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犹太人理财能力培养?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30|回复: 0
怎样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主题帖子积分
正式会员, 积分 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 积分
正式会员, 积分 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 积分
在线时间4 小时
而且没有规划会导致一系列后果,包括换工作,薪水会随便开。有时候对方听到数字会惊讶一下,觉得我好便宜~( ⊙o⊙ )~& &真相就是:如果你不好好规划,财务这事儿只会更糟,不会自动变好。而且会越来越糟。
旅行可以没有线路图,兴之所至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发现风景。但如果事先研究知乎、豆瓣、穷游评论,能高效率避免被污染的景区,旅行更愉快。
不要觉得不公平。在商言商,职场不是交朋友的地方。一起打拼到上市,啥都没拿到的苦逼创始团队也不少,用规划来避免毁约,比用鸡汤、道德观约束更靠谱。猎头挖人,因为利益相关,才会特地帮你薪水提升,帮你规划。你不替自己规划,就等着死掉吧。明星如果没有经纪人替自己喊价、选本、炒话题,等着冷板凳慢慢热吧。
1)学会存钱,分析自己财务报表,找出能省钱和需要花钱的地方。
2)薪水是唯一来源时,努力做职业规划。
3)将省下的钱,按照投资自己,未来应急,保险,理财几个板块去区分。
4)将收入由单一变成多元。
5)人生规划 / 学习投资。
希望大家在掌握之后,能总结出自己的财富经营目标,成功实现财富自由,像我最近接触的虹金所理财app,一个规范、安全、高效、信赖的理财平台,为用户提供便捷、低门槛、高收益的理财服务。
股市有风险
入市需谨慎
Honor accompaniments. theme macfee您当前的位置 :&&&&&&&&&&&&
微关注:怎样一步步的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北方网财经
 作者:大猫布丁
 编辑:徐林轩
一颗小小的财迷心,一点小小的发财梦,这里是【财迷】栏目,最近总是被问到,没有财经知识如何理财呀?怎么样提升自己的理财能力?未来生活压力比较大,怎么通过理财提升下自己的财务水平?……学理财难不难呢?实话实说,难!但是想想一旦实现了财务自由,可以去海边吹风、可以到草原上看云,但不用担心被饿死晒成鱼干,那时候该是多开心呀~!^_^
  怎么样提升自己的理财能力?
  长话短说最重要核心是:规划。
  有了规划之后,开源节流,设置保险,财生财都是自然发生。
  我一直没有理财概念,下个月不会饿死,这个月就敢背包去流浪,经常月光,这样非常不好。而且没有规划会导致一系列后果,包括换工作,薪水会随便开。有时候对方听到数字会惊喜一下,觉得我好便宜~( ⊙o⊙ )~真相就是:如果你不好好规划,财务这事儿只会更糟,不会自动变好。而且会越来越糟。
  唔,不要觉得不公平。在商言商,职场不是交朋友的地方。一起打拼到上市,啥都没拿到的苦逼创始团队也不少,用规划来避免毁约,比用鸡汤、道德观约束更靠谱。猎头挖人,因为利益相关,才会特地帮你薪水提升,帮你规划。你不替自己规划,就等着死掉吧。明星如果没有经纪人替自己喊价、选本、炒话题,等着冷板凳慢慢热吧。
  如何规划
  1)学会存钱,分析自己财务报表,找出能省钱和需要花钱的地方。2)薪水是唯一来源时,努力做职业规划。3)将省下的钱,按照投资自己,未来应急,保险,理财几个板块去区分。4)将收入由单一变成多元。5)人生规划/学习投资。
  1)学会存钱
  分析自己财务报表,找出能省钱和需要花钱的地方。不需要每一笔都持续记录,每天,或者每周记录一次就好。大致分析自己主要消耗。可以控制餐饮费用,减少付费培训多利用网络。分析钱用到哪里去了,减少无用消耗(少吃东西绝对能减肥),提升有用投入。工程师攒钱把电脑换成mac,绝对逼格飙升。
  2)薪水是唯一来源的时候,努力做职业规划。如果薪水是3K,5K那些,好的职业培训,能让你薪水翻倍。这个绝对靠谱。英文、会计、设计、编程等等培训可以考虑(一定要事先查评论)。其他,可以跟猎头保持联络,并建立自己项目记录。请朋友留意靠谱机会。最重要的一条是,努力工作,不是为了薪水而工作,而是那些技能,未来会对你有用。
  3)将省下的钱,按照投资自己,未来应急,保险,理财几个板块去区分。
  投资自己:唔,每天琢磨,怎么做才能薪水翻倍呢?按照这个想法去做所有的项目。不会的去学,做的很赞的就拿出来分享,也许有人会注意到你,提供新机会。持续在一个社交账号上发言,下次遇到陌生人,能直接给社交账号,方便他了解你。嗯,适合简历不牛叉的人。简历牛叉,直接给金光闪闪的简历,直接亮瞎双眼秒杀所有人,直接就足够了。最初简历不牛叉,人生经历牛叉的也很多的~~作业本、罗永浩等等~
  应急、保险:往死里帮助有潜力的朋友,这是成本最低的天使投资行为,也是另一种保险形式。查一次自己的社保,能否覆盖应急需要。重大疾病会怎样?需不需要再用商业保险(非分红型)覆盖?一定要办理信用卡,按时还钱,在急需用钱时候,用自己信用卡比贷款、抵押好多了。不能自控的话,可以设定小额度,几千块,急需用钱时候,电话通知调整额度。
  理财:从最安全的货币基金开始,银行理财,国债都可以考虑。记得考虑流动性,留出一部分自己需要的现金为活期(余额宝、理财通等,一分钟到账的不错)以备不时之需。
  4)将收入由单一变成多元。比如说超爱旅行,拍了一堆照片丢网络,自己开心而已。有规划的人,会拉赞助,出书,开贴持续更新做旅行账号,或者旅行代购,美食评论家等等,多种方式让人边旅行边赚钱。后者更好,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还能养活自己。即使没有收入,也做几个不同项目,累积更多经验。帮朋友做项目,做自己项目,或者去回答其他人做项目遇到的问题。如果哪天你有机会做自己的事情,之前所有试错和经验,能帮助你少走弯路。
  5)人生规划/学习投资。
  人生规划:比如:1年后买房,2年后买车,3年开始养小孩等等…每房贷、车贷、小孩教育经费、自己、父母保险费用等等。理财规划师能帮助到,有免费也有少量收费的。适合低风险爱好者。高风险爱好者可以另一种规划,无论是哪一种,有方向走路会更快。
  学习投资: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理财,这是肯定的。理财收益一般5%左右,也就跟通胀持平,这样下去,还是很难财务自由。投资才能跳出死循环。但投资是最难学的地方。很多人爱问,推荐靠谱高收益的吧,给大涨股票吧,我给你分红。代客理财,基金,信托,理财师等等,是按照收益分红。干嘛不要相信专业人才,而要相信网络无法拿到佣金的陌生推荐?当然即使这样,也难于保证绝对赚钱无赔本记录。
  平时可以多读一些理财类的书,社交网络上多关注下投资大户~~他们都有一流信息来源渠道。并且分析问题时候看整个趋势、行业、格局。
想要阅读全部内容,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北方网财经频道微信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利基侃侃】怎样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利基侃侃】怎样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利基侃侃】怎样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能力?》 精选一概括说来,最重要核心是:规划。有了规划之后,开源节流,设置,财生财都是自然发生。我一直没有理财概念,下个月不会饿死,这个月就敢背包去流浪,经常月光,这样非常不好。而且没有规划会导致一系列后果,包括换工作,薪水会随便开。有时候对方听到数字会惊讶一下,觉得我好便宜~( ⊙o⊙ )~真相就是:如果你不好好规划,财务这事儿只会更糟,不会自动变好。而且会越来越糟。旅行可以没有线路图,兴之所至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发现风景。但如果事先研究知乎、豆瓣、穷游评论,能高效率避免被污染的景区,旅行更愉快。不要觉得不公平。在商言商,职场不是交朋友的地方。一起打拼到上市,啥都没拿到的苦逼创始团队也不少,用规划来避免毁约,比用鸡汤、道德观约束更靠谱。猎头挖人,因为利益相关,才会特地帮你薪水提升,帮你规划。你不替自己规划,就等着死掉吧。明星如果没有经纪人替自己喊价、选本、炒话题,等着冷板凳慢慢热吧。1)学会存钱,分析自己财务报表,找出能省钱和需要花钱的地方。2)薪水是唯一来源时,努力做职业规划。3)将省下的钱,按照自己,未来应急,保险,理财几个板块去区分。4)将收入由单一变成多元。5)人生规划 /
学习投资。1)学会存钱,分析自己财务报表,找出能省钱和需要花钱的地方。不需要每一笔都持续记录,每天,或者每周记录一次就好。大致分析自己主要消耗。我主要消耗在食物、培训上面。可以控制餐饮费用,减少付费培训多利用网络。然后发现服饰费用太低了!不爱逛街,这样会是一个损失。西毒欧阳峰带着杀手洪七去见村民前特意给他买了双鞋,穿鞋的杀手比不穿鞋的杀手价钱贵很多。《东邪西毒》分析钱用到哪里去了,减少无用消耗(少吃东西绝对能减肥),提升有用投入(要当穿鞋的杀手嗯嗯)。工程师攒钱把电脑换成mac, 绝对逼格飙升。2)薪水是唯一来源的时候,努力做职业规划。比如在知乎、豆瓣、微博 变成。多分享相关信息,尝试给相关博客、媒体投稿。或者多参加线下活动,混人脉。如果薪水是3K,5K那些,好的职业培训,能让你薪水翻倍。这个绝对靠谱。英文、会计、设计、编程等等培训可以考虑(一定要事先查评论)。其他,可以跟猎头保持联络,并建立自己项目记录。请朋友留意靠谱机会。最重要的一条是,努力工作,不是为了薪水而工作,而是那些技能,未来会对你有用。3)将省下的钱,按照投资自己,未来应急,保险,理财几个板块去区分。投资自己:每天琢磨,怎么做才能薪水翻倍呢?按照这个想法去做所有的项目。不会的去学,做的很赞的就拿出来分享,也许有人会注意到你,提供新机会;持续在一个社交账号上发言,下次遇到陌生人,能直接给社交账号,方便他了解你,适合简历不牛叉的人。简历牛叉,直接给金光闪闪的简历,直接亮瞎双眼秒杀所有人,直接就足够了。最初简历不牛叉,人生经历牛叉的也很多的。比如作业本、罗永浩等等~应急、保险:往死里帮助有潜力的朋友,这是成本最低的天使,也是另一种保险形式。查一次自己的社保,能否覆盖应急需要。重大疾病会怎样?需不需要再用(非型)覆盖?一定要,按时还钱,在急需用钱时候,用自己比贷款、抵押好多了。不能自控的话,可以设定小额度,几千块,急需用钱时候,电话通知调整额度。理财:从最安全的开始,,国债,P2P都可以考虑。记得考虑,留出一部分自己需要的现金为活期以备不时之需。比如投资,收益有保障,期限灵活,是个不错的选择。4)将收入由单一变成多元。比如我曾经超爱旅行,拍了一堆照片丢网络,自己开心而已。有规划的人,会拉赞助,出书,开贴持续更新做旅行账号,或者旅行代购,美食评论家等等,多种方式让人边旅行边赚钱。后者更好,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还能养活自己。即使没有收入,也做几个不同项目,累积更多经验。帮朋友做项目,做自己项目,或者去回答其他人做项目遇到的问题。如果哪天你有机会做自己的事情,之前所有试错和经验,能帮助你少走弯路。5)人生规划 /
学习投资。人生规划:比如:1年后买房,2年后买车,3年开始养小孩等等…每房贷、车贷、小孩教育经费、自己、父母等等。能帮助到,有免费也有少量收费的。适合低风险爱好者。高风险爱好者可以另一种规划,无论是哪一种,有方向走路会更快。学习投资: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理财,这是肯定的。一般5%左右,也就跟通胀持平,这样下去,还是很难财务自由。投资才能跳出死循环。但投资是最难学的地方。很多人爱问,推荐靠谱高收益的吧,给吧,我给你分红。,,信,等等,是按照收益分红。干嘛不要相信专业人才,而要相信网络无法拿到佣金的陌生推荐?总之,一切规划先行。也祝大家的路上越来越顺利~答案很长,我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你准备要听了吗?微信转错账怎么办?你一定想不到可以这样“处理”!真投资还是假理财,这些投资碰不得!!!债务还是投资?中国人手里为什么没有大量存款了!利基利于信|基于心长按二维码下载APP点击“阅读原文”,领取惊喜礼包《【利基侃侃】怎样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精选二长话短说 最重要核心是:规划。有了规划之后,开源节流,设置保险,财生财都是自然发生。作为一个资深的90后,规律的上班族,我一直没有理财概念,下个月不会饿死,这个月就敢背包去流浪,经常月光,这样非常不好。而且没有规划会导致一系列后果,包括换工作,薪水会随便开。有时候对方听到数字会惊喜一下,觉得我好便宜~( ⊙o⊙ )~真相就是:如果你不好好规划,财务这事儿只会更糟,不会自动变好。而且会越来越糟。1)学会存钱,分析自己财务报表,找出能省钱 和 需要花钱的地方。2)薪水是唯一来源时,努力做职业规划。3)将省下的钱,按照投资自己,未来应急,保险,理财几个板块去区分。4)将收入由单一变成多元。5)人生规划 / 学习投资。1)学会存钱,分析自己财务报表,找出能省钱 和 需要花钱的地方。不需要每一笔都持续记录,每天,或者每周记录一次就好,大致分析自己主要消耗。西毒欧阳峰带着杀手洪七去见村民前特意给他买了双鞋,穿鞋的杀手比不穿鞋的杀手价钱贵很多。《东邪西毒》分析钱用到哪里去了,减少无用消耗(少吃东西绝对能减肥),提升有用投入(要当穿鞋的杀手)。工程师攒钱把电脑换成mac, 绝对逼格飙升。2)薪水是唯一来源的时候,努力做职业规划。多分享相关信息,尝试给相关博客、媒体投稿。或者多参加线下活动,混人脉如果薪水是3K,5K那些,好的职业培训,能让你薪水翻倍。这个绝对靠谱。英文、会计、设计、编程等等培训可以考虑(一定要事先查评论)。其他,可以跟猎头保持联络,并建立自己项目记录。请朋友留意靠谱机会。最重要的一条是,努力工作,不是为了薪水而工作,而是那些技能,未来会对你有用。3)将省下的钱,按照投资自己,未来应急,保险,理财几个板块去区分。投资自己:唔,每天琢磨,怎么做才能薪水翻倍呢?按照这个想法去做所有的项目。不会的去学,做的很赞的就拿出来分享,也许有人会注意到你,提供新机会:持续在一个社交账号上发言,下次遇到陌生人,能直接给社交账号,方便他了解你。嗯,适合简历不牛叉的人。简历牛叉,直接给金光闪闪的简历,直接亮瞎双眼秒杀所有人,直接就足够了。最初简历不牛叉,人生经历牛叉的也很多的~~ 作业本、罗永浩等等~应急、保险:往死里帮助有潜力的朋友,这是成本最低的天使投资行为,也是另一种保险形式。查一次自己的社保,能否覆盖应急需要。重大疾病会怎样?需不需要再用商业保险(非分红型)覆盖?一定要办理信用卡,按时还钱,在急需用钱时候,用自己信用卡比贷款、抵押好多了。不能自控的话,可以设定小额度,几千块,急需用钱时候,电话通知调整额度。理财:从最安全的货币基金开始,银行理财,国债都可以考虑。记得考虑流动性,留出一部分自己需要的现金为活期(、等,一分钟到账的不错)以备不时之需。4)将收入由单一变成多元。比如我曾经超爱旅行,拍了一堆照片丢网络,自己开心而已。有规划的人,会拉赞助,出书,开贴持续更新做旅行账号,或者旅行代购,美食评论家等等,多种方式让人边旅行边赚钱。后者更好,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还能养活自己。即使没有收入,也做几个不同项目,累积更多经验。帮朋友做项目,做自己项目,或者去回答其他人做项目遇到的问题。如果哪天你有机会做自己的事情,之前所有试错和经验,能帮助你少走弯路。5)人生规划 / 学习投资。人生规划:比如:1年后买房,2年后买车,3年开始养小孩等等…每房贷、车贷、小孩教育经费、自己、父母用等等。师能帮助到,有免费也有少量收费的。适合低风险爱好者。高风险爱好者可以另一种规划,无论是哪一种,有方向走路会更快。学习投资: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理财,这是肯定的。理财收益一般5%左右,也就跟通胀持平,这样下去,还是很难财务自由。投资才能跳出死循环。但投资是最难学的地方。很多人爱问,推荐靠谱高收益的吧,给大涨吧,我给你分红。代客理财,基金,信托,理财师等等,是按照收益分红。干嘛不要相信专业人才,而要相信网络无法拿到佣金的陌生推荐?最后,写给曾经的文艺青年:我知道规划不是最重要的动力,“爱”才是。但只有自己强大,才能帮助自己喜欢的人。也许Ta喜欢当流浪海边看花看云,写诗描述湿润的海风~如果这样,大家还不会饿死晒成鱼干~这是学理财的最大动力~~“”全心打造互联网安全服务平台联系我们客服电话:400-099-9056我们为您提供优质的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等待您的加盟!《【利基侃侃】怎样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精选三刚毕业的学生,年薪在10w+,未来面对的生活压力很大,想通过理财提升自己的财务水平,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一步步的从入门到精通呢?大家又是如何逐步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的?长话短说,最重要核心是:规划。有了规划之后,开源节流,设置保险,财生财都是自然发生。我一直没有理财概念,下个月不会饿死,这个月就敢背包去流浪,经常月光,这样非常不好。而且没有规划会导致一系列后果,包括换工作,薪水会随便开。有时候对方听到数字会惊喜一下,觉得我好便宜~( ⊙o⊙ )~真相就是:如果你不好好规划,财务这事儿只会更糟,不会自动变好。而且会越来越糟。旅行可以没有线路图,兴之所至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发现风景。但如果事先研究知乎、豆瓣、穷游评论,能高效率避免被污染的景区,旅行更愉快。唔,不要觉得不公平。在商言商,职场不是交朋友的地方。一起打拼到上市,啥都没拿到的苦逼创始团队也不少,用规划来避免毁约,比用鸡汤、道德观约束更靠谱。猎头挖人,因为利益相关,才会特地帮你薪水提升,帮你规划。明星如果没有经纪人替自己喊价、选本、炒话题,等着冷板凳慢慢热吧。- 01 -认识自己离开理财的主体,去论述如何培养理财能力,意义有限。的理财和一个月薪四千块的大学毕业生的理财,不可比。不少人在学习巴菲特的投资之道,但少有人知道其关于“最重要的投资”的观点。有人问巴菲特,如果这一辈子,你只能投资一样东西,你会投资什么?巴菲特的回答是:Myself(我自己)。他举了一个非常精彩的例子来说明。人们对待自己新买的轿车并不会特别在意,所以时常出现刮擦,碰撞,甚至严重的毁伤。这是因为,人们知道轿车用旧之后可以换新,所以并不会在某一辆车上倾注特别的心思。但假设有一天,上帝告诉你,你一辈子只能使用这辆车子,没有第二辆了。这个时候大家对待车就会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爱护备至。我们自己就像那辆一辈子不能再更换的汽车。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第一步是要对这辆车有着全面、客观、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投资,并且狠狠下注。不少人整天都在网上查阅各种致富之道,但却连最基本的自我认知都没有完成,更不用提投资自己,这样的做法显得有些本末倒置。适合年薪百万人的理财方式可能并不适合月薪只有5000的你,所以你们看同一本书,用同一个理论,往往会让自己迷失方向!更好地认识自己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你要把自己当做一个第三者,进行深刻的解剖:全面认清自己你的性格对风险的态度未来期望过上怎样的生活短中长期的目标找怎样的对象组建何种家庭实现自己的目标,愿意做出哪些牺牲分析自己的知识、能力、人脉等资源的状况不要觉得对自己的认识很空洞,没有意义。恰恰是这些“空洞”,“没有意义”的问题决定了最终的理财能力,而不是所谓的和知识这些。如果在自我认知里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的地方,(比如你不想冒险,又想快速获得财富,这是不可能的)只有解决了自我认知的矛盾和冲突,才能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 02 -投资自己很多人对于理财观念大概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开源节流。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过分死板地固守这个规则的后半部分(节流),特别是年轻的时候,会遏制长远理财能力的提升。举个例子,你为了节约用钱,不惜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书不舍得买,高档聚会不敢去参加,旅游更是想都不敢想.....你要明白过分的节流会限制一个人的成长,会让人在很多时候,丧失很多蜕变的机会。开源节流,更重要的是前半部分 - 开源!更好地投资自己,简单来说,包括以下方面:身体,身体是1,事业是后面的0,没有1,0再多,无用。知识,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出了社会,继续学习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保证自己不被时代所淘汰!习惯,这是最容易被忽略,但是却又能长期决定你投资回报(理财能力)的东西。有些人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刷娱乐八卦,有些人花两三个小时看企业分析,日累月积,差异显现。- 03 -善用小明清华毕业的时候,本来有机会到MIT继续攻读金融硕士学位,该项目在华尔街有非常多的校友资源,未来前景和钱景都非常可观,可是学费不菲,小明家庭无法负担。没有多加考虑,小明放弃了。另一位同学,小东,情况和小明类似,家庭同样无法负担硕士学位的费用,但小东看重项目的潜力价值,想尽办法,七大姑八大姨,上铺嫂子下铺兄弟,总算借了几十万,去了美利坚。五年之后,小东的收入水平和小明,已不具备可比意义。例子虽然抽掉了很多相关因素,但是不妨碍大家理解。就是,你自己只有100块钱,但你想办法聚集了200块钱的资源来办事。当然,如果事情未能办好,你亦需面临放大的负面后果。但就如同大家常说的那样,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努力是一定不可能成功的一样,用了杠杆不一定会财务自由,但是不善用杠杠,财务自由的概率几乎为零。- 04 -人生规划 学习投资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理财,这是肯定的。理财收益一般5%左右,也就跟通胀持平,这样下去,还是很难财务自由。投资才能跳出死循环。但投资是最难学的地方。很多人爱问,推荐靠谱高收益的吧,给大涨股票吧,我给你分红。代客理财,基金,信托,理财师等等,是按照收益分红。干嘛不要相信专业人才,而要相信网络无法拿到佣金的陌生推荐?当然即使这样,也难于保证绝对赚钱无赔本记录。最后,写给曾经的文艺青年:我知道规划不是最重要的动力,“爱”才是。但只有自己强大,才能帮助自己喜欢的人。也许Ta喜欢当流浪海边看花看云,写诗描述湿润的海风~才能不用思虑深远,说走就走,这是学理财的最大动力~~「分享帖子」如果您喜欢请您分享给身边的朋友「版权声明」文章来自小编整理和编辑,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微信后台联系删除「小编寄语」 欢迎留言讨论交流长按扫码关注投资666的顺时针金融
[阅读原文],开启财富之路《【利基侃侃】怎样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精选四没有理财观念的人都认为会赚钱就行。NO!NO!NO!不懂得理财,赚再多的钱都会被败光!1下面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不理财,太可怕~话说,当年A君和B君同样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两人最初的月薪都是5000元但是,两人对工资的处理截然不同A君工作后不久便意识到从而,逐步养成理财习惯B君一直都是月光族5年后两人月薪都升到1万元而A君已有10万元存款B君账户空空10年后两人工资是同样的1.5万A君通过理财赚得房子的首付和巨额存款B君还是月光15年后两人月工资都涨到2万元A君B君的差距却越来越大20年后A君坐拥丰厚资产享受安逸生活B君却为养老发愁A君B君站在同样的起跑线最终,A君因为理财完胜B君成为人生赢家!2最近总是有朋友抱怨工作累,要是啥时候能财务自由就好了。财务自由,很多人眼中宛如天堂的一个词。所谓财务自由,就是非工资收入大于总支出,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就是:财务自由=被动收入花销。达到这个层面的话,我们就不必再为钱工作了,而是为了兴趣、为了爱好、为了理想等等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财务自由了,属于我们的时间也就自由了,这不就是理想中的人生嘛!比如富兰克林,据说他在42岁实现财务自由之后,便开始跟随自己的兴趣进行精神自由类的活动,最终在自己的身份标签中,添加了一长串称谓,比如印刷商、出版商、著名的物理学家、哲学家、发明家、**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慈善家等等各种家。如果不谈伟人,我们谈谈普通人实现财务自由是一种什么体验?去翻知乎,有人说财务自由之后,把原来的比亚迪S6换成了宝马5系;把原来远离市区的小两房换成了靠近市中心的大四房;原来现代简约的装修风格也换成了欧式风格;家里请了保姆来照顾饮食起居;大部分资产都用来买了保险和;不用每天上下班,可以睡到自然醒;每个季度会安排一次出国游,打算把小时候想去的国家都去一遍……这不就是无数次出现在我梦中的人生吗?哪怕能实现其中一项,也特别知足了!有人说,要实现财务自由就得去工作多赚钱。多赚钱不假,积攒的钱多了,能拿来雪球才能越滚越大,以后靠利息生活才能成为可能。但再怎么说,工作赚钱也只是主动收入,一旦不工作,收入就会立即消失,到最后还得指着被动收入实现财务自由。那么被动收入都有哪些呢?粗略的整理一下,比如:1. ,增加利息收入;2.
租金赚钱,比如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甚至把汽车也租出去;3.
你的知识财富,比如你的原创文章被转载的稿费、出书的版税、或者考证挂靠给公司等等;照理说,做到了被动收入>支出,也就达到财务自由了,可我要给你泼盆冷水,所谓「自由」,也是分等级的。最基础的财务自由,就是我们认为的不靠工作赚到足够日常开销的钱。高一级的财务自由,是你还拥有属于自己的房、车等,并且你的贷款、外债总额小于。更高级的财务自由,则是不再为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头疼,各种教育资源都有能力运用;当你或者家人生病时,你也不用担心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治愈后的各种康复支出;年老时,也不担心够不够花……财务自由后的人生这么精彩,为了有一天能成为「自由人」,我们不得不面对或者要考虑如何做,才能奠定财务自由的基础。3财务自由后的人生这么精彩,为了有一天能成为「自由人」,我们不得不面对或者要考虑如何做,才能奠定财务自由的基础。那么知道了财务自由的重要性,新人从何处下手学习??一、记账,分析自己的收支情况所谓理财,最基础的一步自然就是理清自己的财务状况。因此,学会记账(笔记本或者记账软件皆可),把每天的收支情况,特别是支出情况都记录下来。然后,每一天的晚上或者每周末梳理一遍,分析自己有多少收入,把钱都花在了哪些地方。有哪些是不合理的、过度的支出,然后进行相应的优化。二、做好职业规划,增加工作的收入你可以多分享相关专业的知识,尝试给相关行业的博客、媒体投稿。或者多参加线下活动,积累相应的人脉关系。如果你的工资不高,好的职业培训,说不定能让你未来的薪水翻倍。当然,如果你工作时间比较长,可以跟猎头保持联络,并建立自己项目记录。此外,你还可以请朋友留意靠谱机会。作为职场人士,最重要的一条任务就是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是为了薪水,而是为了积累经验、提高能力,说不定未来会对你有用。三、利用业余时间兼职,丰富自己的收入来源现在,许多人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会拉赞助,出书,开旅游分享的,或者旅行代购,美食评论家等等,多种方式让人边旅行边赚钱。总之,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做些兼职工作,丰富收入的来源。四、进行合理的财务规划,逐步实现这里所说的财务规划,是指设定一个近期需要实现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所需要的花费来进行理财。比如:1年后买房,2年后买车,3年开始养小孩......、车贷、小孩教育经费、自己、父母保险费用等等。然后根据规划,做好相应的职业规划、存款甚至的计划。五、进行强制现在很多年轻人容易月光,因为没有存钱的习惯,花钱大手大脚没有节制,到月末发现啥也没买,可是钱都不见了,相比于银行定期存款,我们更倾向于的强制性,每个月定期进行一笔基金定投,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就像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而且收益不错。部分图文源自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利基侃侃】怎样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精选五从《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可以看到这些现象:近65%的人理财知识水平不够35.27%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非常好”或“比较好”,41.84%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消费者对全部金融知识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仅有 59.56%,其中在贷款知识、和问题上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 52.72%、49.08%和 53.82%。当消费者在金融知识方面存在疑惑时, 62.72%选择“向相关金融机构的员工咨询”,55.56%选择“上网找资料”。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13.16%的消费者“从不做”家庭开支计划,20.83%的消费者表示严格执行家庭开支计划。如果下个月有一笔约等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只有34.06%的消费者选择了“完全可以”能全额支付这笔费用。换言之,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41.27%的消费者“有或曾有”为孩子上学存钱,34.77%的消费者“目前没有,但计划这样做” 。60.99%的消费者认为“依靠自己的存款、资产或生意收入”来保障老年开支,54.70%选择“依靠退休金”,47.82%选择“依靠”超过10%的人投资不看合同38.09%的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51.74%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合同条款,还有10.18%的消费者根本不阅读。37.32%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相关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对账单并能清晰理解,15.54%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对账单但难以理解,35.12%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对账单,5.08%的消费者根本不读。近两成人不知道怎么比较金融产品17.09%的消费者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不知道如何进行比较”,14.51%“没有足够的信息进行比较”。17.49%的消费者“不能”正确辨别合法与非法的投资渠道和产品服务。13.03%的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对其风险和收益没有清晰的认识。阅读完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条款后,65.48%的消费者表示大致理解,13.88%的消费者表示不太理解。理财了,但你家的问题解决了吗?我们逐渐知道理财的重要性,但却未必能用对方法。从不懂到似懂非懂,其间漏洞百出;从why理财到how理财,处处举步维艰。现实的环境之下,要让理财真的为我所用,我们必须知道哪些规则?《钱经》与上百位受访者沟通理财疑惑、技法、窍门与误区,他们中有普通的,有身处一线的,也有名声斐然的。我们归纳出这宝贵的15条理财理念。瞎理财五宗罪1、追涨杀跌每个人都犯过了,居然也包括牛顿。贪婪和恐惧,谁能控制投资中的情绪。2、把钱放在“最保险”的地方其实没错,但关键在于,把钱放在哪里才保险?3、“全情投入”都没错,别拿所有钱来炒。4、什么火投什么我们可能都干过跟钟镇涛一样的事,什么火买什么,适合不适合,风险不风险,总是赔了才知道。5、太能花/太吝啬赚钱不就是为了花,所以要好好享受生活。现在节省是为了以后生活的更好。这两种消费观都没错,只是很容易“过”。当下需知的理财理念1不是理财股票是理财的一个手段,绝非目的。这里并非诋毁投资的作用,而是澄清一个事实,投资是理财的一个手段,而绝非目的。如果这个目标是解放中国,那投资好似一场战役,平津战役或者淮海战役,很重要,但不能本末倒置。如《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乔纳森o克莱门茨所说,我们投资并不是为了击败市场、发笔横财,或者赚取尽可能高的回报,金钱的本身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实现其他终极目手段,投资是为了购买一栋房子,或者让子女上更好的大学,或者为退休生活储备。2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当我们住70平米的房子时就开始琢磨换个两室一厅,随着收入增加,会想要不要去再买下一套海景三居室,赚得更多时,也许会考虑去郊外选一套别墅。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一道哲学题永远在变化,理财规划能帮你调试“该赚多少钱来实现它”,但也会提醒你——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将决定你要花多少钱,适当抑制欲望并没错。你得赚多少钱实现它?这将决定你需要多少钱,可以增加被动收入。3切莫有时间工作,没时间赚钱“等有了钱再理财吧。”谈到理财,这句话说得最多。除了睡觉,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会花掉三分之二的时间工作,越优秀的人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越多。努力工作当然是赚钱,我们可能会碰到许多“赚到一笔钱”的机会,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四类赚钱机会:一份更高的薪水、一个创业项目、一个外人绝对买不到的、或者一笔收入。假定这四类机会都非常靠谱,那可能的结果是:一份更高的薪水,你会花的更多,因为你认为“理财不是省吃俭用,而是享受生活”。一个创业项目,你拿不出钱来入股,因为没有本金。同样的,一份收益再高的投资,你也无福消受,因为你没有本金;拿到一笔“大钱”奖金时,你“自然会开始理财”,但你发现自己没有经验,不懂。我们见过20多岁的网球冠军、主持人,但极少见到20多岁的投资理财大师。理财是一门实用技术,最好自己能上场,单靠看书恶补并不容易。工作有尽时。多数人没有这么幸运能碰上这四类赚钱的机会,而是靠踏踏实实一份薪水。即使有一份高薪,也很难一辈子都拿到,退休后的若干年中,单靠养老金远远不够。4最大的风险不是死得太早,而是活得太长规划我们退休后的,是人生中最棘手的财务难题之一。如今,65岁的男性预期平均能活到83岁,而65岁的女性平均能活到85岁,但这些数据会误导人,因为它们只是平均预期,不仅有半数的退休者会活得更久,而且人们在活到平均寿命前后时也面临很大的变数,有些人可能在接近70岁就去世,而不少人能活到90岁。而且,如果你已婚,则还要考虑两个人的预期寿命。平均寿命仅仅反映大众的整体情况,至于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生活富裕而且定期锻炼、不抽烟、不酗酒、经常阅读的人,他们的寿命可能超过平均数。如果你身体健康、头脑清醒,还是谨慎为好,做好90岁,甚至更长久的退休计划。可怕的是,在超过20年的收入荒漠里,(如果50岁退休,按照中国人口平均寿命74岁计算,是24年)我们靠什么养老?除了社保,有一个源源不断的现金喷泉是最佳解决之道,多数中国人都知道,社保真的帮不上忙——如果想像日本老人那样退休后在冲绳租下一套靠海别墅逍遥过晚年,只能靠自己的安排。最多的人存下了一笔钱做养老之用,但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寿命:我们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这意味着我们很难去计算每年应该从积蓄中抽出多少用于生活开销。取出太多,可能是:眼睛一闭,一睁,钱花没了;人还在取得太少,我们可能过上了不必要的拮据生活。第二多的人靠着一套房产,但活过了70年,所有权又是一个不确定性。大家填补养老大坑的现金喷泉依次是:一笔储蓄,最好每年有些收益;一幢可供出租的房产;或者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每年自有分红——这些都是被动收入。5别指望保险赚钱台湾理财者会认为买必需的,人有旦夕祸福,需要保险来保障,而内地的创富者偏年轻,可能感觉不到。保险最重要的是买保障,而不是投资。保险提供一个机会,用小钱把风险转移出去。难怪教科书上说,从经济角度,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和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财务安排。我们对保险有个最大的错觉——既然是保险,用它投资肯定没风险。这句话大错特错。求安全之名,可能会失掉了好的机会,甚至不如在银行存成死期。求方便之名,让保险一次性解决两个问题——保障和投资,效果也并不一定好。直接忽略掉所谓“保障又理财”的保险,只选择那些纯保障型,至于投资,省下钱来交给更专业的去打理。如何识别哪些是纯保障,哪些是掺杂了“理财”功能的保险?简单甄别法之一,有返还的保险可以不碰,它们总会有些投资功能。保障的事情让保险来,至于赚钱的重任,就让更专业的产品去干吧,你懂的。6赚自己能赚的钱被别人的财富故事激励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清醒——这事我干得了么?认识自己能赚什么钱:苏格拉底认为智慧意味着自己知道自己无知,这放在理财里面也很是适用。如果你并不知道有些钱是为什么赚来的或者是如何亏损的,那么在未来的中,赚大钱不易,亏损倒是常见。的钱并不好赚:完全靠投资“发财”可谓凤毛麟角,依靠一份自己的事业改变财富的速度甚至靠谱一些——微软、甲骨文、沃尔玛、LV,除巴菲特之外的九位富豪的背后都是一家富有成长性的企业。也好,企业家也罢,别人的故事终归是别人的故事,没有一个好点子、一个好爹,大可不必悲伤富豪榜上没有你的名字,我们可以做的是,赚好自己能赚的钱,把它赚足。有时候投资的意义不在于赚钱,而是避免变穷。7能把钱守住就是赚了钱理财的目的不是创造财富。理财的首要目标是保证财富不贬值,其次是力求财富的稳定增长。如果你相信一项投资会让你收益丰厚,将全部身家投入其中,可能会让你瞬间实现最高的理财目标。但如果你错了,极端的情况是损失了90%之多。这个错误的后果与你错过了一个高收益的机会完全不能相比,你可能会失去全部的养老金,连70平米的房子也住不起。任何生活在当今中国的人都知道,在的环境下,钱正在无形变少,但错误的投资可能比通胀更暴戾。保住本钱的诀窍是懂得什么时候按兵不动保存实力,什么时候出手赚取收益。8现在,投什么比什么时候出手更重要在过去25年内,发生的频率由3年一次变成平均18个月就来一次,按照里氏震级来算的话,它从三级地震变成了九级地震,甚至更严重。2008年起,危机已经成为常态。在中国,也普遍感受到市场的变化,我们接受的外界影响越来越多,市场波动的周期越来越短,节奏越来越快。与此同时,是日渐丰富,什么时候蛰伏、什么时候出手,投资犯错的概率越来越大。投资什么?总是找不到最好的产品。每个理财产品总是在收益、风险和流动性上纠结不已。而一项投资赚钱能力越强,冒的风险就越大。幸可以很花心,不能娶到美娇娥,但可以同时拥有,坐享齐人之福。专业人士称之为资产配置,是为了分散风险。分散风险不是买很多。加里o布林森对1974年的回忆:“做投资决策,最重要的是确定好,在类似的产品里再怎么都没用。”怎么才是真正分散投资?房产也罢,股票也罢,买再多也只是在同一种中,也就是同一个“篮子”里,一旦遇到经济周期转变,同类资产的价格往往是一个方向变动的。什么钱投什么产品真正的分散是要在不同的别中进行配置,并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市场趋势的变动进行调整,这才是有价值的分散。在时,人们会看到很多描述产品收益的用语“预期”、“最高收益率”、“”和“累计收益率”等等,建议你正确理解“收益率”,才会正确选择适合你的理财产品。9隔靴搔痒更安全如果理财也是一道料理,大可以将我们善食巧烩的本事移植过来,有米、兼有巧妇足以做出一桌好菜,无肉也不遗憾。在这儿,股市很像是一块生肉。烹饪一道水煮肉片、京酱肉丝、辣炒回锅肉都不赖,生吃?还是小心为上。除非艺高人胆大,否则死得最惨的也是拿生肉当主食的人。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不了解信用违约掉期、商品和抵押衍生品,甚至,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了解股票,与其啖生肉难以下咽,不如找到好厨子烹制肉羹,“隔靴搔痒”未偿不可。最可怕的敌人是你的情绪在副总经理秦红与们的交流中,她发现投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深刻的影响着投资行为。往回看,我们总会知道那个历史最高点和之后巨大的下跌;但是身在其中之时,却永远无法预测市场走势。上涨之后“再创新高”固然令人愉悦,却远没有下跌的记忆来得深刻。为了长期的盈利忍受痛苦,这是基金投资的现实。因为痛苦就采取低买高卖策略,最终的结果大概率事件会是承受了下跌(因为不肯割肉),还赚不到牛市的钱(因为赚钱时会频繁买卖,拿不到牛市的收益)。人生所需要的金钱是有限的,金钱只有被使用才能发挥其意义。而现实中我们经常见到的却是,很多人带着金钱走入坟墓,而留给自己亲人的却是纷繁复杂的遗产纠纷。其实理财的本质很简单,理财就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是为了能够随心所欲度过自己在人间的日子。换句话说,理财就是还债。于彤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人生无债,财务无忧。”合理的理财规划要能够计算出自己生下来就要还的债,用时间去做合理的规划,用各种理财方式安排好自己的养老、子女教育、健康等方面可能的支出。“还债”之前要对自己的财富状况和财富预期进行评估,很多人在理财的路上忘却了理财的终点,最终离理财的本质渐行渐远,被欲望裹挟着。理财是冷暖自知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可言,能实现自己的预期就是好的。对于普通理财者来说,应选择主流的,要对自己拥有的财富进行合理的分配,在满足自己财务规划之后,用那些能忘记的钱进行投资,即使损失,也不会影响自己的财务规划。于彤认为,“其实理财事关人生哲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特。不同的人生哲学决定了对理财的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决定理财之前,你需要理清的是你的人生哲学,唯有如此,你才不会被金钱的欲望挟持,才能还完自己的“债”,实现财务自由。版权说明:个别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www.cheng**angdai.com《【利基侃侃】怎样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精选六两人最初的月薪都是5000元但是,两人对工资的处理截然不同A君工作后不久便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从而,逐步养成理财习惯B君一直都是月光族5年后两人月薪都升到1万元而A君已有10万元存款B君账户空空10年后两人工资是同样的1.5万A君通过理财赚得房子的首付和巨额存款B君还是月光15年后两人月工资都涨到2万元A君B君的差距却越来越大20年后A君坐拥丰厚资产享受安逸生活B君却为养老发愁A君B君站在同样的起跑线最终,A君因为理财完胜B君成为人生赢家!最近总是有朋友抱怨工作累,要是啥时候能财务自由就好了。财务自由,很多人眼中宛如天堂的一个词。所谓财务自由,就是非工资收入大于总支出,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就是:财务自由=被动收入花销。举例来说,如果你每月有3000块钱的被动收入,而你的月开销为2500元,那你就已经达到了人人都羡慕的财务自由状态了。达到这个层面的话,我们就不必再为钱工作了,而是为了兴趣、为了爱好、为了理想等等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财务自由了,属于我们的时间也就自由了,这不就是理想中的人生嘛!比如富兰克林,就是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还参与起草美国《独立宣言》和宪法的那个人。据说他在42岁实现财务自由之后,便开始跟随自己的兴趣进行精神自由类的活动,最终在自己的身份标签中,添加了一长串称谓,比如印刷商、出版商、著名的物理学家、哲学家、发明家、**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慈善家等等各种家。如果不谈伟人,我们谈谈普通人实现财务自由是一种什么体验?去翻知乎,有人说财务自由之后,把原来的比亚迪S6换成了宝马5系;把原来远离市区的小两房换成了靠近市中心的大四房;原来现代简约的装修风格也换成了欧式风格;家里请了保姆来照顾饮食起居;大部分资产都用来买了保险和理财产品;不用每天上下班,可以睡到自然醒;每个季度会安排一次出国游,打算把小时候想去的国家都去一遍……这不就是无数次出现在我梦中的人生吗?哪怕能实现其中一项改变,也特别知足了!有人说,要实现财务自由就得去工作多赚钱。多赚钱不假,积攒的钱多了,能拿来投资的雪球才能越滚越大,以后靠利息生活才能成为可能。但再怎么说,工作赚钱也只是主动收入,一旦不工作,收入就会立即消失,到最后还得指着被动收入实现财务自由。那么被动收入都有哪些呢?1.
投资赚钱,增加利息收入;2.
租金赚钱,比如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甚至把汽车也租出去;3.
你的知识财富,比如你的原创文章被转载的稿费、出书的版税、或者考证挂靠给公司等等;掐指一算,似乎自己每月的被动收入也不少了,也足够每月开销的,是不是就已经财务自由了?照理说,做到了被动收入>支出,也就达到财务自由了,可我要给你泼盆冷水,所谓「自由」,也是分等级的。最基础的财务自由,就是我们认为的不靠工作赚到足够日常开销的钱。高一级的财务自由,是你还拥有属于自己的房、车等固定资产,并且你的贷款、外债总额小于资产总额。更高级的财务自由,则是不再为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头疼,各种教育资源都有能力运用;当你或者家人生病时,你也不用担心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治愈后的各种康复支出;年老时,也不担心养老金够不够花……财务自由后的人生这么精彩,为了有一天能成为「自由人」,我们不得不面对或者要考虑如何做,才能奠定财务自由的基础。那么知道了财务自由的重要性,新人从何处下手学习理财知识??一、记账,分析自己的收支情况所谓理财,最基础的一步自然就是理清自己的财务状况。因此,学会记账(笔记本或者记账软件皆可),把每天的收支情况,特别是支出情况都记录下来。然后,每一天的晚上或者每周末梳理一遍,分析自己有多少收入,把钱都花在了哪些地方。有哪些是不合理的、过度的支出,然后进行相应的优化。二、做好职业规划,增加工作的收入你可以多分享相关专业的知识,尝试给相关行业的博客、媒体投稿。或者多参加线下活动,积累相应的人脉关系。如果你的工资不高,好的职业培训,说不定能让你未来的薪水翻倍。当然,如果你工作时间比较长,可以跟猎头保持联络,并建立自己项目记录。此外,你还可以请朋友留意靠谱机会。作为职场人士,最重要的一条任务就是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是为了薪水,而是为了积累经验、提高能力,说不定未来会对你有用。三、利用业余时间兼职,丰富自己的收入来源现在,许多人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会拉赞助,出书,开旅游分享的专栏,或者旅行代购,美食评论家等等,多种方式让人边旅行边赚钱。总之,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做些兼职工作,丰富收入的来源。四、进行合理的财务规划,逐步实现这里所说的财务规划,是指设定一个近期需要实现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所需要的花费来进行理财。比如:1年后买房,2年后买车,3年开始养小孩等等…还房贷、车贷、小孩教育经费、自己、父母保险费用等等。然后根据规划,做好相应的职业规划、存款甚至投资理财的计划。不管是文化知识,还是理财知识,学习都是有方法的。投资者明白了“教学相长”的学习理财,相信能够让你进步的更快。(图文来自网络)操作简、周期短、高收益的!鼠贷金融是上海渝商旗下的平台,自创立之初,就一直把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走和路线,严格把控每一项的,更是积极与新浪支付合作,建成专业安全的第三方资金监管系统。矢志不渝地践行“诚信、创新、耐心、互利”的企业价值观,为两端搭建公平、透明、安全、高效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利基侃侃】怎样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精选七点击上方800投资↑即可订阅我们近期,央行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的结果。报告显示,41.84%受访者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全国的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3.71。那么,中国人怎么就瞎理财了?从《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可以看到这些现象:近65%的人理财知识水平不够35.27%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非常好”或“比较好”, 41.84%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消费者对全部金融知识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仅有 59.56%,其中在贷款知识、投资知识和保险知识问题上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 52.72%、49.08%和 53.82%。当消费者在金融知识方面存在疑惑时, 62.72%选择“向相关金融机构的员工咨询”,55.56%选择“上网找资料”。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13.16%的消费者“从不做”家庭开支计划,20.83%的消费者表示严格执行家庭开支计划。如果下个月有一笔约等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只有34.06%的消费者选择了“完全可以”能全额支付这笔费用。换言之,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41.27%的消费者“有或曾有”为孩子上学存钱,34.77%的消费者“目前没有,但计划这样做” 。60.99%的消费者认为“依靠自己的存款、资产或生意收入”来保障老年开支,54.70%选择“依靠退休金”,47.82%选择“依靠养老保险”超过10%的人投资不看合同38.09%的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51.74%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合同条款,还有10.18%的消费者根本不阅读。37.32%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相关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对账单并能清晰理解,15.54%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对账单但难以理解,35.12%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对账单,5.08%的消费者根本不读。近两成人不知道怎么比较金融产品17.09%的消费者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不知道如何进行比较”,14.51%“没有足够的信息进行比较”。17.49%的消费者“不能”正确辨别合法与非法的投资渠道和产品服务。13.03%的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对其风险和收益没有清晰的认识。阅读完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条款后,65.48%的消费者表示大致理解,13.88%的消费者表示不太理解。我们逐渐知道理财的重要性,但却未必能用对方法。从不懂到似懂非懂,其间漏洞百出;从why理财到how理财,处处举步维艰。现实的环境之下,要让理财真的为我所用,我们必须知道哪些规则?当下需知的10条理财理念1投资不是理财投资是理财的一个手段,绝非目的。这里并非诋毁投资的作用,而是澄清一个事实,投资是理财的一个手段,而绝非目的。如果这个目标是解放中国,那投资好似一场战役,平津战役或者淮海战役,很重要,但不能本末倒置。如《华尔街日报》个人理财专栏作家乔纳森o克莱门茨所说,我们投资并不是为了击败市场、发笔横财,或者赚取尽可能高的回报,金钱的本身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实现其他终极目标的手段,投资是为了购买一栋房子,或者让子女上更好的大学,或者为退休生活储备。2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当我们住70平米的房子时就开始琢磨换个两室一厅,随着收入增加,会想要不要去再买下一套海景三居室,赚得更多时,也许会考虑去郊外选一套别墅。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一道哲学题永远在变化,理财规划能帮你调试“该赚多少钱来实现它”,但也会提醒你——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将决定你要花多少钱,适当抑制欲望并没错。你得赚多少钱实现它?这将决定你需要多少钱,可以增加被动收入。3切莫有时间工作,没时间赚钱“等有了钱再理财吧。”谈到理财,这句话说得最多。除了睡觉,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会花掉三分之二的时间工作,越优秀的人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越多。努力工作当然是赚钱,我们可能会碰到许多“赚到一笔钱”的机会,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四类赚钱机会:一份更高的薪水、一个创业项目、一个外人绝对买不到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或者一笔收入。假定这四类机会都非常靠谱,那可能的结果是:一份更高的薪水,你会花的更多,因为你认为“理财不是省吃俭用,而是享受生活”。一个创业项目,你拿不出钱来入股,因为没有本金。同样的,一份收益再高的投资,你也无福消受,因为你没有本金;拿到一笔“大钱”奖金时,你“自然会开始理财”,但你发现自己没有经验,不懂。我们见过20多岁的网球冠军、主持人,但极少见到20多岁的投资理财大师。理财是一门实用技术,最好自己能上场,单靠看书恶补并不容易。工作有尽时。多数人没有这么幸运能碰上这四类赚钱的机会,而是靠踏踏实实一份薪水。即使有一份高薪,也很难一辈子都拿到,退休后的若干年中,单靠养老金远远不够。4最大的风险竟是活得太长规划我们退休后的投资组合,是人生中最棘手的财务难题之一。如今,65岁的男性预期平均能活到83岁,而65岁的女性平均能活到85岁,但这些数据会误导人,因为它们只是平均预期,不仅有半数的退休者会活得更久,而且人们在活到平均寿命前后时也面临很大的变数,有些人可能在接近70岁就去世,而不少人能活到90岁。而且,如果你已婚,则还要考虑两个人的预期寿命。平均寿命仅仅反映大众的整体情况,至于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生活富裕而且定期锻炼、不抽烟、不酗酒、经常阅读理财杂志的人,他们的寿命可能超过平均数。如果你身体健康、头脑清醒,还是谨慎为好,做好90岁,甚至更长久的退休计划。可怕的是,在超过20年的收入荒漠里,(如果50岁退休,按照中国人口平均寿命74岁计算,是24年)我们靠什么养老?除了社保,有一个源源不断的现金喷泉是最佳解决之道,多数中国人都知道,社保真的帮不上忙。最多的人存下了一笔钱做养老之用,但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寿命:我们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这意味着我们很难去计算每年应该从积蓄中抽出多少用于生活开销。取出太多,可能是:眼睛一闭,一睁,钱花没了;人还在取得太少,我们可能过上了不必要的拮据生活。第二多的人靠着一套房产,但活过了70年,所有权又是一个不确定性。大家填补养老大坑的现金喷泉依次是:一笔储蓄,最好每年有些收益;一幢可供出租的房产;或者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每年自有分红——这些都是被动收入。5别指望保险赚钱台湾理财者会认为买保险是必需的,人有旦夕祸福,需要保险来保障,而内地的创富者偏年轻,可能感觉不到重要性。保险最重要的是买保障,而不是投资。保险提供一个机会,用小钱把风险转移出去。难怪教科书上说,从经济角度,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和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财务安排。我们对保险有个最大的错觉——既然是保险,用它投资肯定没风险。这句话大错特错。直接忽略掉所谓“保障又理财”的保险,只选择那些纯保障型,至于投资,省下钱来交给更专业的投资机构去打理。如何识别哪些是纯保障,哪些是掺杂了“理财”功能的保险?简单甄别法之一,有返还的保险可以不碰,它们总会有些投资功能。保障的事情让保险来,至于赚钱的重任,就让更专业的产品去干吧,你懂的。6赚自己能赚的钱被别人的财富故事激励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清醒——这事我干得了么?认识自己能赚什么钱:苏格拉底认为智慧意味着自己知道自己无知,这放在理财里面也很是适用。如果你并不知道有些钱是为什么赚来的或者是如何亏损的,那么在未来的投资决策中,赚大钱不易,亏损倒是常见。投资家也好,企业家也罢,别人的故事终归是别人的故事,没有一个好点子、一个好爹,大可不必悲伤富豪榜上没有你的名字,我们可以做的是,赚好自己能赚的钱,把它赚足。有时候投资的意义不在于赚钱,而是避免变穷。7能把钱守住就是赚了钱理财的目的不是创造财富。理财的首要目标是保证财富不贬值,其次是力求财富的稳定增长。如果你相信一项投资会让你收益丰厚,将全部身家投入其中,可能会让你瞬间实现最高的理财目标。但如果你错了,极端的情况是损失了90%之多。这个错误的后果与你错过了一个高收益的机会完全不能相比,你可能会失去全部的养老金,连70平米的房子也住不起。任何生活在当今中国的人都知道,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钱正在无形变少,但错误的投资可能比通胀更暴戾。保住本钱的诀窍是懂得什么时候按兵不动保存实力,什么时候出手赚取收益。8投资最可怕的敌人是你的情绪投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深刻的影响着投资行为。往回看,我们总会知道那个历史最高点和之后巨大的下跌;但是身在其中之时,却永远无法预测市场走势。上涨之后“再创新高”固然令人愉悦,却远没有下跌的记忆来得深刻。为了长期的盈利忍受痛苦,这是基金投资的现实。因为痛苦就采取低买高卖策略,最终的结果大概率事件会是承受了下跌,还赚不到牛市的钱。9外人田里有肥水从百姓个人的利益考虑,国外有巨大的投资回报的空间。我们不要只看到欧债危机,看到美国经济情况不好,看到华尔街指数下降,这个是片面的。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的不断上涨,事实上带动了苹果公司、力拓、必和必拓、英国石油BP、美孚公司、宝马公司等等大企业的股价上涨。用中国人俗话来讲这等于是肥水流入外人田,难道我们的消费者、投资者、储蓄者只能隔岸观火吗?我们应该积极走出去,布局到这些优质的上去。让我们的百姓获得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大企业的股价上涨、上涨的部分回报。10花大钱买贵货每个月接到信用卡单时,我们总是有这样的疑惑—钱无声无息滑过指缝。几乎每位女性都有这样的感觉:置装费大把花出去,还是觉得没衣服穿。一双质量好的皮鞋,只要保养得好,穿上10年也崭新如初;一张经典的实木好床,即便连续睡上10年,也结实如新;一套红木家具,可能越用越值钱。虽然大家都在说LV贵且不值,但花同样的钱,买一个经典皮具可能比买十个“随便背背”的包划算得多:第一,当时绝对贵,下次自然买的少;第二,钱花在了看得见的地方。800Banking一直致力于提供服务,产品包括类、等以满足中高端投资者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800Banking所提供的产品均经过层层风险把控,严控每一个交易过程,最大限度提供用户资金安全。便捷的操作让投资变得更省力,在手指滑动的瞬间尽享投资乐趣。2016年6月,集团公司八百金控正式成为会员。戳原文,立即领取120元新手福利哦!《【利基侃侃】怎样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精选八最近总是有朋友抱怨工作累,要是啥时候能财务自由就好了。财务自由,很多人眼中宛如天堂的一个词。所谓财务自由,就是非工资收入大于总支出。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就是:财务自由=被动收入花销。举例来说,如果你每月有3000块钱的被动收入,而你的月开销为2500元,那你就已经达到了人人都羡慕的财务自由状态了。达到这个层面的话,我们就不必再为钱工作了,而是为了兴趣、为了爱好、为了理想等等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财务自由了,属于我们的时间也就自由了,这不就是理想中的人生嘛!比如富兰克林,就是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还参与起草美国《独立宣言》和宪法的那个人。据说他在42岁实现财务自由之后,便开始跟随自己的兴趣进行精神自由类的活动,最终在自己的身份标签中,添加了一长串称谓,比如印刷商、出版商、著名的物理学家、哲学家、发明家、**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慈善家等等各种家。如果不谈伟人,我们谈谈普通人实现财务自由是一种什么体验?去翻知乎,有人说财务自由之后,把原来的比亚迪S6换成了宝马5系;把原来远离市区的小两房换成了靠近市中心的大四房;原来现代简约的装修风格也换成了欧式风格;家里请了保姆来照顾饮食起居;大部分资产都用来买了保险和理财产品;不用每天上下班,可以睡到自然醒;每个季度会安排一次出国游,打算把小时候想去的国家都去一遍……这不就是无数次出现在我梦中的人生吗?哪怕能实现其中一项改变,也特别知足了!有人说,要实现财务自由就得去工作多赚钱。多赚钱不假,积攒的钱多了,能拿来投资的雪球才能越滚越大,以后靠利息生活才能成为可能。但再怎么说,工作赚钱也只是主动收入,一旦不工作,收入就会立即消失,到最后还得指着被动收入实现财务自由。那么被动收入都有哪些呢?粗略的整理一下,比如:1.投资赚钱,增加利息收入;2.租金赚钱,比如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甚至把汽车也租出去;3.你的知识财富,比如你的原创文章被转载的稿费、出书的版税、或者考证挂靠给公司等等;掐指一算,似乎自己每月的被动收入也不少了,也足够每月开销的,是不是就已经财务自由了?照理说,做到了被动收入支出,也就达到财务自由了,可我要给你泼盆冷水,所谓“自由”,也是分等级的。最基础的财务自由,就是我们认为的不靠工作赚到足够日常开销的钱。高一级的财务自由,是你还拥有属于自己的房、车等固定资产,并且你的贷款、外债总额小于资产总额。更高级的财务自由,则是不再为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头疼,各种教育资源都有能力运用;当你或者家人生病时,你也不用担心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治愈后的各种康复支出;年老时,也不担心养老金够不够花……财务自由后的人生这么精彩,为了有一天能成为“自由人”,我们不得不面对或者要考虑如何做才能奠定财务自由的基础。那么知道了财务自由的重要性,新人从何处下手学习理财知识?一、记账,分析自己的收支情况所谓理财,最基础的一步自然就是理清自己的财务状况。因此,学会记账(笔记本或者记账软件皆可),把每天的收支情况,特别是支出情况都记录下来。然后,每一天的晚上或者每周末梳理一遍,分析自己有多少收入,把钱都花在了哪些地方。有哪些是不合理的、过度的支出,然后进行相应的优化。二、做好职业规划,增加工作的收入你可以多分享相关专业的知识,尝试给相关行业的博客、媒体投稿。或者多参加线下活动,积累相应的人脉关系。如果你的工资不高,好的职业培训,说不定能让你未来的薪水翻倍。当然,如果你工作时间比较长,可以跟猎头保持联络,并建立自己项目记录。此外,你还可以请朋友留意靠谱机会。作为职场人士,最重要的一条任务就是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是为了薪水,而是为了积累经验、提高能力,说不定未来会对你有用。三、利用业余时间兼职,丰富自己的收入来源现在,许多人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会拉赞助,出书,开旅游分享的专栏,或者旅行代购,美食评论家等等,多种方式让人边旅行边赚钱。总之,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做些兼职工作,丰富收入的来源。四、进行合理的财务规划,逐步实现这里所说的财务规划,是指设定一个近期需要实现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所需要的花费来进行理财。比如:1年后买房,2年后买车,3年开始养小孩等等,还房贷、车贷、小孩教育经费、自己、父母保险费用等等。然后根据规划,做好相应的职业规划、存款甚至投资理财的计划。不管是文化知识,还是理财知识,学习都是有方法的。明白了这些,相信你能够进步的更快。来源网络整理,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山石玉玉你相伴微信号:sz3shiyu金海旺家微信号:jinhaidaiDY点击下方“阅读全文”可以注册山石玉体验一番!小海带提示:现在注册有880元+8888元体验金。《【利基侃侃】怎样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精选九近期,央行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的结果。报告显示,41.84%受访者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全国的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3.71。2011年,《钱经》杂志以《从不理财到瞎理财的中国人》作为封面文章。时至今日,我们看到当时总结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所提出的建议依然堪称箴言。那么,中国人怎么就瞎理财了?央行从《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可以看到这些现象:近65%的人理财知识水平不够35.27%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非常好”或“比较好”,41.84%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消费者对全部金融知识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仅有 59.56%,其中在贷款知识、投资知识和保险知识问题上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 52.72%、49.08%和 53.82%。当消费者在金融知识方面存在疑惑时, 62.72%选择“向相关金融机构的员工咨询”,55.56%选择“上网找资料”。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13.16%的消费者“从不做”家庭开支计划,20.83%的消费者表示严格执行家庭开支计划。如果下个月有一笔约等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只有34.06%的消费者选择了“完全可以”能全额支付这笔费用。换言之,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41.27%的消费者“有或曾有”为孩子上学存钱,34.77%的消费者“目前没有,但计划这样做” 。60.99%的消费者认为“依靠自己的存款、资产或生意收入”来保障老年开支,54.70%选择“依靠退休金”,47.82%选择“依靠养老保险”超过10%的人投资不看合同38.09%的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51.74%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合同条款,还有10.18%的消费者根本不阅读。37.32%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相关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对账单并能清晰理解,15.54%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对账单但难以理解,35.12%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对账单,5.08%的消费者根本不读。近两成人不知道怎么比较金融产品17.09%的消费者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不知道如何进行比较”,14.51%“没有足够的信息进行比较”。17.49%的消费者“不能”正确辨别合法与非法的投资渠道和产品服务。13.03%的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对其风险和收益没有清晰的认识。阅读完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条款后,65.48%的消费者表示大致理解,13.88%的消费者表示不太理解。理财了,但你家的问题解决了吗?我们逐渐知道理财的重要性,但却未必能用对方法。从不懂到似懂非懂,其间漏洞百出;从why理财到how理财,处处举步维艰。现实的环境之下,要让理财真的为我所用,我们必须知道哪些规则?《钱经》与上百位受访者沟通理财疑惑、技法、窍门与误区,他们中有普通的理财者,有身处一线的理财顾问,也有名声斐然的理财专家。我们归纳出这宝贵的15条理财理念。瞎理财五宗罪1、追涨杀跌每个人都犯过了,居然也包括牛顿。贪婪和恐惧,谁能控制投资中的情绪。2、把钱放在“最保险”的地方其实没错,但关键在于,把钱放在哪里才保险?3、“全情投入”都没错,别拿所有钱来炒。4、什么火投什么我们可能都干过跟钟镇涛一样的事,什么火买什么,适合不适合,风险不风险,总是赔了才知道。5、太能花/太吝啬赚钱不就是为了花,所以要好好享受生活。现在节省是为了以后生活的更好。这两种消费观都没错,只是很容易“过”。当下需知的15条理财理念1买股票不是理财股票是理财的一个手段,绝非目的。这里并非诋毁投资的作用,而是澄清一个事实,投资是理财的一个手段,而绝非目的。如果这个目标是解放中国,那投资好似一场战役,平津战役或者淮海战役,很重要,但不能本末倒置。如《华尔街日报》个人理财专栏作家乔纳森o克莱门茨所说,我们投资并不是为了击败市场、发笔横财,或者赚取尽可能高的回报,金钱的本身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实现其他终极目标的手段,投资是为了购买一栋房子,或者让子女上更好的大学,或者为退休生活储备。2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当我们住70平米的房子时就开始琢磨换个两室一厅,随着收入增加,会想要不要去再买下一套海景三居室,赚得更多时,也许会考虑去郊外选一套别墅。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一道哲学题永远在变化,理财规划能帮你调试“该赚多少钱来实现它”,但也会提醒你——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将决定你要花多少钱,适当抑制欲望并没错。你得赚多少钱实现它?这将决定你需要多少钱,可以增加被动收入。3切莫有时间工作,没时间赚钱“等有了钱再理财吧。”谈到理财,这句话说得最多。除了睡觉,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会花掉三分之二的时间工作,越优秀的人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越多。努力工作当然是赚钱,我们可能会碰到许多“赚到一笔钱”的机会,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四类赚钱机会:一份更高的薪水、一个创业项目、一个外人绝对买不到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或者一笔收入。假定这四类机会都非常靠谱,那可能的结果是:一份更高的薪水,你会花的更多,因为你认为“理财不是省吃俭用,而是享受生活”。一个创业项目,你拿不出钱来入股,因为没有本金。同样的,一份收益再高的投资,你也无福消受,因为你没有本金;拿到一笔“大钱”奖金时,你“自然会开始理财”,但你发现自己没有经验,不懂。我们见过20多岁的网球冠军、主持人,但极少见到20多岁的投资理财大师。理财是一门实用技术,最好自己能上场,单靠看书恶补并不容易。工作有尽时。多数人没有这么幸运能碰上这四类赚钱的机会,而是靠踏踏实实一份薪水。即使有一份高薪,也很难一辈子都拿到,退休后的若干年中,单靠养老金远远不够。4最大的风险不是死得太早,而是活得太长规划我们退休后的投资组合,是人生中最棘手的财务难题之一。如今,65岁的男性预期平均能活到83岁,而65岁的女性平均能活到85岁,但这些数据会误导人,因为它们只是平均预期,不仅有半数的退休者会活得更久,而且人们在活到平均寿命前后时也面临很大的变数,有些人可能在接近70岁就去世,而不少人能活到90岁。而且,如果你已婚,则还要考虑两个人的预期寿命。平均寿命仅仅反映大众的整体情况,至于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生活富裕而且定期锻炼、不抽烟、不酗酒、经常阅读理财杂志的人,他们的寿命可能超过平均数。如果你身体健康、头脑清醒,还是谨慎为好,做好90岁,甚至更长久的退休计划。可怕的是,在超过20年的收入荒漠里,(如果50岁退休,按照中国人口平均寿命74岁计算,是24年)我们靠什么养老?除了社保,有一个源源不断的现金喷泉是最佳解决之道,多数中国人都知道,社保真的帮不上忙——如果想像日本老人那样退休后在冲绳租下一套靠海别墅逍遥过晚年,只能靠自己的安排。最多的人存下了一笔钱做养老之用,但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寿命:我们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这意味着我们很难去计算每年应该从积蓄中抽出多少用于生活开销。取出太多,可能是:眼睛一闭,一睁,钱花没了;人还在取得太少,我们可能过上了不必要的拮据生活。第二多的人靠着一套房产,但活过了70年,所有权又是一个不确定性。大家填补养老大坑的现金喷泉依次是:一笔储蓄,最好每年有些收益;一幢可供出租的房产;或者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每年自有分红——这些都是被动收入。5不要早结婚李兆基,香港地产发展商,亚洲股神。恒基兆业、中华煤气**、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副**。当被问及成功秘诀,四叔李兆基给年轻人一条忠告:不要早结婚。结婚二字对中国人的重压,除了孩子,还有一套房子。一个28岁的北京青年为了婚房可能要花掉自己工作以来的所有积蓄——能成为母钱的钱,为了凑齐首付,搭上父母积蓄的大有人在,更可怕的是,每月供款会吃掉你存下更多母钱的可能。积蓄一笔骁勇善战的母钱,然后用这笔母钱产生钱子钱孙。“如果拿着当初的1000元去投资,第一次能有2%的回报,日积月累下来也是很大的财富”,四叔在一次公开演讲上说:“以钱赚钱,怎么会成不了富豪?”年轻最大的好处是不怕冒险——因为你没什么可失去,最大的短板是母钱少。形成母钱的珍贵时期多是二十来岁,太早结婚会蚕食掉这笔资本,如四叔所言“有的时候家庭的负担会成为枷锁”。6卖掉房子去投资房价会不会永远都涨?至少香港人不会这么想。东亚银行(中国)财富管理部总经理陈柏轩说:“我认识的一对夫妻97年结婚时,在香港比较偏远的地方买了房子,房价跌到最低点时差不多跌了80%。所以,即使是刚需结婚买房子,也要理性。”第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产业竞争力飞速提高,这奠定了中国以外需拉动经济成长的模式。第二,年启动了房改。在过去,住房是一项社会福利,房改之后,房地产成了一项产业。从此,中国的经济就在房地产及相关产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高度成长,拉动了内需。房价上涨在老百姓心中已经成了一个优良的投资渠道,但是接下来,房地产还依然会延续此前的辉煌么?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同样楼市亦如此。7别指望保险赚钱台湾理财者会认为买保险是必需的,人有旦夕祸福,需要保险来保障,而内地的创富者偏年轻,可能感觉不到保险的重要性。保险最重要的是买保障,而不是投资。保险提供一个机会,用小钱把风险转移出去。难怪教科书上说,从经济角度,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和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财务安排。我们对保险有个最大的错觉——既然是保险,用它投资肯定没风险。这句话大错特错。求安全之名,可能会失掉了好的机会,甚至不如在银行存成死期。求方便之名,让保险一次性解决两个问题——保障和投资,效果也并不一定好。直接忽略掉所谓“保障又理财”的保险,只选择那些纯保障型,至于投资,省下钱来交给更专业的投资机构去打理。如何识别哪些是纯保障,哪些是掺杂了“理财”功能的保险?简单甄别法之一,有返还的保险可以不碰,它们总会有些投资功能。保障的事情让保险来,至于赚钱的重任,就让更专业的产品去干吧,你懂的。8赚自己能赚的钱被别人的财富故事激励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清醒——这事我干得了么?认识自己能赚什么钱:苏格拉底认为智慧意味着自己知道自己无知,这放在理财里面也很是适用。如果你并不知道有些钱是为什么赚来的或者是如何亏损的,那么在未来的投资决策中,赚大钱不易,亏损倒是常见。投资市场的钱并不好赚:完全靠投资“发财”可谓凤毛麟角,依靠一份自己的事业改变财富的速度甚至靠谱一些——微软、甲骨文、沃尔玛、LV,除巴菲特之外的九位富豪的背后都是一家富有成长性的企业。投资家也好,企业家也罢,别人的故事终归是别人的故事,没有一个好点子、一个好爹,大可不必悲伤富豪榜上没有你的名字,我们可以做的是,赚好自己能赚的钱,把它赚足。有时候投资的意义不在于赚钱,而是避免变穷。9能把钱守住就是赚了钱理财的目的不是创造财富。理财的首要目标是保证财富不贬值,其次是力求财富的稳定增长。如果你相信一项投资会让你收益丰厚,将全部身家投入其中,可能会让你瞬间实现最高的理财目标。但如果你错了,极端的情况是损失了90%之多。这个错误的后果与你错过了一个高收益的机会完全不能相比,你可能会失去全部的养老金,连70平米的房子也住不起。任何生活在当今中国的人都知道,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钱正在无形变少,但错误的投资可能比通胀更暴戾。保住本钱的诀窍是懂得什么时候按兵不动保存实力,什么时候出手赚取收益。10现在,投什么比什么时候出手更重要在过去25年内,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由3年一次变成平均18个月就来一次,按照里氏震级来算的话,它从三级地震变成了九级地震,甚至更严重。2008年起,危机已经成为常态。在中国,投资界也普遍感受到市场的变化,我们接受的外界影响越来越多,市场波动的周期越来越短,节奏越来越快。与此同时,是理财产品的日渐丰富,什么时候蛰伏、什么时候出手,投资犯错的概率越来越大。投资什么?总是找不到最好的产品。每个理财产品总是在收益、风险和流动性上纠结不已。而一项投资赚钱能力越强,冒的风险就越大。幸好投资可以很花心,不能娶到美娇娥,但可以同时拥有,坐享齐人之福。专业人士称之为资产配置,是为了分散风险。分散风险不是买很多。加里o布林森对1974年股灾的回忆:“做投资决策,最重要的是确定好投资类别,在类似的产品里再怎么分散投资都没用。”怎么才是真正分散投资?房产也罢,股票也罢,买再多也只是在同一种资产类别中,也就是同一个“篮子”里,一旦遇到经济周期转变,同类资产的价格往往是一个方向变动的。什么钱投什么产品真正的分散是要在不同的资产类别中进行配置,并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市场趋势的变动进行调整,这才是有价值的分散。在投资理财产品时,人们会看到很多描述产品收益的用语“预期收益率”、“最高收益率”、“年化收益率”和“累计收益率”等等,建议你正确理解“收益率”,才会正确选择适合你的理财产品。11隔靴搔痒更安全如果理财也是一道料理,大可以将我们善食巧烩的本事移植过来,有米、兼有巧妇足以做出一桌好菜,无肉也不遗憾。在这儿,股市很像是一块生肉。烹饪一道水煮肉片、京酱肉丝、辣炒回锅肉都不赖,生吃?还是小心为上。除非艺高人胆大,否则死得最惨的也是拿生肉当主食的人。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不了解信用违约掉期、商品期货升水和抵押衍生品,甚至,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了解股票,与其啖生肉难以下咽,不如找到好厨子烹制肉羹,“隔靴搔痒”未偿不可。最可怕的敌人是你的情绪在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副总经理秦红与投资者们的交流中,她发现投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深刻的影响着投资行为。往回看,我们总会知道那个历史最高点和之后巨大的下跌;但是身在其中之时,却永远无法预测市场走势。上涨之后“再创新高”固然令人愉悦,却远没有下跌的记忆来得深刻。为了长期的盈利忍受痛苦,这是基金投资的现实。因为痛苦就采取低买高卖策略,最终的结果大概率事件会是承受了下跌(因为不肯割肉),还赚不到牛市的钱(因为赚钱时会频繁买卖,拿不到牛市的收益)。13风物长宜放眼量外人看来,低买高卖是应该的呀。尤其是高点不卖出,真是笨人所为。在如此的外部压力下,许多人从者走向短期交易者。加上渠道本身的利益倾向,以及长期投资教育声音的弱化,最终让投资者不是走向理性,而是走向短视:逐渐关注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而不再寻求大概率、大幅度的获胜事件。直到,他们才发现因此丧失了巨大收益,可惜已为时过晚。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长期投资未必是获取最高收益的方式,却是适合大多数人的方式。14外人田里有肥水从百姓个人的利益考虑,国外有巨大的投资回报的空间。我们不要只看到欧债危机,看到美国经济情况不好,看到华尔街指数下降,这个是片面的。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的不断上涨,事实上带动了苹果公司、力拓、必和必拓、英国石油BP、美孚公司、宝马公司等等大企业的股价上涨。用中国人俗话来讲这等于是肥水流入外人田,难道我们的消费者、投资者、储蓄者只能隔岸观火吗?我们应该积极走出去,布局到这些优质的金产上去。让我们的百姓获得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大企业的股价上涨、资产价格上涨的部分回报。15花大钱买贵货“他们花起钱来总是大手笔,但生活中却节约朴素”,韩国朴容锡在描述新生代富豪时说。这句话看起来有点矛盾。每个月接到信用卡单时,我们总是有这样的疑惑—钱无声无息滑过指缝。几乎每位女性都有这样的感觉:置装费大把花出去,还是觉得没衣服穿。一双质量好的皮鞋,只要保养得好,穿上10年也崭新如初;一张经典的实木好床,即便连续睡上10年,也结实如新;一套红木家具,可能越用越值钱。虽然大家都在说LV贵且不值,但花同样的钱,买一个经典皮具可能比买十个“随便背背”的包划算得多:第一,当时绝对贵,下次自然买的少;第二,钱花在了看得见的地方。就像泰戈尔所言:“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有的人并不站在同一个场所,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有的在平原上,但没有一个人能站着不动,所有人都得朝前走。”的确,我们已进入了全民理财的时代。与全民理财相应的是理财方式的多元化。理财工具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有的理财方式精彩刺激,有的理财方式平稳安逸。“如何把财富分配到相应的理财产品上是一个大学问,”于彤说,“用来保障基本生活的财富要投放在安全性较高的理财产品上,而实现的资金要投在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上。很多人理财失误就是因为拿保障性的资金追求高收益,却把用来投资的资金爬在银行账户里。”在这个理财越来越热的时代,很多人把追逐欲望当成了理财的代名词,熙熙攘攘,为利而来,为利所往。但理财真的是为了追求更多的金钱吗?显然不是这样,于彤说:“理财虽然和金钱有关,但和金钱的多寡没太多关系。”理财并不是为了占有更多的金钱——金钱常成为人的主子——它并不能使人感到快乐和有价值,甚至由于对理财的错误理解,这些人赚取的金钱越多,就越担心金钱的损失,他们的“理财”也就变成了关于金钱的数字游戏。人生所需要的金钱是有限的,金钱只有被使用才能发挥其意义。而现实中我们经常见到的却是,很多人带着金钱走入坟墓,而留给自己亲人的却是纷繁复杂的遗产纠纷。其实理财的本质很简单,理财就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是为了能够随心所欲度过自己在人间的日子。换句话说,理财就是还债。于彤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人生无债,财务无忧。”合理的理财规划要能够计算出自己生下来就要还的债,用时间去做合理的规划,用各种理财方式安排好自己的养老、子女教育、健康等方面可能的支出。“还债”之前要对自己的财富状况和财富预期进行评估,很多人在理财的路上忘却了理财的终点,最终离理财的本质渐行渐远,被欲望裹挟着。理财是冷暖自知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可言,能实现自己的预期就是好的。对于普通理财者来说,应选择主流的理财工具,要对自己拥有的财富进行合理的分配,在满足自己财务规划之后,用那些能忘记的钱进行投资,即使损失,也不会影响自己的财务规划。于彤认为,“其实理财事关人生哲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生哲学决定了对理财的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决定理财之前,你需要理清的是你的人生哲学,唯有如此,你才不会被金钱的欲望挟持,才能还完自己的“债”,实现财务自由。投资永远是收益和风险成正比,风险意识最重要,投资之前先学习,不了解,看不懂,不投资。实现资产翻番需要多久:根据理财,我们不难算出时下主要实现资产翻番所需时间:1.储蓄:现在1年期的定期存款是1.5%,本金翻一番需用时间:72÷1.5=48年。2.股票:股市风云变幻大家已经感受过了,不同于,股市是动态的,长期来看,股民中7赔2平1赚的格局永远不会变。3.余额宝:按余额宝最近的收益2.5%计算,本金翻番的时间为:72÷3≈24年。4.:年化收益率10%左右,本金翻番的时间为:72÷10≈7年。来源:P2P黑板报温馨提示:现有项目火热销售中,预购从速!夏日,精彩不停!(长按识别即可下载)(注:ios用户也可直接在“App Store”搜索“”下载)《【利基侃侃】怎样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精选十近期,央行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的结果。报告显示,41.84%受访者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全国的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3.71。2011年,《钱经》杂志以《从不理财到瞎理财的中国人》作为封面文章。时至今日,我们看到当时总结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所提出的建议依然堪称箴言。那么,中国人怎么就瞎理财了?01央行从《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可以看到这些现象:近65%的人理财知识水平不够35.27%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非常好”或“比较好”,41.84%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消费者对全部金融知识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仅有 59.56%,其中在贷款知识、投资知识和保险知识问题上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 52.72%、49.08%和 53.82%。当消费者在金融知识方面存在疑惑时, 62.72%选择“向相关金融机构的员工咨询”,55.56%选择“上网找资料”。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13.16%的消费者“从不做”家庭开支计划,20.83%的消费者表示严格执行家庭开支计划。如果下个月有一笔约等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只有34.06%的消费者选择了“完全可以”能全额支付这笔费用。换言之,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41.27%的消费者“有或曾有”为孩子上学存钱,34.77%的消费者“目前没有,但计划这样做” 。60.99%的消费者认为“依靠自己的存款、资产或生意收入”来保障老年开支,54.70%选择“依靠退休金”,47.82%选择“依靠养老保险”超过10%的人投资不看合同38.09%的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51.74%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合同条款,还有10.18%的消费者根本不阅读。37.32%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相关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对账单并能清晰理解,15.54%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对账单但难以理解,35.12%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对账单,5.08%的消费者根本不读。近两成人不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培养自己的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