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智能制造是什么专业硬件领域有哪些新的创业趋势

跨界智造:智能硬件创业有哪些可避免的坑?未来走向何方?    在北京中航泊悦酒店举办“第四届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峰会”上,执一资本合伙人李牧晴、磁石科技科技的CEO李志华、戈壁创投副总裁孙萌、快乐妈咪创始人陶建辉、Testin云测联合创始人兼CEO王军就智能硬件的文体和未来走向进行了讨论。
  日,为进一步促进文创产业与金融资本的共荣发展,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再次携手清科集团,在北京中航泊悦酒店举办“第四届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峰会”,整合与文化产业界的高端资源,透视产业动向和趋势,以资本之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发展。以下是”圆桌讨论4:“跨界智造,演绎不一样的精彩”的现场实录:
  专场主席:
  李牧晴& 执一资本& 合伙人
  专场嘉宾:
  李志华& 磁石科技& CEO
  孙& 萌& 创投& 副总裁
  陶建辉& 快乐妈咪& 创始人
  王& 军& Testin云测& 联合创始人、CEO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原文:http://news.pedaily.cn/events/.shtml
1【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
5886゜15524゜24928゜34631゜44490゜52880゜61405゜71162゜8989゜9959゜1028844゜125337゜225218゜324984゜424378゜524001゜621716゜719719゜819564゜919498゜10
A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Pre-A 1000万人民币 融资B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A轮 5000万人民币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林小姐010-10.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趋势]智能硬件创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找到当前的最佳切入点
我的图书馆
[趋势]智能硬件创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找到当前的最佳切入点
  单片机作为智能硬件的基础,我们有必要了解和单片机有关的智能硬件市场的趋势和前景如何?  如果说2014年是智能硬件爆发的前夜,那么仅在2015年上半年,智能硬件市场就迎来了第一次大爆炸,小米、乐视、360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原本形势一片大好的蓝海市场,在一夕之间就成为了即将葬满森森白骨的血海。同样面对强劲对手的步步紧逼,谁能度熬过漫漫长夜活到天明呢?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智能硬件正迅速被大众接受  半年以来,大众对智能硬件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据京东6月发布的《智能硬件数据分析报告》,2015年1——5月智能硬件的同比销售额增长264%,用户量增长215%。“艾媒”发布的《智能硬件市场分析报告》也预测,2015年全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431亿元,同比增长41.8%。  图1:大众对智能硬件态度转暖  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各大厂商也开始了追逐:雷军表示要投资百余家智能硬件公司,并已推出小米手环、小米插线板等硬件;乐视推出智能手机,搭配电视以完善生态布局;360手机与智能家居双管齐下,步入手机市场后不忘继续推出儿童智能手表、智能摄像机、超级充电器等智能硬件。  表面上各大公司进军智能硬件领域是为了填补市场缺口,而其深层原因则是门户、搜索、社交软件等传统入口正在退化,智能硬件已成为互联网的入口;另外智能硬件深度符合李克强总书记所提出的“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概念,智能化、连接化、模块化、交互化等,将会成为未来制造业的主要方向。遂有专业IT人员断言,智能硬件,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下一张船票。  群众追捧,厂商卖力,智能硬件市场欣欣向荣的姿态由此而生。  虽然已经有不少公司开发出智能穿戴产品,但是如果要进一步促进智能穿戴普及,以可穿戴设备为例,设计中的几个难点不可忽视:  一是低功耗问题,要比拼MCU本身工作功耗和待机功耗,并保证MCU从睡眠中唤醒时间尽量短;  二是MCU与传感器外设接口设计,其原则是保证实时性、数据完整性和低功耗;  三是整合更智能的方案;  四是穿戴设备UI设计,需要创新的理解和设计;  五是穿戴设备平台、OS、算法、通信协议和软件问题;  最后,与智能硬件相通,工业设计、制造以及材料亦是难点。  冷眼,智能硬件从喧嚣走向现实  诚然,随着“万物互联”概念的兴起,智能硬件升温明显,上述眼疾手快的互联网公司都将目光放在了家居产品上。然而概念只是概念,从概念到产品成熟再到量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真空期中,已足够智能硬件市场完成数次洗牌,理想固然美好,但在大厂商的排挤中活下去,才是最迫切的需求。  图2:智能硬件市场竞争激烈  对于国内的智能硬件厂商来说,想活下去,最重要的就是抓住用户痛点与比针还细的切入点。  前者以小米的智能设备为例:小米插线板上可直接充电的USB接口就很好的抓到了用户的痛点,若没有这个痛点,由于安全等问题,小米插线板甚至还不及传统插线板。  在细化切入点上,则是360占优:360儿童智能手表,虽然也属于可穿戴智能设备,但由于其定位明确,细化切分市场,抓住“儿童”这一切入点,避开了大部分市场竞争;相反,因为切入点过于宽泛,小米手环被Apple Watch狙击而导致集体走弱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安全,智能硬件的阿克琉斯之踵  市场竞争越激烈,越能衬托出其前景光明。但是这看似前途无限的领域,却也存在着致命的隐患。市面上大多智能硬件,因制造商急于联网,忽略了其背后隐藏的安全问题,隐私泄露、弱密码、非加密通讯,及网页操作等漏洞屡遭曝光;且由于部分企业管理层对智能硬件安全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导致威胁信息安全甚至人身安全的事故频发。  信息泄露:去年9月,一款可以感染路由器、恒温器、烘干机等许多智能硬件的恶意软件,组成了1.2万至1.5万台的大型僵尸网络,并在亚洲和美国实施了各种形式的DDoS攻击。攻击流量峰值高达215G,每秒1.5亿个数据包。  人身威胁:今年4月,某家公司生产的可直接充电的智能插线板频频遭到网友举报,称其存在自燃、烧毁手机插口等风险。  据ORICO统计,每月仅淘宝的充电器销售量就能达到2600万,对比其中排名靠前产品的介绍就能发现,大多数插线板都不具备完善的防护措施;然而《360商城免费使用数据分析》显示,超过80%的用户最担心的,恰恰就是充电器的安全问题。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是仅次于生存条件的底层(基础)需求。然而国内很多的智能硬件厂商,却连这最基础的需求也无法满足。  未来,保护、满足用户的才能活下来  在诸多涉足智能硬件领域的互联网公司中,鲜有完全遵循用户意志的,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在国内,互联网公司往往也是“底蕴不深”的代名词,以安全为例:若无足够的安全基因,企业在对硬件安全性的把握上,将远不及传统硬件公司。  这一点仅从安全企业360与手机厂商小米生产的充电器间的异同就能看出端倪。360超级充电器比可直充的小米插线板多出防过流、防过充、防过热、防短路等多项保护功能;而小米则将主要的设计花费在防止插线板“丑、乱、粗糙”上。综合用户对安全的要求来看,两者高下立判。  尽管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但见微知著,从中也能窥得企业做智能硬件的态度。乐视、小米和360可以说是智能硬件领域最有可能成长为独角兽的公司。可惜乐视目前在智能硬件上发力主要集中在智能电视和手机两个产品;后两者则都全力在智能硬件领域全面布局,小米有手机作为连接中枢,对上刚刚创办奇酷、收购大神的360,也能拼个不落下风。  智能硬件市场变数极大,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导致一款产品死在成熟、量产的路上。而这个不小心,可能是一场不大不小的安全事故,也可能是一场引火自焚的饥饿营销。所以想活到天亮,不仅要在满足用户的需求,还要给他们足够保护与安全感。现在看来,360已属及格,小米等也只不过稍差一步。  夜已深了,天亮还远吗?  联网特性是智能硬件的灵魂。联入互联网的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对固定的物体,通过无线路由将信息发送到云端;另一类是通过比如穿戴式设备,连接到手机。智能硬件是联入互联网的关键,但它的开发现在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包括:  1、智能硬件对MCU要求很高,现在的MCU产品性能、资源有限,功耗有待进一步降低;  2、在智能硬件的工业设计中,结构、工艺、材料都需要进一步优化;  3、软件复杂,因为涉及到很多驱动、协议、安全、算法和应用,使得在实验室中实现起来容易,但是要做出稳定、健康的,并且能够进入应用的产品很难;  4、经验与视角,传统制造公司缺乏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公司没有硬件固件经验;创业公司大多只有一个概念、一张图,无法深入探索。  针对这些问题,物联网给嵌入式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采用标准的无线技术、成熟的方案非常重要,基于MCU的嵌入式软件是核心,有制造经验、也有互联网思维的人更可能成功。智能硬件涉及面非常广,需要生态链上大家的通力合作。关注我们“单片机”,回复“教程”获取单片机教程书籍。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智能硬件的现状与发展趋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智能硬件的现状与发展趋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8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阅读时间大约7分钟(2548字)
可能延续到2017年的人工智能十大趋势,机会与风险并存
十个可能延续到2017年的人工智能趋势。
猎云注:近年来,人工智能这个名词被多次提及,很多企业也开始涉及此领域,人工智能即将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当我们还在思考人工智能的普及离我们有多远时,它的来临也许比我们想象来的更快,一些人工智能趋势已经在很好地进行,以下为十个可能延续到2017年的人工智能趋势。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大数据文摘|bigdatadigest。
这个幻灯片强调了十个可能延续到2017年的人工智能趋势,对企业的IT团队来说它们可能都很重要。其中一些人工智能趋势已经在很好地进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一个整体,人工智能领域可能会变得更重要。对于企业和技术供应商,人工智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也可能存在一些重大风险。
期待着聊天机器人、智能事物和人工智能医学研究来占据明年的新闻头条。
图片来源:TechEmergence
你认为哪些人工智能的消费者应用将在5年内获得成功?
1.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在TechEmergence进行的一项2016年调查中,询问了人工智能的高管和创业者,什么人工智能应用在未来五年内可能会获得成功。他们的首选是虚拟代理和聊天机器人,获得了37%的投票。这些软件程序能够理解自然语言,并通过消息传递服务或电子邮件与人沟通。包括IBM和Facebook在内的几家公司已经宣布了帮助开发者创建聊天室的平台,这些平台似乎越来越受欢迎。去年夏天,Facebook宣布,在其飞书信(Messenger)服务上有超过11,000个机器人。根据IBM的统计,65%的千禧一代(Millennials,出生于s)喜欢与机器人进行交流而不是与现场助理交谈。
“Gartner预计,到2018年,全球最大的200家企业大多数都会利用智能应用,并使用大数据的完整工具包和分析工具,来优化自身的产品和改善客户体验。”——Gartner,2016年10月
2. 应用开发
创建聊天机器人并不是开发人员使用人工智能的唯一方式。许多企业正在将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功能集成到他们的Web应用、移动应用和内部的企业应用中。人工智能正在发展推荐引擎、安排会议、排定待办事项列表、在大数据中查找隐藏的价值的一系列功能等等。在其2017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列表中,Gartner将智能应用排在了第二位。其中写道,“Gartner预计,到2018年,全球最大的200家企业大多数都会利用智能应用,并使用大数据的完整工具包和分析工具,来优化自身的产品和改善客户体验。”
图片来源:Gartner and Statista
物联网将在2020年成为主流
按类别在全球使用的智能互联物品的估计数量
3. 智能物件
人工智能也与物联网(IoT)的趋势相关,“智能物件”(intelligent things)在Gartner的2017年前十大战略技术趋势列表中排名第三。其中说道,“现有的物联网设备将使智能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功能无处不在,包括家庭、办公室、工厂车间和医疗设施。”例如,下一代健身追踪器不仅可以监控您的健康信息,还可能具有机器学习和分析功能,使它们能够根据您的个人健康史和过去的追踪器数据提出改善健康的建议。
图片来源:CBInsights
人工智能:子行业热图
(截至6/15/2016)
4. 医学研究
人工智能的最热门领域之一是医疗健康行业。IDC在其《全球半年度认知/人工智能支出指南》中将诊断和治疗系统列为2016年吸引最多投资的领域之一,并表示在未来五年内,包括药物研究和发现以及诊断和治疗系统的使用案例将获得最大的发展。在五年期间,它预测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投资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9.3%。同样,CBInsights将医疗健康列为人工智能中最热的领域,并作为今年的创业项目。
图片来源:Intel
有趣的事实!你知道吗?人类的大脑有超过1000亿的神经元,更不用说仍在调查研究中的一系列复杂的生物过程。相比之下,到目前为止最复杂的神经网络只有10亿多个节点。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tel.com/machinelearning
5. 生物模型
人工智能和健康科学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方式:不只有健康研究人员转向人工智能,用以帮助他们回答医疗健康问题,计算机科学研究人员也正在转向生物模型,用以帮助他们创建更好的人工智能软件。麻省理工学院和谷歌最近都被报道在创建与人类大脑功能相似的神经网络,这个领域的研究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未来学家Ray Kurzweil甚至预测到2030年,我们将能够合并人类的大脑和计算机网络,创造一种混合形式的人工智能。
图片来源:Google
6. 人工智能硬件
虽然软件在人工智能工业中获得了很大的关注,但硬件也是方程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英特尔最近详细描述了其将人工智能功能构建到其芯片中的努力,试图使人工智能“人人都能使用”(available for all)。其他开发商正在研究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车辆、机器人和无人机。IDC预测,AI硬件收入将在未来五年内以超过60%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而波士顿咨询公司估计,到2025年,自动驾驶车辆的市场价值可能达到420亿美元。
图片来源:Venture Scanner
7. 人工智能创业
有了这么多的机会,创始人急于创建专注于人工智能的新公司。在最近的关于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报告中,Venture Scanner确定了来自73个不同国家的1500个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总资金超过91亿美元。最近,许多大型科技公司,如英特尔、谷歌、苹果、Facebook和微软一直在疯狂购买、抢购很多小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期待这种趋势在2017年持续,并为创业公司吸引更多的风险资本。
“机器人、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和自动化等认知技术将在2025年之前取代美国7%的工作岗位。”——Forrester Research,2016年6月
8. 人工智能劳动力的影响
有了这么多的人工智能,公司会不会不再需要人工?在2016年6月的一份报告中,Forrester预测,“机器人、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和自动化等认知技术将在2025年之前取代美国7%的工作岗位。”通过估计,16%的美国工人将被人工智能系统取代,并且人工智能可以创造相当于劳动力9%的新工作。人工智能是好还是坏将取决于你的工作是什么类型的:可以看到办公室人员的可用职位大幅减少,而数据科学家、自动化专家和机器人监控专业人士可以看到更多的工作机会。
图片来源:Gartner, 2016年7月
9. 反对力量
潜在的对人工智能的反对可能来自几个方向。首先,如果像Forrester预测的那样,人工智能开始接管一些人类工作,似乎很可能遭到一些流离失所的工人的反对,这可能会有政治影响。此外,许多科学家,例如生命未来研究所(the Future of Life Institute)的相关科学家表达了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潜在风险的关注。最后,如果人工智能技术做不到与当前大肆宣传的一样,企业和消费者会对人工智能技术不满意。在《2016年度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中,Gartner将智能机器人、认知专家顾问、机器学习和自动驾驶车辆定位为“膨胀预期的顶峰”(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附近,这意味着人工智能的几个领域可能会在不久的未来进入失望阶段。
正确预测最近三次美国总统选举的人工智能系统,在谁能入主白宫的比赛中表示,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领先于民主党竞争对手希拉里·克林顿。”——CNBC,日
10. 改进预测能力
人工智能已经产生影响的一个领域是提高预测能力。在许多方面,向人工智能的转变是调查和研究向大数据分析的自然演变,并且对于已经看到使用其他类型分析工具的价值的组织来说,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分析自然是下一步。
在最近的美国总统选举前几天,CNBC报道说,一个印度创业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预测唐纳德·特朗普将赢得选举,尽管当时的大多数民意调查表示希拉里·克林顿领先。也许明年,接下来的这个幻灯片将由具有伟大的预测能力的人工智能创建。
Winter is Coming.【】
<div class="module-box mb20" v-for="(item,index) in items" v-if="index
{{item.author_user_sign}}微信号 :TMT_VC
19:07:50  陈静_2014 
摘要:很多人将2013年定为可穿戴设备的元年,刚刚过去的CES展从Razer Nabu、Martian Notifier等硬件创业公司,到索尼、LG、中兴等消费电子厂商,再到英特尔、CSR等半导体厂商,几乎所有与硬件沾边的公司都在投入这场可穿戴设备大潮。
趋势网()讯:
2012年Pebble在众筹平台上一鸣惊人,做了可穿戴创业的一个典范,今年的CES上Pebble的第二代产品Pebble Steel虽无实质性改进,但是也的确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智能手表产品中,Pebble也注定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经典。相对于很多巨头的在可穿戴领域的尝试和探索,更多搅动可穿戴这波大潮的是更多的创业公司,可穿戴设备创业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结合这段时间自己对可穿戴的一些心得体会,梳理下我的观点。
1、可穿戴是否已经真的到来?
虽然CES展上可穿戴的热潮扑面而来,但是看淡甚至看衰的大有人在,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在CES期间表示:可穿戴产业仍然处于培育期,五年之内难成大业。的确,CES展上虽然很多公司都推出了可穿戴设备,然而对于巨头来说,可穿戴更多的是尝试和探索,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一些产品仍然偏&极客&,现阶段仍然是小众市场。
市场仍在培育这个毋庸置疑,只是是否真如张亚勤所言需要五年时间,这个我不敢苟同。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爆炸性发展的时代,五年时间,大屏手机、平板电脑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手机处理器也由当初单核400M主频到如今的八核 2G以上的主频。五年前没有新浪微博、没有微信,五年前Windows Mobile还如日中天。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最没有安全感的时代。五年时间,可以倒掉诺基亚、挂掉摩托罗拉、毁掉黑莓,五年时间Facebook可以从无到有赶超雅虎,挤掉Myspace。因此对于英特尔、索尼这样的巨头而言,可穿戴设备既是探索更是防守和布局,市场虽然还在培育,但是谁能敢肯定可穿戴设备不会成为下一个成长和爆发点?
相对眼下微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弱势,按理说微软更应该抓住一切可能的增长点,正如昔日的老战友英特尔一样,张亚勤的观点是个人见解还是微软的整体认识这个不得而知,不过值得关注是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在过去一年的转变,百度、360、盛大等公司均推出了可穿戴产品,并在后续产品上积极布局,同时还有前赴后继、百花齐放的创业公司,无论目前的市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可穿戴的时代已经到来!
2、可穿戴硬件创业有没有未来?
互联网的很多领域,注定是巨头甚至是寡头时代,可穿戴设备亦会如此,只是现阶段还处于&做蛋糕&阶段,对于小公司甚至是创业者而言,让巨头们的探索甚至防御做大蛋糕,即使到了&分蛋糕&阶段,借助巨头们搭建的舞台一样能够唱的一出好戏。
可穿戴硬件创业有没有未来?我想借《穿戴式设备硬件创业已无前途》一文简要梳理下我对可穿戴硬件创业的几个观点,由于篇幅关系,这里分三点简要表述不具体展开:
(1)互联网创业,什么是未来,什么是前途?对于互联网创业来说,做出好产品,有个好市场未必就是唯一的前途,正如罗振宇所说的互联网时代与传统时代的区别,互联网时代进入的是一片竹林而不是几座金字塔高峰,就像《卧虎藏龙》中的竹林打斗一样,这棵竹子失手还有机会抓住另外一棵。对于互联网创业也是一样,抓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用心做出好产品,而市场的变数实在太多,即使没有获得市场,做产品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做事风格、资源整合能力都将会是抓住下一棵竹子的资本,创业做的是产品,更是团队和能力,可穿戴无论市场如何,绝对是值得去做的一个领域。
(2)互联网创业也是巨头的博弈。正如前文所言,互联网时代,很多领域将会是巨头甚至是寡头时代,而且,也是巨头们都缺乏安全感的时代。因此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套路和玩法。对于创业者而言,巨头的博弈同样是互联网创业的一个出路。以最近风头正火的的打车软件为例,也许很多人纳闷,这种没有商业模式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远来看都很难看到盈利而且市场获取又需要大量投入的打车软件为什么能够不断地融资、大把的烧钱?这就正如小说《三体》中宇宙中的黑暗森林法则一样,这就是互联网的法则,虽然打车软件本身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但是却实实在在的解决了问题、影响了生活,和巨头们的业务相融合就具有更大的竞争力,而巨头们有能力将这种影响变现,即使能否变现尚不清楚,处于不安全感考虑,这种影响和资源也不能让竞争对手占据。因此阿里之于&快的&,腾讯之于&滴滴&,巨头们博弈的介入,很多时候就是创业的一种变现。
(3)变,就有可能。回到可穿戴本身,《穿戴式设备硬件创业已无前途》的作者下此结论有几个基本点:一是硬件门槛高,二是商业模式不明朗,三是功能定位混乱。作者的观点我基本认同,但是作者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变,才有可能&,而这也恰恰是互联网的魅力所在。对于硬件门槛,最近看到一个关乎Pebble的小段子:
Pebble第一代推出概念设计时,人们把他叫做下一家苹果。但是,当Pebble拿着自己的设计图来到中国深圳华强北寻找加工工厂时,深圳工厂圈子里流传说:来了批老外,要生产十万支电子表,不知道是不是脑子被驴踢了,这么小的量也来烦我们,我们至少都是几十万的单子才做加工的。最后,是深圳一个小工厂帮忙做的加工,所以也出现了后面&Pebble实物品质太差,用户要求退货&的新闻。
深圳完善的产业链,加上类似联发科这样的模式,结合常用的预售、工程机、抢购之类的玩法,硬件的门槛是有,但是绝对好过很多行业。而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硬件方案,不光不是门槛,更是依赖,太多想赚一把快钱的人照搬手机的方案和模式,于是催生了一批奇葩的产品,于是也造成了可穿戴设备的乱象。再结合上面两点,从这里来看,商业模式一样不是问题,而功能定位混乱,在我的《智能手表2014:先改套路,再谈颠覆!》一文中已经详细论述,这里不在赘述。
3、巨头搭台好唱戏!
PC时代的微软和英特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RM和谷歌,在向一个新的时代过渡的过程中,平台性的产品提供了更利于发展的&土壤&和更大的发展前景,而上一代的平台也恰恰是像下一代过渡最大的绊脚石。微软的Windows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失利不能不说是因为微软在PC上太过成功,如今进入可穿戴时代,Android是否会重蹈Windows的覆辙,这个未必,这就看后面的巨头们如何搭好这个台。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针对智能手表谈了几个基本观点,最基本的一个观点就是针对需求重新构造手表,而不是对手机做减法,用做手机的套路来做手表。正如前文所言,Android完善的生态系统,联发科们超集成的解决方案,深圳模式成熟的产业链,硬件不是门槛,更是依赖,正是在软硬件上的依赖和懒惰,导致了那些宣传能跑分,能运行原生安卓,能玩游戏的手表产品的出现。这些平台不是不可以用,而是这些都是智能手机的平台不能生搬硬套的去用,在做一个新的领域之前先找准用户需求,从需求出发做最优秀的产品,而不是堆砌鸡肋的功能为自己的懒惰与依赖找借口。
那什么是可穿戴的台?巨头们将会如何搭台?今年CES期间英特尔发布的智能硬件平台Edison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这块采用了英特尔&Quark&处理器只有SD卡大小的智能硬件平台是英特尔继&Quark&处理器之后对可穿戴与智能硬件领域的进一步布局。然而相对类似联发科MT6572这样如今被广泛采用的平台而言,无论是在性能、价格、软件与开发者资源等方面,Edison都远远不够,然而这对于已经错失移动互联网的英特尔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开始。
对于智能手环、手表等一些可穿戴设备来说,远远不需要双核1GHz那么强大的处理器和Android这样强大的系统,这样的组合在智能家居、智能电视、智能路由等领域合适,但是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真的有些臃肿,因此相对于英特尔我更期待德州仪器(TI)、意法半导体(ST)等公司能够推出针对性的平台和集成化的解决方案。TI已经推出手机处理器市场,然而TI却仍然是当之无愧的半导体巨头,在电源管理、基带、无线、处理器等领域均有着非常完善的产品线,TI已经推出了部分解决方案。ST在手机处理器市场也一直不尽如人意,STE U8500等产品市场反响非常一般,但是ST却在手机传感器市场占据领导地位,同时有着最为强大的Cortex_M系列产品。因此如果TI和ST包括NXP、飞思卡尔这样的公司,能够根据可穿戴的功能需求和定位进行进一步整合,提供的完善的软硬件资源,将会有更大的前景。
从具体技术角度来看,索尼的SmartWatch、Pebble等产品均使用了ST的STM32系列处理器,Cortex-M3、M4架构相对于传统Cortex-A架构的手机处理器,有着非常低的功耗和相对可穿戴产品而言足够的性能。如果能够将Cortex-M处理器、蓝牙、电源管理等必备模块在硬件上进行整合,将RTOS(轻量级实时系统)、GUI(用户界面)、底层的数据同步、消息提醒等功能进行软件上的整合,推出集成度更高的解决方案,将会带来可穿戴更加美好的春天。
回到本文一开始提到的微软,对于微软来说同样有很多施展空间,微软之前已经针对Cortex-M3推出了针对超轻量级平台的.NET Micro Framework软件架构,Agent Smartwatch等手表产品也已经采用了该架构。.NET Micro Framework现阶段本身处境已经很尴尬,如果微软能够针对可穿戴应用,借助其强大的软件资源,推出针对性更强的软件架构和开发平台,那么在可穿戴领域将会有非常广阔的市场。
巨头搭台好唱戏,对于创业者而言,平台是想法和创意实现的垫脚石而不是依赖,而随着市场的逐步打开,逐渐丰富的平台资源将会给众多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可能。新形态、新功能、新玩法不断被发掘,产品功能和消费需求不断碰撞,用户习惯在逐渐改变,市场需求逐渐被培育,可穿戴创业没有那么悲观。
微博:@趋势网
微信:TMT_VC
支付宝备用金:开通取用入口 额度如何提高 不还会怎么样
支付宝蚂蚁会员备用金:怎么开通提额取用归还的方法规定
淘宝新人福利社最新红包活动:实惠好货专区 一元包邮拼团
商业化下手机产品的竞争到底该如何取胜?
支付宝新人权益:新用户去哪注册、怎么验证,才能拿礼包
618年中大促玩法升级!全程图解(附超级红包多次领取方法)
<a href="mailto:.cn&subject=新闻投递:&body=无限趋势·趋势网欢迎您随时投递新闻,并将为您第一时间审核发布,敬请通读:1.文章图片每张宽度<500像素、大小新闻投递
&&电话:010-
引领互联网产业 Serving Internet Industry:始于2008 专业高端 服务业界 启蒙趋势 无限趋势
移动互联网产业门户:互联网·新媒体·手机通信·移动应用·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互动娱乐·创业投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盈都大厦  趋势网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制造2025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