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坑国民,中兴和华为实力对比很艰难,手机行业怎么了,

7月下旬,手机行业大事件!华为|小米|中兴|京东方|领益…
7月即将过去,艾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这一周(7.24~7.30)手机发生的大事件,取其精华,搜集了以下10条新闻,大家来看看吧!
1、 华为,上半年出货量7301万部排名第一
华为对外发布了2017年上半年业绩,备受关注的智能手机业务完成了7301万部的发货量,华为手机以23.3%的份额继续霸占中国市场第一位置。
2. 小米迎来第二春,第二季度出货量增长70%
经历2016年的低谷之后,小米迎来了第二春——第二季度手机出货量达到2316万台,环比增长70%,创造新纪录。对于这样的成绩,雷军强调从来没有哪家手机厂商在手机销量大幅下滑的时候,能够逆转小米确实开创了先例。
来看下现场视频:
3. 小米5X发布,2.5D+全金属依然占主流
7月26日下午14:00,小米召开新品发布会:小米5X,仅1499元的手机的工艺特点:
大屏+全金属机身。正面采用2.5D玻璃
与金属浑然一体的天线设计:U型天线、同色系“隐形”天线
4. 金属加工巨头领益科技拟借壳上市
近日,江粉磁材发布重组方案,拟以定向增发股份的形式,并购国内手机零部件厂商领益科技,标的公司估值高达207.3亿元人民币。
领益是目前规模较大的消费电子金属结构件、内外部功能性器件、黏胶与屏蔽件的综合供应商。终端品牌客户主要为苹果、华为、OPPO、VIVO等,数据显示,领益科技2014年、2015年、2016年和月份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非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3414.07万元、25337.46万元、81525.27万元和25945.18万元。
5. 京东方OLED屏已经开始试样,于今年四季度量产
艾邦粉丝反馈,京东方OLED屏在手机中应用已经开始试样了,目前状况良好。成都6代柔性AMOLED线将于今年四季度量产,全面达产将在2018年年底。
6. JDI,日本显示器正在讨论对江苏苏州工厂停产及裁员
日经中文网最新报道称,日本面板大厂Japan Display(JDI,日本显示器)目前面临经营困难,欲整并国内外产线,正在讨论对中国江苏工厂停产及裁员。
对苹果过度依赖的后果,Japan Display(日本显示器)成立于 2012 年,由东芝、索尼、日立合资建立,是全球排名前三的面板供应商,同时也是苹果 iPhone 的 LCD 屏供应商之一。在苹果的扶持下,JDI拥有较充足的LTPS产能。
但随着中国的后段模组厂产能急剧增长,以及自动化普及,中国新建模组厂的运营成本快速下降,JDI原来在大陆投资的模组厂竞争优势也快速消失。
同样,包括JDI自己在内的全球多条第6代LTPS产能迅速扩充并释放出来,原来的低世代面板线运营起来又消耗巨大,各面板厂都纷纷关闭了这些产能。
再加之,苹果今年开始转战OLED阵营,完全依赖苹果订单的JDI,不得不向银行贷款千亿日元投资OLED产线。JDI也预感到,再不行动可能就会失去苹果这个大客户。
7. 中兴通讯再出售努比亚10.1%股权
7月27日晚间,中兴通讯(000063.SZ)发布公告,将以7.272亿元向南昌高新转让所持控股子公司努比亚10.1%股权。转让完成后,中兴通讯所持努比亚股权占比降为49.9%,努比亚不再纳入中兴通讯合并报表范围
中兴通讯指出,本次转让引进新的投资者,有助于努比亚未来发展。此前,中兴通讯为努比亚引入苏宁作为战略投资者,日,苏宁旗下苏宁润东以19.3亿元投资努比亚,并将在苏宁渠道未来3年销售1000万部努比亚手机。
8. 7月21日广西鑫德利投资88亿打造3D玻璃生产基地
据广西鑫德利科技股份公司廖德南博士介绍: 鑫德利科技公司于2016年11月份签约落户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总投资88亿元,计划分三期投资。该项目主要研发生产制造通信业零件、3D曲面热弯机研发生产、3D曲面热弯玻璃加工生产等产品。
得益于广西各级政府大力支持,经过几个月紧张建设,目前部分产品于今年5、6月已经开始进行试运营生产,6月份以来出口创汇超过208万美元。据了解,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3D热弯机比同类型世界知名品牌要节能50%以上,制造成本总体节省40%以上。引用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公司在美国亚特兰大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中心最新技术,获得到香港科技创新大奖,拥有28项专利。
9. 东方锆业:氧化锆陶瓷手机背板项目储备,部分型号研制成功
东方锆业近日正积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手机背板的项目储备,已有部分型号研制成功,正在同下游加工产商沟通联系,争取促成合作意向。目前公司三大投资项目之一是 “年产2000万片氧化锆陶瓷手机背板产业化项目”。
10. 第六届金属手机外壳与3D玻璃论坛将于10月27日在昆山举行
第六届手机金属与3D玻璃外壳论坛
(昆山 皇冠会展国际酒店 2017年 10月27日)
随着人们对美及触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塑胶及金属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再加上5G时代的即将到来,似乎这一切都预示着玻璃与陶瓷的时代来了。3D玻璃是从2016年爆发兴起,随着各大手机品牌的采用,这个行业被快速掀起,整个行业都在做筹备。
近半年随着陶瓷和3D玻璃在手机中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有不少双面3D玻璃以及陶瓷结构的机型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有这个行业,呈现百花齐放的盛况,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都被开发出来,如:不锈钢、钛合金、MIM中框、陶瓷背盖,工艺方面如,玻璃装饰工艺中纹理开发、油墨喷涂新工艺、印刷与天线融合;如何提升3D玻璃直通率,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难点问题。
本次会议选择在昆山,是继2015年第二届活动后,再次来到华东直击行业痛点,专注技术发展,昆山是全国南北交流的重要位置,本次活动将覆盖手机、平板电脑等3C产业链。
主要议题(待定):
1.手机纳米注塑材料发展趋势 DSM 段伟伟
2.3D玻璃与不锈钢中框设计要点 长盈精密 梁世杰
3.金属CNC加工工艺以及疑难 拟邀请 兄弟/北京精雕
4.MIM在不锈钢中框中的成本优势 星特烁科技 骆接文
5.如何利用薄膜纹理技术提升3D曲面的附加值 拟邀请 东莞别惹蚂蚁实业有限公司
6.3D玻璃工艺工艺优化与良率思考 哥瑞光学 林虎 董事长
7.国产手机用OLED屏的状况 拟邀请 京东方
8.不锈钢纳米注塑方案 拟邀请 富士康 华南检测/东明化工
9.车铣复合工艺在金属外壳加工中的应用 拟邀请 万嘉科技
10.钛合金在手机外壳中的应用
11.3D玻璃石墨模具影响因素
12.3D玻璃热弯成型加工新工艺介绍
13.3D玻璃各种装饰工艺解析
14.3D玻璃公差尺寸以及抗跌测试等解决方案 拟邀请:海克斯康
报名电话以及微信:、
往届视频:
第五届会议视频()
#标签#手机,新闻,其他工艺#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页面已拦截
无锡网警提示您:
该网址被大量用户举报,可能含有恶意信息。华为和中兴为何不一样?_第一财经
华为和中兴为何不一样?
第一财经周刊董晓常 11:16
战略、业务结构甚至产品都类似,华为和中兴为什么会有截然相反的表现?
华为和中兴,这两个中国最大的电信网络设备供应商去年的业绩截然相反:华为净利润同比增长32%至153.8亿元,收入同比增长8%至2202亿元;中兴净亏28.4亿元(2011年净利20.6亿元),收入减少2.4%至842.2亿元。这是中兴2004年香港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比较一下这两个公司的过去,你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依靠巨大的国内市场快速成长起来;最早通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市场扩张国际业务;以超高性价比的产品与爱立信等国外公司竞争,同样被美国市场拒之门外;也有着同样的业务结构—同时面向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客户。
就像大部分的中国公司一样,华为和中兴之间很少有秘密存在,这两家公司也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着同样的增长曲线,但随着最近几年电信网络设备行业增长放缓,两家公司也出现了业绩上的不同走势。咨询公司Gartner称,2012年手机运营商在基础设施上的全球支出下降了6.6%,2013年将仅增长2.3%。两家几乎雷同的公司到底有哪些重要的不同呢?
研发 电信设备行业里的专利很复杂,企业之间经常要互相购买专利才能进入市场。此外,最近几年电信业务变化很大,这也需要企业有足够的研发能力以跟上运营商业务的变化。2012年,华为的研发支出达到47亿美元,此前华为每年都保持12%以上的研发投入。在华为14万人的团队中有7万多人从事研发工作。去年中兴的研发投入是88亿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为10%。
管理 去年华为的人均销售额比中兴高出36%。这得益于华为较好的执行力和管理能力。比如华为从1998年开始就和IBM开始合作,改善自己的产品开发流程,形成了集成产品开发的模式,以保证大规模的研发团队能够保持效率。同时,华为也把自己看成一家客户需求驱动的公司,而不是技术驱动的公司。华为过去五年为升级管理流程花了4亿美元。
海外市场 华为最近几年的高速成长,还得益于海外市场的成功。去年华为海外市场收入占到67%,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成长性较好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中兴海外市场收入占到一半,其中欧洲市场占到海外市场近一半的规模,最近几年欧洲市场的低迷也影响到了中兴的成长性。
电信设备是个规模致胜的生意,比如中兴这样规模较小的电信设备商为了赢得更大的订单往往需要牺牲利润提供更低的报价。诺基亚西门子CEO Rajeev Suri最近就认为,这一行业长远来看仅能容下三家盈利的公司。
中兴和华为深层次的区别是两家公司有着不同的商业逻辑:除了同样颠覆性的价格策略之外,中兴表现中规中矩,而华为则总是有所不同。
华为这个至今没有上市的公司借助自身强大的创新能力而让自己保持活力。比如员工大规模持股制度、以残酷着称的销售文化、轮值CEO制度都是试图让员工和创造力能在内部流动起来,以避免大公司和成功公司所通常遭遇的惰性。
这种内部改变和内部反省的精神既来自任正非的“过冬”心态,这个担忧几乎贯穿华为历史始终,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来自于中国特色的“纠错”体系。当年斯隆对比美国宪法研究通用汽车的管理体制,华为似乎也证明了这种企业管理思维的一致性。有什么样的国家体制,就有什么样的公司。公司性格与企业家性格与国民性格都不可分,商业就是这样。
如果不想错过一财网的独家报道和独到分析,您可以在 微信上加一财网为好友:
编辑:群硕系统
还没有账号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老伙计”华为已遥遥领先,中兴通讯却亏损23.6亿,它背后有何焦虑与恐慌?
2016年,中兴通讯(0763.HK / 000063.SZ)遭遇了上市20年来的第二次亏损,净亏损达23.6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净利润减少173.49%。致使中兴通讯“扭盈为亏”的最直接原因,是因为中兴近期承认违反美国制裁伊朗的相关规定,并同意支付8.9亿美元的罚款。经过一年的苦心经营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绝不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荣誉。 中兴通讯对这种现状也不免焦虑,“公司正在遭遇成立31年来最大的危机,企业必须面向未来。”中兴通讯总裁赵先明在2017新年致辞中这样说到。检讨之后,中兴通讯制定了一套整改措施,聚焦主营业务、强化市场和产品组合管理的策略,并对不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或者投入产出较低的业务进行“关、停、并、转”,以此提升主业的竞争力。罚单并非亏损问题的全部原因,即便此次亏损是由外因所致,但中兴通讯2016年经营状况的窘迫也令人深省。过去一年多来,中兴通讯出现了手机销量下滑、集团大裁员、临阵换帅等众多难题,不仅在公司营收上徘徊不前,而且逐渐与昔日队友华为拉开距离。二度亏损背后3月23日,中兴通讯发布了2016年年度报告,报告称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012.3亿元,同比增长1.0%,主要是由于运营商网络、消费者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微增;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23.6亿元,较2015年的32.07亿元的净利相比减少了173.49%。值得注意的是,中兴通讯2016年前三季度都是有盈利的,分别为9.49亿元、8.16亿元、10.92亿元。但是到第四季度,情况却急转直下,亏损多达52.16亿元。不可否认,这一亏损与3月7日中兴通讯与美国政府达成和解紧密相关。作为和解条件,中兴通讯需向对方支付8.92亿美元的刑事和民事罚金。按照日的汇率计算,中兴通讯需支付约61.87亿元,是美国政府迄今向中国企业开出的最高金额罚单。这张天价罚单,可以说让中兴通讯“一夜回到解放前”。从2016年中兴通讯的账面数字来看,全年的净利润也没能抵扣这份罚单,直接导致亏损。也就是说,中兴通讯数万名员工经过一年的辛苦付出,最终却为他人作嫁衣裳。担忧又何止是一年辛苦付诸东流,去年的这个亏损巨坑,对于年平均净利仅有20~30亿元的中兴通讯来说,2017年能否填平还是一个未知数。但这次和解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利好的一面是,天价罚单换回了中兴通讯在美国出口的相对自由。据悉,3月29日中兴通讯已被美国商务部移出贸易黑名单。不能只怪罚单诚然,美国政府部门的这张罚单造成了中兴通讯的第二次亏损,但症结不完全在此。可能有人不解,为什么中国第二大电信设备制造商的中兴通讯,不能承受8.92亿美元的罚单?这就与中兴通讯的年营收和净利润数字有很大关系。懂懂笔记通过查阅中兴通讯近几年的财报发现,其成绩单并不好看。曾在2012年出现了亏损的情况,之后的几年业绩虽缓步上升但泛善可陈,仅在2015年突破了30亿元人民币大关。具体数字如下:中兴通讯2012年营收是842.19亿,净亏损为28.4亿元;2013年营收是752.3亿元,净利润为13.6亿元,同比增长147.8%;2014年营收是812.42亿元,净利润为26.36亿元,较上年增长94.17%;2015年营收是1001.86亿元,净利润为32.08亿元,同比增长21.8%;2016年营收是1012.33亿元,净亏损为23.6亿元,较上一年下降173.49%。反观昔日并驾齐驱的另一个电信设备巨头华为,其规模已经与中兴通讯不在同一个量级,不仅是中国电信设备第一名,在国外也已经超过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厂商。华为的营收数字如下:据了解,华为2012财年收入2201.9亿元,净利润153.8亿;2013年收入2390亿元,净利润达到210亿元,同比增长34.4%;2014年收入2882亿元,净利润279亿元,同比增长32.7%;2015年营收为3950.09亿元,净利润369亿元,同比增长33%;2016年营收达到5200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暂时没有对外公布。相比之下,业务高度相近的两家企业,中兴通讯在营收和净利润两方面都要明显落后于华为。尤其是净利润方面,华为每年以30%以上的增幅稳步上升,而中兴通讯却始终在20~30亿左右踌躇不前。就算此次不将罚款计入财报,中兴通讯2016年的净利润也只有38.25亿元,这一数字不仅与华为相差甚远,与爱立信、诺基亚等电信设备制造商也有很大差距。手机下滑严重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中兴通讯与华为在消费者业务上越来越大的营收差距,尤其是手机业务的鸿沟已经很难跨越。据了解,2016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780亿元,同比增长42%;智能手机发货量达到1.39亿台,同比增长29%,增速甚至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对于华为消费者业务增速迅猛,余承东认为主要是得益于其智能手机的销售,“华为终端产品增长得力于全系列共同推进,Mate及P系列高端智能手机增长引领2016年总体增长。其中P9/P9 Plus上市8个月全球发货超过1000万台,成为华为首款出货量破千万的高端旗舰智能手机。”同年,中兴通讯的消费者业务营收为334.49亿元,同比增长3.02%;而智能手机的销量,并未在其财报中显示,其他第三方机构的数据中也不曾出现。而中兴通讯方面认为,自家消费者业务3.02%的增长,是由于国内手机产品和国内家庭终端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所致。然而,中兴手机营收真的会有增长吗?懂懂笔记发现,在IDC发布2016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报告时,有一句话模糊的讲到了中兴手机的销量,“中兴通讯2016年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与2015年相比锐减了36.5%。”根据时任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中兴终端CEO曾学忠2016年初的内部信获悉,2015年中兴智能手机全球实际发货量为5600万部。以此计算,中兴2016年的智能手机全球出货总量应为3556万部,远没有达到2016年初定下的7000万智能手机出货量的目标。在中兴手机销量大幅下跌的情况下,营收有所增长的说法显然缺少一定说服力。众所周知,中兴与华为的手机业务在2013年前后旗鼓相当,甚至在2014年中兴手机总出货量曾经超过1亿部(海外市场占比超过70%)。不过,转折点也正好发生在2014年。在2014年初,中兴手机的市场状况已经出现问题,在国内跌出市场销量前5名,而海外市场销量还保持在前五的地位。当时,刚担任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终端事业部CEO一职的曾学忠,曾经对媒体表示,“我觉得成绩有压力,包括你们可能也看到去年我们出货量智能机跌出前五,功能机还在前五,也可能这个还会下来,但更重要的是要聚焦精品,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一款产品。”尽管功能机在海外市场还有一些余威,但是中兴没有想到,2014年开始智能手机的大潮已经逐步席卷全球。包括华为在内的众多手机厂商已经放低功能机的出货量,进而专注利润空间更大的智能机市场。与此同时,华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开始逐年增加。在2015年初巴塞罗那的MWC上,曾学忠现场对外强调最多的,是中兴智能手机的语音控制和眼纹解锁创新技术。智能机市场一步错步步错,从2015年开始,砍掉了一般机型,专注于语音手机、安全手机和千元手机三大板块的中兴手机,开始遭遇困境。2015年,中兴智能手机实际发货量约为5600万部,没有达到当年的预期。同时,国内智能手机总销量仅为1500万部,与美国市场销量相当。2015年1月下旬,曾学忠通过个人公众号发出内部信表示:国内市场主要出现两大问题。一是战略失误,没有提前洞察到消费者转换趋势和渠道转换趋势,错过两个风口。另外是固有的管控模式、品牌等短板,没有得到充分提升。反思无法帮助扭转局势。2016第三方机构对全球手机厂商出货量的统计结果显示了一个残酷事实。今年2月份,IDC发布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报告显示:2016年华为、OPPO、vivo增速明显,分列第三、四、五名,出货量分别约为1.39亿部、9940万部和7730万部。然而,榜单里的中兴手机已经归在“其他”类了。开始反思整顿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中兴通讯在每一次困难时期,都能够快速反思并采取整顿措施。面对2012年的困局,中兴通讯选择了裁员。根据中兴通讯2012年财报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兴通讯员工从9万人减少到7.8万人。而裁员的目的,就是帮助中兴通讯节省巨额支出。与此同时,2012年下半年,中兴通讯成立了专家“扭亏团”,对部分已签亏损项目进行优化,着重提升新签合同的毛利率。同时,转变发展战略,收缩手机研发产品线。财经网曾在报道中写到,当时有分析人士表示,短期的业务收缩有助于改善业绩,但是会压制公司中长期的增长趋势。诚然,中兴通讯在2013年第一季度就实现了盈利。不过,这种做法是利弊相当,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兴通讯及中兴智能手机始终没能取得很大的进展。直到2016年,因为净利润的微薄导致“资不抵债”,再次出现亏损。同样,面对2016年的困境,中兴通讯再一次选择了裁员。今年1月初,中兴通讯宣布裁员约3000人,其中五分之一来自表现欠佳的手机业务部门。也就是说,有600名来自手机业务部门的人被裁掉,占到整体手机部门总人数的约20%。面对外界的质疑,中兴通讯回应称,每年流动率约为5%到8%,属于正常情况。话虽如此,但依然反映出中兴手机业务的潜在危机。不同的是,中兴通讯这次没有成立“扭亏团”,而是采取了一连串的换帅策略。2016年10月,中兴通讯发布人员调整通知,中兴通讯执行董事殷一民被任命为手机业务负责人。同年11月,中兴通讯内部宣布俞义方不再担任中兴终端中国区总经理,该职位由中兴通讯副总裁白波暂时接管。今年3月14日,殷一民接替赵先明担任中兴通讯董事长一职,赵先明继续担任公司总裁及执行董事。此次执掌帅印的殷一民,在中兴通讯担任执行董事已有20年之久。在2004年到2010年期间,殷一民成功接过创始人侯为贵手里的大旗,带着中兴通讯不断发展,更被称为中兴通讯的“关键先生”。舆论认为他的回归,将给手机业务带来更多可能。运营商世界网总编辑康钊表示:“殷一民有很强的技术背景,在产品研发方面很擅长,担任终端事业部总经理后,能提升中兴手机研发方面的实力。”中兴通讯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其预计2017年一季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将增长10%-20%,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20%以上。根据这份公告的内容,可以理解为中兴通讯内部认为,公司已经重新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只不过,这次危机度过之后,还将有新一轮的挑战等待着中兴通讯。在懂懂笔记与多位业界人士沟通过程中,接收到同一个信息,2017年运营商渠道将迎来新转机。曾经因为过分倚重运营商渠道而渐渐落寞的中兴手机,是否能抓住这次浪潮重回手机行业第一阵营,我们将拭目以待。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188366.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最多15字哦
后参与评论
观察、挖掘、感悟@IT老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艰难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