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养老理财产品视同认定文件

中国工商银行理财产品报告 目 录 一.人民币理财产品概要。 1 (一)银行理财产品分类 1 (二)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 2 二.保本型理财产品与非保本理财产品 2 (一)保本型理财产品简介 2 (二)保本理财产品设计原理简介 3 (三)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简介 3 三.中国工商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具体分析 3 (一)2011年高净值客户专属资产组合投资型人民币理财产品(90天)GDXT167 3 1.收益计算方法 3 2.投资方向 3 (二)2011年第21期保本型个人人民币理财产品(95天)BB.收益计算 4 2.投资方向 4 (三) 中国工商银行保本型个人人民币理财产品(40天)BB.收益计算 5 2.投资方向 5 四.中国工商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附表 5 一.人民币理财产品概要。 人民币理财产品,即由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 (一)银行理财产品分类 1.根据投资币种不同,一般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人民币理财产品、外币理财产品和双币理财产品。 如外币理财产品只能用美元、港币等外币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只能用人民币购买,而双币理财产品则同时涉及人民币和外币。 2.按照客户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银行理财产品还可以分为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 保证收益理财产品的收益是固定的,到期后就可以获得协议上规定的收益,反之为非保证型。非保证型又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是指银行按照约定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产品,反之就是非保本型。一般银行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的风险仅次于储蓄风险,是追求稳定收益的稳健型客户的最佳选择。 (二)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 1.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及QDII型。 债券型——投资于货币市场中,投资的产品一般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因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个人无法直接投资,这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实际上为客户提供了分享货币市场投资收益的机会。 信托型——投资于有商业银行或其他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机构担保或回购的信托产品,也有投资于商业银行优良信贷资产受益权信托的产品。 挂钩型——产品最终收益率与相关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如与汇率挂钩、与利率挂钩、与国际黄金价格挂钩、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与道·琼斯指数及与港股挂购等。 QDII型——所谓QDII,即合格的境内投资机构代客境外理财,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QDII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简单说,即是客户将手中的人民币资金委托给合格商业银行,由合格商业银行将人民币资金兑换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资,到期后将美元收益及本金结汇成人民币后分配给客户的理财产品。 2.在投资人民币理财产品时要注意四大风险。 (1)收益率:如广告中的收益率是年收益率还是累积收益率;产品是否代扣税,广告中的收益率是税前收益率还是实际收益率。 (2)投资方向:人民币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将投放于哪个市场,具体投资于什么金融产品,这些决定了该产品本身风险的大小、收益率是否能够实现。 (3)流动性:大部分产品的流动性较低,客户一般不可提前终止合同,少部分产品可终止或可质押,但手续费或质押贷款利息较高。 (4)挂钩预期:如果是挂钩型产品,应分析所挂钩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方向与区间是否与目前市场预期相符,是否具有实现的可能。 二.保本型理财产品与非保本理财产品 从是否保本的角度来看,理财产品可以分为保本型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 (一)保本型理财产品 保本型理财产品可以保证不亏损,但这也是有条件的。保本型理财产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保本型理财产品对本金的保证有“保本期限”。不少投资者都认为保本型理财产品在整个投资期内都可以100%保障本金,即使提前赎回也不会有本金损失;而实际情况是,保本型理财产品对本金的保证有“保本期限”,即在一定投资期限内(如3年或5年),对投资者所投资的本金提供100%保证。因此,投资者在保本到期日,一般可以收回本金;如果提前赎回,且在市场走势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存在本金损失的可能。其次,保本型理财产品不保盈利。保本型理财产品的保本只是对本金而言,并不保证产品一定能够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最后,不要对保本型理财产品有过高的收益期望。 目前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主要分为固定收益型和浮动收益型两大类。 1.保本固定收益型。这类产品,商业银行承担所有产品风险,相对而言预期收益较低。商业银行在这个流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交易对手,包括各类风险。比如票据资产类产品,商业银行面临信

  只卖给高端客户的理财产品预期两年收益率为12%,结果到期累计亏损16.45%,令人大失所望。

  只卖给高端客户的理财产品到期累计亏损16.45%,你信或者不信,事实就摆在那里。在2010年1月发售的第1期“高净值客户专属理财产品”于2012年1月30日到期,到期亏损惨

重,令持有人郁闷:还以为送给自己香饽饽呢,谁知道是“毒药”。

  该产品说明书显示,投资门槛高达20万元,计划募集金额为1亿―5亿元。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6%,理财期为两年。按此预期,过去两年这款产品的收益率应在12%以上,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

  那么,这款产品到底投资了什么呢?该产品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顾问为,通过委托江西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信托投资计划,投资于权益类及固定收益类投资工具。权益类投资工具包括上市公司股票、开放式基金(不含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封闭式基金、混合基金以及可分离债券中所含有的权证等。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投资于二级市场的产品风险较高,2010年以来设计的这类产品大多采用结构化处理,银行募集的资金一般作为优先级使用,即便出现最坏的情况也能保本。而工行的这款产品开放式、不保本,应该没有采取结构化的方式防范风险,产品的表现完全看投资顾问的能力,出现亏损不足为奇。

  工商银行投资股票市场高净值产品损失惨重。此前,银监会曾发布通知,禁止银行理财产品参与二级市场投资,但私人银行等高净值理财产品不在禁止之列。有业内人士质疑,工行实际上在打政策“擦边球”。

  展期后能否翻盘很难确定

  这款产品到期累计亏损居然达16.45%,工行还是做出把该产品转换成开放式产品进行展期的决定,以补偿投资者的损失。据工商银行业内人士透露,如果投资者选择赎回该产品,可再购买一款年收益8%的专项半年期保本产品继续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抵偿投资损失,但本金亏损已在所难免。

  但是办理展期后能否避免损失呢?银率网分析师认为,办理展期后,在这种模式下,依然会受市场环境的变化、挂钩标的未来走势、投资团队对市场的把握以及资金管理经验的影响。由于进行了展期,所以产品只能被称为是浮亏。如果市场转好,产品单位净值上涨,则投资者可能有赎回全额本金的机会,更好的情况下,可能略有盈余。但是,如果后市表现不好,投资者对市场判断不准或不能及时赎回,本金可能会继续亏损。

  看来,办理展期后的第1期“高净值客户专属理财产品”能否真正补偿投资者损失,还需耐心等待。

作者: 09:08阅读: 文章来源:未知

  1.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

  理财产品从进入我国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该阶段从 2003 年一直持续到 2005 年。此时的理财产品,基本上都是外资银行所提供的。直到 2005 年时国有银行才进入本行理财产品的开发和运行活动中来,我国在 2001 年年末加入世贸组织,金融行业进行开放时期,中国金融理财产品也随之进入发展阶段,到了 2002 年金融业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的政策,在此期间市场繁荣,但是竞争越发激烈,银行、保险、基金、信托和外汇等金融行业为了适应新的市场形势迅速做出调整,开发出新的业务和服务使自身竞争力得以提升,由于竞争意识和现代金融理念不断增强,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宣传也随之展开,公众从不了解到热衷说明对金融产品的认知度已形成,金融理财市场机制已建立,金融理财产品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以其高收益率的低风险性取得客户的青睐,是居民除了储蓄之外的首选金融服务,理财产品虽然开展的时间不长,但从数量和资金规模上看发展迅猛,五大国有银行争相开发出各种类型的理财产品,在此期间国内的理财产品主要是结构化产品、外币理财产品等。从种类上逐渐形成多样化的模式,产品创新成为获取客户的重要手段,从 2005 年年底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理财产品已全面铺开,全国 26 家银行纷纷进行理财产品的开发和发行活动,所涉金融高达 2000 亿元之多。

  (2)探索阶段,该阶段从 2006 年开始,止于 2008 年。彼时国内的银行开始自主研发理财产品,人民币理财产品占据主导地位,资产配置更加合理高效,理财市场进入繁荣期,这一阶段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探索阶段,各商业银行开始研究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趋势及路径,总结财富管理经验,开始自主发展。由于客户理财要求越来越具体和细化,加之存款市场进入激烈竞争时期,各大银行认识到理财产品的广阔前景而加大开发力度。这一时期,由于客户需求以及宏观环境发生了剧变,很多商业银行开始意识到有必要对经营理念进行革新,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猛。在 2005 年时我国仅有 11 家银行进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活动,而发行品种也只有 590 余种,募集到的资金有 2100 亿元,理财产品发行效果并不突出;而进入 2006 年,涉及理财产品的银行已有 29 家,发行数量已有 1200 种左右,所募集到的资金比上年增加一倍以上,在这个时期公众对理财产品的理解认识比较片面,认为这是一种“买即赚,收益极高”的产品,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出现投资的狂热的现象,理财业务得到迅猛发展,到 2007年进行巅峰期,在 2008 年时全国有 58 家商业银行进入理财产品市场,共发行理财产品 4566 种,其中有 73 款产品平均收益率突破 4.52%。

  (3)2009 至今腾飞阶段:人民币产品成为主流。银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推出期限短、收益较稳定、对资金数额要求低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整体来看,国内大部分的理财产品销售量持续上升。到 2009 年后,人民币理财产品所占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国有银行利用其在各方面的优势地位,成为理财市场的领跑者。人们对投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新股以及权益类产品慢慢地失去了资金吸引力,国内银行理财产品体系初具雏形,参与开发和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越来越多,推动着理财产品日益丰富。

  2.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呈现短期化的趋势,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在开展理财产品的业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银行理财产品快速增长。普益财富数据表明,从 2004 年开始到接下来的十年中,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一直保持迅猛的上升态势,发行规模也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说明相比以往,人们更加倾向于将资金用于理财产品投资方面。理财产品刚刚投入到市场中时,每年的增长幅度很小,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增长幅度不断提高。从 2014 年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到理财产品火热销售,发行数量已有 67923 款,发行规模总额为 70.96 亿元。这一年发行数量和规模的同比上升幅度都是最高的。其中,发行数量上涨 86.97%,发行规模上涨 38.41%。

  (2)期限结构呈现出短期化趋势。普益财富数据所做的统计可以看到在 2012年时,三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所占比例为 63.88%,六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占总数的比例已达到 86.24%;而到了 2013 年,期限在三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占发行总量的比例为 60%,期限在六个月以内的产品所占比例为 84%,而从 2014 年的统计可以看到,期限在三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占 42.1%,而发行期限在六个月以内的占 57.66%,与上年相比共提高了 2.5%,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数略有下降,表 3.2 告诉我们,在过去的三年间,期限不足三个月的产品占比高达 60%,占比最高。期限不足六个月的产品占比超过了 80%,短期理财产品受欢的程度更高。

  (3)城市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产品取得良好业绩。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涉足理财产品的时间较晚,直到 2005 年时,在北京、上海等地才开始有城市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在 2010 年时含工商银行在内的 47 家城市商业银行所开发理的财产品高达 1898种,占发行总量比例的 15%左右,2014 年时股份制银行发行主力的地位并没有动摇,约有 35.06%产品由股份制银行发行,国有商业银行占据较高比例达到 29.19%,由农村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的数量比例仅为 5.83%,而外资银行发行数量比例为 2.19%,城市商业银行占比为 27.73%,相比上一年上升了 8.58 个百分点,上述数据来自于权威统计部门真实有效,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数量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局面,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共同控制理财产品市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商银行养老理财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