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人都知道,从6月份第一次2015年股灾多少人破产,我为什么要抄

股灾一周年:被套至今的你,回本难度有多大?
点击上方“第一财经日报”关注我们
日,沪指盘中一鼓作气冲上5100点,并最终收于5132点,全天沪市放量成交1.31万亿元。
这一天,海通证券发表了《“牛”住梦想》的中期报告,称“有梦就有远方”,中金证券、东方证券等也定期发布了策略报告,标题分别是《大盘5000 点,蓝筹不贵》、《5000点不是终点,市场牛市没有结束》,5天后股灾开始,A股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漫漫熊途。
作为看行情吃饭的券商受此影响最深,经纪业务、两融业务表现最为明显。股灾一年后,券商的5月份的业绩已经开始放映市场的整体不景气,行情不温不火、业绩持续下滑、监管越来越严,在多名券商业内人士看来,券商未来的日子会难过。
券商业绩大缩水
2015年6月底,沪指已从高点跌到4277点;7月,沪指继续下挫600点跌至3664点;月中,国家开始救市,国家队进场,暴跌企稳;8月下旬,股灾2.0开始,沪指下探到2850点;2016年1月,站稳3000点的沪指第三次遭受重挫,单月下跌800点,最低摸底2638点。
在股灾整一年后,沪市在日收于2936点,全天成交额仅1636亿元,较一年前缩水近九成。
另一组数据也可以直观的展现股灾发生的一年间里市场的剧烈变化。Wind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5月,12家上市券商的单月营收过10亿元,其中,广发、招商、海通、国信四家证券公司单月营收逾30亿元,银河、中信、华泰、申万宏源四家单月营收超20亿元。而在2014年,20亿元相当于是国信、国海、西部证券等券商全年的营收规模,当月还有7家券商的单月净利润超过10亿元,5家券商当月即已累计有百亿营收。
正在披露的上市券商2016年5月经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仅有中信、方正、广发、国泰君安四家券商的营收过10亿元,净利润皆未进入10亿级别,方正证券单月净利润9.9亿元,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的单月净利润分别为7.69亿元、5.55亿元。
年内至今,累计营收最高为中信证券的69.6亿元,无一家证券公司有幸再入“百亿营收俱乐部”。
证券公司在股灾中的损失并非最严重的一方,却是感受和影响最为直接的市场参与方之一。从高点回落至此,券商业绩急速缩水。有行业分析师对此强调,去年疯牛行情期间的同期数据异常,以此为基数的同比数据下降明显,但与前年或更早数据相比仍有非常明显的增长。多数行业分析师也对增速表示看淡,对行业发展并不悲观。
但过去一年里的暴涨和急跌仍对券商行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看天吃饭的特质仍难扭转,券商行业同时还要承担佣金下行、两融低迷等带来的业绩压力。
以2015年的年报统计显示,上市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合计为168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9%,且占券商整体收入的42%。然而,在当年上半年行业放开一人多账户的限定后,券商佣金价格战再次升温。海通证券的测算显示,2015年底行业佣金率已降较前一年下滑20%。
在不久前,有市场消息称监管层正加紧制定《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草案)》。按照媒体披露的内容来看,该管理办法要求证券公司公示佣金率,不强求佣金收费必须和交易额挂钩。
“预计一旦新办法推行,将加快佣金率下行。”上述中信证券分析师表示称,假定年内券商加大经纪业务的成本控制,按照近期的佣金率测算,此前3800多亿元已临近行业盈亏平衡点。
另一方面,在市场多次异常波动后,自营业务已成为影响券商业绩的重要因素。由于在股灾期间证券公司曾发起联合救市、出资超千亿元并委托证金公司统一交易,这也一定程度加剧了券商自营业务收益的不确定性。
一家上市券商的高管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证金公司每季度都会向各家券商公布最新净值情况,截至今年3月,其投入资产净值下降12%,其中一季度浮亏不到8%。前述中信证券行业分析师则测算,救市资金导致行业近19%的净资产与股市高度绑定,将成为影响盈利的最大因素。
在股灾引发券商业绩增速承压、业务板块分化的同时,对券商行业而言,从完善和健全行业的风险控制体系,到强化各业务板块的合规经营,一场以收紧风控、强化监管为导向的灾后重建早已大势所趋。
证监会4月8日宣布,将就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及配套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修订涉及了多项指标的调整,将原来未纳入杠杆计算的证券衍生品、资产管理等表外业务纳入控制,并将原有净资产比负债、净资本比负债两个杠杆控制指标,优化为 “核心净资本/表内外资产总额”这一个指标,并设定不低于8%的监管要求。
市场点评普遍认为,此次修订版的风险覆盖更全面,杠杆计算更合理。“对行业来说,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家上市公司董秘总结此项新规的影响时称。
各项具体业务的制度建设和规范监管也全面启动之势,两融业务、经纪业务、托管业务、投行业务等各板块的规章制定、监管调整均在有序推进。
去年股灾期间,以逆周期调节为导向的两融新规加紧出台,沪深交易所也同期就修订两融交易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新规对于取消部分不适应业务发展实际的限制性规定,如不再强制规定130%强制平仓线,以及不再设6个月的强制还款等。今年3月,转融资业务全面恢复并下调费率,规范两融机制的全面建设之意明显。
近期有媒体和行业分析师均表示,监管层正在推进制定针对券商经纪业务、托管业务的多项政策,均为相关领域的首部专项法规,并将有利于推进经纪业务的转型、强化托管业务的合规发展。
与此同时,在并购重组、再融资、IPO等具体交易的监管也明显趋严。《第一财经日报》此前报道,监管层对定增市场的压缩价差空间、完善定价机制、强化公平交易的改革态度明确,且以窗口指导形式进行了有效执行。
近期,对于并购重组交易中部分估值虚高的行业、部分风险较大的交易方案等都全面严查。券商投行业务在此次严查风暴中也将受波及,但投行人士均表示,将有利于资本市场和投行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
股灾被套至今 新股民痴等下一波牛市
牛熊转换、三次股灾、市值蒸发过半,2015年6月至今的一年无疑将成为A股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绝大部分散户心中难以消散的“疼痛”,尤其是对受牛市诱惑而入市的新股民,但身经百战的老股民并不为股灾所困,多数在今年的震荡市中折戟。
“韭菜”一茬一茬虽被割,对于大多数新股民来说也是一种历练。多名新股民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三次股灾之后,认识到了听消息和追涨杀跌的严重后果,未来将结合宏观政策、上市公司基本面、行业等方面的情况静心研究标的,谨慎下手。
对于老股民而言,凭借经验多次避开股灾,这一年下来仍旧有盈余落袋,不过也有老股民表示,相较大跌行情,今年以来的弱市震荡行情更难踏准节奏。
新兵困境中成长
去年6月初,牛市的舞曲传遍大街小巷,多数散户蜂拥开户入市,以期利用炒股这第二职业发家致富,但当年6月15日之后,多数人发财梦破碎于第一次“股灾”。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登公司”)周报相关数据显示,去6月1日到6月5日一周内新增个人投资者149.75万人,到了今年5月30日到6月3日这一周,新增个人投资者仅仅32.59万人,同比下降78.24%。
散户入场下降的趋势其实在去年6月份A股行情变化时就已有迹象。中登公司周报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12日,当月以来新增个人投资者291.1万人,该月后半个月的大跌期间新增个人投资者172.43万人,相较前面的12天下降了40.77%。
林聪便是在去年大盘蓄势向5178.19点高顶冲刺之时进入的股市,1个月时间便浮盈20%,但接下来的股灾却让林聪巨亏40%。这让初入市便尝到苦头的林聪开始对股市有了谨慎心态,这种心态在第二次股灾中被再次放大。“炒股以来,最深刻的感悟就是要学会割肉。”林聪说。
第三次股灾林聪依旧未能幸免,“一方面没想到会跌得那么多;另一方面觉得第三次股灾点位比之前还要低,我资金比原来还要多,还不如放着。”但相较前两次,林聪已对自己的选股有了一定的信心,“因为选的股一季报都还不错,所以也涨回去了不少”。
三次股灾下来,林聪的账户中仍旧捂着前两次股灾被套的股票,像林聪一样目前因股灾被套,持股不动的散户占大多数。
2014年牛市启动时入市的李红林以“屡败屡战”评价自己股灾一年来的炒股经历,三次股灾时差不多都是满仓奋战的李红林大多时候是割在了大跌之后反弹之前,目前整体亏损30%左右。
“现在回想起股灾,倒没有觉得恐怖,自己花钱买教训,之前对市场了解不够,完全是追涨杀跌的散户心态。以后会全面考虑这个市场的情况,绝对不要追涨杀跌,冒很大风险重仓。”李红林说。
此外,还有一些新股民亏损之后,将资金投入火热一时的P2P。
老将避险获利
相较股市的新兵而言,百经沙场的老股民则是轻松避开股灾,并有着自身的一套缜密逻辑,但也有不少老股民表示,相较股灾,他们更踏不准今年以来的弱市震荡行情。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奉行这样的操作理念,在股海沉浮10余年的周凯,这一年来三次完美避开股灾,并多次短线抓住反弹机会,以至自去年股灾至今已实现“收益翻几倍”的战绩。
周凯于去年5178点附近将所持股票全部清仓,在这逆势操作之举背后有着四大逻辑,“第一是众人兴奋时候我小心;第二是基于判断那波行情是月线级别反弹;第四是基本面判断,那个位置感觉市盈率太高;第五,考虑到那波行情存在很多场内资金有配置风险,觉得这时候场内资金太疯狂。”
第一波股灾之后,待行情有所反弹之势时的日,周凯开始再次介入股市,并迅速于3日后抛售。在去年7月13日到11月12日中间,周凯也有持续操作股票,在其看来,短线操作能够有效避开股灾。
但因为“技术判断”,日的市场行情还比较稳定的时候,周凯再次清仓,到今年4月才再次入市的。空仓期间,周凯是在对股票操作体系进行完善,“主要是做基本面、技术面、消息面整体体系的完善”。
总结股灾至今一年来的操盘历程,周凯认为,股市涨多了就会跌很正常,大涨一般要小心大跌,可以先撤离等待反弹行情,但一定要在谨慎思考之后,见好立马就收。周凯如今操作股票的思路是,先判断短线大盘是否安全,再根据实时信息判断趋势,趋势看短线还是中线。
老郑这一年来没有亏在股灾上,却在今年2月份至今的行情中亏损了10%。“最近节奏没有踏准,有些股前脚割了,后脚就涨,两面挨打。”老郑表示,接下来要调整思路,准备轻仓参与,快进快出。老倪也感叹今年的股市不好操作,损失了几十万,在去年股市高峰时,老倪及时减仓以降低了大部分损失,并在之后的大跌中踏准节奏抄底购入次新股,实现翻倍收益。但面对目前的损失,老倪并不担忧,“看长远,不看短期。”
从“股灾”回本难度有多大:八成基金经理没辙
不知不觉间,去年“股灾”发生已经一周年,在几次灾难性的暴跌下,机构也好,散户也罢,能全身而退者寥寥无几。
Wind资讯统计显示,日至日间,约66%的混合型基金在跌幅超过20%,私募方面,有业绩统计的近八成私募产品录得负收益。个人投资者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一份草根调研数据显示,超过60%的投资者仍然持有去年“股灾”时的股票。
散户回本难度大
近期,来自腾讯财经的一份大约26000人的调研统计显示,去年“股灾”时的股票,目前仍然持有的比例是61.84%,其中有5只以下的持有者比例仍然高达50.18%。
与机构投资者不一样的是,散户往往是“深套”的重灾区,在遭遇到“股灾”连续大幅下跌的厄运后,能够果断斩仓换股的散户并不多。不止一名个人投资者表示,一般不会轻易割肉,实在不行就等到下一轮牛市。
按照去年“股灾”开始于日计算,截至日收盘,上证综指下跌41.55%,深圳成指下跌40.66%,创业板指下跌43.47%。在这种情况下,个股尤其是中小盘个股更是惨不忍睹。
Wind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7日收盘,两市共有1481只个股的区间跌幅超过40%,股价腰斩个股也有807只,该数量占到两市所有股票数量的比例约是28.24%,按照上述腾讯的调研,个人投资者群体中有17.5%的比例拿到股价腰斩个股。
此外,Wind数据显示,去年6月8日至今股价翻倍的个股有129只,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后发现,这100多只股绝大部分是在日后上市,之所以能在过去一年内股价翻倍,与“新股效应”不无关联。
譬如读者传媒(603999.SH)于去年12月10日上市,在新股效应的带动下从发行价14.07元∕股上涨至最高的78.5元∕股,不过此后便一路下跌,最低时每股30.4元。这样的翻倍股,实际上是“伪翻倍股”。
但并不是说散户没有机会。恒锋工具(300488.SZ)新股在去年7月1日发行上市,几轮“股灾”后上市公司的股价最低时曾跌至每股39.46元,是发行价的1.63倍。而在此后的49个交易日,恒锋工具上涨了170.95%。
“难度太大了,跟赌重组一样。去年长航凤凰(000520.SZ)借壳单日涨幅超过7倍,但能拿的住的没有几个人。”北京一位投资人士表示。
基民被套惨重
作为专业投资者的基金经理表现又如何呢?
Wind统计数据显示,日至日期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跌幅超过20%的混合型基金有650只,净值“腰斩”的也有67只,其中金元顺安新经济主题、海富通内需热点及浙商汇金转型成长净值跌幅超过60%。
在这些净值“腰斩”的个股中,不乏中欧明睿新起点、易方达科讯等由明星基金经理操盘的明星产品。在去年排名前二十的混合型基金中,易方达新兴成长、华宝兴业服务成长、宝盈新价值等去年的绩优基金也难逃大跌命运。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亦发现,即便专业如明星基金经理,有时候也很难舍弃对某些个股的偏爱。比如易方达新兴成长从去年一季度至今年一季度,一直持有石基信息(000404.SZ);类似的还有汇添富民营活力A,从去年一季度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基金一直持有宋城演艺(300144.SZ)、怡亚通(002183.SZ)、华信国际(002018.SZ),宋城演艺是今年一季度末的第一大重仓股。
统计显示,去年6月8日至今,宋城演艺跌幅高达71%,华信国际下跌74.42%,石基信息跌幅更是高达87.45%。“有的基金经理对自己了解的个股是有偏好的,长期跟踪下来也很了解这些重仓股,若长期是看好的话,有些人就不会轻易改变。”业内人士如此评价道。
重仓股大跌,基金净值势必受到影响。在牛市高位成立的基金,几轮“股灾”下来,相当部分的基民也被套牢其中。譬如,易方达新常态成立于日的“巨无霸”基金之一,发行总份额是146.63亿份,在去年6月8日至今年6月6日,该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约是-50.59%。
类似的基金还有益民品质升级、华宝兴业国策导向、银河转型增长、博时沪港深优质企业A等基金。
在去年高位成立的也不乏私募基金产品。私募排排网统计显示有1178只股票策略产品是在去年5-6月期间成立,截至今年4月底,仍有业绩展示的只有605只,其中近8成产品是负收益,而最低收益是-64.01%。
(本文作者:张婧熠 黄思瑜 郭璐庆)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股灾又要来了?两个故事说明跌破3000点有多可怕!
来源:真话财经
  2015年炒股被股灾狠狠的教训过一次后就远离股市了,两年多来只是偶尔关注,但最近A股跌的厉害,感觉两年前的股灾又要来了!
  我们并不是草率的下这个结论,在详细对比了两年前的股灾和最近股市的诱因后,我们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过去一个月,股市惨跌,最低跌到3016点,逼近3000点警戒线!好在周四、周五股市暂时止跌,要不然跌破3000点后,麻烦可大了!
  有人统计了一下,现在已经有约2000只股票跌出2015年熔断时期以来的新低点。还有约300只股票股价惨遭腰斩。
  最近,不管是美股、、还是都屡创新高,为什么只有A股跌出2017年以来的新低?
  初步判断,主要和监管层的重拳整治有关,手法和2015年这个时候有点像。
  3月底以来,银行开始彻查委外资金、监管层要求资管整改资金池业务、清理配资等。
  和2015年一样,现在的监管目标也是去杠杆,简单说就是不能借钱炒股了,这样部分投资者就要赶紧卖股票收钱了,卖的人多了,股价就开始下跌。
  ◆ 股市连续下跌有多可怕!
  再往后情况就会更恶化了,虽然现在没有发生,但想起来还是很可怕的。如果股市连续下跌,就会失去人气,很多股票就撑不住了,银行就会抽贷……
  其实,监管层可能已经意识到过度监管对市场造成的影响了,上周五,银监会表示,在开展监管行动防控金融风险的同时,也科学把握力度和节奏。
  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周五在发布会上表示,近期监管文件并无新规定,市场对此没必要紧张。
  在监管层的安抚下,A股5月11日下触3016.53后翻红,5月12日上涨0.72%,收于3083.51点。
  尽管如此,A股在3000点附近徘徊是很危险的,很多人认为这是股权质押的警戒线,如果跌破将会引爆众多个股的强制平仓风险,到那时股灾就真的来了!
  举个例子:A缺钱,需要向B银行借钱1000万。
  A:我们最近想扩大生产,借点钱。
  B:可以给你借钱,但需要抵押物。
  A:我是一个创业型上市公司,没有厂房给你作抵押啊!怎么办?
  B:你可以把你的股票质押给我啊!我照样给你借钱。
  A:我现在用100万股票,给你做质押怎样?现在每股的价格是10元,市值刚好1000万。
  B:不行,股票不同房产,房价稳定我放心,但你的股票万一哪天来个连续3天跌停,从10元跌到7.29元,市值不就变成了7.29×100万=729万,到哪时我就亏大了。
  这样吧,你质押的股票要打5折,现在向我借钱1000万,按照现在10元的股价,你需要抵押200万股,市值是2000万,打5折后刚好是1000万市值。
  A上市公司看到B银行的精明,同时感觉自己公司还是不错的,就决定质押200万股借款1000万。
  B:这还不行,我们还要设置预警线和平仓线:150/130。(A现在的是10元,那么:预警价=10×0.5×1.5=7.5元;平仓价=10×0.5×1.3=6.5元。)
  如果股市连续大跌,当A的股价跌到7.5元,银行就开始发警告,要么还钱,要么抵押更多的股票。当A的股价跌到6.5元,银行为了保住自己的借款,就会强制卖出A公司股票。
  在股市中,如果众多股票被强平,将会形成越跌越深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股市下跌→股权质押被强平→加速股市下跌→另一批股权质押又被强平→股市继续下跌。
  ◆ 此轮下跌和2015年的股灾很像
  2015年的股灾其实就是上述原因引起的。在股市上升期,很多人借钱炒股,A股一度涨到5000多点,监管层觉得太高有风险,就开始警示风险并整顿场外资金。
  后来的结果炒过股的朋友印象会很深,月份,股市开始大跌,大量投资者开始卖出,后来就出现了上文中提到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看看最近的股市,A股跌到现在这个程度,除了银行、和白酒板块,其他所有的板块全军覆没,比2015年股灾的破坏性更大。
  表面上看现在没有股灾时的全面流动性危机,但现在有「闪崩」,走势本来正常的一只股票,几分钟里就打到跌停,随后就连续几天跌停。
  事实上已经有公司因为控股股东质押的股票跌到了平仓线而紧急停牌,现在被迫补充质押股份的已有25家左右。
  按照第一部分的原理,如果很多股票再跌下去平仓盘将大量增加,到那时就不可收拾了,很多投资者今年的资金损失会超过2015年的股灾时期。
  仔细研究本轮的监管方式和思路,和2015年如出一辙,都属于「运动」式监管,最近连续开展的「专项执法检查」让股民提心吊胆。
  ◆ 股民亏的钱都去哪儿?
  掐指一算,日深市总市值合计约71.24万亿元,日,深沪股市总市值合计约51.13万亿元,一共减少了20.11万亿元。
  这些钱都去哪了?举一个有趣的例子大家可能会更明白。
  有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分别为烧饼甲、烧饼乙。
  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并且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
  这段时间,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甲说:「好无聊」,乙说:「我也好无聊」,此时看故事的你们也说:好无聊。
  这个时候的市场,我们就称之为不活跃。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乙决定玩一个游戏。于是,真正的故事开始了。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烧饼的价格飞涨,几天后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因为甲和乙都持有烧饼,感觉自己已经暴富。
  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几天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
  于是他花70元买一个了,因为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
  在中,路人丙就是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被称作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和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但是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这个时候,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谁就真正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也就真正赚钱了!
  那到底谁亏了钱呢?
  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资产,也就是烧饼。
  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当然不是。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比如市场上来了物价部门,他们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出现;也可能是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
  这时候,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的人,也就是之前买过烧饼,现在持有烧饼最少或根本没有烧饼的人。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郭亮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服务日期05月05日-05月05日
¥5000348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24日-03月24日
¥1200191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20日-03月20日
¥1888170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1日-06月01日
¥1268115人购买
服务日期05月01日-05月01日
¥158098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6日-03月16日
¥168895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30日-07月31日
¥99895人购买
服务日期04月28日-04月28日
¥188888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8日-07月07日
¥108886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6日-06月06日
¥88874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5日-03月15日
¥61860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8日-03月18日
¥88842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22日-07月31日
¥100827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9日-06月09日
¥80027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21日-07月31日
¥28823人购买
个股净流入
个股净流出
证券名称最新价格涨跌幅净流入金额(万)
49.723.91%78920.975.5810.06%77052.0259.4010.00%49117.5358.283.76%35129.39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
目标涨幅最大
目标股票池
股票简称投资评级最新价目标价
买入65.50--买入65.50--买入8.77--买入34.01--股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 & & & &自6月12日上证综指收盘于过去七年来的最高点--5166.35,至7月3日,上证综指已经已经下挫29%,深证综指更是下挫32%。如果以距最高点跌幅超过20%作为进入熊市的标准,中国A股已经进入了熊市。
& & & & &但是这个定义也不一定准确,比如日(著名的黑色星期一),美股道琼斯指数暴跌22.61%(史上最大单日跌幅记录,记录至今无从打破),照理说美股应该进入熊市了,但是1989年底道琼斯指数高达2753点,随后进入1990年代,美股继续上涨了整个1990年代。美股这个超级牛市从1982年启动,在1987年遭遇历史上最血腥的暴跌,之后保持上涨,一直延续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长达18年,成为百年难得一见的超级牛市。不管股灾还是任何灾难,放在当时当地这样一个二维世界里也许是切肤之痛,但如果放入漫漫时间的长河里,形成一个三维的世界,很多灾难其实不值一哂。
& & & & &目前,中国A股自6月12日至7月3日的这一轮暴跌是过去25年最严厉的三周暴跌,但这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中国超级牛市的框架还在。
中国超级牛市:中国超级牛市的框架是什么呢?大家先来看一张图
& & & & &如图所示,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以来到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的银行总资产几乎增加了20万亿美元,而同期美国的银行总资产只增加了区区2.7万亿美元。美国在连续搞了3轮量化宽松的情况下,银行资产才只增长了2.7万亿美元,而中国央行虽然没有搞量化宽松,但其银行资产的增加几乎是美国的9倍。中国的银行资产总规模在08年金融海啸前远小于美国,到如今已快是美国的一倍。
& & & & &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银行资产。银行资产就是银行借给消费者和商业机构的贷款,包括房贷,车贷,信用卡贷款,个人贷款,地产开发贷款,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因此银行资产规模增加过快绝非什么好事,不要以为全世界最大的几个银行都是中国的了,是如何值得国人骄傲的事。因为银行资产规模增加过快,就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债务规模增加太快,债务杠杆太高,到一定程度势必触发系统性的债务危机。
& & & & &读者到这里是不是有些困惑?谈中国A股牛市的未来怎么聊起银行来了?因为在你们的心目中,你们往往只在乎股市的顶在哪,底在哪,好逃顶,好抄底,然后通过这个高抛低吸的过程套利。股市充其量就是个套利的投机工具。这就是大多数中国人对股市先入为主的看法,由此他们就忽视了股市的本质:股市和银行一样,是融资渠道。因此要了解A股牛市的未来,就必须了解A股作为融资渠道的未来,而要了解融资渠道,就必须了解银行。
银行垄断中国融资市场
& & & & &再说银行,银行几乎是垄断了中国的融资市场。银行贷款是间接融资的最主要形式。目前在中国的社会融资总量中人民币贷款(间接融资)占比在80%左右(其中银行贷款占比在60%左右),而直接融资(以股市和债市为主)占比只有百分之十几。这和美国的情况刚好相反,美国的融资总量中,直接融资占比在70%以上,美元贷款占比只有20%多。这种融资结构的巨大差异是导致中国融资贵融资难的最大一个原因。中国企业融资难不能再执着于埋怨银行偏心央企国企了,因为企业融资的主要管道本就不该是银行,而是股市和债市。
& & & & &银行不能通过扩张信贷来解救中国企业,这并不是把央企国企和私企一视同仁视如己出的道德问题,而是一个经济现实的问题。在2008年到2014年间中国银行总资产/GDP占比从201%飙升至269%,增速惊人,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国际清算银行做过一个研究项目,通过对现在14个发达国家在过去140年左右的这样一些债务数据和货币发行数据做了一个研究,发现了这么一个规律,一旦银行资产对GDP的占比增速过快,且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它预示着超级去杠杆化(非常严重的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就相当高了。所以,中国在宏观经济层面的杠杆也已经到了可以引发严重金融危机的地步了。在这种情况下,强迫中国银行业通过激进的扩张其信贷资产规模的形式来为中国企业解决融资困境,其结果无异于饮鸠止渴,最终银行与企业难免玉石俱焚。
& & & & &未来中国的银行总资产/GDP占比需要显著降低,至少需要回到200%附近。所以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不动产构成的抵押品链条和以银行为主体的融资管道支撑中国融资活动的模式已无以为继,所谓旧常态将死。中国要顺利度过超级去杠杆化就必须依赖以股市为代表的直接融资管道。这就是新常态的金融本质。
& & & & &说得直白点,过去十几年房地产为什么火?因为过去的融资活动主要是被银行信贷垄断的间接融资,而银行放贷是需要抵押品的,房地产就是银行最主要的抵押品。银监会的数据表明2013年底中国最大的几个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及以房地产为抵押品的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为38%。而如今银行信贷规模已到了触发严重金融危机的边缘,直接融资无法承担主要的融资活动,因此就必须把以股市为主要代表的直接融资渠道做起来。这个转变有多迫切呢?让我们继续来看数据。
中国企业通过股市融资
& & & & &中国目前的非金融企业债务总额是102万亿元,这么大的债务靠银行信贷增长已无法支撑了。那么股市融资的潜力有多大?目前A股总市值约三分之二是国有股,股市作为融资渠道几乎是被国企吃独食了,因此股市实现IPO注册制后,会有更多的私营企业借上市大大缓解债务融资压力。根据十八大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来估算,2020年中国GDP可能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假设届时中国达到印度的证券化水平(年底股市总市值对GDP的占比)--135%,那么A股总市值将高达135万亿元。目前是70万亿左右,还有差不多翻一倍的空间。这一切都表明未来中国企业特别是私企通过股市融资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 & & & &股市不但可以给企业提供成本远远低于银行的融资渠道,还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给企业资产以公平合理的定价,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用评级,降低企业日后发行债券融资的成本。可以说,股市起来了,企业债券市场也就容易做起来了,整个直接融资的渠道就会从银行手里接过融资活动的主要负担。这样一来,中国经济的融资结构就会得到根本的改善,融资成本也会大大降低,就可以顺利度过超级去杠杆化。
& & & & &超级去杠杆化一般是十年左右,中国应该是2013底进入超级去杠杆化,将在2022年左右完成这一进程。股市要做的就是从房地产和银行那里接过融资增量的任务。超级牛市从去年8月开始,到2022年左右结束,保守估计有六年左右,与顶无关,与底无关,与超级去杠杆化时间有关。 房地产做融资抵押物支撑中国向前快跑了10几年 ,现在跑不动了,下一个融资抵押物红旗手就是包括股票在内的债务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的证券。还有别的出路吗?没有。包括股市在内的直接融资管道是中国超级去杠杆化突围的最终途径,这就是中国金融陷入重围下的突围逻辑,不管付出多大的牺牲也要把超级牛市这面红旗插上突围之路上的高地 。这和八年抗战一样, 无数次血流成河,不是累计成失败,而是终极决战的胜利。否则,走投无路的通过银行信贷解决债务融资的问题,中国经济就会困坐围城,爆发金融危机便不可避免。
中国牛市并未终结
& & & & &这一次的股市和以往不同,以往的中国有人口红利,土地红利,说的虚一点还有改革红利,可以牺牲股市,不需要过度倚重股市的融资功用,但今天债务重围下的中国要想去杠杆,想靠土地和银行融资来解决,已经不可能了,以股市和债券市场为主的直接融资管道成为中国去杠杆的必经之路。中国经济有点像战争中的军队陷入重围,只有一个突破口&&那就是以股市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渠道。
& & & & &我在前面分析中美银行资产的对比时已经讲得很清楚,中国的债务负担非常沉重,让搞了三轮量化宽松海量印钱的美国都小巫见大巫。现在的中国在债务的重围之下,就像当年长征路上彻底被蒋介石包围的红军,唯一的突围方向就是泸定桥。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以股市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渠道。
& & & & &目前IPO注册制还没实施,股市融资基本上还是被国企央企吃独食,绝大部分私企还在焦急地等待着。因此IPO注册制才是A股超级牛市的主角,主角没出场,却讲牛市已经终结是可笑的,这只是牛市的前场。有人也许会拿这次损失惨重的大暴跌说事,说中国已经进入熊市,那么请他看下面这张图:
& & & & &这个图的坐标原点是1982年,图中红框就是世界著名的黑色星期一引发的超级股灾。超级股灾之后,美股掸了掸身上的灰尘,接着又踏上了超级牛市的征途,一直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为止。整整18年。还是那句话,不管股灾还是任何灾难,放在当时当地这样一个二维世界里也许是切肤之痛,但如果放入时间的长河里,形成一个三维的世界,很多灾难其实不值一哂。中国目前这轮罕见的暴跌亦当做如是观。
股市暴跌救了中国牛市
& & & & &世界上能形成超级牛市的国家寥寥无几。目前预测股市的模型大多以时间和资金为变量,但是超级牛市确是由国家综合国力各大组成部分为变量决定的,因此以往的那些预测理论包括宽客的金融模型是无法看清跨度这么大的超级牛市的。决定超级牛市的综合国力变量是:央行的世界影响力和相对水平,货币的世界地位,外交的世界地位和影响力,制定国际金融和贸易游戏规则的影响力,金融创新人才的升级和储备,金融监管的创新和突破等等。
& & & & &看看这些变量,你会发现这些都是习近平政府倾尽全力突破的领域:中国人民银行成为美联储之后最为世界瞩目的央行,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R,亚投行的大获成功,一带一路大战略等等,不胜枚举。这一切才刚刚启程,许多人却在大喊中国进入熊市,有点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 & & & &其实中国爆发这个股灾是个再正常不过的小插曲,因为中国股市的参与资金杠杆太高,而金融监管部门对杠杆资金的监管严重不足。奥巴马在08年金融海啸之后成立次贷危机调查委员会,其结论就是金融创新最大的风险就是监管制度,人才和资源的缺失。连金融超级大国的美国都在这方面摔跟头,遑论现在姗姗学步的中国金融市场。我在股灾爆发前看到一个数据,那就是日交易额里有25%左右是两融资金,股灾爆发后的一个周末央行幅度惊人的降息降准,结果A股开市后依然暴跌,这使我大胆推测股市参与资金的杠杆要远远大于两融资金所揭示的规模。
& & & & &除两融外,人们还通过恒生Homs系统搭建的伞形信托,以及互联网P2P平台融资炒股。为了融资炒股,恒生Homs系统,互联网P2P平台这样的技术创新让人目不暇给,这些创新都是目前的监管框架无法有效监控和监管的。因此央行双降后,我大胆推测包括两融,伞形信托,P2P平台融资等等借款对日交易额的占比应在50%左右。这么大的杠杆,再加上没有有效的监控和监管不暴跌才怪。
& & & & &这次暴跌是天大的好事,这么高的杠杆如果一直往上炒,炒到美联储九月份加息再跌那就惨了。所以这次暴跌就像给高度中暑的人放血一样,是救命的,救了谁的命?救了超级牛市的命。
相关文章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股灾死了多少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