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网ceo交易所平台是个什么平台?有做过的吗,来说下,谢谢

严监管风暴下,谁来为“低俗”视频的恶果买单?|低俗|视频|法律_新浪科技_新浪网
严监管风暴下,谁来为“低俗”视频的恶果买单?
严监管风暴下,谁来为“低俗”视频的恶果买单?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说唱教吸毒、传播未成年少女怀孕……近期,因大量传播低俗、色情等有害信息,众多视频平台被主管部门责令整顿。在这些以低俗视频为代表的网络乱象中,越来越多的网民不仅作为低俗内容的观看者,还成为制造者和传播者。面对低俗网络文化,监管部门和相关平台该如何加强监管?
  针对低俗视频平台的监管问题,财国君近日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
  低俗视频正在毁掉下一代
  低俗文化颠覆未成年人的价值观
  曾经有人说,什么样的作品适合向小朋友推广?有一句话,己若不欲,勿施于人,你认为可以适合给你孩子看的作品,就可以向社会推广,你认为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能看到的东西,这个作品就不能向社会推广。
  少女怀孕的事情,实际上破坏的是我们对善与恶、美与丑的界限。我们小的时候,那时候说谁没有结婚就怀孕,这是特别丑的事情,但现在不仅变成很时尚的事情,而且未成年人怀孕,甚至十四五岁的小姑娘都生二胎,变成了被追捧的事情,甚至有些女孩为了吸引粉丝,去模仿怀孕,有些来不及怀孕去装作怀孕。
  别让孩子沾上“社会”气息
  前段时间在某个平台上,出现了结社活动,几个未成年人拿着大砍刀,浑身刺青,拍了一个视频放到网上,很多人追捧。后来有人在评论中问,你们只是拍视频,难道是真的吗?结果他们真的到线下去砍人,去抢钱,也拍了视频,最后被抓起来。怎么结的社?因为这是犯罪团伙,后来发现原来是在某平台上结社。此类事件会有一个特别不好的引领作用,觉得这就是够“社会”,只有被抓到监狱里面才够“社会”。
  当年我是一直看各种平台视频,因为研究需要。在此之前有很多人进了监狱,出狱时在监狱门口无数人拿着手机直播,像欢迎英雄一样迎接他们从看守所出来,然后这些人讲看守所的经历,感觉自己像英雄,哪天还要再进去。当时我就想,这个社会怎么了?等了这么长时间,《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出来之后,一直到现在才真正开始一步一步实施。我觉得再不管的话,可能会毁掉一代人,这一点都不夸张。所以以后的青少年,特别是00后,90后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00后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我觉得不太好说。因为对于他们这代接受的互联网的东西国家法律治理太落后,而且内容走得太远。
  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至关重要
  《网络安全法》有一条专门针对青少年网络健康安全的专条,这条规定落实的并不好。因为中国的互联网也好,音视频也好,实际上没有分级制度。平台在承担责任的时候要考虑到,某一个视频既可能给成年人看,也可能给小朋友看,所以要完善网络实名制。包括网络游戏也是,实名制基础之上要建立防沉迷系统。抖音现在刚刚推出一个防沉迷的系统,但我觉得它是万里长征走出一小步,光防沉迷不行,内容如果非法的话,防沉迷有什么用,但是毕竟往前走了一步。同时要有家长监护系统,甚至要把家长监护系统扩大到内容传播领域。
   视频里埋藏着犯罪的“定时炸弹”
  网民素质“三低” 缺乏判断能力
  网络带来的是什么?不能把现实生活的价值观在互联网上反过来,不能让一些好人的准则在互联网上变成了庸俗,不能把对坏人的评价标准在互联网上变成被人争相模仿的偶像标准。
  现在在互联网上,网民的素质出现“三低”:低文化,低收入、低素质,现在大部分网民是这个群体。所以他们判断事情特别容易出于直观考虑,他更多的是看别人怎么说。很多人对是非,对善恶美丑,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
  隐藏在视频中的违法行为
  暴力的宣传,比如涉黑的宣传是很多的。但是它更多的是涉及到一种假的段子,比如装黑社会。纹龙刺凤,身上有刺青,他并不是真正的把黑社会放在网络上面,那样就构成了组织黑社会性质,这是刑事法律的范畴。
  再比如说,有人在里面讲一些自己的故事,我认为非常像刑事法律中规定的“传授犯罪方法”。有的人在监狱里待一段时间出来之后,要讲监狱里面的“风云”,在监狱里怎么过的,见到这个杀人犯,见到那个小偷小摸的人,然后讲了99句话,最后一句话说,大家不要犯罪。所以他认为,他讲前面的所有东西,是为了不让大家犯罪,但实际达到的效果是向所有的人传授了犯罪方法,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
  现在在快手等一些平台,有一些大的主播号称“赌王”,每天讲的都是蓝道,各种什么道,实际就是怎么去赌博、怎么去出老千的故事。他讲了99句,最后一句话说,所以大家不要赌博,我认为这不能抹平他之前讲的东西。做为一个旁观者来看的话,我通过看他讲述的视频,我会学到一些偷牌的技巧,会学到一些骗人的方法,我会好奇原来赌博能挣这么多钱。我觉得很多人包括平台,他们可能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除了传授犯罪方法,还有一种涉及到传销的问题,还有电信诈骗的问题。现在在直播平台上有很多打着创业为旗号的直播,主播去讲,号召大家交钱到平台上,给他项目去创业,最后都是骗钱的。
  但是现在目前为止,我们仅把眼光集中在色情和软色情上,仅集中在低俗上,实际比它影响更大的就是这类行为,现在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
  “低俗”的界限在哪?
  《网络安全法》划定法律界限
  界定这次事件中有两个名词,一个是色情,一个是低俗。色情实际上如果上升到刑事法律,平台可能要承担的是传播淫秽物品罪的责任,跟之前快播的老板王欣有点类似。但是从这一次的事件来看的话,平台对这些打着擦边球的作品,说它是色情或者是低俗,可能还没有上升到刑事法律的层面。
  但是依法治理依据的可能不是刑法,依据的是我们国家在号通过的《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很多人认为它是一个数据安全的法律,但实际上《网络安全法》第12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其中对内容安全有具体规定。比如说传播的是不能违反公共利益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规定的,不能传播淫秽色情。
  依据处罚划分“低俗”边界
  很多人不理解,认为“低俗”到底算什么?现在的法律规定,实际关于低俗这一块的内容,没有直接规定。所以不管是《网络安全法》,还是说互联网直播新规里面,实际没有任何关于低俗的界线,或者特别直接的规定,所以有人说法律是不是有漏洞?实际并不是这样。
  这次查处中有一个人被列入黑名单,这个人叫“牌牌琦”,在快手上有几千万的粉丝,他跳了一种舞叫“社会摇”。你说“社会摇”属于低俗,能写进法律里面吗?可能写不进去,但为什么认为“社会摇”是低俗的?是因为它的起源实际是在广东深圳那边的一些迪厅,打工人群跳的舞,更多的是配合吸毒之类行为这样的一种舞姿。所以它渲染的是吸毒或者是酗酒之后的表现,变成了一种所谓的舞蹈模式。另外一方面,这几年来随着这种“社会摇”的出现,很多的小朋友被带坏了,家长反应特别强烈,学校反应特别强烈,所以这次把“牌牌琦”纳入到了跨网的黑名单中。
  这也反映出来一个问题,法律虽然没有规定“社会摇”属于低俗。但是在执法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文化的发展,我们发现这是一个问题,所以把它列在上面。以后再出现此类的情况,就可以参照之前的判例,参照之前的处罚,所以它是一个二元的、并行的结构。这个层面更多讲的是用判例的方式,用处罚的方式,用每一个事件最后结局的方式,包括司法审判的方式,来规定我们言论自由的边界,包括公共利益的边界,包括淫秽色情的具体类型是什么。所以用一个透彻的观点来看,二元制上面是法律的抽象规定,下面的界线是通过一个一个的案子,一个一个的处罚,把它合起来,非常像英美法国家判例法的模式。
  “全网封杀”只是处罚的开端
  信用制度的建立是一剂“猛药”
  互联网在号通过网信办出台的新规里面有一个信用机制,上报省级以上网信办时,可以把这些人划入跨网禁播名单、黑名单。对于平台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平台总是出现违规的情况,一方面用户会发现违规,家长反对,社会有反响,最后导致像内涵段子一样被注销,相当于一个人被禁播。
  对平台来说,最担心的可能是封号。内涵段子一旦被永久注销的话,它的用户可能就会流失掉,所以处罚并不轻。再比如说主播,刚才讲的“牌牌琦”,或者是这段时间网信办处罚的叫“mc天佑”。他们直播一个小时,高峰期的话,像“mc天佑”,一个小时自己获利能达到数百万元人民币。普通的一个大主播,直播一个小时一天也能拿到几十万元人民币。所以他们这个体量,如果被跨网封杀之后,他就没有了这个渠道,实际处罚也是非常重的,而且不是说在这个平台上不允许直播,而是全网都不允许他直播。
  对平台的处罚既是结局也是开端
  一些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的,一些具体行为的规范,比如说网信办在号通过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这是一个部门规章的性质。再包括广电总局出台的关于“音视频许可证”的管理制度,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在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的一些条条框框。
  而这次事件中的像快手,像抖音,包括火山小视频等。他们是违反了这些具体的规定,违反了包括《网络安全法》在内的内容安全,包括它也违反了“互联网直播的新规”,网信办的规定。所以违反之后,必须要有处罚的措施。
  包括网信办在内的一些部门,对平台进行约谈,实际这也是有法可依的。约谈制度在建立的这几年,效果非常不错,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一系列事件中,实际都有约谈作为结束的,作为处罚的。约谈依据的是网信办在前两年出台的新规叫“约谈十条”,一遇到这类问题,会把相关的企业、平台找过来进行谈话,包括处理的意见,听对方的一些辩解,并且要拿出整改措施。
  这些既是结局也是开端,所谓的结局是,以前你的这些行为,现在有一个结果,处理的结果,比如下架。再说开端,这次的行为可能是对以后的警示。
   算法推荐应纳入法治轨道
  算法背后是人的价值观
  今日头条张一鸣曾有一句话,他说算法没有价值观。我也在节目中讲过,没有价值观本身也是一种价值观。你拥有了多少亿的用户,如果平台没有价值观的话,只能说你是为了赚钱,平台不应当这样。越高的用户量,你的社会责任感就应该越强。越多的用户量,你的道德责任感就应该越强,否则平台没有资格去承担这么多用户的信任。
  你看今日头条上的广告,各种二跳(二次跳转)的非法广告,包括以前的内涵段子,好多的软色情拿捏得很准。因为它知道你喜欢什么,利用大数据,弄个cookies的方式来判断你,给你做标签,它会推荐你看一些它认为你喜欢的作品,这作品中肯定食色性也,人性都有最黑暗的地方。但是作为平台来说,应该避开这个东西,不应该主动去找他的黑暗地方,推送黑暗的养料,把你变成一个更加黑暗的人。
  监管部门对算法监督还很落后
  现在工信部也好,网信办也好,文化部也好,对平台算法的检查实际是很落后的。如何判断一个作品可以被推荐,如何判断一个作品没有问题,如何判断一个作品是正能量可以让未成年人看,这个标准是什么?不能说这是算法我们都不懂,平台必须要向有关部门去展现,哪些作品不能上线,哪些作品算法可以判断出来它违规,哪些作品应当予以推荐,哪些主播适合未成年人,哪些主播不适合向社会公众公开,所以这个算法,政府一定要掌握。
  算法应纳入法治轨道
  处罚只是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很小的办法,真正要做到,处罚是解决不了的。监督企业不是监督到有问题之后处罚,这个力度永远不够,因为平台很大,而且竞争也很厉害,资本也很活跃,所以更多的是要求全行业形成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通过算法展现出来的,这个算法问题就是最核心的问题,政府应该要监管的。
  算法之殇,算法之痛,实际根源点在于人性本身的恶被挖掘出来,在于互联网平台的赚钱模式被完全开启,而整个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被完全忽视掉。所以下一步治理的重点,重中之重就在于治理互联网平台要承担算法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
  “技术无罪”,罪在人为
  平台应树立“红旗规则”
  平台传播淫秽物品也好,色情物品也好,它实际是个网络服务提供者,它不会主动去上传,是用户上传的,所以平台在里面承担的是一个通知删除的责任。它必须要有办法来知道这个东西存在,或者有一个“红旗规则”。“红旗规则”是,比如说视频上了热门,视频平台进行了热门的推荐,平台就有责任。可以认为它是一个故意的行为,或者是间接故意或直接故意,如果没有这些行为的话,平台本质上还是一个网络服务提供者。
  还有一种是打着技术“P2P”为幌子,实际是把缓存拿到了自己平台里面,然后再用分发的方式传递给用户,这个是典型的快播王欣受处罚的核心构成要件。
  不能以“技术无罪”逃避责任
  技术确实是无罪的,因为最后有罪的是人。王欣被判刑,而不是技术被判刑。他这句话也证明了他后面的结局。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有一个问题,技术看是什么技术,看如何使用,跟菜刀一样。只不过技术除了中立性之外,它有法律底线在里面。之所以王欣出了问题,快播出了大的问题,因为他的整个技术完全在于规避法律,在于去增加用户的黏性,它实际已经不是P2P的技术了,它是把用户看过五次以上的视频和信息作为一种热门,网络平台把这些视频通过缓存的方式拿到了自己平台里面,等别人离线的时候也可以向用户推荐。这并不是用户对用户了,而变成平台发送内容。平台发送内容的话就非常可怕了,平台就不是网络服务提供者,而改变成网络内容提供者。它改变了性质,所以王欣要承担传播淫秽物品罪。技术无罪这句话用在王欣身上,说的再恰当不过,最后他自己要承担法律责任。
  当然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了,但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问题,现在依然存在。我们现在看一些互联网平台,他们依然是打着技术无罪的幌子。像张一鸣曾经讲过算法没有价值观,这就是“技术无罪”的翻版,这是非常可怕的。如果每个平台都说技术无罪的话,那么出现问题的时候,平台下句话就是我不承担责任,我只赚钱。这样的平台是“德不配位”的表现,你的德行没有达到你这么高的位置,所以政府、法律才对他们采取措施。要提醒每一个平台,技术不是无罪的,技术是掌握在人的手里的。你考虑商业利益的同时,要考虑到社会利益,不然的话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视频平台应补齐责任“短板”
  平台不同承担的责任不一
  平台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如果我们针对互联网直播平台来说的话,是几种身份。第一种身份是内容提供者,比如说视频是发布的,比如说是视频发布的,它购买的版权,它发布的作品一旦出现问题的话,平台要承担跟传统媒体一样的责任。
  另外一个就比较复杂,平台就是一个网络服务提供者,内容是网民发布的。在这个时候平台要承担几方面责任:第一,一定要畅通举报渠道,一旦作品有问题,违法违规或者侵害他人权利的,有用户去通知的时候,平台要马上采取必要措施,断开链接、删除或屏蔽,这是法律的直接规定。还有一些比如说像快手、火山小视频、抖音这样的视频平台,对于一些视频点击量非常高的时候,我们所说的热门帖,这个时候平台有检查的义务,它到底能不能上热门?不需要别人通知再去看一看。如果热门之后本身作品还是违规的,平台怠于检查的话,平台就要承担责任。
  平台无论大小 法律、社会、道德责任一个都不能少
  平台承担责任,笼统上讲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法律责任,第二层面是社会责任,第三个层面是道德层面。所有的平台无论大小,法律责任是一样的,一个有7亿用户的平台和一个只有700个用户的平台,它的法律责任是平等的。
  不同之处在于社会责任不一样,注意义务不一样。比如说人员审核,扎克伯格事件之后,他曾经一度想把脸书的审核人员提升到3万人,今日头条和快手也在提升审核的人数,为什么要提升?因为以前它没有做到,它认为自己还是小平台。但在短短的几年以内,像快手有7亿用户,原来的两三千人审核肯定不行,你得扩充队伍,所以社会责任就体现在法律责任上,如果人员没有配备到位,就没有尽到责任。
  最后一部分是道德责任,道德层面的责任更多的只是算法问题。大的平台做到大之后,承担完法律责任、社会责任之后,主要是在算法上要有道德性在里面。特别是在中国,有抽象法,有具体判例,对于一些新的领域完全没有判例,也没有法律规定,或者法律规定过于抽象的时候,平台更多的需要道德来左右自己的行为。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第三方登录:快手、火山之后是四大资讯平台,下一波监管会指向谁?
1562&人参与&&日 22:15&&分类 : 今日头条自媒体&&
前两天,快手、火山小视频被约谈,也涉及到了App下架的问题。今天,四大资讯类应用App又同时下架,这一轮“内容”整改速度之快、措施之严厉,让很多人都措手不及。内容,无论是短视频、资讯分发还是直播,在内容上踩了线就难以脱身。除了上述几个平台,很可能监管的范围还会继续向其他类型蔓延……让我们回过头来,梳理一下这一阵内容监管的走向,以及主要问题的焦点,加之部分平台在处理过程中的回应步骤,看看能否对这些事件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先从哪里说起呢?还是先回到被约谈后,快手官方微博的回应内容吧,来几张截图感受一下这种“空前绝后”(请大家注意“发布时间”)。从3月31日央视新闻的曝光,到4月5日快手、火山小视频从安卓市场“暂时”下架;从“我们发现……”到“公布整改措施”,相信不到一周的时间,平台方的日子非常难过。那么,这个“罪过”他们来承担,究竟冤不冤?又是哪些内容让这些分发平台遭了秧?今天,让我们先捋一捋最近娱乐平台上与未成年相关的负面事件。这里,可能有你想要的正确答案。频频踩线关键词:未成年早孕主要事件:央视曝光娱乐平台多个账号,点名“快手”、“火山小视频”。3月31日,人民日报的一篇微博被顶到了热门榜单里,转发量超过4万,评论数量更是超过了6万条。此条微博的内容是一段仅有6分多的央视新闻。这就是促使快手、火山小视频积极主动整改最重要的新闻事件。看到央视新闻的曝光后,我们转头去查看了曾让自己“老脸一沉”的帖子——约谈新闻爆出的前一夜,我们刚巧在某八卦论坛看到过题为“快手上未成年妈妈那么多,没有人管吗?”的帖子。帖子的最新回复是近几日,但显示的主楼发帖时间是——2016年6月。这也就意味着,这个问题已经至少存在了一年半以上的时间!即使当时已经有部分账号被平台封禁,却还依然有上百个类似账号不断更新内容!而这时的平台做了些什么?因为现在快手、火山已经做出了整改,我们在此不想再踩一脚。但我们还是想说,“封禁”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封禁”之后的空白页面,不代表一切都未曾发生。它只是平台的自保手段,因为这背后的潜台词是——“我能封都封了,监管们这下怎么找我的毛病?”其实,现下快手和火山小视频的境遇,并不难预见。几年的粗犷发展,快手彻底“火了”,但不能否认的是,它在一些人眼里成了“恶俗”的代名词;而火山小视频最近一年来在各大视频平台、电视频道中广告也多的飞起,因其“发小视频能赚钱”的宣传,使得其月活增长率直线蹿升,而就内容质量来说,它和当年的快手非常的相似。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们“洗心革面”的决心,但是整改后的内容还能否抓住眼球?如何避免流量大幅下滑?又如何平衡用户与监管,如何重新用“改良”内容吸引用户,这恐怕是他们未来不得不面临的“生与死”的难题。其实答案显而易见——“快手”、“火山小视频”在这类视频的“火爆”中扮演了为虎作伥的角色,被罚也就不冤。不知,他们的境遇能否给其他相似的内容平台一个警醒?是看监管大棒没有落在自己头上,要继续在粗俗滥制的内容上越玩越野,还是在公众监管下规矩赚钱?这是一个并不难回答的问题,但对很多泛娱乐平台来说,恐怕又很难真正做到。互相伤害在现今的互联网世界里,每天都有火爆的头条新鲜出炉,不断覆盖、刷新之前的旧讯息,如果新闻内容的技巧用得好,甚至可以把以前的“芒刺”掩盖掉。这几天,如果你在搜索平台搜索“B站”,前面的很多条内容一定都是关于B站上市的相关消息,新闻内容里会有所谓的“90后第一股”,也有在纳斯达克敲钟的“Z世代”。虽然股价破发,但很多消息里还是不乏对上市的欢呼雀跃和兴奋热烈。但我们在上面说过,看不到,不意味着不曾发生。所以,现在让我们将新闻时间拨回到3月12日。关键词:“未成年UP主、”“未成年用户”主要事件:B站用户的母亲贴出聊天记录,指责某未成年主播(即UP主)对自己10岁的女儿(即用户)文字性骚扰,(省略两方交战过程)后该主播道歉。(这几句事件总结已经相当克制,因事件涉及未成年人,我们不想用充满恶意的词语去描述,但不能否认,事件性质真的非常严重)客观的讲,B站的回应不算迅速,其官方微博在3月15日发布了一篇名为《bilibili将启动“青少年权益保护中心”等一系列保护青少年用户的措施》的博文。表示将在三个月之内启动内容、身份等分级制度。对于未成年用户占比为37.55%的B站,“未成年保护”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希望B站不要叫苦不迭,因为它曾经表示“我们相信,我们的用户将成为中国娱乐消费的驱动力量以及引领潮流的一代”,所以,引领好自己的用户,当然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我记得在事件中家长发的聊天记录里,有未成年主播的一句话——“您这么教育难免有些不应时代”。这一句话让成年人的我们,真的心有不甘。是的,不能否认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存在短板,甚至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在校园外的娱乐生活,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即使事件中的家长是一位“满分”家长,也不会改变该事件的性质!甚至更不会直接影响该类事件的发生!不能全怪忙碌的家长,也不能怪无知的孩子,但总该有谁为此担当社会责任!我们不敢去想这些平台是否只有这一件、这一类的事件,我们希望永远不要再爆出类似事件,我们不需要你们的一篇篇“抱歉”、一招招“举措”,我们只想要给他们一个干净、健康的网络环境。不为哪个平台上市后的股价飞扬,只为那些单纯、无知的孩子们,为他们未来更多的可能性。过过嘴瘾关键词:未成年“磕炮”主要事件:微博网友@大魔宙曝出00后的情色生意初见这两个字,我们表示一脸懵逼。啥?啥意思?于是我们顺手一搜,原来这个词还有百科?复制粘贴如下:该词的意思为指的是以语音的方式,男女双方进行性幻想式的啪啪。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唠嗑打炮”。我们并不评判这样的做法是否符合道德观念,但当这两个字前面冠以“未成年”名号,我们就不能坐视不理。作为80后的我们,并不讶异如今青少年的性成熟已经日渐低龄化,但是,以这种手段为自己赚钱,不是一个正常的“青少年”应该做的。我们知道,把这件事放在这篇关于娱乐平台负面消息的文章里,未免有些牵强。一是因为尚未爆出媒体喜欢的“猛料”,二是平台们可能真的冤枉?但平台们,不好意思,说句耍无赖的话,在你家发生的事,就真得要你们来负责任。撰文之前,我们特意花费了一段时间去了解这个“磕炮圈”。基本可以得出几个重点结论:1、成员大半为未成年人;2、已成年的成员对于未成年的态度非常宽容,或者可以说“非常欢迎”。3、有些人是沉迷,而有些人还将沉迷变成了利益。4、平台主要有:贴吧、QQ群、微信、YY等支持语音的一些平台。我们可以理解平台那种“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的心情,但就像央广新闻在评论该事件时的一句描述:“这是资金和技术培养的独角兽”,平台们自己养出来的“怪物”,就要自己学着管控。你们或许不能选择每个参与者的身份,但是,你们可以选择更严的筛选机制和更有针对性的技术手段,一句话,不想背锅,就别给甩锅的人机会!“循循善诱”关键词:未成年打赏主要事件:2017年2月,小女孩“打赏”25万给男主播。等等。该事件中的女孩并不是由于“失误操作”或者“偷了账号”,才将父母的血汗钱打赏给了主播,而是在与该主播建立了所谓的“师徒”关系后,被师傅教唆、引导所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未成年本就未建立完整的价值观,对金钱并没有明确的观念,很容易被心怀不轨的人引诱、教唆。在这里除了要呼吁家长们多花点时间关注孩子,还想对那些主播说,求求你们要点脸,做个人吧。话说回来,你曾见过各平台因为未成年的大量打赏而道歉过吗?你说是因为没有曝光?不,完全不是,不信你去搜索平台搜一下“未成年打赏”。新闻不只是没有,而是非常之多!那又是为什么?答案很简单,因为“打赏”是各娱乐平台的命门。如果它们因为“孩子们的错误”公开道歉,那就是掐住了自己的脖子,大抵是不想活了。此类事件发生之后,鲜有听闻家长将自己损失的金钱“收回”,除非是通过媒体大范围曝光。对于这点,平台真的理直气壮——首先,真的是孩子所为,也许是大人打赏的呢?其次,即便是真的,两厢情愿的打赏行为无法强制主播退回。虽然是自己写出来的字,但是连我们自己也都无力反驳,就更不用说那些甚至不明直播、短视频平台游戏规则的家长们了。所以受害者们也就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在这些事件里,我们是不是只能期待逐量逐利的平台们,在算法、规则里,加入一点点良心?为什么娱乐平台有关未成年人的大量负面事件频发?除了大量的未成年涌入各大平台的客观事实,或许娱乐平台主观上喜欢未成年人超过了80、85后。因为这些人更成熟、更理智,喜欢的是更有价值和质量的作品内容,对信息懂得进行自我筛选,不是所有“点击量”高的,都会让他们追随。而未成年人对于平台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完全接受,并且被影响了且不自知,甚至会以为赶上了“潮流”而沾沾自喜。同样,对于平台而言,让一些“负面”、“消极”甚至违法的内容在自己平台快速传播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比如引发未成年人盲目效仿,平台对此应该认领自己的社会责任,并积极主动承担。不要心存侥幸,“今天被点名的是竞争对手,我刚好可以趁机黑一波,吸引新的用户流量”,对平台内容的“放养式”管理或者“纵容式”推荐分发,只能带来更加严厉的监管。我们今天只是将“未成年人”有关的严肃话题摆在了这里,踩线的东西其实还有很多。或许有的问题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但如果内容平台还是如此“消极怠工”甚至“助纣为虐”,那么总有一天会“悔之晚矣”!最后,作为一名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成年人,想对那些泛娱乐、内容咨询平台说:你们是现下最迅速、最广泛的传播媒介,你们真的可以为孩子们找到一条三观正的路。所以各位,何不做个好人呢?另外,家长可能有时候无法看管好孩子,监管可能偶有疏漏,但成千上百的媒体、自媒体却能盯住众多的平台。各位,精神点儿吧,我们一直在关注着你。来源:(微信/QQ号:7399058),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本文链接:
百度分享获取地址:http://share.baidu.com/code
我是钱个人微信/QQ号:7399058
我是钱软文营销:www.jianqian168.com
22:19 19:38 17:55 15:25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我是钱QQ/微信:739905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交易所产品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