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还是去跑了.前跑半程马拉松装备攻略忘开app,10k是跑满的

跑者故事|一个认真的“跑渣”养成记
跑者故事|一个认真的“跑渣”养成记
挖赛君的话(微信号:wasai42)
跑步,看起来似乎很简单,走出家门,迈开双腿,奔跑是每个人的本能!不乏天赋异禀的跑者,一开始就能跑很远,成绩很好,但是,大多数人尤其是平时很少运动的人,都会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今天,挖赛小伙伴“和桥辉哥”给我们分享他作为一个典型的初跑者认真、谨慎、有条理、有借鉴意义的跑步进化养成记。
辉哥是江苏宜兴人,今年44岁,从事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在世界500强关联企业工作,是C2C行业资深人士……(此处略去一万字)好吧!他是个淘宝卖家!鉴于他久坐不运动,挖赛检哥言传身教、安利半年,终于让他不走寻常路,爱上了跑步这个有前途的运动。
和很多跑友一样,辉哥也是从两三公里开始练习跑步的,而且很渣很渣。刚开始跑步,完全是瞎跑,无科学理论,不知热身,不懂拉伸。不痛就跑,痛了就休息!乱跑阶段,配速9分钟……简直让人忍不住要吐槽这是跑步哦!不是走路!
初跑的辉哥,跑超过3公里都感觉好伟大的样子!但是作为一个认真的跑者,辉哥坚持这样跑了三个月,决不放弃。
在自己练了三个月之后,辉哥得到了第一次比赛的机会。苏州太湖马拉松这个本地赛事成为了辉哥的第一次试水。在这里,挖赛君不得不说,辉哥是一个极其认真谨慎的跑者,谨慎选择自己的比赛内容,认真的进行日常训练。太湖马拉松,辉哥谨慎地选择了迷你5公里,为此还特意在寒夜了试跑两次5公里距离,以确保自己能够完赛。经过了这样的准备,辉哥在12月27日还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站上跑道的,结果他非常顺利的跑完了5公里,最终平均配速6分钟不到,把自己平时平均7分钟的纪录提高了一大截。
跑步的人是孤独的!在自己跑了半年之后,辉哥终于找到了组织,两个月前加入了当地的和桥跑团。跑团现在有80多人,最大年龄者64岁了,团长“风雨同舟”拉扯旗帜,跑团不断壮大,以茗越轩、杨总、小小眼、祖强等人为中坚,一群大叔每天晚上活跃在五洲国际,成为了和桥第十一景。
加入跑团后,辉哥训练更有了动力,跑友相互鼓励,相互监督,成绩也得到了稳定提高。辉哥十分喜欢跑团活动的氛围,有一次参加了苏州的跑团活动,一群人在车流、人流、人群流中左躲右闪,辉哥表示路线远不如乡下宽敞和安全,但是城会玩,气氛杠杠的!
跑到今天,经过了8个月时间,辉哥已经累计了350公里的跑量,累计跑步66次。有人可能说一天就要参加个百公里越野赛,但是对于一个44岁,初入跑届10分多配速的大叔来说,一步步累积到此,实属不易。
十公里赛事再体验
辉哥偶然间听到欢乐跑中国-常州站的报名消息,就咨询了跑团的跑友,大家很快决定团体报名,后面的事情就不用自己操心了,辉哥不禁再次感慨:有跑团就是好!跑团有Andy这样热心肠的团友!
辉哥延续了自己谨慎、认真的跑步风格,为比赛积极准备,为了完成10公里的比赛,辉哥增加了平时的跑步距离,而且参加了几次线上跑,成绩提高了不少,然后信心满满的等着比赛。
很快到了比赛的日子。这里要为常州打个广告:常州市位于江苏南部,有2500多年的历史,京杭大运河从常州穿城而过,积淀下这座古韵流转的南方小城。而今漫步常州,既能感受她雅致的人文氛围,又会发现时尚现代的灵动气息……
平常风景如画的常州,赛前几天下着连绵阴雨,尤其是28号整天的大雨,让大伙都觉得要来一场说跑就跑的雨跑了,几个人甚至准备好了雨衣、帽子。(我想大家肯定是熟读了挖赛的雨中跑马攻略)
29号,和桥跑团三辆车13个人直奔常州,路上还经历了小雨,手机天气预报下雨概率100%,100%,100%~~!!!!(当时脑补的画面是下图这样子)
事实证明天有不测风云,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还是不靠谱。到达起跑现场后,清风扑面,空气凉爽,负离子溢出(OS.和桥跑团果真是一个实诚的纯跑团,都没有拍照装逼的习惯,检录啥的图片都没有拍)。
小雨挡不住热情,各种活动人气不减。官方数字是5000,现场目测没那么多,但然并卵。感觉现场准备还算充分,组织有序,在关心妹子是否觉得冷之余,和桥跑团的跑友认真开始热身了。
现场气氛是极好的,一眼望去,那架势,那可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乐队台上表演,台下跑友随着节奏做着热身运动。
八点三十分,比赛正式开始。鉴于之前10K的最好成绩也是55分钟左右,辉哥并没有想要拿英雄戒指,目标设定为成绩提高2-3分钟。就这样,在振奋人心、扣人心弦的音乐中,辉哥顺利、安全完成了人生第一个正式的10公里跑步赛事,成绩为51分钟。
可喜的是和桥跑团13人居然拿到了5个英雄戒指,分别是良辰、团长、茗越轩、小小眼、祖强。另外,和桥团长、宜兴团长也都跑出了40分的好成绩,这次跑团唯一的女跑者还拿到了英雄戒指(此处掌声可以热烈一点)
虽是辉哥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但是也没忘给赛事点赞:途中补水点充足,志愿者服务到位,赛事组织充分。
辉哥的下一个目标是半马,将在日举行的常熟尚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辉哥预计用5个月的时间准备,等着闯六条无雨的长街。
辉哥的故事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跑友故事,但是挖赛君选择辉哥的故事最看重的是辉哥对于跑步的认真、重视,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对生命安全存有敬畏之心。有人说跑得了10公里就能跑半马,跑得了半马就能跑全马。挖赛君并不认同,尤其是在年龄、身体条件不同的情况之下,不建议跑者盲目的站上跑道。辉哥在每一次比赛都认真的训练,认真的测试自己的距离,循序渐进,并且在赛前对于自己的成绩和目标有明确的预估,这才是适合普通跑者安全跑步、锻炼身体的方式。
挖赛致力于挖掘各种赛事的服务与体验,非黑非粉,秉承着“没有体验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诚招赛事体验员,将自己参与比赛的第一手体验分享给所有的跑友。可逗逼可严肃,能写会拍上好佳,一旦录用有福利哦~~OVER~~重庆半程马拉松一跑友猝死 3年超过16人殒命赛道_网易体育
重庆半程马拉松一跑友猝死 3年超过16人殒命赛道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短短14天时间里,国内赛道上就传出了两则噩耗,“猝死”再次成为了跑圈年终收官话题。11月20日,记者与重庆和成都的跑圈相关人士确认:在19日进行的2017重庆国际半程马拉松中,一位33岁的男性跑者在19公里处突然倒地,心脏骤停、呼吸停止,最终抢救无效身亡。事实上,这已经是2017年有媒体报道的第三起马拉松猝死悲剧。据央广网报道,根据中国田协的相关数据统计,在近三年时间里,国内的马拉松赛事中已经有超过16人猝死,这些参赛者均是中出现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的。在马拉松数量“井喷”式发展,中国田协管理层不断强调注意赛前体检和赛道保障的大环境下,为何猝死悲剧依旧不停,国内赛事还有那些细节可以加强,而跑者们又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组委会:目前无法给出细节马拉松,是一种对于大部分人身体极限的挑战。一场场跑道上的悲剧,可见一斑。在2017年重庆国际半程马拉松跑道上不幸去世的那位33岁男性跑者,其实已经跑完了19公里,但最终却意外倒在了距离终点线两三公里的地方。据当地跑圈的跑友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位被朋友们成为“老白”的跑者,其实是当地一支业余足球队的队长,身体结实,身高超过180公分,体总超过80公斤,而且他一直有运动的习惯。只是,跑步并不是他日常的主要运动方式。而据另一位相熟的跑者透露,今年的重庆国际半程马拉松是“老白”挑战的第一个半马,他的目标就是安全完赛。20日上午,澎湃新闻记者也与重庆半马的赛事主办方取得了联系,但相关人士表示,“对于这件事我们无法给太多细节,一切的信息以当地卫计委的官方消息为准,我相信今天卫计委就会有一些官方公告。”这已经是近两周来,国内马拉松赛道上传出的第二则猝死悲剧。11月5日,河南省新乡市举办的一场马拉松比赛中,一名选手在2公里处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后,经过相关跑友确认,那位不幸离世的跑者同样也是在平日也有一定的运动习惯。国内马拉松赛前体检依旧有问题?三年来,超过16位跑者先后倒在了马拉松赛道上,这足以引起每一位中国田协官员和马拉松赛事主办方的重视。事实上,早在2015年中国田协举办的马拉松年会上,时任田管中心主任、中国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的杜兆才就强调过:“过去一年,马拉松猝死事件时有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田协)将把防猝死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进一步规范竞赛组织,引导大众选手科学训练、健康参赛。”?而在当时修订的《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等级评定标准》中,将医疗救援的分值定为所有项目中最高的15分。标准中,不仅具体规定了马拉松赛事要求便携式移动AED心脏起搏设备不得少于1台/公里,金牌赛事固定医疗站不得少于1个/2.5公里,银、铜牌赛事固定医疗救护站不得少于1个/5公里;而且强调了赛前的体检制度。然而,从这两年的办赛情况来看,除了一些国际锦标赛事严格执行,其余的不少赛事依旧“浑水摸鱼”。一位跑者在接受《检察日报》采访时曾透露,网上有很多体检造假的制作指南,教授大家如何制作,“(体检报告)不是参赛门槛,而且现在伪造体检报告的也挺多,人太多,根本查不出来。”在和一些跑友的沟通之中,澎湃新闻记者发现,由于如今的体育赛事审批“放宽”,一些赛事的主办方并没有严格执行赛前体检制度,成为了跑道上猝死悲剧的隐患。远离悲剧,跑者要从“自我保护”做起就如之前所说,马拉松是一件挑战人类极限的运动。就算是专业的精英跑者,都要经过严格儿科学的训练,挑选合适的赛程和赛道,才能一直参与马拉松比赛。据国际体育组织统计,平均每5万名马拉松长跑者中会有1人死于心脏病突发,另外,比赛期间因为各种原因被救治的人占到总参赛人数的20%-25%。而在2017年国内发生的三起猝死悲剧之外,还有超过7名跑者在跑道上心脏骤停,幸运的是,他们最终都被现场的医疗急救人员成功挽回了性命。这些数字其实都在提醒着每一位跑者,不论赛事的安全保障多么完善,自己在运动中的身体情况,还是需要自己来判断。正因如此,在参加马拉松比赛前以及比赛过程中,这4大原则应该时刻牢记。不能盲目参赛一定要认真参加报名体检,及时发现心血管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听从医嘱。长跑和马拉松都不是赶时髦,所以千万不要为了虚荣心、赶潮流参赛。极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没有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训练,以从5k、10k、半马到全马的过渡,在没有太多基础的情况下参赛,就是在拿生命开玩笑。拒绝短期训练参赛任何跑步比赛都要有长期稳定的训练,以及循序渐进的跑量。不能认为身体素质好、平时经常参加运动就可以直接参赛。短时间的跑步训练不但无法改善心脏功能,反而会加重心脏负担。赛前若身体不适,比如感冒发烧要以安全为上放弃比赛。赛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切忌熬夜,合理饮食。
赛中注意心率脉搏合理分配全程体力,切忌因兴奋在出发和冲刺时过猛。比赛时多注意脉搏或心率,若异常变快或者迅速下降,一定要放慢速度。若出现胸闷、心悸、头脑发晕、出冷汗、虚汗时,应停止跑步。赛后不要马上停步比赛结束后应小步慢跑逐步停止,不要突然停止,随后再进行全身放松活动,消除疲劳。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苏静博_NBJ9719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当你起跑,10K就不远了(图)_网易新闻
当你起跑,10K就不远了(图)
(原标题:当你起跑,10K就不远了(图))
万事起头难。当你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件事情就完成了一半。如果你现在开始跑步并持之以恒,那么10公里的目标用不了多久就能实现。  业余跑圈大神分享最初开始跑步的故事
  本专题撰文 广州日报记者 许蓓
  跑步“菜鸟”,一开始能应付的距离不过两三公里,5公里算是一个入门级别的坎。当你把5公里的距离跑成习惯,下一个要挑战的量级就是10公里了,也就是1万米。广州马拉松“元年”设置了迷你马拉松(约5公里)、10公里、半马和全马4个项目,此后把10公里项目单独抽出,与国内其他城市一样,广州开始举办单独的10公里(10K)赛事。10K的距离,可以视为入门级跑者和“跑马”级别跑者的边界,如果你能轻松应付10K,那么下一步你的挑战就可以是半程马拉松了。
  本周日,2016优悦·李宁10K路跑联赛广州站将在上午8时鸣枪开跑,此次李宁10K联赛终于把赛道搬到了城市中心地带,以海心沙为平台。10K对于跑步爱好者来说也是一道重要的门槛,你想用10K证明什么?是自己坚持前行的毅力,抑或把运动融入生活的快乐?在李宁10K广州开跑前,我们来看看3位跑者的故事,分享他们跨越10公里这道坎的经验。
  女翻译:跑步是放空自己,不需太在意突破
  何缨是一家美资制造企业的亚太区培训部负责人,也是一位翻译,译作包括《温格传:平凡之路》——不难猜出,她是一位资深球迷,而且是一名喜爱阿森纳的“枪迷”。
  何缨是在2011年开始爱上跑步的。
  “起初跑步纯粹是因为工作的时候基本都坐着,我觉得需要通过运动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何缨说。跟大部分女性跑者一样,何缨开始跑步是为了健康和保持体形,所以对于速度、距离并不太关注,“刚开始大多是在公司健身房的跑步机上跑的,最早的时候只跑10分钟就坚持不下去了,变成快步走,后来慢慢地要求自己必须达到1小时的运动时间,就这样突破了5公里和10公里。”
  当你开始跑步,坚持就成了最难的事;而一旦坚持下去,5公里、10公里、半马乃至全马的突破,就会水到渠成。“其实只要你能轻松完成5公里,那么完成7公里、8公里到10公里,就都不那么困难了。也不需要太在意,坚持去跑,很可能不知不觉地就能跑完10公里了。”何缨说。
  2011年以来,何缨已经参加了11个半程马拉松和4个全程马拉松。从健身跑到跑马,她与大部分资深跑友相似,给自己安排了风雨无阻的训练计划,每周跑步3~4次,每次8~10公里,周末会有一次不少于20公里的长距离跑。
  “我印象最深的跑步经历说起来挺简单,就是去年跑李宁10K的时候,在起跑点很近距离地看到了李宁本人。”何缨说,“他虽然头发花白了,但看上去身体和精神状态都非常好,我想这就是运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虽然工作繁忙,兴趣爱好也很多,但跑步的时候何缨却很少想其他杂事,“我跑步不怎么听音乐,因为要关注自己身体的每一个情况。如果是放松慢跑的话,可能就是发发呆,放空一下自己,算是对工作和生活压力的一种释放。”
  谈到有什么经验可以传授给首次冲击10K的跑友,何缨的说法是:“跑步应该是一件愉悦的事情,就是应该让身体和心灵享受这个过程,太过关注距离和速度会让你错过跑步的美好。”她建议,“如果之前没有完成过10K,又想在比赛中安全完赛的话,可以尝试将整个距离分成两段,前半段用完成的百分比激励自己,就是想着‘哇!已经完成30%了’,后半段用剩下的公里数鼓励自己,‘只剩一半了!只剩3k啦’,这样的自我激励法挺好用的。”
  马拉松教练:10K是初级门槛,热身很重要
  松风是广州跑步圈的“大神”之一,他本名李国权,是广州市田径协会广州马拉松俱乐部的总教练,10公里的最佳成绩是33分钟,全程马拉松的成绩在2小时40分左右。起了个跑圈的“艺名”松风,是因为他想“跑得像松树一样稳,像风一样快”。松风并没有体育科班背景,他开始跑步是为了追求一位喜欢跑步的女同学,结果女同学没追到,倒是追上了跑步这股风潮。如今松风已经拥有多个专业教练认证,也为多家企业进行马拉松知识培训。
  “我的第一个10公里是在天河体育中心跑的,在那之前我最远只跑过7公里。那一次,和一群跑友边跑边聊天就跑完了,好像跑了12公里。”
  跑圈大神对10公里的距离并不轻视,“10公里对很多初级跑友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锻炼距离。”松风说,他认为在冲击10公里这个坎之前,跑友必须经过一段长时间循序渐进的锻炼,“我自己一开始是跑3~4公里的,然后慢慢增加距离,同时锻炼自己的身体各部位核心力量,接下来是5公里、7公里……”松风建议普通跑者必须选好适合自己的跑步装备,“鞋子肯定要选择缓冲、透气和包裹性能好的跑鞋,T恤和短裤穿速干的是不错的选择。”松风还特别提醒跑友,跑之前需要充分的热身,跑之后也要注意拉伸,“我推荐的热身流程是:一、轻轻地原地跳数十下;二、先慢跑10~15分钟,用可以边跑步边聊天的速度,关键是慢;三、动态热身,活动关节、韧带等;四、开跑!”
  盲人领跑员:与最特殊的跑友一起突破
  黎名耀是一名退伍军人,现在,他是一名视障跑者的领跑员。
  2007年黎名耀入伍,跑步是常规训练的重要环节。“刚开始真的连600米都跑不下来,但你知道,军营的训练是很严格的,慢慢自己开始适应,长跑需要有锻炼基础,更要有毅力,在部队,这些都不是问题。”黎名耀在部队每周至少3次跑步锻炼,坚持了两三个月,很快就突破了10公里大关。
  退伍后,除了本职工作外,黎名耀还加入了义工组织。因为自己有跑步基础,所以视障人士领跑员的工作对他来说很有吸引力,于是顺理成章地担任下来。“视障跑者首先也是要有身体基础的,我们会根据他的身体状况、训练表现来帮助他选择参与什么运动,有适合跑步的,我们就一起跑。”黎名耀说,“领跑说难也不难,首先彼此要适应对方的速度、节奏、动作,我们之间是有导跑绳牵引的,现在我跟搭档基本是7分钟左右的配速,我们平时都是一起训练的。”
  在周日的李宁10K广州站比赛中,黎名耀就会与他的搭档一同参赛。当然,对于视障跑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参与和顺利完赛。“其实做领跑员最难的不是跑,而是带领对方热身,要教会他一些热身动作,他看不见,就要在肢体上直接帮助他完成动作。”黎名耀说,“我的搭档不是跑得慢,而是跑得太快了,但长跑是一个需要分配体力和控制节奏的运动,所以我会在旁边帮助他调整节奏和情绪,要让他不心急,告诉他完成的距离,还有多少需要去坚持。”
  “虽然视障跑者需要我的帮助,但其实我们平时一起跑,一起相处,并不觉得对方有什么特殊。”黎名耀说,“跑的时间长了,大家有了默契,就是对方的跑友,结伴跑步,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李宁10K
  广州站参赛小贴士
  1.比赛采取2次发枪的形式,间隔6分钟,跑者成绩以计时芯片记录的净成绩为准,所有团体组在第二方阵起跑。
  2.赛前热身很重要,赛后拉伸不能少。赛前,主办方会派出专业教练带领热身,如果比赛前跑者出现身体不适症状,建议观察后选择是否继续参赛。冲线后不要马上停下来,要慢走一会,做一些小腿伸展、大腿和腰腹拉伸,每组动作停留30秒左右。
  3.比赛中有专业医疗团队为跑者保驾护航,如有不适应马上向志愿者求助,及时调整或放弃比赛。
  4.10K广州站赛后还设有李宁体验区,千万别错过,届时李宁云三代跑鞋、超轻十三代跑鞋及智能跑鞋都可以现场体验,此外还有彩妆区提供彩绘,塑封区封存号码布。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半程马拉松跑步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