判断公司的未来几年还有一定上升的动力。5、从财务报表和管理团队等方面来看,我没有啥新意,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唯一想提的就是目前大家较关心的产能问题,我前段时间给一位网友进行过一个测算:假设17年销售增长25%,需要的产能总量,结论是非常紧。“你的计算不准确,2568总产能是原产能加新产能的总和,也就是10,2是旧产能替换量,17年最大产量可达11,减去部分替换量应在万米之间,16年预计营收8.9亿(用1.25元/股倒推),17年营收要增长25%的话,营业额要达到11.1亿以上,预计其中85%左右为气囊布和气囊袋销售收入,11.1*0.85=9.5亿,气囊布销售价格为30元/米(以14年销售价格为参考),气囊袋销售价格为45元/米(以14年销售收入进行折算出的单价),预估气囊袋的销售额为4.5亿,气囊布的销售为4亿,它们个需要4.5/45=1000万米,4/30=1333万米,总计2333万米气囊布,略大于17年最大产能2300。我的计算还是从17年初就认为产能已全部释放,还是很紧的!”但是随着我阅读其他网友的计算,数据各不相同。我放弃了进一步的求证的举动,因为我宁可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我认为一季报的销售下滑不是市场萎缩造成的,而是公司产能提不上来造成的,那么这样的下滑一定是暂时的,不会对公司长期经营产生影响。6、公司目前的估值如何?PE\PB\PEG,纵向横向看一看比一比,我想很快大家就有结论了。在这我不想唠叨了,但我想换个角度从市值的角度来衡量一下,按照目前32.12元收盘价,公司的总市值为68.7亿。我参考了一些汽配行业里从一个细分行业里的小公司,到国际行业龙头,如、等公司。推测华懋在正常发展的情况下,若干年后市值至少可达200亿,也就是目前的市值翻三倍。的确空间不算很大,但我认为确定性较强。7、机构为何大幅减持?一季报出来以后,机构大幅减持,收盘直接把华懋砸到了跌停板上。那是机构不看好公司了吗?我想非也,目前来看今年整年很可能产能都放不出来,那它的股价在未来半年内很可能在30-35元一线波动,那机构完全可以先减仓,然后到其它地方转个半年,再回补,这样资金使用效率不是更高吗?况且目前我国的基金管理人是有排名的要求,所以我认为机构减持是非常合理的举动。其实,周五开盘时我也有清仓的冲动,但想起有人说在股市胜出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所有投资者中最聪明的人,还有一类就是那种老是一根筋傻傻分不清的人,我知道我不是那类最聪明的人,但我希望成为那个傻傻分不清,最后赚钱的那个人。(其实我内心还是希望成为那些最聪明的人,傻子真能赚钱吗?)8、时机和仓位虽然并不是一家特别优秀的公司,成长性也缺乏爆发力,但就个股操作而言,我认为买入的时机将到来。在大盘下跌,个股遭遇利空的双重打击下,我想近期会打出一个低点。如果空仓的话在此建一些底仓,是非常有利于今后的操作的。不过对于这类股票我认为总仓位配比应在3成以下,如有更好的标是可舍弃的。其实不想谈太多实际操作,我在之前曾两次买入,虽然仓位不高,但在时机把握上有很大问题,原因是我买入的目的是为配市值打新股,哪还顾得上时机。看似讲的头头是道,自己操作却是另一回事。正印证了一句老话:知易行难。-- 精 选 2--龙头溢价时代,首推-0501选自:李响A华创1.环保督察常态化,打好蓝天保卫战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打好蓝天保卫战,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明确路线图和推进时间表,力求推动京津冀空气质量改善。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成因、重点行业和污染物排放管控技术、居民健康防护等难题开展攻坚,实现重大突破,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减轻群众呼吸之忧,为全国和其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经验和借鉴。从政策时点来看,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大气治理和VOCs监测板块。17年为大气考核年,环保督察常态化将扩大环保监测设备和运营管理需求,以及工业企业减排需求,对脱硫脱硝、超净排放设备工程类企业,另外做环评业务也将有不错发展前景。2.雄安启动区向全球招标,水治理仍是重中之重雄安新区30平方公里启动区的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将面向全球招标,国开行将投1300亿资金支持新区起步建设。因为雄安新区的规划就是注重高新技术产业,排斥污染产业,对环境环保影响意义深远。新区发展首要追求生态环保效益,环保相关的企业包括水环境综合治理、地下管网、集中供热、海绵城市、网格化监测等项目,在建设绿色生态城市上都能发挥巨大作用,也体现了政府在雄安新区环保问题上的主抓方向。那么,对现有雄安新区所涉及的区域进行生态修复,河流整治就成为重中之重。因为华北地区的整体缺水态势严重,绝大部分地下水,已不能直接饮用。这其实也是制约雄安新区成为新战略布局的核心因素之一,因为白洋淀的水体的质量尚需改进,不仅白洋淀流域的污染问题亟待治理,近期关于河北天津一带的地下水污染的报道,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参与者对环保行业的认可程度。市场对水处理的相关企业将带来积极的订单预期。3.龙头溢价时代,打开估值向上空间目前节能环保行业自身的业务盈利能力尚佳,提供了一定的安全边际。如水治理龙头的在手订单饱满,一季度订单近80亿元,业绩一直处于成长的轨道中,若未来在雄安新区打下良好市场基础,有望带来业绩超预期增长。当前A股市场上主流资金不断涌向蓝筹股的趋势也印证了龙头溢价时代的到来。我们判断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到节能环保板块中,其中行业龙头:、、、等的走势就更值得期待。我们坚定看好环保板块的投资价值,环境治理任重道远,PPP改变行业发展模式,外延并购、低融资成本等促进龙头优势越发明显。2017年是检验环保“成色”的一年,多个领域都要在今年递交成绩单,由此环保设备一定不愁销路。与此同时,环保抓的越紧,这对于环保龙头企业来说,今年是业绩拉开差距的大好时机,同时打开估值上行空间。我们认为当前时点的环保节能板块估值仍有明显优势,首推雄安相关环保龙头股,同时**环保板块低估值+有业绩支撑的龙头股,如水治理龙头【】、固废环卫龙头【】、烟气治理龙头【】、环境修复龙头【】。4.五月环保行业首推【】1)作为国内水处理领域龙头,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技术支撑。公司已为雄安生态环境建设积累了同时解决水污染与新水源的技术、产品与项目经验,未来力争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技术支撑。2)先进MBR+DF技术,新水源市场潜力巨大。公司生产的DF膜已逐步规模化生产,DF膜应用于供水,以及将MBR+DF技术用于实现污水变成地表水II类或III类水的高品质资源化,随着国家新区的建设,新水源这块市场潜力巨大。我们认为膜使用寿命一般为5-8年,可以推算,膜市场在今明年将会进入一个大的更换周期,一般1吨/天的水处理量需要2平方米膜进行配套,目前有近2500万吨水使用膜技术,未来膜更换这块将成为又一潜在的增长引擎。3)在手订单充足,资金充裕后续拿单有保障。公司目前在手尚未确认收入EPC订单63.7亿元,处于施工未完成投资BOT订单184亿元。我们预计17年上半年中标达到200亿,全年中标订单有望达到420亿。国开创新资本是公司第三大股东,占公司总股本8.36%,此外国开行为公司提供200亿授信金额,资金充裕后续拿单能力有保障。今年一季度共新增96亿订单,其中EPC(21个)订单39.8亿元,BOT(13个)订单56.6亿元,开局奠定良好基础,水治理龙头地位稳固。4)投资加速与需求巨大双轮驱动,打开估值上行空间。雄安新区的建设和京津冀一体化将对区域水环境提出全新的需求,水循环利用将成为趋势,膜技术将为我国华北地区的新型城市化生态环境与建设与解决水危机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精 选 3 --治得了痛经,干得了汽配,这次宛西系孙耀志要用香菇酱单挑老干妈选自:斑马消费如果18年前,孙耀志没凑足808万元买下破产的国营南阳仲景制药厂,现在可能是过着打打麻将跳跳广场舞的退休生活,可是那一天他真筹到了钱,成了人生赢家。买下药厂只是第一步,仅仅1年后,药厂就推出贴上“仲景”标签的六味地黄丸,通过央视赌一把广告铺天盖地,结果赌赢了,六味地黄丸成为药厂得以中兴的爆款单品之一。现在回看孙耀志的投资路径,太像在一根藤上不断开花结果,在收购药厂第2年,孙耀志花了1000万元将(.SZ)的控股权揽入怀中,后来陆续进入房地产、大健康相关领域,这一切来的那么顺风顺水。现年66岁的孙耀志在当地中药材行业浸淫超30年,他曾经对外放言,要在自己70岁之前将药厂规模做到百亿级别,现在看来或无悬念。然而,这并非他的唯一目标,作为实控人,老爷子的心思似乎并不在汽车水泵制造,也不在制药领域,老爷子却闲不住瞄准了大健康领域,旗下仲景大厨房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仲景股份)在去年和今年,快马加鞭连续两投招股书,拟融资3.97亿元扩能,大有不在当地香菇产业上搞点动静誓不罢休的感觉。斑马消费觉得,作为后来者的孙耀志,要把酱做好,首先得多学宇宙级大酱老干妈,口味、价位和销售等处处皆学问,每天130万瓶销量从来不是靠大风吹来的。胆大心细玩财技,不仅制药造水泵,还跨界造酱自从退伍回到西峡县,孙耀志基本没有离开西峡当地,特别是退伍回来先后被安置到宛西制药和经贸局,似乎命中注定他与中药生意的结缘。外人也很难相信,文化不高的孙耀志,在日后企业经营和资本收购中表现出来的果决和霸气。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界80年代末,推出主打缓解女性痛经的“痛经宝颗粒”,1991年,这个地方药厂的产品突然在央视投放,当年销售近3000万元,2年后升至6000万元,到了1996年已经达到8000万元,这也使得药厂快速发展阶段。1999年,南阳仲景药厂破产,孙耀志筹到808万元将其收购,因此在此后的产品中,宛西制药都贴上“仲景”标签,到了2005年,据说商标估值一度达27亿元。在此前后,宛西制药国有股权退出,成为孙耀志控股的民营制药企业。2014年,宛西制药存续分立,分别为宛西制药和宛西控股,宛西制药此前持有的仲景股份52.57%股权由宛西控股承续,同时宛西控股还控股。主业汽车水泵,宛西制药专注制药领域,宛西控股主要在投资方面,比如控股仲景股份,虽然孙耀志控制或间接控制12家企业,但是上述三家与他的关系更为密切,且同时是三家企业实控人。经这样的调整,产权,股权以及主业的商业逻辑更为明晰,比如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水泵、排气岐管生产商,宛西制药已是打通中药材上下游产业链条的企业,宛西控股只做资本管理及并购等业务,还在南阳投资了地产项目,孙耀志一手构建的“宛西系”资本已经名声在外。起先业内认为,旗下的张仲景大药房会被推出来首先上市,毕竟500家门店每年贡献业绩也在20亿元,但这两年间踮着脚尖把仲景股份香菇酱业务推到资本市场前沿,孙耀志的商业逻辑一个明显的槽点就是,无论怎么讲,香菇酱还能蹭点大健康的概念。用一款香菇酱能秒杀掉宇宙级的老干妈?蹭点大健康概念也就算了,孙耀志一开始就把香菇酱的对手对标为(.SH)和老干妈。招股书里讲,“目前香菇酱市场快速发展,已成为酱类主流产品,与传统调味酱市场一线企业和品牌同台竞争”。斑马消费不得不佩服老爷子的霸气侧漏。可是要知道,佛山的,早已是百亿级规模的企业,2016年营收124.59亿元,扣非后净利润27.68亿元,且此前3年的扣非后净利润都保持在20亿元以上。贵州的老干妈虽然没上市,但均价8元一瓶的辣酱,每天130万瓶销量,去年销售45亿元,15年增长70倍,至今让世人膜拜。特别是老干妈陶华碧做企业,从不做广告,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坐在家门口经销商主动来排队的局面,相信孙耀志先生研究过这两家企业的商业模式,但仲景香菇酱这会儿要到市场分一杯羹,凭什么?仲景股份的业绩是这样的,2014年至2016年,营收分别为3.87亿元、4.39亿元、4.77亿元,同期实现净利润分别为0.71亿元、0.56亿元、0.76亿元。也就是说,仲景股份的一年的净利润,差不多是老干妈7天的销售额。拿老干妈来说,产品得以畅销的是大众的口味能恰到好处满足各类人群口味,形成粘性,能行销全球几十年,也是拜这些所赐。老干妈的辣酱产品定价集中在7至10元的区间,几乎收割了这个区间所有的消费力,很多后来创立的酱类品牌定价也很注意回避这一“雷区”要么向高处调,往往低处调整就没利润,要不就是总价高,要不就是性价比低。斑马消费查看仲景股份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瓶装香菇酱在香菇食品系列中占比超过9成比例,瓶装香菇酱成本价在2014年的3.21元至元之间波动,但售价基本在5.81元至5.84元区间。这个“售价”并非终端价格,因为仲景股份采用买断式销售,终端价格一般在10元以上,也就是说,给予经销商相当大的利润空间,这一让利,让一度推崇广告投放的孙耀志在对香菇酱投放上愈发吝啬,广告费从2014年的338.79万元,下降至2016年的133.79万元。报告期内的毛利和净利也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度、2015年度和2016年度,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5.90%、46.48%和44.93%,净利率分别为18.29%、13.04%和15.92%。其实,仲景香菇酱推出市场多年,似乎没有精准瞄准消费人群,无论口碑和口味尚属于地方新创产品,甚至研发的泡椒香菇、香菇爆辣椒和原味菇松香菇酱的产品一经试销,马上退出市场。还有,公司向关联公司销售香菇酱,从2014年的669.67万元升2016年的896.43万元,占比当期营收的1.73%和1.88%,虽然仲景股份的借口是香菇酱“适合促销品使用”,但这招股书里编的理由,真是牵强的很。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金融平台。知识电商的冰与火之歌:8000字带你读懂一个行业_趣头条爱好大全
& 内容 & 视频
知识电商的冰与火之歌:8000字带你读懂一个行业
来源:网络
作者:9命山猫
全文共 7685 字,阅读需要 15 分钟
—— BEGIN ——
《权力的游戏》(原著《冰与火之歌》系列)第7季就要开播了,真正的火拼与厮杀伴随着七大王国各方势力的最终角逐,大战一触即发!
同样在知识付费战场,通过猫哥这一年在知识付费领域的工作和学习,猫哥认为知识付费的探索阶段已经基本结束,新的整合与战争即将开始。
一、知识电商四大势力初探
知识电商经过一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四大势力,势力各方暗潮涌动,大幕将被拉开,大戏即将上演。
处于知识电商第一梯队的得到和喜马拉雅FM在去年硕果累累的情况下,今年又给出了不同的玩法。
虽然方向不同,但都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继续扩展自身在知识付费领域的版图。而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可能关系到他们未来的生死存亡。
日,得到APP上线一周年,实现2.4亿销售额;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知识发布会”后,碎片化的知识《李翔商业内参》改版《李翔知识内参》,除了栏目名称改成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这个栏目免费了,李翔也正式加盟得到上任总编辑一职。
日,喜马拉雅平台上线精品付费区一周年,正式推出会员产品 “巅峰会员”。喜马拉雅FM采取会员制,除了上线增值业务获取额外营收的目的以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可以用RFM模型来分析。
RFM模型通过分析用户的最近一次消费(Recency)、消费频率(Frequency)和消费金额(Monetary)三个维度,可分为8个象限去观察不同客户所处的位置从而进行相应的营销活动,从而最优化自己的市场、产品、运营和技术等资源,针对不同阶段的用户和不同价值的用户提供不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图1:RFM模型
对于喜马拉雅FM这个用户量和内容量均处于塔顶的平台来说,这个举措将用户分层次,以便精细化运营。
其次,基于内容推荐、协同过滤推荐和大数据精准分析等技术和手段,可以对海量会员数据进行分析,并最终应用到产品运营和会员个性化服务上。
另一方面,目前的知识付费产品,尤其是音频付费产品,并没有出现如“今日头条”一样的依靠大数据进行精准推荐的产品和概念;因此,喜马拉雅FM现在开始布局会员制和精准推荐,很可能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在内容付费产品中,虽然有分答、微博问答、悟空问答(头条问答)、企鹅问答等问答产品,也有“豆瓣时间”、知乎live、千聊、荔枝微课、小密圈等当红社区类产品,但即使是如“豆瓣时间”5天突破100万的销售额,以这个数字对比整个付费音频行业的总体市场规模,或是单独对标得到,或者喜马拉雅FM,业绩都显得太过单薄。
所以,对于付费问答和社区类付费产品,也必须尽快找到一条最优化、最高效的社群知识变现的道路——怎样把社群中的海量用户变成付费用户?怎样突破传统以广告为主要变现途径的商业模式?成为此类付费产品亟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除了喜马拉雅FM和得到第一势力、问答和社区产品等第二势力外,知识付费的第三大势力——渠道商,也加入到战火中来。
第三势力与前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既是知识的生产者又是知识的销售者和分发者,而后者只做分发却不做内容,内容是以买入或分成合作的模式进行获取。
我们先来介绍一位老朋友:有赞。
有赞想必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尤其是做电商的朋友们,有赞提供了中小企业一套快捷、方便的电商系统工具,这样即使没有电商大厂的技术资源与经验,也可以快速开店,非常方便。
而这位老朋友也正式入场“知识付费”产业,正式发布“知识付费”解决方案——继帮商家开店卖货之后,准备给自媒体、教育培训等商家提供售卖知识的工具,帮助商家进行知识变现。
图2:有赞的截图
因此,在目前知识付费市场中,第四大势力就是名不见经传的“工具产品”,就像“冰与火之歌”里面的“小指头”一样,不需要直面战场,但是可以游走于各大势力之间赚取利益。
当然,除了有赞之外,在知识付费领域最早出现和目前市场份额更大的是“小鹅通”,“小鹅通”的第一个客户是吴晓波老师,就是因为替吴老师的公众号做知识售卖电商系统,才进入这个市场,之后像“十点读书”、“局座召忠”等公众大号也都采用了“小鹅通”的服务。
当然,对于此类工具型产品,我们先要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现在的知识付费行业虽然已经有了几大势力和头部产品,但是更多的还是中小型的个人自媒体或者相关机构的产品。从成本以及快速验证市场等角度来看,选用这样的工具是一个比较优化的选项;
另一方面,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行业整体发展更为成熟,这无论是从一线从业者的角度还是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大家不再盲目创业和投项目了,因此不会太多的出现一开始就搞大而全的团队建设以及产品设计,投资人的投资标准也更为提高,对项目的筛选更为严格,投资评估体系更为健全。
二、知识电商三大派系
说了半天“知识付费/知识电商”,其实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针对知识电商的完整定义,这一概念的主要提出者应该还是我们熟悉的罗辑思维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罗振宇,我们都亲切的叫他“罗胖”。
但是,这并不符合猫哥的做事风格,猫哥是一个喜欢问为什么和寻根探底的人,因此,我们要对知识电商的由来和行业边界进行区分和界定。
通常认为,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最早提出了“知识经济”和“知识工作者”的概念。
英国历史学家在《知识社会史》中定义:““信息”是相对“原始”、特殊的和实际的事物,“知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处理过的或系统化的事物。”
据维基百科,电子商务简称电商,是指在互联网(Internet)、内部网(Intranet)和增值网(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
电子商务包括电子货币交换、供应链管理、电子交易市场、网络营销、在线事务处理、电子。
因此,我们可以给知识电商粗略的下一个定义:商家或是个人通过向消费者提供经过系统设计和编辑的有价值的内容,用户对内容付费使用,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叫做知识电商。
当然,这里需要格外说明的一点是:由于知识本身的特点,除了纸质书籍、光碟等外,其他的大都没有实体,因此大部分知识付费产品也就都是“电商化的”。
眨眼间,2017年已经过半,中国的知识付费和知识电商也刚刚过完1周岁生日。我们除了看到各类知识付费产品在中国互联网上不断崛起之外,我们也应该看到现象背后更为深刻的变化,也即是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知识经济已经变成由“知识生产者—知识平台—知识消费者”组成的知识经济平台,并且向着知识经济生态演进。
而在这所有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跟信息与知识相关的三个主要领域——媒体、出版(内容)和教育,但是我们也看到它们的边界开始消融,传统的制度开始被打破。
这三个领域就像知识界的“三大门派”一样,无论从前是少林的外家功夫,还是武当的阴柔虚静,亦或是全真教的内外兼修,一是本源相通,二是只有几家兼收并蓄才能真正练成绝世武功,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付费的战场上最终成为王者,取得最终的胜利。
知识电商三大门派都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试水,分别从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出发,以期能够先发制人,至少不会被敌人过分甩到身后。
以下猫哥就知识电商1周年之际,替各位梳理一下这一年中三大门派都做了什么,到底哪个门派会成为最强者呢?
战斗力:10 (传播值:5,内容值:4,经验值:1)
1563年,当威尼斯与土耳其交战期间,威尼斯政府有定期发布一种新闻公报,一种在公共场合朗读的newssheet。获取这种新闻,需要支付一定的货币,于是news这个词常常作为报纸的意思,这也被认为是“报纸”一词的起源。
近代报刊的真正起源是在17世纪初。1605年,荷兰安特卫普出版《安特卫普新闻》。1609年,最早的周报《通告》在德国诞生。1702年,《每日新闻》出现在英国。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迎来了自己的高速成长期和巅峰时期,新闻也一度成为“第四权利”,可谓风生水起,赚尽眼球。
但是直到时光老人即将迈进21世纪的大门时,传统新闻这个巨人才意识到自己的末日审判即将到来,之后就是大家看到的传统巨型报业集团的相继倒闭或者直接卖给后起之秀们。
先是出现了以传统资讯为主要传播内容的门户网站,如搜狐、网易、新浪、腾讯、凤凰网等,此类网站一方面向用户提供免费新闻资讯,另一方面在页面上发布大量广告赚取利润,正式开启PC广告时代。
当然,新事物总是更迭不断——另一个时代的宠儿“新媒体”紧跟其后,踏浪而来。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之后,随着微信、头条等的相继崛起,又出现了大家现在更为熟知的“自媒体”,许多人开始辞职创业,许多人赚的盆满钵满。
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7年国内自媒体从业人员的数量从146万人上升到260万人。
但是,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一个事物总是有两个方面。
尽管自媒体发展迅速,但是随着海量自媒体的诞生,加上自媒体普遍缺乏克制和缺少“把关人”,因此由自媒体所带来的信息冗余已经成了自媒体变现的第一个拦路虎。
所以,主要靠写软文和做广告来赚钱的自媒体们,日子却是越来越难做了。
截至目前:超过70%的自媒人月营收在5000元以下,只有一成自媒体人月营收超过1万元。
当然,也有例外:
The Information一直被视为是付费新闻的成功者。
The Information成立于2013年底,用户定位于企业高管,定价399美元/年。据相关数据显示,The Information目前约有5000人订阅,来自订购用户的收入就达到200万美元/年。
所以,我们看到用户是愿意为高质量的内容付费的。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知识付费的第一大门派“媒体派”!
如果说The Information是国外知识付费的捍卫者,那么得到就是国内知识付费的教主,我们可以不过分的说是得到掀起了国内知识付费的这波浪潮。
当然,当猫哥说到媒体派的第一家是“得到”时,稍有用心的朋友可能会问:“得到”是媒体派?
为什么要把“媒体派”看作是国内知识付费的第一大派?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现在国内知识付费的第一阵营,即国内知识付费四大家都是媒体属性出身,包括刚刚提到的“得到”,其他三个如喜马拉雅FM、分答(果壳)和知乎live都有媒体背景。
这一方面是因为做媒体的人更擅长“煽风点火”,加上第一波知识付费主要还是依赖知名大V,这便跟传播扯上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作为大家目前公认的大媒体、大生态产品——微信,虽然在今年年初也曾说过要做付费阅读,后因诸如Apple公司的支付抽成等问题,不了了之。
但这也侧面说明,大厂对知识付费本身的重视程度,也算是对知识付费行业的侧面认可。
除此之外,阿里的UC号正式进军内容行业,头条提出“千人万元”激励措施,百度正式向头条宣战,可见对于内容行业(部分涉及付费)一级大厂已经全线关注,火力全开。
同时BAT等一线大厂也都发布了自己的“问答”产品(企鹅问答、微博问答、悟空问答、问咖),正式为知识付费站台。
除了第一梯队和一级大厂外,我们日常所熟知的科技媒体也大都发布了自己的付费产品。
猫哥试着举例如下:
36Kr发布针对互联网人的“开氪”付费产品,推出以互联网大V keso等业界大咖为主要背书的付费课程,定价大都在199元/年。
虎嗅网推出“虎嗅会员以及黑卡”,除了给会员提供付费情报和商业分析报告等,还定期举行会员分享会、圆桌会等,定价1288元/年。
图4 虎嗅 黑卡
钛媒体推出“专业版VIP”,提供数据、研报、好书和在线课堂,会员价格:999元/年。
图5 钛媒体
创业邦推出“星际学院”,售卖微课、文档、音频、实务,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图6 星际学院
豆瓣也适时推出付费课程产品“豆瓣时间”,其模式主要为通过与知名内容机构进行合作,利用豆瓣本身的流量和数据,内容机构输出课程,课程在豆瓣平台上售卖后,参与方进行分成。
图7 豆瓣时间
国内优质深度新闻资讯产品“界面新闻”也推出了自己的付费课程产品,但与其他产品不同的是,目前为止,只推出了一个金融垂直领域的产品——摩尔金融。
图8 摩尔金融
国内股票资讯类第一品牌雪球推出的是付费问答产品——雪球问答,用户可以悬赏提问,也可以付费资讯某人,或者针对某一个回答进行打赏。
图9 雪球问答
最后,大家非常熟悉的老牌杂志《三联生活周刊》也在5月份上线了自己的付费产品“中读”APP,主打系列特定主题的课程,内容既有作者自己的音频,也有配合音频的图文。听完课程的读者可以在评论区向导师提问。在购买方式上,用户不能通过第三方支付渠道直接购买,而是要购买“读币”来进行充值。
图10 三联生活周刊·中读
战斗力:9 (传播值:3,内容值:5,经验值:1)
讲完知识电商第一大派“媒体派”,我们接着聊一聊“出版派”,江湖也称其为“内容派”,因为这一派多为传统的出版机构及后来的新媒体,而这一派别也主要以向各方输送内容著称。
说到出版社大家其实一点都不会陌生,像我们读书时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江苏教育教育出版社”等,还有像近几年比较活跃的“湛庐文化出版社”、“磨铁图书”,以及大家更为熟悉的“商务印书馆”、“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和“中华书局”等。
但是,今天猫哥主要给大家普及一下作为知识付费三大门派之一的“出版派”都做了哪些“大动作”。
中信出版集团在2014年与美国Kaplan教育集团共同出资组建中信楷岚教育,致力于提供职业教育和国际教育服务、并涉及相关领域的资源整合,目前主要提供国际重要资质证书的相关培训课程,且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
图11 中信出版社
图12 湛庐文化
2016年11月,前磨铁图书运营副总裁刘杰辉与好友张雪松共同创办了“拾用”项目。他们将自己定义为“全媒体内容供应商”,目前其传播内容以音频为主,主要与喜马拉雅合作。
“拾用”现已签约50多名作者,上线了14款付费音频节目,覆盖科普、哲学、投资、理财等领域。每档节目价格在60~200元之间,累计播放量超180万次。
图13 磨铁图书·拾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自2010年始,针对部分教材书籍制作课程PPT,提供给会员凭积分下载,截止猫哥写作之日已经有7345本书上传了课程PPT,部分课程PPT超过3000次下载。
图14 机械工业出版社
6月11日,由商务印书馆官方出版、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修订的《新华字典》APP已经上线,支持iOS、Android平台。
图15 商务印书馆
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推出专门针对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新一代模拟考试系统PASS+。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和经济科学出版社一直以来都是全国会计考试教材(会计从业资格、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的官方指定出版单位。
图16 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
战斗力:9 (传播值:2,内容值:2,经验值:5)
学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
学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
学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
再粗糙的广告,听多了就信了。
说到教育,一部分人肯定会首先想到清华北大,但也有人会想到蓝翔这个在中国大地上响当当的名字(OMG!)。然后,会想到北大青鸟、新华电脑学院、新东方等——当然新东方有两个:一个是新东方教育培训集团,另一个是新东方烹饪学校。
这么多新东方,难道是:日出东方,唯我不败的意思么?
说笑之余,我们必须对现行的教育梯队做一个简单的分类,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教育派”在付费知识战场的当前状况,以及可以更好地厘清“教育派”的一些核心招数,以期从这个在付费课程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身上得到一些经验和找出一些玩法。
首先,我们把K12教育排除掉,因为,这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不是猫哥要讨论的范畴。
注:K12,是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的简写,是指从幼儿园(Kindergarten,5-6岁)到十二年级(grade 12,17-18岁),这两个年纪是美国、澳大利亚及English Canada的免费教育头尾的两个年纪,此外也可用作对基础教育阶段的通称。
其次,像清华北大所代指的高等教育猫哥此处也不会谈论。
第三,我们要对诸如蓝翔技校、北大青鸟之类的专业学校进行隔离,因为他们隶属专业培训学校,并且已经相对成熟,我们聊的知识付费和付费课程还尚处年幼阶段。
第四,我们要对诸如新东方教育培训集团进行特殊对待,因为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新东方的迭代版本,虽然体量不大,但是前途或许无可限量。
最后,我们着重要聊的是哪一些呢?且听下文分解——
教育派第一个入局的长老级产品是千聊,定位于微信端的课程直播平台,而其主要课程内容多为以往线下培训课程的线上版。
作为腾讯众创空间的孵化产品,在拥抱微信大腿的同时,近半年来也举办过两次大的线下行业交流会,总之,名声已经在外了。
但是,据猫哥了解,千聊平台上虽然拥有了成千上万的课程资源,但怎么把这些库存更好的销售出去,仍是个不小的问题。
图18 荔枝微课
教育派的另一长老级产品是李善友老师的“混沌大学”,从前叫“混沌研习社”。
混沌大学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音频与图文,通过线下“大课”向“社员”教授专业课程。
这是一种不同其他产品的新形式,但是就“大课”而言,其形式与传统的商学院授课有一丢丢接近。
图19 混沌研习社
说到教育派就不得不提丁磊粑粑的公司:
网易是在线课程比较早的介入者之一,像大家熟知的“网易公开课”、“网易云课堂”和“有道精品课”等。在付费课程来临之时,网易云课堂推出团购形式的“微专业”和企业版的课程体系,一是创新了销售方式,二是重新切分了市场,一条腿已经走的比别人远了。
图20 微专业
图21 网易云课堂企业版
而有道精品课采取的是走垂直路线,主打针对大学生的英语考试、会计、教师、公务员等细分领域。
知识电商的风口及未来
一部分人在2016年说“知识付费”的风口来了,通过猫哥上文并不算完美的梳理,我们看到有如此多的势力已经涌了进来,这说明“知识付费”的风口真的来了。
风口来了,但是谁会真的飞起来才是我们最担心的事情,而往往最后只有一个能够真正的飞起来。
有人说得到飞起来了,1周年已经做到2.4个亿了,但是下一年呢?面对购买课程打开率和复购率都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得到的明年或许才是它的又一个刚刚开始。
有人说喜马拉雅FM飞起来了,两次知识节的销售额都超过0.5个亿,现在俨然已经是国内知识付费的平台级产品了,但是否真的如此呢?
怎样改变用户对其免费平台的旧有印象,以及怎样更加精准的向用户推送有价值有用的课程,或者才是喜马拉雅FM接下来所真正要担心的问题,而不是仅仅跟风做一个音箱那么简单?
有人说BAT都已经入场,这事儿是好是坏还真不敢说;有人说先入场再说, 别人怎么做,我们先模仿,再创新。
其实,猫哥认为知识付费这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无论风口多大,如果能够投身于这样一件事情中来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据最新的相关数据,中国人的平均读书时间已经在世界各国的排名中惨不忍睹了,但是国人从来对知识的重要性都没有看低过,从“为往圣继绝学”到“为开民智”,从“学位房”到各种培训教育,这一直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课题,因此,投诚于此,或许不枉此生。
—— END ——
本文由 @9命山猫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copyright© 唯美系网 www.weimei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尔金融网首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