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行去年裁员近3万,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好日子到头了吗

五大银行裁员近3万人,这恐怕还只是开始五大银行裁员近3万人,这恐怕还只是开始杠杆游戏百家号摘要:不在资本上或知识上给自己加杠杆,后半生可能就要落伍本文为杠杆游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撰文|张银银最近一则新闻令人很多人担心——2017年五大国有银行裁员近3万人。根据新华网的消息,近段时间公布的大行年报数据显示,五家国有银行在境内银行机构员工全部减少,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减员都在8000人以上,中国银行仅内地商业银行机构员工减少96人,交通银行境内银行机构从业人员减少了1259人。五大行减少的员工数量加起来大约近3万人。没错,就是曾经也能和国企、公务员等体制内岗位一样被称作“铁饭碗”的银行业(甚至叫金饭碗也不为过),也悄然开始了“裁员潮”。其实早在去年,银行裁员、降薪就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有人惊呼“裁员潮”、“离职潮”来了。想起初入职场时,杠杆游戏刚换掉用了整个大学的诺基亚手机,改为智能手机没半年,时任诺基亚CEO的约玛奥利拉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的那句:“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银行裁员也好、大量离职也好,诺基亚输掉也好,背后的根源肯定是行业出了问题。在这个技术飞快发展,大家都想着岁月静好,但是否能够长久?但是,事情诡异在于,根据财报的数据显示,中、农、工、建、交五大国有银行2017年资产总规模达到了98万亿元,净利润总额更是达9794亿元。据相关的消息显示,仅就工商银行的净利润就达2860亿元,相当于日赚7.8亿元!可就算这样,工商银行在这一年减少了8000多人。这一现实情况确实不得不让人反思,这到底是为什么!我注意到另外一组数据,在这股银行的“裁员潮”,中国银行的员工增加了2233人。但这并非意味着它的效益是最好的,最需要扩大经营规模,而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有IT技术和专业人才背景。从银行人员结构上看,多数银行前台岗位人员有所减少,后台科技岗位人员是增加的。除了上述原因导致裁员,另一方面则是银行业经营形势困难、坏账攀升。加之利率市场化渐行渐近,息差收窄,银行业躺着赚钱的日子本来就不再。祸不单行的是,摊上多少行业产能过剩,偿还贷款能力严重下降,坏账自然增加;利润增速因而受到影响。当然,不排除一些主动离职的人,是因为当初过手的贷款出现较为严重的坏账,主动离职是最好的选择。你懂的。而过去几年,一些银行扩张太快,不少网点甚至不赚钱,这也进一步拖累其业绩。所以,银行业适当裁员正常不过。从趋势上说,银行业减员,或者说单位营收的人员需求减少,这才刚刚开始。头条签约作者“心路独舞”在《这个行业在未来十年里将大幅裁员》一文中,引述美国《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主分析师John Heggestuen的调查:1500位千禧代中根本不用实体银行的占38%,一个月少于一次的占26%,二者相加超过了被调查者数字的一半,这些人几乎不进实体银行分行,在线技术是他们使用银行功能的主要途径,而智能手机为主要操作工具。一组悲观的数据:花旗银行曾预计,年间,银行业将裁员30%。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互动渠道,将越来越多地转向手机分销这个渠道,客户对实体银行分行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实体分行会关闭,当然更不需要雇佣分行雇员了,就是自动取款机(ATM)也难逃重蹈电话亭覆辙的命运。现金和支票交易的减少,会让大部分自动取款机变得越来越没必要,最终也会像银行分行一样退出历史舞台。对于银行业,包括广义的金融业来说,我们会发现,不仅前台的需求越来越小,风控、外汇交易等,大部分事务都是计算机程序可以完成的。当然,设计这一套程序需要人,也需要大量的财物投入,但是,这和普通的金融业白领似乎没有多少关系,这也是大部分人无法通过中短期的学习改行的职业。所以,银行业离职潮也好,或主动被动的裁员也罢,从技术趋势上说,都是不可逆的——无论行业是否景气、坏账升降、经济形势好坏。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以上指标走向越不利,银行越有动力通过自助银行、互联网银行等来代替昂贵的人工,以降低长期的人力开支。类似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在很多领域,每个人都得规划自己的前路。现代分工越精细化、技术越进步,也就越没有什么永远不变的职业。当然,公职人员、医生、教师等可能例外。不在资本上或知识上给自己加杠杆,后半生可能就要落伍。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杠杆游戏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用数据读懂经济中的杠杆和泡沫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设为首页
友情链接:银行业的好日子到头了吗?
Allen Yang,不会放贷款的银行客户经理一枚
有人算了这么一笔账,BAT 用整个互联网从业人员大概 500 万这个人数当中的 3%的劳动力,创造了这个行当近乎一半的产值。那就奇怪了,剩下的 97%的人在干吗?——这 97%的互联网人,他们平均一年产生的财富,还不到他们城市的平均水平。
互联网代表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趋势?那也是 BAT 的事情,跟大多数人无关。
回到银行业,2016 年前 9 个月,21 家 A 股上市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 10671 亿元(日均利润 29 亿)。而根据 wind 数据统计,今年前 9 个月 2954 家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约 20794 亿元,上市银行净利润占全部上市公司的 51.3%,从绝对值上来看还不错。从速度上来看,上市银行的整体利润增速在明显放缓,同比增幅仅为 2.59%;回溯 2014 年年报数据,16 家银行中有 7 家在当年实现了 10%以上业绩增幅,最低业绩增幅的中信银行也有 3%以上的增长。
这样的增速放缓实际上是和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大环境一致的。先看上市公司层面,今年前三个季度上市公司整体利润增速仅为 1.87%。再看中国经济的整体增速,国家统计局 1 月 20 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16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74412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6.7%。2016 年 GDP 增速也创下了 26 年来的新低,但是即便如此,中国仍然超越印度位列全球增速第一。
银行业的日子确实难过了,但这是跟过去的自己比,并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过去的日子实在太好过了,这是银行业“顺周期”的特征决定的。(可以参见之前鄙人的另外一篇回答:)
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业仍然不乏“吃香喝辣”的小伙伴。有 4 家银行保持两位数增速,全部为城商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和贵阳银行。大行方面,在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同业部门的小伙伴肯定特别有感触,在江浙一带不良贷款压力较高的区域,你们甚至贡献了全分行利润的绝大部分。另外,在全国楼市火热和各行加大个人住房贷款的大背景下,2016 年从事住房按揭贷款或者公积金贷款的同学也是收入颇丰。
这里我们先不谈银行业在创造利润上跟从业者的个人能力有多大关系,但确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还是有活得不错的人和部门。上面提到的 BAT 和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例子,因为聚光灯都给了马云、马化腾、雷军等互联网创业标杆人物,所以大家觉得这个行业“好的不得了”,实则不然。银行业这头,媒体都关注“前所未有”的高管离职潮和利润增速下降,所以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个行业“惨的不得了”。
银行业没有以前那么好是肯定的,但是很多行业都是这样的。如果横向比较一下所有行业,把“好日子”时的收入和“苦日子”的收入平均一下,我相信银行的排名绝对不差。好的时候赚的多,坏的时候自然赚的少。旱涝保收的银行不是没有,不过人家叫做“中国人民银行”。
再说银行员工流失率的问题,我觉得首先要排除掉在银行业里面流动的因素,也就是从一家银行跳到另一家银行不能算。另外,从银行跑到非银金融机构(尤其是信托、金融租赁、资管、担保、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甚至 P2P)的也不能太作数,因为本质上这些金融机构赚钱的逻辑和银行区别不大,不能算离开了这个行业。而且,5 年前也没有那么多银行或者非银机构可以供跳槽的员工进行选择,选择多了自然也会推动离职率的上升。我认为很多从银行离职的人并没有“真的离开银行”。
如果你希望来金融业“淘金”的话,银行或许不是“金矿”了,但是银行还能给你一把“铲子”。
祝所有银行业的小伙伴——2017 恭喜发财~
扫描二维码下载读读日报
发现更多新奇领域在读读日报,还有上万个主编与日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业从业资格报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