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统计数据分析中国的投资函数, 是否符合宏观经济学消费函数的理论预期?

宏观经济学分析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宏观经济学分析题
&&假定两个老太太都有购房行为/为什么货币政策对住宅投资影响特别大?/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分析社会保障系统对你的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应升还是应贬的争论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宏观经济学(立体化)习题及答案 - 综合课件-
当前位置:
宏观经济学(立体化)习题及答案
馆藏:21402
下载此文档
同系列文档
Baidu Button END -->
官方公众微信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_百度知道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请简单的讲一下,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我有更好的答案
区别分析1、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行为,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研究的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浓度分析: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定义不同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是希腊文“ μικρο ”的意译,原意是“小&)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西方经济学中研究一国经济总量、总需求与总供给、国民收入总量及构成、货币与财政、人口与就业、要素与禀赋、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经济预期与经济政策、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等宏观经济现象的学科。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详细请看  !1p_ItU8_1SNiShdX0NlrzAyA!148.entry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导 (2007年2月第四版) 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目录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教学辅导
习题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十五、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失业与通货膨胀第十九、二十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十二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教学辅导 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属性及课程介绍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院校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学科共同课,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行为的经济学科,由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两部分组成。宏观经济理论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分析产出、消费、储蓄、投资、物价水平、利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学问题;宏观经济政策以理论研究为依据,主要分析政府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机制和效应。本课程的体系安排以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为主体框架,并且融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由于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以及案例分析的广泛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经济学课程建立理论基础,而且能够掌握宏观经济学分析工具,用来认识和理解现实中的宏观经济,尤其是中国宏观经济。总体上说,宏观经济学可大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第一章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宏观经济学概述,介绍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以及宏观经济运行模型、研究对象与框架结构。二是介绍国民收入及其核算理论,以及国民收入核算中的重要恒等式。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五、六章,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其中,第二、三、四、五章是总需求分析模型,这一分析是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方法,它假定总供给存在过剩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或者说在需求变化时价格水平可以保持不变,所以总供给也就不能成为国民收入的制约力量;第六章是引入总供给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由于价格水平既定不变的假定并不符合实际,这就严重地制约了总需求分析的解释能力,因此就有必要研究总需求与总供给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模型。在总需求分析模型中,又包括二个具体模型,一是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模型,即第二章,另一个是扩大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模型,即第三章。这两个模型的关系是,前者只分析总需求中的消费需求变化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至于投资需求则假定为常数或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由于利率及其变动涉及到货币市场均衡问题,而不考虑投资变化实际上是假定不考虑货币市场均衡分析,只分析商品市场均衡问题;后者则引入投资变动分析或者说引入货币市场以及利率分析,引入投资需求后的模型即所谓的IS-LM模型。至于第四章则是引入政府部门的作用分析,主要是宏观政策分析,第五章是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作用机理与政策效果等。第三部分包括第七、八章,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问题分析。前面各章的分析均建立在一个重要假定基础上,即封闭经济假定,然而这一假定并不符合现实情况,故有必要讨论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第七章介绍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第八章将研究四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第四部分包括第九、十章,为宏观经济学问题分析,主要是对四个主要宏观经济学问题进行探讨,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第五部分为第十一章,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目前动态、最新发展。主要包括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以及新凯恩主义的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二)教学目标宏观经济学是财经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教学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原理,帮助学生们了解西方国家的政府进行经济决策的机制与过程,客观地认识经济现象,并为学生们学习其他专业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实践,帮助学生们正确地运用宏观经济学中的有关理论来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对策。此外,鉴于宏观经济学是以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运行为研究对象,所以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老师们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与方法、结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以及中国的具体国情对其进行分析乃至批判。(三)适用对象财经类院校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四)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后续课程包括《发展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经济学说史》、《国际经济学》、《管理学》等。二、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相比较于微观经济学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学生认为难学、教员感到难讲的课程,其原因至少有以下二个方面。一是以新古典理论为核心的微观经济学的分析线索相对而言比较清晰与简单,因为以个体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微观经济学,涉及到的因素较少,学生学习时较为容易。但是宏观经济学却要把一个国家的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进而来研究各种宏观经济总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换言之,它要同时考虑国民收入、价格水平、利率、就业量、工资水平、总消费、总投资、进口和出口、汇率、等各种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显得比较复杂。二是为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设计和评价服务的当代宏观经济学,其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本身流派层出且充满了冲突和分歧,而这些分歧又源于各家学说关于宏观经济理论假定的差异。冲突与分歧的存在以及假定的多样性极大地增加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动态性与理解上难度。而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宏观经济学也有其自身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也从某一方面增加了教学上的难度。这些特点是:第一,目前的宏观经济学内容和体系结构基本上取材于西方国家的教科书中,中西文化上的差异以及意识形态上的不同,要求我们不仅要介绍其主要内容,还要对其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批判与借鉴,这无疑增加了教学上的难度。第二,目前的宏观经济学中的内容是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为对象而建立的,中国市场经济发育的不完整、市场体系的不健全,使学生们对市场经济运行缺乏一种直观的认识,这自然增加了教学上的难度。第三,宏观经济学中的数学工具的广泛运用,降低了学生们学习经济学理论的兴趣。鉴于宏观经济学的上述特点,教师在从事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方法,而且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1、处理好西方宏观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批判西方经济学中的错误。2、处理好数学工具与基本理论(原理)之间的关系,教学中重在讲清基本原理,同时适时地、有节制地借鉴数学工具,为理论讲授服务。3、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积极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社会实践问题。4、处理好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同专业学生相同点与差别化的关系。在保证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完整的基础上,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授课内容、案例分析等方面要体现差别化。具体来说,可分为经济学类(即A类)和管理类专业(即B类)。A类适用于经济类各专业,如经济学、国际贸易、财政学、金融和保险等专业。B类适用于管理类各专业,如工商管理、审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等专业。三、《宏观经济学》学习方法概述很多同学在学习经济学理论时,倾向于对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死记硬背,不善于将理论融会贯通。究其原因是对经济学学习方法缺乏掌握。实际上,要想把一个具体的经济学理论学深学透,至少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要把握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历史作用。任何理论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总是为了解决当时所面临的经济问题而提出的。如果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就很难了解这个理论产生的缘由和时代意义。而且,凡是有影响的经济理论都在当时或现实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能结合经济史的学习和现实问题的把握来了解其巨大的理论与实践作用,无疑对我们了解这个理论是很有帮助的。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对实践没有作用的理论是不能称之为理论的,即使暂时被称之为理论,也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只有对历史有推动作用的理论才有可能被写进教科书。2、要精通理论的假设条件的运用。经济学中很多理论都有假定前提。比如在讨论需求曲线时,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特别是“收入不变”等;又比如,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假设的是“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IS-LM模型假定“价格不变”等等。对于经济学中的假定前提问题,一些同学不能理解,认为,《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中的假定条件太多,如上例中的“收入不变假定”、“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价格不变”等,都是不符合实际的,现实根本不存在这些假定,因此经济学理论离实际太远,学习这种远离现实的理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并不能解释实际问题。必须指出,上述说法是完全错误的。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经济学是通过行为假设来研究人的行为的。实际上,正是由于“假定前提”的存在,才使得经济学成为科学。任何理论都是相对的,都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不考虑前提条件的理论是“伪科学理论”!“假定”的运用不仅使经济学理论变得更加精密严谨;而且使一些问题的讨论更加简便易行。从某个方面来说,经济学的精髓与价值恰恰是假定前提的广泛使用。离开了假定,我们根本得不出“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变化规律。离开了假设条件,经济理论往往不能自圆其说。经济学的假设未必能准确地刻画这个世界,未必能反映经济的全貌。但经济学的价值正在于它的逻辑基础的片面性。建立在不够全面的行为假设基础上的经济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它使我们关注于约束条件和制度建设,而不是其它。从理论上讲,公理体系的要害不在于公理假设本身是否正确(与现实相符),而在于它们之间是否满足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备性;也不在于这个体系的逻辑结论是否正确(与现实相符),而在于从公理假设到逻辑结论的推导是否严谨可信。当然,人们不会凭空建立公理体系,并且,当公理体系的逻辑结论被检验为不正确(与现实不相符)的时候,人们就会修改这个理论体系的公理假设,或者抛弃这个理论体系。但这并不否定人们可以用与现实不相符的假设构造出完美的公理体系。尽管由与现实不相符的假设所构造出的理论体系的逻辑结论是与现实不相符的,但这个理论体系仍然是完美的。一个完美的逻辑体系不需要要求假设与现实相符合。所以,经济学是一套思维架构。经济学给我们提供一个分析问题、看事物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一套分析问题、看事物的工具和方法。一门经济学,就是一门方法论。3,要把握理论的具体研究对象与核心要点。经济理论是庞杂的,每一个具体的经济理论都有其具体的研究对象。掌握理论的研究对象至关重要。因为只有知道了这个理论的具体研究对象,才能正确地把这个理论同其他理论区别开来。另外一定要把握一个经济理论的核心要点。一个具体的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往往就是那么一两句话。当你能用简短的一两句话、用最通俗的语言来概括经济理论时,你就算是真正地弄懂了这个理论。一些同学学了经济学后,能够用中国的成语或俗语来进行概括,这说明他真正地弄懂了经济学的道理。因为中国的成语和俗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例如,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是中国的俗语“肥田出瘪稻”所要说明的道理;李嘉图的“相对成本论”可以用“两优取重、两害取轻”来概括;凯恩斯的“扩大公共工程开支”的消除萧条对策与“以工代赈”是相通的。等等,等等。4、要把握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中的地位或者说要掌握理论与理论之间的传承关系。理论不是平空产生的,更不可能是登峰造极,空前绝后的,它总是继承了前人的理论而发展来的,而以后别人又要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掌握一个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这可以使我们对理论的把握变得更加容易。所以,我们要知道原有理论的不足和新理论是如何发展来的。比如,学习凯恩斯的利率理论,离不开他对古典利率理论的否定。凯恩斯通过一个极端的假设推翻了古典的“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的理论。这个极端的例子是:如果收入为0时,利率上升还能增加储蓄吗?显然不能。所以,凯恩斯认为,储蓄不是利率的函数而是收入的函数。也许有人会说,凯恩斯说的只是一个极端或特例,对于特殊情况,理论可以不予考虑。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试想:如果一个理论不能解释特殊情况,那么很显然,这个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就是不强的,其应用意义也是不大的。相反如果有另外一个其他的理论不仅能解释一般情况,而且也能解释特殊情况,那么无疑原来的理论就应该要被抛弃。又如,理解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离不开对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掌握;哈罗德的增长理论离不开凯恩斯的理论等等。其实,经济学中很多理论之间都存在着继承关系。因此,在学习经济理论时应多读些经济学说史方面的著作。历史上凡是成大器的经济学家一般都是经济学说史或经济史方面的专家。5、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统一。科学精神是指同学们对经济学理论要有“大胆怀疑”的勇气和精神,要培养不迷信权威人士和权威理论的学术批判和反思精神;科学的方法是指同学们在“大胆怀疑”后,一定要本着“小心求证”的态度来进行精心的理论论证,要在掌握前人理论精髓的基础上再评价其理论的优劣、得失,不能带有色眼镜来看待理论,要注意理论的假定前提。对别人的理论和观点进行否定时,要能做到有自己的新理论和新观点。换言之,既要善于“破”,更要善于“立”,要有“破”有“立”,不能只“破”而不“立”。一般而言,经济学家们所提出的理论在论证阶段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如果有问题,往往出在假定前提上。所以从经济学说史上看,对权威理论的质疑一般都是从前提条件的放弃开始的。比如,凯恩斯学派讲市场需要干预,需求管理是有效的;古典学派讲市场不需要干预,需求管理是无效的。谁错谁对?因为凯恩斯学派假定“名义工资刚性”,而古典学派假定“名义工资弹性”,它们的前提条件不一样。在短期里,名义工资刚性,经济表现出凯恩斯学派的特征:总需求的变化既影响产量又影响价格;在长期里,名义工资弹性,经济表现出古典学派的特征:总需求只对价格有影响。四、《宏观经济学》教材的选择依据本课程所选用的教材是国家教育部推荐教材,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三版),2004年9月出版。本教材除了力图完整反映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各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全貌,并注意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包括不同阶段的凯恩斯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比较外,还突出了以下特点:第一,突出强调宏观经济理论分析的方法,在阐明各种宏观经济学说时,强调各学说的假定前提,由此推导出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使读者明了宏观经济学中各种分歧的存在实际上都源于各自假定的不同以及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第二,在设计并强调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内在逻辑性和结构上严密性的同时,特别注意教材提供的信息量与可读性,使读者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中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整体框架,增强其学习的收获感。第三,适应本教材主要阅读对象(高等院校的学生)的要求与口味,综合运用经济含义阐述、几何图形和代数方法来分析宏观经济理论,注意在明确经济含义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与工具,从而一方面帮助读者理解经济学的精髓,另一方面帮助他们从各种不同角度理解宏观经济学说。五、学时要求与分配(一)总学时要求总学时为54学时,3学分。 (二)学时分配1、 曼昆著:《经济学原理》(上下册)[汉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2、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下册)[汉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3、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汉译本],华夏出版社,1999年。4、 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5、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6、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7、 蒋自强、史晋川等:《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8、 梁东黎:《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9、 Olivier Blanchard, Macroeconomics, 2nd Edition, Prentice Hall, 2000.10.Rudiger Dornbusch, Stanley Fischer, Richard Starts, Macroeconomics, 7th Edition, McGraw-Hill Companies,1998.七、课程的考核要求本课程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时间为2小时(120分钟)总评成绩的计算依据:(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其中期中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课堂小测验(至少两次)占5%,作业等占5%。(2)期终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以期终考试成绩为依据。如下表所示:期终考试命题设计:识记部分约占30%;理解部分约占40%;运用部分约占30%。 考试题型包括判断、选择、作图、计算、简答、分析论述等。八、《宏观经济学》的总体框架结构:文字表述与图形表述《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围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可大体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第十二章,介绍国民收入范畴以及国民收入的核算理论。第二部分:第十三-十七章,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具体分析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思路来展开的,即由“两部门(厂商-居民户)中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扩展到“三部门(厂商-居民户-政府)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再扩展到“四部门(厂商-居民户-政府-国际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其中,第十三-十七章是假定“不存在国际经济部门”,或 对“封闭经济社会”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进行分析;第十九和二十章是引入“国际经济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分析工具分为两大类:一是“总需求分析”(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的制约或“假定供给无穷”。);二是“总需求-总供给分析”(引入“总供给”因素)。第十三-十七章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总需求分析”模型及“需求政策”分析。“总需求分析”是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方法,它以“经济危机或生产过剩”为研究对象,分析过剩经济社会中的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以及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换言之,这一模型假定总供给存在过剩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或者说假定需求变化时价格水平可以保持不变,所以总供给就不可能成为国民收入的制约力量。在总需求分析模型中,又包括二个具体模型,一是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模型,这即第十三章,另一个是扩大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模型,这即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这两个模型之间的共同点是都不考虑“供给”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或制约,或者说都假定当“需求”发生变化时,市场“价格可以保持不变”(因为经济危机时的供给曲线是趋于水平的。);两个模型之间的不同之处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只分析总需求中的“消费需求”变化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而不考虑“投资需求”的变化问题,至于投资需求则被假定为常数,或者说假定投资需求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由于利率及其变动涉及到货币市场均衡问题,而不考虑投资变化实际上是假定不考虑货币市场均衡分析,这样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实际上是只分析产品商品市场的均衡问题,因此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又叫产品市场均衡模型;“扩大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则引入投资需求变动或者说引入货币市场以及利率分析,引入投资需求后的模型即所谓的“IS-LM模型”或“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或宏观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政府宏观政策分析(以政策消除国民收入缺口,实现充分就业)。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是将“两部门经济模型”扩展为“三部门经济模型”,具体内容见第十三章的第七-八节内容和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的有关内容。第十七章是以“非经济危机”为研究对象,或者说是“引入总供给”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由于总需求分析模型中的价格水平既定不变的假定并不符合实际,这就严重地制约了总需求分析对现实的解释能力,因此,有必要研究总需求与总供给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模型。第十九和二十两章是放弃“封闭经济”这一假定,对引入“国际经济部门”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进行介绍。其中,第十九章介绍国际经济学中基本知识;第二十章则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及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三部分:“宏观经济难题”分析。一个社会的宏观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问题。其中,“失业”问题的分析主要体现在前面的总需求分析模型中(因为,如前所述,总需求分析的对象是经济危机或资源没有充分利用);“通货膨胀”问题在第十八章分析;“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问题在第二十一章分析。第四部分: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简介。即第二十二章, 主要介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九、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与国民收入核算[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通过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宏观经济的基本运行流程,以及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和体系结构,让学生们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并调动或增强他们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兴趣。并且介绍宏观经济学中的有关总量指标的含义、核算方法以及各宏观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述[教学内容]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回顾微观经济学产生与发展以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与宏观经济学进行比较,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核心理论等。主要是理解个量与总量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二、宏观经济学的萌芽与早期发展 三、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与凯恩斯革命需要说明凯恩斯革命的背景和内容,为此,应该比较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与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古典经济的不同,特别是要说明清楚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依据“萨伊定律”问题。 四、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简况 [重点、难点]个量与总量分析的联系与区别。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主要目标与体系结构[教学内容]一、主要目标二、研究对象与基本假定 三、框架结构介绍框架结构,可以让学生们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经济学,从而节省他们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成本、提出其学习效益,最终有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应该注意这一个问题的讲授。 四、对学生的要求有关本课程的授课、讨论、作业、考核等,提供参考书目、相关网站与答疑方式。 [重点、难点]宏观经济学框架结构。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教学内容] 一、GDP的含义在介绍GDP概念时,要对这一定义进行具体而详细的解释,特别是对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说明要深入,此外,要讲清楚“生产与销售”、“市场价值”、“产品与劳务”、“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等与GDP含义。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总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三、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取决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重点解释这四部分的含义,以及它们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原因。 四、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解释说明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具体项目。 五、用增值法及其他方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六、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缺陷与弥补 [重点、难点]GDP含义、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第四节
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其他总量[教学内容]一、GDP及其与GNP的关系 二、NNP及其与GNP的关系 三、NI及其与NNP的关系 四、PI及其与NI的关系 五、DPI及其与PI的关系 [重点、难点]GDP及其与GNP的关系,国民经济核算五个量间的关系。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教学内容]一、两部门经济循环因为宏观经济学的第一个理论模型就是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所以这一节特别要讲述清楚,这样才能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一个好的基础,该内容应是本章重点。 二、漏出与注入 三、宏观经济均衡等式四、三部门经济循环与宏观经济均衡等式 五、四部门经济循环与宏观经济均衡等式 六、宏观经济统计恒等式及其与均衡等式的比较初学宏观经济学者往往不太容易区分宏观经济统计恒等式与均衡等式,所以这个问题要向学生讲清楚。 [重点、难点]宏观经济统计恒等式及其与均衡等式的比较。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介绍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模型。要求学生掌握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基本思路与观点,把握两部门、三部门条件下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基本原理、方法(两种方法);掌握乘数理论。第一节
既定的总支出决定国民收入[教学内容]一、理论假定以及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总体分析思路 二、均衡产出及其形成 三、存货调节机制 [重点、难点]理论假定以及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总体分析思路。第二节
消费理论[教学内容]一、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定义 二、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 四、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五、消费函数与“总需求”函数六、凯恩斯消费理论与其它消费理论的比较 [重点、难点]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凯恩斯消费理论。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中变动的总支出决定国民收入[教学内容]一、均衡条件与均衡等式二、用消费函数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用储蓄函数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上述两种表述的一致性 [重点、难点]用消费函数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
乘数论[教学内容]一、乘数原理的提出 二、乘数的含义 三、乘数公式的推导 四、乘数理论的适用范围 [重点、难点]乘数的含义、乘数公式的推导。第五节
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及乘数[教学内容]一、三部门经济中的总支出与二部门中的总支出的比较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三、定量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四、比例税条件下对财政政策各乘数的修正 [重点、难点]定量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的计算。第六节
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及乘数[教学内容]一、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二、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对外贸易乘数) [重点、难点]第三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扩大的凯恩斯模型[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在上一章介绍了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模型的基础上,介绍引入货币市场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扩大模型,即IS-LM模型。要求学生掌握IS、LM曲线的含义、推导及移动,并运用IS-LM模型分析均衡国民收入及均衡利率的决定。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教学内容]一、投资的含义与分类二、投资与利率:投资函数与投资曲线三、投资曲线的由来(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四、投资与预期收益、风险、股票价格(托宾的“q”说) [重点、难点] 投资函数与投资曲线。第二节
IS曲线:产品市场的均衡[教学内容] 一、I S曲线的含义二、IS曲线的推导(消费函数法和储蓄函数法) 三、IS线的斜率 四、IS曲线的移动 五、产品市场均衡与失衡 [重点、难点]I S曲线的含义、推导、斜率和移动。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货币供求理论[教学内容]一、古典利率理论以及凯恩斯对古典利率理论的批评 二、货币以及货币供给三、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的与非凯恩斯的) 四、货币供求均衡与利率的决定 五、货币供求变动与利率的变动 [重点、难点]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第四节
LM曲线:货币市场的均衡[教学内容] 一、LM线的含义 二、LM线的推导 三、LM线的斜率 四、LM线的移动 五、货币市场均衡与失衡 [重点、难点]LM曲线的含义、推导、斜率和移动。第五节
IS-LM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教学内容]一、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与利率决定 二、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失衡以及失衡的类型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失衡的调节(市场自发调节与政府政策调节) [重点、难点]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与利率决定。第六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教学内容]一、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的图表分析二、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的数理分析 [重点、难点]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前两章进行的是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分析,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西方国家进行总需求管理的两大基本经济政策。本章将在上一章说明IS-LM模型的基础上,具体介绍这两大经济政策,分析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和效果以及具体的政策工具。第一节
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教学内容]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与效果 二、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三、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 四、挤出效应五、考虑货币市场时的财政政策乘数及货币政策乘数(财政政策乘数的进一步修正) [重点、难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第二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教学内容]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类型 [重点、难点]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论是要为实践服务的,经济学理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经济政策提供合乎逻辑言之成理的理论依据,本章主要介绍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与问题。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教学内容]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形成 二、宏观经济目标简介 三、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矛盾 [重点、难点]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第二节
财政政策[教学内容]一、国家预算和财政收支 二、平衡预算与功能预算 三、内在稳定器 四、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五、财政盈余和赤字六、赤字财政政策与公债 [重点、难点]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教学内容]一、货币的职能与计量 二、现代银行制度 三、准备金制度 四、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五、存款创造乘数 六、央行的货币政策及工具 七、货币政策的目标与作用机制 [重点、难点]存款创造乘数、央行的货币政策及工具。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教学内容]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演变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时滞问题 三、预期对政策效果的影响 四、其他问题 [重点、难点]第六章
AD-AS模型[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前面所讨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都是在假设一般价格水平不变下的总需求分析。本章将推翻这个假定,引入总供给分析,说明均衡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介绍宏观经济学中的另一重要分析工具:AD-AS模型。要求学生掌握AD、AS曲线的含义,尤其是不同学派的AS曲线,了解其推导过程,并能够灵活地运用AD-AS模型来解释IS-LM模型所不能解释的“滞胀”现象。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教学内容]一、理论假定的变化(本章与上述几章的关系) 二、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三、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四、总需求曲线的斜率(物价与总需求变动)五、总需求曲线的位置与移动(影响总需求的各种因素) [重点、难点]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推导、斜率与移动。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概述[教学内容]一、总供给曲线的一般形状(短期总供给)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三、(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与移动(影响总供给的因素) 四、总供给曲线的两个特例(垂直与水平的总供给曲线) [重点、难点]总供给曲线的一般形状(短期总供给)。第三节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教学内容] 一、总量生产函数二、劳动市场均衡与两种工资决定理论(伸缩性与粘性) 三、古典或垂直的总供给模型 四、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五、理性预期学派的总供给曲线* [重点、难点]古典或垂直的总供给模型,理性预期学派的总供给曲线。第四节
AD-AS[教学内容]一、均衡国民收入与物价的决定 二、古典AD与AS模型模型三、凯恩斯AD-AS模型 四、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分析五、运用AD-AS模型分析需求管理政策的效应 [重点、难点]运用AD-AS模型分析需求管理政策的效应。第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经济理论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经济政策的制定是要用来解决经济问题的。在现实的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四大难题(或者说四个主要问题):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本章将主要介绍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介绍它们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等。第一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概述[教学内容]一、定义与衡量(失业率与物价指数)二、种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温和、奔腾、恶性通货膨胀;可预期与不可预期;需求拉上、成本推动与结构型)三、原因(需求不足与失业、工资刚性、真实工资失业: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以及预期性通货膨胀)一、影响(经济方面、社会方面;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 [重点、难点] 失业的定义与衡量。第二节
失业与通胀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一、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形成与发展二、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不同认识 [重点、难点] 菲利普斯曲线。第三节
政府针对失业与通胀的对策[教学内容]一、需求管理政策 二、人力政策三、收入政策 [重点、难点]第八章
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宏观经济理论的论述都是以封闭经济为假设前提,即假定一国经济不与国外进行任何联系。但现实中,完全封闭的经济是不存在的,任何一国经济在不同程度上都是所谓的开放经济。因此,本章及下一章就是要放弃封闭经济这个假设,说明国际经济部门的引入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影响。由于开放经济的论述较为复杂,需要涉及较多的国际经济学的知识,本章主要是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基础知识作一简要介绍。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概述[教学内容]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理论、H—O理论与规模经济理论 国际贸易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WTO) [重点、难点]第二节
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教学内容] 一、金本位制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与IMF 三、欧洲货币体系 [重点、难点]第三节
政府调节国际经济的措施[教学内容]一、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二、外汇市场干预 [重点、难点]第九章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把封闭经济的假设放弃,说明国际经济部门的引入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一些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来处理有关的国际经济问题。第一节
汇率和对外贸易[教学内容]一、汇率的基本概念二、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三、购买力平价理论 四、净出口函数 [重点、难点] 汇率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平衡[教学内容]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三、J曲线四、净资本流出函数 五、国际收支的平衡 [重点、难点]第三节
IS-LM-BP模型[教学内容]一、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 二、IS-LM-BP模型 [重点、难点]第十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随着西方国家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日趋完善和发展,以及经济计量研究的理论和运用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有了很大发展。本章就其中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型,即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和新剑桥增长模型作概要介绍,并简要进行了增长因素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这三个模型的区别及联系。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历史资料来看,经济并不是稳定地增长,而是环绕其长期趋势周期地上下波动。本章还将对经济周期方面的知识、理论作简要概述,介绍传统及现代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经济周期理论。第一节
经济增长概述[教学内容] 一、定义与衡量二、增长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重点、难点] 增长理论。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教学内容]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二、新古典模型 三、其它增长模型 [重点、难点] 哈罗德—多马模型。第三节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教学内容]一、肯德里克、丹尼森、索洛增长模型 [重点、难点]第四节
经济周期理论概述[教学内容]一、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及类型 二、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重点、难点]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及类型。第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目前动态、最新发展。主要包括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以及新凯恩主义的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第一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教学内容]一、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 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与政策主张[重点、难点]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 一、基本假设 二、主要观点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 新古典模型公债非中性理论与李嘉图等价定理 [重点、难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要观点。第三节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教学内容]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点 二、工资黏性与价格存在 三、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模型 [重点、难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要观点。 (教学辅导内容由教研室集体讨论,许成安、张宝贵编写) 第二部分
习题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一、主要概念国民生产总值 (GNP)、国内生产总值 (GDP)、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总投资和净投资、重置投资、存货投资、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净出口、间接税、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储蓄一投资恒等式。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中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发放给贫困家庭的救济金
C、经纪人从旧房买卖中收取的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的家庭财产保险费
2、“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3、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中?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4、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美元,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为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
A、25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
B、12500亿美元和10500亿美元
C、2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
D、7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
5、以下正确的统计恒等式为 (
A、投资 = 储蓄
B、投资 = 消费C、储蓄 = 消费
D、总支出 - 投资 = 总收入 - 储蓄
6、下列项目中,(
)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 不能计入国内生产总值A、企业的库存
B、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安徽民工在南京打工所得收入应该计入到当年 (
) 中A、安徽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B、安徽的国民收入 (NI)
C、南京的国民生产总值 (GNP)
D、南京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9、通货膨胀时,GNP价格矫正指数 (
D、小于010、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
)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1、如果:消费额 = 6亿元,投资额 = 1亿元,间接税 = 1亿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额 = 1.5亿元,出口额 = 2亿元,进口额 = 1.8亿元,则 (
A、NNP = 8.7亿元
B、GDP = 7.7亿元
C、GDP = 8.7亿元
D、NNP = 5亿元
12、用收入法计算的GDP等于 (
)A、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
B、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
C、工资+利息+中间产品成本+间接税+利润
D、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折旧
13、如果当期价格水平低于基期价格水平,那么 (
)A、实际GDP等于名义GDP
B、实际GDP小于名义GDP
C、实际GDP与名义GDP 相同
D、实际GDP大于名义GDP14、如果钢铁、油漆、绝缘材料以及所有用来制造一个电烤炉的原料价值在计算GDP时都包括进去了,那么这种衡量方法 (
)A、因各种原料都进入市场交易,所以衡量是正确的。
B、因重复记帐导致GDP高估。
C、因重复记帐导致低估。D、由于各种原材料起初都是生产者存货的一部分,因此对GDP的衡量没什么影响。
15、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下列哪一项不应该计入利息项目中?
A、银行存款利息
B、企业债券利息
C、公债利息
16、GDP帐户将不反映以下哪一项交易 (
)A、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6%的佣金。
B、在游戏中赢得的100美元。
C、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D、向管道维修工所支付的工资。17、某厂商去年生产10万台电视机,以每台2000元价格售出5万台剩下5万台,今年以每台2100元价格全部售出,则该厂商去年创造的GDP和今年创造的GDP分别为 (
500万18、若实际GDP为17500亿美元,GDP矫正价格指数为160%,则名义GNP为 (
A、11000亿美元
B、15700亿美元
C、28000亿美元
D、17500亿美元
19、在下列项目中,(
) 不属于政府购买A、地方政府办的三所中学
B、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的住房补贴
C、政府订购的军火
D、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
20、以下不正确的命题为(
)A、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B、国内生产净值 (NDP) 加资本消耗 (折旧) 等于GDP
C、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重置投资D、因居民住宅为居民个人消费,故它应纳入消费项目中 三、判断题1、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加以区别(
2、GNP是一个国土概念,GDP是一个国民概念 (
)。3、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
4、GDP等于GNP加上本国要素在他国取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要素在本国取得的收入 (
)。5、GNP < GDP说明本国公民在他国取得的收入小于外国公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6、在四部门中用支出法计算GDP的表达式为GDP = C+I+G+X (
7、销售地产的经纪商所获得的佣金应该计入到国内生产总值中(
8、折旧费用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
)。9、机器设备是用于生产物品的,所以属于中间产品 (
)。 10、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GDP (
)。11、政府支出作为一项支出应计入GDP (
)。 12、净投资肯定不会是负数 (
)。13、公司债券所得利息和公债利息计入GDP (
)。14、某企业用5台新机器更换5台即将报废的旧机器,GDP没有增加,因为机器数量未变 (
)。15、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 (
)。16、因为资本折旧不是要素收入,故它不能计入GDP中(
)。 四、分析思考题1、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2、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
(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3、如果政府雇用原来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员做工作人员,GDP会发生什么变化?
4、五个总量指标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5、为什么西方宏观经济学原来用GNP作为产量的主要测量值,而现在大多改用GDP?
6、简述MPS 和SNA 两种体系的差异,并说明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程度和生活水准的指标,GDP存在什么缺陷?(本章由王军编写)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主要概念均衡产出或收入
自发性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储蓄函数
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
政府支出乘数
税收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通货膨胀缺口
通货紧缩缺口
潜在的国民 收入
示范效应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随着收入的增加(
)A、消费增加、储蓄下降
B、消费下降、储蓄增加C、消费增加、储蓄增加
D、消费下降、储蓄下降2、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随着收入增加(
)A、消费和收入同比例增加
B、消费增加的比例大于收入增加C、消费增加的比例小于收入增加
D、二者增加的关系不确定3、某年投资小于储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年总产出将(
D、不确定4、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导致总产出减少的原因是(
)A、价格下降
B、存货意外增加C、利息率提高
D、工资提高5、当消费函数为C=a+βY(a、β>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6、如果由于计划投资支出的减少而导致原来GDP的均衡水平改变,可以预期 (
)A、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不变
B、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C、GDP和储蓄S都将下降
D、GDP不变,但储蓄S下降7、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储蓄倾向为0.1C、边际消费倾向为0.4
D、.边际储蓄倾向为0.38、GNP高于均衡水平,意味着(
)A、从收入流量中漏出的储蓄S大于注入收入流量的投资IB、计划的消费支出C的总额超过计划投资I的总额C、GDP偶然沿着消费曲线超过收入平衡点D、计划投资I的总额和计划消费C总额之和超过现值GDP水平9、GNP的均衡水平与充分就业的GNP水平的关系是(
)A、完全相等B、除了特殊的失衡状态,GNP均衡水平通常就意味着是充分就业的GNP水平C、GNP的均衡水平完全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GNP水平D、GNP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充分就业的GNP水平10、己知某个经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4000亿美元,实际均衡的国民收入是3800 亿美元,假定边际储蓄倾向为25%,增加100亿美元投资将使它(
)A、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B、出现50亿美元的通货膨胀缺口C、出现200亿美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D、出现150亿美元的通货膨胀缺口11、某个经济国民收入的均衡被150亿美元的新增投资所打破,假如不存在引致投 资,投资乘数等于4,那么在国民收入形成新的均衡的时候(
)A、投资增加了150亿美元,消费增加了450亿美元B、投资增加了150亿美元,消费增加了600亿美元C、投资增加了450亿美元,消费增加了600亿美元D、投资增加了450亿美元,消费增加了450亿美元12、假如政府增税会带来同样数量的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50% 的条件下,增税100万美元会使国民收入减少(
)A、50万美元
B、100万美元
C、200万美元
D、150万美元13、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
D、变大、变小或不变均有可能、不能确定14、下面哪一种情况可能使国民收入增加得最多(
)A、政府对高速公路的护养开支增加250亿美元B,政府转移支付增加250亿美元C、个人所得税减少250亿美元D、企业储蓄减少250亿美元15、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A、实际储蓄高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16、表示收入和消费关系的45度线意味着(
)A、在线上所有的点表示消费等于储蓄
B、所有的点表示收入等于储蓄C、所有的点表示消费等于收入
D、以上都不正确17、在收入的均衡水平上(
)A、非自愿的存货投资为0
B、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C、GNP没有变动的趋势
D、以上各项都正确18、国民收入中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值越大,则(
)A、边际储蓄倾向的值越大
B、乘数的值就越小C、总支出曲线就越平坦
D、总支出曲线就越陡19、在平均储蓄倾向等于-10%的时候,平均消费倾向等于(
D、100%20、在收入—支出分析中,假设总存货超过计划存货,则总支出(
)A、超过国民产出,经济高于其均衡产出;B、超过国民产出,经济低于其均衡产出;C、低于国民产出,经济低于其均衡产出;D、低于国民产出,经济高于其均衡产出;三、判断1、政府支出的变化直接影响总需求,但税收和转移支付则是通过它们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影响间接影响总需求。(
)2、若消费函数为C=0.85Y,则边际消费倾向是新增1美元收入中消费85美分。
)3、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政府购买变动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就越大。(
)4、通货膨胀缺口是指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总供给大于需求的部分。(
)5、平衡预算乘数为1说明政府增加等量支出与税收时,会引起等量的国民收入增加。(
)6、均衡产出可用y=c+i表示,其中的i表示实际发生的投资。(
)7、在C=a+βY的消费函数中,APC<MPC.
)8、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将导致均衡水平GDP增加200亿元.(
)9、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时。(
)10、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1l、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一般是大于零小于1。(
)12、收入变化会引起消费变化,消费变化也会引起收入变化。(
)13、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总需求。(
)14、在简单的凯恩斯模型里,投资为常数,不考虑利率对其影响。(
)15、均衡的国民收入就是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
)四、计算题1、假如某经济有如下行为方程:c=100+0.6yd;i=50;g=250;t=100。试求:(1)均衡收入和可支配收入;(2)消费支出;(3)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4)投资乘数。2、假设—个萧条经济,消费函数c=15+0.75yd,税收t=6,转移支付tr=2,政府购买g=10,投资i=20。(1)求均衡产出。(2)若充分就业产出为180,需要增加多少政府购买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3)需要增加多少转移支付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4)若保持预算平衡,需要增加多少政府购买?3、若充分就业的均衡国民收入为2800亿美元,实际均衡国民收入为2000亿美元,
税收乘数为-4,由于政府支出的增加而使实际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到2400亿美元,试求:(1)开始时,通货紧缩缺口为多少?(2)政府支出增加多少?(3)在实际均衡国民收入为2400亿美元的情况下,自发性消费减少50亿美元,还需增加多少投资才可实现充分就业?4、假设—个经济,消费函数c=50+0.8yd,税率t=0.2,转移支付tr=100,政府购买g=200,投资i=70,无自发税收。(1)求均衡收入及各乘数。(2)试算预算盈余。 (3)假设税率增至0.25,求新的均衡收入、乘数,并计算预算盈余的变化。5、某国消费函数为c=300+0.8yd,私人投资i=200,税收t=0.2y(单位为亿美元)。求:(1)均衡收入为2000亿美元时,政府支出必须是多少?预算是否为赤字?(2)政府支出不变,税收提高到t=0.25y时,均衡收入是多少?预算如何变化?(3)税收从t=0.2y提高到t=O.25y时,储蓄有何变化?*6、假设—个四部门经济,消费函数c=30+0.8yd,税收t=50,政府购买g=50,投资i=60,净出口函数nx=50-0.05y,求:(1)均衡收入;(2)均衡收入水平上的净出口余额;(3)投资乘数;(4)投资从60增至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5)净出口函数变为nx=40-0.05y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五、分析思考题1、政府购买乘数为什么大于转移支付乘数?2、按照凯恩斯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的悖论”?3、消费支出波动比国民生产总值波动要平稳,主要原因是什么?4、在萧条经济中,产出水平是怎样决定的?5、既然市场机制实现了产出均衡,为何需要政府干预经济? (本章由李涛编写)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主要概念资本的边际效率
投资的边际效率
货币需求灵活偏好交易动机
凯恩斯陷阱
IS--LM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二、单项选择题1、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B、消费需求变化反复无常以致于影响投资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2、K提高使LM曲线曲线(
)A、右平移
C、向右转动
D、向左转动3、债券价格趋于下降,意味着利息率在(
)。A、下降
D、不能确定4、水平的LM曲线 表示(
)A、利息率很低
B、货币需求对利息率的弹性无限大C、产出增加时利息率极微小提高
D、以上全对5、灵活性偏好曲线表明(
)。A、利息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下跌而购买更多的债券。B、利息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下跌而保留更多的货币在手中。C、债券价格越高,人们为购买债券所需要的货币就越多。D、债券价格越高,人们购买债券所需的货币就越少。6、传统货币数量论、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下述问题上的·看法均不相同(
)。A、货币需求取决于什么因素
B、货币流通速度是不是稳定C、答案A、B表示的问题7、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
曲线左下方,LM曲线的右下方的区域中时,有可能(
)。A、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B、利率上升,收入不变C、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1S曲线表示满足(
)关系。A、收入一支出均衡
B、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C、储蓄和投资均衡
D、以上都对9、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A、——个:
B、无数个;C、一个或无数个;
D、一个或无数个都不可能。10、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11、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12、假定货币需求函数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 使LM(
)。A、右移10亿美元;
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13、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14、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技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右下方的区域中时,有可能(
)。A、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B、利率上升,收入增加:C、利率上升,收入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15、当投资支出与利率负相关时,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
)。A、与利息率不相关;
B、与利率负相关;C、与利息率正相关:
D、随利率下降而下降。16、如果IS方程为Y?KeA?Kedr(Ke为支出乘数),则IS曲线斜率变小的原因是(
)。A、Ke变大和d变大;
B、Ke变小,d变大:C、Ke变大,d变小;
D、Ke变小,d也变小。17、如用Kt表示税收乘数,则自发税收增加T会使IS曲线(
)。A、左移Kt?T:
B、左移Kt?T(Kt为支出乘数);C、右移Kt?T;
D、右移Kt?T18、若LH方程为Y=750+2000r
,当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时,利率和收入为(
)。A、r=lO%,Y=750
B、r=lO%,Y=800C、r=10%,Y=950
D、r=lO%,Y:900。
,19、如果货币市场均衡方程为r?KM,则引致LM曲线变得平坦是由于 ?Y?hhP(
)。A、k变小,h变大;
B、k和h同比例变大;C、k变大,h变小:
D、k和h同比例变小。20、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出现于
)A、各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B、一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C、各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水平上;
D、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21、自主性净出口?X增加时会(
)。’A、使IS曲线右移Ke?X量;
B、使IS曲线左移Ke?X量;C、使IS曲线斜率变大;
D、使IS曲线斜率变小。22、h提高对LM曲线的影响是(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C、产出不变利息率提高
D、产出不变利息率下降 三、判断题1、总投资可以小于0,净投资一定大于0,
),2、个人购买公司债券,经济学家不把这种活动视为投资。(
)3、经济学家认为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和资本的边际效率曲线一定相等。
)4、投资对利率的变化非常敏感情况下,IS曲线变得越陡。(
)5、消费者需求变大,导致IS曲线向左移动。(
)6、流动性偏好主要产生于投机动机。(
)7、在交易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东西,就可以称为货币。<
)8、凯恩斯理论认为利率越高,货币的供给量越大,所以货币供给曲线是正率曲线。9、当利率很高时,债券价格也很高,这时人们更多的持有债券,而不持有货币。
)10、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升,L曲线向左方移动。(
)11、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就表现为山曲线向左方移动。(
)12、在LU曲线上所有的点都表示I=S。(
)13、在IS曲线右方点表式l>S,在LU曲线左点方表式L<M。(
)14、在IS曲线右方,LH曲线左方的点,调整的结果是产量下降,利率降低。(
)15、在LH曲线左边,IS曲线左边,M>L利率降低,I>S产量增加。(
)四、计算题1、若货币交易需求为Ll=O.20Y,货币投机需求L2=2000---5r。(1)写出货币总需求函数;(2)当利率r=6,收入Y=10,000亿美元时货币需求量为多少?(2)若货币供给Ms=2500亿美元,收入Y=6000亿美元时,可满足投机性需求的货币是多少?2、假定:(1)消费函数为C=50+0.8Y,投资函数为I=100--5r(2)消费函数为C=50+0.8Y,投资函数为I:100—l0r(3)消费函数为C=50+0.75Y,投资函数为I=100-10r①求(1)(2)和(3)的IS曲线;②比较(1)和(2)说明投资对利率更为敏感时,IS曲线斜率将发生什么变化;
③比较(2)和(3)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曲线斜率将发生什么变化。3、假定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5r
(P=1)(1)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时LM曲线:(2)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200,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时LM曲线,并与(1)
中LM曲线比较有什么不同。(3)对于(2)这条LM曲线,若=10,Y=l100,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若非
均衡,利率该如何变化。4、假定某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0.8(1-t)Y,税率t=0.25,投资函数为I=900-5r,
政府购买G=800,货币需求为L=0.25Y-62.5r,实际货币供给为M/P=500。
试求:(1) 1S曲线(2) LM曲线(3)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5、假定某经济中收入恒等式为Y?C?I?G?NX,且消费函数为C=100+0.9(1-t)Y,
投资函数为I=200-500r,净出口函数为NX=100-0.12Y-500r,货币需求为L=0.8Y-2000r,政府支出G=200,税率t=0.2,名义货币供给M=800,价格水平不变为P=I,试求:(1) IS曲线(2) LM曲线(3)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的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4)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值。五、分析题1、按凯恩斯学派的货币理论,货币数量的变化怎样对经济产生影响。2、什么是货币需求,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3、什么是IS—LM模型?该模型有哪些限制?4、什么是LM曲线的三个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5、为什么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和收入上升,而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会使收
入增加而利率下降?(本章由胡学君编写) 第十五、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 一、主要概念充分就业
内在稳定器
法定准备金(率)货币存款创造
公开市场业务
挤出效应二、单项选择题1、政府把个人所得税率从20%降到15%,这是(
)。A、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B、一项财政收入政策C、一项财政支出政策
D、赤字财政政策2、扩张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C、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3、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创造存款货币,条件之一是(
)A、商业银行的储备率低于100%B、商业银行有权发行纸币C、商业银行是非赢利性机构D、商业银行的储备串为100%4、下列哪一项业务属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职能范围?
)A、接受储蓄存款:
B、给电视机厂放一笔贷款;C、接受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D、以上都是。5、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
)不是其职能。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C、发行货币;
D、为政府赚钱。6、法定准备率高低和存款种类的关系,一般说来是(
)。A、定期存款的准备率要高于活期存款的准备率;B、定期存款的准备率要低于活期存款:C、准备率高低和存款期限无关;D、以上几种情况都存在。7、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的贴现率提高,则(
)。A、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会增加;
B、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会减少;C、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仍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8、如果所得税率保持不变,政府预算委平衡性的,那么增加自主性投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会增加均衡的收入水平,并且使政府预算 (
)。A、保持平衡;
B、有盈余;
C、出现赤字;
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9、商业银行的储备如低于法定储备,它将不会(
)。A、发行股票以筹措资金;
B、增加贷款以增加资产;C、提高利率以吸引存款:
D、收回部分贷款。10、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11、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要求增加贴现是为了(
)。A、增加贷款;
B、减少吸收存款:
C、增加储备;
D、以上都可能。12、货币乘数大小与多个变量有关,这些变量是(
)。A、法定准备率;
B、现金存款比率;
C、超额准备率;
D、以上都是。13、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提高利率;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14、法定准备金率越高(
银行越愿意贷款B
货币供给量越大C
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D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越困难。15、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的结果将是(
)。A、银行存款减少;
B、市场利率上升;C、公众手里的货币增加:
D、以上都不是。16、财政部向(
)出售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会增加。A、居民;
C、商业银行;
D、中央银行。17、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A、法定准备率: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率:
D、道义劝告。18、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可通过(
)。A、变动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
B、变动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C、公开市场业务以变动基础货币:
D、以上都是。19、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20、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C、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
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21、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
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C、LM曲线和1S曲线一样平缓:
D、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22、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收入有更大的影响,是因为(
)。A、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
B、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C、支出乘数较小;
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23、在下述何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更有可能发生(
)。A、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部门支出的利率也有敏感性;B、货币需求缺乏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也缺乏利率敏感性。C、货币需求具有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没有敏感性;D、货币需求缺乏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很有利率敏感性。24、在下述何种情况下,会产生挤出效应(
)?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支出;B、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C、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25、以下何种情况不会引起收入水平的上升(
)?A、增加自主性支出;
B、减少自主性税收;C、增加自主性转移支付;
D、增加净税收。26、财政政策是指(
)A、政府管理价格的手段。B、周期性变动的预算。C、为使政府收支相抵的手段。D、利用税收和政府支出政策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27、内在稳定器的功能(
旨在缓解周期性波动。B
旨在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C
旨在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D
推迟经济的衰退。28.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
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C
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
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29.如果存在通货膨胀,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增加政府支付D
增加转移支付30.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
增加政府支出B
提高个人所得税C
提高公司所得税D
增加货币供给量31.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采取(
)的财政政策。A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B
增加财政支出C
扩大财政赤字D
减少税收32.通常认为,紧缩的货币政策是(
提高再贴现率B
增加货币供给量C
降低法定准备金率D
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33.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B
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C
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D
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34. 货币主义者反认为应该把(
)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A
货币供给量C
价格 三、判断1、内在稳定器能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
)2、在达到充分就业之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经济有百利而无一害。(
)3、累进税制对经济也能起到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4、不管各国政府是否制定财政政策,它们实际上都在实行某种财政政策。(
)5、商业银行控制着货币的供给。(
)6、比例税制对经济也能起到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7、挤出效应越接近100%,财政政策越无效。(
)8、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陡,则1S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影响越大。(
·9、在凯恩斯陷阱区,实行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影响较大。(
)10、当投资对利率的反映极小时,产生的IS曲线是垂直的,货币政策只影响利率而对收入没有影响。(
)11、在古典区域,LM曲线是垂直的,这时货币政策不产生效果。(
)12、货币需求的收入系数K越小,LM曲线变得平缓,在IS曲线不变,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
)13、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越小,LM曲线变得平缓,在IS曲线不变,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
)14、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配合,对产出影响大,利率下降多。(
)15、货币政策要通过中间变量利率来影响总需求而产生效果。(
)16、在政府的干预中,凯恩斯把财政政策放在首位,提出了“补偿财政”的思想。(
)17、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18、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与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的政策目标是一致的。
)19、内在稳定器对调节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它可以替代财政政策。(
)20、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都可与一般客户有借贷关系。
)2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可以减少货币供给
)22、在经济繁荣时期,中央银行应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而在萧条时期,则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23、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的货币量越多。
)四、计算题1、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
亿美元)(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率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如何?2、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b=0.8,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能否最终消灭赤字? 3、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若其它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4、假定LM方程为Y=500+25r(货币需求L=0.2Y-0.5r,货币供给M=100),IS方程为Y=950-50r,(消费C=40+0.8Yd,税收T=50,投资I=140-l0r)求:(1)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2)当政府支出从50增加到80时的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水平各为多少?(3)为什么均衡时收入的增量小于IS曲线的右移量?5、假设一经济体系的消费函数为C=600+0.8Y,投资函数为I=400-50r,政府购买为G=200,货币需求函数为L=250+0.5Y-125r,货币供给M=1250(亿美元)。价格水平P=1,试求:(1)IS和LM方程(2)均衡收入和利率(3)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4)若充分就业收入为Y*=5000(亿美元),若用增加政府购买实现充分就业,应增加多少购买?(5)若用增加货币供给实现充分就业,要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量?6、假定经济满足Y=C+I+G,且消费C=800+0.63Y,投资I=r,货币需求L=0.r,名义货币供给量6000亿,价格水平为1,问当政府支出从7500亿增加到8500亿时,政府支出的增加挤占了多少私人投资? 五、分析题1、解释凯恩斯“补偿财政”政策的思想。2、什么叫基础货币?3、为什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变动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
操作?4、财政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的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5、假定政府降低所得税,用IS--LM模型表示在下述假设下:(1)政府通过货币
政策的配合以保持利率不变;(2)货币存量不变条件下的减税效果。 (本章由胡学君编写)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主要概念有效需求
总需求曲线
实际余额效应汇率效应
总供给曲线
总量生产函数
菜单成本 粘性价格
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理性预期学派的总供给曲线
政策无效性命题
货币工资幻觉
税收楔子二、单项选择题1、凯恩斯认为价格水平下降,实际消费需求(
B减少C不变
D不确定2、凯恩斯认为价格水平下降,则实际投资需求(
B减少C不变
D不确定3、价格水平下降,则总需求或有效需求(
B减少C不变
D不确定4、扩张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是(
)A各个价格上的总需求增加
B各个总需求对应的价格提高C价格下降总需求增加
D价格提高总需求减少5、松财政紧货币的政策使总需求曲线(
B左移C不变
D不确定6、使总供给曲线上移的原因是(
技术进步7、在垂直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主导力量是(
“A+B+C”8、如扩张总需求政策的产出效应等于乘数效应,则可以断定总供给曲线
不确定9、若扩张总需求政策的产出效应不存在,则可以断定总供给曲线为(
不确定10、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11、当(
)时,总需求曲线越陡峭。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B支出乘数较小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不敏感
D货币供给量较小12、总需求曲线(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会右移13、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
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B
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了C、 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D
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14、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若政府支出增加,则(
A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利率水平和实际货币供给均不变D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不变。15、假定可支配收入沿着上倾的总需求曲线(C+I)增加,有效需求(
不确定16、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有效需求与均衡产出的关系(
不确定17、价格水平下降,则(
产出增加利息率提高
产出增加利息率下降c
产出减少利息率提高
产出减少利息率下降18、扩张货币政策的效应是(
总需求增加c
各个价格上的总需求增加
价格下降总需求增加 三、判断题:l、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时,总供给曲线会左移, 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2、当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时,总需求曲线越平坦。(
)3、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使总需求曲线右移。(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会减少。(
)5、减税在供给学派看来能减少供给。(
)6*、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由于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所以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要想政策有效,必须使政策带有欺骗性。(
)7、在工资决定问题上,凯恩斯学派主张弹性工资假说。(
)8、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AD曲线向左移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会使AD曲线移动。(
)9、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10、在既定的劳动需求函数中,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减少。(
)11、若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12、若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13、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大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对货币工资刚性的假设。(
)14、在古典AS—AD模型中,当政府支出增加时,将导致私人部门的投资被“完 全挤出”。(
)15*、一般来说,ES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16、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有效需求曲线就是4 5度线。(
)17、边际消费倾向增加,则有效需求增加。(
)18、在水平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主导力量是需求。(
)四、计算题:1、已知总需求函数为:Yd=1 0 0 0—2 0 P,总供给函数Ys=2 0 P,单位:亿元。试求;(1)供求均衡点(2)总需求增加1 0%时的新的总需求曲线(2)如果总需求曲线不变,总供给下降1 0%,求新的总供给曲线及新的供求均衡点2、假定某经济存在以下关系:C=800+0.8yD,,,,,,,,消费T=ty=0.25y
,,,,,,,,税收I=200—50r
,,,,,,,,投资
,,,,,,,,政府购买支出Md/P=0.4y—l00r
,,,,,,货币需求Ms=900
,,,,,,,,名义货币供给试求:(1)总需求函数(2)价格水平P=1时的收入与利率(3)若经济中的总供给函数为y=2 3 5 0+4 0 0 P,求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时的收入和价格水平3、劳动需求函数L=4 0 0—1 0(W/P),名义工资W=2 0,未达充分就业时劳动供给弹性无限大,充分就业量为3 8 0。1、求P=2时的就业状况2、求P=5时的就业状况3、价格提高多少可以实现充分就业?4、设消费函数C=1 0 0+0.7 5Y,投资函数I=2 0—2r,货币需求函数M/P=0.2 Y一0.5r,名义货币供给M=5 0,价格水平为P,并假设总供给函数Y= l 0 P,充分就业的产出为2 5 0。求:(1)推导总需求曲线,并求均衡的利率与收入水平,及价格水平(2)充分就业时的价格?(3)*政府购买增加多少可以实现充分就业?(4)*货币供给增加多少可以实现充分就业?(5)*采取双松政策,维持利率不变。政府购买、货币供给分别增加多少可以实现充分就业?五、分析思考题:l、试推导总需求曲线?简要说明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2、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总需求曲线向上倾斜,本章的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这是否矛盾?3、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与凯恩斯学派的总供给曲线有什么不用?为什么?假设政府采取紧缩需求的政策,他们各有什么不同的影响?4、试导出凯恩斯学派的总供给曲线,并运用AD——AS模型来说明其政策含义?5、如果没有工资刚性的假设,凯恩斯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效应将如何?6、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有何内在联系?7、假设一个萧条经济。为了使经济尽快实现复苏,有几种政策选择?(本章由梁香青编写)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主要概念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率奥肯定律通货膨胀效应收入政策 二、单项选择题1.货币供应在什么情况下会增加?(
)。A.政府采购增加时B.中央银行从公众手中购买政府债券时C.私人购买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时D.公司向社会公开招股,将所得股款开设分厂时2.某一经济在2年中, 货币增长速度为10%,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2%,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这2年的价格水平将 (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上下波动3.若名义货币供给增长了6%,物价水平上涨了4%,产出增长了3%,根据数量论方程式,货币流通速度(
)。A.增加了13%B.增加了7%C.增加了3%D.增加了1%4.假如某一年的货币供应增加1%而以后各年度的货币供应在此基础上保持不变,根据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率 (
)。A.在该年度及以后年度均为1%B.在该年度增加1%,以后每年增加1%;C.在该年度增加1%,在以后年度则保持不变;D.不受货币供应增加的影响。5.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数量取决于(
)。A.事前的实际利率D.名义利率C.实际收入D.B和C都正确6.在古典的充分就业模型中,货币当局可以改变的是(
)。A.一般物价水平、通胀率和实际利率B.货币供给、
—般物价水平和实际产出C.货币供给、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D.货币供给和通胀率,但不能改变实际利率7.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A.消费物价指数B.生产者物价指数C.GDP折算指数D.以上均正确8.可以称为奔腾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
)A.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B.通货膨胀率在10%至100%之间C.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D.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9.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的办法是(
)A.减少货币供给量B.降低失业率C.提高失业率D.增加财政赤字10.下列哪类人员不属于失业人员(
)A.调动工作的间歇在空休养者B.半日工C.季节工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11.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有(
)。A.需求结构的变化加上不易改变的工资和价格B.使价格上升的过度需求C.生产成本的增加D.大型企业的垄断12. 如果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过多而商品过少”,膨胀是(
)A.结构性的B.需求拉动性的C.成本推动性的D.抑制性的13.通货膨胀的主要负效应是(
)A.收入再分配B.破坏效率标准C.政治动荡D.以上都包括那么经济中存在的通货14.某人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属于(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永久性失业15.抑制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是指(
)A.收入的初次分配B.收入再分配C.收入、价格管制D.其他16.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
)。A.MV不再和PQ相等或同比例变化;B.M发生变化,物价上涨;C.总需求、物价和就业同比增长D.总需求超过在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17.若自然失业率为6%,而当前失业率为10%,经济要在两年内达到充分就业目标,实际GNP增长应为多少?
)。A.5%;B.4%;C.8%;0.9%。
’18.通货膨胀使实物财产所有者利益(
)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19.若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一个百分点,长期的名义利率将(
)。A.保持不变B.上升不到一个百分点C.上升—个百分点D.上升超过一个百分点20.通货膨胀使债务人利益(
)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21.货币供应每年增加 l%将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D.超过1%22.货币存量持续增加,但增长速度不变,将导致(
)。A.通胀率暂时提高B.通胀率永久提高C.通胀率保持不变D.通胀率暂时降低23.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表示(
)。A.进入和退出失业队伍的劳动力数量处于均衡B.对物价和工资的预期是正确的C.A利B都不是D.A和B都包括在内。24.通胀率怎样才能迅速下降?
)A。一次严重但短暂的衰退B.一次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宏观经济学消费函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