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安徽省各个市的人均资本存量量,不过不知道怎么算,想问问人均资本存量量K可以用什么来代替?

资本存量估算方法实例分析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资本存量估算方法实例分析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资本存量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从企业资本经营角度看,资本存量是指企业现存的全部,它通常可反映企业现有生产经营规模和技术水平。同时资本存量是已投入企业的各类资本的总和。它以资产形式存在又叫资产存量。根据它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可以划分为两类:即正在参与的资产存量和处于闲置状态的资产存量包括闲置的厂房、机器设备等。
资本存量概念定义
stock,对变量性质的一种分类,对应于“流量”flow
存量变化曲线
。 存量是描述事物存在状态的变量。由于“存在状态”是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映象,因此,存量是对应于时间点的,即在某一时点上可以被(这是判断一个变量是不是存量的一个简单易行的判据)。或者说,存量是时间的函数。
国际标准单位制中的七个变量(长度、质量、时间、数量、温度、、电流)全是存量。
在经济学中,价格、货币存有量、资产存量()、、支付量(包括交换时的商品支付量)等等都是存量。
定义1:资本存量是指经济社会在某一时点上的资本总量。资本增量则是一定时期
资本存量曲线图
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增量资本的投入便是投资,一旦投资行为完成便形成新的上的资本存量。
定义2:资本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所积存的实物资本反映在一定时点上人们所实际掌握物质生产手段。大多数研究经济增长的学者认为用资本存量作为度量资本投入的指标是合适的。
资本存量意愿资本存量
是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之下,在资本的收益与成本既定的
资本存量调整理论表
条件下,企业为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理想的长期企业固定资本存量。
决定意愿资本存量的原则
这里用新古典方法来研究这一问题,即假设企业生产的唯一目标是实现其,此时资本的边际收益等于。 决定水平的因素是很多的。根据,企业在确定意愿资本存量时要把资本的边际成本与进行对比,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就要使所使用资本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如果资本的大于资本的租金成本,企业就要增加资本存量,直到两者相等时为止。意愿资本存量决定的原则就是资本的边际成本。
决定意愿资本存量的因素
决定意愿资本存量的因素是资本边际产品价值与资本的租金成本。资本边际产品价值也可以用资本来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边际生产力取决于产量。由
意愿资本存量曲线图
此得出,决定的因素是产量与资本的租金成本。
因为资本的租金成本越低,意愿资本存量就越大;产量水平越高,意愿资本存量也越大。或者换句话来说,企业要生产的产量越多,它们所需要的资本就越多,企业所使用的资本越便宜,它们所需要的资本就越多。但是要注意:在生产中企业可以用资本替代劳动或者相反,因为不同的资本和劳动的结合都可以生产出一定的产量。如果劳动相对便宜,企业就会多用劳动少用资本;反之,如果资本相对便宜,企业就会多用资本少用劳动。根据递减原理,在产量为既定时,所用的劳动越少资本越多,资本的,即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就越低。企业只有在产量增加时才会增加所使用的资本量。正因为如此,说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也就是说它取决于产量水平。
资本存量调整理论
资本存量调整理论:这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泛流传的一种周期理论。挪威弗里希()的《动态经济学中的扩散问题和冲击问题》(1933)
资本存量调整理论计算公式
一文可视为这一理论的先驱者。
它的主要倡导者有美国、、、杜森伯里(1918~),英国(RoyForbesHarrod,)、N卡尔多,瑞典伦德堡(1907~),荷兰(1903~)等。
英国希克斯(1904~)的《》(1950)则是综合各家之说而又自成一体,用比较通俗的形式系统地阐述这一理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这种理论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单纯用文字阐述,有的采用数学方法的推论,有的结合实际统计资料进行经济计量学的估算参数;在数学模型中,有的使用固定参数的线性方程,有的引进非线性方程。但它们一般包括如下一些共同的基本论点:
①吸取的“有效需求说”,即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生产和就业,取决于总支出或总需求,即取决于私人消费、、政府开支和进出口余额等四项之和。
②投资支出的变动是决定之关键性因素。就是说,的变化引起的资本存量的变动,标志着和决定着之,故名资本存量调整理论。
③用“”与“加速度原理”的相互作用、自我加强来解释国民收入之累积性的上下波动。
资本存量应用
资本存量卡尔多经济周期模型
说明周期现象。在这里,卡尔多引入了非线性的投资函数,并且认为投资不仅取决于收入Y,而且取决于现有的资本存量K。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资本存量越大,所需要的投资就越小;
意愿资本存量柱状图
反之,资本存量越小,所需投资越大。在资本存量既定条件下,收入越大,投资就越大,投资与收入呈同一方向变动。如果我们忽略的变动,则可以写成:I=I(Y,K)
当投资取非线性形式时,在某一既定的资本存量上下,投资曲线与曲线的交点不能多于一个。以I1(K=K1)为例,I1所决定的均衡点为A、B和C三个点。
资本存量有效需求
Effective_demand
假设前提,建立国民经济的收入-支出模型。在等式的左边,W为工资,D为折旧,R为利息,π为利润。其中D=dK,即折旧等于折旧率与资本存量的乘积。R=iK,即利息为利息率与
资本存量的乘积。等式右边C为消费,I为投资。(W+D+R+π)构成总收入,(C+I)构成。当总支出(C+I)大于总成本(W+D+R)时,利润(π)&0;当总支出(缩减生产;π=0时,经济处于一种。这里最重要的是投资流量和资本存量之间的联系,即本期的投资流量转化为下一期的资本存量(即Kt=Kt-1+It,Dt=Dt-1+dIt-1)。
资本存量增长会计法
Growth_accounting_approach
Y_t为现实产出,L_t为,K_t为资本存量,α、β分别为平均资本产出份额和平均劳动力产出份额。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有。(A)+\alphaLn(K_t/L_t)+\varepsilon_t这是一个双对数模型,可以利用OLS估算。其中资本存量需要测算,测算公式为:K_t=I_t/Pt+(1-\delta_t)K_{t-1}其中Kt为t年的实际资本存量.
资本存量新经济增长理论
New_Economic_Growth_Theory
=F(K,L,H,t)其中,Y是,K、L和H分别是存量
有效需求分析
、劳动力投入量和人力资本(无形资本)存量,t表示时间。对此有影响的模型有阿罗提出的边干边学模型以及罗。资本不仅通过其对生产的直接贡献来提高产量,而且通过其间接推动新思想的发展来提高产量。但在这一模型中技术仍然是外生的,它随着内生的资本存量的变化而变化。在等人提出的中,充分的重视了知识生机。新经济增长理论(NewEconomicGrowthTheory)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把中的“劳动力”的定义扩大为,即人力不仅包括绝对的劳动力数量和。
资本存量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Solow_Growth_Model,,外生经济增长模型,索罗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索洛的经济增长理论,,索洛模型,Solow_Model,Solow_growth_model,SOLOW_GROWTH_MODEL,The_solow_growth_model。
资本和劳动可替代的新古典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而解决了中经济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不能自发相等的问题。因为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劳动数量既定,随资本存量的增加,资本的确保经济增长稳定在一个特定值上。该模型没有投资的预期,因此回避了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的不稳定。
资本存量资本边际效率
Marginal_Efficiency_of_Capital,MEC。
但又认为,随着投资量的增加而递减,它是一条自左向右
下方倾斜的曲线。因为,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存量增加,一方面资本资产的成本会增加(同样一台机器所费更多),另一方面,资产所产物品的供给增加,因而预期收益会减少。凯恩斯认为,随投资增加而递减,在短期内主要由于资本物成本上升,在长期内主要在于资本存量的大量积累(可供选择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少。
资本存量托宾效应
托宾法则,Tobin_Effect,Tobin_effect
当中存在“托宾效应”中的货币与托宾效应
托宾(Tobin,1965)首次明确将货币因素与增长理论相结合,得到了增加与之间的资产组合机制。托宾在无货币的的基础上,将作为实物资本的一种替代资产,即人均财富总量(at)等于人均资本存量(kt)与人均实际货币余额(mt)之和。因此,增加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对资本存量具有正向作用、将导致更高的,这就是所谓的“托宾效应”。率对于实际产出具有正向影响。
资本存量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刀锋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式,Harrod-Domar_Growth_Model,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型,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H—D模型:第一个变量是S,S=X/Y(X为储蓄量,Y为);第二个变量是资本产出比率V,V=K/Y(K为资本存量)第三个变量是有保证的,即在S和V为已知时,为了使储蓄全部投资产量(Y)、资本存量(K)和投资才能按增长率Gw年复一年地增长下去。投资具有双重效应。不仅能增加总需求,而且也能增加,要使逐年的新投资所不断扩大的生产能力始终得到充分和投资的增长率(从而资本存量的增长率)超过了劳动力的增长率在这种场合下,将进一步缩减其投资,以致实际增长率G还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Gw,将处于长期的状态。
资本存量物质资本
Material_Capital,Physical_Capital,,有形资本,Tangible_Capital,Material_capital,Physical_capital,Real_capital,Real_Capital。
表现出较强的递减趋势,而人力资本则表现出了较强的边
边际效率替代率
际报酬递增趋势;也就是说,人力资本的根本价值,在于其边际报酬递增的生产力属性。经济增长快于存量的增长。要素未必一定是物质资本,很可能是因为管理跟不上或工人的技术水平落后等。因此,通过改进管理和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就能增加产出。
第二,发展。物质资本存量少有增长甚至不增长中,如环境资本存量通过优质的水、清新的空气、森林覆盖率、物种的多样性等表现出来。的一部分则是物化在社会机构、场所、社会管理设备、文件等非经营性物质资本中。
资本存量企业组织资本
Enterprises_organizational_capital,,Enterprises_Organizational_Capital,Organizational_Capital,企业的组织资本,Organizational_capital。
组织的费用性。由于组织资本主要依靠组织成员及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学习等过程中形成,而这一过程需要时间、需要渠道、反馈与鉴别、甚至学习,以及长期的积累,必然会发生相关的费用。研究表明,整合组织资本规模存量的成本导致了企业约束自己的成长速度,进而解释了企业成长与规模产出之间关系的。
资本存量重置投资
折旧投资,Replacement_Investment,Replacement_investment。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存量润而也不会促进经济增长。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重置费与折旧费的不一致会使重置投资起到的作用。
在现实经济中,每年需要重置的是由若干年前投资所形成的资本,对税负的影响无疑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允许或鼓励企业,不仅为企业及时用新设备来替换旧设备提供了可能,而且对于增加经济中的资本存量,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适时更新政策:
在—国经济增长的初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可以理解的,但随着经济增长,经济中的资本存量也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到了需要更新的程度。
人才资本管理战略
资本存量人才资本
质量,以及人才资本的资本存量的积累。这主要是因为人才资本的投资开
物资资本比较图
发要受到既定的和的制约。其次,由于受到历史和社会条件的约束,人才资本作用的发挥和作用范围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之前的人才资本载体无法完成现在的事情,当代的人才资本载体,也无法用其现有的资本存量全部做到过去人才资本载体做到的事情。人才资本投资的长期性。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首先,无论是在何等优越的条件下,一个人所能获得的人才资本存量及其维持和不断更新的时间终究是有限的;其次,人才资本的形成和存量的增加需要投入劳动、时间和金钱等资源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微观经济学计算题 该企业的规模收益状态假定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2K1/2L1/2,如果资本存量固定在9个单位上((K=9),产品的价格(P)为每单位6元,工资率(W)为每单位2元,请确定:(1)证明该企业的规模收益状态。(2)企业应雇用的最优的(能使利润最大的)劳动数量。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1) K 和 L 都增加N倍,那么Q增加N1/4倍。因此规模报酬是递减的。(2) 企业的收益为PQ-WL=6*2*k1/2*L1/2-2L=6*2*9*1/2*L1/2-2L=36*L1/2-2L对L求导得到L=81 此时利润最大。最优雇佣量81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全要素生产率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一个系统的总产出量与全部生产要素真实投入量之比,测算公式为:全要素生产率=(产出总量)除以(全部资源投入量)。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是指全部生产要素 (包括资本 劳动 土地 但通常分析时都略去土地不计 ) 的投入量都不变时 而生产量仍能增加的部分。
全要素生产率概念
全要素生产率
所谓“全要素生产率”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的增长,通常叫做技术进步率,系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中用来衡量纯技术进步在生产中的作用的指标的又一名称,它是以索洛等人为首,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的增长核算中,作为长期经济增长来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纯技术进步包括知识、教育、技术培训、规模经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改善,但还不能具体化为,或不能归因于,有形的效率更高的资本设备、技巧更高的劳动、肥效更大的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增加投入量,所以又称为非具体化的技术进步,也被比作天降馅饼。因此,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是指全部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土地,但通常分析时都略去土地不计)的投入量都不变时,而生产量仍能增加的部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非所有要素的生产率,”全“的意思是经济增长中不能分别归因于有关的有形生产要素的增长的那部分,因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只能用来衡量除去所有有形生产要素以外的纯技术进步的生产率的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概述
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学角度
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一般的含义为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利用的效率。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生产率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都贡献于经济的增长。从效率角度考察,生产率等同于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中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从本质上讲,它反映的则是某个国家(地区)为了摆脱贫困、落后和发展经济在一定时期里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全要素生产率是用来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它有三个来源: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在计算上它是除去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之后的“余值”,由于“余值”还包括没有识别带来增长的因素和概念上的差异以及度量上的误差,它只能相对衡量效益改善技术进步的程度。
50年代,获得者罗伯特·M·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提出了具有不变特性的总量和增长方程,形成了通常所说的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含义,并把它归结为是由技术进步而产生的。
全要素生产率宏观经济学
全要素生产率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尤其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首先,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进行经济增长源泉分析,即分析各种因素(投入要素增长、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等)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识别经济是投入型增长还是效率型增长,确定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其次,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是制定和评价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基础。具体来说,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与要素投入贡献的比较,就可以确定经济政策是应以增加总需求为主还是应以、促进技术进步为主。
全要素生产率生产率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
不过,学术界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内涵的界定还有分歧。
本文的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各要素(如资本和劳动等) 投入之外的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等导致的产出增加,是剔除要素投入贡献后所得到的残差,最早由索洛(Solow,1957) 提出,故也称为索洛残差。在中国,有些学者已开始研究全要素生产率问题,尤其在(1999) 提出“东亚无奇迹”的论点后,这一问题更引起国内学者的普遍关注。一些学者估算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如(1993) 曾利用法估算中国1952 —1990 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得到的结论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0.02 %,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0.3 %。(2000) 同样利用生产函数法估算中国 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得到的结论是,1953 —1978 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0.17%, 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1.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9 %。还有一些学者对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进行了理论思考,如(1999) 对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和的阶段性规律进行了详细讨论,但未给出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估算。易纲、和李岩(2003) 提出中国经济存在效率提升的四点证据,指出新兴经济在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上面临的困难,并给出新兴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模型,但他们也未给出具体估算。
全要素生产率计算公式
全部要素的生产率(TFP)无法从总产量中直接计算出来,故只能采取间接的办法:
GY=GA+aGL+bGK
其中:GY——经济增长率
GA——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又称索洛余值 技术进步率)
GL——劳动增加率
GK——资本
a——劳动份额
b——资本份额
全要素生产率计算方法比较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会计法
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生产率的估算方法可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增长会计法,另一类是。增长会计法是以为基础,估算过程相对简便,考虑因素较少,但主要缺点是假设约束较强,也较为粗糙;而经济计量法利用各种估算全要素生产率,较为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估算过程较为复杂。
(一) 增长会计法
(growth accounting approach) 的基本思路是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为基础,将经济增长中要素投入贡献剔除掉,从而得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估算值,其本质是一种指数方法。按照指数的不同构造方式,可分为代数指数法和几何指数法(也称)。
1. 代数指数法(AIN)
(arithmetic index number approach,AIN) 最早由艾布拉姆威兹(Abramvitz,1956) 提出,其基本思想是把全要素生产率表示为产出数量指数与所有投入要素加权指数的比率。
假设商品价格为Pt,数量为Qt,则总产出为PtQt。生产中资本投入为Kt,劳动投入为Lt,资本价格即利率为rt,工资率为wt,则总成本为rtKt +wtLt。在完全竞争和假设下,有总产出等于总成本即:
PtQt =rtKt +wtLt⑴
但由于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⑴ 式往往不成立,可将⑴ 式改写为:
P0Qt =TFPt[r0Kt +w0Lt]⑵
其中,r0 、w0 和P0 为基年利率、工资和价格。参数TFPt 为全要素生产率,反映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产出的影响。
TFPt=P0Qt/[r0Kt +w0Lt] (3)
⑶ 式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代数指数公式。后来,经济学家们又提出各种全要素生产率代数指数,它们的形式虽不同,但基本思想是一样的。
代数指数法很直观地体现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但缺陷也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它虽然没有明确设定,但暗含着资本和劳动力之间完全可替代,且边际生产率是恒定的,这显然缺乏合理性。所以这种方法更多地是一种概念化方法,并不适于具体实证分析(Caves,Christensen andDiewart,1982)。
全要素生产率索洛残差法
索洛残差法最早由(Robert Merton Solow,1957) 提出,基本思路是估算出总量生产函数后,采用产出增长率扣除各投入要素增长率后的残差来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故也称生产函数法。在和中性技术假设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就等于技术进步率。总量生产函数为:
Yt = Ω(t)F(Xt) ⑷
其中,Yt为产出,xnt为第n 种投入要素。假设Ω(t) 为希克斯中性技术系数,意味着技术进步不影响投入要素之间的。
TFPt=Ω(t)=Yt/F(Xt)=Yt/(K^α)(L^β) (5)
其中TFPt为全要素生产率,F(Xt)=(K^α)(L^β)为要素投入函数。因此有全要素的增长率tfp为
tfp=(TFPt/TFPt-1)-1 (6)
lnY=lnΩ(t)+αlnKt+βlnLt (8)
这是一个双对数模型,可以利用OLS 估算。其中资本存量需要测算,测算公式为:
Kt =It /Pt+ (1-δt)Kt-1 (7)
其中Kt 为t 年的实际资本存量,Kt -1 为t - 1 年的实际资本存量,Pt 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It 为t 年的名义投资,δt 为t 年的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在确定了资本存量的初值以及实际净投资后,便可以利用⑺ 式给出各年的实际资本存量。这样,利用回归方程⑻,人们可以估计出平均资本产出份额α和平均劳动力产出份额β,带入(5)和⑹ 式可以得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开创了经济增长源泉分析的先河,是的一个重要贡献(Lucas,1988)。但它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缺陷:索洛残差法建立在新古典假设即完全竞争、和希克斯中性技术基础上,这些约束条件很强,往往难以满足;具体估算中,由于资本价格难以准确确定,所以利用资本存量来代替资本服务,忽略了新旧资本设备生产效率的差异以及能力实现的影响。此外,用所谓的“残差”来度量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无法剔除掉测算误差的影响。上述这些因素都不可避免地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偏差。
全要素生产率经济计量法
由于增长会计法存在着较多缺陷,后人提出很多经济计量方法,以期借助各种和准确地估算出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主要比较两种计量方法,即隐性变量法和潜在产出法。
隐性变量法(latent variable approach,LV) 的基本思路是,将全要素生产率视为一个隐性变量即未观测变量,从而借助(state space model) 利用给出全要素生产率估算。具体估算中,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需要进行模型设定检验包括数据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ADF (the Augmented Dickey2Fuller) 单位根检验和JJ(Johanson and Juselius,1990) 协整检验。由于产出、劳动力和资本存量数据的趋势成分通常是单位根过程且三者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所以往往利用产出、劳动力和资本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来建立回归方程。
和在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时,都暗含着一个重要的假设即认为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此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就等于技术进步率。换言之,这两种方法在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时,都忽略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力实现改善(improvement incapacity realization) 即技术效率提升的影响。潜在产出法(potential output approach,PO) 也称边界生产函数法(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提出的,其基本思路是遵循(Farrell,1957) 的思想,将经济增长归为要素投入增长、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改善(技术效率提升) 三部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就等于技术进步率与能力实现率改善之和;估算出能力实现率和技术进步率,便给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举例
如果在生产中投入劳动、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存货等劳动创造的资本财物)、土地(包括一切自然资源在内)等共计100万美元,而生产出来的为150万美元。那么,这150万美元的产量是由两个方面的贡献构成的,其中100万美元是由于投入了100万美元的生产要素所引起的,其余50万美元则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如果本年度的产量比上年度增长15%,而其中要素投入量的增长为10%,则其余5%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王学文.工程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石枕.怎样理解和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评一个具体技术经济问题的计量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71
郑玉歆 樊明太.中国CGE模型及政策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若储蓄率s= 0.3,折旧率d = 0.1,那么稳定状态的人均资本存量是多少_百度知道
若储蓄率s= 0.3,折旧率d = 0.1,那么稳定状态的人均资本存量是多少
我有更好的答案
L)两边同除以L。没有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稳态的条件为sf(k)=折旧率*k。用s和折旧率来表示k,代到二问里面算出的用折旧率和s表示的关于人均产出,人均资本量,人均消费的函数里去就行了。就是对F求偏导人均生产函数即是把Y(F。求出来一个关于k的MPK的表达式。然后按照不同的储蓄率算出MPK,就可以填表了。MPK=dF/dK。代到人均生产函数里去化简就可以了。根据不同的储蓄率
采纳率:92%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质资本存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