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在为什么都去香港买保险险

去不去香港买保险?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
来源:孙明展真理财
  写在前面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在香港买了保险的朋友纷纷吐槽,交保费的程序变复杂了。
  因为从今年1月1号开始,每笔购汇单都要填写一个详细的用途。听说,如果发现填写购汇用途和实际购汇用途不符的话, 还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比如罚款。大家又不能在购汇单上把用途直接写成,保费支付变得很麻烦。
  最近有媒体报道,在香港买保险会遭遇理赔支票到大陆的被拒绝托收的风险。也就是说,理赔款没有办法打到受益人的大陆银行账户里面。
  有些网友对于到底要不要继续交钱续期保费,有些犹疑。
  但奇怪的是,我身边一些以前对香港保险不感兴趣的朋友同学,最近突然纷纷向我咨询去香港买保险的事。感觉完全是因为香港保险不容易买了,所以大家反而觉得更有诱惑了,整得好像电影禁片一样,越禁越觉得是好片子越想看。
  这种反差真的很奇怪。
  今天来说说关于去香港买保险的那些事儿。
  1、香港保险到底值不值得买?
  首先,香港保险的性价比跟大陆相比还是有优势的,这一点必须承认。
  这种性价比差异是因为定价基础不同、两边保险的监管不同。几年前我曾经写过这篇【从精算角度比较国内与香港保单之优劣】,香港保险的优势基础还在。
  必须承认,最近这两三年,通过互联网的发展,随着大陆互联网网销渠道的发展,大陆保险的行销成本大幅降低。
  两者相比,虽然大陆保险在定价因素中还有劣势,但是香港保险的互联网程度不高,网销比例低,而香港的保险佣金,众所周知属于比较高的。两项叠加,就抵消了香港保险定价的优势,使大陆保险的性价比迅速提升。(相关分析:明知顾问VOL.16 | 大陆高性价比保险“横空出世”?聊聊互联网时代大陆保险的“逆袭”)
  总体来讲,大陆保险比香港还有一些差距,但这个差距已经不足以推动保额需求小的人,“千辛万苦”去香港购置保险了。
  举个例子,最近我儿子,一个香港身份证持有者,在大陆加了一份,保额50万。我曾经详细比较过两地相关产品,费率差别实在太小,已经不足以让我耗费时间精力带他去香港买保险了。(之前在香港买的住院险和寿险,当然还是维持不变的。)
  这件事情在三年前简直不可想象,因为之前类似产品的价差,中港两地至少有百分之四十到五十。
  所以奉劝最近扎堆去香港买保险的童鞋们,不要因为看似紧俏就一窝蜂地扑上去,去之前想想你的保额需求到底是多少。
  如果有较高的保额需求,还是可以考虑去香港买保险的。反之,呵呵。
  2、支付太麻烦还要不要续保?
  对于香港保险的支付越来越麻烦这个问题,其实你只要隔个一两年,利用去香港或者购物的机会,带上现金,在香港换成或者,一次性往香港的账户里存几年的保费,就搞定了。
  毕竟现在处于一个贬值周期中,与其零零散散地每个月去购一次汇,不如越早兑换越划算,存在香港账户里支付保费也方便,省得断供。
  还在犹豫要不要续期的童鞋,考量是不是续费的关键点,并不是支付是不是便捷,而是这份保险性价比高不高。
  只要你的保单不是那种被忽悠的低性价比保单(例如险保单),千万不要断供!千万不要断供!!千万不要断供!!!
  香港保险是一种以美元或港币结算的的资产,起码可以在直接的波动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如果两年前买的香港保单,需要1000美金一年的保费,按照当时的汇率,你可能付了6300元;今天如果你买同样的产品(忽略年龄因素),可能就要多付几百了。细算之下,你还因为早买而占便宜。
  我们的管制更严格,就是因为造成的,你却因此而退单,这有点傻了。
  未来购汇的管制,肯定会随客观情况调整,如果未来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国家很可能会放松对往境外汇款的管制。
  汇率升升贬贬是个周期,只要这个保单性价比高,它的持续效力对你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买的是香港性价比较高的寿险、和住院险,截至今日,香港保险的性价比还是比内地要高的,绝对不应该退。
  新单和旧单要分开来看。保额需求较低的保障型保险,先在大陆寻觅性价比较高的,如果没有再考虑到境外买,如香港或新加坡;旧单退保损失是很大的,当然要继续供,只是稍稍麻烦一点而已。
  3、理赔入账麻烦还要不要买境外保险?
  关于香港保单理赔款难入账的问题,其实不是从今天开始的,也不仅仅是理赔款会遇到这种问题。
  凡是涉及海外账户往国内汇款,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比如从保单里面提钱、退保等等,这些钱、支票打到大陆账户,甚至海外的亲戚打钱给你,都很麻烦,要一再审批才能入账。
  国内银行不托收海外机构的支票,其实是惯例做法。国内银行能兑付的一般是汇票,支票是很难跨境兑付的。
  中国一直是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这种管制也一直是双向的。现在只不过是审批的时间变得更长、更严格了。这种管制跟本身的制度条款没有关系。
  我可以做一个反向假设推导――
  比如我之前在中国大陆合法合规地购买了一份大陆的重大疾病保险,保额500万,保终身。50岁的时候我移民美国。55岁的时候在美国得了重疾。
  这份保单能不能理赔呢?当然可以理赔,不过因为是中国大陆的保险公司产品,它只能理赔到我在中国大陆的银行账户。
  如果这时,我在美国急需这笔理赔款支付治疗款,按照现在的外汇管制制度,要拿到这笔理赔款一样很麻烦。
  这跟你香港的理赔款打不回来是同样性质的问题,它不关保单的事,不关保险公司的事。就算是大陆最大的保险公司某安,它可以承诺你走到世界各地都理赔给你,但它也不可能承诺理赔款能够突破外汇管制条例打到你在国外的账户上。这不是它能解决的问题。
  (关于海外资产,包括保险产品信息披露的问题,我将在将下来关于CRS的文章中具体阐述。可留意。)
  我们购置保险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份保单能不能覆盖你的保障缺口。
  如果覆盖了,即使出现这种兑付的问题,也是可以想办法解决的,比如说,保单在哪里买,就在哪里开具受益人的银行账户。
  至于这笔钱怎么拿进来,是一次性拿、需要用钱时拿、还是每个月拿一点?也是有办法解决的。
  如果你把行政问题放在保障之前,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结语:
  这几年大陆的保险进步很大,虽然香港的保险优势还在,已经不太明显。
  面对不太明显的优势,以及制度体系制造的种种困难,还要不要去香港买保险?这个问题其实不用想得太复杂。外汇管制流程严格化导致行政程序上有些变化,本来就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内。
  到底去哪里买什么保险,或者还要不要给境外已购保险续费,我们需要考虑的只有自身的需求和产品的性价比。
  只要是性价比高的产品,买新单都要选择这样的产品,旧单续费也肯定要继续。
  其他都是浮云,而已~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李丽梦&RF13188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已有&0&条评论
24小时新闻榜
理财产品推荐回复: 22 | 浏览: 6758
| 字体: tT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精华0&帖子344&经验值1418 &注册时间&妈币2125 &
帖子344&经验值1418 &注册时间&
妈妈网轻聊给生活加点料
妈妈网孕育就是好用
广州圈羊城大小事 尽在广州圈
| 字体大小: tT
& && &&&一直以来我都很有保险意识,希望给自己购买一份终身保险,因此这两年来我都有留意各类终身险,重疾险、意外险、住院险、寿险、综合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华夏人寿、招商信诺、友邦等保险公司都有了解过。据我粗浅的了解,以重大疾病为例,现在购买保险保额最少20万才够用,我今年30岁,国内无论哪家保险公司单重大疾病险最少4000+,缴费20年约80000元人民币,保障期限有到70岁的,有保障终身的,到70岁那些到期会返还120%——130%给你,保障终身的话就身故时赔偿20万保额。我算术不精,但是粗略算一下,总缴费8万元放在银行10年,20年,30年,按照4%的利率计算本金加利息分别是000,176000,这个利息还没有算参保的那20年呢。当然保险不是存款,是一种保障行为,不能这么算,因为风险是不可预料什么时候会到来的,因此购买保险还是有必要的。如果是购买综合险(含重大疾病、意外、住院医疗、人寿)20万保额更是需要8000——10000元每年,工薪阶层的我表示压力山大,迟迟无法下定决心购买,因为里面还包含了消费型的险种,总觉得性价比很低。& && &&&后来,有个同事看我想买保险,让我了解一下保险。经代理人介绍,最后我选择了英国保成保险公司的“危疾终身保计划”,以25000美元(约162500元人民币)保额为例,30岁,,每年缴交589.25美元(约3828.5元人民币),缴20年,保障终身,总缴费时11785美元(约76602.5元人民币)。投保前10年还赠送35%的保额(18岁前投保赠送50%保额),即前十年的保额是162500美元(约219375元人民币)。保障范围是52种重大疾病和17种轻症,轻症赔付保额的20%。香港保险不同于国内保险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它的现金价值是不恒定的,也就是说我现在购买25000美元的保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它的现金价值包含了保证现金价值和非保证现金价值,非保证现金价值根据公司经营状况而定,相当于分红。以参保至65岁为例,即保单年度的第35年,退保价值是35914美元(约233441元人民币,是所缴总保费的3倍),身故保障/重大疾病保障56054美元(约364351元人民币,是所缴总保费的4.76倍),这个价值演算是取近十几年的保成公司的非保证现金价值的平均数来算的。
& && & 经过一系列的对比,最后我选择了香港保险。无疑,保费低,保障范围广,保额更高。但是有几点比较麻烦的地方,一是签署香港保险必须本人到港,二是每年缴交保费需要到港或电汇至港或开立香港账户,会产生一些额外费用,三是理赔时需要寄送相关证明文件至港,人无需到港。但是,相对于香港保险的低保费高保障的优势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我购买香港保险的初衷一是为了以防万一得了重大疾病能够有一笔钱应急,二是即使没有得重大疾病当做为后人留一笔遗产,如果我有幸能活到65岁以上,我的后人起码能有一笔大于36万人民币的遗产,比国内很多投资都强多了,三是如果等不到身故拿这笔钱,我选择退保,在我65岁的时候甚至更老的时候没有劳动能力了还可以取大于23万人民币的费出来,相当于投资吧。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想,都没有吃亏,而选择我只需要每年支付3828.5元人民币就可以了,对我现在的生活不会造成任何的压力。So,this is my chose!分享给大家,香港保险还是一个好东西,我们要有全球性的眼光来挑选投资产品。
香港AIA的多重进泰安心保,可以多次理赔达7次,3次癌症,4次不同重疾。同时含人寿及分红。而且,在保险业内最大的几家寿险公司中,AIA是唯一一家对癌症的定义是不含“扩散”的要求的,换句话说,AIA的定义更宽泛,更宽松。
发表于10楼
本来我们买的就是一个未来的保障,国内连做梦的机会都没有吧。
香港医疗技术先进,多重就可确保第二次重疾的发生时可以再次理赔。癌症复发或者得第二种癌症这种事您没听说过吗
发表于13楼
香港是国际金融城市,请问,您把钱存进香港银行受香港法律保护吗?内地居民买香港保险确实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但是,受香港法律保护呀,香港是法制健全的社会。除非你买的香港保单不是亲自来香港本地签单购买。2015年内地人赴港投保316亿,呵呵。
发表于19楼
决定买香港保险前,一定要问自己:
1、您买的是何种保险?保险方案是否明白?保险目的,保费,缴费期等等,
2、保障期限和保障范围是什么?
3、理赔程序是什么?
精华0&帖子344&经验值1418 &注册时间&妈币2125 &
帖子344&经验值1418 &注册时间&
其实,最后我是选择了购买40000保额(约26万人民币)的,每年缴交6000多人民币,因为保额越高,其实好像性价比也越高,哈哈,贪心了。
精华4&帖子8454&经验值46252 &注册时间&妈币49076 &
帖子8454&经验值46252 &注册时间&
呃,谁卖给你的啊?这么少的保额,真出险能有啥用。来自[]
罗素——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
精华0&帖子344&经验值1418 &注册时间&妈币2125 &
帖子344&经验值1418 &注册时间&
呃,谁卖给你的啊?这么少的保额,真出险能有啥用。
所以我买了40000美元保额的啦来自[]
精华4&帖子8454&经验值46252 &注册时间&妈币49076 &
帖子8454&经验值46252 &注册时间&
<td class="t_f" id="postmessage_万美元也才25万保额啊。。。来自[]
罗素——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
精华0&帖子50&经验值270 &注册时间&妈币295 &
头像被屏蔽
帖子50&经验值270 &注册时间&BB生日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精华0&帖子344&经验值1418 &注册时间&妈币2125 &
帖子344&经验值1418 &注册时间&
没有怎么了解这个来自[]
精华0&帖子50&经验值270 &注册时间&妈币295 &
头像被屏蔽
帖子50&经验值270 &注册时间&BB生日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精华4&帖子8454&经验值46252 &注册时间&妈币49076 &
帖子8454&经验值46252 &注册时间&
多重就是个梦。来自[]
罗素——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
精华0&帖子50&经验值270 &注册时间&妈币295 &
头像被屏蔽
帖子50&经验值270 &注册时间&BB生日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精华0&帖子344&经验值1418 &注册时间&妈币2125 &
帖子344&经验值1418 &注册时间&
那我是不是应该在犹豫期退保了再买友邦的呢
精华0&帖子50&经验值270 &注册时间&妈币295 &
头像被屏蔽
帖子50&经验值270 &注册时间&BB生日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精华0&帖子50&经验值270 &注册时间&妈币295 &
头像被屏蔽
帖子50&经验值270 &注册时间&BB生日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精华2&帖子6292&经验值35234 &注册时间&妈币36712 &
帖子6292&经验值35234 &注册时间&BB生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了解清楚后购买就可以了
在妈网10年,服务上千个客户,有自己的服务团队,对各家保险公司、产品均熟悉。
精华0&帖子111&经验值497 &注册时间&妈币1305 &
帖子111&经验值497 &注册时间&
亲亲,哪条规定说在香港买保险不受保障?你指的是地下补单,不在香港买的吧?
精华0&帖子344&经验值1418 &注册时间&妈币2125 &
帖子344&经验值1418 &注册时间&
哪里买都有保障来自[]
精华0&帖子7&经验值55 &注册时间&妈币42 &
头像被屏蔽
帖子7&经验值55 &注册时间&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精华0&帖子0&经验值2 &注册时间&妈币0 &
帖子0&经验值2 &注册时间&
分享我购买香港保险的经历
如果你是香港人就还不错,大陆那个“境外”的,很麻烦,到时候理赔产生的各种费用也差不多,自己百度去慢慢查来自[]
精华0&帖子1&经验值5 &注册时间&妈币11 &
头像被屏蔽
帖子1&经验值5 &注册时间&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精华0&帖子284&经验值783 &注册时间&妈币525 &
帖子284&经验值783 &注册时间&
友邦好嘛?
分享我购买香港保险的经历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羊城大小事 尽在广州圈
给生活加点料
宝宝成长时光相册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网安备案号:4公安机关备案号: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你选择的金额范畴属于普通装修,将会为你分派装修队,只提供平面设计图噢!
一分钟免费预约!获取4套装修设计方案!
居住区域:
装修预算:知乎问答:为什么很多内地人在香港买保险?(深度分析)知乎问答:为什么很多内地人在香港买保险?(深度分析)每天读百家号不根据任何数据显示,谈谈我个人对香港保险的认知。为什么很多国内居民会跑到香港去买保险?其实在2005年香港保险卖的特别火爆的时候我就有这个疑问,在那个保险不被人们接纳的年代,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很多人会跑到香港去买保险呢?是不是就跟有些人所说的那样,买份保险其实就是规避个人外汇兑换限额,用人民币兑换其他或货币,然后再把资金转移到境外去呢?我们不排除会有这种事件存在,因为上述的情况在年确实是香港保险的卖点之一。以我对香港保险的了解,现在之所以那么多人会去香港投保,并不完全是因为规避个人外汇兑换限额,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亦开始注重身体健康问题,有很多从业金融的专业人士认为,中国内地的保险行业十年后将会是过去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国内的保险性价比根本媲不上香港,无论是保单病种,理赔方式以及价格上香港保险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如果有兴趣了解香港保险的那么就继续往下看吧!这是我很不容易整理出来的一篇干货,付出了巨大的时间成本,就是让大家更全面的了解香港保险,也会挑出一款香港与国内的保险做一个比对,让大家清晰知道香港保险与国内保险的区别。首先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香港保险的历史。香港保险业刚开始从境外引进,是香港最古老的行业。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后,同年怡和洋行便将谏当保险行从广州迁到香港,成为香港最早的保险公司,至今已有176年的历史。正如一本书上所言:“在香港,没有任何一项商业活动能像保险一样反映香港历史的发展。”它着实地伫立在香港金融不可撼动的地位。香港保险真的就有那么多人去买吗?是的,刚开始在前面说过,从2005年开始,香港保险业务暴增。其中,我在网络上找到一份去香港买保险的一篇新闻报道,根据新闻数据显示,2006年内地居民在港共购买了21272张保单,占2006年香港新售的百万张保单的2%左右。到2014年,香港新售保单共计约104万张(这对一个只有700万人口的成熟保险市场而言无疑是非常不错的销售业绩),内地居民共购买了近16万张保单,占比15%。直至2015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急速攀升到20%。你想一下,不到10年间,内地居民对香港保险市场的重要性从2%到20%提升了近10倍,并且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2015年上半年内地访客来港购买的保单数较2014年同期增长约66%,远远高于内地保险市场的和香港本地人保险市场的增长速度。那么,他们去香港都买的是什么保险呢?其实保险的种类很多,特别由于香港市场竞争激烈,保险公司更加能提供多样性的产品,从而惠及的是消费者。从宏观层面观察的话,内地居民偏爱的险种集中在“个人寿险及年金”和“其他个人业务”(主要是重大疾病和高端医疗保险),想必大家也知道,我们国家的医疗政策只有社保,万一得了重大疾病的话,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只靠社保根本看不起病;从微观去看,不同消费人群的目标截然不同,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就好比说有些人根本根本没有健康危机感,所以他们更偏向储蓄分红,有些人呢觉得自己不会得重大疾病,以为意外发生的几率比较大,所以他们就给自己买了份意外险。这种例子不是我瞎编出来的,可以很负责的对大家说,这是我从业多年保险的一份阅历。话说香港和内地的保险区别很大,就跟香港人和大陆人的思维一样。由于香港保险业发达,香港居民的投保意识也非常强,香港人一个人常常有多份保单,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会购买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而内地居民去香港购买的保单往往是第一份或是第二份,需求完全不一样,可见盲目跟随并不合适。在我们卖保险的经常会对客人讲一句话,保险不一定买贵,但一定买对!意思就这个道理。举些例子,就拿刚毕业出来的年轻人来说,由于他们预算有限,很多时候优先考虑的是自身的保障问题。同时,重大疾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趁着年纪小,身体没什么大毛病,给自己准备一份终身的重疾保障,转移患病的财务风险,是必须的。还有一些父母他们呢?孩子的教育基金和自己的退休金筹划是重中之重。现在养育一个小孩的费用越来越高。喝的是进口奶粉,用的高级纸尿裤,报读各种幼儿兴趣班,雇佣保姆、清洁阿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孩子婚礼要父母赞助,孩子所需要购买的很多东西都要父母支持。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的区别?说到最重要,也是最后一点。在上面我有讲到过内地居民赴港买保险的还有另外一点原因就是内地的保险根本媲不上香港,现在就给大家讲一下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的产品性价比及区别,下面我就拿香港及大陆最比较热销的一款重疾险来做比对(为什么以重疾险举例呢?先看把在这里看完,下面会解释到。):香港友邦的「加裕倍安保(加强版)」与内地保险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重疾产品:中国平安的「平安福」。下面参照网友对比的结果给大家看,对比两款产品的形态与特点,其次对比重疾、轻疾的保障范围。对比中,图片内会把占优势的项目用红色标记出来。1.产品形态与特点我们选择以50万人民币保额作为基准,比较30岁不吸烟男性与30岁不吸烟女性每年的所缴保费,以及他们40岁、50岁……90岁时患重疾或身故可以获得的赔偿。「加裕倍安保(加强版)」有10年缴、18年缴、25年缴三种缴费期,因此我们选择18年缴的「加裕倍安保(加强版)」与20年缴的「平安福」作对比。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加裕倍安保(加强版)」比「平安福」少缴费两年,买同样的50万保额,每年缴费却更便宜。「加裕倍安保(加强版)」的重疾保障与轻疾保障都比「平安福」多,详细的对比我们将在第2、3部分介绍。「加裕倍安保(加强版)」相对于「平安福」的最大优势,就是有分红。通过累积保额分红,能够有效抵御未来的通货膨胀。虽然「加裕倍安保(加强版)」的基础保额只有50万,可是累积分红之后的保额会不断增长,在60岁-70岁时,总保额就能达到100万。在80岁-90时,总保额能达到300万。由于红利是以年利率5.5%复利滚存的,因此在50年后,达到这样一个数值并不值得惊奇。可是反过来看「平安福」,由于没有分红,无论多少年之后,保额都是50万。通货膨胀有多厉害,大家回想一下20年前的物价就知道。所以,购买重疾险,一定要有保单分红来抵御通货膨胀,否则你所拥有的保障就只能算是一个短期保障。长期来看,50万人民币几乎毫无用处。「平安福」的另外一个劣势,就是必须强制附加一份意外保障,而这个意外保障的费率高得惊人,是单独购买平安意外险价格的5倍以上!举个例子:购买「平安福」强制附加的综合意外险,保额50万,缴费20年,保障至30年至60岁,每年需要缴费2500元。然而在平安商城里单独购买50万保额的总和意外险,每年只需要437.5元。这显然是一种捆绑销售、强买强卖的方式。「加裕倍安保(加强版)」的两个新产品特点都是亮点,首先是首十年赠送额外35%-50%的保额,其次就是癌症三次赔付。价格如此低廉的癌症三次赔付重疾产品在市面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是我见过的目前市面上最好的重疾产品特点,没有之一。这个产品特点可以每三年给癌症患者一次额外的相当于原保额80%的赔偿,而且不论癌症患者是(1)癌症未痊愈,(2)癌症复发,(3)癌症扩散,或是(4)有新癌症确诊,都可获得额外赔偿。考虑到癌症的发病率高(占到了所有重疾发病率的70%以上),治疗费用高,容易复发,癌症赔付三次的「加裕倍安保(加强版)」绝对是对抗癌症的最佳重疾产品。2.重疾保障范围两个产品重疾保障的范围大致相似,只有一些发病率较小的重疾有少许差异。然而,如果仔细研究两个公司对于重疾的定义,就会发现,友邦对于疾病的定义要比平安宽泛很多,因此就更容易获得理赔。举个最典型的例子来讲,友邦对于癌症的定义为“恶性细胞「侵略」其他细胞组织特征”,相当于癌症的第I、II期,平安(以及大多数的内地、香港保险公司)对于癌症的定义为“恶性细胞不受控制的进行性增长和「扩散」”,相当于癌症的第III、IV期。在这种情况下,同样是患癌症,假如病情尚不到第III、IV期,在友邦能得到赔偿,在平安就得不到赔偿。下面的表中,红色标记的疾病代表不在两个产品共同保障范围内的疾病。比如,「侵蚀性葡萄胎」仅有「平安福」受保,而「偏瘫」仅有「加裕倍安保(加强版)」受保。总和对比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加裕倍安保(加强版)」所保障的重疾种类比「平安福」要多。然而,「平安福」保障的「严重的1型糖尿病」,并不是「加裕倍安保(加强版)」所保障的重疾,而只是一种轻疾。值得指出,保障末期糖尿病,算是内地重疾险不多的一个优势。3.轻疾保障范围由于「平安福」所保障的重点不在轻疾,因此「加裕倍安保(加强版)」占绝对优势。「加裕倍安保(加强版)」39种轻疾保障,远高于「平安福」的8种。轻疾虽然不具有重疾“治疗费用高,致死率高”的特点,但是发病也是相当的普遍,有更多的轻疾保障,也可以解一时之急。以上就是友邦「加裕倍安保(加强版)」与平安「平安福」的对比,相信大家看过以后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事实上,不止是友邦的重疾险,香港几乎任何一家保险公司的重疾产品与「平安福」相比都占据绝对的优势。以上的特点,也可以综合概括为香港重疾险的几大优势:保费便宜,分红高,疾病保障全面。上面还说到香港保险会比较便宜,为什么呢?其实保费是由“风险保费+附加保费+储蓄保费”以下三点组成的。1、风险保费——按照预期死亡表精算得出,简单来说,就是人口的预期平均寿命和死亡率。根据统计,香港人的平均寿命为85岁,内地仅为78岁,人口比例相对发病率和死亡率差距大,加上市场发展时间段,社会诚信也是要考虑的风险因素,从而导致风险保费比香港高。2、管理费用——也就是附加保费,用于投保率低,营销费用高,加上道德风险因素,导致内地保险公司的管理成本比香港高。3、储蓄保费——内地保险资金投资管道设限,保险局限定利率上限为3.5%。而香港保险公司的投资管道广,投资区域国际化,投资经理的专业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更胜一筹。业内普遍情况是,香港平均投资收益率在6%-7%之间,因此可以用于分红的投资收益率在4%-5%之间。相较之下,内地险产品设计中,风险保费和附加费用比香港地区明显偏高,有些可能是香港保险产品的两三倍,这些是导致香港保险费用较低的主要原因。综上,内地居民保险意识提高,这无疑是进步的,可以通过保险产品将不确定的风险用金融的方式固定下来。而通过一些对比,香港保险比内地保险优势总体明显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这就是大多数国内居民去香港买保险的原因!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每天读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日常财务传递,想象财务信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在香港买保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