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银行上市银行 高质量发展展

一切为了高质量发展
我的图书馆
一切为了高质量发展
&  2018年两会信息量很大,重磅政策纷至沓来,新一轮改革开放正史诗般展开。不难发现,所有这些政策,均围绕一个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
  经济增速目标已经淡化,M2也不再提,稳健的货币政策搭配积极的财政政策,“一一五三”经济政策顶层设计日渐清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已经开打,建设制造业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房产税正在立法,个人所得税将提高起征点增加抵扣,围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高质量发展调整优化机构职能,金融监管体制重点加强宏观审慎和监管协调,“独角兽”也要回A股了!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展现新时代、新气象,开启新周期。比总结“中国做对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中国还需要做什么?”
  1、淡化经济增速目标,强调高质量发展
  2018年GDP目标定为“6.5%左右”,去掉了“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淡化经济增速,强化高质量发展、就业和民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稳中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各类风险有序有效防控。”
  2、新时代中国经济政策的顶层设计日渐清晰:一一五三
  “一个总要求”,就是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条主线”,就是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五大任务”,就是“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三大攻坚战”,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转向去杠杆、补短板和降成本
  目标增加了“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各类风险有序有效防控”。
  去产能力度不减,去杠杆的重点在企业尤其是国企,降成本体现在减税。继续破除无效供给。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法规标准,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今年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加大“僵尸企业”破产清算和重整力度。
  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提出,去杠杆最重要是企业杠杆要有所下降,居民杠杆最主要是不要再增加。在企业杠杆中,国企杠杆率较高,虽然2016年5月以来工业国企资产负债率整体向下,但截至2017年底仍高于私营企业8.8个百分点。
  降成本方面,今年预计减少个税和企业所得税约8000亿,减少非税负担3000亿,继续推进“放管服”,降低制度性成本。
  补短板方面,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重点发展: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
  4、积极财政从支出转向减税降费,减轻个人和企业负担,房地产税立法大势所趋,高度重视地方隐性债务风险
  201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财政赤字率下调为2.6%,为2012年以来首次下调,绝对赤字规模与上年持平为2.38万亿;专项债券增加5500亿至1.35万亿,连续三年扩大规模。综合考虑一般预算赤字和专项债,2018年的实际赤字率为4.4%,略低于2017年的4.6%,对基建投资将产生压力,但是非标、影子银行清理带来的影响更大。
图1:公共财政赤字率自2012年以来首次下调
  资料来源:恒大研究院,wind
  积极财政的方向发生变化:从支出转向减税,侧重民生和支持三大攻坚战。
  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抵扣:提高“起征点”(费用扣除标准);增加分项扣除项目,即子女教育、大病医疗;征收模式变革:从分类征收转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劳动性质所得,作为综合所得合并起来,然后再确定基本扣除费用。
  房地产税开征已是大势所趋,遵循“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原则。
  5、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淡化M2和社融增速目标,去杠杆金融收紧。
  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推进,M2增速创新低,指示意义下降,《政府工作报告》不再提增速目标。M2 增速下降反映了去杠杆和金融监管加强取得初步成效,金融部门内部资金循环和嵌套减少。慢一点的货币增速仍可以支持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低增速将是常态。
  2018年社融将呈四大趋势,一是严控居民杠杆,二是支持实体企业信贷投放,三是表外回表,四是直接融资占比提升。信贷上升社融下降表明监管趋严下表外回表,影子银行体系融资将大幅收缩:信托贷款、委托贷款、资管计划、基金子公司产品等通道业务面临大幅下滑,表外理财、同业存单等影子银行资金来源面临收缩,表外回表带来表内贷款上升以及银行补充资本金压力。房地产调控,居民抵押贷款下降。
图2:国企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民企
  资料来源:恒大研究院,wind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用好差别化准备金、差异化信贷等政策,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小微企业、‘三农’和贫困地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6、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主要是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和房地产风险等。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内控。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各类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等行为。省级政府对本辖区债务负总责,省级以下地方政府各负其责,积极稳妥处置存量债务。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中央办公厅发文专门强调要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决不允许新增各类隐性债务。
  杨伟民表示,重点整顿地方隐性债务、通过调控房地产泡沫控制居民债务过快增长、把控制国有企业债务作为今后控制总债务的重中之重。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银行是一个主战场,重点需要把杠杆率稳定下来,并尽可能降下来,企业部门的杠杆率要降低,居民家庭部门的杠杆率也需要降低。今年继续聚焦影子银行整治,加大信托、互联网金融等薄弱环节整治力度。
  金融风险的背后是财政风险,是国企、地方政府的预算软约束带来的问题,有激励无约束。按照金融监管,金融机构不能给产能过剩的国企、地方融资平台和不达标的企业提供融资,而影子体系却可以向没有约束的融资行为提供融资。当前,地方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主要是机制问题而非规模问题。化解金融财政风险关键是建立机制。建立对无效投资的约束,打破刚兑和隐性担保。
  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
  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
  7、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此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主要是两大特点: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调整优化机构职能,加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科学技术、文化旅游、金融宏观审慎、市场监督、新闻广电、社会民生、纪律监察等部门或职能,削弱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
  8、金融监管体制大变革,重点加强宏观审慎和监管协调
  央行行长周小川行近期表示,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参考研究了英国“双峰”监管机制。改革后的英国“双峰”监管模式根据目标设置监管机构和职能,分别由英格兰银行的货币政策委员会(MPC)、金融政策委员会(FPC)、审慎监管委员会(PRC)以及独立于英格兰银行的金融行为监管局(FCA)负责物价稳定、金融稳定(宏观审慎)、个体金融机构稳健(微观审慎)、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不同目标,防止出现监管空白,弥补监管短板,消除监管套利。
  中国将组建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不再保留保监会和银监会。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描述,新组建的中国银保监会主要职责是,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银行业和保险业,维护银行业和保险业合法、稳健进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稳定。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性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均划入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新监管改革主要是应对两大挑战和趋势:分业监管不适应混业经营,货币政策盯通胀忽视资产价格。改革方向:货币政策保障币值稳定,加强宏观审慎保障金融稳定,加强微观审慎保障个体金融机构稳定,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央行负责前两个,金融稳定委员会负责第二个和监管协调,合并后的监管部门负责后两个。补监管短板空白让不该混业的交叉金融回归本业,合并分业监管体系适应正常的混业经营趋势。
  9、为“独角兽”回归A股开绿灯,支持新经济企业上市
  日前证监会对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4个行业中的“独角兽”企业,开通“快速通道”,符合相关规定者可以实行即报即审,不用排队。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表示会创造好的工具和相应的制度安排支持新经济企业,选择合适方式回归A股;资本市场发展机遇比任何时候都强,监管力度还不够,退市规则将逐步加强。
  10、推进国资国企改革,降国企杠杆。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和央企股份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提出:在监管方面,要从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进一步转变,加强分类监管、分类考核;推进集团层面的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中央企业战略重组,包括集团层面的战略重组及专业化的重组;大力推动企业的信息公开,在建设阳光央企、阳光国企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接受全社会和媒体的监督。对于央企,加大风险的控制,降杠杆、减负债、防风险仍然是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很重要的任务。
  11、建立健全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发展购租并举,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2018年开工580万套。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12、房地产税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
  开征房产税已是大势所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全国人大、财政部表示“有关方面正在抓紧起草和完善房地产税法律草案”。由于房地产税涉及千家万户,对于普通征税要慎重,有关部门应出台切实合理、科学的细则。
  那么,房地产税何时推出?如何征收?影响多大?
  1)权威人士怎么说?
  房地产税立法进程加快,遵循“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原则,作为健全地方税体系的一部分,目前方案正在设计中,需要多方论证和征求意见。
  十三届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张业遂说,加快房地产税立法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任务,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和财政部牵头组织起草,目前正在加快进行起草完善法律草案、重要问题的论证、内部征求意见等方面的工作,争取早日完成提请常委会初次审议的准备工作。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国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在回答两会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财政部以及其他有关方面正在抓紧起草和完善房地产税法律草案。房地产税总体思路就是“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先设计、完善,再进行论证和听取意见。
  2)为什么要征房地产税?
  有三个作用:一是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二是筹集地方财政收入,逐步替代土地出让金。三是增加保有环节税收,降低建设交易环节税收。
  房地产税的作用主要是调节收入分配,特别是个人财富的集聚,起到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同时,筹集财政收入,用来满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需求。按照国际4个房地产税通则,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来合理设计房地产税制度。目前,中国房地产税体系主要有10个税种,涉及开发建设、交易、保有三个环节。其中,开发建设环节涉及7个税种,交易环节,涉及7个税种,在保有环节,有2个税种。合并整合相关税种、合理降低房地产在建设交易环节税费,既能够起到筹集财政收入的作用,又能够起到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积极效应。
  3)未来的房地产税有哪些基本特征?
  一是按照评估值征税。对于所有的工商业住房和个人住房,未来需要建立一整套的评估体系,包括有公信力的房产评估机构、不动产登记制度。
  二是有税收抵扣,保障基本住房需求。未来需要清楚界定居民“基本住房标准”,以确定房产税的免征条件。也会有税收优惠或扣除标准,对一些困难的家庭、低收入家庭、特殊困难群体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
  三是房地产税由地方自主征税。未来房地产税归属地方税,收入归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用这些收入来满足教育、治安和其他公共支出,替代现在从政府性基金中列支的费用。
  四是具有完备的税收征管模式。对于一个全新的税种,要想顺利的在全国进行推广并取得预期效果。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对纳税人进行“培训”,让纳税人充分了解相关的规定;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采纳纳税人的建议和指导,使双方尽可能的削减信息不对称。在开征之后建立房地产税监督机构,建立纳税申辩制度。为保证房地产税的公平客观,对房地产税的采集及使用都需要监督,纳税人有途径提出异议和申诉。模式完备才能保障征税公平。
  4)什么时候开征?
  房地产税改革,要坚持立法先行,做好立法再提征收,由于工程浩大,预计2020年立法会初见成效。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银监会:推动银行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银监会:推动银行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证券时报记者获悉,2月1日,银监会开展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暨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专题学习研讨会,本次学习研讨会银监会系统1万余名
原标题:银监会:推动银行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证券时报记者获悉,2月1日,银监会开展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暨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专题学习研讨会,本次学习研讨会银监会系统1万余名党员干部参加,并通过主会场、一级分会场和二级分会场列席学习。银监会党委表示,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抓住&关键少数&,督导系统各级党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二是要坚持理论指引,推进中心工作。找准监管部门的职责定位,坚持&监管姓监&,回归监管本源,专注监管主业;紧紧抓住监管工作重点,当前要打好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全面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推动银行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特别是要把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作为监管的头等大事来抓;着眼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在全系统真正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三是要持续从严治党,推进&质量党建&。抓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加强政治巡视和监督检查;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为契机,进一步细化完善银监会系统作风建设规定;认真执行已出台的公私分开、履职回避和监管问责办法,矢志不渝地将银监会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推向深入。
[责任编辑:胡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建设银行创新与实践
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建设银行创新与实践
建设银行作为GE集团(中国)人民币主办银行,通过持续提供“跟随式”现金管理服务,促进了GE集团在华的成长和发展。
建行广州南沙自贸区支行通过共享工商信息,实现了基本户开户“当日申请、当日核准”,客户称赞“建行开户快、服务好,开户就选建行”。
有金融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无论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还是适应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都要求金融机构主动寻求创新突破,更好地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建设银行始终不忘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初心,自觉履行国有大行责任,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不断创新服务流程和模式,提升服务社会民生的新技能,在服务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发展。
一方面,积极创新账户流程,着力服务实体经济。基于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响应,建设银行以优化账户服务为切入点,紧跟商事制度改革进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技术,不断创新业务流程、提升开户处理效率,让“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推动改善营商环境。
2017年,在总结各地分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设银行总行根据商事制度改革的推进情况,印发了《中国建设银行工商注册登记合作服务指导意见》,在全行推广工商合作的五种典型模式:一是全流程电子化登记,积极参与政府“最多跑一次”简化行政审批改革,广东等7个省市使用建行个人网银盾作为工商注册登记中个人身份识别和电子签名的介质,节省了办理工商登记身份验证的难题;二是发行电子营业执照“联名卡”;三是代办工商登记服务。辽宁、浙江、山东等8家分行已通过建行网点开办代办工商登记服务;四是共享工商信息。河南、深圳、天津等10家分行通过系统或线下方式获得工商注册信息,减化开户审核及录入手续,提升开户效率;五是将企业注册与开户进行嵌入式整合,联合工商局、人民银行创新流程,实现了营业执照核发与银行账户开立同步办理、一次办结。
与此同时,建行还积极打造创新工具,全面升级企业开户服务。重点打造的“对公账户工具库”,运用新一代科技思维和大数据成果,通过移动化、智能化、数据化的解决思路,突出渠道端“获客”、管理端“悦客”的能力,将传统账户业务从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上加线下的O2O模式,创新客户身份识别方式,提高开户及审核效率,彻底改变了开户时间长的难题,将柜员从繁杂的操作中解放出来,提升了对公客户的账户服务体验。
另一方面,根据重要客户发展需要提供“跟随式”现金管理服务,也成为建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又一着力点。自2002年起,建设银行开始为美国通用电气集团(以下简称“GE”)提供现金管理服务,成为国内率先为客户提供现金管理的银行。15年来,基于人民币现金管理合作银行的优势地位,建行已与GE开展了全球现金管理、结售汇、国际结算、人民币跨境结算、全球授信等业务。
在这15年中,建行GE集团服务团队持续发扬业务创新精神,不断吸取国外先进司库管理理念,持续实现GE提出的各类金融服务需求,依托新一代系统上线以及滚动开发机制,将GE的现金管理服务模式从原基于“重客系统+法人透支”的定时现金池模式,升级至新一代实时现金池模式,并依托新一代企业现金管理组件提供基于SWIFT全球支付的直联服务,为GE集团提供“跟随式”的现金管理综合服务,实现了银企合作的双赢。
在上述创新之外,建设银行还将目光聚焦丰富应用场景、助力普惠金融上。建设银行推出的新一代代收代付,通过灵活可控的产品条件配置,广泛服务于多样化的用户应用场景,如企事业单位代发工资、公积金发放支取、公共事业缴费、学校学费缴纳、经销商回款等,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发展。
这些正是建设银行履行大行责任、服务实体经济、推进普惠金融的生动实践。探索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之路
探索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经营网
核心提示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将从质量、效率、动力等方面加速变革,在公司治理、稳健经营、高效服务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稳步提升,为新时代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文/闫冰竹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银行原董事长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也转向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高质量发展问题,并提出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为中国经济发展标明了未来航向。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将从质量、效率、动力等方面加速变革,在公司治理、稳健经营、高效服务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稳步提升,为新时代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主旋律
  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出现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深刻变化。随着近两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市场预期有效改善,经济增速趋向平稳。转向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实现以人民为中心、更高效益、更为平衡、更低风险、更加绿色的发展,这既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更是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提高质量和效益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高质量发展为改革、转型、创新开启了新阶段。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是中国经济内在生长的趋势。转向高质量发展,可以说是遵循经济规律、着眼发展大势的前瞻性选择。随着近年来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人口数量红利快速消失,生态环境硬约束日渐强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通过结构调整,去除无效供给,通过存量优化调整,实现由富变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客观上要求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高质量发展为中小银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质量就是生命,“高质量发展”对中小银行在公司治理、稳健经营、高效服务和风险防控等层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基础,高水平的公司治理为银行各治理主体有效地协调运转、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稳健的经营模式是前提,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理念,不以规模和速度论英雄,更加强调内涵式发展。高效的服务质量是根本,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归本源,在高效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实现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有效的风险防控是保障,银行只有管控好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风险,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探索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为身处伟大时代的中小银行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中小银行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有如下路径探索:
  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党建引领体系。把党的领导体现在银行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中,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政治保证。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抓紧抓好,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按照“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优势,以党的领导统领中心工作,实现党建核心领导与公司治理机制有机融合,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公司治理体系。完善的公司治理,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根基。新时期要积极探索发挥党委核心作用与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的有机结合。要发挥好独立董事、外部监事的作用,加强对“三会一层”的履职评价,提高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和专业委员会的履职效能。要不断优化组织管理架构,坚持扁平化与专业化相结合,形成动态调整机制和灵活高效的管理模式,持续保障经营管理高质量、高效率。特别是,要进一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渠道,进一步强化资本规划、资本管理和资本考核,坚定不移地走资本集约、内涵增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作布局体系。要围绕高质量发展,坚定推进转型发展战略,继续向零售转型、向小微转型,并在提升业务占比的同时,强调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零售、小微业务的利润占比,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业务发展体系。要进一步推动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比如金融市场业务方面,把握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机遇,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质效,顺应监管要求,进一步推进资产管理、同业业务健康稳健发展。
  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风险管控体系。守住风险底线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未来要把全面风险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以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来量化风险,以现代化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来控制风险,以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来制约风险,最终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完全匹配,形成风险管理对业务发展的强力支撑。
  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是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这对金融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考核评价体系是引领发展方向的“指挥棒”,是检验发展成效的“试金石”。
  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运营保障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在提升效率上做加法、乘法,在控制成本上做减法、除法。在运营保障方面,要打造“高效能”流程银行,借助“线上化”、“移动化”、“云端化”技术,从“渠道规划统一”、“运营流程统一”、“客户管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等维度,推进关键业务和内部管理端到端流程再造,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定制化服务体验。
北京银行科技研发中心将满足该行未来50年科技系统发展要求,为北京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要洞察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动态,前瞻探索智能投顾、智能投研、智能风控、智能门户等金融科技创新,重点推动新技术在金融场景中的应用,全力打造智慧银行。
  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建设体系。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新时代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行战略,建立更加积极、开放、高效的人才机制,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各类优秀人才汇聚到银行高质量发展的事业中来。
  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文化体系。一家好的企业,与时代机遇息息相关,其企业文化一脉相承。要积极构建与时代特征相吻合、与银行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传播体系,让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韩希宇
后参与评论
暂无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市银行 高质量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