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到各个县的延安利源物流有限公司哪些

延安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延安市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
延安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延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延安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字体:大 中 小】打印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大力推进物流业发展,对于延安提升发展速度、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城乡统筹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延安市关于大力推动服务业突破发展的意见》,结合延安实际,制定《延安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到2015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9亿元,是2010年的2.7倍,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9%,占第三产业比重17.1%,分别较2010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和7.1个百分点,“十二五”前三年物流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物流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截至十二五末,2015年底,延安市公路总里程达2079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条,总里程713公里,实现了10县区通高速。普通国道共8条,总里程为1567公里,现有二级公路1066.3公里、三级公里476.1公里、四级及等外路24.6公里;省道共计14条,总里程为1997公里,现有二级公路566.9公里,三级公路1097.1公里,四级及等外公路333公里,实现了县县通国省道和二级公路。农村公路16514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其中84%的行政村通油路)。
3、服务能力日益提升
市县乡三级物流服务网络日益健全,建成大型物流园区5个,商贸物流配送中心8个,备案快递企业39家,全市邮政企业和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06亿元,仓储、运输、配送、商务配套等功能不断提升。与西安、榆林、太原、庆阳等周边城市经济交往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区域物流联动发展格局。
4、物流企业快速成长
注重对物流企业的培育扶持,注册物流企业85 家,具有现代经营意识的物流企业快速成长,形成了利源、大华、天宝盛世等一批所有制多元化、服务网络区域化和服务模式多样化的市场主体。
5、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传统物流服务加速向综合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服务转变,形成了能源物流、果业物流、城乡商贸物流等三大物流体系,专业化物流持续发展。各类现代化仓储运输、信息化设备、拣选配送、联运设施等物流技术装备得到逐步应用,物流产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二)物流产业发展条件
1、区位交通
延安地处陕甘宁革命老区的核心区域,是西北地区、西南地区连接华北地区重要交通物流节点。延安已开通至西安、北京、广州、重庆、上海等地的航线,新机场投入使用后,将开通更多的国内航线和国际航线。内蒙至华中铁路货运大通道已开工建设,延安至西安高铁开通后时间将进一步缩短为一小时左右。包茂高速(G65)、青兰高速(G22)、青银高速(G20)和G210国道贯通境内。
2、产业基础
油气、煤炭等能源产业实力雄厚,2015年,全年生产原煤4407.81万吨、卷烟39.7万箱,开采天然气34.13亿立方米,生产原油1675.15万吨,原油加工量1009.62万吨。粮食实现“十连丰”,粮食产量72.2万吨,蔬菜产量121.04万吨,全年苹果产量273.46万吨,全年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63.70万只、14.58万头、68.58万头,肉类总产量7.61万吨,红枣、花椒、核桃等产业持续增长。“红色旅游”发展迅速,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350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2.6亿元,品牌优势日益凸显。这些为发展大宗商品物流、农产品物流和文化商贸物流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3、运输能力
延安市运输能力持续提升,截止到2015年,全市客运企业16户,开通客运线路639条,投放客车1481辆,完成客运量298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86328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 6187万吨,增长6.92%,货物周转量 701880万吨公里,增长6.77%。
总体来看,延安市物流产业发展趋势良好,物流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物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对生产和生活的支撑能力在加强。同时,延安市物流业规模总体较小,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整体呈现“小而散”、“小而弱”的特征,具有产业带动和支撑能力的龙头企业不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物流业与主导产业的融合发展、联动发展不足,与周边地区产业衔接不够,与所拥有的交通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不相适应。
二、发展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到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基本特征的阶段。“新常态”下,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将持续回落,国内煤炭等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与此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业已进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和消费方式的逐步转变,将为全社会物流服务能力和效率持续提升注入新动力;同时,农业现代化对大宗农产品物流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不断增长,新型工业化要求加快建立规模化、现代化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此外,电子商务、网络消费等新型业态将推动快递物流需求继续高速增长。总体而言,“十三五”期间,我市物流业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且机遇大于挑战。
1、面临机遇
物流政策带来的机遇。我国先后出台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关于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015年)、《关于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2014年)、《全国电商物流发展专项规划()》等系列物流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延安市关于大力推动服务业突破发展的意见》等规划政策,为延安市物流业发展给予了指导,带来了新的机遇。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推进,长安号货运班列已实现了常态化运营,西安国际港务区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西安成为中国至中亚国际货运集散地。这为延安发展物流产业,全面融入全国物流大体系,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国家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将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产生巨量物流需求,带动商品流通在数量和范围上的快速增长,为物流产业发展带了新的契机。
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延安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构建油煤气盐初级产品—基础化工产品—精细化工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全力建设国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同时,大力发展八大产业集群和文化旅游五大板块,都将带动新的物流需求。
区域合作的机遇。国家着力推动区域合作发展,延安与周边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黄河金三角经济区、榆鄂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商品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区域物流需求规模将显著扩大,为依托产业优势,全面融入区域物流体系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安塞撤县设区,宝塔区与安塞区融合发展,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将明显增强,为延安在大区域中打造物流节点城市和集散中心带来了可能。
2、面临挑战
“十三五”期间延安市物流产业处于快速发展中,同时,物流产业面临以下问题:市场管理体制不畅,人才短缺,缺乏统一的统筹规划、协调推动机制,有利于培育市场主体、激励发展活力的政策不足,培育开放型经济的体制机制不活;同时,延安周边的区域竞争和产业竞争日益激烈,转型发展所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现代化快速交通、通讯的发展对原有产业格局产生冲击,这都是延安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三、发展战略
(一)总体思路
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把物流业作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途径。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以加快物流业集聚发展、转型发展、升级发展为重点,努力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围绕现代农业、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文化商贸等配套发展物流产业,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物流园区、优势企业、优质品牌。提升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建成陕北重要的物流中心、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省际物流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物流节点。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紧密依靠市场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创新政府调控、引导方式,推动简政放权和政策扶持“放管结合”,营造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产业融合,联动发展。充分发挥物流业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加快物流业与优势产业、重点产业联动发展,围绕主导产业形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支撑有力、运转高效的物流配套服务体系,促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软硬同步,协调发展。围绕物流业“四化”建设,加快各类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改造,在注重通道、园区、设施、网络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大体制机制、政策、人才、市场监管等软件建设,提高物流资源与设施的集约利用率和信息化水平,切实降低物流成本。
??#8212;—区域合作,突破发展。实施积极的物流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快承接吸纳省内外有实力的物流机构和企业,加强与甘宁蒙晋及榆林、西安、太原等周边地区的合作联动,建设物流一体化运作的市场体系,以开放谋发展,以合作寻突破。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占GDP6%左右,年均增长10%以上;
——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到15%以内;
——建成层次分明、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形成全省重要的物流中心和省际物流枢纽;
——培育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物流企业群体,形成一批具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物流园区、配送中心;
——产业配套及融合能力快速提升,对全市经济的支撑能力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物流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稳步提升,成为主导产业之一。
四、构建物流发展新格局
结合延安市城镇布局、产业基础、交通体系和功能定位,紧扣安塞撤县设区带来的机遇,以宝塔区和安塞区为核心,联合打造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省际物流枢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物流节点。
着力培育“一核、两区、四通道、五节点”的物流产业空间布局,构建重点突出、层级清晰、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物流产业体系,形成一核带动、两区支撑、四通道连接、五节点放射的发展格局。
图1 ???肧驦偤蚥??麩紥胥?/span&
(一)“一核”——宝塔-安塞现代物流发展核心区
依托姚店工业园区、城市新区及包西铁路、蒙华铁路和青兰高速,加快建设专业化物流园区。完善提升仓储、加工、集运、商贸、信息、金融、口岸、税收、检验、检疫等服务功能,打造核心功能载体,构建产业集聚、功能齐备、资源共享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平台。以加强多式联运、金融结算、口岸对接、电子商务等现代化运营能力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加工集运、城乡配送、区域分拨,突出功能集成、土地集约、企业集聚、联动发展,构建对接全省、带动全市、服务周边、联通口岸的综合型物流中心。重点支持安塞区沿河湾物流产业园发展,将其打造成为陕北最大的农副产品仓储地、集散地和配送及信息中心;承接陕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产品与物资的运输中转站;关中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产品销往陕北的重要通道和西安大宗物资北上销往榆林等地的集散地。重点建设姚店物流园区、李渠物流园区、延安北物流中心、延安青化砭物流园区、安塞区沿河湾物流园。
(二)“两区”——富县、延川物流功能区
富县物流功能区:发挥交通和区位优势,以农副产品物流为重点,大力发展仓储集运、分拨配送、商贸金融等,建设形成交通枢纽型物流功能区,为延安南部县区果业、林特产业等发展提供物流支撑,重点建设富县综合物流中心。
延川物流功能区: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物流为重点,发展综合贸易、仓储加工、多式联运,建设形成贸易流通与省际物流紧密结合的联动型物流功能区,为延安沿黄地区工农业发展提供物流支撑。重点建设延川综合物流中心。
(三)“四通道”——两纵两横物流大通道
南北物流主通道:建设提升以包茂高速、西延铁路、延安机场、210国道为轴心,连接宝塔物流核心区与安塞区、富县物流功能区的物流通道,进一步拓展通行能力和辐射范围,提高路铁、路空联运能力,构建北至内蒙、南接西安、纵贯陕北、通达西南的南北物流主通道。
南北物流次通道:建设提升以渭清公路、榆商高速为轴心,连接延川物流功能区与延长、宜川的物流通道,加快铁路支线和榆商高速公路建设,尽快打通形成北至榆林、南到关中、通达华中的南北物流次通道。
东西省际物流主通道:构建以兰青高速、309国道为轴心,连接富县物流功能区与宜川,西至甘宁、东到山西、通达青岛口岸的省际物流主通道。
东西省际物流次通道:构建以延吴高速、延延高速为轴心,连接延川物流功能区、安塞物流功能区与吴起、志丹,西至宁夏、东到山西、通达京津的省际物流次通道。
图2 ???肧驦偩??胥?/span&
(四)“五节点”——洛川、黄陵、宜川、吴起、子长物流节点
根据产业特点、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布局建设5个特色鲜明、产业带动力强的县级物流节点。
洛川、宜川:结合果业发展布局,建设洛川、宜川两个生产服务型物流节点。重点提供果业仓储、加工、集运、销售及农资配送等服务,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陆空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等,促进生产企业主辅分离,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带动周边县区干鲜杂果及林特产业发展,形成在全国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果品物流基地。重点建设洛川苹果物流园区、宜川果业物流园区。
黄陵:结合旅游业发展,建设黄陵商贸服务型物流节点,重点为文化旅游业提供产品生产加工、贸易集运服务,形成全省重要的文化旅游商品集散基地。重点建设黄陵综合物流中心。
子长:结合能源产业优势,建设子长生产服务型物流节点,重点为能源产业发展提供装备采购、仓储集运、加工销售服务,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能源产业物流基地。依托已建成的子长县电子商务孵化中心,构建子长大型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和配送网点为一体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子长县电商仓储物流中心、子长县城东工业物流园区。
吴起: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建设吴起综合服务型物流节点,重点发展城乡配送、物资集散、商贸货代、能源物流等,形成陕甘宁毗邻地区重要的省际综合物流基地。重点建设定均综合物流中心、金马工业品物流中心。
五、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一)农产品物流
围绕特色农业发展,结合国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精品畜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粮食物流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
粮食物流:以推进散储、散运、散装、散卸“四散化”运输为重点,加大散粮中转仓和储备库的建设和维修改造力度,引进先进粮食仓储设备和技术,切实改善粮食仓储条件。实施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建设工程,推动粮食物流企业整合重组。鼓励粮食生产者、流通企业、加工企业之间的合作,构建“农户→粮食收储企业→粮食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的粮食物流一体化供应链。以谷类、豆类等为中心,重点建设小杂粮质量标准体系,同时顺应杂粮食品主食化、功能化趋势,发展杂粮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把小杂粮做成大产业。
果业物流:以宝塔区、洛川县、宜川县和富县为重点,发展苹果冷链物流,新建一批千吨级气调储藏库和省会城市外销窗口,重点建设洛川苹果物流园区、宜川果业物流园区等配套物流中心。充分发挥洛川苹果产业园信息发布和市场调节功能,增强市场影响力。以红枣、核桃为重点,依托种植布局,在延川、黄龙重点建设物流生产基地,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杂果综合交易市场,强化信息发布、集成功能建设。
农畜产品物流:以升级改造现有市场为重点,完善检测检验、冷链仓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功能,加强与外埠市场联合,提高辐射能力和运营效率。支持大宗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施设备建设,建设一批大型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和低温配送、处理中心,提升批发市场等重要节点的冷链设施水平,完善冷链物流网络。
(二)大宗商品物流
以安塞区、志丹县、吴起县、宜川县、子长县、延川县等能源富集区为重点,加快建设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物流系统。加强大宗商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仓库、货场、铁路专用线、加工机械、装卸设备和运输车辆等。针对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产品,建设集信息、交易、存储、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的危险化学品物流中心;发展专业化的危险品物流服务,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物流全过程的跟踪、监控、管理。
争取国家在延安布局铁路煤炭战略装车点,加强宜川、黄陵、子长等地区煤炭物流基础设施和通道建设,提升延安煤炭物流集散能力,重点建设黄韩侯铁路和蒙华运煤专线等煤炭物流通道,规划建设一批工业园区铁路专线,主要包括延长盐煤气园区铁路专线、华能延安电厂铁路专线、延川盐化工园区铁路专线、白石村工业园铁路专线、子长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等。在煤炭生产基地和中转基地,建设黄陵煤炭物流园区、子长煤炭物流园区,实现煤炭资源就地洗选、混配、集散,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和综合利用率。支持煤炭物流企业整合采购、物流、配煤、销售、资金、信息等功能,实施创新和集约的煤炭物流供应链服务。推动黄陵、子长等煤炭交易中心建设,积极发展煤炭金融、保险、期货等延伸服务,打造以煤炭物流为主体,交易、加工、金融、保险、期货等一体化的综合性煤炭物流基地。
完善全市管道网络,加快发展天然气、石油、煤制气等各类管道运输,形成完善的原油、原煤、天然气管线网络。加大成品油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油田运送成品油的油罐车在完成本单位运输任务的前提下,提供社会化服务,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
(三)装备物流
能源装备物流:结合能源产业布局,在宝塔区、延川县、安塞区、富县、子长县建设装备制造物流中心,鼓励专业物流企业为装备制造产业提供采购、生产、销售、备品备件集拼等供应链物流服务,促进生产企业就地采购、就近运输,降低物流成本。
汽配物流:依托宝塔区、安塞县、富县、延川县、吴起县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和商贸流通集聚区,整合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物流资源,规范商品车运输市场,开发标准运输装备,建立以汽车及零部件商贸集聚区为核心的汽车物流服务体系。着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生产物流,培育和引进专业化汽车物流企业 ,加快汽车交易物流设施建设,推动市场配送、合作配送和自营配送等不同汽车物流方式的有效衔接,积极推进汽车逆向物流 ,做好退货及回收两方面工作,大力发展汽车会展业。
(四)商贸物流
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定位和各县区发展目标,建设一批示范效应广、辐射能力强、具备相应层次功能的商贸服务业物流项目。宝塔区重点发展红色旅游商品,黄陵县重点发展黄帝陵旅游商品,宜川县重点发展石雕和草编等民间工艺品,安塞区、吴起县、志丹县、洛川县、子长县等重点发展农民画、剪纸、民族乐器等民俗艺术品。促进旅游、文化和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结合,实施一条龙服务。创新思路,采取“电子商务+机场、车站提货”的新模式,积极推进旅游电子商务发展。
鼓励企业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适应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发展需要,发展面向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支持城镇大型连锁企业加强内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结合商品批发企业和储运企业的改组,鼓励其延伸服务功能,建设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和统一配送的商品、物资配送中心。大力发展连锁超市、便民店、专营店等多种新型商业模式,构建安全、快捷、运作规范的现代商贸城镇物流配送体系。支持物流企业发展农村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医药产品、中小学教材等连锁配送服务,构建农村物流配送经营体系。完善农村家电、农机、汽车等维修服务网络。整合配送资源,构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和配送网络。建成一批区域性仓储配送基地,吸引制造商、电商、快递和零担物流公司、第三方服务公司入驻,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和专业化服务水平。
(五)建材物流
集合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建设一批集交易、展示、仓储、分拨、配送、金融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建材综合物流园区,完善交易平台,增强集散功能,满足城镇建设需要。结合实际,创新建材市场经营业态。推行一站式购物服务,开展深度营销,拉长价值链条,积极发展装饰咨询、工程设计、订购服务、商品加工、货物配送、专业施工等相关配套服务。推动建材交易市场与大型物流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联动发展。支持发展建材标准化加工、配送,提高物流附加值。围绕建材生产基地和需求量较大的地区,推动建设宝塔区建材家居物流园、延川县建材家电物流园、子长县建材家居批发交易中心等一批项目。
(六)再生资源物流
  以供应链和社会大循环的基本思想,加快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体系,重点推动包装物、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等生活废弃物和报废工程机械、农作物秸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等有使用价值废弃物的回收物流发展。加强对废旧物品回收物流的起始点控制,加大废弃物回收物流处理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快建设一批集中式废旧物品处理中心,提高回收物品的收集、分拣、加工、搬运、仓储、包装、维修等管理水平,制定相应的回收指标,将分类回收和分类处理相结合,实现废弃物的妥善处置、循环利用、无害环保。
(七)应急物流
针对延安特殊的气候与地形特点,建立全市统一协调、反应迅捷、运行有序、高效可靠的应急物流体系。选择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应急物流运作能力的骨干企业。提升应急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完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推进应急生产、流通、储备、运输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和应急信息交换、数据共享。建立应对不同类别突发事件的物流安全保障体系,就应急物资的采购、储运、调拨,制定应急预案,优化物流应急作业组织和程序,完善应急处理机制,保证应急调控需要。提高应对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六、构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一)完善物流园区建设
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依托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枢纽优势,围绕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等物流需求集聚地,在重要物流节点区县,根据发展规划要求,充分利用已有运输场站、仓储基地等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物流园区。加快在建物流园区建设进度,尽快投入运营。升级改造现有物流园区,进一步完善仓储、加工、配送、分拣、包装、信息等服务功能。
专栏1:延安市重点物流园区
新 ?????氥?驦偤譥?d譥?????肥朤?で驦健??/span&
宝塔区:延安姚店物流园区、李渠物流园区、延安市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利源物流园区、柳树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延安青化砭产业园区和碾庄汽车产业园区。
安塞区:沿河湾物流产业园、安塞寿光农产品物流中心。
富 ???????驦偤譥?e??大?驦偤譥? 1/4 /span&
延川县:延川综合物流中心。
洛川县:洛川苹果物流集散中心。
宜川县:宜川物流园区。
延长县:延长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延长县焦家岭物流园区。
志丹县:志丹综合物流中心。
子长县:子长工业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子长县电子商务物流园区
甘泉县:甘泉综合物流中心。
黄陵县:黄陵综合物流中心。
吴起县:定均综合物流中心,金马工业品物流中心。
黄龙县:黄龙生态物流中心、黄龙县玉米交易市场物流中心。
(二)积极发展多式联运
紧抓“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新机遇,以并入中欧陆路通道为重点,建设区域多式联运通道。加快多式联运设施建设,构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集疏运通道,配备现代化的中转设施,建立覆盖全市范围的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完善铁路、公路集疏运设施,提升铁路场站和港站后方通道能力。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构建与铁路、机场和公路货运站能力匹配的公路集疏运网络系统。发展公铁联运、陆空联运、铁水联运,加快推进大宗散货集装箱多式联运,积极发展干支直达等运输组织方式,探索构建以半挂车为标准荷载单元的铁路驮背运输、水路滚装运输等多式联运体系。开展跨市场区域、跨运输方式、跨服务边界的网络合作模式,大幅提升货物中转效率,有效解决物流运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推进物流通道建设
完善交通设施,提升道路等级,建设两横两纵的物流通道。加强公路、铁路、航空的衔接,发展多式联运,提高货物流通速度。按照“建设大口岸、构筑大通道、发展大物流”的要求,做好口岸建设,尽快由陆路口岸扩展至航空、陆路双口岸,促进延安外向型经济突破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公路:加快榆商高速、延延高速、延黄高速二线建设,完善两纵两横“井”字型高速公路网和三条高速公路连接线;推进210省道、渭清公路改扩建,建设“六纵六横”、“三环八辐射”的干线公路网;以县乡公路升级改造、环乡公路建设,打通断头路,解决建制村通畅为重点,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覆盖广度和技术标准。
铁路:以县县通铁路为目标,构造“四纵三横两辐射一枢纽”的干线铁路格局及干线铁路与专支线连网的铁路运输体系。重点建设西安至延安城际铁路、西包客运专线、蒙西至华中铁路、蒙西至华中铁路、延安至银川铁路等铁路干线,同时为工业园区能化项目配套建设十四条专支线,使延安成为陕北地区输送物资南下和东运的重要铁路枢纽城市。
专栏2:延安物流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
公路。高速公路重点建设榆商高速延安段、延安至华池高速公路、延安绕城高速、定汉高速延安段(吴起至定边)、姚店至子长至榆林界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重点建设:1,国省干线加快改扩建黄龙至瓦子街国道、子长至横山界、S206安塞至靖边、G309富县至甘肃界、延安至安塞、延安至甘泉、G327黄龙(土基镇)至黄陵、秦家川至杨舒公路。2、经济干线重点建设延安北过境、志丹至靖边、宜川至集义至韩城界、甘泉至志丹至吴起公路。3、旅游公路重点建设志丹至南梁、中字梁至赵连坟公路。
铁路:铁路干线重点建设西安至延安城际铁路、西包客运专线、蒙西至华中铁路、延安至银川铁路、黄陵至华阴城际铁路。铁路专支线重点建设建新、建庄煤矿铁路专用线、督河村化工园区铁路专用线、杨舒石油化工铁路专用线、延川盐化工区铁路专用线、延川明珠生态工业园区专用线、延长盐、煤气化工园区铁路专用线、安塞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中煤铁路专用线。
航空:重点建设延安新机场,通用机场重点建设壶口机场、黄陵机场、乾坤湾机场。
管道:重点建设神木至渭南输煤管线、四条延石化-延能化烃类燃料输送管道、子长-靖边天然气管输工程。
??font face="仿宋" &航空:加快延安新机场建设进度,同时按照延安“旅游带动”的战略布局,在壶口、黄陵、乾坤湾三地新建通用机场,以满足应急救援、警务航空、人工影响天气、旅游观光等公益需求。加密现有航班班次,开通新航线。承担好高附加值和鲜活货物的运输,提高延安航空物流业发展水平。
管道:抓住国家调整能源布局的机遇,完善以延安为中心的输油输气管网。原油管道方面,同步建设进口管道和炼厂连接线。成品油管道方面,完善区域性成品油管道网。天然气管道方面,加快建设区域性支线管网和各区域管网、各主干管道之间的联络线。重点建成神木至渭南输煤管线,加快建设四条延石化—延能化烃类燃料输送管道,尽早建成子长——靖边天然气管输工程。充分发挥管道运输成本低、损耗小、安全性高的特点,提高延安能源运输水平。
(四)完善城市配送网络
结合延安新城及县城建设,建立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配送网点等多层次的城市配送网络。在市区周边建设或改造一批物流中心,形成城市物资供应的集散中心,实现长途运输与短途运输的合理衔接,重点推动宝塔区农产品物流园区、延川县综合物流中心、安塞区综合物流中心、定均综合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
建立支持电子商务的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工商企业、银行、税务、保险等机构信息共享。大力培育专业商贸物流企业,采用物流信息系统,整合商贸供应链上下游关系,提高运转效率。支持和鼓励专业运输企业开展城市配送,提高配送的专业化水平,解决城市快递、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问题。加快发展城市居民重要消费品连锁配送服务,发展小批量、多频次、时效性强的直接配送、“门到门”配送。
(五)加快农村物流发展
发挥邮政企业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将现代物流理念引入农村,打造农村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与商业、供销、农机、科技等农村服务机构合作,按照“配送+分销”的运作模式,叠加各类涉农服务功能。在全市81个乡镇和3386个行政村建立“三农”代办点。建立农资服务示范工程,支持“三农”服务网点经营农资产品、日用消费品和农副产品的分销代理和配送服务,鼓励物流企业在农村开展小型家电、通信产品、文化娱乐产品等消费品的分销和配送服务。
加强物流企业与农村种植大户、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合作,建立农副产品销售直通车,同时加强与大型农副产品流通企业、超市的合作,开展仓储、分拣、配送、代收货款等服务,推动农副产品进城入市和全国分销。努力构建连接城乡、双向流通、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农村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加强物流园区中转联运设施、仓储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广应用新标准、新技术、新装备,积极引入金融、税务、海关、检验检疫等功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依托物流园区建设,培育一批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争创一批知名物流服务品牌,提高物流服务影响力和知名度。物流园区建设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做好衔接,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同时也要防止出现新的“圈地”现象。
七、着力提升物流发展水平
(一)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按照“扶大、扶优、扶强”原则,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带动战略。鼓励现有大中型物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业务创新,引导社会资金对物流业的投入,支持专业化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放宽市场准入,取消对物流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促进现有运输、仓储、货代、外贸、批发和零售企业的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在全市物流枢纽和重点物流园区建立一批现代物流专业公司。同时扶持引导企业改造升级或兼并重组,扩大经营规模,在各物流领域和重点环节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综合服务水平高、竞争实力强的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龙头物流企业,鼓励和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构建物流服务体系,实现物流企业经营主体、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物流服务形式的多样化,满足工商企业的综合性、全过程物流服务需求。
在培育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扶持中小物流企业发展。通过改善金融物流服务,建立中小物流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支持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行业的中小物流企业完善功能和延伸服务,找准市场定位,加快升级改造,通过资产重组和业务融合,创新服务模式,扩展服务网络,满足多样化的物流市场需求。
(二)积极发展绿色物流
以循环经济的思路,推进绿色、环保、低碳物流。按照无污染、低能耗、更安全的要求,规范物流作业流程、提高物流效率。制定物流环保标准,鼓励企业实施绿色运输管理、绿色包装管理、绿色流通加工,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推动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废弃物回收的逆向物流。
在物流园区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选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门窗、设备、仪器,将太阳能光伏屋顶发电技术应用在园区仓储建筑屋顶,推广雨水收集利用。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园区内能源管理,防止浪费。
大力支持发展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等可行的绿色物流技术。通过这些绿色物流技术的应用,达到从生产设计、能源与原材料选用、工艺技术与设备维护管理等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对物流过程进行控制的目标。
(三)提升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信息化:支持企业采用集装单元、射频识别、货物跟踪、自动分拣、立体仓库、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等物流新技术,提高物流运作管理水平。鼓励新一代移动通信、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系统、自动导引车辆、自动收费系统以及托盘等集装单元化技术普及。推动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产品可追溯、在线调度管理、全自动物流配送、智能配货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建设分行业和区域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重点建设综合运输信息平台、物流资源交易平台和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标准化: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的仓储、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实现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托盘,开展托盘的租赁回收业务,实现托盘标准化、社会化运作。实施物流标准化服务示范工程,选择大型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鼓励物流企业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品标识、物流装备设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等,以物流的标准化促进现代化发展。
(四)鼓励应用供应链管理
在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鼓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尝试建设第四方供应链管理平台,加速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的融合,建立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网络整合物流企业的资源,从而为供求双方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供应链计划、采购物流、入厂物流、交付物流、回收物流、供应链金融以及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务。加快发展具有供应链设计、咨询管理能力的专业第四方供应链管理企业,着力提升面向制造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水平。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在口岸办和市发改委设立办公室,各县区成立相应机构,负责研究协调物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政策,制定发展规划,策划落实重点项目,推进项目建设。各物流园区设立管理委员会,负责土地征用、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物业管理等工作。对各层级机构实施归口管理。
2、强化综合协调。一是建立延安市物流业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相关部门工作,加强统一指导和管理,统筹推进规划实施、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工作。二是加强与省级相关部门对接,力争重大项目纳入省级规划,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三是建立与铁路、交通、民航部门的定期协调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3、完善统计制度。制订物流业统计信息收集、研究、分析、监测和评估制度。建立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加强产业跟踪监测、研究和宏观指导。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优化物流统计网上直报系统,建立物流统计二级平台,建立健全物流统计信息共享机制。
(二)加大政策支持
1、保障物流园区用地。各县区应做好规划衔接协调,将物流园区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时落实土地使用指标。积极拓宽土地供应渠道,从现有物流业用地调整和滩涂开发整理等方面寻求途径增加物流用地,满足物流业发展用地需求。对列入国家、省市级的重点物流项目,优先安排土地使用指标,开通审批立项绿色通道。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新增物流项目根据类型、规模,尽可能集中布局,节约物流用地。严格控制园区数量和规模,防止盲目建设或以物流园区名义圈占土地。
2、建设物流金融体系。深化金融、保险系统改革,建立专业性物流金融机构,加快物流业和金融业结合。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物流园区运营主体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筹集建设资金。对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运输等物流基础设施提供信贷支持。创新投融资方式,建立完善中小物流企业担保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支持物流业发展的金融业务。对发展条件好、带动作用大的示范物流园区,加大投融资支持。
(三)完善市场环境
1、成立行业协会。成立市物流行业协会,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创新型物流服务体系,协助做好物流行业战略和专业课题研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物流园区相关标准制修订、推广物流行业标准、加强物流技术交流和物流咨询服务、引导推动科技创新等相关工作,逐步建立行业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良性发展机制。
2、推动标准化建设。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物流标准,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物流标准体系。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节点积极引进货物自动分拣与包装、物流编码、智能电子标签、条码等物流技术。积极开展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引导企业使用统一标准。
3、加强人才培养。一是制定物流人才培养计划,鼓励高校、高职、培训机构开设物流业相关课程,联合延安大学、延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开展物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在职培训,采取定向、委托、在职等多种形式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在重点物流园区、重点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二是联合物流企业和高校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有计划地引进物流业高层次人才,对年薪10万以上的优秀人才给予个人所得税和购房安家补贴。三是组织开展“物流师”专业职称认证工作,实行持证上岗,定期审核,提高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四是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物流培训交流,定期组织中高级管理人员外出交流、学习。
(四)推动开放合作
1、推进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鼓励中小配套物流企业发展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引入第三方物流合作,对企业因物流业务剥离导致的总体税负增加,增加部分由同级财政主管部门从该企业因物流业务剥离经营后新增的地方税收部分予以30%补助。
2、全面扩大开放。加强与国际先进物流企业合资、合作与交流,引入新的经营方式、服务理念和服务产品,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企业运行机制。鼓励有优势的重点物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全面的合作关系。积极引进具有国际或区域物流网络、能够系统整合物流资源的大型物流企业,参与资源整合和项目建设。
3、深化产业合作。充分利用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契机,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在分销、运输、仓储、货代等物流领域的合作。鼓励有条件的物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外埠市场,在金融、保险、外汇、出入境管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便利条件。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延安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网站标识码 &&&&陕ICP备号&&&&
联系电话:&&&&地址:延安市新区为民服务中心4号楼1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义乌到延安物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