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是始中13www.68sihu.com留不住呢,随燃也苛意的wwW13www.68sihu.comcOm宝存过的

915被浏览470,762分享邀请回答64910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林三岁家的向日葵音乐专栏music.163.com另外和大家分享一个开心的消息,“新加坡眼”公众号1月3日也推送了我这篇专辑赏析,虽然标题改的有点花痴==但是排版分段真的都很用心啊,文章也几乎没什么删改,真的非常非常感谢眼哥,比心~作为新加坡最大的自媒体平台,“新加坡眼”的受众大部分并不是林俊杰的粉丝,所以这一次是真的能够有更多路人看到这部作品的优秀了,我们在送优秀的“小十三”出圈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再次表白眼哥,感谢您接受了我“希望让更多人看到这部作品的精妙之处”的投稿诉求,感谢您和我们一起身体力行参与了这场“伟大的渺小”。作为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普通歌迷,我能为林老师做的不多,有时真的觉得惭愧。而如果可以透过我这篇深入剖析细节的赏析文章让更多路人知道和喜欢他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这也许可以算是我为林俊杰和他《伟大的渺小》能想到能做到的“伟大的渺小”吧:“作为一个小粉丝,带着伟大的真诚”。 这几天循环听后又有新感想,完整专辑赏析已修改更新在个人公众号,戳链接感受林俊杰的呕心沥血之作:
林俊杰的“黑夜”与“白天”——评《伟大的渺小》
暌违两年,老林终于发行了他第十三张专辑《伟大的渺小》。这是一张某种程度上是在“筛选”听众的诚意之作,但词、曲、编、唱都彰显出它意图成为各类奖项收割机的野心与信心;专辑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是空前的,却也并未因此而丢失作品最直击灵魂震撼心灵的深度和内涵。
比较开心的是这张专辑里没有任何一首拘泥小情小爱的甜腻情歌或苦情歌,即使是唯一一首歌词有关爱情的《剪云者》也都流露出人生的洒脱和随意。并不是说情歌不好,恰恰相反,十多年前我就是因为他独特的林式情歌而入坑,我只是觉得无论歌者还是听者都该在音乐里学会成长,从《新地球》开始他就在不断超越自我努力展现更多对世界对社会的理性思考,作为歌迷最好的追星其实是陪他一起成长,逐渐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就比如以前的我连主歌和副歌有啥区别都分不清而现在已然开始不断尝试写听后感努力让自己在思想上离他更近些。36岁即将奔四的林俊杰如果还是只写和唱《小酒窝》《豆浆油条》之类的情歌,其实可惜了他的才华天资和嗓音特质,不客气地说就是在暴殄天物。 这张专辑也许会成为《西界》2.0版——十年前《西界》的突破性尝试曾带给他滑铁卢式打击遭遇大面积掉粉,十年后这张从初宣传时起就不走寻常路的《伟大的渺小》同样会帮他洗掉一堆只想听他唱情歌不想跟着他音乐脚步成长的粉丝。但是值得欣慰又骄傲的是,十年前是我们在选择他,他也许会因为害怕音乐事业就此搁浅而放弃自己想要的尝试;可是十年后的现在,是他在选择我们,他早已凭借过硬实力努力走到了十年前不曾企及的高度,他终于可以真正自由随性地做自己想要的音乐给真正能听懂想听懂的人听。(顺便吐个糟,他这种随性甚至体现在了宣传上,官方几乎一直零宣传,没有粉丝掏心掏肺绞尽脑汁地疯狂艹热度很多路人可能压根不知道“硬卖天王”发新专了吧==) 《伟大的渺小》是一部很私人很真实的作品,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本日记,这本日记用倒叙手法描绘了他两年间的心情起伏。林俊杰坦承自己“游走在理性和忧郁的边缘”,甚至“有过那个念头”,一度处于将彻底失去自我的边缘。(“I was on the brink of losing myself forever.”)庆幸的是最终他还是抓住了音乐这最后一根稻草,“发现自己求生意识强大”,并且用音乐记录下自己这段心路历程。他说音乐是他的出口,而我相信一定也是因为有他热爱并信仰的音乐指引,他才能勇敢从那种糟糕的状态中走了出来,在音乐里“死而复生”。 或许也正因为此,小十三的听感神奇地兼容了“压抑”和“释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听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的,而这其实也是林俊杰内心“日夜交换”的过程。“白天”代表着希望、温暖、光明、美好等一切正面意象——想想平时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林俊杰,不正是这样一个永远脸上带着阳光米奇笑、 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业务能力、永远给歌迷正能量做歌迷心中“林太阳”的光之子吗?出道至今,每一场演唱会或live他都尽全力呈现高水准的演唱,每一次见面会活动他都笑得如冬日暖阳——他的“白天”,我们熟悉并热爱。而“黑夜”则代表着绝望、 黑暗、忧郁甚至死亡等一切负能量——成年人的世界本就没有容易二字,何况是在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十五年的林俊杰呢,一路奋斗到那个“高处不胜寒”位置的他,何尝不是“得到用失去来换,固执用痛偿还”,何尝不是“身为风帆,终要浏览,乘风破浪之余的孤单”?——他的“黑夜”,我们不曾察觉,他也从不曾允许我们察觉。陈泽杉有一句话说对了:“JJ一路走来其实吃了很多苦,但他从来不会和别人complain,他永远都是一个人扛了下来。”这张专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真实、更立体、更有血有肉的林俊杰,他选择以他热爱且擅长的音乐告诉我们他内心的Dark Side,他会有穿越回去“抹去那些我曾犯过错的,重写这些我自以为是做对的”的理想主义,也会有“我愤世但我说不出来,我不想这样”“这是什么现象,对,是前所未见乱象,别说我在想像”的牢骚抱怨……在浩瀚伟大的宇宙面前,他也不过只是平凡渺小的芸芸众生之一,他也有不愿与人说抑或不知如何说的脆弱和孤独。而当你完整听完他内心的“日夜交换”,你会发现他终于不再绝望呐喊“别交换吧日夜”,他终于领悟“去拥抱才是真实的勇敢”,借助音乐这个出口,他的“黑夜”与“白天”达成和解,内心回归平静。这样的林俊杰也许确实是不完美的,却是勇敢而真实的,这是属于林俊杰的“伟大的渺小”。
小十三共包含11首歌,数位上线当晚我直接顺序循环到彻夜失眠,根本停不下来。喜欢他那么久,这是第一次有一张他的专辑能让我在初听就每首歌都喜欢能不切歌全部曲目顺序循环,简直有毒。前面有提到这张专辑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是空前的,这种完整和连贯一是体现在不同歌曲的歌词和歌名会有联系,比如《丹宁执着》英文名是“Own The Day”而专辑最后一首曲目是英文歌《Until The Day》,《黑夜问白天》歌词第一句“半空中的秃鹰那张脸”对应《我继续》英文名“Eagle's Eye”以及歌词“如鹰一般的眼睛”,《身为风帆》英文名“Destiny”与《我继续》歌词“远离地上宿命”、《穿越》的歌词“走出这宿命的原罪”也有对应。而完整和连贯最为突出的体现是这张专辑的故事性很强,歌曲曲目安排独具匠心,叙事结构层次分明。我按照我的理解把歌曲以“起承转合”的结构简单分析一下:(1.由于某人一贯霸气风格,我就不挨个标注每首歌作曲是谁啦
2.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作品的解读没所谓标准答案。我写的只是我听出来的真实感受和我对他作品的理解,如有异议欢迎评论区或私信心平气和讨论,但撕逼diss恕不奉陪)Part I “起”—— 我重温心中的寄托 脉搏如火 依然执着这张专辑的叙事手法是倒叙,“圣所”是他预先呈现给我们的一个美好结局,也是他心灵意义上的“家”。之前《回家的路》微电影分析()也有探讨,这是一个找回迷失自我、与自己和解的故事,音乐是他的圣所,是他最后的避风港,这确实是一条很长很难走的“回家的路”。01 圣所(Sanctuary,词: 张思尔)他以前专辑的序曲大多是静谧平和的纯音乐,而这次居然是一首如此欢脱的EDM,抖腿抖到停不下来,极具洗脑功效。林俊杰自己的JFJ工作室新办公基地就命名“圣所”,这首拿去做他JFJ工作室的企业文化之歌也不错2333 歌词有提到之前他的“时线”巡演,还有他自创潮牌smg的核心内涵“Still Moving Under Gunfire”(枪林弹雨中前行),莫名小激动一把。02 伟大的渺小(Little Big Us,词: 小寒)首波主打,之前电台抢先版出来的时候探讨过:
吴庆隆老师的编曲一生推,小寒老师的词也完全撑得起这个首波主打的曲,这首真的是曲大气词细腻,震撼心灵。Part II “承”—— 心里这场雨倾盆而下 撑伞是否算活在当下这个部分描述的是林俊杰内心的“黑夜”。去过私密听歌会的乐评人说《穿越》《四点四十四》《我继续》是“暗黑三部曲”,能听出他的遗憾、痛苦、抱怨、不甘……但可能因为林俊杰本身是一个家教良好的温和之人,又有着虔诚基督徒的善良,所以这些原本负面的情绪从他口中唱出也变得温和许多。两首歌的衔接非常紧密连贯,一气呵成,初听时《穿越》结束《四点四十四》前奏开始我甚至都没有意识到,直到歌词出现才惊觉已经不是同一首歌了。03 穿越(Stay,词: 林雨果)非常惊艳的一首歌,开口跪的低音区持续轰炸如同耳边呢喃细语,然而之后突然高音+转音仿佛用声音带我们完成了一次穿越。编曲也是吴庆隆老师,也就不奇怪听感大气恢宏有如史诗。大师这次的词没有拖后腿,喜欢“在忐忑中穿越,以为能解开许多结”“在祈祷中穿越,走出这宿命的原罪”这两句。比较有意思的是歌词有提到两个时间“2003年”和“2016年”,2003年他出道发行第一张专辑,2016年他凭借《和自己对话》二度金曲封王,不知道是否有关。04 四点四十四(Shadows,词: 张怀秋)怀秋这首词写得不错,“心里这场雨倾盆而下,撑伞是否算活在当下”这句很有意境,歌词还引用了电影《黑客帝国》中墨菲斯红蓝药丸的典故,让我听得全程有一种分不清幻觉和现实的虚幻感。主歌部分旋律超级好听,比副歌更有感觉,后面电音的加入和rap部分也不违和,更利情绪达到高潮。选择在凌晨4点44发泄深藏心底的shadows,在万籁俱寂他人安睡时“想安静却静不下来”,这样的愤世嫉俗其实有些让人心疼,难怪参与私密听歌会的陈文茜老师评价说这是“不令人讨厌的牢骚”。Part III “转”—— 那跑过去的昼夜 是孤独的修炼这个部分生动描绘了林俊杰内心“日夜交换”的全过程,有挣扎,有痛苦,甚至有只差一步就会彻底迷失自我的心惊肉跳,但最后我们还是听到了他内心的和解,听出了释怀和洒脱,他也用歌名告诉了我们他的最终选择是:“我继续”。05 我继续(Eagle's Eye,词: 方文山)这首歌写的是林俊杰内心想要成为却暂未能成为的自己,也是他坚定“我继续”的动力。歌词既有理想主义的孤傲又有坚定自我的热血励志, 极具画面感;3:33左右突然放慢节奏,而之后又重归原来节奏,有种格外强调自己决心的斗志在其中;编曲中笛声的加入是惊喜,给这首歌增添了些许武侠色彩,想要立刻扛把刀跟随林大佬浪迹天涯。《四点四十四》和《我继续》都是林俊杰自己编曲,是我喜欢的feel。06 剪云者(Paper Clouds,词: 易家扬)清新民谣,更多听出的是一种人生的释然洒脱。易家扬老师给这首的词很简单很温柔,加了一些“呢”“了”“的”“儿”“着”的用词,更添几分随性惬意,我林对这些尾音的咬字很苏,听得心都化了。这是专辑中不多的适合当晚安曲的歌,不至于太兴奋也不至于太戳心。一开始觉得这歌和整张专辑的构思有点格格不入,直到后来意外发现这首歌的歌词要和第五首《我继续》的歌词连着一起理解,才惊觉这首歌是从鹰的视角描述的对云朵的爱恋和怀念,这只潇洒的鹰在孤单飞行时看到了漂浮的云朵,剪下一片独自爱着,然后某天发现云已不见爱已消逝,只会“偶而怀念她”。这首歌还有一个温暖的对应:鹰剪下云朵“偶尔怀念也不错”的收藏行为,和倒数第二首歌《小瓶子》表达的“手握着小瓶子装平凡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也都暗含着林俊杰想传递的“渺小的举动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伟大的效应”主题。这张专辑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真的是无可挑剔到让我想给林大佬跪下,很多细节安排的独具匠心,需要反复琢磨才能拍案叫绝。希望明年金曲奖评委能竖起耳朵睁大双眼认真客观审视这张良心之作。07 黑夜问白天(53 Dawns,词: 易家扬)之前对这首歌评价的回答很详细了:
在全专出来前曾以为它是最痛的一首歌,后来才发现我太天真心碎得太早了。可以说是词曲浑然天成,易家扬老师给这首的词有一种细腻戳心的锐利疼痛,但听完却又是痛到极致后的平静和释怀,我觉得金曲奖真的欠他一个最佳作词人。编曲老师也很用心,间奏的电吉他声是神来之笔,突兀而悠远,绝望又凄凉,听得心惊肉跳,痛入骨髓。08 丹宁执着(Own The Day,词: 周信廷)和虚拟乐团“消除联盟”的合作,这个歌很久之前就出了久到我都快忘了……开始的温柔清唱让人以为是情歌,直到后来发现是抒情摇滚,非常打鸡血的一首歌,用丹宁(牛仔布)的坚固耐磨比喻自己对梦想和生活的热忱执着,唱出了他决定不再被内心“黑夜”左右的坚定心声。安排在这里蛮有意思,刚刚经历过“黑夜问白天”“黑夜恨白天”“黑夜吻白天”的内心剧烈挣扎过程,还没缓过来就又开始了“冲冲冲”的热血沸腾活力满满,可以,这很林俊杰,这很白羊座。Part IV“合”—— 去流浪 才更确定谁让我有岸这是故事的最终章,他最终还是找到了这条“回家的路”,坚定了自己“身为风帆”的使命,不断用“小瓶子”收藏生活中渺小的正面能量,并且对一直在心底陪伴他走完这段路的音乐说:“I'll be waiting anyway,until the day.”09 身为风帆(Destiny,词: 姚若龙)个人认为是全专最痛却也是最释怀的一首歌,初听就泪流满面,果然还是写出《浪漫血液》的姚若龙老师的词最要我命。这首歌的痛感在于姚若龙老师的歌词直白又有智慧,悲凉却也洒脱,配合吴庆隆老师华丽优雅的编曲,用风帆的经历和视角来描述林俊杰一路走来的“甜酸总轮流相互陪伴”,戳心又走心。但也正是这首歌让我确信他已经从那个不好的状态中走了出来,“不死灰是有爱让我能蔚蓝”,经历这一番内心磨砺后的他一定会更明确自己作为“乐坛风帆”的使命继续勇敢向前,对于这首歌的英文名Destiny,我更倾向于理解为“使命”而不是“宿命”。10 小瓶子(Message in A Bottle,词: 林俊杰、林怡凤)这个也答过,关于message in a bottle这个概念的内涵:
整张专辑听到这个位置,才发现《小瓶子》真的是最温暖最治愈的一首歌,比《剪云者》更能抚慰心灵,同样适合做晚安曲。再次感叹你林的用心,先把你虐哭,再给个抱抱,这是他用音乐给我们的“林式温柔”。11 Until the Day(词: 林俊杰)《伟大的渺小》英文版,林俊杰也是先写了这首英文歌再配的中文版。作为专辑最后一首歌和《伟大的渺小》首尾呼应,升华主题,非常完整又切题。我个人更喜欢这首英文版,林俊杰自己填的英文词更能反映他的真实心声,可以结合我之前的两个回答来理解这首歌,写的比较详细: 关于这张专辑我只有一点想吐槽,其实也是老问题了,祈求老林以后能否稍微注意一下中文字音。“夜晚星辰高调san耀”“皮肤之下的淤青chen着血”……对我这种强迫症听众来说感觉不太友好,听的时候老想帮他纠正2333感谢你们有耐心看到这里,这也许是我写过最长最仔细的回答了,应该没有辜负老林呕心沥血打磨出的这张神作……最后我想任性地把重要的话说三遍:希望明年金曲奖评委能竖起耳朵睁大双眼认真客观审视这张良心之作。希望明年金曲奖评委能竖起耳朵睁大双眼认真客观审视这张良心之作。希望明年金曲奖评委能竖起耳朵睁大双眼认真客观审视这张良心之作。2316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担是始中13sihu留不住呢,随燃也苛意的wwW13sihucOm宝存过的_百度知道
担是始中13sihu留不住呢,随燃也苛意的wwW13sihucOm宝存过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把域名改下t21.6dz.tech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15,470被浏览2,190,763分享邀请回答weixin.qq.com/r/9zksNBDEd00IrVRX92zl (二维码自动识别)8.8K48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K23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隋燃也苛意的wwWgg231cOm宝存过,担是始中gg231留不住啊_幽灵幽浮_pulley_新浪博客
隋燃也苛意的wwWgg231cOm宝存过,担是始中gg231留不住啊
隋末战争中,大唐帝国的缔造者李渊本就是关陇贵族,他和他的继任者都无法也不可能剥夺自己依靠的对象。所以,西汉、南朝、隋朝授田都是“每丁百亩”,唯独到了唐太宗这里,改为按官职授田:从五品至正一品依官衔分别分配五顷到六十顷土地,六品以下按爵位可占有五顷至一百顷。至于庶民,二十一岁以上“壮男”授田一百亩,至于寡妇、中男、老男、笃疾和废疾,对不起,不在授田之列。
  更为重要的是,但凡接受授田的庶民,都要从“狭乡”迁往“宽乡”。所谓“宽乡”,就是富庶地区,是长安京城一环以内,是城里;“狭乡”就是土地贫瘠、无人耕种的地方,还要把户籍迁出京城长安!即使在“宽乡”,朝廷对“壮男”授田实际也只有每户60亩授田,较隋朝及前朝各代公认的标准少了40%。
  狭乡几亩土地本来就可以在宽乡换到几十亩土地,这哪里还是“授田”,说是抢劫都嫌黑了点。
  第二件事:帝国原是要有点规矩的,最大的规矩就是服从皇帝,包括所谓以敢于“直言犯谏”的魏征!
  为了确立皇族的统治地位,唐太宗命高士廉修订《氏族志》,名义上是为魏晋以来的士族高门确定门阀。高士廉是一个很懂事理的人,他在收集全国士族家谱、考证世系的基础上弄出来一份《氏族志》。在最初的《氏族志》中,天下士族高门被分为九等,李姓皇族位列第三。
  这已经是高抬了李姓皇族了,在士族高门中,关陇贵族根本就排不上号,不过是一些汉代“豪强”而已。何况李唐皇室在关陇士族中也不应该名列第一。
  对于这个很炫的马屁,李世民还是非常气愤。
  看完初稿后,他指责高士廉:世俗相沿,江南崔、卢、王、谢是源自山东的一等的大姓(看来李世民自己也知道自己门第不够)。现在,你必须知道,是我李家平定四海,难道你看不起我赏赐的官爵(赤裸裸的威胁)?所以,绝不得以前世祖先功业论士族高低,修订《士族志》皇族李姓必须排第一、后族必须排第二!
  有这样的《士族志》、连老爹都坑、连亲兄弟都杀、历史都敢篡改的贞观朝,怎么可能真的存在直言敢谏的大臣?
  ——魏征本是瓦岗军李密的谋士,瓦岗军败亡后魏征降唐,居然自告奋勇去招降瓦岗寨残部;
  ——劝降未果,魏征再为窦建德所俘,结果:投降;
  ——窦建德在武牢为李建成所破,魏征为李建成所俘,结果:投降;
  ——李建成为李世民所杀,魏征被俘,结果:投降(李世民如果败亡,估计魏征一样能找到一个新主子)。
  魏征根本也不是什么宰相(仆射),贞观朝共任用23名宰相,23人之中马周、张亮、褚遂良、许敬宗早就是魏征的晚辈,轮了多少圈,就是没有这个号称直犯龙颜的魏征。
  所谓魏征直言敢谏,除了不许唐太宗喝酒吃肉玩女人,就是一些求饶的哀鸣:李世民你如果敢杀我,你就是历史上的昏君(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所以,李世民才说“你们都觉得魏征说话难听,我倒是觉得很中听、很好听!”(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妩媚,适为此耳)。
  最离谱的是,魏征每次冒犯唐太宗后,居然都要记录下自己的言行,并编写了一本“魏征语录”,专门收集他所谓的“直言”。魏征死后,褚遂良把“魏征语录”献给了李世民,李世民一怒之下毁掉了魏征的墓志铭。
  可有这样的直臣?
  可有这样的忠臣?
  可有这样的谏臣?
  说白了,魏征不过是换了个花样拍马屁而已。类似于年终考评的时候对领导提意见,“领导工作太敬业了,一定要注意休息”……
  第三件事:铸行“开元通宝”,用于放高利贷、官府放高利贷。唐太宗铸行的开元通宝确实成色很好,1000钱大概成本在900钱左右。只不过,贞观朝“开元通宝”最主要的用途是用这种钱放贷款,即臭名昭著的“公廨钱”。
  所谓“公廨钱”就是官营高利贷,官府将钱借给黎民百姓,然后收取本息。“公廨钱”始于隋文帝杨坚,杨坚对公廨钱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只能用于为贫困的农人购买种子和度过荒年。
  唐朝的公廨钱,就算承贷者死亡、逃亡,本息就要由子孙偿还;如果没有子孙,就要由亲族旁系代偿;如果旁系亲属死亡殆尽,就由支族偿还;如果族人也没有,一定要当地的人代偿。用彭信威先生的评价,“公廨钱”就是“一人借债,全体有责”。
  反正最后要还钱!百姓之利,以权夺之,形同猛火;以商夺之,摧之无形!
  非但如此,李世民及其手下还对“公廨钱”进行了金融创新,官府不但可以对黎民百姓放款,大官也可以对小官放款——摆明了就是直接索贿!
  李世民亲自修订了《今上实录》,《旧唐书》、《新唐书》中当然不会对“公廨钱”的悲惨之处过多描述。没有关系,北宋年间这个悲剧会重演,到时候我们在详细说。
  第四件事,三征高丽。
  贞观年间,一小撮高丽好战分子越来越猖狂,不但扣住新罗、百济对唐朝纳贡、不允许唐太宗收葬隋朝将士尸骨,还窝里反杀掉了亲唐的建武帝(高丽王)。
  以隋朝经济之鼎盛,隋炀帝三征高丽尚且无功而返,何况疲敝的唐朝初年。果然,唐太宗三征高丽,结果:全败!唐军所失,千条万条,其实就一条,粮食不够(辽东仓储无几,士族寒冬,乃诏班师)
  唐太宗三征高丽,前后耗费了十几年时间,也耗尽了大唐帝国血脉。贞观末年,“开元通宝”已经在市面上消失了。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这位在史书上最伟大的帝王最后一次颁行讨伐高丽诏书,未及出师就溘然长逝。
    无字碑上的轮回
  贞观末年,皇九子李治在争夺储位的斗争中成为唐高宗,太子李承乾被判充军、皇四子李泰被圈禁、皇三子李恪被处死。能在如此残酷的搏杀中胜出的人,绝不可能如史家所言“仁弱”,这同样是一位工于心计的帝王,他创造性地把货币改革与削弱关陇士族结合在一起。
  高宗即位之初,全国范围内恶钱盛行,物价更是一飞冲天。当然,铸造恶钱的人不可能是无权无势的黎民百姓,而是那些把持着朝廷要害的关陇士族。对皇权来说,关陇士族已经不再是朋友,而是阻挡皇帝唯我独尊的绊脚石。
  高宗登基六年,办了两件大事:货币改革、废黜出身关陇士族的王皇后。废黜王皇后与推行货币改革在同一年发生,并非偶然。
  先说第一件事,货币改革。永辉六年(655年),唐高宗下令皇室重新铸行“开元通宝”,各地官府必须以开元通宝收缴旧钱,比例为1:5。开元通宝的重量实际与隋五铢钱相仿,为3克;唐初恶钱大约在1克左右。这样的兑换比例,关陇贵族会吃大亏的,不过是皇权掠夺财富的伎俩——以货币改革之名。
骞界伒骞芥诞_pulley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41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下一篇: 上一篇:
猜你会喜欢的说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ww.177sihu.com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