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69246部队邱部队指导员工资多少手机号码是多少?

寻找我的老领导‘邱传凯’他曾在新疆奎屯36148部队任指导员;【清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34,585贴子:
寻找我的老领导‘邱传凯’他曾在新疆奎屯36148部队任指导员;收藏
邱传凯;大概‘50岁’左右;你的战士河间的柳忠贤正在急切的寻找你;有认识或知道他得朋友请转告他;柳忠贤电话;
在&安居客&找清河商铺出售,方便迅速找到性价比高,交通便捷的商铺.安居客-为您提供更多房源-铺比三家,精挑细选,一站式的优质找铺体验!
他是那年兵我看岁数和我们差不多我是84年兵
在牢房服刑
这名字有点熟,好像我们村的
清河邱家那的!
河北的,这家伙贪得很
清河县两个叫邱传凯的,年龄相当。一个是楼主找的曾在部队服役,后转业到邯郸市工作,另一个曾在本县作过公安民警,后来.......
你好:现在特务排不是建了群吗,你在群里没有?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老连长、我的指导员
我所知道的,写博客的益处又多了一个&&可以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寻亲访友。
昨天,网友“醉仁”闯进我的“春茶会客厅”QQ群,自我介绍是原36180部队司锋的战友。司锋是我的老连长,之前也是他的排长。他说几天前还和司锋联系过,那感情好!我就这样意外地获得了老连长的电话号码。
提到36180部队,我想我要多解释一句。因为我当兵时是在69246部队,它此前的代号便是36180部队。每个部队都有一个番号、一个代号,番号一般如某某集团军某某旅、某某军区某某师之类,属于部队的秘密,不对外公开;而代号则一般由数字和部队组成,部队对外一般就用这代号。
我从2002年冬天到现在,已经六年了。这六年里,我几乎很少和部队的老首长、老战友联系,偶尔联系的就那几个一起去当兵、又一起退役的同乡战友。这六年里,我原来所在连队的连长司锋(安徽)、政治指导员张平(陕西)、副连长黄勇平(湖南)、副政治指导员熊军(湖南)、警卫排长张海波(山东)等干部先后转业回地方工作。
拿到司锋连长的手机号码,我迫不及待地打了过去。一声“连长好”,一下把老连长弄懵了。“这是谁呀?”连长依然带着浓浓的安徽口音。既然连长不知道我是谁,我干脆卖了个乖子,“连长要不要猜猜?”猜了两个,不是,但是几乎很接近了。连长说,“我知道你是连里的文书,一下想不起你叫什么名字了。”我如实告知。连长是个有闯劲、有魅力,说话又很风趣幽默的男人。连长夫人(我们习惯叫“嫂子”)当时在特克斯县一所学校教书,她的弟弟那时也在我们那个部队当兵,嫂子来看弟弟,后来就被连长的魅力打动了,走到了一起。
连长用惯有的“司氏幽默”告诉我,2004年转业到地方,“跳进了池塘”,之前在南疆做白酒生意,最近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又回到了乌鲁木齐。嫂子也办了内退手续,随连长到了乌市;现在孩子都五岁半了。我和连长又闲聊了一些,当他得知我和邹泽华有联系时,还特别关切地问到,“那小子还怪我打他不?”呵呵,我相信,那种打在今天看来绝对是亲、是爱。
挂了电话,连长把指导员的电话号码发给了我。于是,我又拨通了另一个手机号码&&
电话接通了,我照例一声“指导员!”记得新兵下连队那阵,就是张平指导员亲自把我挑进连部担任文书的;退伍那天,临登车前,指导员特意来送我,硬给我塞钱买水果。往事历历在目。指导员的声音没有变,他说“这是谁啊?”我也俏皮地说,“您猜猜!”指导员说,“王继斌。你是王继斌吧?”那一刻,我真的感动得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不敢相信,指导员还可以这么准确地叫出我的名字。真不愧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呀!
听连长说,指导员在国税局上班。指导员问我现在怎么样,我如实相告。指导员跟我开起了玩笑,你的工资比我还高啊,我辞职跟你干算了。指导员还特别关切地问起我成家没有,问得我苦不堪言。指导员又安慰我,你还年轻,又有才华,不怕找不到老婆。我说,这年代啊,有才不如有钱啊,何况我也算不上有才华。指导员说,你这小子啊,我还不知道你,我们都在一个房子里睡了一年多。呵呵,还准备往下说,指导员的手机没电了。
我给指导员发了条信息,问指导员及嫂子、阿姨好!还记得那时候指导员家的小宝贝挺可爱的,我也提了提。晚上十二点多,指导员给我回了信息,“兄弟,我也是,实在不好意思,手机没电了,回头我们再聊,也欢迎你们故地重游,或者来这里发展,代问弟兄们好!”他说孩子已经八岁了&&时间真的过得好快啊,一晃六年了!
曾经两年的部队生活,给我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实难一一写于笔端。
&&&&唯记得,连长、指导员都让我问在深圳的战友好!我贴在这里,不辱使命。这,还是我一个老文书的职责。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邱凤梅十七年如一日 买DVD自学成国家级体育指导员_综合体育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邱凤梅十七年如一日 买DVD自学成国家级体育指导员
  从健身志愿者到国家级体育指导员,十七年弹指一挥间,邱凤梅就这样忙忙碌碌地走了过来。回想起这些年,让她最欣慰的是―― 叫我一声邱老师
  邱凤梅是体育健身指导员。作为知青去过黑龙江,回沪多年,一口浓重的东北话还没变回来。
  在普陀区宜川街道的体质监测站,本报记者 与邱凤梅和丈夫庄海洲相约采访,两个小时,至少有七八波健身爱好者进门找他俩,打断了我们的谈话。邱凤梅的生活就是这样,从健身志愿者到指导员,17年弹指一挥间,忙忙碌碌地就这样过了。
  “回想这些年,让我最欣慰的一件事是,人家叫我一声邱老师。”邱凤梅说话时无比幸福。
  买DVD自学成才
  邱凤梅和丈夫庄海洲,一个长在上海,一个生在北京。上山下乡,他俩在黑龙江虎林兵团第一机械厂相识、相知、相爱。
  二十多年前,邱凤梅带着小女儿回沪,丈夫则在北京工作。“东北天寒地冻,我的身体落下了不少毛病,39岁就病倒了。最难受时,身体每个关节都‘嘎嘎响’。”分居两地,邱凤梅一个人拉扯着小女儿艰难度日。
  一次偶然的机会,邱凤梅开始接触体育运动,打那以后,身体一天天转好,热心肠的她做起了志愿者,帮助身边人健身。邱凤梅做事一丝不苟,1995年起,她开始帮街道做群众体育工作,从“一窍不通”,到后来通过一门门学习和考试成了“国家级体育指导员”。
  太极拳、练功十八法、功夫扇……邱凤梅打拳,动作有板有眼,学生们愿意跟着她学。“像太极拳,我是专程到北京学了一年。练功十八法,我是跑到市里跟创始人庄元明学的。”
  除了拳脚的功夫,邱凤梅还教健美操和舞蹈。“老师,你跳舞的动作怎么像打拳?”起初,邱凤梅的舞蹈动作不标准,被学生拿来开过玩笑。
  邱凤梅是个不服输的人,女儿在高三时失明,一家人生活拮据。即使这样,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她还是攒钱买了一台DVD,白天在外教人健身,晚上回家对着电视,看片子学习舞蹈。“一点点摸索,动作没那么生硬了,看起来像跳舞了,学生也越来越多。”
  下雨是老天放我假
  普通人上班的作息时间是“朝九晚五”,邱凤梅在宜川街道当体育健身指导员的17年间,每天早上6时出门,晚上八九点才回家。“以前整天在室外教学生,一年365天,只有下雨天休息。”邱凤梅开玩笑,“下雨是老天放我假。”
  今年,邱凤梅61岁,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我这个体育健身指导员,还真是退不下来。”这些年,邱凤梅的学生小到三岁孩童,大到八九十岁的老人。“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通过运动,她给不少人带去了健康。
  以前,街道里有个老人身体很差,还经常叫救护车,在街坊邻里出了名。后来慕名来跟着邱凤梅练拳。“老人已经学了3年。这3年,家里再也没叫过救护车。”
  从幼儿园到养老院,从普陀到宝山等其他城区,从教中国人到外国人……邱凤梅的足迹越走越远,越走越宽。现在,她的学生甚至还包括阳光之家智障人士。“女儿生了病,我能体会到残障人的不易。”细心、耐心、爱心……所以,每次阳光之家里的孩子看到邱老师来,格外听话。
  到上海我成了士兵
  两地分居了二十多年,邱凤梅和丈夫庄海洲8年前在上海团聚。现在,老庄在街道健身苑点做管理员。
  老庄原本是个车工,有把好手艺。健身苑点的器材坏了,他都是自己动手修。做管理员的这些年,老庄养成了一个习惯――走在路上捡钉子。
  “大大小小的钉子已经捡了不下几百个,都用在健身器材的修复上了。”邱凤梅说,自己也跟爱人一样,走路也习惯低头捡钉子了。
  邱凤梅十几年如一日,早上6时出门带队健身。团聚的这些年,丈夫每天早上5时起床,给她做饭,支持邱凤梅的工作。“一个人在北京时,我是‘将军’,现在到了上海,天天给她做饭,成了士兵。”老庄还保持着北京人特有的幽默。
  “我喜欢看她打拳。”老庄现在心里很踏实,他知道妻子在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老庄看着妻子说,“这些年,让我最自豪的一件事是,邱凤梅是我老婆。” 本报记者 钟
&&|&&&&|&&您所在的位置:
“编外指导员”邱吉发:从“发哥”到“发爷”23年坚持
用爱谱写感天动地的“双拥赞歌”
http://www.ljxww.com   16:21:31   来源:连江新闻网  【字号
  导读:“发哥、发叔、发爷”——这些是连江县晓澳镇晓锋社区驻地官兵23年来对邱吉发称谓的变化。与称谓一起变化的,是他日益增长的年龄。从37岁到60岁,既是他人生的轨迹,也是他谱写“双拥赞歌”的轨迹。在他带领下,他所在的晓锋社区,从1993年起,每年从村财政拿出最少2万,用于支持当地驻军部队建设。这样只有5000多人、以海产养殖为生的普通小渔村,硬是坚持了23年,用村财支持了部队120多万元。晓锋社区也成了连江开展“双拥”工作最出色、坚持时间最长的社区,得到了驻地官兵、全社会的共同赞许。而这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双拥赞歌”,仍然在连江县传唱。
  “八一建军节快到了,连队战士们有啥需要,尽管向我开口,我们好提前筹备。”6月27日是周六,下午13时许,连江县晓澳镇上空正值艳阳高照,一位身高1.65米、皮肤黝黑的60岁中年男子,却敲开了海防3连的大门。这时的他本应在家纳凉,或者开车去城关和孙子共渡周末。
  连江县晓澳镇海防3连连长夏凯本来打算午睡,对这位“不速之客”的到来他不但没有愤怒,反而充满喜悦,因为这位特殊客人已经这样“不请自来”地“骚扰”连队23年了,而他每次到来,连队经常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会收到各种“礼物”:大到崭新的冰箱彩电,小到西瓜菜籽。这位“不速之客”对连队的一草一木,甚至比刚到3连到任半年多的夏凯还熟悉,所有的战士甚至都叫他“编外指导员”。
  “发哥,外面热,您赶紧进屋歇会儿。”夏凯一个箭步跑到跟前,拉着手一起来到接待室。夏凯嘴里的“发哥”就是晓澳镇晓锋社区党支部书记,邱吉发。连队全体官兵都亲切地叫他“发哥”,部分95后的新兵甚至叫他“发爷爷”。
  晓锋社区是连江县仅有的三个开展“军地双拥共建”的社区之一,但却是连江开展“双拥”工作最出色、坚持时间最长的社区。这个不起眼的小渔村,23年来仅村里的财政就支持了120多万用于当地驻军建设,还不包括发动社会乡贤的捐助。
  而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一个人的推动和坚持,他就是现任晓澳镇晓锋社区党支部书记邱吉发。
  “部队训练到哪,地方服务就到哪;地方经济建设到哪,部队支持就到哪。”这是邱吉发开展双拥工作时常说的一句话。
  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23年来,邱吉发本着“民拥军、军爱民、共建共益”原则,按照“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总体要求,让拥军爱民的“种子”在晓锋社区遍地开花。
  靠前服务常常“不请自来”   150根竹子“一个都不能少”
  邱吉发,今年60岁,晓锋社区人。1969年参加工作,198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邱吉发自小就特别崇拜当兵扛枪戍边的日子,1969年15岁的他便在晓澳检查站当任通讯员民兵。随后由于年龄等因素他与军装无缘。“我可能天生就是当兵的命,既然部队去不成,只要有机会,哪怕做“不穿军装的后勤”,我也要做好。”邱吉发笑到。
  这个机会还真让邱吉发遇到了。1984年起任晓锋社区居委会治保主任、居委会委员。他从1993年起担任晓澳镇晓锋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并正式扛起“双拥工作”的大旗。到2015年6月,他已经连任晓锋社区党支部书记8届。而他的“双拥工作”也走过了23年。
  “日常时节民拥军、军爱民,灾难时刻子弟兵自然就会挺身而出。不能因为我是村一级的党支部而不屑。”对于如何看待双拥工作,邱吉发如是说,“做双拥工作、搞共建,喊口号、弄虚作假行不通,要用心去做,用实事去做。”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4月15日发生的一件事让夏凯印象深刻,才来连队上任半年不到的他,也因为这件事,终于明白大家为何叫邱吉发“编外指导员”。
  当天上午,夏凯召集好队伍准备拉练。10点多钟,突然接到一个电话。“150多根竹子已经运到你们门口菜地,你们派人过去,把竹子搬下车就行。”打电话者正是邱吉发。
  原来,海防3连营区门前有5.8亩菜地,108畦,种了茄子、辣椒等20多种蔬菜,十多年来是连队官兵最重要“菜篮子”。但是福州天气炎热、海风刚烈,作为菜架的竹子必须每年换一次。但是连江不产毛竹。这可愁坏了3连官兵。
  这个事情一下子传到邱吉发耳里,并牢记在心。邱吉发特意跑到闽清、罗源山区,寻找种植毛竹的大户,保证每年按时保质保量的供应。从此以后,每到4月份,海防三连都会准时遇到邱吉发“不请自来”——送来竹子。
  单单毛竹一项的开销,每年就要4000多元。而这一传统,邱吉发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从新兵入伍开始,他入营给新兵讲课“如何当好士兵、爱国爱乡”;到了老兵退伍,他就入营给老兵做心理辅导并教授“如何创业”。”海防3连指导员徐堂波说,“邱书记对战士们的关心无微不至,每年到老兵退伍时晓锋社区支部出资上万元为退伍老兵购买挂包、地方特产紫菜等,此活动一坚持就是十八年。无愧“编外指导员”的称号。”
  农村双拥工作“创新是新常态”   设“荣誉居民”让官兵“他乡变故乡”
  “许多人仍抱着旧思维,以为双拥工作只是“节日慰问、扫地卫生”,这样的观念是无法跟上新时代我党对双拥工作的要求。农村双拥工作,创新也是新常态。”邱吉发说。
  23年来,邱吉发带领晓锋社区干部群众,不仅始终坚持把稳定社会、稳定部队、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为双拥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还着力抓创新,不断拓展双拥领域、丰富双拥内容、搞活双拥形式、增强双拥效果。
  从2000年开始建立的“荣誉居民奖励机制”,就是邱吉发双拥工作的“创新项目”。
  “有次我看电视,发现许多国家领导人出访外国被评为“荣誉市民”,为何我们不这样做,不但可以缓解战士们的想家情绪,也能让战士们更快获得归属感,把晓澳当故乡。”邱吉发介绍说。
  在邱吉发的倡导下,晓锋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研究决定:驻军“三连”、“观察所”官兵,凡荣立一等功的奖励1500元、二等功的奖励1000元、三等功的奖励500元,评为优秀士兵的奖励100元,并享受晓锋街现役军人的待遇。此制度落实十几年来,奖励金支出达6万多元,连队几乎每个战士都受到过奖励。
  发动乡贤与困难士兵“一对一”结对子  让“拥军”种子洒遍全社会
  而在邱吉发众多双拥工作的“金点子”中,发动社会乡贤与家境困难士兵家庭“一对一,结对子”就不得不提,因为这项帮扶不仅让许多士兵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更从侧面让士兵千里之外的家属、亲朋、乡亲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士兵的关爱,树立了我党“爱兵如亲”的好口碑,更好开展征兵工作。
  据介绍,从2008年此项活动开展以来,社区每年与驻军困难战士6-7名对象结对子每人每年2000元,帮扶资金已投入达10万多元。让驻军官兵深切感受第二故乡的温暖,激发了戍边保国热情。
  海防3连1班班长王建亮,就是“一对一,结对子”活动受益者。王建亮今年28岁,河北邢台人,2005年4月来到晓澳镇海防3连服役。但是他来连队后,连队领导就发现不对劲,因为这位战士时常无精打采并且情绪低落。
  一打听,原来,2005年夏天,王建亮父亲得了脑血栓,导致半身瘫痪,家里的天“全塌了”。那时他母亲在家照顾父亲基本没有收入;当兵那年哥哥又在煤矿矿难中遇难;还剩一个哥哥在外打工,一个月才600多元;而且还有一个妹妹在读初中。
  邱吉发知道后,节假日经常前来慰问、谈心。2008年“一对一,结对子”活动开展后,邱吉发把王建亮优先纳入帮扶范围,一直持续到现在。
  “2千元是我母亲打零工一年的收入,滴水之恩,我永生难忘。”当初经过邱吉发开导,王建亮不但重燃生活希望,还因在部队表现优秀被提为班长。当在接待室再次看到邱吉发,他只是握着恩人的手,没再说太多。
  “邱书记当时鼓励我:在部队戍好边、卫好国才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困难的事情,连江的亲人会替你想办法。”王建亮说到“亲人”时还是没忍住泪水,“我会好好干,还会告诉我带过的兵要好好干,让家乡父老乡亲以我们在部队当兵为荣。”
  “2千块钱对我们不算多,但对许多困难家庭能解燃眉之急。”邱吉发说,“拥军工作不能光靠个人,还要靠地方,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这条双拥路就会畅通无阻、一直走下去。”
  除了帮扶困难士兵,邱吉发对退伍官兵的就业仍时时牵挂。2004年的一天,邱吉发接到一位朋友从国外打来电话:“能否找一个有文化、素质高的年轻人去汤加王国劳务,此人不用负担任何费用”。邱吉发第一个想到了驻军部队已退伍家庭困难战士——范子信。最终,几年国外务工,范子信的命运彻底改变,盖了房子、娶了媳妇。为此范子信从国外回家探亲,特意从安徽老家来晓澳看望并感激邱吉发。
  百姓拥军点滴浇灌“鱼水情”   一堆泡水照片见证军民鱼水情深
  自古军民鱼水情,民拥军来军爱民。“双拥工作”如雨水般的灌溉,让晓澳镇也得到了驻地官兵“舍身救亲”般的回报。
  邱吉发拿出厚厚一叠照片,内容是每年老兵退伍时他和驻地部队的“全家福”,但是这些照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拍摄时间都是2005年以前,而且照片模糊都被水泡过。
  “想不到,这些照片会如此凑巧地成为晓锋社区与驻地部队同生死、共患难的见证。”邱吉发边一张张仔细翻阅边感慨。
  据了解,2005年,福州迎来了百年难得一见的“龙王”台风。“把晓澳镇靠海的地方几乎全淹了,晓锋社区整个办公室都被淹了。”邱吉发介绍说,“而且街道都淹到脖子了,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已经受到了严重威胁。”
  驻地官兵知道后,全员上阵,马上投入抗灾抢险。王建亮就参与了全过程。“当时战士们都拼命了,光铲淤泥就从早到晚铲了一天。”王建亮介绍到,当时铲不离手,大部分战士最后肉都跟铲子连在了一起。
  除了突发状况的抢险,驻地连队还经常组织军医、卫生员组成义务宣讲员,走街串巷,义务为群众宣传卫生常识和国防法、兵役法等;每年“六一”节,驻军到社区小学开展“春风助学”活动品;还组织学生到军营参观学习,“过军营一日,做一日军人”军事日活动,为同学们更好地成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合格人才打下基础。
  而就在近期,晓澳镇人民切实感受到了驻地连队的温暖。据介绍,一条改变晓澳镇闭塞渔村面貌、直达省城福州的国道,需要经过晓锋社区辖区,而其中“洋中尾”路段需经过驻地部队的营区。
  “不到一周时间,连队就给我们妥善办好了相关手续。这在别的地方,想都不敢想。”说起这个,邱吉发颇为得意地笑了。
  邱吉发突出的双拥工作,不但得到了驻地官兵的肯定,更是得到了全社会的肯定。2009年10月,他被福州市委、市政府评为“福州市第十一届(年度)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2012年被福州市委、市政府、福州军分区评为“年度福州市双拥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更是被福州市委、市政府评为“三十三届市劳动模范”。
  从“发哥”到“发爷”,23年来,战士们对邱吉发称谓的变化也是他年龄的变化。他额头的皱纹就像晓澳滩涂的纹理:扭曲不失刚毅。
  “我希望还跑的动,就多为居民、子弟兵们做点事。”当问到为何60岁了还接下这个任期,邱吉发说,“我已经跟其他人交待了,我退休后,其他可以不做,但军民共建一定要坚持!”
  军爱民,民拥军。晓锋社区和驻地部队,仍然在用各自的行动和真情,谱写着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双拥赞歌”。
  (记者 王礼林)
8月1日起,在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或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室内场所吸烟的,被卫生主管部门抓到的将被罚款,情节轻的20元,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法国已低调向中国归还4件遭劫掠的纯金文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部队指导员是什么级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