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澎湃s2处理器处理器是谁的

小米澎湃S1处理器被对手虐就代表性能不行?
[摘要]我们找来了搭载骁龙625的vivo X9和Helio P10的魅蓝Max这两款同级别产品,对应用启动、跑分和下载进行了测试。
正在加载...
腾讯数码讯(苏扬)小米终于发布了自己的处理器松果澎湃S1,首款手机小米5c也已经落地。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澎湃S1主要参数包括八核64位处理器,主频2.2GHz,四核Mali T860图形处理器,32位高性能语音DSP,支持VoLTE等等,但是性能如何?我们找来了搭载骁龙625的vivo X9和Helio P10的魅蓝Max这两款同级别的产品,对应用启动、跑分和下载几个方面进行了测试。你觉得到底是骁龙625虐了澎湃S1和Helio P10,还是Helio P10独领风骚,再或者澎湃S1表现最佳?答案就在视频中。提前透露一个彩蛋,在下载测试中,搭载澎湃S1的小米5c确实血虐了两个对手。推荐:关注腾讯数码微信官号(ID:qqdigi),带你玩遍各种潮酷新品,前沿资讯、一手评测、视频搞机、趣玩直播,还有各种新奇玩儿法。小米自家芯片的性能如何?广场舞大妈不能知道什么秘密?下载4K电影只需10秒?OV劲敌又多了一个?答案都在这里。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yungzhu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澎湃S1处理器超骁龙625 雷军称小米不做PPT芯片_网易数码
澎湃S1处理器超骁龙625 雷军称小米不做PPT芯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澎湃S1处理器超骁龙625 雷军称小米不做PPT芯片)
摘要:芯片作为手机的心脏,一直是手机的技术核心和成本核心。因此,每个手机厂商都非常希望能够拥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手机芯片。不过,由于高昂的技术研发成本以及时间人力成本,导致此前只有苹果、三星和华为三家手机厂商能够使用自家芯片,无论是在产能、成本控制上,还是在系统优化升级上,都有着别的厂商没有的优势。在 MWC 上,OPPO 发布了拍照 5X 技术,让业界感叹一个靠渠道吃饭的公司,竟然还有这如此高的研发能力。而在今天,小米松果澎湃处理器的发布,也给了业界惊喜。要知道,小米此前一直被称为“山寨”手机厂商。在发布会上,雷军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毕竟,在一块只有手指甲大小芯片背后,足足消耗了小米二十八个月的研发时间,投入数十亿元。在发布会上,雷军表示,做芯片九死一生,但芯片作为手机科技的至高点,是一家伟大的公司需要拥有的。而小米正是要做一家伟大的公司,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2016 年,小米手机销量遇到了滑坡,逐渐走下神坛,但此次自主研发芯片的发布,可以说是给 2017 年开了个好头,更像是厚积薄发的一种“爆发”。雷军称,松果澎湃处理器的背后足足用了整个研发团队二十八个月的时间,这是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小米做到了。此前,有消息称,第一次做芯片的小米会将第一款产品定位于中低端市场。但是,雷军对此回应称,“市场上低端芯片已经做得比较成熟,松果澎湃处理器的目标就在于做可大规模量产的中高端芯片”。据了解,澎湃 S1 处理器采用了 2.2G 四核 A53+1.4G 四核 A53 架构,官方宣称大小核满足智能预测,实时切换。同时,澎湃 S1 的 GPU 采用的是 Mali-T760,同等性能下,功耗减低 40%,官方称其独特的图像压缩技术,使得内存带宽占用减少 50%,动态图像处理功耗减少 15%。此外,语音信号处理采用 32 位高性能语音 DSP,支持 VoLTE,支持双麦克降噪方案。而在&Modem 技术方面,澎湃 S1 采用了可升级的基带,可通过 OTA 进行算法升级,防伪基站功能和高铁模式写入了系统层。根据发布会现场雷军给出数据,澎湃 S1 在安兔兔 6.0 整机的跑分为 64817 分,超过了高通骁龙 625 以及联发科 P20 处理器的跑分。耍猴、抢购难这些词语曾经用来形容小米手机一机难购的状态,更是直指小米手机“耍猴”行为。不过,这次,雷军称“小米不做 PPT 芯片”。在小米第一款处理器发布的现场,小米正式发布了搭载澎湃 S1 处理器的小米手机 5C,并且已经量产。外观设计方面,小米 5C 配备一块 5.15 英寸 1080 P 屏幕,支持 2048 级亮度调节,主打轻薄设计,厚度为 7.09mm,重量为 135g,并采用超窄边框设计,边框宽度为 1.52mm。硬件方面,除了搭载澎湃 S1 处理器之外,其内存采用 3GB+64GB 的设计,后置 1200 万像素&1.25 m 超感光相机,并配备了 2860mAh 电池,支持 9V 2A 快充。不过,受限于基带方面的原因,小米 5C 只有移动版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的选择。
此外,作为一款定位中端位置的芯片,小米 5C 的售价也达到了 1499 元,3 月 3 日正式开卖。在发布会的最后,雷军表示,小米学习的是同仁堂的精神,绝对不做最便宜的手机,只做最高性价比的手机。作为目前第四家独立生产芯片处理器的手机厂商,小米这一路走来确实不易,但前面依旧有着更多的挑战,比如 CDMA 专利授权,以及如何带着自家芯片迈入高端市场的门槛。
本文来源:cnbeta网站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小米澎湃S1处理器是朝着性价比去的(图)
  小米澎湃S1是朝着性价比去的
  看到很多人将松果澎湃S1捧为“中国芯”巨大创新、甚至都关联到制造业升级,让人哑然。
  同时,看到一些人在那里反复贬低小米,称它涉足业只是依靠联芯马甲搞营销策略只图摘掉没有核心技术帽子的说法,让人难以置信。
  老实说,一些人真的不懂或无法理解芯片业,只凭感觉瞎说。反正也没人来收税。
  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才能真正让人看到这件事对于小米以及整个手机产业的价值。它不但伴随着我们对于芯片业的重新认知,也能理解小米等中国的内心。
  一、小米当初涉入手机芯片的背景
  很多人只关注到一个日的结果。由于之前一段(至少一年多),小米手机出货遭遇巨大挑战,所以,处理器的诞生,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应景”作品。好像这个时间点推出来,属于不得已而为之。
  而他们明明知道小米涉足芯片已经至少28个月,却不去认真体会这个时间窗口的逻辑。
  28个月之前,小米产品虽还处于爬坡期,但品牌势能、商业模式的影响力如日中天。那时,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家都在学习小米。当然也有很多对它进行持续攻击。如此声名远播的时刻,小米涉足芯片业,一定有雷军等人的长远考量。
  他至少看到了全球前两大巨头商业模式里的核心要素之一:、等都有自己独立的应用处理器。
  而那一窗口期,冲刺同样甚猛的,其母体旗下海思半导体也已于2014年5月发布4核麒麟910T(kirin910T),当时搭载于华为P7,这是海思发布的第一款麒麟系列手机处理器。之前,它主要用于系统等2B业务线,当然也有机顶盒等产品嵌入。我曾就职的百视通,小红高清智能机顶盒就曾采用海思处理器。
  我相信雷军不可能没有看到这趋势。同时,还有一幕,更让人紧张。那就是全球手机处理器巨头高通在中国遭遇调查,可能引发后者对于本地手机厂家的处理器与专利价格。
  我观察雷军这人很久了。他身上有种特质,就是不甘受制于任何一方,非常擅长平衡博弈。关于手机业务,他公开说过,这是自己后半生的事业。这透露着某种强烈的意志。他一定不愿看到小米在技术层面遭遇巨大挫折,或持续被矮化。
  不是矫情与夸饰。我应该是最早提醒小米需要提前应对专利危机的媒体之一。2013年11月,我写过一段提醒的话。2014年愚人节当天,我也再次做出过提醒,如果小米再不强化专利布局,消除供应链风险,会遭遇很多危机。
  我记得很清楚,当年传闻要参加世界移动大会的小米,没有现身。时任CMO的魏江雷当时接受采访时幽幽地说,小米进军国外将面临西方专利挑战。
  小米随后有诸多动作。比如日,小米、、等在中关村发起设立中国首支专利运营基金,预计募集3亿,一期重点围绕智能终端、等领域汇聚专利资产,希望5年储备大批核心发明专利。
  这源于我的呼吁。雷军与小米其他创始人一定有自己的通盘考虑。我还记得,早在2012年,雷军就说过手机上有45万项专利,专利战不可避免,并同时强调,没有哪个国际化公司只躲在中国做生意,一定要到全世界去打。
  “所以小米要,需要钱。我也准备和HTC学,一步步打,过了这道坎就好了,已有一套完整的应对机制。”他当时说。
  所以,我从来就不认为,那些动辄就“小米没有核心专利”、“雷军不过是个商人”的说法完全不能苟同。雷军这个人,确实有他非常强烈的危机感。
  风光之下,诸多内外危机的信号刺激着他与团队。所以才会有当年牵手大唐联芯,并以独资的松果获得了联芯的授权。
  这一部分,我其实想表达出来的意思是,小米涉入芯片业不是源于出货危机,而是源于更大的全球化梦想。它是通盘的考量,根本不是这两天有人说的所谓“公关策略”。
  二、为什么澎湃S1不值得过度拔高?
  松果澎湃S1出来,确实值得点赞。28个月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而且一诞生就是量产局面。这确实不容易。
  但当我看到一片讴歌时,尤其是关联到这一刻的中国制造业升级云云,我觉得都没有上面提到的小米的危机意识。我当然相信雷军试图锻造一个国际化的小米,成为国家名片,但我真不觉得,在微观面,小米涉足芯片是“为国争光”。更难相信是为了中国制造业升级。就算有这种溢出效应,也都不应这么拔高。
  要看到,小米涉足手机芯片业的背景。
  2014年,就处理器(AP)来说,涉入的门槛已经远远不如10年前。现在2017年就更不用说了。
  为了这个话题,我专门请教了曾多次采访、受益良多的中国首任总裁、谭军先生。他是ARM落地中国乃至大中华区、成就偌大生态的核心人物。
  他说,首先要给小米第一颗SOC方案点赞。但他同时强调,小米要继续坚持初心,无须高调宣传。
  因为,在他看来,与15年前的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相比,今天,一个厂商要做芯片,“是一个门槛很低的事情……摩尔定律在15年内完成了2的10次方的增长(1024倍)。手机厂商的更大挑战,是如何使用廉价的晶体管提高用户体验,而不是造更多的晶体管”。
  小米涉入其中,一种说法是可以做出差异化的产品,并有助于提升毛利。
  谭军直言,芯片,特别是AP,已供过于求,不是手机厂商差异化竞争的手段。
  “AP加上一些/5G通讯合成,也许会实现功耗优化,但是远远不如的优化更重要。”他说,苹果终端体验出色,不仅是有AP,再通过包装其他公司的4G/等芯片,更是因为独立从iOS底层做整体优化。
  而最关键的,则是苹果能实现“+硬件+应用”的深度融合。
  “为了拥有芯片而做芯片的手机厂商,要考虑自己的第一差异化,到底是不是芯片?否则是欺骗自己(或者某些人)。”他说。
  有至少4年没有认真请教过他。不过,过去10多年里的不断接触,他一直给我灌输不同于外界的“创新”理念。他始终坚持,尽管专利很重要,芯片很重要,但是创新必须结合商业、面向应用、尊重用户,那些在操作系统、应用层面、用户体验、商业模式等环节的创新,同样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庞大的中国来说。
  他说,要对小米诞生以来的商业创新报以敬意。
  过去几年,小米的创新更多在于商业模式的创新。但之后它也有操作系统的崛起。我个人认为,没有MIUI,绝不会有小米的成功。它是小米过去一段整合手机产业链、重塑价值链、构建生态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
  小米快速激烈地荡涤了山寨市场,除了性价比,靠的就是MIUI与硬件的匹配,它为“效率至上”的山寨灌注了一种品,从而成就“效率+品质”的一段传奇。
  我也坚持不要过度夸大松果澎湃s1的价值。本质上,它是雷军等人危机感的产物,也是小米打造未来生态的要素。对于它的价值判断,当然要点赞、褒扬,但那种宏大叙事、太多红色的帽子,仿佛它生来就是要颠覆什么,报效国家啥的,这种种论调,实在要不得。
  三、澎湃S1不该获得更多祝福?当然不是!
  我过雷军过去几年对芯片业的零星言论。他最初是个典型的门外汉,一些话甚至有些不尊重芯片业。不过,28个月之后,我觉得他已把握住了这个行业的本质。
  有几段话,需要仔细体会。
  一段是雷军将芯片业视为软件业。在芯片研发人员眼里,这应该是常识。但从雷军口中再度说出来,伴随着一些理念的变化。他本身在软件业浸淫多年,理解肯定深于常人。
  真正的理念变化,或者说一种非常明朗的趋势,就是硬件虽仍在,在材料、工艺层面甚至还会有革命性进步。但是,很大程度上,它会日益标准化、同质化,真正决定着应用、终端个性体验的要素,主要在于软件要素。
  我这里完整贴上雷军两段话,希望不要觉得拢阋邢柑寤崴孕酒档睦斫狻
  “……我们引用了一些独特的设计,这也叫后发优势。就是说我们起步比别人晚,但其实我们的起点比别人高。我们高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可以用全新的技术方案,比如说基带,就是我们平时讲的Modem,基带这玩意,如果你是用硬件做的,某个协议有错,某个场测出问题,你改起来很困难,你要不停的流片去改。我们用的是方案是软硬件结合的方案,我们在底层用一个高性能的矢量处理器,95%以上的算法,这样的话,场测用有什么问题我就改什么。只要基础打牢了,上面怎么装修,其实改动非常快,所以我们非常快的支持了VoLTE,也做了高铁模式。今天我觉得我们整个在基带方面的升级,就算你这个产品买回去了,将来支持新的协议,都有可能性。原来全是硬件做的,你改不了,软件方案的优势是什么呢?实际上那也是一个CPU,实际上再跑软件。”
  “大家说芯片业也是软件业,本质上它是用软件把芯片的设计原理写完以后,直接固化到晶体管上的。我不知道大家知道芯片是怎么做的吗?芯片其实也是写软件,写完以后,他用编译器给你编译成晶体管,最后全部做成晶体管。我们的做法是什么呢?没有全部固化,只固化了一部分,用了一个通用的高速的矢量处理器,在上面再做算法。所以,它的速度快,所以我们有很多的创新在里面。”他继续说。
  连续两段是太长了。但我们应该尊重雷军的表达。这里有小米涉足芯片业的某种自信。它也是谭军提到的行业演进成熟度。
  很多人老在那里对比小米与华为,说澎湃无论工艺制程还是整体功耗都远不如麒麟新一代产品,前者号称一款中端,而麒麟已经高端了云云。。。。。。
  确实要考虑到双方的历史积淀。华为涉足处理器已经14年之久。如果算上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可能20年也不止。但是雷军并没有神化芯片业。他谈论软件更多。因为,硬件是躯壳,软件才是灵魂。未来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就是硬件,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决定更多用户体验。
  这说明,小米在芯片业一起步,就具有这样一种姿态:它是站在用户角度、应用角度、体验角度、商业化角度来谈论它,没有从纯技术角度渲染一个新世界。
  松果是比不上海思更有实力,但最终产品是要结合商业成效,匹配应用、消费者体验,当然还有性价比等要素,站在行业肩膀的小米松果,一样有自己独立的气质。
  有人在那里说,澎拜是当初联芯的马甲,而麒麟是华为完全自主的独立创新。我们可以不断说自主,但若美化到完全不依赖全球的技术,那是胡说八道。拿麒麟来说,它的ARM架构,在指令集方面,也是人家的啊,这跟小米澎湃没有什么区别。
  说说澎湃吧,希望看到它的某种价值。它工艺确实不如高通、联发科、华为演进更快,但它起步是个SOC方案,跟三星、苹果并不一个路数,后两个更多是独立的AP然后包装其他模组单元,在基带芯片方面采用外挂。当然不是它们没这个能力,而是产品策略问题。华为在度过最初的AP路径后,后来的麒麟也走上了SOC方案。
  SOC不等于成本优势,但通常具有效率优势。小米过去一段创下“效率+品质+性价比”的传奇,新的周期,澎拜有望为它带来新的先机。我要说,同样是SOC方案,就未来长尾效应来说,澎拜可能比麒麟更有潜力。
  这与它们的生态体系有关。小米的生态,更多集中在消费类智能硬件,尤其是围绕个人与家庭所作的布局,已经展示出智慧家庭的强烈愿景。当很多人攻击小米过度多元的时候,他们没有看到,小米已经渗透了许多家的客厅与卧室甚至居室的环境,并且开始形成依赖感。
  这种趋势下,澎湃的诞生,可能隐含更大的愿景。你知道,智慧家庭这类市场,之所以没有真正普及,除了家庭与公共网络之间有太多政策与行业壁垒之外,还有,这个领域涉及的产品形态很多,、标准也很复杂,无形中形成了更多壁垒。截至目前,市场上根本没有什么统一的解决方案,而呈现出孤岛局面。
  我个人认为,这个领域的关键统筹者,一定诞生在具有家庭场景又有强大的移动端业务的企业。不是刻意表扬小米,我确实一直有预感:小米会是未来中国智慧家庭的核心玩家。
  雷军当然没有讲到这一层,他更多还是集中在小米手机上。但我们想一想,如果澎拜与MIUI深度整合,再与其他行业伙伴合作,形成一种交钥匙的方案,也许会有不同的观感。
  据说,这个阶段,小米MIUI赚钱很多,已经渗透许多智能终端,尤其小米生态。但小米不大说。我还是有这种强烈的预感。雷军虽然继续集中谈手机,但澎湃的意图不可能只为手机而生。智慧家庭、未来都有可能实现更多渗透。
  我们当然还是要回到手机层面看待澎拜。最后,我想让读者看到,这颗SOC方案的布局路径,其中里面有一种“赛马”技巧,涉及产品策略、性价比、隐蔽的毛利诉求。
  有人早就注意到,当天推出的小米中端手机小米5C,用了澎湃S1,而另一款红米低端产品,用了高通产品。
  你可能立刻想到雷军当初与高通、联发科博弈的策略。红米2013年销售火爆,可也让联发科一边狂喜一边紧张。因为它的高端MT6589T被用在红米这种所谓低端产品中,可能抑制它家处理器寻求高端布局的用心。据说联发科一开始确实有些恼火,但是后来就理解了小米商业模式与产品策略的用心:小米虽也谈低端、高端,但从来不是体验与品质的区隔,也不是价格的区隔,而是性价比的结合。
  联发科所谓高端处理器被小米“错配”,促成了红米系列的成功。至今红米仍是小米的出货主力。
责任编辑:?
* 声明:本文章为网友上传文章,如果存在出处、来源错误,或内容侵权、失实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代表原媒体及作者观点,不代表比特网立场。
猜你感兴趣搞机番外篇:小米澎湃S1处理器被对手虐是什么体验?_搞机零距离_腾讯视频小米澎湃S2处理器!小米6C将首发!八核心自研CPU
&gt科技前沿
视频介绍:
1.索尼公布季度财报。
2.苹果表示同上↑。
3.联发科表示+1。
4.支付宝保险上架考驾照单科不过险。
5.小米6C曝光。
6.一加手机5新配色。
7.LG V30配置曝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芯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