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备用芯相关规范沟里备用线留几根!污水处理厂地下电缆备用芯相关规范布线系统中!应该留几根备用电缆备用芯相关规范合适

电缆沟里“钻出”全国技能冠军_网易新闻
电缆沟里“钻出”全国技能冠军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电缆沟里“钻出”全国技能冠军)
他是位80后,并非科班出身,发明五获国家专利
姜涛正在巡检电缆点击查看原图
&&&&&&&&姜涛,济南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室电缆运检一班班长。他是一位80后大学生,却选择在电缆沟里摸爬滚打;他并非专业科班出身,却仅用了五年的时间就成为全国技能大赛冠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文/图记者史尚静  门外汉跑遍大街小巷  成济南电缆“活地图”  初见姜涛时,他正在办公室里忙碌地接着一个又一个的电话,今年60天的假期他只休了4天,便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负责着省城历下区、高新区的电缆运行维护工作的他,2004年刚从山东建筑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可谓是个电力方面的外行。  姜涛告诉记者,刚入行时整个人是“懵”的,是一点一点跟着师傅在闷热狭窄的电缆沟里“钻出来”的。为了见识下“110千伏交叉互联系统”,他让师傅带着在电缆沟里一转就是一上午。“电缆沟里狭窄泥泞,潮湿憋闷,有些老电缆沟的宽、高甚至只有70厘米,我们在沟中只能爬行前进,蹲着作业,但就是老师傅在沟里给我上的这些课,却让我毕生难忘”,姜涛感叹道。  凭借着这股拼劲,负责资料档案的姜涛,在电缆工区成立仅两年,很多资料不全面也不够准确的情况下,顺着电缆一条条地跑、一条条地画,一年下来,他跑遍了济南市的大街小巷,不仅自己成了“活地图”,也为整个工区生产管理系统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截至目前,姜涛已经累计巡视电力电缆线路里程3万余千米,巡视电力电缆设备1万余台次,承担省、市级重点工程电缆线路建设三十余次,停、送电操作1500余次无差错,完成重大保电任务350余次。  一根线苦练上万次  夺全国技能冠军  2008年3月,电力电缆安装工专业被正式确定为第六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这是该专业有史以来第一次跻身这个全国电力行业规格最高的赛事,姜涛在工区第一个报了名。  8月的泰安,气温高达40 ,姜涛每天都要泡在车间里训练十几个小时,他身着长衣长裤戴口罩戴手套练习,站不了几分钟衣服就被汗水浸透了;搪铅的火焰高达1100 ,姜涛感到背上的汗珠像虫子一样在爬,一不小心,火焰喷射器就把头发、眉毛燎着了,手被熔化的铅碰到就是一个血泡。制作电缆终端时,不到1毫米的半导电层割浅了剥不下来,割深了就会伤到主绝缘,这一刀,他练了不下1万次。最终,姜涛制作电缆终端的时间由开始的2个多小时,缩减到保质保量30分钟就能完成。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6轮淘汰,姜涛和另外两名同事代表山东参赛。10千伏电缆终端制作、110千伏电缆终端制作、10千伏电缆故障查找、110千伏电缆搪铅、电力电缆理论……凭借实力一路过关斩将,他从全国七八十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个人第一名、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此时,姜涛进入电力行业仅仅五年时间。  发明五获国家专利  开办创新小组  取得全国技能大赛冠军后,姜涛再次回到了电缆工区,继续钻进了又闷又热的电缆沟里。2009年,姜涛在工作时发现一个问题,输电电缆终端杆塔上避雷器检修试验,需要卸下避雷器,搬到地面上做试验,试验合格后再装上去。这样做,作业人员有危险,避雷器也难免磕碰。“能不能换一种思维,把实验设备的引线引到塔顶直接做试验?”经过反复讨论、计算、试验,输电电缆终端杆塔避雷器试验引线终于研制成功并获得国家专利。
  几年的时间里,姜涛和他的团队五获国家专利。发明了电缆分支箱和环网柜专用电子智能卡锁具,使锁具更加灵活好用; 发明了小型电缆柔性终端提升模具,甩开了吊车,省钱又不损伤电缆;研发了110千伏电力电缆外护套接地电流监测方法,提高了电缆线路的监测水平,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完成了35千伏-110千伏避雷器在线监测仪下移的工作,解决了安装位置太高不方便监护的问题。  姜涛所在的班组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姜涛技能大师工作室”。如今,作为负责人,姜涛着手开办创新小组,勇当技术创新领航人,在自身不断提高的同时,创建立体科学的科研培训模式。“我们的工作关系到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也因此我们每一分的努力都变得更加有意义”,姜涛告诉记者。
(原标题:电缆沟里“钻出”全国技能冠军)
本文来源: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XX化工企业是小氮肥厂改制后形成的精细化工企业,拥有较多的小产品可售,而且供
如题,怎么才能够算得上是称职,尽职尽责?
前段时间被班长找谈话,说我不是个称职的
查看: 12328|回复: 17
关于电缆敷设
阅读权限65
积分帖子主题
GB <font color="#ff-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第五部分是关于电缆敷设的。
这个是强制性的标准吗?
我们有一个工程项目,虽然电缆沟里有支架,但是施工单位没有把动力电缆和控制信号线缆分层敷设,而是随意扔到电缆沟里。现在动力电缆对控制信号电缆干扰很严重,影响到了设备开机。照片里是电缆沟敷设还未完成时拍摄的。
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负?
以下是第五部分的内容:
5 电缆敷设
5.1 一般规定
5.1.1 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 && &&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较短。
& && && &(3)& &便于敷设、维护。
& && && &(4)& &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 && &&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使供油装置较合理配置。
5.1.2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 && &&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
5.1.3 电缆群敷设在同一通道中位于同侧的多层支架上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的顺序排列。
& && &&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 && &&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原则来配置。
& && &&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 && &&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需实行耐火分隔时,宜适当配置在不同层次的支架上。
5.1.4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配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迭置。
& && &&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迭置。
& && &&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35mm空隙。
5.1.5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使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尽可能较小的原则来确定。
& && &&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5.1.6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 && && &(1)& &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
& && && &(2)& &对电缆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行钢筋网焊接连通。
& && && &(3)& &沿电缆线路适当附加并行的金属屏蔽线或罩盒等。
5.1.7 明敷的电缆不宜平行敷设于热力管道上部。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相互间距应符合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允许距离的规定(表5.1.7)。
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允许距离(mm)        表5.1.7
电缆与管道之间走向电力电缆控制和信号电缆热力管道平行1000500交叉500250其他管道平行150100
5.1.8 需抑制电气干扰强度的弱电回路控制和信号电缆,除遵照本规范第3.6.5条~第3.6.8条规定外,当需要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 && && &(1)& &与电力电缆并行敷设时相互间距,在可能范围内宜远离;对电压高、电流大的电力电缆间距更宜较远。
& && && &(2)& &敷设于配电装置内的控制和信号电缆,与耦合电容器或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避雷器或避雷针接地处的距离,宜在可能范围内远离。
& && && &(3)& &沿控制和信号电缆可平行敷设屏蔽线或将电缆敷设于钢制管、盒中。
5.1.9 在隧道、沟、浅槽、竖井、夹层等封闭式电缆通道中,不得含有可能影响环境温升持续超过5℃的供热管路。有重要回路电缆时,严禁含有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管道。
5.1.10 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敷设电缆的要求。
5.1.10.1 在可能范围应使电缆距爆炸释放源较远,敷设在爆炸危险较小的场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易燃气体比空气重时,电缆应在较高处架空敷设,且对非铠装电缆采取穿管或置于托盘、槽盒中等机械性保护。
& && && &(2)& &易燃气体比空气轻时,电缆应敷设在较低处的管、沟内,沟内非铠装电缆应埋砂。
5.1.10.2 电缆沿输送易燃气体的管道敷设时,应配置在危险程度较低的管道一侧,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易燃气体比空气重时,电缆宜在管道上方。
& && && &(2)& &易燃气体比空气轻时,电缆宜在管道下方。
5.1.10.3 电缆及其管、沟穿过不同区域之间的墙、板孔洞处,应以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
5.1.10.4 电缆线路中间不应有接头。
5.1.11 非铠装电缆用于下列场所、部位时,应采用具有机械强度的管或罩加以保护:
& && && &(1)& &非电气人员经常活动场所的地坪以上2m范围、地中引出的地坪下0.3m深电缆区段。
& && && &(2)& &可能有载重设备移经电缆上面的区段。
5.1.12 除架空绝缘型电缆外的非户外型电缆,使用在户外时,宜有罩、盖等遮阳。
5.1.13 电缆敷设在有周期性振动的易振场所,应采用能减少电缆承受附加应力或避免金属疲劳断裂的措施。可采取下列方法:
& && && &(1)& &在支持电缆部位设置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衬垫。
& && && &(2)& &使电缆敷设成波浪状且留有伸缩节。
5.1.14 在有行人通过的地坪、堤坝、桥面、地下商业设施的路面或通行的隧洞中,电缆不得敞露敷设于地坪上或楼梯走道上。
5.1.15 在工厂、建筑物的风道中、煤矿里机械提升的除运输机通行的斜井通风巷道中或木支架的竖井井筒中,严禁敷设敞露式电缆。
5.1.16 1kV以上电源直接接地且配置独立分开的中性线和保护地线构成的系统,当使用独立于相芯线和中性线以外的电缆作保护地线时,同一回路的该两部分电缆敷设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在爆炸性气体环境,应在同一路径的同一结构管、沟或盒中敷设。
& && && &(2)& &除上述情况外,宜在同一路径的同一构筑物中尽量靠近敷设。
5.1.17 电缆的计算长度,应包括实际路径长度与附加长度。附加长度,宜计入下列因素:
& && && &(1)& &电缆敷设路径地形等高差变化、伸缩节或迂回备用裕量。
& && && &(2)& &35kV及以上电压电缆蛇形敷设时的弯曲状影响增加量。
& && && &(3)& &终端或接头制作所需剥截电缆的预留段、电缆引至设备或装置所需的长度。对35kV及以下电压电缆的这部分附加长度,可按附录E计。
5.1.18 电缆的订货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长距离的电缆线路,宜采取计算长度作为订货长度。
& && && &对35kV以上电压单芯电缆,应按相计;当线路采取交叉互联等分段连接方式时,应按段开列。
& && && &(2)& &35kV及以下电压电缆用于非长距离情况,宜考虑整盘电缆中截取后不能利用其剩余段的因素,按计算长度计入5%~10%的裕量,作为同型号规格电缆的订货长度。
& && && &(3)& &水下敷设电缆的每盘长度,不宜少于水下段的敷设长度。有困难时,可含有工厂制的软接头。
5.2 敷设方式选择
5.2.1 电缆工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视工程条件、环境特点和电缆型类、数量等因素,且按满足运行可靠、便于维护的要求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来选择。
5.2.2 电缆直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同一通路少于6根的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在厂区通往远距离辅助设施或城郊等不易有经常性开挖的地段,宜用直埋;在城镇人行道下较易翻修情况或道路边缘,也可用直埋。
& && && &(2)& &厂区内地下管网较多的地段,可能有熔化金属、高温液体溢出的场所,待开发将有较频繁开挖的地方,不宜用直埋。
& && && &(3)& &在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腐蚀的土壤范围,不得采用直埋。
5.2.3 电缆穿管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在有爆炸危险场所明敷的电缆,露出地坪上需加以保护的电缆,地下电缆与公路、铁道交叉时,应采用穿管。
& && && &(2)& &地下电缆通过房屋、广场的区段,电缆敷设在规划将作为道路的地段,宜用穿管。
& && && &(3)& &在地下管网较密的工厂区、城市道路狭窄且交通繁忙或道路挖掘困难的通道等电缆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可用穿管敷设。
5.2.4 浅槽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
& && && &(2)& &通道中电力电缆数量较少,且在不经常有载重车通过的户外配电装置等场所。
5.2.5 电缆沟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有化学腐蚀液体或高温熔化金属溢流的场所,或在载重车辆频繁经过的地段,不得用电缆沟。
& && && &(2)& &经常有工业水溢流、可燃粉尘弥漫的厂房内,不宜用电缆沟。
& && && &(3)& &在厂区、建筑物内地下电缆数量较多但不需采用隧道时,城镇人行道开挖不便且电缆需分期敷设时,又不属于上述(1)、(2)项的情况下,宜用电缆沟。
& && && &(4)& &有防爆、防火要求的明敷电缆,应采用埋砂敷设的电缆沟。
5.2.6 电缆隧道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同一通道的地下电缆数量众多,电缆沟不足以容纳时应采用隧道。
& && && &(2)& &同一通道的地下电缆数量较多,且位于有腐蚀性液体或经常有地面水流溢的场所,或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穿越公路、铁道等地段,宜用隧道。
& && && &(3)& &受城镇地下通道条件限制或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下,与较多电缆沿同一路径有非高温的水、气和通讯电缆管线共同配置时,可在公用性隧道中敷设电缆。
5.2.7 垂直走向的电缆,宜沿墙、柱敷设,当数量较多,或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时,应采用竖井。
5.2.8 在控制室、继电保护室等有多根电缆汇聚的下部,应设有电缆夹层。电缆数量较少的情况,也可采用有活动盖板的电缆层。
5.2.9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化学腐蚀液体溢流的场所,厂房内应采用支持式架空敷设。建筑物或厂区不适于地下敷设时,可用架空敷设。
5.2.10 明敷又不宜用支持式架空敷设的地方,可采用悬挂式架空敷设。
5.2.11 通过河流、水库的电缆,未有条件利用桥梁、堤坝敷设时,可采取水下敷设。
5.3 直埋敷设于地中
5.3.1 直埋敷设电缆的路径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 && && &(1)& &避开含有酸、碱强腐蚀或杂散电流电化学腐蚀严重影响的地段。
& && && &(2)& &未有防护措施时,避开白蚁危害地带、热源影响和易遭外力损伤的区段。
5.3.2 直埋敷设电缆方式,应满足下列要求:
& && && &(1)& &电缆应敷设在壕沟里,沿电缆全长的上、下紧邻侧铺以厚度不少于100mm的软土或砂层。
& && && &(2)& &沿电缆全长应覆盖宽度不小于电缆两侧各50mm的保护板,保护板宜用混凝土制作。
& && && &(3)& &位于城镇道路等开挖较频繁的地方,可在保护板上层铺以醒目的标志带。
& && && &(4)& &位于城郊或空地旷带,沿电缆路径的直线间隔约100m、转弯处或接头部位,应竖立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5.3.3 直埋敷设于非冻土地区时,电缆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电缆外皮至地下构筑物基础,不得小于0.3m。
& && && &(2)& &电缆外皮至地面深度,不得小于0.7m;当位于车行道或耕地下时,应适当加深,且不宜小于1m。
5.3.4 直埋敷设于冻土地区时,宜埋入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可在土壤排水性好的干燥冻土层或回填土中埋设,也可采取其他防止电缆受到损伤的措施。
5.3.5 直埋敷设的电缆,严禁位于地下管道的正上方或下方。
电缆与电缆或管道、道路、构筑物等相互间容许最小距离,应符合表5.3.5的要求。
 电缆与电缆或管道、道路、构筑物等相互间容许最小距离(m)& &表5.3.5& &
电缆直埋敷设时的配置情况平行交叉控制电缆之间-0.5*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之间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0.10.5*10KV以上电力电缆0.25**0.5*不同部门使用的电缆0.5**0.5*电缆及地下管沟热力管沟2***0.5*油管或易燃气管道10.5*其他管道0.50.5*电缆与铁路非直流电气化铁路路轨 3 1.0 直流电气化铁路路轨&&10 1.0 电缆与建筑物基础0.6*** -电缆与公路边1.0***
电缆与排水沟1.0***
电缆与树木的主干0.7
电缆与1KV以下架空线电杆1.0***
电缆与1KV以上架空线杆塔4.0*** 注:*用隔板分隔或电缆穿管时可为0.25m;**用隔板分隔或电缆穿管时可为0.1m;***特殊情况可酌减且最多减少一半值。
5.3.6 直埋敷设的电缆与铁路、公路或街道交叉时,应穿于保护管,且保护范围超出路基、街道路面两边以及排水沟边0.5m以上。
5.3.7 直埋敷设的电缆引入构筑物,在贯穿墙孔处应设置保护管,且对管口实施阻水堵塞。
5.3.8 直埋敷设电缆的接头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接头与邻近电缆的净距,不得小于0.25m。
& && && &(2)& &并列电缆的接头位置宜相互错开,且不小于0.5m的净距。
& && && &(3)& &斜坡地形处的接头安置,应呈水平状。
& && && &(4)& &对重要回路的电缆接头,宜在其两侧约1000mm开始的局部段,按留有备用量方式敷设电缆。
5.3.9 直埋敷设电缆在采取特殊换土回填时,回填土的土质应对电缆外护套无腐蚀性。
5.4 敷设于保护管中
5.4.1 电缆保护管必须是内壁光滑**刺。保护管的选择,应满足使用条件所需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 && && &(1)& &需穿管来抑制电气干扰的控制电缆,应采用钢管。
& && && &(2)& &交流单相电缆以单根穿管时,不得用未分隔磁路的钢管。
5.4.2 部分或全部露出在空气中的电缆保护管选择,应遵守下列规定:
& && && &(1)& &防火或机械性要求高的场所,宜用钢质管。且应采取涂漆或镀锌包塑等适合环境耐久要求的防腐处理。
& && && &(2)& &满足工程条件自熄性要求时,可用难燃型塑料管。部分埋入混凝土中等需有耐冲击的使用场所,塑料管应具备相应承压能力,且宜用可挠性的塑料管。
5.4.3 地中埋设的保护管,应满足埋深下的抗压要求和耐环境腐蚀性。通过不均匀沉降的回填土地段等受力较大的场所,宜用钢管。
& && && &同一通道的电缆数量较多时,宜用排管。
5.4.4 保护管管径与穿过电缆数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每管宜只穿1根电缆。除发电厂、高压变电所等重要性场所外,对一台电动机所有回路或同一设备的低压电机所有回路,可在每管合穿不多于3根电力电缆或多根控制电缆。
& && && &(2)& &管的内径,不宜小于电缆外径或多根电缆包络外径的1.5倍。排管的管孔内径,还不宜小于75mm。
5.4.5 单根保护管使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每根管路不宜超过4个弯头;直角弯不宜多于3个。
& && && &(2)& &地中埋管,距地面深度不宜小于0.5m;与铁路交叉处距路基,不宜小于1m;距排水沟底不宜小于0.5m。
& && && &(3)& &并列管之间宜有不小于20mm的空隙。
5.4.6 使用排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管孔数宜按发展预留适当备用。
& && && &(2)& &缆芯工作温度相差大的电缆,宜分别配置于适当间距的不同排管组。
& && && &(3)& &管路顶部土壤覆盖厚度不宜小于0.5m。
& && && &(4)& &管路应置于经整平夯实土层且有足以保持连续平直的垫块上;纵向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
& && && &(5)& &管路纵向连接处的弯曲度,应符合牵引电缆时不致损伤的要求。
& && && &(6)& &管孔端口应有防止损伤电缆的处理。
5.4.7 较长电缆管路中的下列部位,应设有工作井:
& && && &(1)& &电缆牵引张力限制的间距处。其最大间距,可按本规范附录F确定。
& && && &(2)& &电缆分支、接头处。
& && && &(3)& &管路方向较大改变或电缆从排管转入直埋处。
& && && &(4)& &管路坡度较大且需防止电缆滑落的必要加强固定处。
5.5 敷设于电缆构筑物中
5.5.1 电缆构筑物的高、宽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隧道、工作井的净高,不宜小于1900mm;与其他沟道交叉的局部段净高,不得小于1400mm。
& && && &(2)& &电缆夹层的净高,不得小于2000mm,但不宜大于3000mm
& && && &3)& &电缆沟、隧道中通道的净宽,不宜小于表5.5.1所列值。
电缆沟、隧道中通道净宽允许最小值(mm) 表5.5.1
电缆支架配置及其通道特征电缆沟沟深电缆隧道≤600600~1000≥1000两侧支架间净通道3005007001000单列支架与壁间通道300450600900注:在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接头中心两侧3000mm局部范围,通道净宽不宜小于1500mm。
5.5.2 电缆支架的层间垂直距离,应满足电缆能方便地敷设和固定,且在多根电缆同置于一层支架上时,有更换或增设任一电缆的可能。电缆支架层间垂直距离宜符合表5.5.2所列数值。
5.5.3 水平敷设情况下电缆支架的最上层、最下层布置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最上层支架距构筑物顶板或梁底的净距允许最小值,应满足电缆引接至上侧柜盘时的允许弯曲半径要求,且不宜小于按表5.5.2所列数再加80~150mm的合值。
& && && &(2)& &最上层支架距其他设备装置的净距,不得小于300mm;当无法满足时应设置防护板。
& && && &(3)& &最下层支架距地坪、沟道底部的净距,不宜小于表5.5.3所列值。
电缆支架层间垂直距离的允许最小值(mm)  表5.5.2
电缆电压级和连续、敷设特征普通支架、吊架桥架控制电缆明敷120200电
敷10kV及以下,但6~10kV交联聚乙稀电缆除外150~2002506~10kV交联聚乙稀200~25030035kV单芯250300110kV,每层1根35kV三芯300350110~220kV,每层1根以上电缆敷设在槽盒中h+80h+100
注:h表示槽盒外壳高度。
最下层最下层支架距地坪、沟道底部的允许最小净距(mm)
电缆敷设场所及其特征垂直净距电缆沟50~100隧道100~150电缆夹层除下项外的情况200至少在一侧不小于800mm宽通道处1400公共廊道中电缆支架未有围栏防护厂房内2000厂房外无车辆通过可能2500有车辆通过时45005.5.4 电缆构筑物应满足防止外部进水、渗水的要求,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对电缆沟或隧道底部低于地下水位、电缆沟与工业水沟并行邻近、隧道与工业水管沟交叉的情况,宜加强电缆构筑物防水处理。
& && && &(2)& &电缆沟与工业水管、沟交叉时,应使电缆沟位于工业水管沟的上方。
& && && &(3)& &在不影响厂区排水情况下,厂区户外电缆沟的沟壁宜稍高出地坪。
5.5.5 电缆构筑物应能实现排水畅通,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电缆沟、隧道的纵向排水坡度,不得小于0.5%。
& && && &(2)& &沿排水方向适当距离宜设集水井及其泄水系统,必要时实施机械排水。
& && && &(3)& &隧道底部沿纵向宜设泄水边沟。
5.5.6 电缆沟沟壁、盖板及其材质构成,应满足可能承受荷载和适合环境耐久的要求。
& && && &可开启的沟盖板的单块重量,不宜超过50kg。
5.5.7 电缆隧道应每隔不大于75m距离设安全孔(入孔);安全孔距隧道的首末端不宜超过5m。
& && && &安全孔直径不得小于700mm,厂区内的安全孔宜设置固定式爬梯。
5.5.8 高差地段的电缆隧道中通道不宜呈阶梯状;纵向坡度不宜大于15°。
& && && & 电缆接头不宜安设在倾斜位置上。
5.5.9 电缆隧道宜采取自然通风。当有较多电缆缆芯工作温度持续达到70℃以上或其他影响环境温度显著升高时,可装设机械通风;但机械通风装置应在一旦出现火灾时能可靠地自动关闭。
& && && &长距离的隧道,宜适当分区段实行相互独立的通风。
5.5.10 非拆卸式电缆竖井中,应有容纳供人上下的活动空间,且宜符合下列规定:
& && && &(1)& &未超过5m高时,可设爬梯且活动空间不宜小于800mm×800mm。
& && && &(2)& &超过5m高时,宜有楼梯,且每隔3m左右有楼梯平台。
& && && &(3)& &超过20m高且电缆数量多或重要性要求较高时,可设简易式电梯。
5.6 敷设于其他公用设施中
5.6.1 通过木质构造桥梁、码头、栈道等公用构筑物,用于重要性木质建筑设施的非矿物绝缘电缆,应敷设于不燃性的管或槽盒中。
5.6.2 交通桥梁上、隧洞中或地下商场等公共设施的电缆,应有防止电缆着火危害、避免外力损伤的可靠措施,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电缆不得明敷在通行的路面上。
& && && &(2)& &自容式充油电缆应埋砂敷设。
& && && &(3)& &非矿物绝缘电缆用在未有封闭式通道的情况,宜敷设在不燃性的管或槽盒中。
5.6.3 公路、铁道桥梁上的电缆,应考虑振动、热伸缩以及风力影响下防止金属套长期应力疲劳导致断裂的措施,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桥墩两端和伸缩缝处,电缆应充分松弛。当桥梁中有挠角部位时,宜设电缆迂回补偿装置。
& && && &(2)& &35kV以上大截面电缆宜以蛇形敷设。
& && && &(3)& &经常受到振动的直线敷设电缆,应设置橡皮、砂袋等弹性衬垫。
5.7 敷设于水下
5.7.1 水下电缆路径选择,应满足电缆不易受机械性损伤、能实施可靠防护、敷设作业方便、经济合理等要求,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电缆宜敷设在河床稳定、流速较缓、岸边不易被冲刷、海底无石山或沉船等障碍、少有沉锚和拖网渔船活动的水域。
& && && &(2)& &电缆不宜敷设在码头、渡口、水工构筑物近旁、疏浚挖泥区和规划筑港地带。
5.7.2 水下电缆不得悬空于水中,应埋设于水底。在通航水道等需防范外部机械力损伤的水域,电缆应埋置于水底适当深度,并加以稳固覆盖保护;浅水区埋深不宜小于0.5m,深水航道的埋深不宜小于2m。
5.7.3 水下电缆相互间严禁交叉、重叠。相邻的电缆应保持足够的安全间距,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主航道内,电缆相互间距不宜小于平均最大水深的1.2倍。引至岸边间距可适当缩小。
& && && &(2)& &在非通航的流速未超过1m/s的小河中,同回路单芯电缆相互间距不得小于0.5m,不同回路电缆间距不得小于5m。
& && && &(3)& &除(1)、(2) 项情况外,应按水的流速和电缆埋深等因素确定。
5.7.4 水下的电缆与工业管道之间水平距离,不宜小于50m;受条件限制时,不得小于15m。
5.7.5 水下电缆引至岸上的区段,应有适合敷设条件的防护措施,且符合下列规定:
& && && &(1)& &岸边稳定时,应采用保护管、沟槽敷设电缆,必要时可设置工作井连接,管沟下端宜置于最低水位下不小于1m的深处。
& && && &(2)& &岸边未稳定时,还宜采取迂回形式敷设以预留适当备用长度的电缆。
5.7.6 水下电缆的两岸,应设有醒目的警告标志。
(39.97 KB, 下载次数: 32)
09:15 上传
资料文件共享 再接再厉
阅读权限65
积分帖子主题
控制电缆与强电电缆共路径敷设应采取屏蔽措施,即使敷设按要求了也要屏蔽并做好接地。
阅读权限65
积分帖子主题
原帖由 qqmm12 于
10:14 发表
控制电缆与强电电缆共路径敷设应采取屏蔽措施,即使敷设按要求了也要屏蔽并做好接地。
能不能具体说一下屏蔽措施呢?
tuubt 该用户已被删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阅读权限65
积分帖子主题
原帖由 tuubt 于
10:39 发表
控制电缆是弱电电缆,强电电缆和弱电电缆最好不要在一条电缆沟内敷设,弱电电缆采用单独的穿管埋设方式,另外如果要求比价高的话,弱电电缆可以考虑采用带屏蔽的电缆
控制电缆比较多,采用穿管的话有难度。现在已经采用了屏蔽控制电缆,但是电机启动电流比较大,700A,加上没有分层敷设,所以屏蔽效果不是很好。
tuubt 该用户已被删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阅读权限90
积分帖子主题
回复 1楼 cccccbbbbb 的帖子
1、 动力电缆和控制信号线缆应该分层敷设
2、视此情况即使分层敷设恐怕也有问题
3、如果正要追究责任,首先要看设计文件,施工单位是否按图施工,有没有监理,施工方不分层敷设,监理要有一定的责任。
4、一般的,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弱电)的路由应该分开,并有一定的间距
5、对于进行屏蔽的,屏蔽层要接地良好。电缆多的可采用金属线槽来敷设。
阅读权限55
积分帖子主题
回复 1楼 cccccbbbbb 的帖子
这个标准是强制标准。 应该执行。 但具体条文要看清是“必须”,“应”,或“宜”,相应的强制要求在标准说明中有。
从图片看施工情况很差。 要追究责任的话,从设计开始, 施工、监理恐怕都有问题。
处理措施,除了电缆本身的屏蔽外,可以考虑用全封闭金属槽盒,把控制电缆都放到槽盒里。
积分帖子主题
GB标准中如GB/T是属于推荐使用的标准,GB属于强制性规范条文。
阅读权限90
积分帖子主题
GB中的黑体字属于强制性条文,必须执行。其他不属于强条。
这也是为了与国际接轨。
网站事务QQ客服&&
联系电话&6&0& 推广投放& & & 海川技术研究院(山东)&
&合作伙伴:天化云&
&(工作日09:00--17:00,其它时间可在线QQ客服咨询)
三百六十万海川人欢迎您的参与 化工技术交流第一社区,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
版权所有 海川网-海川化工论坛
Discuz!---
本站法律顾问 : 辽宁好谋律师事务所 谢晨曦 主任律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备用电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