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设计,将停滞于正面是一大块吉祥物延展设计清单到边角的屏幕吗

设计咖 | UX Coffee设计咖 | UX Coffee用户体验 · UI 设计 · 用户研究关注专栏更多交互设计{&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硅谷设计师周报 · 第16期 · 让设计师小伙伴含泪点头的8个经验教训&,&author&:&riceman&,&content&:&\u003Cimg src=\&516b76f6f72a96fac332.png\& data-rawwidth=\&686\& data-rawheight=\&386\&\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创造有节奏感的界面——超实用的排版技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推荐人:Riceman饭饭\u003Cbr\u003E\u003Cp\u003E学习过平面设计的同学对Vertical Rhythm肯定不陌生。我依稀记得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就要求我们,做排版要拉垂直grid,对齐文字的baseline。毕业以后做的都是web和app,再也没做过平面设计,就把这个概念抛到九霄云外了。上周读了这篇文章,我就开始在自己的UI设计里注意Vertical Rhythm,运用之后感觉腰也不酸了了,腿也不疼了,身体倍儿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用最简单的话来总结这个技巧就是,无论文字大小,始终使用某一个数的倍数作为文字的line-height和margin。这样,自然就会在垂直方向出现一种重复的节奏感。比如说,页面大标题是36px,你就是给它一个48px(24px X 2)的line-height,正文文字大小是16px,你就给它一个24px的line-height (24px X 1),然后设置24px为它们的margin——嗒哒~, 节奏感出来了,Mind-blowingly simpl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zellwk.com\u002Fblog\u002Fwhy-vertical-rhythms\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阅读原文:Why is Vertical Rhythm an Important Typography Practice?\& class=\&\&\u003E阅读原文:Why is Vertical Rhythm an Important Typography Practice?\u003C\u002Fa\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img src=\&40d5a9a42a71fa6644edabb7cfcb60e8.png\& data-rawwidth=\&686\& data-rawheight=\&386\&\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让设计师小伙伴含泪点头的8个经验教训\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推荐人:张挠挠\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喜欢Julie Zhuo的文章是因为她总是诚实到冷酷无情的程度,揭开你心底自己不肯面对的伤疤,一针见血的诊断出你的纠结和脆弱,刺激得你正能量爆棚,然后帮你冷静下来,提出理智而行之有效的办法。在这篇新博客中,她总结了让设计师小伙伴含泪点头的8个经验教训,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自己,在彷徨无助、感觉无所谓和想对自己好一点的时候,能坚强、自信而谦卑的面对挑战,对设计细节的打磨仍绕保持执念。\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medium.com\u002Fthe-year-of-the-looking-glass\u002F8-unintuitive-lessons-on-being-a-designer-ca7e97a572ee#.rl94twev0\&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阅读原文:8 Unintuitive Lessons on Being a Designer\&\u003E阅读原文:8 Unintuitive Lessons on Being a Designer\u003C\u002Fa\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img src=\&19bd2c28f2e55a17f41fea7b04e121e2.png\& data-rawwidth=\&686\& data-rawheight=\&386\&\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找到你的设计风格\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推荐人:张挠挠\u003Cbr\u003E\u003Cp\u003E到底什么是设计师的Style?我们该不该有自己的Style?我们自己的风格、用户的需求、还有客户的需求之间怎么权衡?菜鸟设计师张挠挠也经常纠结,会不会因为别人觉得你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小清新风,进而somehow认为你只能和定位文艺清新的产品臭味相投,所以只能做好这类产品,进而你就被其他类型的产品和公司因为在所谓style上难以擦出火花而拒之门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Tobias总能用犀利的视角和他的亲身经历让我们保持清醒。在这篇文章里他讲到自己从不拘泥于某种style,虽然有时候看起来难以避免形成某种套路,但style不仅仅是设计的视觉风格,更是指自己的价值与观点、解决问题的途径、设计思路、工作方法及待人接物的习惯。Style不是一时强加于自己的、某种吸引人眼球的标新立异,而是设计师在成长和探索过程中逐渐积累沉淀而形成的态度和性格。形成style的是我们自己,不要过多的被别人影响、不要隐藏自己的性格,不要害怕尝试和改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关于设计师与产品的风格,最近还有一些围绕同质化设计的辩论也许也值得一读 \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medium.com\u002F@morgane\u002Fthe-unbearable-homogeneity-of-design-fe1a44d48f3d#.odwe1uvt3\&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The Unbearable Homogeneity of Design\& class=\&\&\u003EThe Unbearable Homogeneity of Design\u003C\u002Fa\u003E, \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medium.com\u002F@yarcom\u002Fin-defense-of-homogeneous-design-b27f79f4bb87#.8bp2oltlv\&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In Defense of Homogeneous Design\&\u003EIn Defense of Homogeneous Design\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vanschneider.com\u002Fhow-to-find-your-own-style\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阅读原文:How to find your own design style\&\u003E阅读原文:How to find your own design style\u003C\u002Fa\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img src=\&62bb8760d29.png\& data-rawwidth=\&686\& data-rawheight=\&386\&\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请不要在凌晨四点通知我你的app又更新了——什么是好的推送通知体验?\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推荐人:Riceman饭饭\u003Cbr\u003E\u003Cp\u003E猜猜看什么是导致用户卸载app的最大原因?侵入式广告?糟糕的用户界面?复杂的注册流程?都不是!报告显示「烦人的推送通知」是用户卸载app的最大原因(7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推送通知有以下几种常犯错误:在不恰当的时间推送(比如用户在睡觉的的时候);推送和用户不相关的内容(比如Facebook问你是否认识一个你其实完全不认识的人?);推送不重要的、不需要用户进行操作的信息(比如App Store通知你某个App更新了)。这些错误每天都有产品在犯,考验着用户的忍耐度。用户对这些烦人提醒最强的回应就是删除app,轻点大叉,再好的产品界面体验也没用,一切都会随着删除烟消云散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章提出了一些优化推送通知体验的策略:比如使用不同的渠道(Email,应用内提醒,信息流,推送通知)来传递不同紧急程度的内容;使用A\u002FB测试的方法来优化推送通知的语言;追踪通知发出后对产品造成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等等。\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uxplanet.org\u002Fhow-to-craft-mobile-notifications-that-users-actually-want-7b585e0e1fa1#.grjlgbf69\&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阅读原文:Mobile UX Design: What Makes a Good Notification?\&\u003E阅读原文:Mobile UX Design: What Makes a Good Notification?\u003C\u002Fa\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img src=\&6f5b7c5bc94adcf0ea4af31.png\& data-rawwidth=\&686\& data-rawheight=\&386\&\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Sketch & Framer —— 黄金搭档\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推荐人:Riceman饭饭\u003Cbr\u003E\u003Cp\u003ESketch & Framer是我最喜欢的两个设计工具,我用他们做草图、界面和高保真原型。他们组合使用的效果拔群,在我心目中就是UX界完美的黄金搭档(想到了网球王子里的大石菊丸组合,太显年龄了啊啊啊T-T),anyway,强烈推荐这个组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用Sketch和Framer做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这篇文章的作者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步骤,那就是做完界面以后,\u003Cstrong\u003E用纯文字的方式把你想的所有交互写下来\u003C\u002Fstrong\u003E。我之前的工作流程都是做完界面之后直接就上Framer,在交互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经常就把自己给绕进去了,不得不在Sketch和Framer之间反反复复修改,我打算之后在做比较复杂的原型的时候尝试一下这个方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者最后还给了一个搞笑的Framer Snippet(当然也有它的实用价值): Framer.Loop.delta = 1 \u002F 240。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尝试一下,可以把你prototype瞬间变成Zootopia里那只超慢动作的树獭!啊。。。。。哈。。。。哈。。。。哈。。。。\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medium.com\u002Ffacebook-design\u002Fframer-sketch-an-intentional-workflow-f91ee2ee1cc1#.l8kqna479\&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阅读原文:Framer & Sketch: An Intentional Workflow\& class=\&\&\u003E阅读原文:Framer & Sketch: An Intentional Workflow\u003C\u002Fa\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我们是谁\u003C\u002Fh2\u003E我们是几个在硅谷工作的中国社稷狮,你可以访问 \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link.zhihu.com\u002F?target=http%3A\u002F\u002Fuxcoffee.co\& class=\&\&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uxcoffee.co\&\u003Euxcoffee.co\u003C\u002Fa\u003E 查看往期全部文章(里面有原创文章哦)\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微信搜索「UXminion」,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我们的订阅号\u003Cbr\u003E\u003Cimg src=\&c78c6b51ddf6d5541334ea.jpg\& data-rawwidth=\&258\& data-rawheight=\&258\&\u003E&,&updated&:new Date(&T05:49:1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likeCount&: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3:49:19+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40d5a9a42a71fa6644edabb7cfcb60e8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likesCount&:4},&&:{&title&:&你可能不知道的Sketch小技巧之快捷键篇(一)&,&author&:&riceman&,&content&:&\u003Cp\u003ESketch是很多UX设计师最常用的利器,这是5个常用又容易被忽略的快捷键,帮你把Sketch这把好刀磨得更锋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 复制、粘贴文字\u002F形状样式 (Alt + Command + C, Alt + Command + V)\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点像word里的格式刷,按Alt + Command + C复制文字或形状的样式后,可以通过Alt + Command + V粘贴到其他对象上。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85139efc8be2f416ce4342\&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50\&\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2. 粘贴到指定对象的位置(Shift + Cmd + V)\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默认会按左上角对齐。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de7edde3c3c2a6\&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50\&\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3. 使用目标样式粘贴(Cmd + Alt + Shift + V)\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复制文字后,全选目标对象文字,然后按Cmd + Alt + Shift + V粘贴,这样会保留目标对象的样式,而文字会被替换掉。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ba819d5f7b1aff7da65b99\&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50\&\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4. 拾色器(Ctrl + C)\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选中文字或形状后,按下Ctrl + C,就会出现拾色器,改变文字的颜色和形状的填充色。也可以用拾色器选取Sketch外其他软件的颜色哦。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b924df9c30d\&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50\&\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5. 查看任意对象之间的距离 (Alt + Cmd)\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小伙伴都知道选中对象按Alt键,可以查看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的距离,但当其他对象处于编组中时,默认查看的是对象与编组的距离。为了查看对象与其他组内对象的距离,我们可以同时按住Alt + Cmd,就可以查看任意两个对象之间的距离啦。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049b0aa36ebb3747bbbc78742bfddad7\&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50\&\u003E&,&updated&:new Date(&T05:54:3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7,&likeCount&:19,&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3:54:34+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7bfe148bf2381722efaed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7,&likesCount&:19},&&:{&title&:&你可能不知道的Sketch小技巧 快捷键篇 (二)&,&author&:&riceman&,&content&:&\u003Cp\u003E\u003Cb\u003E1. 切换填充和边框状态(快捷键:F, B)\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知道这个快捷键以前,我经常拉完一个形状以后做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在Borders里把勾去了。学会F和B的那一天,我的左手切得完全停不下来。。。。\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4c4d927f7bedccb4adf6d66d4ef6df53\&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50\&\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2. 快速复制(快捷键:Alt + 拖拽, Cmd + D)\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Alt+拖拽」以及「Cmd + D」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组合快捷键,在做列表式设计的时候特别好用! \u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f20cf92b\&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50\&\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3. 调整透明度(快捷键:数字1 - 0)\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按数字0就是回到100%的透明度\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8cdf38abe8b5a31be9cce8\&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50\&\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4. 向下移,向上移(快捷键:Alt + Command + Up\u002FDown),置于顶层,置于底层(快捷键:Ctrl + Alt + Command + Up\u002FDown)\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工作时最常用的Sketch快捷键! \u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bc74de8a899aa71acf3deb7\&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50\&\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5. 快速放大缩小画布(Z放大,Alt + Z缩小)\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7e2dd54d98bd70eb1d1df2\&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50\&\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访问 \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link.zhihu.com\u002F?target=http%3A\u002F\u002Fuxcoffee.co\& class=\&\&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uxcoffee.co\&\u003Euxcoffee.co\u003C\u002Fa\u003E 查看往期全部文章。微信搜索「UXminion」,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我们的订阅号\u003Cbr\u003E\u003Cimg src=\&c78c6b51ddf6d5541334ea.jpg\& data-rawwidth=\&258\& data-rawheight=\&258\&\u003E&,&updated&:new Date(&T05:57:4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5,&likeCount&:8,&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3:57:49+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00b8c1b17d8bbff32afc92e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5,&likesCount&:8},&&:{&title&:&UX Coffee播客#1(上):和Google设计师曾浩聊聊 作品集、面试、硅谷vs西雅图、设计工具&,&author&:&riceman&,&content&:&\u003Cp\u003E大家好,UX Coffee又给大家带来新东西啦!我们为产品设计师和所有关注用户体验的同学准备了一档全新的\u003Cstrong\u003E播客节目\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itunes.apple.com\u002Fus\u002Fpodcast\u002Fux-coffee-she-ji-ka\u002Fid?mt=2\&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UX Coffee 设计咖\&\u003EUX Coffee 设计咖\u003C\u002Fa\u003E》。我们会邀请业界大咖、各色嘉宾聊聊和用户体验相关的事。这是我们的一次全新尝试,希望大家多多支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期节目的嘉宾我们邀请到的是\u003Cstrong\u003E曾浩(\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www.zhihu.com\u002Fpeople\u002Fhaozeng\&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曾浩的知乎\&\u003E曾浩的知乎\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Google用户体验设计师\u003C\u002Fstrong\u003E,负责Google Cloud旗下产品。在加入Google前,他曾在Amazon担任User Experience Design Lead。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和曾浩讨论了很多设计师朋友关心的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留学申请和找工作的时候应该怎么准备作品集?\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在面试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点?\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创业公司和大公司的面试侧重?\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面试官对应届毕业生和跳槽的同学的期待有什么不一样?\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做企业产品的设计和做消费者产品有什么不一样?\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在硅谷和西雅图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异同?\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设计师该学Coding吗?\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怎样选择设计工具?\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大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订阅收听我们的节目:\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移动端:iOS自带的\u003Cstrong\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link.zhihu.com\u002F?target=https%3A\u002F\u002Fitunes.apple.com\u002Fus\u002Fpodcast\u002Fux-coffee-she-ji-ka\u002Fid%3Fmt%3D2\& class=\&\&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Podcast\&\u003EPodcast\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 app、 \u003Cstrong\u003EOvercast\u003C\u002Fstrong\u003E、 \u003Cstrong\u003EPocket Casts\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link.zhihu.com\u002F?target=http%3A\u002F\u002Fwww.lizhi.fm\u002F2F\& class=\&\&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荔枝FM\&\u003E荔枝FM\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link.zhihu.com\u002F?target=http%3A\u002F\u002Fwww.ximalaya.com\u002F2Falbum\u002F4069347\& class=\&\&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喜马拉雅\&\u003E喜马拉雅\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link.zhihu.com\u002F?target=http%3A\u002F\u002Fmusic.163.com\u002F%23\u002Fdjradio%3Fid%3D\& class=\&\&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网易云音乐\&\u003E网易云音乐\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等(在以上APP中搜索「UX Coffee」就可以找到我们啦!)\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网页端:\u003Cstrong\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link.zhihu.com\u002F?target=http%3A\u002F\u002Fpodcast.uxcoffee.co\& class=\&\&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podcast.uxcoffee.co\&\u003Epodcast.uxcoffee.co\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我们录完这期节目后觉得这期节目实在是\u003Cstrong\u003E干货满满\u003C\u002Fstrong\u003E,为了方便大家回溯内容(也为了防止大家嫌弃两位主播诡异的声音),我们特意将本期节目也转录成了文字稿,以公众号文章的方式发给大家~~\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以下是本期节目的文字转录的上半部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UXCoffee设计咖 访谈第一期 曾浩\u003C\u002Fb\u003Ericeman: 欢迎大家来到ux.coffee。这是我们第一次用播客方式来跟大家做设计分享!今天非常高兴地请到了我们第一位嘉宾曾浩,现在在西雅图Google工作,是我的同门师兄。请他来介绍一下自己。\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曾浩:大家好,我叫曾浩,在谷歌西雅图工作。很高兴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经验!\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你本科是在浙大学的英语专业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是浙大06级,专业是英语和创业管理双学位,我在这两个专业里都学到了不少东西,但好像又没学到什么。英语专业更多的是让我有了一种英美的思维方式,每天做research proposal、presentation,写hypothesis,做problem solving的东西,整个人的思维比较偏英美。创业管理让我学到了产品和business side的东西,知道了很多牵制的东西,对运行一个项目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我一直对设计很感兴趣,在本科的时候做了很多设计相关的小东西,虽然现在看来觉得「当时做的都是什么呀」,但是就以此为契机,想在研究生的时候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且将专业转换为工作的动力,所以就申请HCI专业,进了密歇根大学。\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HCI是个大杂烩,有不同背景的同学,这个转专业的过程其实是很艰难的。你当时申请有做作品集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当时申请时是我的第一版作品集,现在回想很庆幸当时录取我的人没有很好的审美(笑)。\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你当时是转专业申请的,那么你的作品集是怎样的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时对HCI专业理解比较懵懂。当时我自己用wordpress设计、维护一个博客,作为一个project。当时我也接学校校团委、学生会的平面设计,做一些宣传海报、小册子之类的。另外当时我有同学做桌游代理,但规则太难懂了,于是我帮他们做了一点讲解规则的小册子,也算是面向用户设计的开端。于是我把这些故事杂糅起来,就说我不是科班出身,但我有这个思路和兴趣。英语专业给了我比较强的把语言融合起来的能力,我觉得可能我当时的PS写得挺好,改了很多版本,把自己的故事讲的比较好。我觉得可能当时我的PS起了比较大的作用,而不是portfolio。\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时光如梭,两年后你找工作的时候,对作品集进行了改版。我们后来申请都是看着你的作品集学习、「临摹」的,当时就觉得做得很好。你后来找工作的时候,作品集是怎么准备的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毕业之后先在Amazon做了两年,然后转到了Google,中间作品集改了一版。其实我没有觉得自己的作品集有多精美,现在很多作品集都非常赏心悦目,长江后浪推前浪。总体来说,作品集不是一个project listing,\u003Cstrong\u003E我把作品集看作是一个正式的design project,以设计思维来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从用户和客户的思路出发,想象访问我作品集的人有什么需求,想访客都关心什么,他们会花多少时间、重点在哪儿?比如HR可能会关心我的教育、我的GPA;一个designer面试官不会有时间看我全部的作品,可能只会选一个项目去仔细看,如果感兴趣会继续看,如果碰巧不喜欢你这个作品那你就挂了。我也会结合我自己想展示的东西,比如visual design,逻辑思维等等。我感觉其实做作品集和做真正的产品设计的方式很像。\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你对作品集项目的数量有建议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看阶段,早期没有什么代表作品的时候可以多放一些,但宁缺毋滥,\u003Cstrong\u003E每一个项目最好都是一个完整的项目\u003C\u002Fstrong\u003E,如果你作品集上一个项目打开只有一张海报,我觉得对UX Designer来说这个项目算是减分的吧。如果你是从学校毕业刚开始找工作,那基本只能放学校的项目,但如果你是在跳槽,可以适当减少学校的项目,移除不重要、拖后腿的项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怎样安排你的项目,\u003Cstrong\u003E一定要把最好最拿手的项目放在第一个\u003C\u002Fstrong\u003E。可以把小项目集合成一个,比如可以把平时的小画和visual design集中在一起,让人看到你的创造力和visual skills。\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之前讲的是怎么呈现作品集,那么怎么呈现每一个作品、怎么讲好故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品集是个story-telling experience,最重要的是要引人入胜。不要每一个都是完全按照process从problem statement、prototype、user interview到hi-fi这样下来,像流水账一样,同质化很严重。\u003Cstrong\u003E一定要引起观看者的同理心,让他们有兴趣读下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比如你有一个作品,帮别人找到机票上的登机口,一上来就说干巴巴的problem statement「大家觉得很难找到登机口」,虽然也可以,但没有讲故事的模式。比较好的是堆几张老的机票,然后提问题「这种场景你一定遇到过无数次,在你着急要登记的时候,却找不到登机口在哪里,也看不清楚登机口什么时候关闭」,这样比较引人入胜,能够唤起同理心。接下来就是提出你要解决的问题,以problem-solving的方法和内容来组织一个项目,问题是什么,有哪些解决方案,为什么某些解决方案不行,某个解决方案可行,然后怎么深化这个可行的方案。\u003Cstrong\u003E要用内容来呈现process,而不是用process来装内容。\u003C\u002Fstrong\u003E核心思路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试错,最后怎么验证和收尾,中间要辅以有逻辑的起承转合。\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作品集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面试是让很多同学困惑的地方,你有什么建议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面试官对应届生和跳槽的人期待是很不一样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第一次找工作的同学,我觉得首先\u003Cstrong\u003E找UX职位要避免纯粹展示你的设计\u003C\u002Fstrong\u003E,炫酷的效果和showcase看上去挺赏心悦目的,但可能并不能给你加分,如果面试官是有经验的UX设计师,他可能会知道这是模板,或者这是你设计并不太成熟的表现。如果我们把设计抽丝剥茧,把最外层的视觉设计的壳拨开之后,人们更关心的是你的functional design、interaction design、information architectur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点是流程,有的经验不是很丰富的设计师会像流水账一样平铺直叙,把容器的结构讲出来,但是没有突出容器里装了什么,我觉得更要突出你作品内容。\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三点是要提到你具体的contribution是什么,一定不要夸大自己做了什么。\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面试的时候还会有很多behavioral questions。我一直觉得设计是50%是在电脑前做设计,另外50%是communication,、presentation等等。面试中有很多这种问题,比如假设PM不同意怎么办,engineer说不能implement怎么办,怎么在组织里sell your design,如果你在工作里有实践经验,回答这些问题会更加得心应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工作经验较少的同学应该怎样回答这样的问题?\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面试官的expectation是不一样的,他们知道刚刚毕业的人没有很多经验,你投的岗位也不一定需要很多的经验。我觉得首先要be honest,编出来的东西,久经沙场的人一听就会觉得很别扭。然后\u003Cstrong\u003E可以从自己身边的小例子入手,在叙述中把问题引到自己比较熟悉的problem-solving skill上来\u003C\u002Fstrong\u003E。比如如果被问到business stakeholder不喜欢你的设计,你可以说你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历,但是你有一个school project中,有一个同学不喜欢你的设计,你会问为什么他不喜欢,刨根问底,在叙述中把问题引到自己比较熟悉的problem-solving skill上来。其实设计就是要每一个从小到大的decision,都有理由来支撑,在回答中展示出这样的逻辑就可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对自己设计项目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全盘思考。\u003C\u002Fstrong\u003E比如有一次我被一个面试官问你这里为什么要有阴影。工作中也你一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做设计的时候多思考,这样就不怕在面试时被问到了。有时候如果你实在没有想过,那就要现场想理由,这也是设计师胡扯的重要能力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跳槽的同学,是case by case的,跳到大公司和start up是不一样的。对于大公司,面试官感兴趣你是怎样在复杂的环境中发现和分析问题、怎样面对模棱两可的情景、怎样sell your design,怎样manage自己的project。他们也特别重视和不同角色的沟通,因为大公司很少有full-stack designer这种角色, 他们会问你怎么和researcher交流,怎么说服engineer实现你的设计,怎么和visual designer沟通等等。如果你之前没有这种经历,可以诚实地说没有,因为确实很难编。\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对于想从start up和agency跳槽到大公司的小伙伴,你觉得有什么可以注意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start up和agency你可能会做很多事情,但不一定每一件都很细致、很专。在小公司里你可能要经常defend yourself。大公司更重视分工合作,注意沟通、良好的工作氛围。你的scope会变得很小,你可能会不太习惯把你的东西交给别人来做。至于准备,大公司挺看中完整的设计过程,你的思维过程、工作流程,但小公司可能很agile,在startup\u002Fagency的你可能会在day-to-day的工作中淡忘了设计流程(但其实你还是用的差不多的方法),在面试前可能要多补一补这方面的功课,把遗忘的基础知识复习一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下周我们会发布本期播客下半部分的文字转录,如果你等不急的话,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订阅收听本期完整节目:\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手机:iOS自带的\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itunes.apple.com\u002Fus\u002Fpodcast\u002Fux-coffee-she-ji-ka\u002Fid?mt=2\&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Podcast\& class=\&\&\u003EPodcast\u003C\u002Fa\u003E、任何泛用性播客客户端(Overcast、Pocket Casts等),\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lizhi.fm\u002F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荔枝FM\& class=\&\&\u003E荔枝FM\u003C\u002Fa\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ximalaya.com\u002F2Falbum\u002F4069347\&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喜马拉雅\&\u003E喜马拉雅\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网页端:\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podcast.uxcoffee.co\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podcast.uxcoffee.co\&\u003Epodcast.uxcoffee.co\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在App中搜索「UX Coffee」就可以啦\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搜索\u003Cb\u003EUXminion\u003C\u002Fb\u003E,\u003Cstrong\u003E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u003C\u002Fstrong\u003E,你会收到\u003C\u002Fp\u003E\u003Col\u003E\u003Cli\u003E「硅谷设计师周报」推送,还能查看往期\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X Coffee 设计咖播客\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原创设计教程\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我们平时做设计工作的心得感悟\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漫画设计狗的日常\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更多惊喜内容!\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ol\u003E\u003Cbr\u003E\u003Cimg src=\&9cce248c88f3cf035ac0d97d2c60c242.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430\&\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们是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是几个混迹在旧金山湾区的年轻人,这个公众账号是我们记录设计、用研工作的日常碎碎念、反思和成长的空间,希望能与大家共同进步。\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5:23:0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5,&likeCount&:6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3:23:01+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c3d750e0bb9e3e94dc9059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5,&likesCount&:64},&&:{&title&:&UX Coffee播客#1(下):和Google设计师曾浩聊聊 作品集、面试、硅谷vs西雅图、设计工具&,&author&:&riceman&,&content&:&\u003Cp\u003E大家好,UX Coffee又给大家带来新东西啦!我们为产品设计师和所有关注用户体验的同学准备了一档全新的\u003Cstrong\u003E播客节目\u003C\u002Fstrong\u003E《UX Coffee 设计咖》。我们会邀请业界大咖、各色嘉宾聊聊和用户体验相关的事。这是我们的一次全新尝试,希望大家多多支持!\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第一期节目的嘉宾我们邀请到的是\u003Cstrong\u003E曾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Google用户体验设计师\u003C\u002Fstrong\u003E,负责Google Cloud旗下产品。在加入Google前,他曾在Amazon担任User Experience Design Lead。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和曾浩讨论了很多设计师朋友关心的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留学申请和找工作的时候应该怎么准备作品集?\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在面试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点?\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创业公司和大公司的面试侧重?\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面试官对应届毕业生和跳槽的同学的期待有什么不一样?\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做企业产品的设计和做消费者产品有什么不一样?\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在硅谷和西雅图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异同?\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设计师该学Coding吗?\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怎样选择设计工具?\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大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订阅收听我们的节目:\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移动端:iOS自带的\u003Cstrong\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itunes.apple.com\u002Fus\u002Fpodcast\u002Fux-coffee-she-ji-ka\u002Fid?mt=2\&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Podcast\&\u003EPodcast\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 app、 \u003Cstrong\u003EOvercast\u003C\u002Fstrong\u003E、 \u003Cstrong\u003EPocket Casts\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lizhi.fm\u002F2F\& data-title=\&荔枝FM\& class=\&\& data-editable=\&true\&\u003E荔枝FM\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ximalaya.com\u002F2Falbum\u002F4069347\&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喜马拉雅\&\u003E喜马拉雅\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usic.163.com\u002F#\u002Fdjradio?id=\& data-title=\&网易云音乐\& class=\&\& data-editable=\&true\&\u003E网易云音乐\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等(在以上APP中搜索「UX Coffee」就可以找到我们啦!)\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网页端:\u003Cstrong\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podcast.uxcoffee.co\& data-title=\&podcast.uxcoffee.co\& class=\&\& data-editable=\&true\&\u003Epodcast.uxcoffee.co\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我们录完这期节目后觉得这期节目实在是\u003Cstrong\u003E干货满满\u003C\u002Fstrong\u003E,为了方便大家回溯内容(也为了防止大家嫌弃两位主播诡异的声音),我们特意将本期节目也转录成了文字稿,以公众号文章的方式发给大家~~\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以下是文字稿的下半部分 (\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refer=uxcoffee\&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上半部分文字稿点这里~\& class=\&\&\u003E上半部分文字稿点这里~\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你现在在Google Cloud做enterprise-facing的项目,之前在Amazon做的是consumer-facing的产品。你觉得为consumer-facing和enterprise-facing的产品做设计的区别在哪里?\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我之前在Amazon做consumer-facing,现在在google做的是cloud platform算是面向企业用户。我觉得他们一样又不一样。一样的是基本的design principle(你在学校里学的所有HCI的知识)对二者都适用。但enterprise更加有挑战性,注重逻辑思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很多enterprise产品的用户是多元的。比如我们的cloud platform,有做coding的程序员,有做维护的程序员,有采购师,还有CIO,每个人的关注点都不太一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点,因为enterprise产品是帮助用户完成工作的,非常注重workflow的设计,要考虑很多分支、不同的场景和阶段,还要permission,会牵扯到很多环环相扣的复杂use cases,任何一个改变都是大工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三,enterprise容易有比较多的legacy problem,你改了UI,用户的training要改,documentation也要改,support也要改。改了某个地方之后,其他地方很可能要跟着改,牵一发动全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四,enterprise很注重细节,这可能和大家的印象不同,因为会有很多use case,简单到一个表单也有非常多的细节需要考虑,比如输错了,或者一个选项带来了新的表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五,面对的用户和传递的信息非常多元,细节到写什么文字也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因为很多信息不是很容易懂的。总之enterprise的水很深,非常考验逻辑和全局观。我觉得\u003Cstrong\u003E能够handle enterprise software的设计师对于consumer-facing来说应该没什么问题\u003C\u002Fstrong\u003E,可能在emotional design或creativity要加强一点,但反过来做惯consumer-facing的设计师可能会不太适应给enterprise-facing的产品做设计。\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应该怎样去了解一些复杂企业产品的使用人群,并为这群人做设计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有个误区是「我一定要对产品有方方面面的了解」\u003C\u002Fstrong\u003E。我觉得你要有一个全局的了解,对每个feature的来龙去脉有了解,但并不意味着你要知道每一个细节,反而过于了解会对设计有伤害,因为你如果对产品非常熟悉,基于这个假设做设计就可能会有问题,因为很多时候其实你的用户并不如你了解这个系统。用户不需要知道的东西你也不需要知道,这样反而也许可以更好的为他们做设计。\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西雅图和湾区工作和生活的区别?\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生活来说,西雅图没有节奏这么快,人们比较laid back,彬彬有礼,比较passively aggressive。夏天气候很好,户外运动很多。西雅图的downtown很热闹,能接触的人更加多元,有culture气息。我来湾区很多次,印象是hustle and bustle,熙熙攘攘的感觉。人也比较单一,都是在硅谷工作的程序员, 设计师或者 pm,好像大家都在谈论着相同的东西,会有一种象牙塔的感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工作上,湾区的工作机会显然更多,小公司多,大公司内部的机会也多,总部的资源都集中在湾区。不过西雅图也在迅速的成为新的科技中心。很多大公司都在往西雅图跑,在扩招。Google、Facebook在西雅图有办公室,Twitter也有。Amazon有很多有意思的project在西雅图,Microsoft是老牌巨头,也在西雅图。虽然现在的选择没有湾区多,project也没有那么多元。但将来是会大有发展。考虑到湾区的可负担性affordability正在快速下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去年西雅图的租金涨了20%,房价涨了24%,从这里你也可以看到西雅图的发展潜力。所以\u003Cstrong\u003E找UX工作的同学也不一定把眼光局限在湾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下一个问题算是设计师的「圣战」。你觉得设计师要学编程吗?要做full-stack designer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觉得该学点coding,是一个加成。但我对full-stack持保留意见。full-stack的定义是什么?是我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很精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还没有见过full-stack designer。\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觉得设计师会code有这么几个好处。编程可以\u003Cstrong\u003E帮你看到设计中想不到的地方,很多细节一定你要真正实现过程序才会知道\u003C\u002Fstrong\u003E,比如什么情况下一定要有loading、各个控件的关系和交互怎么做,在设计中可能会想不到。另外code可以帮stakeholder了解你的设计,把一个functional的东西给他用,沟通会更有效率,不过也一定要做好story-telling再呈现给他们。还有一点,我觉得\u003Cstrong\u003Ecode也可以帮助你快速迭代设计\u003C\u002Fstrong\u003E。听起来可能有点counter-intuitive,我之前在amazon很多设计高度依赖内容,比如商品信息类目等等,你可以用lorem ipsum,但放上真实数据的话,会发现新的问题。如果用真实数据code出来可以帮你快速改设计,不需要在设计上手动改很多东西。最后我觉得\u003Cstrong\u003E懂code可以改善你的程序员的关系,能清楚地沟通会减少很多麻烦,甚至能让程序员更少偷懒\u003C\u002Fstrong\u003E(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觉得设计师并不一定需要达到production code的程度,要keep distance while knowing every feature of it,知道该怎么交流、解决问题,但不一定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最近有很多设计工具和插件帮助设计师使用真实数据进行设计和原型,你平时会用什么工具做设计和原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用sketch做UI设计。好处是很多插件可以提高效率,并且可以和原型工具结合得很紧密。比如我用framer.js做prototype,完全不用切片,直接导入图层然后用代码对它们进行操作,非常高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人说到原型就想到fancy animation。但我觉得其实prototype是分类的,很多时候你只要做一个click-through的prototype,可能只要图片+Invision就可以了。Framer很好用,但有learning curve,你需要知道javascript、coffeescript。有时候你有新的idea,想迅速地把这个想法呈现出来,这种时候我觉得其实keynote就很好用,可以快速地把interaction搭出来,模拟比较复杂的动画,制作成本很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Keynote可以做prototype,速度很快,完全不需要写程序,也方便你在design中穿插presentation。我觉得Keynote是一个quick and dirty的solution,不过场景比较有限,就是初始的idea和一些micro-interaction。\u003Cstrong\u003E设计师应该在不同场景下使用适当的工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主客互换————\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曾浩:\u003Cb\u003E我一直觉得工具是辅助性的,各种各样的工具层出不穷,眼花缭乱,我并没有每天去试新工具,你们有什么推荐?\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riceman:我觉得工作中去试新工具成本和风险是很大的,可能在做side project时可以去学一下。我自己工作中只用自己熟悉的东西,我用sketch和framer。\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hoka:我用keynote,一个文档可以解决很多东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riceman:Adobe Xd我最近试用了一小下,最震惊的是这个东西没有图层面板,颠覆了我的三观。\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曾浩:也有道理,设计中很多时候图层结构和命名是被忽略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曾浩:\u003Cb\u003E你们是怎么想到做UX Coffee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hoka: 开始是我们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心得,后来发现平时会看很多文章,想督促自己看文字,同时和大家分享学习。做着做着听到反馈,很多小伙伴对设计师的工作具体什么样很感兴趣,我们就想访谈让大家了解一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riceman: 开始时我们做这个东西是有私心的,微信和网站访问都是督促我们每周去学习和提高的动力。\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曾浩:\u003Cb\u003E你们的读者群体是谁?\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riceman: 目前主要还是面向北美。但大家通过朋友圈分享,国内的关注也越来越多。\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曾浩:\u003Cb\u003E有没有推广合作?\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riceman: 目前我们规模很小,没有寻求推广合作。小伙伴们在微信上关注我们,给我们点赞和评论我们就已经很满足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相关链接:\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www.zhihu.com\u002Fpeople\u002Fhaozeng\&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曾浩的知乎\&\u003E曾浩的知乎\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uxcoffee.co\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UXCoffee官方网站\& class=\&\&\u003EUX Coffee官方网站\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framerjs.com\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Framer.JS\& class=\&\&\u003EFramer.JS\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vimeo.com\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用Keynote还原Material Design全部动画\&\u003E用Keynote还原Material Design全部动画\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扫描下方二维码\u003Cstrong\u003E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img src=\&9cce248c88f3cf035ac0d97d2c60c242.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430\&\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们是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是几个混迹在旧金山湾区的年轻人,这个公众账号是我们记录设计、用研工作的日常碎碎念、反思和成长的空间,希望能与大家共同进步。\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6:46:1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likeCount&:1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46:12+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c3d750e0bb9e3e94dc9059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likesCount&:14},&&:{&title&:&设计师的政治学 + 不想造火箭的汽修工不是好设计师(Oracle 高级设计师郭凡)&,&author&:&riceman&,&content&:&\u003Cp\u003E大家好!《UX Coffee 设计咖》第一期播客播出以后我们收集到很多有价值的反馈,非常感谢大家的建议和意见!感觉最大的反馈就是「赶快有第二期啦」~所以我们就有第二期啦。\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这次我们请到了\u003Cstrong\u003E郭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Oracle资深交互设计师\u003C\u002Fstrong\u003E,他在工作中负责Oracle HCM Cloud(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产品的交互和视觉设计,同时也在创业公司中独挑体验设计大梁。在这期节目中,才华横溢、满腔热忱、仍然掩盖不住屌丝气质的郭凡和大家聊了很多有意思的话题 ——\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从计算机专业转行设计\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Mentorship,设计学徒能从mentor那儿学到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做设计」和「搞政治」有什么关系?设计师在工作中怎么处理和不同stakeholders的关系?\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怎么选择side projects?\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怎样平衡工作和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选择设计工具——习惯压倒一切?\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游戏设计对设计师的启发\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设计师的个人修养——怎样在回想和反思中创造更好的体验?\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大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订阅收听我们的节目:\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手机:\u003Cb\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itunes.apple.com\u002Fus\u002Fpodcast\u002Fux-coffee-she-ji-ka\u002Fid?mt=2&i=\&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iTunes\&\u003EiTunes\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lizhi.fm\u002F2F8860934\& data-title=\&荔枝FM\& class=\&\& data-editable=\&true\&\u003E荔枝FM\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ximalaya.com\u002F2Fsound\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喜马拉雅FM\&\u003E喜马拉雅FM\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usic.163.com\u002Fprogram\u002F\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网易云音乐\&\u003E网易云音乐\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任何泛用型播客客户端(如Overcast, Pocket Cast等)\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网页端:\u003Cstrong\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podcast.uxcoffee.co\&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podcast.uxcoffee.co\&\u003Epodcast.uxcoffee.co\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在以上APP中搜索「\u003Cstrong\u003EUX Coffee\u003C\u002Fstrong\u003E」就可以找到我们啦!或者,你可以把本页拉到最后点击「阅读原文」在网页端收听。\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负责转录工作的小编挠挠涕泗横流地推荐听众小伙伴们听到最后,越到后面越会有非常精彩的观点重磅抛出!\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请郭凡先介绍一下自己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本科是在清华学的计算机和数字娱乐设计(Digital Entertainment Design)。之前专业里的人不小心走漏嘴说成网游专业,大家就顿时露出一种皇帝的新衣被拆穿的恼羞成怒的表情。(riceman & hoka: 这不就是设计网络游戏的吗?还有手游?郭凡:\u003Cstrong\u003E我们做的是艺术!\u003C\u002Fstrong\u003E)研究生和很多人一样是在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学的人机交互,之后就来了Oracle做设计师。\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申请的时候是怎么从计算机转到设计这条贼船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觉得所有本科背景是计算机后来学人机交互的人都有同样的故事——不太喜欢code。所谓喜不喜欢这件事情,并不是说在生活中一行code都不想写,而是当你把它作为工作,其他人给你布置一些莫名其妙的任务的时候,你到底有多能忍。譬如说有人让我写个数据库什么的我肯定不能忍,但如果说设计的话,如果公司让你设计一个企业应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你会觉得这不是世界上最好玩儿的事情,但还可以忍。主要的区别在这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时不想学计算机那怎么办呢?一方面HCI在很多学校其实是计算机的一部分,在计算机里能多远就跑多远,那就学HCI吧!另一方面当时清华有个平面设计的学长把我领进门,交互设计和平面设计又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也算是引起了我的兴趣吧。不能说阴差阳错,也算是顺水推舟吧。我也有同专业的同学就直接学新媒体艺术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很多小伙伴都是计算机转做设计的。我们想知道你觉得计算机背景对设计有什么影响吗?现在工作中会接触code吗?计算机背景对你的设计思维有什么影响吗?对于你和程序员的沟通有什么帮助吗?\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的第一反应是完全没有。但是这么说特别政治不正确……大家通常会说你的设计是建构于对技术的了解之上的,你要先对技术的capability有个了解,才能知道设计的boundary在哪儿,要不要cross the border。我本科主要学的东西目前来讲跟交互设计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当然在思考方式上,也许会让你更有条理,但其实数学课也有这个作用吧。所以我个人情况是关系不是很大。但很多designer是做前端的,这时候有计算机背景是有很大帮助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设计师学一些coding、尤其是前端是很有帮助的,比如Meng To就很强调设计师学一些animation、Xcode这些,我是很赞成的。\u003Cstrong\u003E倒不是说你要跟程序员去argue,而是你可以省掉很多口舌。\u003C\u002Fstrong\u003E如果你有一些transition可以让程序员直接复制粘贴过去,你就不用在做review的时候跟他说「你把这个transition给我从500毫秒调成300毫秒」,调完又说「还是400毫秒比较好」。你直接把这些code给他,两边都省事儿。\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们知道郭凡是挠挠同学的mentor。你们公司有mentor-mentee的机制吗?找mentor求助会障碍小一些吗?mentee怎样寻求feedback?\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不是一个official的机制,但一般新人来了之后,老板都会给你安排一个mentor。但其实组里气氛是非常好的,如果你有什么不懂的话,随便问谁,大家都会告诉你的。具体项目的话,你也可能不跟mentor同一个项目。可能心理上会让你觉得「有一个人对我负责」,但如果公司文化比较放松,每个人都可以说是你的mentor,或者说谁坐得离你近,谁就是你的mentor。\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种mentorship的制度让我想起了学徒制这种教育方法,我觉得这在设计领域很常见,因为\u003Cstrong\u003E设计更多的是因材施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很难说对错。\u003C\u002Fstrong\u003Ementee不一样,你的feedback也不一样。mentor本人也有自己的喜好。至于mentee怎么收集feedback,以及mentor怎么给feedback,我觉得首先跟文化有关系。比如像东方文化,那徒弟就得给师父端茶倒水,早上起来把办公室扫了,人民日报摆桌上对不对!但\u003Cstrong\u003E公司里大家都很平等,开诚布公就好了。\u003C\u002Fstrong\u003E你向mentor要反馈和向其他同事要反馈其实没什么区别,我也不会因为你是mentee就区别对待。\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你是第一次做mentor吗?做mentor的经历对你有帮助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最早从mentorship中得到的帮助,是我实习时候我的mentor给我的。记得最清楚的一点是当时我mentor说「你把设计做好了不是全部,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u003Cstrong\u003E你要把你的设计卖出去,convince其他的stakeholders\u003C\u002Fstrong\u003E,比如PM或者developers,这才算是做完了」。这对我启发非常大。现在我作为mentor,觉得很多时候如果mentee在设计上有自己的风格,你作为mentor就要在另一个层面上有更多的想法。现在我觉得\u003Cstrong\u003E设计做完了、卖出去了也不是全部,要被开发出来、properly implemented、并不断的维护,才是生命周期的全部。\u003C\u002Fstrong\u003E包括处理技术上实现不了的地方、做review等等。话题回到mentorship上,我觉得对于设计本身,其实大家自己都可以学习,但是在另一个层面上大家互相帮助,说一说在设计师职责上的理解,是很有价值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riceman:我觉得我mentor对我最大的帮助肯定不是设计上的,而是职场上的软技能,怎么跟人打交道这种。说实话很多设计师在设计本身可能没什么问题,但是在和人沟通上,初入职场的设计师会特别需要指导。mentor一般在公司待了几年,对身边接触的人有一些理解,可以讲解一下这个人有什么work style等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郭凡:和mentor学做人是吧!\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怎么看待工作中和不同stakeholders的关系呢?比如有PM、码农、researcher、business strategist等等,你觉得处理关系的时候有什么技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前听过一个访谈,那是一个微软的设计师,说「设计就是政治」。我有时候觉得确实是这样的。\u003Cstrong\u003E政治的本质就是大家做tradeoff、做交易,设计本身要平衡各方面的限制\u003C\u002Fstrong\u003E,当你和stakeholder开会的时候,就更是这样一个过程了。有些PM你可以说他是人好,在设计上没有特别强的opinion,把requirements给你了、你把mockup给他,他就很高兴。有些developer也是designer-friendly,也不会很强烈地跟你说「我不喜欢用table,你给我用list」;当他code的时候,也会比较忠实地反映你的design。但很多时候,情况不是这么乐观理想。有时候PM在用户体验上有自己的偏好,developer有时候也会有比较强的观点。\u003Cstrong\u003E你要了解他们这些诉求背后根本的动机是什么。\u003C\u002Fstrong\u003E比如PM说「我不喜欢这个button放在这儿」,他们可能并不是说不喜欢放在这个位置,而实际上是想说这个功能非常重要,需要更多的visibility。所以你不要就纠结于这种细节,而是要了解他们诉求背后的动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很多时候操作上并不是这么简单。我个人觉得很多时候你可以先团结一方,打击一方。比如一开始只是和对接的PM开一些小规模的会,大家差不多定了以后,developer会进来提一些比较细节的建议。之所以是细节,是因为通常设计也不会是天马行空的,在开发上基本是靠谱的,所以developer的建议一般都是细节。有时候你先是internal地和其他设计师或者用户体验组的老板统一口径之后,再去和PM开会,这时候你自己组里的人就要团结一致,尽力说服PM。你把PM团结了之后,大家再去和developer、或者稍微高层一点的VP和strategist开会,这时候PM和设计师hopefully是铁板一块,你们一致对外。这种东西说起来像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dirty trick,但我觉得有时候确实是有效的。当然底线是大家都是为了产品好、尽快上线,所以大家也不会撕破脸。在这之上会有一点小小的权术吧。\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riceman:为了达到把好的产品ship出来的目的,我觉得我倾向于把这些叫做技能,是很重要的。另外我特别同意「要理解别人建议背后的理由」这一点。我刚入职的时候会特别literally地看待别人的建议,他说「要把这个挪到这儿」,我2秒钟就可以移好,但他还是觉得不好。后来我发现当你不能理解别人feedback真实的意义,就很难在正确的轨道上走下去。但是要理解背后的目的有时候很难。\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郭凡:我觉得和你自己做设计也是一样的,\u003Cstrong\u003E界面是表象,下面都是有产品上的Implication的\u003C\u002Fstrong\u003E,当你向别人present你的设计的时候,也不能只是说这个流程分成几步、每一步有什么按钮等等,这些他们可以自己看,但是你更要说比如我觉得这个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它deserve更多的visibility等等。\u003Cstrong\u003E你要把present的焦点放在产品体验的考虑上,不要只描述界面。\u003C\u002Fstrong\u003E大家都是很reasonable的人,如果你说出你的理由,PM和developer可能也不会有特别多的反对意见。相反地,如果你只是向他们描述界面,他们可能心里会疑惑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另外也可能会觉得你好烦,心情不好就会来喷你。\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riceman:这又回到了\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p.weixin.qq.com\u002Fs?__biz=MzIwMTQ2MzM1NQ==&mid=&idx=1&sn=5f79a81e181e3a1c004ae&scene=21#wechat_redirect\&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我们上次和曾浩聊到的话题\& class=\&\&\u003E我们上次和曾浩聊到的话题\u003C\u002Fa\u003E,就是你做的设计背后要有真正的理由去支持,不然你只能说我就觉得这么好看。当然「好看」也是个理由,但如果没有更深层的原因,你跟别人present的时候就会处在下风。\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郭凡:很多时候PM和developer也接受「好看」这个理由,但如果你总是这么说就不行了,还是要把重点放在体验上。\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们听说你平时花很多时间在做side project,能不能介绍一下你的side project是怎样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国内的同学在创业,我就帮他们做些体验的东西。有些是像文案这种的,你可能不能完全说它是设计。一开始怎么想起来要做这个的呢?之前我来Oracle并不是说因为「Oracle是世界上最酷的设计公司」,但他家设计还是可以接受的。同时可以开诚布公地说出来,Oracle的work-life balance比较好,我有一些个人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explore一下。当时正好有同学过来问我帮忙,我觉得在一个公司做产品时间长了,你会有思维定式,比如风格有固定的模式,以及技术上的limitation (企业应用出于安全性等等的考虑,它们有自己的一套components,会有限制)。你很怕自己的思维会固化,所以想换换口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工作内容的话,我主要是做app和网页的交互设计,另外像一些宣传材料,包括名片、说明书、产品包装、branding等等,有时候也要写网站的文案,和marketing的人讨论之后再把网页做出来。平常你做项目时候像照片、illustration、icon这些可能都是别人做出来的;但是像这种创业小团队,可能加上你一共就几个人,一个设计师要做很多东西,会接触到体验的各个方面。\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所以工作内容比较diverse是你接side project的一个标准吗?\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觉得\u003Cstrong\u003E接side project的标准取决于你自己想要什么\u003C\u002Fstrong\u003E。假如你不关心visual方面,只是想做interaction design,而一个side project让你做很多包装设计和宣传页,你可能就不高兴。或者说你想做文艺小清新的产品,结果那边让你做家庭安防产品,你可能也不愿意。又比如你做side project就是想多一点收入,那也是合理诉求,如果一个项目不能给你很多钱,那你可能也不乐意。所以谈到标准,主要取决于你的目的什么。如果你的目的是要高兴的话,那就找高兴的项目做呗。\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riceman: 你在Oracle的老板一定要被你气死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郭凡:我觉得也看公司和组的文化吧。我们组里其实有一些同事是有自己的side project的。比如我们组有一个很senior的researcher自己开发了一个app。另外也有同事在做新闻的应用,在印度还有个编辑团队。大家对这些事情还挺坦诚的。我们大组每年会聚在一起交流一下自己上一年都干了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的side project拿上来说,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对老板来说,你只要不影响工作就可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且我觉得另外一方面是大家知道你\u003Cstrong\u003E做设计相关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side project对你的工作是有反哺的\u003C\u002Fstrong\u003E。比如几年前老板给我做一个mobile的项目,因为我自己之前做过一些mobile的side project,对这方面知识有了解,所以对工作有一些帮助。\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riceman:要是有找工作的听众,你想做side project吗?来Oracle吧!我替你们公司打广告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郭凡:要是你side project占用时间特别多,让你老板不爽了,结果你被炒了,这个不要赖到我头上。听说在Google这种文化也很流行吧!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创业工作。硅谷的很多公司在这方面的文化是一致的,对自己有自己的一些事情做是很宽容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riceman:我们公司有个臭名昭著的文化,就是私人项目做着做着就成了公司项目了。每周工作时间里可以有20%做自己的项目。\u003Cstrong\u003E继「事少、钱多、离家近」之后找工作的又一个标准就是能做side project!\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郭凡:还是work-life balance吧。没有公司禁止你干什么事儿,但是如果你每天晚上11点回家已经累得要死了,就很难做side project了。另外要非常慎重的一点是,如果你同学在创业,你要加入他们,这其实是有一个commitment的。就算可以给很多弹性,也肯定是有timeline的。做side project的时候,你对于自己的精力是怎么运作的会有个更好的了解,这也是一个收获吧。你以为每天下班晚上有4个小时的时间无所事事,那么这4个小时就用来做私活吧!但很多时候你虽然有时间去做这些事情,但是发现没有精力了。就好像你放技能,中间是要cool down的。你工作的8小时其实是用你放空的4小时去支撑的,如果这之后你继续工作,可能可以做几个星期、几个月,长期下去,你很快会把自己的mental effort烧光,对整个人的生活状态是有很大负面影响的,懒得干活、懒得做家务,连大号的游戏你都打不动,拖延症也上来了。你甚至可能没有足够的mental effort去开始工作、结束工作、上床睡觉。我现在每天晚上都要3点多睡觉。你整个人的心情也会有改变,你可能会变得暴躁,当然这在你跟PM开会的时候也不一定是件坏事儿(笑)。\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们来聊聊设计工具吧。听说你迟迟不肯用sketch,为什么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是因为我迟迟不想换Mac,我是PC狗(揭发:这人在公司配的Mac上用着Windows经典绿草蓝天桌面)。第一是因为我用PC时间太长,打游戏打得太多。你会觉得鼠标已经是你身体的一部分,根本不需要看着鼠标指针,就知道你手挪这么多、鼠标在屏幕上就会走这么多,所谓Fitts Law其实也是个自反馈的过程。当你打游戏打多了,就会觉得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就好像你闭着眼睛也能摸到自己鼻子一样。我过去十几年也都用微软的同一种鼠标。但Mac的鼠标的灵敏度调校是很不一样的,好像有个奇怪的加速度曲线,让你觉得在Mac上面用鼠标非常的生硬。我在Mac上打了一年游戏,来训练自己的muscle memory,结果经常犯腱鞘炎。另外我个人气场不好,手里的Mac经常死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每个交互产品都有自己的性格\u003C\u002Fstrong\u003E。Mac给我的感觉是,它比Windows聪明一点儿,但是又没有百分之百的聪明。它落到了中间一个unpredictable的区间,让人不知道到底能不能信任它。但相反,PC说「我就是蠢,我把所有东西都拿给你看,我什么都不知道,你告诉我需要干什么」。所以我不是很喜欢Mac这种自作聪明但其实没有那么聪明的感觉。不过苹果和PC现在在体验上可能没有那么大的鸿沟了,可能只是你习惯用哪个就用哪个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Sketch有Windows版我会不会用?有可能,但没有那么迫切。让我非常惊讶的是很多设计师在用Photoshop做交互设计,感觉就好像用电锯开瓶盖儿一样。如果我也用Photoshop的话,我也会毫不犹豫地投向Sketch的怀抱。但如果你已经用熟了illustrator,可能二者没有那么大的差距,习惯压倒一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事里大概用Sketch和Illustrator的一半一半吧,也有人用OmniGraffle。 Share source file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不方便。但其实我做设计的时候手还是很快的(所以可以很快重制别人的设计)。我同学说我打游戏打得不好,是因为我打游戏还没有做设计的时候手速快。不过的确应该有统一的元件库,大家用同一种工具。有时候和用不同工具的同事合作可能需要重新做一些东西,但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花在纠结设计上,不是工具。\u003Cstrong\u003E工具不应该成为你的短板,做不好设计可能是因为智商不够,而不是手不够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关于是打游戏还是干活、PC还是Mac让郭凡得了腱鞘炎,边哭边transcribe的挠挠决定省略这5000字。。。)\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细心的听众可能已经发现,郭凡的生命和游戏有很大的关系。本科的时候学了数字娱乐设计(一定要小心不要说成别的,非常尴尬的),刚刚又一直提到各种游戏术语。所以你除了上班、做side project、吃饭和睡觉,剩下的时间多少用来打游戏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你玩的游戏有什么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已经接受这种屌丝的设定了。干活、睡觉、社交、打游戏四选二,干活你又是逃不掉的,剩下的三选一,有时候会选打游戏。接side project之前有时候会画画。但现在打游戏算是我唯一一个回魔的途径吧,不过重量级的游戏现在已经不敢开坑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特别小的时候打过一个叫魔法门的游戏。这是个历史非常久远的系列,一个中古奇幻第一人称的RPG。当时不懂看攻略,一个暑假都在新手村晃悠,努力想往地图的边缘走。那个地图很大,走到边缘可能会进入下一个地图,你总想看看云和山那边有什么,要去宇宙的远方看一看。当时你什么都不知道,这个游戏对你来说完全是另一个世界,640x480的分辨率下是无限的可能性。那是个开放世界的游戏,没有人逼着你去干什么;里面的村民就在那儿四处走,你会相信他们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好像跟你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你不要觉得自己很重要。这是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世界。而且那个游戏有自己的天气系统,每天早上太阳升起来,天上的云彩是紫红色的,晚上会夕阳西下。而且有一个细节,天上的云彩(虽然都是大像素点儿)是会飘的,这种感觉让我特别喜欢。一脉相承,前几年Elder Scroll出了第五代,也是第一人称、中古奇幻、开放世界的RPG。这种游戏我为什么很喜欢呢?很多时候你可以在游戏里跟人social,但另一个极端是\u003Cstrong\u003E你可以去这种游戏里面寻找一种孤独感\u003C\u002Fstrong\u003E,去找solitude。每天见的人已经够多了,你不想见更多的人,可以去游戏里面的荒野走一走。另外Elder Scroll的风景很漂亮,大家说它是观光游戏。我喜欢那种没有什么压力,自己爱干什么干什么,甚至可以把给你任务的那个国王杀死、然后就再也接不到任务了的感觉。这种孤独感让你觉得这个世界自己在运转,跟你没有什么关系。\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那你觉得玩了这些游戏以后,游戏的设计对你现在的设计会有什么影响吗?给你一个正名的机会,玩游戏不是白玩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现在种种专业的选择以及自己爱做的事和游戏关系非常大。游戏设计是一门非常精深的学问。我们先说设计和产品。人为什么要用产品,我觉得归根结底是这个产品对你有价值。这个价值至少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它的utility,也就是效用,你需要它做一些必需的事情。另一方面是它的体验,你需要用它来enjoy yourself。\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现在很多网站、应用的设计,企业应用就更不用说了,其实他们的utility是比较重要的,比如你上网是要找信息,用应用的话,可能是有社交或者记事的需求,企业应用更是要用来管理各种事务,其实utility占了很大一部分,剩下的是experience。我们可以说当这个东西的utility比较重,如果没有体验,也是可以的(比如火车票订票网站)。Utility是产品本身的属性,有时候设计师没法决定,他们只是做体验那部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游戏是另一个极端。\u003Cstrong\u003E大部分游戏你可以认为是没有utility的,基本上就是experience,如果你的体验messed up了,那你就完蛋了。\u003C\u002Fstrong\u003E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认为游戏是在一个更高的等级。我现在要安利一本讲游戏设计的书,但我觉得它的价值要压过D. Normal或者About Face。这本书叫《The Art of Game Design:
A book of lenses》,是Jesse Schell写的。这本书里有一句话非常有名:\u003Cstrong\u003E游戏设计相比于网页设计,就好像造火箭相比于修车\u003C\u002Fstrong\u003E。这个鄙视之情溢于言表,但我觉得是这样的。你去听game designer的讲座,里面对设计的推敲程度,我个人觉得是凌驾于交互设计之上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到那本书,里面讲了一些设计师的个人修养,我觉得很重要,最重要的一个技能是\u003Cstrong\u003Ebe reflective\u003C\u002Fstrong\u003E。你要能够回想、分析你的体验。比如你打完一个游戏之后,要停下来回想你刚才的体验是怎么样的,是爽还是不爽,或者有哪些更subtle的体验,比如我觉得节奏感好,或者为了某一个目标而驱使,或者你想到Jenova Chen的游戏里面的绝望、哀伤。你要分析我有哪些体验,然后往前推,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体验,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譬如说游戏里经常说打击感好,什么是打击感好?是因为屏幕震动了?还是动画停顿了一两帧?还是被打的角色有反馈?这些都有很精妙的推敲在里面。关键是你要时时反思自己的体验。我刚才说到小时候打游戏,有时候感觉真爽,可是为什么会爽呢?或者说我感觉到孤独感,为什么会有这种孤独感呢?是因为游戏是开放性的?还是因为天上的云彩在动?还是村民在干自己的事情?\u003Cstrong\u003E你会想到底是什么制造了这种体验。于是当你自己要去通过你的设计重现某种体验的时候,你的行囊里是有武器和弹药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搬到修车一样的交互设计里其实也是这样的。你可以想,当我在用这个应用的时候有如神助,为什么会有如神助?是说我在不知所措的时候,它突然跳出来一个框问你「你是想找这个吗」?或者一个东西你上手非常快,是因为有coachmark来帮助你,还是整个交互空间、动画做得好?或者你觉得这一屏让你感觉很舒服,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延展性包装设计研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