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风水黑章和蓝章什么意思

你的浏览器不支持audio标签
廊坊市建设局 关于转发《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 ﹤河北省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 监理情况报告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的通知
文章字号:
文章字体:
廊坊市建设局关于转发《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理情况报告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的通知&各县(市、区)建设局(住建局)、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住房和规划建设局、燕郊高新区住房和规划建设局,各有关单位:现将《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理情况报告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转发给你们,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贯彻执行。一、成立廊坊市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理情况报告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副局长为组长,市场科、质安科、质监站、安监站、招标办、建设监察办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二、委托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全市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理情况报告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制定《廊坊市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理情况报告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扎实推进试点工作。三、各县(市、区)建设局(住建局)、廊坊开发区规划建设分局、燕郊高新区住建局要高度重视工程质量监理情况报告试点工作,参照省、市工作方案,抓好试点工作落实。
上一篇文章:
当前文章:廊坊市建设局 关于转发《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 ﹤河北省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 监理情况报告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的通知
下一篇文章:
廊坊建设为民服务网微信公众号403 - 禁止访问: 访问被拒绝。
403 - 禁止访问: 访问被拒绝。
您无权使用所提供的凭据查看此目录或页面。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第六章 房屋建筑物与在建工程的评估
第五章房屋建筑物与在建工程的评估第一节 房地产评估概述 一、房地产的概念 ? 房地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固着在土地、建 筑物上不可分离的部分及其附带的各种权益。 (一)土地 (二)建筑物 (三)土地与建筑物合一的“房产” 二、房地产的特征 1、土地的自然特性主要表现在: (1)数量的固定性 (2)位置的不可移动性 (3)效用的持久性 2、土地的人文特性主要表现: (1)土地用途的广泛性 (2)土地数量的稀缺性 (3)土地社会经济位置的可变性 (4)土地的可垄断性 3、房屋建筑物的特点 (1)不可位移性 (2)产权边界的复杂性 (3)功能变异性 4、房地产的特性 (1)位置的固定性 ? 房地产位置的固定性,派生出了房地产的地区性和个别性 (2)使用的长期性 ? 土地使用权的剩余年限是影响房地产评估价值的一个重要 因素 (3)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4)投资大量性 ? 房地产投资的大量性使房地产变现比较困难,变现风险较 大 (5)保值增值趋势 三、房地产价格及其决定因素(一)房地产价格 ? 房地产价格是指房地产交易双方的实际成交 价格。主要包括: 1、土地价格 2、建筑物价格,指纯建筑物部分的价格,不包 括其占用的土地价格 建筑物价格的分类(1)根据流通形式的不同,建筑物价格可分为出售价 格与出租价格。出租价格现值之和要高于出售价格 (2)根据计算单位的不同建筑物价格可以分为总价格 与单位价格。在确定出售价格与出租价格时一般以 单位建筑面积价格表示 (3)根据交房时间的不同,建筑物价格可为现房价格 与期房价格,其房价格中应扣除预付房款利息,一 般低于现房价格▲房地价是指建筑物连同其占用的土地在一起的价格 (二)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 1、基本因素 (1)建筑成本 (2)开发商利润 (3)税金 (4)其他配套费用 2、一般因素:指对房地产价格及其变化具有普 通性和共同性影响因素 (1)土地因素 (2)经济地理因素 (3)市场因素 (4)行政因素 3、个别因素 (1)物理因素(位置、地形地质、面积、地块 形状、土地用途、容积率和使用年限等) (2)房屋装修标准 (3)设备完善状况 (4)房屋附属设备状况 (5)楼层、朝向因素 (6)房屋折旧和完损程度 四、房地产评估的原则和程序(一)房地产评估的原则 1、合法原则 2、房地分估合一原则 3、区域及地段原则 4、最有效使用原则 (二)房地产评估程序1、明确评估基本事项 2、拟定评估工作计划 3、实地勘察(重要步骤) 4、收集整理资料 5、选用评估方法评定估算 ? 房地产评估的基本方法有:成本法、市场法、 收益法 6、确定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 第二节 建筑物评估一、建筑物及其分类 ? 建筑物是是指人工建筑而成的东西,包括房 屋和构筑物两大类。 (一)按用途分类 ? 分为商用建筑、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公共 建筑、公用设施等 (二)按结构分类 ? 分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 其他结构 二、建筑物评估应考虑的因素(一)坐落位置 (二)面积 (三)结构 (四)用途 (五)附属设施 (六)装修质量和水平 (七)楼层、朝向 (八)建成时间、平面格局、权利状况 (九)其他 三、建筑物评估特点 (一)房地合一评估与房地分估 (二)建筑物产权受土地使用权制约四、建筑物评估的成本法 (一)建筑物重置成本的构成及估算方法 1、重置成本的构成 (1)土地取得费;(2)开发成本;(3)管 理费用;(4)投资利息;(5)销售税费, 包括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其他销售 税费;(6)开发利润 ? 待估建筑物的价格=建筑物重置全价×实体 成新率―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2、重置成本的估算方法 (1)重编预算法 ? 重置成本=∑[(实际工程量×现行单价或定 额)×(1+工程费率)±材料差价]+按现 行标准计算的各项间接成本 ? 准确性相对较高,但所需工程技术资料多, 工作量大。 (2)预决算调整法:是指已拟评估建筑物决算中的 工程量为基础,按现行预算价格和费率计算建安工 程造价,再加上间接成本,从而估算出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建筑综合造价+前期费用+其他费用+资金 成本 ▲一般适用于评估用途和结构大致相同或相似、数量 较多的建筑物以及因缺乏参照物无法运用类比法的 情形。 (3)价格指数调整法,适用于单位价值小、结构简 单、运用其他方法有困难的建筑物重置成本评估 (二)建筑物有形损耗率及成新率的估算 1、使用年限法 ? 有形损耗率=实际已使用年限/(实际已使 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100% ? 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 +尚可使用年限)×100% 2、打分法。五个等级: (1)完好房,成新率在80%以上 (2)基本完好房,成新率在60%―79%之间 (3)一般损坏房,成新率在40%―59%之间 (4)严重损坏房,成新率在39%以下 (5)危房 ▲P142表6-1 (三)建筑物功能性贬值的分析估算(1)建筑物用途及使用强度,与其占用土地的最佳 使用不一致的时候,土地的最佳效用没有发挥出来 产生了土地的功能性贬值。建筑物的功能性贬值等 于建筑物占地的实际用途与最佳用途之间的价差。 (2)建筑物有效使用面积与其建筑面积的比例低于 正常建筑物有效使用面积与其建筑面积的比例,所 形成的价值损失,也是一种功能性贬值。 (3)建筑物的装修和设备的配置水平过高或过低, 与其总体功能不协调,也会造成建筑物的功能性贬 值。 (四)建筑物经济性贬值的分析估算 ? 经济性贬值=(建筑物年收益净损失额/建 筑物还原利率)×[1-1/(1+r) ∧n] ? 经济性贬值=∑Ri(1+r)∧―i ? 其中:Ri―第I年建筑物收益损失额; r―折现率; n―收益损失预计年限。 ? 评估步骤: 第一,确定评估基准日。 第二,估算重置成本。 第三,估算成新率。 第四,估算功能性贬值。 第五,计算评估值。 例:某市一幢八层出租写字楼,位于该市较繁 华地段,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 3500平方米,其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该写字楼于2002年5月竣工投入使用,投 入时其账面成本为350万元。已知采用市场 比较法评定的该地产的单位价格为1500元 /平方米,现要求评估该房地产在2007年 5月的价格,其中房产的评估使用重置成本 法(假定重置成本法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料均 可获得)。 ? 该房地产评估的估算过程如下: 1.评估确定该建筑物的重置全价。根据收集的资料表 明,该建筑物重新建造的工程量及相关费率与原建 筑物决算情况相同且有比较可靠的建筑业价格指数 体系,因此可以根据价格指数调整法确定待估建筑 物的重置全价。 ? 假设2002年建筑业定基价格指数为112.5, 2007年建筑业定基价格指数为128.5,故该待估 建筑物的重置全价为: 350×(128.5/112.5)=399.78(万元) 2.确定建筑物的实体成新率。经专家评定打分,该建 筑物结构部分得分为81分,装修部分得分为65分, 设备部分得分为75分,则该建筑物的实体成新率 为: ? 实体成新率=(81×0.8+65×0.1+75×0.1) /100×100%=78.8% 3.计算功能性贬值。经专家分析测算,该建筑物由于 结构设计不合理,为达到其应有的理想状态需一次 性花费20万元进行内部改造,该建筑物功能性贬 值仅此一项,则应扣除的建筑物功能性贬值额为 20万元。 4.计算经济性贬值。由于该建筑物附近正进行 该市重点交通建设项目,使得该地区交通条 件及环境质量严重下降,从而有些租户退客 导致每年4万元的净收益损失,该损失额持 续的时间将是3年,已知建筑物收益率为 10%,则该建筑物经济性贬值为: (4/10%)×[1―1/(1+10%)∧3] =9.95(万元) 5.计算建筑物的价格: ? 建筑物的价格=(建筑物重置全价×实体成新率- 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399.78×78.8%-20-9.95=285.08(万 元) 6.确定待估房地产的价格。 ? 由现有资料可知土地总价格为: 800×(万元) ? 故该待估房地产的评估价格为: 285.08+120=405.08(万元) 五、建筑物评估的收益还原法 ? 原理与土地使用权的收益法评估基本相同,主要适 用于收益性房产的评估,并且能够合理地分解房产 和地产各自归属的收益。? 基本思路: 1.当只需评估房地产的整体价格时,可计算出房地产 的整体收益,再用房地产的综合还原利率进行还原 可得到房地产的价格。 2.当需要单独估算房产(建筑物)的价格,则需要从 房地产整体收益中分离出属于房产的纯收益,可用 建筑物残余法进行建筑物的估价 ? 建筑物评估的残余法:是土地与地上建筑物 合并产生收益,而依收益法以外的方法确定 土地的价格,并根据其还原利率计算出土地 的纯收益。再根据从房地产纯收益总额中扣 除土地的纯收益。 ? 在净收益每年不变,可获收益无限期的情况下,建筑物残余 法的计算公式如下:(P144)?A ? Lr1 B? r21 [ 1―(1+ r2 ) ∧n](折旧后收益)? 其中:B――建筑物的收益价格; A――建筑物及其基地所产生的纯收益; L――土地价格; r1――土地的还原利率; r2――建筑物的还原利率。 例题:P145? 某物业公司经营一座综合商用大厦,用地总 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60000平方 米。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层高 12层。自日,土地使用年限 为50年,用其他方法评估的土地使用权价 格为2000元/平方米。评估基准日为 日。要求根据以下资料确 定该大厦的评估值: ? 大厦可供经营出租的净使用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70%, 即42000平方米,其余部分为建筑墙体、公用楼道和 公司自用房。月租金按使用面积算,每平方米为80元。 根据资料统计,常年平均空房率为15%。大厦总造价 为7500万元,设备与家具总投资为600万,可按10 年折旧。建筑物寿命受土地使用权所限,按50年折旧。 因钢筋混凝土结构清理费用高,不计建筑物残值,设 备与家具净残值率为5%,经营期间,每月的经营性支 出为12万元,房产税按建筑物造价的70%计征,税率 为每月0.5%。其他税率按每月总收入的8%交纳,所 得税按25%计征。假设建筑物适用的还原利率为12%, 土地适用的还原利率为10%。 该建筑物价格的评估过程如下:(1)计算总收入 ? 年总收入=42000×(1-15%)×80×12= (元)=3427.2(万元) (2)计算年总费用 ? 家具设备年折旧费=[600×(1-5%)]/10=57 (万元) ? 年经常性支出=12×12=144(万元) ? 年房产税=7500×70%×0.5%×12=315(万元) ? 年其他税费=42000×(1-15%)×80×8%×12 =274.176(万元) ? 年总费用=①+②+③+④=790.176(万元) (3)计算年纯收益 ? 年纯收益=(年总收益-年总费用)×(1-所得税税率) =(0.176)×(1-25%) =.75=(万元) (4)计算土地年纯收益 ? 土地年纯收益=×10%=200(万元) (5)计算建筑物年纯收益(折旧前) ? 建筑物年纯收益=0=(万 元) (6)计算大厦的评估值 ? 因该大厦的土地使用年限只有50年,自1999年1 月1日算起至评估日已有10年,故剩余有效期为 40年。由于建筑物的耐用年限大于土地使用权年 限,故折旧年限只能以土地使用权年限为准,折旧 率d=1/40=2.5%,在折现率为12%的情况下, 建筑物的评估值为:(计算过程简略) =10833.28(万元) ? 该建筑物在日的评估值为 10833.28万元。 六、建筑物评估的市场法 ? 与土地使用权的市场法基本相同 (一)市场房价对照法 ? 关键在准确获取与待评估建筑物相同或相似 的建筑物的市场价格 (二)单位造价调整法 第三节 在建工程评估一、在建工程及特点 ? 在建工程资产指在资产评估时尚未完工的建设项目, 或者虽已完工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设项目,以及建 设项目备用的材料、设备等物资。评估在建工程有 许多特点: (一)在建工程资产种类多,情况复杂。 (二)在建工程资产的形象进度以及资产功能差别很大。 (三)在建工程资产的会计核算投资数与在建工程实际 完成工作量较难一致。 (四)在建工程的建设周期长短差别较大。 二、在建工程评估所需资料 第一,在建工程的详细资料; 第二,有关在建工程批准文件、工程图纸、预 算书,施工合同等 第三,有关在建工程预算定额、建筑工程间接 费标准、地方建筑材料价差、建筑工程预备 费用及其他费用等数据资料。 三、在建工程的评估方法? 在建工程的评估方法主要是重置成本法。 收益现值法也可以有条件地运用。因为可 比较的案例较少,一般而言市场比较法不 适用。 (一)重置成本法评估在建工程:? 思路与评估固定资产相同:固定资产(建筑物) 的重置价一般包括前期费用(勘察、设计、七 通一平等),直接费(人工、材料、机械)、 间接费用、其他费用、资金成本、合理利润、 调节税等。 ? 因此,运用重置成本评估在建工程时,其重置 价一般应包括以上全部项目。但是随建筑物用 途的不同,个别项目可能会有所调整。如工业 厂房重置成本中一般不包括“合理利润”。另 外,在建工程的资金成本一般以实际发生额为 基数计算。 ? 非竣工或非停工的在建工程其成新率一般为100%。 停工项目和竣工项目一般要计算实体性陈旧贬值, 功能性陈旧贬值和经济性陈旧贬值。实体性贬值是 指因自然条件破坏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 实体性陈旧贬值=破坏程度总费用/工种项目总费 用。 ? 功能性陈旧贬值是指成本费用在同类比较中增加的 费用累计折现值/工程项目总费用;经济性陈旧贬 值指未达到的设计能力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 经济性陈旧贬值=(设计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 /设计生产能力。 ? 对于建设期较短、工程投资与工程形象进度大体相 当、其帐面价值基本上能反映评估时点的重置成本 的,评估时可以考虑按在建工种的帐面值作为评估 值。 ? 对于整个建设工程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只是尚未 交付使用的在建工程,完全可以考虑按房屋建筑物 或其他固定资产的评估思路进行评估。 ? 属于停建的在建工程,应查明停建的原因,因工程 的产、供销及工程技术等原因而停建的,要考虑在 建工程的功能性贬值及经济性贬值。 已完工在建工程评估:? 收益法或重置成本法适用 ? 已完工在建工程价格=工程决算总支出额× (1+调整系数) ? 如果确实可以证明在建工程的预期收益明显高于或低 于社会平均水平,则要考虑在建工程超额收益或减额 收益对在建工程评估值的影响。 ? 从重置成本法评估操作来看,企业在建工程帐面值对 评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的。一般而言,在建项目各项 费用(如前期费用、其他费用等)均可通过有关规定 计算得出;而直接费一般采用实地勘察得出工程形象 进度之后,再乘以工程总投资(总预算)的方法也可 以得出。当然对于工程较长的项目,可能要对工程总 预算作适当的物价因素、技术因素的调整,这样才能 得到较合理的评估值。 ? 对于正常的在建工程,一般应按在建工程的重置成本 来评估。 未完工在建工程的评估(1)重置核算法:根据实际已发生的工程直接费用 和间接费用按现行物价水平进行适当调整,再加上 实际已发生的不可预见费用和预算外费用的重置价 值得出未完工在建工程的重置成本的方法。 ☆未完工在建工程重置成本=∑[(各项直接费用项 目消耗量×单位价格标准) ×(1+相应调整系 数)]+ ∑[(应计提间接费的直接费用) ×适用间 接费率 × (1+相应调整系数)]+实际发生的不 可预见费用和预算外费用×(1+相应调整系数) (2)形象进度法:根据未完成工程的总预算及工程 的形象进度,将未完成工程已发生的预算投入调整 为重置成本,再加上根据未完工程的预算与决算的 差异所套算的预算外费用而得出未完工程重置成本 的方法。 ? 工程形象进度(%)=实际完成工程量/总预算工 程量×100% ? 工程形象进度(%)=实际已发生工程造价/工程 总预算造价×100% ? 工程形象进度=∑[各部位完成进度(%)×各部 位占建筑工程预算的比例(%)] (表6-2 P149) 表6-2工程造价构成表混合结构 框架结构 预制装配构 预 制 吊 装 架结构 结构 基础工程 结构工程 装饰工程 13 60 27 15 60 25 25 55 20 15 60 25 例题? 某企业正建设一混合结构厂房,工程总预算造价 800万元,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现企业清产 核资欲评估该厂房价值,评估时,该厂房尚未完工, 根据评估人员现场勘查和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表明, 该未完工厂房中基础工程已完成95%,结构工程 完成80%,装饰工程尚未开始。又据有关资料数 据得知,已完工程造价高于预算造价10%,施工 单位的施工进度资料表明,该工程到目前为止已发 生预算外费用25000元,试评估该未完工程现行 重置成本。 ? 【分析】估算过程如下: (1)测算该未完工程的形象进度 ? 根据表6-2可知,混合结构建筑物中基础工程的 造价构成为13%,结构工程的造价为60%,装 饰工程的造价构成为27%,则该未完工程的形 象进度为: ? 95%×13%+80%×60%=60.35% (2)估算该未完工程的重置成本为: ? 800×60.35%×(1+10%)+2.5= 533.58(万元) (二)收益现值法评估在建工程? 一般情况下,用重置成本法评估是基于在建项 目的收益率等同于社会平均收益率。 ? 如果评估人员认为在建工种项目的收益率明显 高于或低于社会经济水平,可以采用收益现值 法进行评估。 ? 在运用收益现值法评估时,除项目收益可以预 期等满足收益现值法所要求的一些条件外,还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建工种的整体性要求。一般而言,形象进 度在85%以上和竣工项目可以采用收益法。 2、评估以一年为期较为合理。 3、风险增加,在建工程的风险性高于一般评估 项目,尤其运用收益法时,由于不确定因素, 风险更大。对评估人员来说,需要丰富的经验, 细致的工作,当然也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赞助商链接
房屋建筑物评估说明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3.3房屋建(构)筑物评估...第六章 房屋建筑物与在建... 52页 免费
房屋建筑物评估所需清单... 10...(包括章、节序号和题目等) 第五章房屋建筑物及在建工程评估 5.1 房屋建筑物评估概述 5.2 建筑物评估 5.3 在建工程评估 第六章无形资产评估 14 6.1 无形...房屋建筑物评估指导参数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房屋评估房屋建筑物类评估指导参数 房屋建筑物评估指导参数一、房屋建筑物耐用年限 (一)建筑物设计耐用年限规定...资产评估技术方案 企业价值 房屋 建筑物 构筑物 在建工程 机器设备 车辆 土地...22 第六章 机器设备 ... 23 附表 1: ?国内运杂费费率表?... ...土地及在建工程评估技术思路和风险分析_建筑/土木_...建筑物及其他地上定着物,它是实物、权益、区位三者...2、毛地:是指具有一定城市基础设施,但尚未完成房屋...可选用技术标打分制的综合评估法的,标段规模特征必须...工程类别 标段规模 房屋 一般房屋建筑工 建筑物层数...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图纸 技术标准和要求 投标...房地产评估收益法的应用 ● 土地价值评估的剩余法 ● 在建工程的评估 1 第一...(二)房屋建筑物及其分类 房屋建筑 物通 常是 指房屋 和构筑 物的 总称 ,...第二篇 资产评估实务 第六章 固定资产评估:机器...5、重点掌握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房屋建筑物评估的...6、了解在建工程的评估。 第八章 流动资产评估 1...(5)计算房屋建筑物年纯收益:00=63040 元(6)计算评估值:d= 1-10...待估在建工程总预算造价为 400 万元,其中设备安装工程预算为 150 万元, 评估时...房屋建筑安全评估报告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在 封面、鉴定结论、骑缝三处加盖鉴定机构鉴定专用章...检查结果(主要缺陷情况) 、安全评估结论和处理建 议...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第二章 房屋建筑及房地产管理
  攀枝花建市以前,只有仁和镇有少量土房,现有房屋建筑全系建市后新建。到1985年止,市区(包括仁和镇)共有各类房屋820.58万平方米(按历年竣工面积统计,1985年房屋普查为900.63万立方米),其中公产房818.7万平方米,占99.77%;私有房1.88万平方米,占0.23%。
  在年建成的818.7万平方米公产房中,按用途分类:住宅(包括集体宿舍)444.1万平方米,占54.25%;公用建筑141.7万平方米,占17.30%;工业建筑170.7万平方米,占20.85%;其他建筑(指部队、监狱、看守所、工读学校等特殊用房)62.2万平方米,占7.60%。&
  建房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年实行国家综合项目期间,无论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均按核定项目进行建设,建房投资统一在综合项目内据实开支。1973年实行“条块分离,归口管理”投资体制后,部属及省属单位改由主管机关按系统对口下达建设项目及投资计划;市政部分由国家计委每年带帽下达600~800万元,由市里统一协调,综合平衡。1980年实行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办法后,部属、省属单位投资渠道未变,市属单位建房投资,企业由其自筹,行政事业单位在城市维护费内解决。
  房屋建设有统建、自建和综合开发三种方式:在实行综合项目体制期间,全市所有房屋建设均由渡口建设总指挥部(后为市革委)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征地、统一施工,房屋建成后按其功能与用途统一分配使用。1973年开始实行房屋自建,一直到1985年仍为全市房屋建设的主要方式。建设单位在申报计划,经审定立项后,自行负责征地、搬迁,协调设计、施工,对工程进度、质量进行监督。这种方式对用房单位较好地实现其使用目的有一定作用,但较难按照城市规划有系统地进行建设,公用设施较难配套,以形成完善的城市功能,并一再出现重复建设,征用土地、搬迁费用增加,国家投资增多。1985年1月市里成立城市综合开发公司后,对城市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进行综合开发,出售和出租商品房。这种方式有利于按照城市建设要求,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以利成片开发,配套建设,合理布局,节约用地,节省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全市房屋管理,经过逐年演变,形成了市房产管理部门宏观管理下的的市管公产房和各单位自管房两个系统的房屋管理体制,属于生产用房及文化、教育、体育、科研、医卫等事业用房均由各用房单位自管,市和各单位房产管理部门统管的主要是住宅及部分商业用房。
  第一节&&住宅建设&
  一、住房建设情况
  年建市伊始,生活设施因陋就简,住房以席棚、草棚、帐篷、“干打垒”等简易建筑为主。这个时期,全市修建临时建筑总面积达190多万平方米(含部分生产用房),耗资5700多万元;修建低标准永久性住宅25万平方米。这些低标准住宅多分布在攀枝花钢铁公司(包括矿山),一般为每户一室一厨或二室一厨,合用厕所,平均每户使用面积不足30平方米,多采用单砖隔墙,没有防震抗震措施,后来多数已成危房,有的已拆除重建。
  年,城市配套建设逐步提上议事日程。这一时期,新建永久性住宅共130万平方米,比前6年增加了4倍多,全市累计有住宅155万平方米,城市人平居住面积为2.81平方米,但数量仍感不足,标准仍然偏低,1976年全市缺房户达2.5万户。
  年,城市配套建设逐步走上正轨,住房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住宅建筑标准按照住得下、分得开的原则考虑,内装饰以及配套设施相应提高,一般按每户二室一厨、二室一厅一厨、三室一厅一厨,建筑面积按50、70、90平方米设计,室内洗澡、照明及家用电器插座等已经配套,有的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和共用电视天线。在这9年中,新建住宅平均每年增加27.91万平方米,带有偿还欠帐性质;共计新建住宅251.22万平方米,比前12年住宅建筑面积总和还多62%,人平居住面积达6平方米,职工住房条件有明显改善。&&&
  二、住房标准与装修
  新建的住宅,朝多层、高层、实用美观方向发展,住宅小区建筑群的建设注意了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的配套,注意了环境的绿化美化。1981年8月动工建设的炳草岗大梯道东侧建筑群,依坡就势,在6个不同标高小台地上,错层布置了10幢建筑物,其中8层的4幢、6层的1幢、5层的3幢、余为2层和3层,建筑面积14971平方米。建筑高低错落绵延,贯通于大递道上下,建筑型制多变,靠人民街口的为L型,其上3幢为点式,再上为_‖
  型;建筑群底层层高4.5米,为商业用房,标准层层高2.9米,为住宅。4幢8层楼房采用了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泡沫硅酸盐砌块内隔墙,两者均为市内民用建筑中首次采用。建筑群外墙面大部为彩色水刷石粉刷,个别为搓砂外粉刷;内墙面为混合砂浆粉刷,喷白。底层商业用房采用预制彩色水磨石地面,门面采用彩色釉面砖和大理石贴面装饰;楼层为水泥砂浆地面,屋面采用二毡三油防水。住宅由三室一厅、二室一厅套房组合,带阳台,部分为双阳台,厨房、厕所俱全,并有壁柜、壁厨、灶台等设施,高层建筑设垃圾道。1985年12月动工的江南二路6号住宅,位于江南二路、三路与建设街交汇处,为全市第一幢高层建筑,也是第一批建设的商品住宅之一。大楼地面上14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6151平方米,总高47.8米,建筑平面呈Y型,纯剪力墙结构,箱型基础,为大模板建筑。零零平面以上底层是商场,建筑面积898平方米,2层至14层为住宅,建筑面积4811平方米,每层3个单元、6户,共有住宅78套,一室一厅户与二室一厅户各半。大楼内设电梯,为全市住宅建筑中第一幢配备电梯者,施工时也是首次安装使用施工电梯者。大厦外墙面为白色水刷石,局部贴米黄色马赛克。底层商场地面为本色水磨石,大门及橱窗安装铝合金卷闸。标准层外墙钢门窗,内木门,单元门为防火门;内墙面刷淡绿色106胶,挂镜线以上及天棚刷白色106胶;楼地面为水泥砂浆面层,厕所为马赛克地面,瓷砖墙裙。居室均设铝合金软百叶窗帘,每户设电子门铃,装置电视共用天线,煤气灶、煤气热水器,淋浴、盥洗、卫生设施俱全。
  年市区住宅建设投资总额5.8亿元,住宅建筑面积444.15万平方米,其中市房管部门管理的24.97万平米,各单位自管的419.18万平方米。
  第二节&&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包括办公、商业服务、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科研等用房。
  年基地建设初期,本着从严控制和标准从低的指导思想,少量建设一些属于必不可少的公共建筑,主要有渡口医院(今市中心医院)、市新华书店、市邮电局(今大渡口分局)、中国人民银行大渡口支行(今中国工商银行大渡口支行)、渡口商场,以及市委、市人委、攀钢等一批办公楼(今已改作他用),6年建筑总面积共21.7万平方米,平均每年3.62万平方米。
  年城市公共建筑有所发展,但进展仍较慢,生产与生活之间很不协调。7年间公共建筑竣工面积44.25万平方米,平均每年6.32万平方米。主要项目有:中共渡口市委(现市委党校)、市政府、市人大和政协以及各部门的一批办公楼,攀枝花钢铁研究院、市体育场、市电视台、炳草岗电影院等一批科研、文化、体育设施,还有一批中小学教育设施、商业服务网点等。
  年经过调整,公共建筑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8年间竣工面积为75.77万平方米,比前13年的建设总量还多9.82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建成9.47万平方米。主要项目有:攀枝花大学、攀枝花教育学院等高等学校,市青少年宫和攀钢、攀矿、矿务局、渡口水泥厂、市建二公司等俱乐部,市传染病院、市精神病院等医院,市图书馆、市话剧团等文化设施,以及攀枝花贸易中心和各片区商业服务设施等。
  城市公共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有:
  渡口市图书馆&&位于炳草岗人民街,占地面积0.8公顷,建筑面积3972平方米。日开工,日建成。主楼由书库、阅览室和办公业务用房组成,平面呈T字形。书库为钢筋混凝土无粱楼盖体系、升板结构,五楼一底,层高2.4米,柱距5×5米,底层外围为15.2×15.2米,楼层四周各挑出1.2米,外围为17.6×17.6米,建筑面积1761平方米,藏书量24.5万册。阅览室为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三层,层高4.8米,平面轴线45×8米,建筑面积1082平方米,有7个阅览室,座席550个,主楼建筑外墙体除底层为砖墙外,以上各层皆为钢筋混凝土槽形板内填充泡沫混凝土复合式轻形墙板,为攀枝花地区首次使用。这项工程结构新颖,造形及外装饰色彩美观大方。外墙面为浅绿色基调的水刷石,主立面设有大面积采光钢窗,内墙面混合砂浆抹灰。书库地坪加贴PVC塑料毡块,其余地坪为水磨石。阅览室大厅层板吊顶,灯具造型新颖,室内配置建筑小品,形式活泼。
  攀钢俱乐部&&位于渡口大桥北西侧,占地面积15.8公顷,建筑面积12481平方米,是一个设计标准较高,设备条件较好的文娱体育活动综合设施,为全市最大的工人俱乐部,内设影剧院、游泳池、溜冰场、文体楼等。影剧院建筑面积4959平方米,三层钢筋混凝土全框架结构,球节点钢管网架屋盖。有观众厅(两层)、门厅、休息廊、舞台、化妆室、放映室、办公室等,并有售票房、配电房、空调机房和广场等配套设施。主楼外墙面以大面积水刷石、局部彩色纹大理石贴面装饰。主要出入口安装铝合金大门,余为钢门窗。内部有空调、光控、声控等设备。文体楼建筑面积4844平方米,为十一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预应力空板楼面,现浇钢筋混凝土屋盖。建筑竖向有高低两个层次,低层部分共四层,屋面设有屋顶花园。外墙正立面大面积玻璃马赛克贴面,背立面为水刷石饰面,重点部位贴红色大理石。主要出入口为铝合金大门,其余为钢门窗。底层为游泳池水处理设备用房,二层为游泳池更衣、淋浴间,三层为冷饮厅、休息厅,四层为体操练功房、舞厅,五至十一层为各类活动室,一次可容纳4000人左右。游泳池为半架空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池内壁为白色釉面瓷砖贴面,池岸为彩色拼花马赛克地面。池底架空部分为乒乓球游艺室及游泳服务用房。游泳池分为游泳、跳水两个池,游泳池长50米、宽21米,设8条标准泳道,跳水池长18米、宽21米、深5米,设置10米高跳台1座及1米、3米跳板。配套设施有闸阀室、汽浪室,场内服务楼及看台等。溜冰场位于游泳池下方,临金沙江边,露天式,设有50×30米椭圆形溜冰场和直径50米圆形练习场各一个,水磨石地坪。场内设有蘑菇亭、花坛,临江挑廊等建筑小品。全部工程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影剧院工程1981年10月开工,1983年11月竣工;第二期游泳池、溜冰场、文体楼等,1984年7月开工,1986年11月竣工。
  攀枝花大学&&位于炳草岗学园路,占地面积7.28公顷,主要建筑有教学实验楼、图书馆、综合楼、学生宿舍、食堂、办公楼等,并有足球及篮排球运动场各一个(面积1354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600平方米。教学实验楼建筑面积4225平方米,为五层砖混结构,长55.44米、宽15.24米、高21.30米,可容纳学生1000人,普通水刷石外装饰,内墙面刷106涂料,钢门窗,实验室作1.2米高水磨石墙裙,楼地面为水磨石。图书馆建筑面积2194平方米,平面呈T型,三层框架结构,底层高5.4米,二、三层高4.5米,书库层高2.7米,右侧有150座阶梯电化教室2间,水磨石地面,外饰面水刷石。综合楼建于较高台阶上,高耸挺拔,设计新颖,平面呈△形,由三个部分组成:主楼为七层框结构,三面外廊;单身宿舍及招待所为六层砖混结构;前部门廊为八层框架结构,彩色瓷砖外贴面,门厅大理石贴面,铝合金大门。校园内广植树木花草,有亭阁、曲廊、喷水池等小品建筑和小游园,非建筑用地全部用于绿化。1984年7月工程动工,1985年8月教学实验楼竣工交付使用。&&&&
  攀枝花贸易中心大楼&&座落在新华街炳草岗大梯道南端西侧,建筑面积7345平方米,建筑平面呈L型,四层,局部五层,掉层为仓库及办公室,附楼二、三层为仓库,其余均为营业厅。1984年动工,1985年2月竣工交付使用。大楼为钢筋混凝土全框架结构,主楼柱距7.5米,附楼柱距5米。营业厅层高6米,楼板采用7.2米跨高强钢丝预制空板、其上设50毫米厚细石混凝土叠合层,墙体围护结构为预制空板、平板、槽板,焊于梁柱节点上。营业厅天棚饰以吸音花纹装饰石膏板,立柱以彩色水磨石预制块贴面,大门用彩色花纹大理石包框,彩色水磨石地坪。外墙各个部位贴不同颜色马赛克,全部采用钢门窗,营业厅为通长玻璃窗,临街面设通长橱窗。这座商业服务建筑在体量、装修、内部设施方面均达到了新的高度。
  到1985年,市区公共建筑共141.72万平方米,包括文教体育用房51.27万平方米、商业服务用房21.111万平方米、医卫用房17.92万平方米、科研用房3.08万平方米、办公楼48.32万平方米。其中市房管部门管理的2.18万平方米,各单位自管的139.54万平方米。
  第三节&&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主要是厂房、仓库等工业交通用房,也包括企业生产性住房及车间办公等附属房屋。到1985年,全市已建起了钢铁、冶金矿山、煤炭、电力、机械、建材、森工、轻工等14个工业部门共507个工业企业,其中重工业企业294个、轻工业企业213个,工业建筑面积170.70万平方米(含更新改造竣工面积),其中厂房124.6万平方米、仓库46.1万平方米。
  工业建筑特别是厂房,根据生产的性质和特点,各有其具体要求。重工业企业特别是冶金企业,其厂房多属大型、重型。攀钢轨梁厂厂房长546米、宽210米、高14.8米,共分八跨,跨度分别为30米、21米、18米、局部15米;柱柜12米、边柱6米;高温部分屋架为钢结构,占一半,另一半为钢筋凝土预应力屋架;吊车梁分别为12米、6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荷载多为50吨,局部为钢结构,荷载100吨;基础最深18~19米,一般柱基深2~3米;屋面为大型屋面板,墙体均为预制板。攀钢提钒炼钢厂主厂房由原料跨、炉子跨、第一铸锭跨、第二铸锭跨等四个跨间组成,全长221米、宽83.2米,最大高度(炉子跨)48米;厂房结构为双肢斜腹杆钢筋混凝土柱,钢结构吊车梁,钢屋架,钢屋面,结构构件重而大,预制钢筋混凝土柱74根,柱高28.77米,单重达73吨(分节预制安装),在柱标高+37米处设钢筋混凝土平台梁,重35吨;厂房结构总重6900余吨,其中24米跨箱型吊车梁,每根重62吨。攀钢烧结厂主厂房是一个大型多层、多跨、多列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业建筑,框架柱高32~45米,造型复杂,牛腿有二、三、四面多种型式,最大单重64吨,采用多节预制安装施工工艺,构件制作精度和焊接质量要求极严。攀矿密地选矿厂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黑色金属矿山选矿厂,厂房充分利用地形,按工艺流程建设在海拔1090米至1170米间的坡地上,阶梯布置,磨矿、选矿、尾矿浓缩均实现重力自流,别具特色。轻工业中,市啤酒厂主体工程啤酒车间,要求隔热保温,装修工程技术要求严格,使用了软木、聚苯乙烯泡沫、干炉渣、炉渣混凝土、不饱和树脂、苯乙烯涂料、再生橡胶沥青、洗石子、磨石子、瓷砖、缸砖等10余种特殊材料,工程质量优良。
  第四节&&历史建筑
  攀枝花市现辖地域保存的古代和近代建筑主要是殿宇、牌坊、地主庄园、桥梁等,分布于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建筑年代最早的是明洪武年间,多数为清代和民国年间。
  一、殿宇寺庙
  这方面建筑有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以及佛教和道教寺观等。建筑为中式或中西结合风格,一般为土木结构,抬梁式、穿斗式木构架承重,有的采用斗拱;屋顶为歌山式、悬山式、硬山式,有的加尖顶。墙体多为土坯砌筑,少数为青砖墙。寺庙建筑大多立功德碑或铸大铁钟为纪。
  清真寺主要分布在米易县境内。撒莲乡弯崃清真寺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年代最久。挂榜清真寺坐落在米易县挂榜乡田坝村(回民村),是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典寺院建筑,为攀枝花市文物保护单位。据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四合院建筑,占地1200平方米,由望月楼、左右厢房、大殿组成,中为天井,望月楼前设照壁,寺院坐西朝东(按伊斯兰教义,圣龛必须背向麦加)。建筑紧凑,高低起伏,层次分明,玲珑可观。大殿(礼拜殿)平面为凸字型,砌有高台,面阔五间14.5米,进深五间10.2米,檐柱与外金柱之间为殿廊,单檐歇山式屋顶(民间维修时改为悬山式屋顶),简瓦屋面,屋檐加飞椽,脊和垂脊均为砖瓦砌置,檐柱、金柱、山柱、角柱共28根,殿内木板地,殿廊青砖地面,檐柱基础为素面覆盆式,穿斗、抬梁式结构,梁柱木构架承重,土坯墙,厚40厘米。两厕厢房为讲堂、住宅、厨房,面阔三间10.7米,进深二间5.9米,穿斗式结构,小青瓦单檐屋面,土坯墙,青砖地面。望月楼(帮克楼)为三重檐三层阁式建筑,高14.5米,居全寺中轴线前部,底层平面方形,面阔三间8.65米,进深四间8.80米,青砖地面,四周土坯墙,正面青砖饰面,四边腰檐,檐柱10根,角柱4根,金柱6根,通二层腰檐底。二层六角形,边长3.35米,六边腰檐。三层亦六角形,边长1.7米。屋顶六角形攒尖,筒瓦屋面加宝顶,出檐加飞檐,屋脊砖瓦砌置。该楼为木结构梁架,6根重柱,逐层收分,层间木梯上下,楼面木地板,梁柱边接采用斗拱,底层为五踩重翘,楼层为七踩三翘。此寺年久失修,梁架立柱已微呈歪闪倾斜。
  平江天主教堂,原名马上天主教堂,座落在仁和区平江乡经堂村,建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有主体建筑经堂、钟楼,附属建筑男女学堂、宿舍、厨房、畜圈等,共87间,占地面积334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657平方米,主体建筑融西方教堂建筑与中国古典传统建筑风格于一体,别具一格,经堂为单层建筑,平面呈十字型,钟楼为三层柱廊式建筑,三重飞檐,四角攒尖,木梁板楼层,木梯上下。经堂、钟楼均为木构架承重,穿斗式梁架,土坯墙,内外粉刷,青瓦屋面,半圆拱顶棚木门窗,四周42柱,最大直径35厘米,钟楼正面6柱支承挑楼,柱下置石磉,其上雕刻人物花卉,外廊柱红色油漆,其余各柱均埋入墙体,墙厚1米(1981年维修时改为60厘米)。整个教堂主轴线东西走向,组成封闭式庭院建筑。
  佛寺庙观中年代最早的是西祝寺,坐落于仁和区中坝乡纸房村。明洪武年间先建成武帝神祠,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建马王、观音、关公、大书房四大殿,现仅存大书房,即后殿,四柱穿斗式木梁架,硬山式屋顶,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建筑面积112平方米,重建西祝寺碑文今存。
  此外还有:关圣行宫,位于仁和区总发乡,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修建,占地面积368平方米,建筑面积190平方米。万寿琳宫,位于仁和区平地乡,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修建,占地面积533平方米,建筑面积216平方米。
  二、牌坊
  曾母毛老太君贞节坊,位于仁和区鱼塘乡豆地村东南250米处。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立木坊,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夏改立石坊,牌坊为三重檐石结构,四柱三开间,高6米、宽6米,上有石刻楹联花饰图案,正中有“竹节松心”四个大字,正面重勒清代铭文,现存完好。
  三、地主庄园
  陆雅斋地主庄园,座落在仁和区中坝乡回蚌村的一个小山包上,建于民国年间,是一座由穿堂、左右厢房、正房组成的四合院建筑,坐南朝北,平面为正方形,中央为青砖铺设的院坝。穿堂两侧耳房,正前方设照壁和花园。正房面阔三间,中间大厅,两旁耳房,依山就势建于高台上,石砌台阶上下。四合院后面的山坡上建有一栋兵房,供武装护兵住用(可容一个排兵力)。庄园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房屋建筑牢固,为外廊式二层楼房,土木结构,木构架承重,土坯墙,木檩,木椽子,小青瓦屋面,白灰砂浆内外饰面,外墙壁作彩绘。楼层为木梁板结构,木梯上下。
  四合院东侧为陆家祠堂,座南朝北,由戏楼、右左厢房、正殿组成庭院式建筑,今仅存戏楼的一部分,余已拆除。戏楼位居前部,二层土木结构,梁柱穿斗式木构架承重,木梁板楼层,土坯墙,厚80厘米,内外白灰砂浆饰面,山墙有筒瓦砌置压檐。屋顶四角飞檐,小青瓦屋面。底层为穿堂,经石砌台阶进入大门。二层中间舞台,两侧耳房。舞台前沿外挑1米,两端设吊脚柱。舞台后壁及侧壁上绘有多幅彩色戏文。
  第五节&&房产管理
  房屋经营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住宅,兼有少量的商业用房和仓库。1969年永久性住宅兴建后,公房的经营管理一直按市房产管理部门直管和各企事业单位房产管理部门自管两种形式实施。1981年市政府设立了房产管理处,作为管理房产的职能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除攀钢设有房产公司外,其他由行政处(科)或办公室兼管。1982年2月,市政府批准执行《渡口市公房管理暂行办法》,对住宅的分配、不同情况的居住面积、租金、租赁关系、违章处罚、房屋维修等作出规定。
  一、房屋分配&&
  主要是住房的分配。市直管住房分配对象是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工。1975年以前由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负责,1976年由市基本建设委员会负责,1978年由城市建设管理局负责,1983年成立市分房委员会。市里规定:住房分配要发扬民主,依靠群众,本着有利生产(工作),方便生活,分别缓急,合理安排的原则进行。分配的重点,先考虑因建设需要的拆迁户和无房户,次考虑低于本市平均居住水平的拥挤户和不方便户。分配的次序:先老职工,后新职工,先晚婚者,后适龄结婚者,在适龄职工中先年龄较大者。原则上按工作就近地点分配。各单位自管住房参照市里的规定制订具体办法,内部实施。
  二、房屋租金
  建市以来,住宅租赁一直实行福利型、低租金制,房租收入不足偿付维修费与管理费,更难实现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1969年物资局首先收取住宅房租,每平方米使用面积月租0.14~0.18元:此时,市财政局提出凡住宅均应收取房租。1971年3月,市革委决定本市住房租金标准为每平方米每月0.02~0.07元。1978年2月,市革委决定住宅分四类收租:一类(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泥地面、玻璃窗、纱窗,有厕所、自来水)每平方米月租0.05~0.06元;二类(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泥地面、玻璃窗,有自来水,厕所共用)每平方米月租0.04~0.05元;三类(砖木结构、木地板或水泥地面、玻璃窗,共用自来水和厕所)每平方米月租0.03~0.04元;四类(土木结构、土地面,共用自来水和厕所)每平方米月租0.02~0.03元。1982年12月,市物价委员会核定新型住宅(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双阳台、钢门窗、纱窗、纱门、简易壁厨、单用厨房、厕所、浴缸或淋浴设施、电器插座、厨房灶台瓷砖贴面和墙裙水磨石等五项以上设施),每平方米月租0.07~0.09元。商业用房的租金了也作了调整。各单位自管房参照市颁标准自定,一般低于市直管公房租金。
  三、房屋维修
  建市后十几年,因房龄不长,维修量小,多为小修、中修,进入80年代以后,维修量逐年增大。1972年以前,市直管公房谁使用谁维修。1973年市设立公房管理机构后,建立了专业维修队伍,负责房屋中小修,维修费用以房租收入为主要来源,不足部分由城市维护费补贴。大中型企业均设有专业房修队伍,维修费用从住房租金及大修理基金解决。各事业单位设有维修工负责经常养护,大中修另找专业队伍,维修费用在行政费中列支。维修所需木材、钢材、水泥,市直管房和事业单位列入国家计划,大中型企业在生产材料中调剂,小宗材料均自行采购。
  四、房屋普查
  1985年根据国家统一部署,首次进行城镇房屋普查。普查工作由市政府直接领导,全市有1423人参加。普查范围包括市区及仁和、攀莲、健康3镇,丙谷、湾丘、普威、长坡、二滩、红坭、大田、务本、龙洞9个独立工矿区共454条街、路、点,涉及675个产权单位、76529户、282356人、25237幢房屋。
  普查的结果:全市城镇各类房屋建筑面积为1002.52万平方米,比历年竣工面积累计多76.52万平方米;其中市区(包括仁和镇)为900.63平方米,占89.84%,盐边、米易两县所属镇为101.89万平方米,占10.16%。
  房屋产权&&市房管部门直管28.90万平方米,占2.88%;全民单位自管931.37万平方米,占92.90%;集体单位自管31.94万平方米,占3.19%;私有房10.31万平方米,占1.03%。
  房屋建成年代&&1949年前3.44万平方米,占0.34%;50年代7.28万平方米,占0.73%;60年代85.55万平方米,占8.53%;70年代577.95万平方米,占57.65%;80年代328.30万平方米,占32.75%。
  房屋结构&&钢结构20.81万平方米,占2.08%;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21.81万平方米,占2.18%;钢筋混凝土结构56.67万平方米,占5.65%;混合结构615.04万平方米,占61.35%;砖木结构230.02万平方米,占22.94%;其它结构58.17万方米,占5.80%。
  房屋层数&&平房328.77万平方米,占32.79%;二至三层楼房207.83万平方米,占20.73%;四至六层楼房448.29万平方米,占44.72%;七至十层楼房17.63万平方米,占1.76%。
  房屋用途&&住宅498.50万平方米(其中:成套住宅44504套、239.14万平方米,集体宿舍110.59万平方米),占49.73%;工业交通用房313.49万平方米,占31.27%;文化体育娱乐用房8.94万平方米,占0.89%;教育医疗科研用房79.51万平方米,占7.93%;商业服务用房68.45万平方米,占6.83%;办公用房29.31万平方米,占2.92%;其它用房4.32万平方米,占0.43%。
  房屋使用情况&&自用579.34万平方米,占57.79%;出租423.18万平方米,占42.21%。
  房屋完好程度&&完好房685.16万平方米,占68.34%;基本完好房227.25万平方米,占22.67%;一般损坏房67.82万平方米,占6.77%;严重损坏房13.16万平方米,占1.31%;危房9.13万平方米,占0.91%。
  居住水平&&住宅使用面积为269.30万平方米,按普查户数和人口计算,户均35.19平方米,人均9.54平方米;按全国房屋普查口径折算,实际居住面积为182.33万平方米,户均23.83平方米,人均6.46平方米。
  缺房情况&&全市缺房户11898户,占普查户数的15.55%,其中无房户7769户,不方便户2929户。
  这次普查,为制订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镇建设、住房制度改革提供了可靠依据。
  第六节&&地产管理
  建市初期,建设用地以划拨为主,即使占用少量农田、农宅基地、山林,也是先占后征。1967年始制定征用土地、山林、迁坟、房屋拆迁补偿的规定。
  1971年市革委确定由民政局负责土地管理工作,土地管理开始按国家政策规定逐步走向正轨。1975年市革委规定建设用地、各单位兴办农副业生产基地占用集体荒山的不给补偿,农副业生产用地主要是开荒,不得与当地农民争地。1978年市革委发出通知,规定工矿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农副业生产用地要办理征用手续。1979年市革委又强调保证建设用地需要,不浪费土地,加强土地管理,合理使用土地。1982年市政府再次重申征用土地要服从国家需要,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国家建设征地和搬迁工作。同年市里成立了建设用地管理处,负责土地管理工作,1984年与规划设计管理处合并,统称规划设计管理处。
  1985年7月,市政府决定将市房产管理处更名市房地产管理处,行使市政府的地产管理职能,包括对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确认和管理,征收土地使用费。同年,市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明确了非农业用地的管理制度、报批程序、补偿标准、违章占地的惩罚等,既保证了国家建设用地需要,又保护了耕地,有力地制止了房屋搬迁中讨价还价的现象。
  1965年到1985年,攀枝花建设实际占地42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建筑占地28平方公里、仓库建筑占地1平方公里、生活居住占地10平方公里、对外交通建筑占地2平方公里、其他建筑占地1平方公里。1985年城镇房屋普查中结合普查了城镇地产,通过普查,全市城镇建设使用土地面积为873.09万平方米,其中房屋占地531.25万平方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蓝图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