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数据状告三星侵权,手机专利战何时休

抱歉,您要访问的信息不存在或被删除
&& 秒后将自动跳转到
&&1、请检查输入的网址是否正确。
&&2、如果不能确认输入的网址,请浏览来查看所要访问的网址。
&&3、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
教育村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线: 客户服务邮箱:所有分类第01类-化学原料第02类-颜料油漆第03类-日化用品
第04类-燃料油脂第05类-医药第06类-金属材料
第07类-机械设备第08类-手工器械第09类-科学仪器
第10类-医疗器械第11类-灯具空调第12类-运输工具
第13类-军火烟火第14类-珠宝钟表第15类-乐器
第16类-办公用品第17类-橡胶制品第18类-皮革皮具
第19类-建筑材料第20类-家具第21类-厨房洁具
第22类-绳网袋篷第23类-纱线丝第24类-布料床单
第25类-服装鞋帽第26类-钮扣拉链第27类-地毯席垫
第28类-健身器材第29类-食品第30类-方便食品
第31类-饲料种籽第32类-啤酒饮料第33类-酒
第34类-烟草烟具第35类-广告销售第36类-金融物管
第37类-建筑修理第38类-通讯服务第39类-运输贮藏
第40类-材料加工第41类-教育娱乐第42类-网站服务
第43类-餐饮住宿第44类-医疗园艺第45类-社会服务
>>华为起诉三星专利侵权全解析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了
华为起诉三星专利侵权全解析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了
来源:中细软编辑:王晖龙时间:
大事总爱半夜发生 华为凌晨宣布起诉三星华为公司5月25日凌晨正式对外宣布,在美国和中国提起对三星公司的知识产权诉讼,包括加州北区法院和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在诉讼中,华为要求三星公司就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对华为进行赔偿,这些知识产权包括涉及通信技术的高价值专利和三星手机使用的软件。此次诉讼中涉及的相关专利,对三星产品具有很高的价值,而这些专利的研发需要大量投入。华为的诉讼目的,是要求三星尊重华为的研发和知识产权成果,停止未获得许可情况下的专利侵权行为,并保留赔偿权益,具体索赔金额并未透露。华为起诉三星,虽在情理之中,但还是多少有些出人意料。那么,华为起诉三星的底气何在?大概从华为专利申请情况能够看到些许端倪。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15年国际PCT专利申请数量统计,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了3898项专利,较上年增加了456项,连续第二年居全球企业之首。截止2015年底,华为在全世界范围内累计获得授权专利
50377件,这些专利包括对智能手机具有很高价值的LTE通信、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等专利。三星回应老成持重 韩国媒体集体心碎在华为宣布对三星发起专利诉讼的消息后不久,5月25日上午三星方面即给出正式回应,其表示将全面评估这起诉讼,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捍卫三星的商业利益。回应非常及时,言辞中规中矩,就像是早已知道这件事一样。华为在对外声明中也提到,诉讼并不影响两家的其他业务合作,如三星是华为的供应商之一,其为华为手机提供显示面板。这不禁让人怀疑,华为起诉三星这件事,甚至是专门提前向对方透露过消息。实际上,在华为正式起诉三星之前,双方必然已经就相关专利授权的问题进行过沟通,这也是华为在声明中提到的,“尽管华为一直希望可以签订这样的协议(指专利交叉许可协议),以保护双方专利能被合法使用。”所以,三星对于自己被诉,可谓早有预料,只是这一次刚好是华为,刚好是这个时间而已。三星电子作为全球电子巨头之一,曾经和苹果公司等境外企业提起多起有关知识产权的诉讼,在应对此类诉讼事务方面经验丰富,所以遇事自然不慌。有分析称,三星可能会在7月对华为发起反诉。然而,韩国媒体可就没有这么淡定了,一时间,各种“辩护”的发声向读者传达出“心碎”的画外音。韩国网友的反应几乎是一边倒,许多网友表示,一个“后进者”告“先进者”,这事太荒唐。韩国媒体纷纷用“挑衅”“逆袭”“噱头”来形容华为的起诉。对于华为发起专利战的动机,不少韩国媒体分析称,华为此举可能属于一场“噪音”营销,不过想通过此来宣布自己的存在感而已。韩国《文化日报》则表示,华为此举可能是借此洗刷其“山寨”形象。还有韩国媒体认为,华为起诉三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为了交换三星所拥有的技术而采取的迂回战术。还有一些韩国媒体的反应更加“上纲上线”。韩国《中央日报》社论称,通过诉讼给全球化企业蒙上技术污点,并以此威胁对方共享技术,这种“华为方式”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克服技术劣势以及全球化企业间的技术牵制、进军世界市场的一个新手段。中国媒体集体亢奋 诉讼焦点并非手机专利华为起诉三星的消息,让国内很多媒体激动不已。因为大家记忆犹新的是,2003年思科起诉华为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后来双方和解了)。华为公司是如何从当年在美遭遇跨国巨头诉讼威胁,到今天向手机行业领头羊企业苹果收取专利费,又向拒不缴纳专利费的三星发起专利诉讼。其实,在中国知识产权圈内,无论是哪个细分领域的从业者,提到华为都是竖起大拇指的。因为在中国,实实在在真金白银投入研发且在专利申请和获得授权方面成就显著的,华为多年来都名列前茅。不过,同样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华为此次起诉三星,亮出的专利武器主要是通信专利而非手机终端专利。华为在起诉书中声称三星侵权了其11项美国授权专利,这11项专利大部分都和LT
E(4G)技术相关,也有涉及2G/3G技术的,简单地说,华为在美国向三星发起的专利诉讼,主要涉及通信技术专利,而非终端产品专利。此前,在苹果与三星之间旷日持久的专利诉讼大战中,日,苹果在美国北加州圣荷西联邦地方法院对三星提起专利侵权诉讼中,包括三件发明专利和四件外观设计专利,而这些专利大多数是围绕手机终端。简单地说,与此前苹果与三星就智能手机引发的专利大战不同的是,华为与三星之间的专利大战核心是通信技术专利,而非移动终端或手机专利。因此,就华为诉三星专利侵权本身而言,并不能得出国产手机已经在创新程度上可与苹果、三星相较量或抗衡的结论。其次,华为正在建立基于专利许可全新专利运营生态。在华为诉三星之前,华为与苹果达成的专利交叉许可合作,一度引发热议。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信息显示,华为向苹果许可专利769件,而苹果向华为许可专利98件。由此可见,华为此番在中美两地向三星发起专利侵权诉讼,更多反映的是华为在通信技术领域的专利实力,而非其智能手机终端领域的实力。华为之举提振士气 中企走向世界尚需努力最近的华为可谓是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先是有关“华为2015年向苹果公司许可专利769件”的消息不胫而走,此后华为又发起了对三星公司的知识产权诉讼,终于将中国企业的专利大棒挥向了国际巨头。回头审视这两件事,真正让我们感到振奋的是,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企业,多年来在技术创新上持续加大投入终于开始有所回报。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抢滩国际市场、反制对手的锐器。以往,在国际专利诉讼案件中,“大而不强”的中国企业常常成为被告。往小处说,这是很多中国企业缺少知识产权,没有专利意识;往大处说,不少中国企业根本就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缺乏核心竞争力,冲出国门在欧美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红海中可以说是要裸泳前进。当然,华为这两则消息还远远谈不上“中国科技对美国科技的‘逆袭’”,但在当下制造业整体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却能够给低迷彷徨的制造业以激励。一个佐证是:在微博、微信上,已有无数国人大赞华为品牌,对华为的实力而自豪骄傲。早些年中国制造被认为没有多大前途,因为中国制造基本等同于代工、污染和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华为手机产品几乎可与苹果产品争锋,在司法实践中,我们也多次发现假冒但不伪劣的产品现象,这些都说明中国企业只要加强知识产权意识与技能,培育品牌、积蓄专利本钱,逐步实现中国制造的升级换代并非难事。然而,如果把华为起诉三星上升到中国企业实力强大到可以挑战全球巨头的程度,则也有些夸大其辞了。我们当然要肯定华为能主动进行专利维权是自身实力积累的结果,也对世界上的有些人改变多年以来对中国企业的偏见有帮助,但专利诉讼无非是商业竞争的手段之一,华为能起诉三星,未必三星就不能反过来起诉华为。就算华为赢了,也不过是极少数冒尖儿的中国企业,对于更广大的中国企业群体,恐怕更要关注的是日渐严苛的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我国企业可能产生的巨大法律威胁。比如美国最新的商业秘密保护立法,以及正在遭遇商业秘密法律风险威胁的中国钢铁企业的337调查案件。华为起诉三星专利案件也表明,中国逐步提高知识产权赔偿,让司法保护跟上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30年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已经有一些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有了不错的积累,如果再不提高赔偿金额,用法律规则引导企业真正重视研发投入,那么巨头之间的专利大战很快就会祸及中国企业。这些年来美国337调查等司法工具已多次迅速而有效地将一些中国企业和产品阻击于美国市场之外,美国法律服务业每年都可以从中国赚取数额不菲的法律费用。而中国遭遇此类法律打击时,除了赴美找律师应诉,国内的法律程序丝毫没有反制之力。这种状况急需改进。【中细软温馨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以配图表达,无他意。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细软”并标明本网网址www.gbicom.cn!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细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400-700-0065
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相关文章:
商标名称:
商标类别:
商品或服务: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华为起诉三星专利侵权,醉翁之意不在酒
来源:作者:望山责编:望山
今天早上IT之家报道了一条比较劲爆的消息,,在诉讼中,华为要求三星公司就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对华为进行赔偿,这些知识产权涉及通信技术、软件等方面。在互联网领域,公司之间因专利开战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三星和苹果一直持续的专利大战,还有仍在进行的谷歌和甲骨文Android侵权之战,更是牵动了整个安卓手机行业的神经,再往前追溯,小米、HTC都曾因专利战吃过大亏,纵观这些年的大型专利战,几乎和国产手机厂商关系不大,就算有牵连,国内厂商也多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此次华为主动进攻,向三星发起专利战,不少网友的第一印象是:华为不错啊。如果你能这么想,那么华为此时此刻应该是非常欣慰的。IT之家认为,华为向三星发起专利战,实际上是一场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且计划一石两鸟的战争,甚至华为目前已经达到了部分目的,这场专利战,同时也是一场司法营销。三星和他的专利小伙伴三星电子是三星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是一家国际企业,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在研发方面,据Strategy& show的数据显示,2015年在全球所有领域中,韩国三星总研发费用达到141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根据三星电子2016 Q1财报显示,一季度三星电子在研发上投入了3.81万亿韩元(约合32.2亿美元),占营收的比重为7.7%。至于和此次相关的LTE专利方面,今年4月份,台湾知识产权局在其关于电信行业的专利趋势报告中称,三星在全球拥有LTE专利954项标准基本专利,占全部专利数的12.7%,华为排名第七,占有5.3%份额。在美国市场,据据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今年1月份的调查显示,2015年,三星凭借5072项美国专利位居第二位,第一是拥有7355项专利的IBM,其余的排名依次是高通、谷歌、东芝、索尼、LG电子与英特尔。华为和他的专利小伙伴华为方面,华为目前是中国科技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在去年的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28位,除了手机制造商这个身份外,华为还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企业。在研发方面,根据Forbes数据显示,2015年华为的研发投入为92亿美元,占全年营收的比例为14.2%。过去十年,华为研发投入累计已超过2400亿元人民币。华为在全球拥有研发中心16个,全球研发人员约为79000名,占华为公司总人数的45%。在专利方面,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华为以3898件专利申请量蝉联全球企业专利排名榜首,华为方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华为累计已授权专利30924件,美国授权专利5052件,欧洲各国累计授权专利达11474件。据台湾国家实验研究院2014年的资料显示,高通(655件)、三星(652件)、华为(603件)、诺基亚(505件)、InterDigital(418件)、爱立信(399件)等六家业者掌握了全球过半4G LTE关键技术专利。从上面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大致看出三星和华为两家企业手握专利数量,不过要是仅从专利数量上去评判两家企业的话是不合理的,因为专利数量的概念就跟纸币张数一样,一百块和一块都是一张,但价值相差悬殊,因此上面这些数据仅仅是一个参考,说明至少在专利实力方面,华为是有资格和三星叫板的。华为此次起诉三星专利侵权,保护自家的技术专利不被侵犯只是一方面。用华为自己的话说就是“智能手机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是行业内有大量的专利交叉许可协议来保障合法的技术共享,华为希望三星尊重华为的研发和知识产权成果,停止在未获得许可情况下的专利侵权行为,以积极合作的态度与华为一起共同推动产业进步。”对于此次诉讼,华为方面曾表示,诉讼是解决知识产权争议的法律救济手段,我们期待能和三星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除了解决专利问题,华为此次起诉三星侵权还会带来以下影响首先是华为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技术实力,虽然说展现技术实力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甚至可以用数据说话,但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宣传做的再好也只是抽象的概念,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基本没有具体概念。然而当华为和三星交锋后就不一样了,即使单纯的通过媒体的客观报道,在普通用户眼中,华为的技术实力定位就很形象了。其次是华为的品牌影响力将会有很大提升,在众多国产手机厂商中,华为算是出海比较早的一个,得益于华为自身专利技术的强大,华为的出海之路还算顺利,从数代产品选择在欧洲发布我们就可以看出,华为的欧洲市场开拓的更为顺畅。在北美地区,华为曾因美国政府的“间谍指控”受到一些阻碍,被禁止进入美国网络设备市场。至于美国手机市场,用余承东的话说,提高品牌建设能力,建立话语权,华为才能在海外市场真正立足,去年华为和谷歌联合打造的Nexus 6P,便是华为在海外市场打响品牌的方式之一。和华为相比,三星在北美乃至全球各地区的影响力都更为深远,更容易受到消费者认可。那么华为起诉三星专利侵权,无异于在海外市场借助三星的名气打响自己的品牌。因此我们说本次华为起诉三星真正的意义不是这场专利战本身,而是此次专利诉讼给华为带来的影响。三星现在已经对此事做出回应,称将对诉讼进行彻底评估,采取适当行动捍卫三星的商业利益。目前来说,三星只是一个被动防御的姿态。由于三星和华为双方都手握大量LTE专利,此次诉讼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双方以交叉专利授权的方式和解。另外,无论双方谁能赢得这场诉讼,华为都能通过此次诉讼提升品牌价值和产品在美国的认知度,对于华为品牌的意义来说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因此此次诉讼更像是一种象征性的手段,也颇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味道。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华为三星专利大战:通信非手机专利是诉讼焦点
日前,华为公司宣布,在美国和中国提起对三星公司的知识产权诉讼,包括加州北区法院和深圳中级人民法院。一时间,华为诉三星专利侵权引发手机行业广泛关注。那么,华为诉三星专利侵权,能否等同于国产手机厂商的专利积累已经相当雄厚?在智能手机终端市场进入白热化竞争之时,华为向三星发起专利诉讼是不是一场营销举措?这会对其他国产手机厂商产生何种影响?首先,华为亮出的专利武器是通信专利而非终端专利。来自加州北区地区法院公开的起诉书信息显示,华为在美国起诉、三星电子(美国)和三星研究院(美国)专利侵权,涉案专利主要是涉及LT E标准的通信技术专利。华为在起诉书中声称三星侵权了其11项美国授权专利,这11项专利大部分都和LT E(4G)技术相关,也有涉及2G/3G技术的,简单地说,华为在美国向三星发起的专利诉讼,主要涉及通信技术专利,而非终端产品专利。此前,在与三星之间旷日持久的专利诉讼大战中,日,苹果在美国北加州圣荷西联邦地方法院对三星提起专利侵权诉讼中,包括三件发明专利和四件外观设计专利,而这些专利大多数是围绕手机终端。简单地说,与此前苹果与三星就智能手机引发的专利大战不同的是,华为与三星之间的专利大战核心是通信技术专利,而非移动终端或手机专利。因此,就华为诉三星专利侵权本身而言,并不能得出国产手机已经在创新程度上可与苹果、三星相较量或抗衡的结论。其次,华为正在建立基于专利许可全新专利运营生态。在华为诉三星之前,华为与苹果达成的专利交叉许可合作,一度引发热议。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信息显示,华为向苹果许可专利769件,而苹果向华为许可专利98件。值得一提的是,与当下华为诉三星专利侵权纠纷类似,华为与苹果达成的专利交叉许可合作,也主要集中在LT E标准的通信技术专利。而双方达成合作协议的时间应该发生在2015年。由此可见,华为此番在中美两地向三星发起专利侵权诉讼,更多反映的是华为在通信技术领域的专利实力,而非其智能手机终端领域的实力。而结合华为与苹果达成许可协议,而提起诉讼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华为诉三星专利侵权,并非简单出于营销的目的,而更多应该是华为在探索全新的专利运营生态。一如基本退出手机终端领域的,基于其在2G、3G、4G等领域的专利积累,它依旧可以通过许可专利获得持续的收入,也可以根据谈判对象的配合度不同,选择发起诉讼,最具代表的案例莫过于爱立信在印度诉小米手机侵权。最后,华为诉三星给国内厂商最大的启示还是做好“基本功”。近两年,国内专利申请前十的企业中,聚集了大量的国产手机厂商,包括华为、中兴、OPPO等。这个趋势是值得肯定的,伴随4G全面普及和5G提前布局,当下的国产手机厂商都有机会或多或少地参与到5G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中,在这个过程中,也有机会将自身的技术或专利转化为标准。这对于致力于通信行业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既是引领下一代移动通信终端生产制造的机会,也是借此形成自己专利防火墙的良好契机。当然,对于类似魅族等过分倚重营销而忽视研发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在市场日趋饱和、竞争更加惨烈以及专利诉讼随时爆发的背景下,未来的日子会更加艰苦,要么只能接受高成本、低回报,要么就要寻求建立全新的商业模式,否则留给他们的后路恐怕只剩死路一条。因此,虽然华为向三星发起专利侵权诉讼,值得国产手机厂商和国内用户“欢呼雀跃”或“为之一振”,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国产手机与三星、苹果等国外手机巨头在手机发明专利或外观设计上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国产手机厂商在做好营销的同时,潜心做好技术研发和专利部署,推出更多类似OPPO“闪充”等快充技术在内的可以领先于三星、苹果的新技术、新应用,让国产手机的技术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正在加载...
[责任编辑:jimmonzang]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