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民众对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这么看,为什么不是好兆头

快来围观!美国人怎么看中美贸易摩擦_新华报业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快来围观!美国人怎么看中美贸易摩擦
编辑:陈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的位置:>>>正文
商务部:中美贸易摩擦不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
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
  美方的期待不现实
  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是实现美经济复苏、解决中美贸易逆差以及世界经济再平衡问题的良方,美不应只顾及自身利益,在贸易摩擦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制造麻烦,其实中美经济关系总体是平衡和互利的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张之清 王玉光
  近期,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明显增多,尤其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3月15日,美国逾百名议员呼吁奥巴马政府,主张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并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反补贴税。很多舆论称,今年将成为一个中美经贸关系的不太平年。
  针对美国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多次施压,奥巴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提及的&国家出口行动&,其中所涉及到的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争议问题,《财经国家周刊》专访了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
  中美经贸关系总体是平衡的
  《财经国家周刊》:新年伊始,中美贸易摩擦再次上演。有舆论认为,今年中美两国的贸易争端将会更多。你如何看待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
  姚坚: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2009年,虽然有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两国对彼此市场的依存度稳中有升,这说明中美经贸合作的发展符合两国经济的内在需求。
  中美经贸合作的特点是全方位的合作。除贸易外,截至2009年底,美累计对华投资设立企业达5.8万余家,目前尚存注册企业约3万家,实际对华投入金额622亿美元。美国在对华投资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四。中国制造业的29个大类及中国承诺开放的100个服务业部门(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均有美国企业投资。中国市场成为美制造业在金融危机中的避风港。例如,中国已经成为通用汽车公司全球第二大市场。美在华投资企业在中国国内销售额约为1532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2/3。此外还有服务业。中美经济关系总体是平衡和互利的。
  《财经国家周刊》:中美贸易摩擦如何化解?中方应坚持怎样的原则?
  姚坚:美不应只顾及自身利益,在贸易摩擦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制造麻烦。2009年,美对华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调查23起,337(注:根据美国关税法第337条,禁止一切不公正竞争行为或向美国进口产品中的任何不公平行为)调查6起,涉及中国年出口金额75.85亿美元,案件数量和金额比2008年增长53%和800%,分别占全球对华贸易救济调查总数和总额的25%和65%。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美掀起对中国产品采取贸易限制措施的高峰,已经构成了对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
  我们认为,只有坚持相互开放,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才是巩固和扩大中美经贸合作的正确选择。如果美国一方面限制自己最有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而指望通过农产品来大幅缩小贸易逆差,或者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来消极地寻求贸易平衡,显然无济于事,也不符合中美的共同利益。贸易救济问题是中美双边经贸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希望双方就此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交流,解决彼此关切,促进两国经贸关系健康发展。
  中美两国互利共赢是主流。贸易摩擦不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会威胁国际贸易环境的稳定。中美经贸互利互惠,过去一年双方在应对危机中的合作也是很有成效的,希望双方加强在多边领域的磋商与协调,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坚持通过沟通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推动世界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关注美国&国家出口行动&
  《财经国家周刊》:1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提出&国家出口行动&,奥巴马还发布了&出口促进内阁&的政令,表示要增加对亚洲国家的出口。对此,商务部如何回应?
  姚坚:我们注意到近期美国政府提出将实施扩大出口的国家战略。美国商务部已出台有关&国家出口倡议&的具体计划,成立了&出口促进内阁&。美国农业部等也公布了扶持中小企业出口的举措。关于美国希望扩大出口,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出口问题,中方的立场是很明确的。
  中国领导人在过去的几年中多次重申,要实现更加平衡的中美贸易,不是限制自华进口,而是扩大美国产品对华出口。中美双方在第20届商贸联委会上也就此达成共识。中方一直将此作为工作目标,并为促进自美进口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2001年至今,中国已从美第十一大出口市场跃升为第三大出口市场。2009年,美对华出口在美总出口中的比重提升了1个百分点。希望美方在实施扩大出口战略的过程中,采取切实行动,包括放宽对华出口管制,通过扩大优势产品对华出口达到合理的贸易平衡。
  《财经国家周刊》:你在前面提到,美资目前在华企业约3万家,这些跨国公司对于中美贸易摩擦的看法是怎样的?中美贸易摩擦对它们有多大影响?
  姚坚:中美贸易摩擦之类的问题,比如说美国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的一些贸易救济措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这里面有相当一部份是有美国企业在里面的。所以我们也希望,在中国的美资企业能够在美国也表达他们的诉求,通过他们的观点来促进全球贸易的正常开展,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
  《财经国家周刊》: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已多次向我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汇率问题是不是中美贸易逆差的主因?
  姚坚: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为维护亚洲和世界金融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近来美一些议员、政客再次炒作人民币汇率问题,将美经济衰退、失业率高企等问题归咎于人民币汇率,这是毫无道理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是实现美经济复苏、解决中美贸易逆差以及世界经济再平衡问题的良方。
  《财经国家周刊》:为什么人民币汇率问题被炒得这么热,在这个问题上中美两国该如何对待?
  姚坚:目前,人民币汇率被炒得比较热,而一年多以前,却没人提及。我们认为,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如果美国一些人士以中国有顺差、美国有逆差为依据,以美国经济尚未恢复并强调美国经济应当发展起来为依据的话,是没有道理和毫无意义的。我上面讲到,贸易顺差问题不是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理由,贸易顺差是全球化的一个结果,一种现象,是会持续存在的一个结构。中国如果对韩国、对日本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有逆差,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出台类似的货币法案来制裁这些国家呢?
  我们希望,美国在克服危机影响、振兴经济的时候,应当成为一个自由贸易的倡导者而不是一个阻碍者,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为扩大出口而要求别国货币升值,这是利己主义的一种表现。
  随着扩大内需和国内市场的成熟,中国应当说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大家看到,春节期间我们有旅游团去欧洲、去美国,都有大量的采购。我们会进一步完善国内贸易政策,扩大国内需求,也会进一步扩大从各个国家的进口。这些政策不是汇率问题能够解决的,如果把汇率问题政治化,将无助于各方协调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共克时艰的。
  中国政府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更大程度发挥市场供求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中方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政策是坚定的,美方不应有不现实的期待,也希望美国政府引导美国内正确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停止施压炒作,不要使该问题政治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中美贸易摩擦原因的背景及意义
中美贸易摩擦原因的背景及意义
09-09-29 &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部长张小济  编者按:互利和互惠是发展国家关系的最高原则。中美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符合两国的长远利益。中美两国之间在不少方面互补,冲突虽然时有发生,但毕竟不是主流。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方面举足轻重。创造性地调控中美关系,促进其良性发展,会为世界带来光明的前途。在胡锦涛主席九月访美前夕,中国经济时报就中美政治和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采访了国内相关专家。  ■见习张娜  中国加入WTO后,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度过了一段相对平稳的时期,但近来两国贸易摩擦不断出现,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贸易的不平衡、纺织品的保护、对华多起反倾销、对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履行的批评、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构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内容。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9月将对美国进行访问,其中会就中美贸易问题与美国政府商讨解决之道。就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存在的问题,中国经济时报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部长张小济。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看待近年来中美之间频发的贸易摩擦案件?发生摩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小济: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从最近发生的贸易摩擦情况看,数量上没有明显的增加,但涉及金额增大,这是一个新情况。双方涉及贸易摩擦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方面。如家俱、低档电视机等。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和当地生产商难免会有贸易上的摩擦,主要原因在于,虽然美国经济比较发达,但中小企业也存在产业结构有待调整的问题。在一些传统产业上,生产成本高,不能再发展,需要转移出来,转移过程中出现了困难。所以从保护自身利益出发,通过贸易保护、反倾销等手段为自己争取时间,双方贸易摩擦由此发生。  中国经济时报: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贸易发展有何影响?对整个地区的贸易格局有怎样的影响?  张小济:中美之间频发的贸易摩擦破坏了双边的贸易气氛,给中国的出口企业和美国的进口商,带来一种不确定性:不知道摩擦会发生在什么时候,针对哪些产品。双方贸易无论贸易额还是贸易量,这些年增长的都特别快,涉及的产品也越来越多,频频发生贸易摩擦对商业气氛有不利影响。长期下去,可能会影响到双边进出口企业的信心。但从大体上看,尽管有这么多贸易摩擦,中美双边贸易发展依然非常快,并没有阻止两国贸易发展的增长速度。  从对地区贸易格局的影响方面来考虑,因为中美贸易并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事情,影响到整个环太平洋地区的贸易。很多数字说明,从2001—2004年,美国与整个东亚地区的贸易逆差在全部逆差中所占的比重并没有扩大,只是日本、韩国等东盟经济体对美国的贸易逆差在其整个贸易逆差中所占的比重相对缩小,而中国的比重略微增加,换句话说,原来东亚国家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通过转移贸易的方式,把在整个亚太地区的生产链转移到中国来,于是就变成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所以如果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就会间接影响到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就目前的贸易摩擦情况来看,有人说会有继续升级的趋势,形势不容乐观,您对此有何看法?  张小济:我觉得现在还不能说中美贸易摩擦在不断升级,下这样的结论为时过早,毕竟发生贸易摩擦的涉案产品金额比过去大了,但是和整个双边贸易额相比还是微不足道。所以从总体来看,双边贸易的关系还是健康的,贸易摩擦只是局部的。不仅在中美之间,美国国内有些利益相关的企业也开始关注这些问题,美国的贸易伙伴也注意到这个问题,这是在美国贸易赤字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发生的一种情况。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现有中美贸易方式有无调整的必要?  张小济:绝大多数的双边贸易是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很多产品完全是中国企业自己的品牌,而不是采取贸易加工方式和贴牌生产。大部分是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占了大头,这是现状。但这种贸易方式不容易发生贸易摩擦,因为是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关系的问题,所以真正发生贸易摩擦的主要是中国自己的产品,这在贸易摩擦中的比重最高。但总的来说,更多的是集中在中国本地企业出口的传统产品上。至于说改变贸易方式,不搞加工贸易,和这没关系,无法解决的贸易摩擦问题和双边贸易不平衡是由它而生,但具体发生案件不在这些产品上,比如双边贸易最大的出口产品电信、电子,计算机等,贸易量增加最快,双边贸易金额最大,也是双边贸易逆差最大的产品。但在这些产品里发生的摩擦很少,而发生贸易摩擦多集中在传统产品上,所以说改变贸易方式来解决贸易摩擦不是方向。  中国经济时报:近日纺织品在中美贸易中问题不断,中美第三轮纺织品谈判让众多期待的人们再次失望。这次会谈没有如各方希望的那样“达成一个广泛的协议”,而是以“择日再议”式的模糊措词画上了句号。您对此有何见解?  张小济:纺织品问题并不是贸易摩擦。从2005年1月1日全球取消配额制,特别是美国、加拿大等几个设限国取消了对纺织品配额的限制。中国作为配额制成员国,理应享受这一权利,所以中国产品在被取消配额以后,对美国、欧盟的贸易额和贸易量增长非常快,产品价格下降的同时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从以前扭曲的纺织品贸易形式回归WTO普遍规则,向纺织品自由贸易转型。所以中美今年以来在纺织品上发生的纠纷不完全是企业之间的,也和美国政府有关系,因为它并没有完全按WTO普遍规则对待。实行限制对我国纺织企业的影响较大,有些企业原来投资了,扩大了生产能力,准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扩大出口,这些企业在新增加的投资上会受到一些损失。但总的来说,现在采取的纺织品配额不会影响中美贸易的发展,至于中国纺织业要面临灭顶之灾的说法显然过分了。我国政府会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合法权益,至于结果如何,我认为不会使纺织品贸易萎缩。所以中美之间有关纺织品问题要和一般的反倾销案件区别开,这只是短时期内发生的情况,过度期的做法,到2008年就结束了。现在两国政府都在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当时的协议说的也不清楚,本来是从扭曲贸易向自由贸易正常过度的情况,美国却认为这是市场扰乱,这也是双方的分歧所在,胡锦涛主席9月访美,两国政府会就此问题共同商讨,以找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法。  中国经济时报:解决两国贸易摩擦的核心在哪里?未来前景如何?  张小济:一是对WTO规则的引用要合理。中美贸易摩擦关键在于美国所引用的贸易规则不合理,并没有把中国按WTO成员国来对待,不承认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二是要改变看法。美国的政府、企业、媒体、消费者更应该看到双边在贸易发展中共同的利益所在,而不仅仅从贸易的顺差和逆差来看问题。应该从全球化角度、从更多数人的利益来看这个问题。在中美贸易中,真正获利最多的是美国企业,美国的消费者更受惠于此。另外,美国有很多企业在中国投资,他们生产的产品在中国销售,并没有反映在双边贸易上,所以,说中国没有买美国的产品的说法是不对的,中国市场到处都是美国产品,喝的可口可乐,吃的麦当劳,用的柯达胶卷等都是美国的产品。只不过不是在美国本土生产的,或者说不是全部在美国生产的,双边都应看到共同的利益关系。三是美国有很多中小企业具有出口潜力,应加强了解中国市场。鼓励更多的美国的中小企业到中国来参展,推销他们的产品,让中国消费者了解他们的产品,进而增加对其产品的消费,这样对改变双边的贸易关系有好处。我认为对美国政府来讲,在处理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上应该秉公、依法,不应有偏见。  至于未来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会有怎样的前景?会不会使贸易摩擦减少,或双边贸易差额减少,现在还看不到。但可以预料的是,摩擦还会发生,贸易还会不断发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在中国综合国力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对外贸易为整个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中美之间的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部分比重。但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关于农产品、纺织品、钢铁等方面的摩擦从未间断,并成为不同时期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本文就是构建在此背景下,介绍了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分析了原因,给出了较为理性的解决之道。根据中国海关快报统计,2006年全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2626.8亿美元,同比增长24.2%。其中,中国对美出口203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9%;自美国进口592.1亿美元,同比增长 21.8%;贸易顺差1442.6亿美元,同比增长26.3%。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仅次于欧盟),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从美国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看,中国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一、中美贸易“三维”互动关系国家、市场与社会三个维度上的中美经贸关系,主要体现在中美两国政府、企业与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互动关系上,这种关系不可避免地包含合作与冲突两个方面:在一些问题上,合作大于冲突,在另外一些问题上,冲突大于合作。这些行为体的共同作用,构成了当今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格局。见表。表 国家——市场——社会的中美贸易互动关系1.国家—市场层面的中美互动关系政府帮助公司打开国外市场,建立贸易“壁垒”保护本国的产业,国家出台的国内法规又影响着公司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表现。尤为明显的是,国家与市场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上形成了一种结盟关系。比如,美国政府在帮助美国跨国公司打开海外市场方面是不遗余力的,政府与公司两方面合作之密切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这与美国政府标榜的“经济自由”“自由竞争”大相径庭。从这个角度讲,国家并没有什么独立性可言,国家就是本国企业利益的代言人,这一观念其实早已深嵌在美国的政治制度中。中国政府在对开拓海外市场的中国公司来说,同样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2.市场—社会层面的中美互动关系市场与公司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它们是支撑经济、消费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公司的状况关乎民生,关乎众多就业者与投资者的利益,因此,社会力量往往要求政府帮助公司改善经济与经营状态。但是,在另一方面,公共利益集团又可能指责公司盲目追求利润和少数股东的利益,而置社会责任于不顾。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与生活中的作用显著加强。但是,它们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也同样大大增强。由于利益的差异,社会行为体又分化为不同的利益集团。公司利益结构的不同,特别是海外利益结构的不同,又导致利益集团之间的摩擦与对立。3.国家—社会层面的中美互动关系国家具有双重的职能。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国家的职能之一是作为阶级利益的代表,国家的政策反映统治阶级成主导集团的利益和意识形态,另一种职能则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按照西方自由主义的看法,国家是公民选举出来的代表多数人意志与利益的政治代理人,国家必须维护公平正义,维护国家的长远利益。无论是知识产权协议,还是纺织品贸易协议、人民币汇率问题,都体现了这种双边合作化解国内利益集团压力的特性。正是这些复杂的互动关系,构成了中美贸易摩擦关系。二、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问题1.知识产权保护之争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涉及到美国的经济垄断地位。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知识产权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它的扩散有利于全社会的进步,它的国际扩散自然会让其他国家得益。而其他国家在科技上的进步,意味着美国在这领域的优势削弱。因此美国当然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美国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之所以指责不断,主要原因就在于美国在华利益涉及知识产权的份额日益加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美国是中国最大的知识产权引进地,中国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直接影响到美方的利益。其次,版权产业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具有重要地位。最后,美国批评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目的是以知识产权为突破口,改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问题,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美国在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所有中国市场的占有份额。2.市场准入问题(1)中美钢铁贸易摩擦问题美国是我国第三大钢铁出口目的地,仅次于第一位的韩国和第二位的欧盟。2007年上半年,双方钢铁贸易摩擦升温,美方已连续对我提起三件钢铁贸易摩擦诉讼案:钢钉、标准钢管和矩形薄壁钢管,涉及我国数百企业,金额上亿美元。中国钢材生产基于满足国内需要,出口是对全球钢材市场的有益补充,现在及将来都不会对全球的供需平衡造成威胁。中国钢铁对美出口增加,是因为美国粗钢产量基本稳定在1亿吨以下,不能满足当地需求。而美国本地钢铁,因错过两次产业技术革新机会而缺乏市场竞争力。(2)农产品转基因问题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长期以来推进贸易自由化,在国内对农业进行补贴,促进农产品的出口,因此,对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要求作出“入世”承诺,对美国农产品市场开放,并将此作为同意中国“入世”的交换条件之一。中国有关转基因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出台,引起美国的强烈不满,美国认为中国出台管理办法是为了阻止其产品进口而专门制定的,为此表示坚决反对。从1998年开始,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开始逐年增加,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2002年对美农产品出口几乎翻了一番达到16.3亿美元(见图)。美国成为中国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市场。这引起美国农场主的不安。(3)倾销案问题随着中美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实施反倾销也日益频繁。美国对华日益增多,范围不断扩大的反倾销案件也已构成了扩大两国经贸关系的现实障碍。近几年,美国对中国化工、五金及农副产品的进口采取反倾销的行动有增无减。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美国不公正的对待中美贸易。我们知道,反倾销诉讼是国际社会认可的关税保护措施,但是美国的反倾销法在应对中美贸易之时立法不公正。这主要体现在坚持认为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对中国实行差别待遇。这一做法不仅使中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处于不利地位,容易败诉,而且促使国外企业增加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诉讼.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正在加速形成之中。(4)高科技出口管制问题放宽高科技出口管制是缓解并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捷径。美国根据意识形态、经济制定、与本国关系以及科技实力等因素,将世界上的国家分为Z组、Y组、W组、Q组、T组和V组7个级别,限制最严格的是Z组,即全面禁运。新中国成立之时,中国被美列入Y组。朝鲜战争爆发之后,升入Z组。1979年随着中美外交关系的恢复以及苏联入侵阿富汉,美国政府开始放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1981年至1983年,中美关系一度出现挫折,致使中美贸易额连续两年下降。日,里根政府出于政治和经济的需要,为了改善中美关系和维护美国企业界的利益,决定在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国别分组上,把中国从P组升到V组,即同美国的非结盟友好国家列入同一大组。布什政府上台不久,“9·11”事件发生,国家安全超过了经济安全,成为美国政府第一关注的问题。美国对经济快速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中国,也变得更加的警惕和多疑。3.贸易失衡问题中国加入WT0 以后,对外贸易获得快速增长, 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与此同时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在2006年达到创纪录的1 443亿美元(美方统计数据为2326亿美元)。中美经贸摩擦的领域正在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领域和投资领域扩展,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延伸,从传统的农业、纺织汽车等向电子信息、通讯、飞机制造、生物等高科技产业领域升级,由传统的轻工、化工等低附加值较低产品向机电等高附加值产品扩大,由企业投资个案向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资本市场的开放、劳工权利和环境的保护、产业制度的重建等宏观经济体制层面。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原则不一致。美国按照原产国作为进口统计原则,中国内地的产品经由香港转口到美国,算作中国的出口。二是美国对华政策影响。美国出于政治目的,一直坚持对华出口管制,限制高技术产品出口。三是跨国公司生产基地的转移。由于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美国的跨国公司以及对美国出口的他国公司纷纷将生产基地转移到要素价格低廉的中国。四是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近2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对外出口、投资、国际收支顺差的扩大。三、探求中美贸易摩擦最佳解决途径1.利用多边机制解决贸易摩擦解决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贸易争端我们应熟悉和适应及其他国际贸易规则,在实战中积极利用世贸组织多边机制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和应对各种可能的指控,并在贸易摩擦中处于有利位置,学会运用争端解决机制。国人应当加快熟悉规则的步伐,特别是要熟练掌握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规则,为抑制贸易战,打赢贸易战做好准备。2.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解决贸易摩擦有效的反倾销预警机制包括三个部分:市场预警,政策预警和政企沟通一个完善的预警机制,需要加强三个主体的作用一个是政府,政府有关部门要跟踪一些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尤其是进口与出口激增,进口与出口价格急速变化的产品驻国外新闻记者也应具备极强的经济意识,及时跟踪和报导国外反倾销或限制进口的动向性信息,特别是对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的一切限制进口措施要进行详细报道。二是建立对政府有影响力的全国性行业协会组织,以发挥其协调,谈判和行业约束及服务的功能行业协会,积极主动地应对,指导、协调涉案国内企业参与应诉,力争取得对我有利的结果。三是国内企业不但要学会规则解决国际贸易摩擦,更要学会如何避免摩擦。我国应借鉴国外成熟的贸易救济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规,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健全应对贸易摩擦的快速反应机制3.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减少贸易摩擦我国目前被指控倾销的产品大多是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本身很容易被替代。事实证明,技术层次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容易被反倾销,从而减少与其他国家之间在技术贸易等方面的摩擦。因此,无论是为了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还是提高经济效益,企业都应从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入手,打造产品国际品牌只有让产品本身具有一种价值感,才能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反倾销,另一方面又形成稳定的顾客群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趋势看,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中国产品在世界消费市场的信誉,走品牌竞争的策略才是出路。为此,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企业创新,并尽可能给企业更多途径降低维权的成本;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创造条件到国外申请专利,这样不仅可以在国外市场获得创新所带来的利润,降低出口中知识产权问题带来的风险,还可以应对来自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的竞争。近年来,在世界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中国出口连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现在已是第四大贸易国,05年1—9月出口额已达到10245亿美元。日渐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正在崛起中的贸易大国的崭新形象,但也带来了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摩擦。一些发达国家不断针对我国进行贸易打击,其中尤以美国为最:从对我国彩电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到对几类纺织品实行新配额,再到对木制卧室家具进行反倾销诉讼。这些在短时期内密集推出,专门针对中国产品的种种贸易歧视政策,显现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日渐盛行。而美国方面将这一系列政策的原因解释为:按美国商务部的统计,04年中美贸易逆差为520.8亿美元,比去年同比增长29%;这严重影响了美国国内市场的利益。而按中国商务部的统计,04年中方贸易顺差为802.7亿美元。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凸现,再次引起了美国各界的高度重视。我们也心存两个疑问:一是为何两国的贸易额计算差距如此之大?二是贸易摩擦的根源究竟在那里?1 中美贸易的特点对贸易额计算的影响1.1 加工贸易占很大比重进入90年代以后,加工贸易在中国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贸易中都成为主要贸易方式,其原材料和零部件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出口主要市场则为美、日、欧国家。表面上看,中国从对美加工贸易出口中获取了较大的顺差,但实际上中国只能获得少量的加工费用。这显然不能真实反映两国之间的实际贸易情况。1.2 贸易转移效应中国输送到美国的商品中,有90%是取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对美出口,即“贸易转移效应”。台湾、香港、东南亚、日本和韩国等在中国内地投资后,转出口到美国,但美国把贸易额都算到中国头上,从而加大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1.3 以转口贸易为主中美之间的贸易,大量货物都是经过以香港地区为主的第三方转口进行的。据中方统计,中国内地经过香港转口到美国的产品在港平均增值达40.7%,玩具和服装在港增值率高达100%。美方将这部分都统计在从中国内地的出口额中,而美国产品在港增值额却未统计在美对中的出口额中,这样就高估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额。1.4 总结由上述中美贸易的特点可以看到,由于在贸易额上的一些计算方法及主观上的误差,两国真实的经济关系被掩盖了,扭曲了,中美贸易出现了极大的贸易不平衡。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推进,能否实现客观化,对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影响将十分巨大。2 贸易摩擦的表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关税壁垒和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都大大削减,贸易国纷纷转向反倾销、技术贸易壁垒等更加隐蔽的贸易保护手段。由于现在出口增长势头非常强劲,中国已经成为反倾销调查的最大受害国,至2005年9月,针对中国的案子累计达800多起。同时美国用各种办法限制中国的出口,除了一般的关税和配额,还有非一般措施——反倾销诉讼、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具有严格标准的动植物检疫等。2.1 纺织业长期以来,纺织业一直是我国传统上最具竞争优势的工业部门,同时也影响着世界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纤维消费量占全球的1/4,棉纱、化纤、丝绸、服装等纺织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额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1/6。纺织品涉及到中国近2000万人的直接就业,其中有很多是低收入的,因此纺织业在中国是高度敏感的行业。而且美国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都30多倍于中国,假如中国的纺织企业不能实现合理的出口,受到打击的人数远比美国的要多,很多工人将失去工作。而最近经过七轮磋商才解决的纺织品问题,涉及六七十亿美元的出口,是近年来中美之间最大的一次贸易争端。2005年6月美国商务部部长古铁雷斯的访华,是中国和欧美的纺织品贸易谈判白热化的开始。他甚至抛出了“如果中国政府不能把输美纺织品的增速控制在7%以内,美政府将会对美国纺织品市场继续采取保护措施”的言论。实际上,美方“7%保护线”的背后,是其自身所面临的经济调整压力和对中国纺织品冲击的措手不及。早从2000年下半年至今,美国就业压力一直很大,这就意味着美国经济在这种压力下要做一些大的调整,于是就在对华贸易赤字上大做文章。今年5月底,我国宣布取消征收81种纺织品出口关税,并取消配额,这之后的出口增长率都是百分之几百。美国提出7%的限制标准,有意压制我们的产品出口,这样他们就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以降低中国产品的冲击。今年我们对欧美出口为什么增长这么快,是因为他们到最后一刻才放开配额。根据商务部网站的消息,05年11月8日,中美签署了《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协议主要内容如下:“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棉制裤子等21个类别产品实施数量管理,包括11个类别服装产品和10个类别纺织产品,其中16个类别为05年一体化产品,5个类别为02年以前一体化产品;协议产品06年基数基本上是05年有关产品美国从中国的实际进口量,07年和08年基数均为上一年度全年协议量;协议产品06年增长率为10%至15%,07年增长率为12.5%至16%,08年增长率在15%至17%。”分析协议,对我国有利的方面体现在三个方面。协议覆盖范围方面,在协议期内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棉制裤子等21个类别产品实施数量管理,总体而言更接近中方立场。受限中国纺织品基数方面,协议产品06年基数基本上是05年美从我国的实际进口量,更接近我方的原则立场。增长率方面,美方在谈判初期曾要求,把我国所有纺织品对美出口增长率均限制为7.5%;我方则要求增长率远高于7.5%。最终协议规定的增长率,也更符合我方利益。虽说协议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但协议内容远低于中方预期,因为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捷化的今天,对国际贸易的仍进行数额管理是不符合世界潮流的。2.2 钢铁领域在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刚刚取得一定进展的时候,05年11月11日,5家美国钢铁制造商又向美国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对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进口碳合金盘条(一种建筑用钢材)进行反倾销调查,并要求对来自中国的盘条征收330%的反倾销税。他们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进口盘条数量从2002年的95.8万吨激增至2004年的180万吨。据初步计算,2004年我对美盘条出口超过3亿美元。坊间认为,继纺织品之后,钢铁将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下一个领域。通过分析得知,美国盘条市场的40%至45%都是进口产品,对外依存度相当高,这使得美国国内钢铁制造企业在盘条市场上经营惨淡。而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钢材进口量逐年减少而出口量不断增加,04年全年国内出口钢材1423.1万吨,而今年前9个月国内已经出口钢材1580万吨。目前国内盘条价格在3000元/每吨以下,而美国市场价格要超过500美元,中国盘条产品在价格上确实有很强竞争力。2.3 小结其实,中美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互利性,中美之间并不是在同一个水平上的竞争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关系。换句话说,更多的是一种产业间的贸易,符合比较优势规律。而且,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很多产品是由美国在华企业生产的,再返销回美国,所以美国方面如果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不仅会伤害中国商家的利益,更多的还会伤害美国厂家和投资者的利益。具体地说,从贸易流向看,美国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如飞机等,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价值较低的产品,如纺织品等。所以中国不是在同美国人争夺那些工作岗位,而是在同印度、印尼、越南和菲律宾争夺。从另一方面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美国的消费者从中受益,实行配额限制后,美国国内供应量减少,价格必然上升,消费者受损。3 贸易摩擦的实质实际上,贸易问题就是汇率的问题。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美国看来,人民币汇率不提高,美国的贸易赤字就降低不了。而拿贸易说话比拿人民币汇率说话更能见到实效。因为提高汇率不一定能减少贸易赤字,即使减少了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对其他国家的赤字也会上去,对他们的经济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而拿贸易说话就不一样,他们出台一个政策,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3.1 倾销与反倾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倾销的内容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倾销的指控已非常普遍。倾销有三个定义。第一个是价格,即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实行价格歧视。第二个是成本,即在出口市场上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第三个是由美国和欧共体制定的“非市场经济”倾销:选择一个第三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同类产品,在该国市场上或者在其他国家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作为公平价值,同时选择一个市场经济的国家作为替代国,并以替代国同类产品的成本作为标准成本,凡是在出口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低于标准成本,就为倾销。在选择第三国或替代国时,要考虑到其与非市场经济国家具有经济可比性,美国还规定,若找不到一个经济可比的市场经济国家,就以美国生产或销售价格或构成成本作为公平价值。第三个倾销的定义正是现在美国对中国进行反倾销的依据,它表现出相当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首先,认为中国是“国家控制经济”或“非市场经济”,中国产品的价值不反映公平价值。事实上,从1979年以来,中国的价格体制已经由计划定价转变为市场定价。许多被指控为倾销的产品,如蜡烛等,大都是乡镇企业生产的,价格是由企业以产品的成本作为基础,并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可见,美国的反倾销政策不能反映中国的现实。其次,在替代国的选择上非常随意。如在对中国产蘑菇的反倾销调查中,美国选用印尼为替代国。印尼的蘑菇是在空调条件下生长的,中国的蘑菇是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二者的成本绝对不同,但美国拒绝从印尼的生产成本中扣除空调费用,因而裁定中国蘑菇倾销。还有钢铁的替代国是韩国,搪瓷炊具的替代国是日本,蜡烛的替代国是马来西亚。这样的选择,一是与中国的生产水平差别相当的大,有的国家的成本大大地高于中国,仅仅劳动工资成本就是中国的几倍;二是这么多的替代国,可以任意选择,使得中国的出口企业在定价时无所适从。这样的反倾销,不是贸易保护主义又是什么呢?!3.2 贸易出口壁垒在中国加入WTO的过程中,为了换取美国等在根本利益上的一些让步,中国也做了一些让步,如签署了特定产品保障性条款:“从中国入世之日起十二年内,若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在进口至任何世贸组织成员领土时,其增长的数量或所依据的条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的产品的国内生产者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时,该成员有权在防止或补救此种市场扰乱所必需的限度内,对此类产品撤销减让或限制进口。” 特保条款的低门槛和美国在贸易中对该条款的滥用,导致中国产品受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对中国实行歧视性出口管制政策,尤其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的一些高科技技术和设备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 美国一方面强调对华贸易逆差问题,一方面又不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的管制,这是自相矛盾的。因为通过 “国家比较利益”理论,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将进、出口资源进行转换,实际上是为了获取其中的比较利益。在中美贸易中,中国恰恰就是通过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换回美国的先进设备技术。而美国则是通过进口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以便其国内产业转移至高科技、高附加值领域。4 应对策略:把比较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日益严峻的贸易摩擦,我们一方面要学会用WTO的贸易规则合法地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也要考虑适当调整外贸发展战略。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是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学说,但已不能解释现代国际贸易呈现的两大趋势:一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占主导地位,二是同类产业内贸易比例上升,因此出现了众多“新贸易理论”。其中,哈佛大学的波特教授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竞争优势理论。他认为,一国能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是该国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又来源于该国的主导产业,而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又来源于企业靠创新机制而提高了的生产率。只要全世界的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未形成完全流动,一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时就可通过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来获取竞争优势,从而发展经济。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凡贸易保护的对象,也大都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劳动力成本优势”视为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并相应的大力发展起了诸如纺织企业等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且多以出口为主。但随着高新技术产品日益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品种,再加上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严重供过于求,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不是缺乏价格竞争力,而恰恰是因为价格太低而引起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从而失去市场。更何况,现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优势也不像过去那样仅仅局限于“成本价格”,而是涵括了价格、质地、工艺、科技嫁接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因素。由此可见,我们急需把旧有的比较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而作为成为WTO中的一员,我们一方面能非常便利地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先进设备、技术与管理经验,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在“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下,迫使企业有长远打算和忧患意识,发展科技,加强创新,不靠低价以量取胜,而是以质取胜,这样更多的企业才会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损失。5 小结在这个机遇与障碍并存的国际贸易大环境中,我们应该正视困难,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统一认识,减少摩擦。在不断融入全球经济的进程中,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但如果外贸依存度过高,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因此还要注重保持我国经济政策的独立性。同时,扩大内需应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参考文献][1]王俊宜,李权.国际贸易[C].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运用比较优势获取竞争优势[J].国际贸易.2003年第10期[3]中美贸易走向冲突?.经济观察报.日[4]透视:中美经济关系中存在对话的不公正行为.中国新闻网.日[5]贸易:“中性化进程”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21世纪经济报道.日[6]十大应对策略——中国直面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J].国际贸易.2003年第12期[9]中国商务部网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