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今时今日的什么经济条件敢生二胎环境又有多少人能够负

生二胎没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还是不要生_情感天空帮_【图文】二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二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一份报告看清:母婴消费升级,“奶爸经济”的崛起
虎嗅注:本文投稿者综合了多份母婴市场调研报告相关信息,组合处这份消费升级带来母婴产业升级的报告,仅供大家参考。一、母婴市场新局势&(一)二胎政策催生母婴市场进入新阶段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岁年龄段人口为2.41亿;这一部分婴童人群的占比在2005年首次降至20%以下,在2015年开始明显回升至17.6%。随着二胎政策放宽以来,我国每年大约有1700万以上的新生儿诞生。&“母婴行业区别于其他消费的特点是,其是一个长周期的刚性需求,广义的母婴消费概指0-12岁婴童所有消费的综合”,21世纪经济研究院和京东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母婴产品消费趋势报告》如此定义道。21世纪经济研究院&京东:《2016中国母婴产品消费趋势报告》&照目前的婴童总量及增速趋势,中国工业报预估每年可新增超300亿元母婴消费,至少带来年均13%左右的新增长空间。而CBNData的《2016母婴行业消费趋势大数据报告》也证实,2015年母婴行业整体规模已达2.3万亿,占到GDP的3.4%,其中线上母婴行业规模正快速扩张,2014年已达千亿级别。中国母婴市场正在进入新阶段。&(二)母婴人群的三大消费升级&1、行业整体消费渠道与方式升级&(1)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升级京东大数据平台显示,自从2014年12月移动端订单量指数首次超越PC端开始,移动端渠道订单量便一直呈现指数级的增长,PC端数据再无反超。Treed知萌咨询也表示2016年“双十一”,41%的受访者通过APP购物,而PC端购物的仅占16.2%。随着更具购买力的“金主”在三四线城市崛起,中国的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正在跨越PC普及网络阶段直接进入移动互联网消费时代。21世纪经济研究院&京东:《2016中国母婴产品消费趋势报告》&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各行业均已相继进入移动电商时代,截止至2015年第三季度,全行业在移动端渗透率已高达61.7%,淘宝与CBNData在联合发布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消费报告》中指出道。无论过去依托PC端的母婴老社区、主打母婴社交的APP,还是母婴行业相关自媒体,均已呈现朝明显的母婴移动电商发展态势。而像小红书、洋码头、网易考拉、野兽派这类非母婴电商也依托原有移动优势,开通母婴专场,入局母婴移动消费市场。&(2)线下为主、线上为辅向线上线下打通升级日趋依赖网购的消费者,习惯在不断变化中。相比过去,他们变得更加注重体验式消费,原有渠道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母婴童零售商逐渐向模式外拓展,原有渠道布局边界逐渐模糊化。如上线于2007年的宝宝树不仅关注宝宝和新手妈妈,还将人群拓展至怀孕期和备孕期的准妈妈,提供包括社区、资讯、孕育知识等内容服务,游戏、成长记录等工具;电商部分除了主打母婴用品外,还附带有百货家居类产品。&罗兰贝格:《2016中国母婴童市场研究报告》&艾瑞咨询:《2015年中国线上母婴市场发展白皮书》&尽管目前大部分企业仍以线下销售为主,但随着电商和移动支付的渗透率不断提高,未来线上线下将逐步打通,将步入多渠道共存常态化阶段,产品与服务融合、线下和线上融合的大趋势将日益实现,线上母婴渠道的恶战也将越演愈烈。&(3)国内购向“海淘”“全球购”升级随着BAT纷纷入局母婴跨境电商,母婴全球购已经逐渐成为跨境电商垂直行业里的一片蓝海。网易考拉海购于11月刚发布的《2016跨境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尽管原本过半的已婚已育人群占比在一年多时间里下降了13%,但是数量仍保持增长的良好态势。&随着国内环境和产品安全问题层出的恶化,用户对进口国际品牌越来越熟悉与信任。京东调查发现,大多数全球购用户对平台评论的关注程度明显低于一般渠道,他们更加看重的是高品质、更专业、能满足某些特定需求的产品,例如高品质的辅食、运用新技术的奶瓶或有特定功能的吸奶器。&2、消费者行为模式与品牌意识升级,高端产品市场规模化时机已到聚划算通过大数据频繁模式识别、对比分析等方法发现,传统的奶粉+尿不湿营销模式在消费升级中已经逐渐转变为奶粉+净水器。通过追踪溯源以保障宝宝一开始就安全健康,这种原本多在高端用户中显著体现的购买模式,正在随着普通用户消费升级转变为高端货品市场规模化的机会与趋势。&CBNData也发现,母婴用户对传统婴童食品、用品等刚需品类变得更加看重其品牌背书,需求已经趋于稳定,大多偏好天猫旗舰店,并呈现出向高端进阶的趋势。这说明,母婴人群不仅整体的品牌意识有显著提升,对高端品牌与高品质都有所意识与追求。&然而不可忽略的是,“母婴市场整体品牌竞争也在加剧,各个类目都呈现出品牌集中度下降的趋势。单靠“知名品牌”吸引消费者的难度也开始增高,中部品牌和小众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对头部品牌的地位产生了冲击”,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分析道。&高端产品正面临市场规模化的机会与新挑战。&3、消费者需求从单一向多元升级,个性化、专业化成为新趋势随着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新一代爸妈已经诞生。比80后更早养成网购消费习惯、对个性化、差异化、高端化有明显偏好的85后、90后这群年轻的爸妈将在未来的5-10年内极大程度地影响母婴市场的未来。商品种类是否丰富早已不是80后、90后的第一追求,能否持续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成为母婴电商的新考验。随着母婴平台间竞争愈加激烈,发现市场细节中存在的机会、寻求差异化,成为当务之急。21世纪经济研究院&京东:《2016中国母婴产品消费趋势报告》&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高级分析师刘力华认为,能满足消费者更多的个性化、丰富化的需求的非标类产品市场潜力非常大,是母婴行业没有被完全开发的蓝海市场。相较之下,食品和纸尿裤是安全敏感度比较高的品类,而非标类的产品安全敏感度较低,试错成本较小,因而会更加受网购小白们的欢迎。&网易考拉海淘:《2016年跨境消费趋势报告》&艾瑞的《2015年中国线上母婴市场发展白皮书》也指出,例如童装、玩具、个护、餐具等弹性需求品类,相比纸尿裤、辅食、奶粉这些刚性需求品类而言,更容易受促销活动影响,非理性消费的情况更为常见。而《2016跨境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在销售额增速迅猛的同时,纸尿裤和奶粉在母婴类目的销售额占比反而分别下降30%和29%。而宝宝用品的销售额半年环比(2015年下半年与2016年上半年)却上升了6倍。&网易考拉海购分析道,在个性化的跨境消费趋势大潮中,曾经的奶爸奶妈群购买需求的变化显示了跨境消费的另一新趋势——对于专业化商品的需求越加旺盛。与以往跨境潮人对于潮牌和奢侈品的追求不同,现在的跨境消费者更注重通过商品自身的功能与设计所营造的生活品质氛围来体现自身的个性,对于个性的展示从华丽物质欲的偏好转向实用性更强的情感抚慰。&(三)母婴市场将迎来新的商机与竞争者“在公司和品牌持续宣传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等对威胁健康的因素,中国消费者开始对健康采取更主动的行为。”前不久,独立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刚发布的《2017年中国消费者趋势》中这样写道。&而早在2014年《清洁用品趋势——从消费者需求看新产品机遇》这份报告中,英敏特就发现85%的父母受访者认为有了孩子以后自己的需求排在孩子之后,52%的0-3岁孩子的妈妈会担心残留在衣物、家具表面、玩具上的细菌病菌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这将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会为了孩子主动进行健康消费,而这些主动的消费需求也将变得越来越挑剔而明确。对于大多数的非母婴企业和产品而言,如何能够应对越来越专业的消费者和越来越个性化、专业化的需求将成为重要课题。&从2013年开始,海尔团队借助专门打造的健康育儿母婴交互平台“海尔优知妈咪汇”深入研究母婴人群,建立“海尔母婴家电”子品牌,不仅陆续推出无氟变频婴童空调、母婴分区免清洗洗衣机、专业母婴净化器等专业化母婴产品;2016年海尔还宣布与母婴品牌台湾广禾堂、爸爸的选择跨界合作。而互联网空净品牌豹米也于2016年5月第二代空气净化器上市时特别推出以除霾、除醛、除菌、负离子为核心功能的母婴版空气净化器。而在家居清洁和衣物清洁用品市场,我们不难看到,越来越多的针对婴幼儿及儿童的专业化产品正在浮现。这些非原生母婴品牌的新尝试和良好发展都在预示着一个新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家庭消费者正在期待着更加专业更细分的产品,特别是为了宝宝健康而专业化的产品。&二、“奶爸经济”的崛起&(一)重提“父婴时代”早从2013年开始,淘宝网便发现,购买母婴用品的男性用户已有3000万,高达181亿元的消费额虽然相距女性用户消费额291亿元仍相距百亿,但是男性母婴用户已占据母婴产品购买用户总数的44%,相比2012年提升了12%。在艾瑞咨询发布的《2015年中国线上母婴市场发展白皮书》中提到,2015年中国母婴网购用户中,女性占比50.5%,男性占比49.5%。&尽管多数报告数据都侧重体现女性消费者占据了母婴市场的绝大多数,但是男性在婴童经济中的贡献值却在逐年上升,有分析师早在2013年便率先提出“父婴时代”的概念。&(二)“奶爸”正在成为婴童经济中的潜力股&1、男性的家庭角色正在变化随着“互联网+”时代不断发展,孕婴童市场的需求关系正在被重构。父亲带孩子早已成为近年的社会话题,《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虎妈猫爸》、《我的宝贝》等综艺和电视热映不仅暗示了男性应该更主动并更多地分担家庭育儿角色,与此同时广大女性观众的热切关注也都向全社会传递了更注重家庭和孩子的男性更受欢迎、更能获得好评的信息。随着社会舆论与女性经济地位的不断发展,男性正逐渐从“主外”转变为“分担内”的家庭高参与度角色,“暖男”“奶爸”作为男性评价标准与标签正在被社会广泛接受。&淘宝网&CBNData:《2016年中国消费趋势报告》&英敏特在《清洁用品趋势——从消费者需求看新产品机遇》中表示,虽然女性仍是家庭主导,但调查发现只有2%的男性受访者声称“从来不做家务”,男女分工在越年轻的家庭中越趋于平等。加上国家二胎新政的推动,不但男性将享受更多的政策福利,同时也催促他们将生活重点加倍回归家庭,尤其是孩子们身上。对于新一代85后、90后甚至00后的新新爸妈来说,“男女分工平等”“爸爸也要会挑奶粉尿不湿”逐渐成为理所当然的家庭观。这些社会观念与文化现象的变化,都在昭示奶爸经济正成为孕婴童经济、男性经济的新增长点。&英敏特:《清洁用品趋势——从消费者需求看新产品机遇》&为了顺应“奶爸经济”的这一潮流趋势,越来越多的“奶爸”品牌正在发力。C2M互联网婴童品牌“爸爸的选择”正试图采用爸爸们的理性分析视角与男性“以质为先”的品位选择重新制定高品质的婴童产品标准。2014年开始创业的“三个爸爸”儿童空净品牌则正打算转向开拓仍处窗口期的新风机市场。而环保科技新军素净则希望通过发布“可杀灭SARS、诺如病毒,致病菌与消除甲醛等化学致癌物”的素净Air空气洁净机,帮助理性而不善言爱的爸爸们传递心声,提出“从呼吸开始守护”的全新概念,呼吁社会大众关注室外雾霾天气的同时,关注室内空气污染对母婴的潜藏伤害。&2、男性用户在消费市场中的地位正在变化相比起长期固定于服饰、珠宝首饰、美容美妆三大领域的女性消费者,男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消费领域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知萌咨询的《2016年“双十一”消费行为调查报告》显示,今年“双十一”男性购物消费略高于女性,平均花费1561元。&来自阿里研究院、奢侈品研究和顾问机构的财富品质研究院的大数据显示,2015年单笔网购消费在2000元以上的比例,男性海淘群体占56%,女性仅41%;单笔消费在500元以下的比例,男性为16%,女性却有32%。在《2014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中,艾瑞咨询通过对比2013年男女常购商品类比的占比后发现,女性购买母婴产品占所有女性消费的比例为4.9%,而男性占比为5.3%。&这说明,虽然女性买得多、频次高,但是并不代表男性在母婴网购市场的消费能力比女性差,他们或许比女性更乐意购买母婴产品。这些目前仍在母婴电商市场中潜藏着众多的“奶爸”将有可能随着孕婴童市场消费升级、高端化,而逐渐浮现、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甚至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74762.html
未按照规范转载者,虎嗅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最多15字哦
后参与评论
insight first全面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_参考网
全面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李汶菁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生育政策应与时俱进。基于我国的人口现状,控制数量的过快增长,已不再是最主要的目的。为了解决当前的人口结构、解决老龄化过快以及独生子女家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国现已全面放开二胎。本文从我国生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入手,着重分析了其提出的背景以及对经济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关键词:全面二胎 人口红利 老龄化 性别比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一、我国生育政策的发展历程(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前从1957年开始,我国对节育态度开始明朗化。《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人口学家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明确了人口过快增长与中国资金积累及工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指出人口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控制人口增长刻不容缓。并提出定期举行人口普查,提倡节制生育。大跃进时期左倾思想泛滥,大力推进工业和农业发展以致劳动力需求大增;同时中苏关系破裂导致了发展危机。在1958年至1961年间,“计划生育”几乎中断。(二)计划生育一胎政策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定计划生育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12月,计划生育被写入宪法,计生工作自此正式进入全面普及阶段。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通过,标志着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被纳入法制轨道。2000年,我国出台“双独”政策。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2015年,为应对老龄化现象,我国政府启动全面二胎政策,于日起正式实施。二、全面二胎政策的提出背景(一)人口红利消失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人口红利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为我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我国目前正面临“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达到瓶颈状态。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减少,中国将面临劳动力短缺局面,同时劳动力价格逐渐增长,影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以及产品出口,减缓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二)人口老龄化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也是促使我国政府采取全面二胎政策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一胎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日益降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从2000年到2014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已经达到10%,老年人口比例升高增加了社会的养老负担。“根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重将达到12.1%,2030年将达到大约16%,2040年为22.3%,到2050年将达到23.6%,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年轻劳动力的减少会增加家庭抚养负担,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不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三)男女性别失衡由于我国自古以来的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一胎政策实施后,多数家庭选择性生育,刻意选择性别。特别是自从我国部分地区实行一胎半政策以后,第一胎为女孩的家庭会继续申请二胎,更加剧了性别失调。2015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与正常值104—107有较大的偏差。性别失衡会影响家庭关系与社会稳定,甚至影响生育计划政策的实施。实行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推进性别比趋向平衡,维持社会稳定并促进社会发展。三、全面放开二胎的意义(一)延长人口红利由于年轻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我国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因此全面放开二孩,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短缺。“与政策不变相比,2030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政策不变多出4600万人,2040年多出9100万人,2050年多出1.09亿人。若维持生育政策不变, 从2036年开始,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降至8亿人以下,但在立即全面放开二胎的条件下,劳动年龄人口在2048年才下降至8亿人以下,生育政策的放开使其推迟了12年。”(二)减缓人口老龄化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致使人口结构问题日益凸显,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全面放开二孩有利于有效减缓人口老龄化。“根据预测,202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6. 6%,比维持政策不变低1个百分点;203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升至23.6%,比政策不变低1.6个百分点;2040年,老年人口比重增加至27.3%,比政策不变低2.8个百分点;2050年,两种方案下人口老龄化的差异进一步拉大,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下为29.9%,比政策不变低4.6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可以有效延缓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三)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将会对相关产业如食品、玩具、母婴医疗等等产生直接影响。同时政策的实施在未来将改变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也间接对房地产等行业产生影响。根据目前的儿童抚养成本估算,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将会带来大约每年1200亿—1600亿的消费红利。四、全面放开二孩的弊端(一)加剧资源短缺现状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量小。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将面临加速增长,人口基数进一步增大,资源短缺加剧,特别是将会导致粮食短缺加剧。除此之外,资源短缺问题不只体现在自然资源方面,也包括教育、医疗、公共设施等人文资源。由于中国医疗教育、公共设施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加剧这些资源区域不平衡的现象。
(二)影响女性就业女性就业歧视一直存在,生育是其主要原因。而二孩的生育将进一步影响女性的就职率,并同时产生更多的就业问题。除此之外,一些女性就职率较高的单位,比如学校,全面放开二孩会影响其正常的工作活动。女性扎堆生二胎,申请生育的女教师明显增多,再加上福利制度的日益完善,产假延长,导致单位排班困难,教师紧缺,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三)增大性别比中国人固有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家族思想。对于有一个女孩的家庭来说,二孩放开,无疑是给了他们得子的机会。而在医学水平发达的今天,生育的性别选择很容易做到。而这不仅不能改变我国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反而会加大性别比例差距。(四)增大家庭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物价指数逐步攀升,再加上社会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公共资源的稀缺,孩子的生育养育成本增加。而一些社会调查显示,极少的富人和一些收入水平低的穷人,生育欲望最为强烈。对于那些穷人来说,生二胎只会进一步降低其家庭生活水平,且孩子的教育水平不能得到保证。五、结束语针对二孩政策带来的种种弊端,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全面二胎政策,加快相应工作的进展和配套设施的完善。第一,增加资金投入,加快医疗卫生与教育资源的发展与合理分配。第二,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并提高我国居民总体生活水平。第三,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从长期看,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趋势不会改变,人口政策的调整虽然不能阻止老龄化的大趋势,但是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老龄化社会的进程。人口学专家、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黄文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全面二孩”每年带来的新增人口在300万—800万之间,估计中值为500万,生育高峰可能在2017年出现。虽然暂时我们还不能清晰地判断全面放开二孩对人口结构产生的影响,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全面放开二孩之后,相当一部分中国家庭的家庭结构将发生改变,人们将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老龄化和人口的关系,从而形成更加理性成熟的生育观念,这种观念也必将进一步影响人口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这也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所带来的利好。综上所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一项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极大积极意义的举措。但在实施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对于全面放开二孩对于经济发展的利弊进行了阐述,针对其中的问题,本文也提出了建议。总之,全面放开二孩对人口基数巨大的中国来说,终归是一个完善社会人口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策,是一项需长期坚持并逐步发展完善的政策。参考文献:[1] 施峰. 人口老龄化:中国和平发展必须应对的挑战[J]. 经济研究参考,2004(75):2- 22.[2] 翟振武,张现苓,靳永爱. 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分析[J]. 人口研究,2014(2):3- 17.[3] 汪妍. 二胎政策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 青年与社会,2014(1):202- 204.[4] 张璐. 放开“二胎”政策的利弊比较研究[D]. 吉林农业大学,2014.[5] 李佳黛.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利弊分析[J]. 知识经济,2016(3):20- 20.
2016年35期
管理观察的其它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胎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