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异地就医流程的流程都有哪些?谁知道具体的。

「美国为啥医患关系不紧张?因为美国诊所不用挂号,不用先付钱,也不用出示任何身份证明。医生态度比空姐还要好。开了处方到外面的药店自己买药。做手术也不用先付钱。出院后会收到医院的帐单,如果有人赖帐,政府会以财政拨款来支付私立医院的坏账……摘自《真实的美国――八件小事体现美国可怕的一面》」
但是有人评论,「发的人没在美国看过病吧,挂号是一定的,驾照是要看的,没有保险一般医院也是不给你治的。医患关系正常是因为医生拿该拿的钱,做该做的事儿。中国的大夫拿不到该拿的钱,只能曲线救己。很无奈,很纠结。」
4 条评论 分享
按票数排序
按票数排序
按时间排序
赞同 177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一切与昨天有关的事
知乎用户、、小翔 等人赞同
褒奖美国医疗体系的人,想必都是经济富裕的人(没有贬义),起码都是负担的起医疗保险的人。但是不要忘了,在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5千万美国人(约占美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买不起医保。在这个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居然还有“看不起病的公民”,对美国的医疗体系我实在无法认同。
我认为,以上赞美美国医保制度的知友说的都没错,可那是“富人的医疗”。作为一个社会研究者,我不得不把眼光聚焦到弱势群体上。我认为看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是否合理,只须看看这个国家的穷人们的医疗状况就可一目了然。如果连身无分文的流浪汉都能享受到医疗福利,那这个国家的福利制度基本上合理。可美国却不是这样一个国家。
美国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统一且公营医疗保险的国家。美国医疗保险制度奉行私有化与市场化,每个人要自己买医疗保险。经济困难的人,只能希望自己不要生病;因为一旦发生意外,高昂的医疗费用在没有医疗保险公司负担的情况下,是一笔巨大开销。
2007年,美国导演迈克尔 摩尔制作拍摄了一部叫《Sicko》的纪录片(管网),揭露了美国医保制度的种种非人道弊端。片中最后描述911志愿者们因无法在美国得到医救而跑去古巴接受免费治疗的事,曾在我所在的这个国家的学术界引起很大的讨论。直接贴维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健保真要命
《Sicko》片中讲述了一个男人意外的用电锯切断了自己的中指和无名指,赶到医院后,医生告诉他,接合中指要6万美元,接合无名指要1万2千美元;所以这个没有医疗保险的人只好选择只接上“便宜”的无名指,而放弃自己的中指。
而对于有经济能力的人来说,得到医疗保险也是一件难事。申请医疗保险的人要证明自己身体健康,不能太瘦,不能太胖。即使是有医疗保险的人,也不是高枕无忧。因为当病患发病的时候,医疗保险公司会以各种理由拒绝付款,所以很多人不得不放弃治疗,耽误治疗时间,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即使是医疗保险公司付款后,他们也有专门的部门去核查所有的材料,从申请表到医生处方,想尽一切办法把钱从患者手中要回来;有时候,医疗保险公司会要求病人转到公司合作的医院,延误治疗时间,导致病人死亡。
在加拿大、英国和法国,医疗是社会福利的一部分,他们的国民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治疗。片中还指出,在这三个国家里,即使是最穷的人也能享受最好的医疗保障,而且他们的国民平均寿命都比美国长;其中有一段故事是,有一个年轻的美国妇女罹患了宫颈癌而与一个加拿大“朋友”假结婚,以让自己获得加拿大免费医疗的保障。在这三个国家里,法国的医疗制度最完善。麦可.摩尔决定拜访法国一对中产阶级夫妻,看他们生活的品质是否因为美国媒体宣传的重税而降低品质。结果这对夫妻每月总收入为8000欧元,每月的房租只要1575美元,最大的开支只有伙食费。夫妇共有两辆车,没有负债,充裕的薪水还能支持他们常常旅游。麦可.摩尔说,他不能理解:「为什么美国社会教导美国人从小就讨厌法国人?是因为害怕美国人会学法国人动不动就上街抗议、罢工吗?」
片中最后一部分讲述的是911恐怖袭击时参加志愿者服务的人们的故事。做为911志愿者,他们在当时被美国人成为英雄。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得了呼吸系统疾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从而失去工作、房子,生活窘态十足;但是恐怖分子却能得到美国最好的医疗保障。所以麦可.摩尔带领这些志愿者前往关塔那摩湾拘留营,要求他们给志愿者提供他们应有的医疗。但是他们没能进入营区,所以他们去了哈瓦那。结果他们发现,在古巴,每个社区都有医院和药店。在古巴的药店,一瓶在美国售价125美元的药剂只售5美分。当时一名志愿者马上热泪盈眶,嘴里一直说:「我不明白。这完全没有道理。我不明白怎么会这样。」而且他们还前往古巴的一家医院,得到了医疗。他们都很感激古巴人的帮助。讽刺的是,古巴被美国政府称为「世界上最邪恶的国家」;而在这个「最邪恶的」国家里,他们的国民享受着免费的医疗保障,远远好于富裕的美国。
p.s. 摩尔找到一段尼克松于1973年颁布HMO《医保制度法》之前的对话录音,录音中Ehrlichman对尼克松说:“...the less care they
give them, the more money they make. ” 尼对此表示“fine/not bad”。画面然后切换到尼对美国公众的演讲,声称医保制度法会如何如何惠及美国大众。
我身在澳洲,因为不常生病,对这里的医疗体系具体说不出几句。我只知道,这里每一个公民都有享受免费医疗服务的权利,哪怕是睡大街的流浪汉。举三个例子:
年初我作了一个大手术,在可以媲美4星酒店的医院病房住了5天,一共花了17.5看有线电视的钱(没人强迫我看)。
几个月前我妈在澳洲出车祸,她不是澳洲公民,也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结果照样一分钱没花,因为,条文规定,“所有交通意外事故,医药费用均免,不分国籍。”
两年前一个朋友的姑姑(是黑民)因肝病在大街上晕倒,送到医院急诊室,医生护士们先是救人,等人脱离危险后才问她要证件来看,得知是来自中国的黑民,可同时,患者必须接受肝脏移植,否则性命不保。最后就是医院免费为她移植了肝脏,并联系有关部门出资将她护送回中国。她回到中国后,医院还打过几次电话过去追查她身体恢复状况。
不知道怎么总结全文,深更半夜我有些语无伦次。那就一句话吧,题主你补充说明里的最后一部分“但也有人评论”后面的内容才是符合事实的。
42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16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妇产科医生
、、 等人赞同
最近医改的问题,包括大型公立医院医生辞职“自由执业”的问题,在科室里大家讨论挺多的。另外,因为美国医改也正改的焦头烂额,很多美国经济学家也在到处寻找良方,而且也有美国经济学家对中国的医疗制度感兴趣,通过关系和我们医院的同事联系,互相交流各自经验。所以,最近这段时间,获得了一些关于国外的一些医疗制度的信息。
医疗制度的建立,确实是个难题,就算一个阶段里面,你感觉建立起了很好的适应当前的医疗制度,一段时间之后也还是需要改革的――不要迷信有完美的医疗制度存在!
问题说明里提到的美国的医疗制度,自然不是那么完美。
美国的医保制度一大特点,就是第三方保险公司支付,同时政府巨大的医疗投入(大约占GDP的17%)。优点就是,如果加入了医保,那么看病自负部分就非常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几乎达到免费看病的效果。有医保的话,去看病确实可以先不付钱,看完病走人,然后由保险公司来结算。结算的时候,保险公司负责查验医疗流程是否符合规范,如果保险公司认为存在过度医疗,可以拒绝支付,那么,医院过度治疗的部分就没有钱拿。同时,这个规范化的医疗流程,是由医疗机构、政府、第三方三者博弈妥协的产物,尽量让三者利益都最大化。
看上去很不错吧!很遗憾,美国也正在医改。这样一个看上去很美的医疗制度,带来的是,几乎是全球最高的医疗投入,几乎是发达国家中最低的预期寿命,几乎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新生儿死亡率(接近日本的2倍)。美国他们的问题在哪?
一个是保险普及程度比较低,如果没记错的话,全国大约有5000万没有医保的人,大多是老无所依的人或者失业者穷人。因为高昂的医疗费用,这些人如果得了病,基本死定了!所以,美国医改打算向这些人倾斜,但是很难,因为这意味着有工作的年轻人要为这些人多缴税,这些交税的大都是中产阶级,是“大多数人”,这就有点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来满足小部分人了,就不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了,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啊!所以,医改举步维艰。
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自负比例低,会诱导消费方的过度医疗。因为我自己不用掏钱啊,当然能查的都查了,治疗当然要用最贵的,我自己不用掏钱啊!于是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政府要不断的增加投入去填这个无底洞。
中国的政府投入太少了,但是,绝不是说,只要钱投的多了、医疗都免费了,问题就解决了;更不是医疗投入占GDP越高越好。这些都是没经大脑的想当然。美国投入够多了吧,还是有上面说的这么多的问题。而且,医疗投入的太多,那么其他方面的政府支出就会减少,医疗投入过大的话,你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就会下降,会影响生活质量。
于是,这就出现了医疗资源浪费和分别不平衡的问题,所以美国要医改。
再来看看欧洲、加拿大的全民免费医疗。我在里回答过,要实现一个国家的全民免费医疗,谈何容易。小国寡民,盘子小,困难就小,其实就相当于邻里间的相互救助。但是,就好像你带三五个人打群架,和指挥三五十万人会战是两码事一样,一旦人多了,性质就完全变了。
政府主导的免费医疗,前提一定是高税收,否则钱从哪里来?即使是高税收了,医疗资源也还是有限,一旦要求分蛋糕的人多了,就要面临资源不足。
那么那些全民免费医疗的国家是怎么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呢?解决的方法很残忍,两条: Queuing&Denial of Care。
要么,你去排队吧,得了癌症想做免费CT,没问题,只需再等半年就可以啦;怀孕想做免费B超,没问题,再等三个月就可以啦。什么?再等半年就挂了?再等仨月就生了?那么如果你肯自己加点钱的话。。。。。。
除了排队,还可以拒绝治疗!比方说英国有一个很nice的机构,叫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Excellence (简称NICE),他们的一部分工作,就是拒绝支付。比方说,如果你现在的状况,可能要每年多支付30000磅来延长大约一年的寿命,那么NICE就要对你说No了。像加拿大,每年都有家属打官司,因为医院拒绝免费看病了。当然了,如果你肯自己加点钱的话。。。。。。
所以,对于医疗制度来说,一定的自负比例还是需要的。于是,美国的医改研究人员,把目光移向了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他们发现,这个小国家,政府用不到GDP4%的投入,换来的是全球最低的新生儿死亡率和全球第四的预期寿命,让大多数发达国家情何以堪!
新加坡的医疗制度特点,一方面,强制性要求全体国民缴纳医保,称为全民保健储蓄计划。同时,政府也要拿出一部分钱,来补贴一部分穷人的支付。而新加坡人看病,即使有了
全民保健储蓄计划,也还是要有一定比例自掏腰包,大约40%,现在降到大约20%。因为有了自负成分,所以限制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而政府的补贴形式也比较有意思,属于一种劫富济贫。比如,他们给病房分几个等级,最高级的病房,一晚上1400美金,单人单间,设施齐全,甚至配有仆人,政府零补贴;最低级的病房,八人间,设施没有那么全,一晚上99美金,而且政府还有大比例补贴,几乎相当于免费。而这部分补贴的来源,就是高级病房的收入。当然有一条是必须的,就是不管什么等级的病房,只有配套设施的差别,而医疗服务没有差别。
当然,新加坡的医疗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中。因为,既然看病要有一定的自负比例,那么前提就应该是,能够保证绝大部分人能够付得起这个钱,所以,关于自负比例大小和政府补贴数目,也在不断改革完善之中。
前面说了这些医疗制度的一些问题,只是想说明,良好的医疗制度的建立,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个难题,不存在完美的医疗制度。但是,你不能因为看见人家开汽车的油耗大,就永远赶牛车。中国的医疗制度相对还是落后很多的,我们的上升空间还很大!
虽然国外的医疗制度,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有些方面,优点还是比较有共性的,而我们还差的很远。
政府对急诊和基础医疗保健服务的投入。先别管你要建立怎么样的制度,不管什么制度,你不投钱都是白瞎。不管什么制度,对于急诊和最基础的医疗保健,都应该有足够的重视。而事实上,国外很多国家,这一块是免费的。
私立医院的作用。这里的私立医院,不仅仅是大医院,更多的,是由执业医师开办的私人诊所,成为全民医疗的基础。私人诊所的加入,结合分诊制度,可以大大缓解看病难的问题。基层医疗机构的缺失,公立医院对医疗资源的垄断,造成畸形的医疗体系,结果一定是看病难。
而要做到私立医院、私人诊所的广泛开展,对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就是必须的了。你只有保证有一个可靠的培训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出来的医务人员,其业务水平都能值得信赖,保证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医疗队伍,才能够支撑起私立医院的开展。国内的医生规范化培训,还远远不够。
足够多的护理人员和医生的多点执业。医护人员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力,很难想象,医护人员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却可以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质量。中国护理人员紧缺,护士干护工的活,医生干护士的活。比如一些病人信息的采集,国外由分诊台护士负责,而医生仅负责医疗。但国内医生要做大量的文书工作,占用了很多本来应该用于临床的时间。另外,国外医生可以多点执业,同时满足自己业务能力提高和经济收入的要求。
总的来说,医疗过程,本来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博弈。而政府,应该从中充当和事老的角色,妥协双方利益,通过政策的制定,使双方都能差不多满意。任何牺牲一方利益的政策,注定失败。
33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禁止转载
赞同 9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瞎说啥大实话
知乎用户、、
我想反驳一下人人网上传的很火的那篇抨击美国医疗制度的文章
一句话总结美国的医疗体系:保大不保小,小毛病急死你,大毛病爽死你
美国凡事都贵在人工,你去修自行车,哪怕只是松了个螺丝,他帮你拧一下,至少收20米刀。医生也是如此,你见他一面,闲聊几句,几十刀就没了。所以很多中国人初到美国都不敢去看病。
但是――那个谁说的,“但是”之后的话才有意义。美国牛B在大病上,等你接到了几千几万的单子,就知道美帝的好处了
我来讲几个例子:
我老婆刚到美帝时,有一次手割破了,血流不止。那时候对美帝的医疗系统不清楚,就去了急症室。医生贴了个创可贴了事,收了整整50刀。
当时我老婆的三观错乱了,这事儿要是放在天朝,尼玛的不可能超过5块钱,还是人民币。从此对美国深恶痛绝
但事实上,这是我们不了解美帝的体系。
我有次骑自行车,没看见路上一个坑,摔的自行车都变形了,手、脚、脸上都有严重擦伤。还是打的911让警察叔叔送我去的医院急诊。
医生帮我清理伤口+缝针,忙乎了几个小时。然后高潮来了:账单上写着近2000米刀,但我实际付多少?还是50刀。
因为50刀是急诊的co-pay, 剩下的保险公司全cover
题外话,警察叔叔还说,路面不平是政府的责任, 如果我要求,他们可以赔偿我一辆自行车!!
当时我又三观错乱了
一个phd的朋友怀孕了,用的就是学校统一买的保险,最后一个月都住在医院里。连吃带住加各种调养、接生、产后恢复,最后实际付了不足200刀――尼玛就是四张创可贴的钱啊!吃住一个月啊!哪里有这么便宜的房子我明天就搬家啊!!
以上几个例子大概可以给你一个概念。起价确实贵,大概是门诊20,急诊50,但是付完了这些,剩下的就很爽了。
所以我就想问了,国内的医患纠纷来源于什么?来源于一张创可贴收你几十块钱吗?当然不是,还是几万几万的大病,最后治不好,钱都打了水瓢,任谁都受不了。
而美帝的医保体系,就是保证你不会随随便便把几千几万扔水里。
而且,医生都是先看病再寄账单,至少保证了不会有拒绝病人的情况。
我看到的医院,都会说一句:don't let the cost be your concern. Just come.
据说你真付不起钱,最后耍无赖,医院自会有办法筹款。
没有实际试过,但医院自己都说了,先来看病吧,钱的事儿以后谈
我觉得这挺好的
把回复里的一些话修改一下贴上来:
美国的医保贵,确实如此。每年几千几千的交,一下子确实很难接受。
但是,这种做法正是为了避免突发大病时候一下子倾家荡产――而这也正是大多数医疗纠纷的来源。
积累小钱来应对大灾,保险的初衷正在于此。
25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禁止转载
赞同 53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coco coco 等人赞同
我在法国就过医,所以修改了题目,可以介绍一下。
大部分问诊是由私人医生(自己开诊所的,不是为私人服务的,见@oursleya的答案)完成的,小毛小病不去大医院。因此大医院里床位充足。我住过院,当场就有床。
预约非常难,巴黎这种大都会不是急诊的话经常需要等几个月。有时碰到医生休假,你再急也没用。有些小病问诊时都好了。所以实际上也要排队,但是在家里排,不是去医院排长龙。
因此医生的工作量非常低(相比国内),一个病人他可以接待几十分钟,你可以和他谈笑风声。外面等候的其他病人也不急,大家都很耐心,反正都约好时间了。
问诊是很私人的,不会出现一堆病人围着一个医生的情景。我的德语老师抱怨过他在中国医院就医时总有其他病人闯进来。
医疗成本非常高,帐单上的价钱非常吓人,自己付的话砸锅卖铁都没有。不过好在......
医疗保险是强制的,否则不仅是医院不给你治疗,而是根本不给你签证,不让你居留。
患者基本不用付钱,因为有保险。医生也不收钱,有国家和保险公司给。所以根本没有金钱利益的关系,全有国家周转中介。
医疗程序比国内更繁琐,放在国内是极端的过度医疗了,但反正不用患者买单,多做检查对患者好。
患者也会占福利的便宜,以至最后不的不每个药象征性的收点钱,以遏制患者过度开药。
发生过预约不到进而病情恶化导致死亡的事故,死的是个孩子,原因是法国儿科医生紧缺。这导致了游行抗议,针对的是政府的医疗政策,不是儿科医生休假太多。
19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37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 等人赞同
德国,波茨坦。
以下为一段求医经历。账单具体数目只记得大概,回家查了修改。
刚到时候腰背疼,大概是搬家拉伤,于是去看病。
第一个是最近的普通科医生(Hausarzt),比较空,预约当天就去了。这个医生几乎不说英语,我们只好比划交流。她态度很好,给我打了一针封闭,开了一盒异布洛芬-_-bb,医嘱是不要跳。挂号问诊打针收费30.83欧,异布洛芬需要我自己带着处方去药店买,一盒13.63欧。
当然,我不喜欢这个医生,同事给我推荐了一个柏林的神经科医生,说波茨坦的医生都是垃圾(另一个同事抱怨他去看牙越看越疼)。于是预约,可是名医难约阿,哭疼也只能约到一周后,这一个礼拜只好多躺躺了。
一周后就医,这个医生说英语,态度也很好。我描述了症状,他叫我去做核磁,又给我打了一针封闭-_-bbbb,医嘱不要乱动。
于是第二个医生的秘书帮我和第三个医生约时间做核磁,大约三天(?)后去,态度也很好。拍好核磁,两天后拿结果。核磁账单661.21欧。
回到神经科医生那里(这次不预约)。他看了看,说骨头椎间盘肾都没问题,估计是肌肉拉伤,给我开了扶他林口服胶囊10.86欧。一周后再来。且告诉我核磁显示子宫内液体有点多,建议我去咨询妇科医生。
于是约妇科医生做检查,这个医生又不说英语,我带着核磁报告去,他明白怎么回事,给我做个常规检查,一切正常,原因在于生理期临近。账单135.09+58.72欧,后面那项好像是细胞检查的费用。
我乖乖吃了三天扶他林,背上没觉得有多好(没办法,这地方又没人会拔火罐),肚子天天岔气似的疼。自己查到这是扶他林的副作用,于是自作主张停了药。还是天天多躺躺。
一周后回到神经科医生那里(上次走前约的,再晚医生休假了),告诉他扶他林对我有副作用,他说哦那我给你开异布洛芬-_-bbbbbb!我忙说我家还有,他说那你吃那个吧。我说能帮我开按摩之类的吗,他说好,就开了6次,说不够的话你再回来找我帮你再开。不过我看医生也看烦了,反正核磁上显示没有大问题,我还是自己回家静养吧。这位医生的账单总计74.83+67.74欧。
继续约物理治疗(按摩)的医生,一次半小时,感觉不错,6次117欧。不过有一次我错过了预约的时间,迟到了20分钟,她说对不起你迟到了,这次只能给你按摩10分钟了,后面还有人咧。
由于我是博士生,保险是私立保险,每月85.2欧,前面的这些钱是我先出掉,然后保险公司全数报了,涉及医生太多,保险公司让我填了一个就医过程表。
所有的医生都很和善,但是我跑烦了,而且就我的问题而言,寻医也就这样了。最管用的是按摩,可是我还得再跑到柏林去找那位神经科医生开......我还是“不要乱动“比较好。无比怀念上海西南某高校校医院的拔火罐......
同事们之间会交流哪个医生好哪个不好。不好的医生大家就不去了,反正换医生是你的自由。但是"“好“的医生可能预约就在两周后。那么快约到核磁检查是我运气好,同事约心脏检查就在两周还是一月之后,回到办公室大骂。
针对那条微博说说德国医生:
不用挂号――因为预约了,早到甚至按时到了等着,跳号了看秘书心情和今天忙不忙。
不用先付钱――每月付保险,便宜保险可能会不包括很多项目。
不用出示任何身份证明――紧急情况可能可以,但是紧急情况的救护车账单也会寄给你的。
医生态度比空姐还要好――吃的好睡得足休假充分当然好。
开了处方到外面的药店自己买药――自己上药店买药没有问题,但首先处方药不能随便买,其次自己买的药保险不管报。
做手术也不用先付钱,出院后会收到医院的帐单――同二
如果有人赖帐......――首先,没有保险,你连居留都没资格。如果你到期不付账,你会收到一张数额更大的账单,赖账的结果会留在自己信用记录里。
32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2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尊神不遵教,从道不从君
、知乎用户、
关于在法国的医疗状况,@陈浩 已经回答得比较全面了,稍微补充几点:
准确的说,法国就医首先要找的不是私人医生,而更类似于社区的通科医生,就是医学生毕业拿执照后开的诊所;很有钱的当然可以找私人医生,但是那种是上门服务的...
小病小灾的,你通常首先要找的是你社区内登记的主诊医生,需要预约,但是如果你和主诊医生已经很熟悉的话,一般当天就可以排进去,甚至可以插队进去看,
主诊医生就是基本的检查,判断你的情况是不是需要找专科医生;如果不是很严重的话,无非就是给你开个处方,开处方的水平取决于医生的能力,我遇到过很好的,也遇到过极其不靠谱的。另外,问诊费还是要当场给的,如果你的社保卡上强制社保和医疗互助齐全的话,保险公司会自动报销,不用你管。
比较严重的话,主诊医生会建议你去找专科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他会推荐甚至直接帮你联系和预约,取决于你的严重程度;专科医生通常也是自己开诊所,当然医院里面也有。如果你有可能是什么恶性肿瘤之类的,医生可能会比你急。
不严重的话,就是自己拿着处方单,到街上随便找个药店买药,这点上,医生和药房本身完全处于两个不同的圈子,连接他们的是政府和保险公司,所以也谈不上从病人身上压榨多大的利益。有处方单买药,如果社保齐全,患者不用出钱;如果只有社保而无互助,有的药可能还要出一点钱。没有药方可以买药,不过就是自己出钱了。
在专科医生那里做检查,部分检查项目,专科医生可以自己做,但更多的项目需要去专门的化验所做,医生会开化验单,again,化验所和医生依旧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你自己跑过去做完检查,检查结果通常会直接寄到你的专科医生那里,然后他再继续诊断,根据诊断做治疗或者安排手术,这个时间有可能很长,取决于你的运气。
急诊的状况,你可以自己跑到医院里面去,但是这并不是法国的常规流程。正常的流程是你打急救电话或者消防电话以寻求帮助。接话员会问询情况然后决定是否派遣急救车,还是给你一些其他的建议。如果接线员认为你没有必要去医院,她也会给你推荐特定的诊所,甚至是周日,也有专门的诊所和药房处理响应的问题。
特别的例子:产科,法国的产院分为公立和私立,可以在网上搜索到具体的每年生产数量,破腹产比率之类的数据,以供判断和选择。在怀孕初期即要预约位置,并说明要求。之后你可以选择在产院做常规跟踪检查,也可以找产科医生的诊所做随检,所有的资料在预产前一两个月全部转交到产院里面。产院也会给准父母们提供培训。没有意外状况的话,是不能在医院里面待着等生产的,都是在家待产,宫缩到一定程度才去医院。接生的有可能是实习生,而且通常都是助产士接生,但是她们的水平并不低,可能是因为她们得到的实际锻炼非常多。无论如何,产科医生还是始终待命以备所需。整个过程,除了最开始的注册,后面基本没有任何的手续要办,都是直接去产院直接该干嘛干嘛,就离院的时候结下账,也就是告诉你你的保险公司已经给你付了那些部分,你可能还需要自费哪个部分啥啥的。这个和你的互助保险部分有关系,好的保险,单人房的费用都是全包的。
特别的例子:儿科,法国的父母带孩子看病,体检,一般没有去医院的,都是去儿科医生的诊所,而且每个孩子的儿科医生基本是固定的,每个孩子也都有一本健康册,纪录了他所有的体检,问诊和疫苗纪录,固定医生的好处,就是每次去看病,省了很多父母的口舌,因为病史一目了然。疫苗之类的,一样是儿科医生开处方,我们去药方买好自行保管带到医生那里再注射。实际上,法国的儿科诊所是中国的社区社保医生和医院儿科医生的整合体,但是最大的区别在于这里的儿科医生十分不倾向给幼儿做过多干预治疗,通常都是”没什么大碍“...当然事实上也确实没什么大碍。至于保健品,钙片,奶粉什么的,因为医生完全和药方脱钩,所以我们从来不会听到医生“建议”我们使用特定的婴幼保健品。
我并不觉得法国的医生很轻松,我们家所接触的医生,全都是中午也不休息,三明治打发,晚上往往也要推迟下班,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富人的私人医生也许好一些,但是社区的通科医生,专科医生,工作还是很繁重的。繁重的原因,在于他们会花相当长的时间和病人交流,非常尽责的医生,甚至会不惜延推后面的约诊直到自己下班都推迟,不太尽责的医生,则会利用和患者聊天来得到休息。工作量的话,以我们的儿科医生为例,早上9点开始到晚上7点半,一个孩子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不等,偶尔还会夹塞一两个,所以晚上往往会拖到8点。说到底,还是需要有足够的基层医疗资源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这种医疗体制,虽然诟病的人也不少,尤其是初来乍到的留学生,但是它确实从整体上防止了”最坏“的情况发生(个体的医疗诊断错误和延误不能完全杜绝也不可能杜绝,医生不是神,患者不是机器,而且在任何制度下,也有好医生和差医生的区别),
它的最大特点,在我看来,就是把医疗体系整个的利益网络全部分割,医生诊所,药房,化验所全部是分开独立的,他们的主要收入是来自于政府社保项目和保险公司,和患者没有直接的利益纠葛。但是这种制度,需要政府做好大管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以维持整个体系的有效运转,因为占便宜的人总是不少的。其实强制社保能包含的医疗项目和服务还是很有限的。
至于效率问题,这是很多留学生最为不齿的地方,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医疗体系里面的“高效”,其一是局部现象,某种程度上是一个阶层的特权,而且是以一种不透明的方式运作的,这也是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更多的人,是享受不到这种“高效”的;其二是对过度医疗的一种误读,小小感冒也要大动干戈,儿科病房人满为患,这种高效实际上是一种浪费。
稍微总结一下,作为一个普通人和普通家庭的观察和体会:
法国的医疗体系并非是政府全包,它是强制社保和商业社保的结合,提供的是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
医疗体系中各个环节,利益分离但是专业结合,整个行业应该是由税收反哺和商业保险支撑。
整个体系中直面的第一线并不是医院而是各个通科医生和专业医生的大小诊所,分诊的流程很清晰。
法国的医生在面对患者的时候非常重视自己的专业性,诊断是他们唯一需要做的事情,也是不容挑战的,患者一般也不会去挑战医生的权威,医患之间的关系相对很简单。
其实基本同意问题里面的评论,医生拿了自己该拿的钱,做该做的事,没道理医患如此冲突,医生医院拿不到该拿的钱还得自己开辟财路,这实在很难说是医生的错,又要马跑,还要马儿不吃草,这是无知的做法。
个人觉得如果你真的在这个社会里面生活了一段时间的话,这个体系还是很个性化的,因为你的通科医生,儿科医生,专科医生甚至药房的药剂师基本是固定的人,一段时间以后,你不会再遇到预约上的难题,通常当天就可以问诊甚至可以插队,药房甚至可以短期赊账...
固定的问诊对象带来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他们可以针对你的长期状况给出更贴切且无寻利倾向的建议,对于我们这种双职工独立带孩子的人来说,非常重要也很实用。
2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43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科幻作家/专栏写得比小说多
、、张熹 等人赞同
我觉得大家的回答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发达国家有没有没钱就不给看病?当然有。
发达国家有没有过度医疗?当然有。
发达国家有没有隐瞒医疗事故?当然有。
发达国家有没有医德败坏的医生?当然有。
发达国家有没有恨医生的患者?当然有。
发达国家有没有疯子冲进医院杀医生?当然有。
但是发达国家疯子冲进医院杀医生,没人会给他叫好!
简单来说,国外医患关系叫做紧张,而我们这儿叫做“尖锐”,这才是我国医疗现状的悲哀之处!
6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13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平凡 等人赞同
新加坡,大概说一下:
1。大多数人都有医疗保险,进公司就有,通常是公司福利的一部分。所以看病不用花钱或者花钱很少(有些公司要求每次看病支付一个定额――比如五元,目的是为了防止员工经常骗取病假条)。
2。对于没有公司保险的人,很多会自己买医疗保险。
3。什么都没有的人,可以去公立诊所,收费很低,但是排队时间很长,还有可能要做做各种检查,一白天基本上看个病就没了,所以一般都是没有工作也没有钱的老人去的居多。
4。医疗费用很高,私人诊所每天上班大概六小时就可以跻身薪水最高的5%人群了,但由于是多是医疗保险支付,问题也不大。
5。除了医疗保险,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外国人,比如公立诊所公民或者永居看病只要几块钱,外国人就要几十甚至上百。
6。医疗水平绝对不比中国高:小病大治或者不负责任的事情常有发生。经过和听过的经历有:医生问病人想吃什么药,给病人给错药,几家诊所诊断结果完全不同,感冒要做心电图X光脑电图等等。
7。关键的一点,对医生有很严格的保护,如果敢辱骂医生医生一定报警,很有可能会被提起公诉,结果多数是罚款或被判刑,更别提对医生动手了。
13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1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工程师
知乎用户、知乎用户、 等人赞同
我在加拿大和德国两个地方去看过医生,都是小事情,不具有代表性,仅供参考。
【加拿大】
我读研究生,买的是学校研究生学生会和加拿大一家非盈利性质的医疗保险组织签订的特殊保险,每年保险费 500 刀,约合人民币 3,200 元。这个医疗保险包括常见病的诊治和药费,以及牙科的洁牙、X
光等基本费用。学校有个附属医院,也是所在省份最大的公立医院。我有过敏性鼻炎,很多年的老毛病,没有办法根治,只能靠药物抑制缓解症状。预约并不困难,通常一两周内就能排上号,因为是老毛病,也不着急。医生态度很好【其实我在国内遇到的医生大部分态度也很好,态度糟糕的毕竟是非常少数,而且你态度好一点、多尊重一点,不太可能对方会差到哪里去】,按照正常流程诊治完成,开了试用的药物,让回去试用,如果觉得效果好也没有遇到不良反应,就拿处方去外面的药店开药。诊治和开药我都没有自己额外付钱,全从医疗保险里面扣除了。另外还去过私立的牙医诊所洁牙和补牙(我的座牙有一颗有破损),要拍过
X 光什么的,也是由医疗保险全包,自己没有额外付费。
我觉得要点有这么几个:
医疗保险是强制的,学生的医保在当地的水平来说算非常便宜的了。
没看到诊治的账单,不太清楚诊费多少,但应该不便宜。
药费的账单也不便宜,我开的三个月的鼻炎喷雾似乎超过了 300 刀 (约人民币 1,900 元)。
医院并不出售大部分药品,而是凭处方单去外面独立运营的药店购买。
选择私立诊所或公立医院是根据病症决定的。北美的牙科诊所基本都是私立的。
去了一年作交换,也是学生身份。强制医疗保险,学生的优惠价 2010 年的水平是一年 720 欧,合人民币约 6,000 元。在德期间只去过两次私立牙医诊所洁牙和补牙。预约很快,排到一周以内的号。医生会讲德语口音很重的英文,态度很好,耐心细致解释需要做的每一项操作。我德语水平还不足以阅读保单条款,所以不太清楚具体的医保覆盖范围如何。我做了一些保险覆盖不到的操作,额外支付了
2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1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例如:某公司 CEO 、前端工程师、苹果产…
知乎用户、、雷涛 等人赞同
德国医患关系不是直接冲突的,医生从保险公司那里拿钱,患者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支付,虽然事实上患者还是花钱了,可通过这么一个曲线中间的关系导致了他们之间主要矛盾成为“你丫不能给我治好我就换医生”的问题,而不是“劳资给你交钱你丫就得给劳资治好”的问题。。。。
PS 德国是全民强制医保的,要么买国立保险公司的公共保险,要么买私保。
3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2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科州心理咨询师,不可知论者,爱好神秘主…
、、知乎用户
先说医患关系吧,总体来说比中国还是要好一些,主要几个原因:
美国主要特点是很多问题用制度解决,不是医生和患者一对一,确实走到医生那一步时候经常都不会跟你提钱了,因为这事儿医生不管,找你要钱也是别的部门的事。
在美国医生是高收入群体,事实上是超高收入群体,所以他们不用跟你较真那些钱的事,他们不愁花。但是这个建议还是不要拿美国当标准,因为连美国人自己都说,他们的医生赚得太多,行业是畸形的。
美国医疗资源多, 而且美国护士也可以担任很多咱们这边医生才能做的工作,比如简单的看病开药、检查分诊等等,真轮到医生要干的事那是很少,一个病人怎么也得半个小时,嘘寒问暖,宾至如归,产生了人际关系后就不易闹纠纷。
美国人民已经从骂医生毕业,改为骂医疗体系了。他们对他们的医疗体系痛心疾首,年年骂,月月骂,每次改选每次骂,所以风头早就不在医生身上了,而在那些颁布医疗体系规范、决定医疗体系预算的政党身上。(我们的人民什么时候才能从骂医生毕业?)
-------------------------------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分割线-------------------------------
美国医疗体系的好话很多人回答里都说过了,我来说一些其他的情况吧。我前面也说过,美国的医保体系是美国人极其诟病的。很多国人因为上学学校带保险,工作后公司管保险,所以可能没有太体会过美国医疗系统的变态。美国是一个非常商业的社会,收入高保险全的,没人问你钱,甚至你家属看病全都没人提钱;要是收入低,工作不带保险,那你就转着圈填表吧。
首先并没有说诊所不用挂号,号是要挂的,不仅如此,有时候还要先过financial screen。我第一次去某诊所看病的时候,因为当天没有人当班financial
screen,就让你明天再来了。当然,如果你是直接被拉进急诊室的,已经神志不清,一般确实是不会问你了。
美国的公立医院效率极其低下,其实不管是公立还是私人很多时候都要预约,很多人怕麻烦就自己买药解决了。在公立医院坐着等医生等了n个小时(n&6),等太久撑不住于是在走廊里挂了的案例也偶有发生。
美国也是会过度医疗的,确实不跟你提钱,但账单吓死你。基本如果救护车来一下,推进急诊室,别的还什么都没干,五千美元就飞了。所以你没要死就别叫救护车了。像检查什么的,总之你要是有保险,他们绝对也会给你多开的。
美国很多医疗保险保高不保低,有点大病统筹的意思,比如起价五千,五千以上给你报,五千以下你自己花,而且有时候还不累积,有时候还有定点医院。同学,五千啊……基本上就是你要是没有要死了叫了救护车,或者得了什么天大的毛病,就没保险公司什么事了。
美国医疗保险因为都商业化了,所以如果不是工作带,自己买起来是很贵很复杂的。当然,美国还有社会保险系统来覆盖低收入人群,这种覆盖很多低收入人群自己都不知道,表很复杂不会填,这个那个要求要来回来去申请的……不过申请下来,在低收入人群覆盖上,只要系统覆盖的病种,支持还是比较给力的,当然要是不覆盖的病种你就喝西北风去了……不过美国的社保中的医疗部分比我们的体制还是有优越之处,最关键的是,他们的社保医疗主要是用来覆盖低收入人群的,而不是用来覆盖国家机关政府官员的。
另外顺带提一下制药,算是跟医疗有点关系。美国制药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多药厂主要不是研发治疗疾病的药,而是研发控制症状的药,因为如果病人要长期吃药,又能工作去不断赚钱买药,就可以实现药厂的最大利润。所以绝对不能给你治好了,要让你一直不好,但又一直死不了――这就是商业社会的特点,我觉得大家可能也不要对那边的医疗抱有那么多幻想……当然,我国的制药情况更糟,是研发基本没有,审批基本靠蒙,好不容易弄点有效的药,不是古方就是外国2、30年前license已经过期的……=_=
8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5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空间规划从业者
、匿名用户、
我觉得总的来讲看病也是要拼人品的。有的医生糊弄事,有的医生就很严谨。有的医生经验丰富些能够见微知著对症下药,有的医生就什么病都开抗生素。中国外国都一样。
主要的看病经历都在德国和中国
在德国分别在公保和私保体系下享受的医疗服务是有区别。选择公保就意味着无论是医生医院还是治疗材料上自主选择性小一些。作为公保持有人,我只能阐述一下德国公保看病的情况。
挂号:在国内大城市三甲医院想看好一点的大夫需要一大早去排队挂号,在德国如果没有预约去诊所蹲守,两个要花的时间差不多长。一般没有人去医院看病。小病的话诊所的医生都可以看,开药,以及简单的治疗,有预约的话这个过程非常快。正常一个病人是15分钟。有需要治疗手术的情况医生会把病人转到大医院。复诊和手术需要预约。门诊手术都是很好约的。
付钱:国内需要带很多现金去看病,至少在某些医院是这样。如果遇到需要检查的时候中间还要排队交钱检查。看完医生还要排队交钱买药。在德国除了每个新季度要交纳一次注册费(只有看病的时候要交),以及在药店买药的时候要交钱之外,看病、手术等等我连账单都没见过,所以从来不知道德国看病要多少钱。当然有些私保也是要先由病人交钱再由保险公司付保的。
开药:印象中,在国内无论大病小病有病没病,只要去医院一定会开药,动辄就要抗生素打点滴。这些年也见过网上很多吐槽西方医生“水平太差,不给开药”的状况。其实我觉得人的免疫力正常来讲是无比强悍的。感冒发烧只要没有其他并发症打发你回家卧床喝水倒真不是什么坏事。我也遇到过好几次别的病,没有别的病侵略,只是由于压力太大等等导致自己内环境失调。虽然我很难受,但是大夫跟我说,没病,回去好好休息,多锻炼,吃好点,就没事了。所以我觉得,等等就能自愈的病,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去看看无非就是知道一下严不严重需不需要治疗而已。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好好锻炼,天天向上。长期不看医生保险还能退钱呢。
2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1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左耳听情话,右耳听批评。
、知乎用户、知乎用户
楼主问的是医患关系,国外的我不说了,只说中国。
祖父是医生,解放前的医患关系不知道。说件事,父亲60岁时回老家,在老街上,一个比父亲大10多岁的老人,给父亲跪下,说是我爷爷救了他,他会感恩一辈子。
父亲是医生,一辈子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个脑外科医生】直到今天,还时常有老患者上门感谢。
我是医生,80年代做医生很骄傲。医生工资不高,没有奖金,没有补休,没有红包,没有回扣,没有礼品,但是有患者的尊重!虽然很辛苦,年轻医生基本上24小时在医院,但好像那时候心里愿意。
我们都知道一旦做了医生,工作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即是人命。认真,成了每个医生的座右铭。
今天,医患关系这般紧张,个人感觉在于医患之间的相互不信任。
作为一个老医生,我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每个医生在替患者诊疗时,都是愿意尽力为患者治好病。
作为患者你首先要相信你的医生。
今天中国的医疗制度的确不能算优,小病过度治疗,大病没钱治疗。成了老百姓心里的痛。但这不是医生的错,是医疗制度的不完善。医生和患者,应该相互信任,目标是解决病痛。
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4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周源 等人赞同
中国与外国医疗制度的主要区别就是保险公司的介入程度。
美国的医疗制度(奥巴马改革之前)是很完善的商业医疗保险制度,但穷人一样看不起病,
具体可以参见丹泽尔的电影《迫在眉梢》:
这样制度有效率,欠公平。中国正向着美国的医疗制度前进,这样改革之后即使要砍人,也是砍保险公司,不会再砍医生了。
法国那样的医疗制度类似中国的全额医疗报销,表面也是保险公司,但背后有法国财政的支持。在法国财政不破产的情况下,全体国民享受世界上最好的医疗待遇。
3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14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AVICII死忠粉/我爱的姑娘都是美人
、、fancy 等人赞同
首先 所有居住在日本 持有合法居留证明的人 都可以参加国民健康保险 医疗费用政府支付70% 与大陆相比这一点个人觉得十分卓越
而日本国民 年满16岁以前看病是不需要花钱的 地方政府为你买单 这其中包括了持有居住者签证的外国人 卤煮的同学12岁入籍 一直到去年满16岁以前去医院都是免费
关于医患关系
日本的医院大致分为三种:公立医院 私立医院 专科医院
公立医院由公立财团法人运营 比如赤十字 赤新月 各医科大附属医院等等 一般为全科室医院 实行预约制
私立医院为正规医师自行运营 针对性比较强 集中在儿科 消化科 骨科等 但也有科室比较多的 这类医院因为类别少 病患也较公立医院少 直接前往 问诊前等候也是可行的
专科医院指针对某一医疗范围专门问诊的医院 较多为整形 骨科 牙科 儿科 公立私立都有 且在公立医院受诊后 医师有可能建议你转往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p.s.牙科美容在日本归属于整形医院的范围
普通牙科不操作
以上三种医院都可以使用国民健康保险证 保险费用大约为2000日币每月 约合人民币120元 看上去并不便宜 实际上是很划算的 例如卤煮1〜3月的医疗费用约为50000日币
缴纳保险后自己只需要负担15000日币 而全年保额也只有约24000日币 也就是说我一年的保费政府一个季度就帮我负担了
感冒 肠胃不适等小病 初诊约1500 复诊约800 总体来说不算贵 美容医疗价格高昂 佩戴牙套大约需50&#万
与大陆最大区别是 堕胎手术极其麻烦 需要所有直系亲属签名 确定终止妊娠为本人意愿 且有正当理由 如疾病或已超过妊娠适龄等 费用也极之高昂 12周之前约15〜20万
13〜22周约55〜70万
与高昂的手术费用相比 生出来反而划得来了 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日本很多年轻夫妇 自己才20几岁 屁股后面跟的小孩看上去都挺大了
另外 医科大学在日本是极其难考的专业 即使是同一所大学内 商科 工科所要求的分数都会比医科低 在大部分日本人看来医科学生都是十分用功刻苦的 从而医生在日本是很受尊敬的职业
医患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
p.s. 因为持续的人口负增长和少子老龄化的加深 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希望促进生育的政策 比如从怀孕到出生所有医疗费用全免 还会有各种地方政府机构给你送资料送用品敦促你定期检查
包括国民成年女性每年一度的体检也是由国家负担 所以在高福祉化的国民生活条件下 日本政府的逐年赤字和巨额债务也是可以理解的
3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6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安居乐业在杭州
知乎用户、、知乎用户 等人赞同
楼上的都很内行,我了解的不多,讲一个身边真实的小故事吧。
有个朋友长期居住在意大利,最近却因为颈椎不适回国就诊,据他说意大利看病自己都不用出什么钱,基本上都是政府出的,但是医生帮他检查了下说他病情很轻,多运动就好了。朋友觉得自己生病不舒服,运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想回国根治一下,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上海有个医院可以治他的病,于是他就只身到上海去治了,医生给他注射了某种药物,给他安排床位,开始也没说要收哪些费用,等朋友要出院走人了什么费都出来了,床位费
监护费 空调费什么都来了,就这样花了万来块。后来听说这种药物只有运动员在特殊情况下谨慎使用的,普通人一般不用这个药。然后朋友又回老家寻医去了。
看到一篇关于意大利医疗体系的文字如下,通俗易懂:
意大利的免费医疗概念是:只要是病、只要是人,到医院看病都不要钱。意大利的门诊分四级:红、黄、绿、白。红色是有生命危险的急症,只要来了立马就让医生伺候着。黄色是危重但不是马上就会挂的,等医生看完随时会挂的红色,立即就来伺候黄的。当然平日里也没那么多红啊黄的,主要是绿的:有病(这个结论很重要),但是不会要命,这个得排队。红、黄、绿看病都不要钱,不管你是意大利土著还是外国友人,甚至偷渡过来支援意大利国家建设的民工,都不要钱。最后一级是白的,就是没有必要上医院的,看个家庭医生或者回去睡一觉就会好的。如果拿到白的,你最好就回家歇着吧,要等前面几个颜色排完不说,还要付挂号费。不过欧洲人认死理,基本上中国觉得扛一下就可以的头疼脑热什么的,在意大利都能挂个绿牌,所以但凡有恙在意大利就都可以享受免费医疗。意大利的医院是不配药的,医生只开方,到街上随便找药店配。医生在开药上没什么油水,自然不会开什么进口高价药,药店也都是平价店,一袋子药也就十几二十欧。在国内没有几百块钱都出不了医院门的。意大利人也要买医疗保险,大多是公司给员工的福利,不过那是用来装个假牙、配个隐形眼镜用的。
意大利除了政府的公立医院还有教会医院,总体医疗体系不错。当然意大利人的低效率也是有名。在意大利生个病破产破产,等是免不了的。上次办公室的行政MM流年不利,在办公室的平地上穿着平底鞋都能把脚扭骨裂了,好好上着班就上到医院去排队。一见面医生拿不准路数,照X光什么的很麻利,等看清楚是个骨裂,医生淡定了:拿个绿牌等着。这一等就是四个小时,等得脚都快不疼了。还有一次我们一中国小伙子切菜的时候太投入,把手指头切了个铁板鱿鱼式的花式刀口,撑了一晚上,第二天办公室人事MM一看到就大呼小叫地轰到医院去了。简单包扎一下,竖着手指头顶着个棉球等了五个小时,等得哥们在一群意大利人的呱噪里都快学会意大利语了。好在不要钱,哥们情绪很稳定。
5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1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知乎用户、程Q 等人赞同
每次看见有人用国外的医疗制度来说国内事的时候,我就会有这种错觉:我们的人民还是第三世界呢,我们的医生和很多病人已经想过上第一世界的生活了。
清流 的问题提的好,什么时候中国人民从骂医生毕业呢?
说说我身边的现状。
我叔叔今年53左右,每年缴一百,到六十可以顺利领农保。他拒绝,说等能活到59的时候再缴也不迟。
我弟弟今年34,到现在为止,他都没机会也不想去搞明白新农保到底是什么意思。反正看病能报就报就觉得赚了,不能报就骂新农保有个*用。
他们骂医生吗?不骂的。
他们妒忌。村里的医生是继干部之后最富有的;县里的医生是县里为数不多的可以和县太爷一起吃饭的。
他们不满。因为能感觉到医生从新农保里面赚了不少,但他们搞不明白,也不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他们对医生不信任,稍有大病就去镇上、县里、省城、上海或北京。
他们对医生客客气气。因为平时还得求着医生,临终了也得医生天天往家里跑。
我为什么要跑题来说这个问题呢?因为觉得大家讨论医患关系的着眼点都错了。
着眼于改善医生的状况,没这么复杂,只要支持医生自由执业就好了,让私立医院蓬勃发展起来。着眼于改善就医环境,也没那么复杂,解决方案同上。你有钱,就现在这就医环境,你一样可以飞北上逛用预约去特需得到最爽的治疗。考虑到国内预约还没那么普及,你还能得到比国外更快的服务。
但要改变医患关系,以上这些都是不行。
伤害医生的不是在知乎上讨论问题的你我,是我叔叔我弟弟这类低收入低文化的群体中还精神异常的那个。你我理解医生是没用的。
给伤害医生的人叫好的。是去医院为了能看好毛病,而不是寻求最佳服务的那个;是找特需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好的医疗环境,是以为特需的医术更好,药到病除的那个。再说个例子。上次老家来人,牛皮癣,我跟她说这个治不好,是常见病,普通号就行。她坚持说我到上海就是要找个专家彻底治疗的,然后挑了个挂号费258的专家。医生第一句话:你这个是不能治好的。她出门就说:治不好还收我258?医生后来跟她说的一堆注意事项她根本就没听~~~也就是那位医生慈眉善目,语气敦厚温和。咱们来个假设。要是医生看她一身土气出言不善,她再是个个性天不怕地不怕的,她会不会当时就摔门出来要求退款呢?
给伤害医生叫好的,可不是我老家的人。因为他们还停留在认命的地步。医生稍微露出点儿为难来。他们就会说:不看了,谢谢您了医生,儿子,咱们回家吧!可如果他们稍微有点儿不该认命的意识,不是那么认命的时候,你猜他们会怎么想?
是的,他会觉得:是医生水平太差;是医生嫌我钱不够;是我钱不够找更好的医生......而我观察到的现在各大医院里面的主流病人,其实就是这类人。
如果有足够多的人关注我这个回答,就又有孩子跟我挑衅:他们关我什么事?我的回答是: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路人甲路人乙,虽然镜头里从来没有正脸,但他们决定了主角生活的是一个光鲜亮丽的现代生活,还是破旧褴褛的旧社会啊。
嗯,我这跟题目有什么关系呢?哦,我是假装美国那没有保险的5000万还是6000万来说说美国的医患关系的。
2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黄继新 赞同
为神马没人讲英国啊! 英国NHS免费,政府从税收里出钱。去当地的医疗中心登记注册个GP(各科全都看的普通医生),有事呢来预约一下看GP,需要吃药的医生开单子你去外面药房领药(需要付钱,每个处方单付固定费用的几镑钱,具体多少忘记了,反正是固定的不会根据你拿了什么药改变)。要是GP看了他解决不了,会开个信把你「引荐」(refer)给专科医生,中间等待时间不一定多长,几个星期几个月全看运气。以上全为公费医疗,有钱呢找Private也可以,自己出钱。
由于这公费性质,NHS呢出了名的效率低下,医生能打发你呢就打发你,毕竟多做个检查多开个药他也不受益, 其他的比如等待时间、医护质量、资源分配等等也是各种被吐槽,BBC整天报道,还有各种跟它斗争的民间组织积极活动,政府也想改革,效果还木有看出来。
所以就算大家有不爽,更多的针对NHS这个庞大的组织和政府相应措施,医闹什么的没怎么听过。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自由软件开发者
、Neverland 赞同
这事简单的来说是这样:
1:国外医疗费极其高昂,没买保险的人根本不敢去看病。
2:国外管理很严格,没买保险的人可能根本预约不上医生。
3:管理严格的话就不可能在保险之外乱收费。
其他的原因当然还有,不过不方便说了。以上已经很主要了。
2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念了六所大学,辍了三所;学了七种语言,…
我虽然在哪里都买了足够多的医疗保险,但是这么多年来只去看过两次医生:
一次是在美国因为哮喘急需买药去医院开了个处方。
另一次是在加拿大肩膀痛去看医生,医生看了我不到2分钟(真的不到2分钟)然后跟我说把我转给理疗师,并且专门叮嘱说:理疗是保险不报的!于是我立刻夺门而逃,自己回家熬着了……
绝大部分情况都是自己用国内带来的药解决,或者干脆熬着,(看肩膀的那次其实医生也没有起到半点用,还是靠自己熬着的)。因为:
预约等不起啊!!!!!!!!!!!!!!!!!!!!!!等排到了就自己好了!!!!!!!!!!!!!!!!!!!!!!!!
16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不知道你们看过Dancing in the Dark 没有,为了他儿子看眼睛,bjork认罪死了~
据我读过的材料,美国和医生有关的有两个重要的领域:保险和法律。
出了事故,有专门的律师跟医生打官司,胜了抽成。
有专门搞医疗诉讼的律师,也有专门为医生准备的保险。当医生就要买高额保险,医生出了事故保险公司赔付,如果一直出事故,保险费就越来越高,医生最后负担不起就改行了。
这些制度不是突然就拍脑袋想出来的,应该也是在市场经济中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过程种内生出来的,用在国内这块菜地上,未必行的通,或者中国以后也是这条路,但也许会发明出来什么高招。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说下自己的经历,在美国因为过敏坐了救护车进过一次医院。
07年大一的寒假,和朋友去达特茅斯玩,不知道为什么过敏。过敏一发作很快就从头肿到脚了。其实也不是特别严重,以前钻草丛过敏也是差不多的症状。不过同学吓死了,给我叫了救护车。救护车很快来了,把我弄上担架给抬了上去。当时很澹髅髂鼙哪芴模赡芤蛭腥斯粞现仄苤琢嘶岬贾轮舷伞3瞪厦挥谢な浚挥辛礁鑫宕笕值fireman!真的是消防员,扎个针都不太会。手背上扎了好几次才扎进去,直接导致我手背一块直径三四厘米的淤青,过了一个多月才消。车上打了抗过敏的针之后,大概十分钟到了dartmouth的medical
center。 护士看了一下,可能觉得问题不是很大,给我挂了生理盐水,医生也用不着见了。掉完盐水再加休息观察一下大概三小时过去,已经基本消肿了,就让我出院了。
当时的确没挂号,可能因为我是救护车进去的;看没看身份证明不太记得,不过我只带了学生证,可能还让我填了SSN(社会安全号,跟信用记录、交税等挂钩)。当时的确不用付钱,走之前让我填了表,大概就是电话、住址之类。还给了一张纸上面有医院管保险部门的联系方式,让我回去之后找到保险记录,给他们回复相关信息。
回去之后就照做了,给医院回电话,提供保险公司信息和自己的保单编号,然后就是医院专门的部门和保险公司联系了。大概过了三四个月,收到账单,当时就无语了。一共是两张账单,一份是救护车500刀,另一份是医院部分1600刀。救护车自付的比例大概20%,医院部分自付10%的样子,粗略价格和比例大概是这样吧,年代久远有点记不清了。最后结果就是我还要付两百五六十刀,通过支票寄出。当时还是美元人民币1:8的年代,心痛。。
当时是学生,有学校统一买的保险,一年交的保费大概2000多刀吧。不过我拿学校给国际生的财政资助,package里是包括保险的,所以保险费自己不用出钱。虽然这一年的保费,这一次小过敏就基本"赚"回来了,但是我想说,看个小病还能再贵一点吗。家里人是医生,像这样的过敏以前高中发生过,基本是到医院打一针搞定,50RMB以内(当然价钱里基本是药钱和一次性器具的钱,外加几块钱挂号,医生的诊断和付出太被低估了)。
救护车500刀我也就认了,谁让初来乍到,不知道救护车收费如何(还是忍不住吐槽,500刀你给我派两个消防员来打针,还把我手打肿了一个月)。医院那部分实在是不能理解,一针抗过敏外加护士吊一瓶生理盐水,我连医生的面都没见,直接1600刀。美国同学一样觉得看病贵,哪个人party上喝多了喝倒了严重一点的被救护车送医院,之后收到一张上千美金的账单的例子也不是没听过。唯一一次听人说看病便宜的是个中国同学做肾结石手术,一样的保险计划,最后自付部分比我过敏还要少。
这次进医院的直接后果就是,之后生个小病、感冒发烧,基本都是靠国内带过去的药搞定了。大三那年牙痛难忍,感恩节放假一星期索性买了机票回国做了根管治疗。这么做是有点极端,不过牙痛起来的时候,让你去预约,去等待几星期,想死的心都有了。更主要是不想半年后收到一张数额巨大的账单。
作为一个每年的保险费由学校承担的人,尚且不敢随便去医院,可以想象没有保险或者保险cover不全的人又该如何了。
4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看来案例比较能吸引赞...特添加括弧内容
曾在西方某国因意外事故入院。
山区,无同行者,我昏迷,被路人电话叫救援。
极其高效极其高成本送到最好医疗机构,入院后进行了非常严格的检查和诊断。该过程是改过医疗救护系统固有程序运转。
我清醒时已经是第二天,直接被告知无事,随时可出院。所以那时已经没有人来管我了,一日三餐送到,我没事还去安慰别的病人了...
但看过病史,检查结果出来前医院真是非常严肃慎重的。
应我特别要求,医生来跟我聊过伤势的详情情况。
全部免费。
所有人都视之理所当然。
我对该国医疗事业无任何贡献。
我会希望我国也能做到这样吗?会。
我会为我国有朝一日如此而努力吗?不会,那不是改进我国医疗服务供应的高性价方向。
我是来回答第二问的即使那不是问者关心的重点泪目中...
既然大家都从医疗保障出发,那么陈列一下教科书归纳的四类。划线部分是个人观点。
基于税收,免费供应。最大问题在服务供不应求,政府开支无限,医院排队按月算
改进方向:内部市场,分级转诊,管办分离。效果取决于改进的具体设计和实施程度。
强制保险。非营利性保险基金。最大问题在代际转移。
我觉得成败关键在政府设立保险和医院博弈的规则。
商业保险。唯一的自由世界,极大促进医学发展。因为费用暴涨近年来非营利性保险基金声势渐猛。
医学界、保险界最爱。虽然说医疗费用暴涨但我觉得性价比还是可以的只是人们需要那么高性能的医学服务吗?
强制个人或家庭储蓄以为医疗所用。
我个人觉得这是新加坡独立于俗人世界的经典之作,只可仰视。
(曾经是以像新加坡设立储蓄保险一样为我大中国量身打造专属保险方案为职业目标的...)
我国按德国模式,但距离尚远,关键也就是政府、保险、医院三方关系还在混沌中。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向自由自在的路上。
前段时间看《晓说》,高晓松谈到了美国的医疗话题,其他偶一无所知: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管好什么八卦都爱聊两句的嘴
不讲宏观的,只说个人体验。
在美国,看过几次小病,医生态度真好!!!但是!!!全都治愈无用!!!连打针护士的手势都让人看了不放心。只得回国给看了。
我不想细说那些经历,没有生生死死的。只有一句话来说,如果你是疑难杂症,请你想办法去国外,不然,感冒牙疼皮肤过敏,etc.,中国的医生护士是全世界最熟练!完毕。
2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挨踢老头
美国医疗见闻:05年,在匹兹堡,小侄子肚子痛,去到社区就诊,等待时间30分钟,和医生聊了10钟左右,结果是注意饮食,多吃蔬菜水果。105美刀,医保大概出100美刀。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这是可以写一本大开精装本的问题,不同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差太多了,从形式到体验,都大相径庭,但是,有一点永远是共同的,医疗服务的质量永远是和付出的金钱成正比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艺术专业学生
意大利对留学生也实行强制医保。所以看病很多不要钱,药可能出点小钱。
说几个例子:一娃儿来意大利得了急性淋巴癌,住院一个月,然后治疗了一个月,供花了1500欧左右大多是出院后的要钱。
一娃儿被车撞了,差点瘫痪,全部免费包括提供三个月的复健,现在基本可以自理了。由于是国际问题,她父母在意陪同5个月的房租和来回机票也是政府讨的。
我,左手食指第一关节处掉了一半,急诊,没收钱但是在医院等了3、4小时。
我们留学生一年保险98&#欧不等。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还在读书。。。
其实不能以极端情况来作为事实依据,不论哪个国家的富人总是会比穷人在医疗问题上更从容。只是从身边普通阶层的人中观察,但凡是在美国可以自食其力的,不管是从事什么职业,基本没有为看病过愁。
当然其中也有各种钻空子逃单的情况(确实有碰到过)。比如我有个同学一次喝多了,送急诊。医院什么也没有要,只是留了姓名和住址。大概半个多月以后,账单寄来,1500刀。因为同学有保险,所以最后基本没花什么钱。事后他就在想,如果他把地址填错了会怎么样。虽然不知道美国整个医疗体系是怎么运转的,但是就冲先救人再收钱这一点,个人觉得比国内要人性的多。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喜欢研究经济学,心理,中国近代史
说下我的经历。上个月我妈和我女朋友的爸妈来美国玩。结果我妈和她妈都进了 医院一趟。 我妈因为不舒服去看了下病 用了护照挂号 等了一个小时 才等到医生来看
十分种花了 一百六十刀。没保险她。 我女朋友她妈。摔了一跤 送去急症 什么都没看 直接送进去检查 但是当发现没有身命危险以后。把她凉在医院2个小时才治疗。最后付款的时候
要我女朋友随便付 应为她妈的家庭地址在国内 医院觉得寄不了到中国帐单。 在美国急症是 谁严重 先治疗 不是先到先得 然后政府负责支付医院亏的。 不关怎么样。我妈和我女朋友的妈
都觉得服务好是事实。 后来我想了想。觉得差别主要在这几点上。
1。 需要服务的病人数量上差别。 在国内很大一部分人 连感冒发烧都要去三甲医院 严重浪费资源的同时 也要基本上每一个就诊的三甲医院的医生 每个小时要服务六个以上的病人。
在美国一个医生一个小时服务的病人不会高于3个。而且基本上就1个。 可能有人会说非3甲医院的医生清闲一些。甚至有些和美国医生一样清闲为什么服务质量不同。这就涉及到待遇问题了。
2。待遇相差极大。 医生是个很职业化的工作。一般都是博士读完才能当医生 开药。我妈看了 10分钟医院就敢收160 虽然有保险使这个行业缺乏竞争的原因。但是也进一步说明待遇差别问题。国内那里听过1000以上的挂号费。
就算国内的人力成本低一些。也是在一些低专业化的职业上表示的明显一些,想司机 低端程序员 低端业务员 很专业化的职业 象 医生 律师 相对而言 他们的教育成本
和国外相差得更近一些。特别当你 辛苦地读完 博士出来 发现和别人本科的待遇差别不大。 觉得巨大的机会成本 没有想要的回报而延伸出的不公平 又因为太专业很难转到其他行业
使得无法正确的把自己放到一个服务者的位子上去。
我觉得这个现象不是道德问题。是个经济问题。 如果国家容许医院随意改变挂号费 就诊费 和医生的工资福利 这时候还去得起3甲医院的人会发现 服务质量的改变。但是
在这个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健全的时候。估计更多的人 在短期内 是 市场化的受害者。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打酱油的汽车电子工程师
天朝中央和地方政府因为有太多利益(部门或者尤其是官员的)不但不当和事佬反而实际上成了压榨医患双方利益的地主(抱歉,没找到更合适的词)。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医学生,欲弃医,不舍,折衷搞影像
就对比美帝吧。
首先美帝医生是精英教育,付出高回报也高。大学本科成绩优秀拿A的同学才有资格报考医学院,毕业后再五年严格的住院医培训,水平差的都被淘汰了。中国医学生本身的质量很成问题,除了四大等学府以外高考分数要求并不太高,也没有四年本科拿A的基础教育要求。我不是说高考是一个很好的考核标准,但是一定的考核是必要的。我知道很多基层医生连续几年考不上医生执照的都还在行医,这在美国显然不可能。我带过的实习医生有连黄体是什么都不知道的,甚至还有闹过认为胎儿是长在胎盘里面的笑话,可见基础教有有多糟糕。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时间投入。绝大部分中国医生的时间都浪费在写病例编造文章以及应付检查等文书工作上,在患者身上投入的时间太少,这也和制度有关。接触时间少了,当然医患关系就不会太好。虽然中国的医生也忙得鸡飞狗跳(大医院),但在病人眼里确总觉得你付出不够。美国的医生据我所知病历书写要求不象国内这么苛刻,而且很多只需要录音,另外有人帮忙记录的。很多医患问题说白了其实是沟通不到位的问题。
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赞同 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近期刚看了一篇文章。贴在这吧。来源:
首段:有个谣言(不知是官谣还是民谣)在国内流传了很久,就是美国的医疗费很贵,看病很难。比如央视记者王志安在微博上说:“在美国如果没有保险,基本看不起病。” “其实要说国内看病难,如果有欧美国家的生活经历,那才叫难。公立医院除了急诊没有可以挂号就可以直接看的,都需要预约。常常是病好了还没轮到呢。”这位记者还转发过一条让人掉下巴的帖子:“我们家属院一对老夫妇去美国看女儿,老爷子犯了心脏病,花了20多万美元(是美元,你没看错)还没好,老伴只好回来卖房子。”
王志安这样的言论并非个案,像这样吹嘘自己了解美国的人大有人在。但是事实如何?此文主要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获得保险的难度、如果没保险是否看得起病、看病的等候时间。
&半夜的嚎叫
只有狼能听到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院就医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