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每年进口那么多的大豆,难道不能自己生产吗

中国每年需要进口多少大豆?只进口美国的还是有其他国家的?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大豆5264万吨,来自美国、巴西等一批国家
粮食安全一方面要提高国内粮食种植生产环节的规模化和经营结构,中国的农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要逐步抢夺全球大宗商品,特别是关心中国的核...
你的问题不会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我可以选一个角度回答你,中国每年进口最多的是:西方思想意识。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已有4700多年种植大豆的历史。欧美各国栽培大豆的历史很短,大约在19 世纪后期才从中国传去。本世纪30 年代,大豆栽培已遍及世界各国。在1...
美国2007年批准的军费是4393亿美元
中国2006年的军费是2838亿人民币!!
按照现在汇率1:7.80
美国人均军费是11421.8人民币(人口按照3亿...
答: 1.申请公司在印尼要有法定代理人
2.申请商标需在印尼当地注册
3.工厂需有ISO 9001或类似体系认证
答: 在稳步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的同时,要不断扩大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资产比例和规模,并积极推动其他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壮大
答: 第一步,回顾自己的资产状况。包括存量资产和未来收入的预期,知道有多少财可以理,这是最基本的前提。第二步,设定理财目标。需要从具体的时间、金额和对目标的描述等来定...
答: 在稳步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的同时,要不断扩大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资产比例和规模,并积极推动其他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壮大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当前位置: & &&&&&&
大豆生产和进口的经济逻辑
发布: 10:26:05&
来源:《开放时代》&
作者:高原&
  【内容提要】在当前关于大豆的讨论中,有两点尚未得到争论双方的重视:一是大豆生产和进口背后的经济逻辑;二是中国政府政策中可取的抉择以及其所隐含的有可能成为充满建设性潜力的未来出路。我们不该把大豆经济简单看作是一种&外国资本&与&中国主体性&非此即彼的对立,也不应把它简单看作是&科学的西方&和&落后的中国&之间的非此即彼的对立。
  【关键词】天然大豆 转基因大豆 旧农业 新农业 大豆蛋白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debate over the soybean issue, two points have failed to get the attention of both sides: first, the economic logic behind the production and importation of soybeans, and second, the feasible decision in the policy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its implied constructive potentials as a way out for the future. We should not view the soybean economy simply as an either-or confrontation between &foreign capital& and &Chinese subjectivity& or between &the scientific west& and &the backward China&.
  Keywords:natural soybean, transgenic soybean, old agriculture, new agriculture, soybean protein
  近二十年来,中国的大豆播种面积变化不大,在缓慢上升约15%之后又下降到原位(见下文)。但中国每年进口的大豆数量则直线上升,2012年达到5300万吨,大约是该年中国自己生产的1300万吨的四倍。这意味着中国大豆消费总量的80%是进口的。在20世纪上半期,中国曾经是全世界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国,而且直至1995年,中国消费的大豆基本由国内生产提供。如此短期之内、如此戏剧性的变化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呢?是像有的观察者所强调的那样,由于国外跨国资本凭借转基因大豆入侵和倾销,从而占领了中国的市场,中国政府则因加入世贸组织,迫不得已而委曲求全地接纳了损己利人的关税和贸易条件,由此协助外国跨国公司获得了绝对的优势?还是简单因为高科学技术的优质转基因大豆压倒了中国的天然大豆,反映的是农业必然的&现代化&和&高科技化&的全球趋势?还是另有别的更根本的原因?  
  日,生物化学博士方舟子发起活动提倡公众&品尝&转基因食品,自称是一项&科普&工作,引起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的激烈评击,导致两人的&五轮激战&,一时转基因食品问题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其中大豆问题特别突出。(《方舟子VS崔永元&&就转基因问题微博五轮激战》,2013)方舟子主要从科学主义和现代主义角度来看待问题,而在同一时段,王绍光、严海蓉等知名&左派&学者则主要从反对跨国资本和提倡民族主权角度出发来论证转基因食品对小生产者、中国农业和相关产业所带来的破坏性冲击,同时也把问题纳入长远的食物安全和环境污染框架内来进行讨论(王绍光,2013;严海蓉、陈义媛,2013;佟屏亚,2013;李鹏,2011;郭于华,2005)。本文重点论证了未曾得到双方重视的两点:一是当前大豆生产和进口背后的经济逻辑;二是中国政府政策中可取的抉择以及其所隐含的有可能成为充满建设性潜力的未来出路。
  一、大豆生产
  首先要明确的是,大豆生产是占用相对较多土地和使用相对较少劳动力的农业生产,其单位面积产值较低。它的单位面积产值要远低于高值农产品&&诸如(我们称之为)&新农业&的拱棚/ 温室蔬菜、水果和肉鱼养殖。与大豆生产不同,后者是&劳力和(非机械)资本(如肥料、优质种子、拱棚、薄膜等)双密集&的农业,用地相对较少&&其单位面积产值要远高于大豆和粮食生产的&旧农业&。新农业是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农业革命&&农业总产值(不变价格)达到了之前的足足六倍&&的基本动力。(详细论证见黄宗智,待刊稿:第6章;黄宗智,2010:第6章)  
  由于这个农业革命并不广为人知,我们称之为&隐性的农业革命&:和历史上的农业革命,特别是18世纪英国的农业革命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绿色革命&不同,它不是体现于主要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而更多是体现于从低值农产品转向越来越高比例的高值农产品。表1说明近二十年来的&隐性农业革命&的主要内容。  
  显然,这三十年来的农林牧渔&大农业&总产值提高的来源主要不在于种植业的亩产量(亦即传统意义上的农业革命)增加,而在于农业结构的重组,主要是高值农产品在农业中所占比例的提高,尤其反映于牧业和渔业产值所代表的养殖业的大规模扩增。这期间,种植业的产值虽然增加了307%,但牧业则增加了943%,渔业更增加了1804%。  种植业本身之中,最能代表新农业的是拱棚和温室蔬菜,在产值增加方面起到远高于旧农业的谷物种植所起的作用。表2首先解剖种植业中的大豆和蔬菜所占的播种面积比例和产值比例。显而易见,蔬菜产值(相对农林牧副渔总产值的)比例要比其占用土地面积的比例高出甚多,而大豆的产值则相反地只是其所占土地面积比例的约六分之一。我们如果能够区分旧式的露地蔬菜种植和新型的拱棚或温室蔬菜(但目前的统计数据不允许这样做),其间差别会更加悬殊(我们缺乏水果的精确数据)。如表2所示,相对高产值的蔬菜和相对低产值的谷物种植间有很大的不同:蔬菜中的&设施农业&是基本和新型养殖业、渔业相似的,其按亩产值要数倍于谷物和大豆种植的旧农业。显而易见,在旧农业的谷物和大豆种植面积所占比例基本稳定的同时,其所占产值比例日益收缩,从不止四分之一收缩到不到六分之一。同时,新农业&&蔬菜、养殖、渔业&&的产值则和农业总产值的快速增加同步扩增,所占总产值比例已经快速扩增到谷物的四倍。这个农业结构的转变正是近三十年的&隐性农业革命&的核心。而在旧农业的谷物和大豆种植之中,大豆是单位面积产值最低的作物:其产值所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只是其播种面积的约六分之一,比谷物平均的四分之一还要低一半。  
  从土地使用(播种面积)角度来考虑,变化也非常显著。牧业,包括小农场的种养结合,以及渔业所用鱼塘的耕地面积,不好统计,但蔬菜和水果面积的变化则非常突出。如表3所示,蔬菜的播种面积从1980年的0.47亿亩扩增到2010年的2.85亿亩,达到之前的606%。同时期,水果的播种面积从0.27亿亩剧增到1.73亿亩, 即641%。1980年,蔬菜只占到总播种面积的2.2%, 水果占1.2%, 菜果共占3.4%;2010年,蔬菜占到总播种面积的11.8%,水果占7.1%。两者合并起来达到18.9%。这个变化非常显著。  
  显然,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农业结构越来越多转向高值农产品。这也是中国农业越来越依赖进口大豆和谷物的基本经济原因,更是中国积极在巴西购买土地来生产大豆的基本经济动因。①纯粹从经济角度来考虑,用新农业替代旧农业,是划得来的。将用地较少、产值较高的新农业产品(蔬菜、水果、肉鱼)的出口与用地较多、产值较低的旧农业的进口来交换,也是划得来的。  我们也可以这样来考虑:如果中国想要完全由自己来生产每年所消费的大豆,每年需要另外播种多少亩大豆,占用全国总播种面积多少?表4和图1按照历年大豆进口量和国内大豆单产量来估算答案。显而易见,2009年以来,每年需要另外播种约四亿亩以上的大豆,占到全国总播种面积的15%~20%。这意味着必须减少如此幅度的谷物或高值新农业产品,实际上根本就不可考虑。这是国内大豆产量没有显著增加而大豆进口快速增长的基本原因。  
  而近二十年来大豆的播种面积之所以没有更多地缩减(只于上下15%幅度之内&&见图2)(虽然,最近几年&&从年&&也显示了令人担忧的急剧下降;这个问题下面还要讨论),主要是因为国家出于保证基本食品供应独立性的考虑,一直都在补贴不那么高效益的大豆和粮食种植(包括粮食种植按亩补贴和机械购买补贴),并大规模储备粮食借以稳定价格(在价格过低时买进、过高时抛出,于2008年所储备粮食达到总产的20%以上)。②在大豆主产区,如黑龙江,大豆和小麦、水稻、玉米享受一样的种粮补贴。③在内地非大豆主产区,大豆一般不享受种粮补贴,这和那些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小和零散有关。但近年来各地政策执行中,出现一种趋势,即按照承包地面积进行种粮补贴,而不考虑实际种植品种。同时,国家针对大豆,最近正在设计所谓的&目标价格补贴&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如果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按两者的价差核定补贴额,由政府直接补贴给农民;如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则不启动补贴。预计&目标价格补贴&制度将成为大豆这一农产品最主要的补贴方式,未来也许可以起到稳定大豆生产的作用。④国家的保护措施是大豆播种面积在近二十年来没有更大幅度缩减的基本原因。如果简单按照中国劳动力相对丰富和便宜,以及美国、巴西等国家的土地相对丰富和便宜的&比较优势&逻辑来考虑,更为经济的结合是更高度的分工和交换:由中国来负担更多的劳动相对密集的蔬菜、水果的种植和肉鱼养殖,由美国、巴西、阿根廷来负担更多的土地密集粮食生产。但是,粮食结构从来就不简单决定于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也起了一定作用。  
  对中国进口大豆的来源地美国来说,其经济逻辑则正好相反。转基因大豆占到绝对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抗农达&(RR,Roundup Ready)转基因大豆的一个关键特征:&农达&( Roundup )草柑膦是美国最广泛使用的除杂草剂,而所谓的&抗农达&的含义就是RR转基因大豆具有抗拒这种除草剂的能力。这是个关键特征,因为对地多人少的美国农业来说,节省劳动力而不是节省用地才是最关键的因素。这里应该说明,迄今转基因大豆并没有能够实现比天然大豆要高的单位面积产量。美国之所以能够相对廉价生产这种转基因大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借草柑膦的使用而节省了除草所需的劳动成本,而不是因为它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这也是美国这种转基因大豆之所以能够占据到其本国90%的大豆生产以及大规模占据中国进口大豆市场的重要因素。(钟金传、吴文良、夏友富,、49)
  二、大豆需求
  当然,促成当前的大豆经济结构背后的另一主要经济动力是市场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其中的关键因素是近三十年来伴随人民收入提高而来的中国食品消费的转型,从(我们称之为)原来的8:1:1(粮食:蔬菜:肉食)比例朝向(黄宗智和彭玉生根据目前大陆城市中上层收入人群以及台湾地区消费状况而预测的)4:3:3的演变。图3显示1980年以来这些不同食品所占的总食品消费比例的演变。近三十年来,中国人均肉&鱼消费有显著的增加,水果同样,蔬菜消费的变化则体现于不是简单的量性增加,而是越来越多的不同品种和高档蔬菜的消费,而粮食消费则大规模减少。(详细论证见黄宗智、彭玉生,2007)  
  大豆消费总量在近二十年来所增加的部分(约四倍)主要并不是大豆或传统豆制品(豆腐、豆皮、酱油、腐乳等)消费的增加,而是新式豆制品消费的增加,主要是人们食用的豆油和养殖业所用饲料中的豆粕。豆油消费的增加主要来自伴随人们收入提高而来的更多食用油的需求。与菜油相比,豆油脂肪含量较低,比较健康。之前,菜油一直是中国的主要食用油,但近年来其地位已经被大豆油所取代。虽然如此,这些年来油菜的播种面积仍然基本稳定, 豆油消费的增加是加在之前的菜油消费之上的,反映了人们伴随收入增加而增加食用植物油消费的大趋势。  豆油之所以多用进口转基因大豆不仅是因为其原料相对便宜,也因为其含油量(19%)要高于中国的天然大豆(17%)。(钟金传、吴文良、夏友富,2005; 《进口大豆再加新品种》,2013;Gibson and Garren, 2005;郭于华,2005)图4对比近年来各种不同食用油的消费量,说明豆油使用扩增的总体趋势。今天其总量已经达到将近一千万吨,消耗的大豆原料在五千万吨以上,一部分来自国内自产,更多来自进口大豆和豆油。  
  豆粕用于饲料则主要源自肉食消费增加及其所导致的养殖业的快速扩增,由此促使饲料需求的大规模扩增。而大豆之所以被用于饲料的关键原因在于大豆豆粕所起的作用:动物营养科学研究发现,一份豆粕加上四份玉米或其他饲料,能够使猪、牛、鸡、鸭、鱼更高效地把饲料消化为蛋白质。近年来新添加的饲料使用基本属于这种新的高效豆粕饲料。( Brown, 2013) 图5说明近年来进口的大豆约三分之二是用于生产饲料的。  
  饲料中的&饲用豆粕&之所以主要依赖进口转基因大豆主要是因为其价格相对便宜。有的相关论述认为中国是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在大豆方面迫不得已只征收3%的进口税。(《中国每年进口大豆是国产五倍,关税只有3%左右》,2013)有论者指控,1995年黑龙江省因其大豆减产而把本省所产大豆限于省内使用,由此触发从境外进口大豆的长期趋势。美国生产商由此看到商机,借助于其先进的饲料生产技术而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李鹏,2011)⑤这些观察都没错,但如果没有上述相对便宜的基本动因,进口大豆绝对不会达到如今的规模。当然,美国政府大力补贴出口的转基因大豆生产也起了一定作用。⑥但对中国来说,地多人少国家所产的大豆既然基本比地少人多的中国便宜,更便宜点只会更加强使用进口大豆的动机。也就是说,中国政府之所以继续接受低关税是有其经济考虑的。当代的中国政府是一个主权性较强的国家,也是个精打细算的政府,绝对不应错认为是类似于帝国主义时期关税完全受人摆布的国家。  
  至于中国的土产天然大豆(迄今国家不允许转移因大豆在国内种植⑦&&原因之一是转基因大豆与天然大豆混合的话,很可能会导致天然大豆基因的变异),与转基因大豆相比,一个重要的优点是蛋白质含量普遍要比转基因大豆高。(《大豆蛋白》,2013) 这是中国能够出口大豆蛋白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中国出口天然大豆蛋白快速增长,2010年达到22万吨的规模,占全球总大豆蛋白出口量的一半以上。虽然如此,大豆蛋白出口量还只相当于进口大豆的较小比例:2010年总值才约四亿美元,只是进口大豆总值250亿美元的1.6%(《欧盟终止对华大豆蛋白反倾销调查》,2012;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2011:表9-6)。  
  目前中国的大豆蛋白产业尚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几乎单一地全是作为肉制品所附加的凝胶型大豆蛋白(亦称&组织化大豆蛋白& [textured soybean protein],简称TSP),可以达到肉制品30%的重量,并提高其蛋白含量(因为大豆蛋白含量一般要比猪、牛、鸡肉高一倍)。(韩飞、刘勇,2013;《大豆蛋白》,2013)它之所以进入国外市场迄今主要靠的是廉价(约2万元人民币一吨,而国外高档大豆蛋白的3万元~5万元一吨),因此甚至引起欧盟对中国可能在倾销大豆蛋白的控诉和调查&&但结果被裁定是没有根据的控诉。(《欧盟终止对华大豆蛋白反倾销调查》,2012)它尚未能够与美国和日本花样众多的高档保健大豆蛋白产品竞争。(韩飞、刘勇,2013)  
  中国大豆长远的、真正的出路其实主要在于保健食品。相当高比例亚裔人士不容易消化奶制品,因而倾向较多依赖豆制品(豆浆、豆奶)的蛋白。另外,大豆蛋白含有雌激素, 可以调节更年期妇女体内的激素,缓解更年期综合症。此外,大豆蛋白不含胆固醇,有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再则,大豆蛋白不含淀粉,对糖尿病患者特别适用。(《大豆》,2013:&食用价值&、&食用功效&;《大豆蛋白》,2013)由于诸如以上的这些原因,大豆在全世界消费者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健康食品声誉。而关心和使用健康食品者,绝少会愿意食用转基因食品,冒人们尚未能够确切知道的可能风险。⑧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健康和食品安全问题的今天,中国的天然大豆和其制品其实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全世界主要产区都转产转基因大豆的大趋势下,中国的天然大豆未来完全可以占据大豆作为保健食品的主要供应地的市场。作为保健食品原料,天然大豆具有高于转基因大豆的经济效益:2013年美国本国的转基因大豆价格是500美元/ 吨~600美元/ 吨,而从中国进口的有机天然大豆的市价则约1000美元(&Organic soybean price&,2013;李鹏,2011)。作为大豆加工产业,大豆蛋白产业在中国国内的利润要远高于大豆压榨(油)产业,超过一倍或更多。(《欧盟终止对华大豆蛋白反倾销调查》,2012)近年来,国外大豆保健食品市场快速扩增,而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高收入人群的进一步扩增,在国内也将具有更宽阔的市场。这是一个能够把大豆从旧农业的低值生产逐步转向类似于其他高值新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康庄大道,是一个值得国家积极投入和特别鼓励与扶持的产业领域。
 责任编辑: 卻颖
更多关于 大豆,大豆蛋白 的新闻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网站通行证: 密码:&验证码:
网站通行证: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www.mzyf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民主与法制网
 京公网安备 本网律师顾问: 建议使用IE6以上分辨率浏览为什么中国大量进口美国大豆而不收购我们国内自己产的大豆?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中国大量进口美国大豆而不收购我们国内自己产的大豆?
为什么中国大量进口美国大豆而不收购我们国内自己产的大豆?现在的农村出现很多农民即使大豆价格很低赔本也要卖出去,防止积压在手里。然而中国却要从外国进口大豆,为什么中国不能多从国内收购大豆这样既保证农民不会积压资金也不会外流呢?进口大豆的质量优势已经被公认,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这里说一些宏观数据:2016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达到710万公顷,总产量达到1310万吨,较去年增加150万吨。710万公顷=1.07亿亩。我国2016年进口大豆8391万吨。如果要把进口大豆都换成国产大豆,那么需要把大豆的播种面积提高到7.9亿亩。根据2016年的农业普查,我国共有耕地20.24亿亩。我国2016年所有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是刚好25亿亩(部分地区部分农作物一年多次播种)。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用纯国产大豆,那么我们耕地的31.6%的播种面积都要拿来种大豆。把全国1/3的耕地播种面积拿来种大豆,大豆是自己自足了,那口粮怎么办?饲料怎么办?蔬菜怎么办?水果怎么办?我国2016年水稻+小麦的总播种面积是8.1亿亩,和上面要生产9700万吨大豆所需要的7.9亿亩耕地相当,但我们的小麦+水稻产量却是3.4亿吨,是同面积大豆产量的3.5倍。所以其本质原因就是: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只有水稻小麦玉米的1/3-1/4,大豆是一种“土地密集型”产业,东亚人多地少的国家,在这方面天然没有优势。我们人多地少,种植低单产作物的机会成本高机会成本高,市场的选择就是:种植单产高的谷物,保证我们的口粮和大部分饲料粮,种植人力耗费较高的蔬菜水果,利用我们劳动力便宜的优势。巴西美国这种人均耕地面积极其富余,还可以玩儿休耕的国家,才是大豆真正的归宿。拿东亚的土地来种大豆,太奢侈了。所谓“粮食安全”,不是指吃油、吃肉的安全。在现有农业生产力条件下,我们这20亿亩耕地,完全无法满足近14亿人口吃肉吃油的自由。如今人均9000美元的GDP水平,让我们的日常餐饮从20年前的大量主粮+少油+少肉,演变成了少量主粮+多油+中等水平的肉。炒菜多放油、水油混合物煮肉(火锅、水煮肉片、小龙虾等),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消费。对油和肉的追求,让大豆这种既能提供廉价食用油又能提供豆粕饲料的神器进口量大增。并不是我们的产量下降了,而是我们的需求暴增了。20年前的1998年,我国大豆产量1385万吨,和现在水平差不多,进口量350万吨,只有如今的1/20不到。我们历史上大豆产量最高的时候,也不过是1800万吨,离我们现在每年1亿吨的需求相距甚远。人均9000美元的GDP只是个开始,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的人均GDP达到2-3万美元,对肉类的消费需求还会大增:《当幸福来敲门》里面,一个落魄的黑人父亲,回家后给儿子做的饭是——煎牛肉饼。如果有一天,中国的贫困户,家里没钱了,只好去超市买一块冷冻牛肉饼煎给儿子吃...那么不仅是大豆,我国的小麦、玉米(作为饲料粮)的进口量也会数量级的暴增。届时,美国、巴西、阿根廷的农场休耕也会逐渐消失,而是会像中国这样,一块地年年浇化肥,给中国人民种植饲料粮——金钱的力量自然会调节这一切。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崛起,对全球的农业都是一次大洗牌,20年后,非洲的人口将从10亿增长到20亿,对口粮、油料的需求也会剧增。过去30年,米国人民的人均牛肉消费下滑、人均鸡肉消费大增,其本质也是美国人民的收入占全球居民总收入的份额在下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凭借着7-10%的高经济增长,在从新大陆群众嘴里抢牛肉吃。回归主题:人多地少的地区,自己承担高单产、必须型作物,而把低单产、改善型作物外包给新大陆,这是必然的、无法人为扭转的客观现实。中国人民要想天天煎牛排、一人一天一斤奶,就得有这样的觉悟。想要吃得好,想要长得高,想要让贫困户都有牛肉吃,就得有实力去地球上抢夺(有钱买、买得到、能阻止别人不卖)这些资源,而不是畏手畏脚的号召“自给自足”。( 来源:知乎&塞冬)
馆藏&85935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大豆进口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