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票系统是自动算出销售额与税额,但申报时按开票系统的销售开票的金额和税额额填写时,因手工算与开票系统税额差为

关于“免抵退”出口企业申报表填列规则的注意事项
我的图书馆
关于“免抵退”出口企业申报表填列规则的注意事项
各“免抵退”出口企业:
  因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推行、“一窗式”比对以及退税申报审核规则调整等原因,现对免抵退出口企业纳税申报要求明确如下:
  从增值税纳税申报所属期201507开始,免抵退出口企业附表一第16、17栏第三列应按增值税发票开具的销售额合计数填列,不再冲减运保佣金额。但单证齐全(退税)申报仍应按规定扣除运保佣金额后进行正式申报(按FOB申报)。
这段话包括以下几个意思:
1、企业在正常出口销售的当月申报期按CIF做免税申报。在擎天系统中生成“征免税明细申报”导入到增值税申报表的902-906报表时,只在增值税申报表中对应生成附表二第18栏“免抵退税办法不得抵扣进项税额”,而附表一的第16、17栏第三列不在自动生成,需要企业自行按照开票系统中开具的增值税普通发票中属于免抵退销售额的手工填写,不需要扣除运保佣金额(按CIF填列)。
2、运保佣冲减仍然需要申报。在收到运保佣发票的当月所属期在擎天系统中单证不齐-运保佣扣减中录入相应的数据。此数据会倒转到903表中免抵退销售收入。即903表中会显示当月申报的CIF价扣除运保佣的金额。
3、擎天系统中的申报方法没有变化,单证不齐和齐全仍按原有规定执行,即单证齐全按FOB价申报。
如果有运保佣冲减的企业会发现,903报表中的免抵退销售收入小于主表第7栏“免抵退办法出口销售额”,这个是正常现象。如果本月未按要求申报运保佣冲减的企业也可在下个月进行补冲减。
4、另外本月新增报表689《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减免税申报明细表》,对于申报免税(比如国内结转、来料加工等)需要填写,对于正常申报的出口免抵退销售收入的企业不需要填写。
5、如果企业有零退税率的一般贸易业务,企业应将增值税普通发票的开票销售额手工填写到附表一第一栏相应栏次。
昆山国税局一分局
2015年8月11日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增值税未开票收入到底如何申报?
来源:二哥税税念
作者:二哥税税念 人气: 发布时间:
摘要:关于未开票收入如何申报?之前二哥就写过,也具体给出四川地区对此申报的详细操作过程。 比如一般纳税人,当期取得100的未开票不含税收入,税率17%。开票收入还有200(不含税),税额34。那么填表如下,当期的未开票收入和税额填写到附表一的5、6列 后期开了...
百度 www.shui5.cn
关于未开票收入如何申报?之前二哥就写过,也具体给出四川地区对此申报的详细操作过程。
比如一般纳税人,当期取得100的未开票不含税收入,税率17%。开票收入还有200(不含税),税额34。那么填表如下,当期的未开票收入和税额填写到附表一的5、6列
后期开了发票,在开票发票相应栏次填写开票数据同时在未开票发票栏次填写其负数金额。
比如,上述117的未开票申报,次月又开具了发票。同时当期还有200的不含税开票收入。那么申报表填表如下:
为了展现这个填表过程,第1、2列以过程展示,其中100是前期未开票对应的发票,后面200是当期正常开发票收入。
实践中,很多地方的网上申报都是将5、6列设置了不能填写负数的,如果属于未开票收入填写的特殊情况,就需要准备相关证明材料去税务局大厅进行申报。
比如四川,申报系统会自动提醒你不能为负数,需要去大厅填写好比对异常转办单后手工申报。
为什么有这个规定呢?其实很好理解。
如果可以任意填写负数,这个栏次也就成了调剂月度之间增值税的一种漏洞。
比如有些动了歪脑筋的纳税人,当月开票过多就在未开票填写个负数,平衡一下不交税,下个月进项回来,再填写个正数调整回来。
更有甚者会暴力填写负数,利用时间差申报虚开的增值税发票来获取利益。
所以,很多地区已经将此栏设置了不能填写负数,填写负数必须大厅去比对,就像四川省一样。当然不排除个别地方仍然能填写负数直接申报成功的情况
近期,又有一种新观点,新观点是这样来填写申报表的。还是前面案例。
比如一般纳税人,当期取得100的未开票不含税收入,税率17%。开票收入还有200(不含税),税额34。那么填表如下,当期的未开票收入填写到附表一的5、6列
对未开票收入在日后开具发票,则对开具发票期间,申报增值税不能在&未开票收入&填列负数,而应计算在开票销售额中减去已经申报的未开票收入,将差值填列到&开票收入&的相应栏次。
比如,上述117的未开票申报,次月又开具了发票。同时当期还有200的不含税开票收入,申报表第1、2列只填写当期200的数据。
为了展现这个填表过程,第1、2列以过程展示。300就是当期开票合计,100就是前期已经申报过的未开票数据。
这种方法的理由就是:文件要求。
根据文件规定的当期开具发票(不包含不征税发票)的金额、税额合计数应小于或者等于当期申报的销售额、税额合计数。推出&未开票收入&相应栏次均不应小于零,否则就会造成申报销售额、税额合计数小于开票金额、税额合计数,产生申报异常。
其实文件的这个规定并不能得出未开票收入就不能填写负数的规定。这条规定其实就只是说了,系统只要检测到开具发票(不包含不征税发票)的金额、税额合计数小于或者等于当期申报的销售额、税额合计数就会无法通过比对而已。
所以,按照后者申报方式,当期开票金额300也是大于当期申报的销售额200的。这和把未开票收入填写未负数导致的结果「申报合计200,开票300」是一样的,都会引起比对不符,无非就是未开票收入的冲回在那个栏次体现而已。
所以二哥认为不是说不能填写负数,而是填写了必须经过异常比对才能通过申报。
其实个人觉得,把未开票收入单独在一个栏次体现,还更清晰,只要设定负数也需要审核后申报,就像第一种方法一样,问题并不大。如果混到开票栏次去冲,在实践中反而对开票数据的管理有所干扰。
当然以上观点都为个人建议,实践中具体如何填写,应该按照当地税务机关规定来做。你也可以留言说说你的看法,讨论出真知。开票系统服务费全额抵扣问题_百度知道
开票系统服务费全额抵扣问题
有问如下:1.只有开票系统服务费能够全额抵扣吗?认证系统,网上申报系统都是不能抵扣的?2.金穗公司给我的是定额发票,也能全额抵扣?3.具体抵扣操作是直接在生成的申报表的23行直接填入服务费用总金额?4.具体会计分录是:借:管理费用
贷:现金借:应交...
我有更好的答案
1,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专用设备包括金税卡、IC卡、读卡器或金税盘和报税盘,不包括用于开票的电脑及打印机,应该不可以全额抵扣。 2,可以全额抵扣。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抵减增值税税额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15号)是可以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
3,可以第23栏“期初已认证相符但未申报抵扣”, 填写前期认证相符,但按照税法规定,暂不予抵扣,结存至本期的防伪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辅导期纳税人认证相符但未收到稽核比对结果的防伪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月初余额数。该项应与上期“期末已认证相符但未申报抵扣”栏数据相等。全额抵扣。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抵减增值税税额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15号)是可以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4,会计分录如下: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银行存款(现金)贷:营业外收入 5,已经补交不再申报。对新发生的收入正常申报即可。(因为补交后,在申报表中要调整累计收入,已交税金等,这样同增同减,逻辑关系正确,不影响新发生业务有关数据),税务稽查应当发调账通知书,你按照通知书调整后,正常申报,系统内调整由税务部门处理。
补开票时:借:应收帐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收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帐款---**交罚款及滞纳金时:借:营业外支出----税务罚款
----滞纳金贷:银行存款/现金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抵减增值税税额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减轻纳税人负担,经国务院批准,自日起,增值税纳税人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支付的费用以及缴纳的技术维护费(以下称二项费用)可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现将有关政策通知如下:一、增值税纳税人日(含,下同)以后初次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包括分开票机)支付的费用,可凭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抵减额为价税合计额),不足抵减的可结转下期继续抵减。增值税纳税人非初次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支付的费用,由其自行负担,不得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增值税税控系统包括: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控系统、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税控系统和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发票税控系统。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专用设备包括金税卡、IC卡、读卡器或金税盘和报税盘;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包括税控盘和报税盘;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税控系统和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发票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包括税控盘和传输盘。二、增值税纳税人日以后缴纳的技术维护费(不含补缴的日以前的技术维护费),可凭技术维护服务单位开具的技术维护费发票,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不足抵减的可结转下期继续抵减。技术维护费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执行。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支付的二项费用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的,其增值税专用发票不作为增值税抵扣凭证,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四、纳税人购买的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自购买之日起3年内因质量问题无法正常使用的,由专用设备供应商负责免费维修,无法维修的免费更换。五、纳税人在填写纳税申报表时,对可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的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费用以及技术维护费,应按以下要求填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将抵减金额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第23栏“应纳税额减征额”。当本期减征额小于或等于第19栏“应纳税额”与第21栏“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之和时,按本期减征额实际填写;当本期减征额大于第19栏“应纳税额”与第21栏“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之和时,按本期第19栏与第21栏之和填写,本期减征额不足抵减部分结转下期继续抵减。小规模纳税人将抵减金额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第11栏“本期应纳税额减征额”。当本期减征额小于或等于第10栏“本期应纳税额”时,按本期减征额实际填写;当本期减征额大于第10栏“本期应纳税额”时,按本期第10栏填写,本期减征额不足抵减部分结转下期继续抵减。六、主管税务机关要加强纳税申报环节的审核,对于纳税人申报抵减税款的,应重点审核其是否重复抵减以及抵减金额是否正确。发生时:借:管理费用—办公费等,贷:库存现金抵减时:借:应交税费—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征额),贷:营业外入借:营业外收入贷:本年利润这个收入属于财政性,可以税前扣除,不缴所得税。也可以直接做借:借:应交税费—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征额),贷:现金资料来源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轻松搞定增值税申报时的这个问题
相信对于各位财务朋友们来说,在进行增值税纳税申报时,想必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申报系统自动计算生成的金额与账务金额或发票金额不一致。这可是令不少财务人大呼头疼,毕竟增值税纳税申报可是很重要的,于是小编特地为大家请来了理论知识与实务经验都超级丰富的吴老师,帮大家总结总结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处理,话不多说,我们赶紧GET起来吧!
一、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会差异
1.纳税申报处理
一般纳税人在填写增值税申报表附表(一)的时候,需要先填写适用不同计税方法和不同税率的各开票类型销售额(不含税),之后系统会根据销售额和适用税率或征收率计算销项税额。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系统自动计算的销项税额与发票汇总的销项税总额有差异,这时我们需要手动修改各开票类型对应的销项税额。因申报表与开票系统有相应的勾稽关系,所以附表(一)中各开票类型的销项税必须与开票系统保持一致。
在此之后,“扣除后”的销项税额也需要收到调整,因为此销项税是根据含税销售额计算而来的,与发票汇总的销项税总额一般也会有差异,同样需要手动修改。而这个销项税额也会直接引申到主表的销项税额,此处如果不修改为正确的销项税,那么会导致主表数据错误。
2.差错处理
如果你因未对销项税进行修改而导致发票销项税汇总额与申报数据不一致,是改账还是更正申报?答案是进行更正申报。因为发票是我们进行核算和申报的依据,所以我们不论是核算的信息还是纳税申报的数据都必须与发票的金额和税额保持一致。
二、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会差异
1.纳税申报处理
小规模纳税人在进行增值税纳税申报时要比一般人简单,但是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小规模申报表主表的应纳税额是根据不同征收率和不含税销售额汇总额计算得来的,而且应纳税额不能够手动修改。对于这个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方法,有的人是以不含税销售额为准,应纳税额就根据系统的计算结果进行申报,与发票汇总的销项税偏差忽略不计。另外一种方法就是,通过修改不含税销售额来确保应纳税额与发票汇总的销项税额保持一致,而允许申报表的不含税销售额与发票汇总的不含税销售额存在一些偏差。
我就这两种纳税申报的处理方式咨询过我们当地的税务机关,税务机关给出的回复是:两种方式都可以,只要系统能够通过即可,纳税人由此导致的应纳税差异并不会产生税务风险。我的理解是,由于这种系统计算的结果与发票汇总的偏差本来也都是尾差,对应纳税额的差异极小。但以我个人观点来说,我会选取第二种方式,即申报表的应纳税额与发票的销项税额汇总保持一致,因为这样有利于保持应纳税额的核算不发生不必要的变动。
2.差错处理
如果你使用上面讲的第一种方式,会导致应纳税额与根据发票计提的应交增值税产生差异。那么我们就需要根据申报表的应纳税额对账务上的应交增值税进行调整,相应的也需要调整确认的收入。因应交增值税与收入的总和是固定的,就是应收账款的金额,所以如果调整应交增值税就需要相应的调整收入金额。
而选用第二种方式,由于会计处理上的应交增值税与申报表的应纳税额保持一致,就不需要调整应交增值税,也不需要调整收入。但是,账务上的收入额与申报表上的收入额不一致,这个需要保持关注,但不需要进行什么处理。
我们都是好编辑!
中国企业会计网团队出品 | 原创精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小胡
编辑小语:你的转发和点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不要吝啬你的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票税额怎么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