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和中化石油是国企吗油企问题?

油价 - 知乎暂无话题描述关注话题分享阅读全文1.8K16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1.5K168 条评论分享收藏阅读全文1.1K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92410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73019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国际油价上涨 中国油企舍利赔钱压油价
作者:刘信民 来源:青年周刊
  进口原油价格高企,但国内成品油价格受到严格控制,这造成了一个奇特现象:国内外油价倒挂——进口原油价格高于炼制后的成品油价格。而各大炼油企业不得不在严重亏损的情况下开工,以保证不出现油荒。对于中国国有石油企业来说,目前是炼的油越多,亏的越多。
  著名投资银行里昂近日表示,据该行了解,为了补偿油企,中国政府正在研究调整对上游开采企业实行的石油特别收益金(暴利税)计算方法,可能会把起征点从40美元/桶提高到80美元/桶。
  中东赚钱
  中国为何亏?
  5月6日,纽约交易所的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盘中突破每桶120美元。当天,高盛集团分析师穆尔蒂发布报告称,未来两年内,国际原油价格会继续攀升,达每桶150到200美元。分析人士多赞同高盛的最新观点,称“这一大胆预测未必是危言耸听”。3天后的5月9日,纽约交易所原油价格轻松突破125美元。而且,夏季原油消费旺季马上到来……
  油价“超级涨升”让中东产油国赚得盆满钵满,美国政府最高能源预测机构——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7日在华盛顿说,由于原油价格不断创新高,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13个成员国今年石油收入超过1万亿美元,比2007年猛增57%。
  与中东产油国不同,据俄罗斯塔斯社4月23日报道,中国的石油产量2007年虽然列世界第五位,但中国石油需求量却是世界第二位,其中供需缺口,即每年的进口量达近2亿吨。
  进口原油价格高企,但国内成品油价格受到严格控制,这造成了一个奇特现象:国内外油价倒挂——进口原油价格高于炼制后的成品油价格。而各大炼油企业不得不在严重亏损的情况下开工,保证不出现油荒。
  石油双雄
  赔钱死扛
  作为采、炼一体的石油产业双雄之一,中石化面临巨大压力。该公司原油生产不能满足炼制需求,缺口主要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在国际原油跳跃式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管制的双层夹板间,中石化2008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9%,如果不是获得了73亿元的政府补贴,中石化第一季甚至出现亏损。
  中石油情况稍好一些,该公司原油产量和原油炼制量大致相当,尽管如此,今年第一季度,中石油净利润也下降了31%。
  与国内石油企业业绩向下走相反,中国CPI指数自年初以来一直在8%的高位运行。面对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石油企业通过上调成品油价格“活下去”的希望渺茫,而通过政府补贴就成为不选之选。
  政府补贴中,金额最大的当属石油特别收益金、即所谓“暴利税”的减免。自日起,国内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原油价格超过每桶40美元时,需按超额收入40%的比例交纳石油特别收益金。业内人士计算,如果此次“暴利税”减税成行,中石油一年可省下730亿元人民币。
  意在控制
  高涨的CPI
  为油企补贴,意在控制高涨的CPI。
  对于通过价格管制遏止通胀的做法,美国斯坦利大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价格管制能够在“极短期内”削弱通胀预期,但它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它在根本上与投资者的商业利益相违背”。
  在中国,中石油和中石化当然不仅仅是“追逐商业利益”的企业,它们往往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
  两大巨头
  受损还是收益
  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目前石油行业需要防止的是垄断问题,有限的国企竞争不会解决效率问题。国企一家独大,会越做越大。因为当能源价格持续上涨时,价格管制不能为企业提供一个相对确定、可预测的商业运行环境。只要政府愿意,国企是可以亏损的,资金链也是不会断的。真正的殉葬者是民营油企,近期很多民营加油站无奈被中石化和中石油收购,余下的惨淡经营,如果油价批零倒挂持续较长的时间,也必将走上被收购之路。
  2007年5月,国内媒体披露“由于看不到市场前景”,国内部分民营油企打算“打包”出售给外资石油巨头的事件。而中国最大的车用生产商统一石化,早在2006年就被荷兰壳牌收编;2007年9月初,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在收购了20多家民营加油站,并悄然挺进,当时约有90多家民营油企酝酿“转嫁”外企。到2007年8月,国内民营石油批发企业仅剩663家,民营加油站为5.63万家。与1998年相比,民营批发油企减少了1000多家,民营加油站则减少了1万多家。
(责任编辑:王雅南)
08-04-17 09:44·
08-03-24 09:23·
08-03-21 08:31·
08-03-19 09:46·
08-01-22 08:08·
07-09-14 08:13·
06-10-08 09:02·
06-09-11 10:08·
06-06-30 08:53·
06-03-22 11:10·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网上疯传问题油价表 网友称油企获利应上缴【仙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82,417贴子:
网上疯传问题油价表 网友称油企获利应上缴收藏
近日,名为《一张表揭开china油价之谜:发改委的天才算术》的帖子被网民大量转载。此时,又正值发改委3月20日上调成品油价,不少网民纷纷借此表达不满。  该表格显示,从2008年至今,国际油价在6元/升到6.24元/升之间波动,而中国国内油价则从6元/升一路涨至8.2元/升。  乍一看,发改委调整油价似乎依照“下调时谈国情,上涨时讲国际接轨”的双面原则,这与近年来人们对政府部门调控物价的普遍感受大致相同。  网传数据存两处错误  实际上,该网传数据表格存在两处错误,2008年以来,国际油价并非在6.00元/升-6.24元/升之间波动,国内油价也从6.20元/升上涨到8.33元/升,期间也下调了五次。  21世纪网核查发现,从2008年至今,国际油价跌宕起伏,波动较大。以95号无铅汽油为例,2008年7月的国际价格约为140美元/桶,2009年1月的国际价格约为40美元/桶,按当时四年平均简单换算,1美元兑换6.8人民币换算,则2008年7月的价格约为5.98元/升,2009年1月的国际价格约1.71元/升。这与表格所提供的数据相去甚远。
2008年以来北京市场93号汽油价格表  此外,该表格中,四年来的五次国内油价下调也被网民选择性忽视。不过,国内油价确实长期比国际油价要高。日国内93号汽油价格为6.2元/升,此后有过几次下调,但总体上不断上涨,目前已经“破8”。而国际成品油价格最高时约为6元/升,近几天国际油价大幅走低,3月20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为124.12 美元/桶,约合4.93元/升。  近年来,发改委每次上调油价都会引起民众特别是有车一族的不满。这张存在明显错误的油价表之所以被网友大量转发,更多是被用来宣泄内心情绪的不满。  国内油价在世界处中上水平  那么,与其它国家的油价相比,中国的油价大致处在什么水平?  据数据统计,世界油价最高的十个国家是土耳其、挪威、荷兰、丹麦、意大利、瑞典、比利时、芬兰、希腊、法国。油价最低的国家前五位分别是:委内瑞拉、伊朗、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巴林。这些国家由于盛产石油油价很低。排名采用国际更通用的95号汽油,部分国家进行了折算。  3月20日零时起,内地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600元。调价前,中国汽油价格排在全球约22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10位,刚好处在中等水平。加价后中国排名升至约70位。在很多消费者心目中,中国油价高昂,但是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目前的油价只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据介绍,我国成品油价格之所以要与国际市场同步上涨,重要原因是随着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保障国内石油稳定供应的压力日益加大。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成品油消费持续快速增长。2000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1亿吨左右,2011年已达2.43亿吨。与此同时,石油对外依存度由2000年的30%上升至2011年的56%。  不过也有网民表示,并不反对油价的合理上调,但是中石油、中石化等国企因油价上涨所获得的巨额利润应该上缴给国家,作为全民享有的福利。
发改委是杆枪,***才是老大,大家别算了,这叫剥削
理由都是脑子编的,舆论方向有五毛在引导,他们的脑子好用
不要只比汽油价格,要看咱们的收入水平和外国差多少.
登录百度帐号国际油价反弹 油企“逃离”降价窗口
  国际油价近一个月反弹10%,预期中的国内油价降价窗口已渐行渐远。
  根据息旺能源监测,截至9月6日,布伦特、辛塔、迪拜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为-2.96%,较上周大为降低。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际油价的上行,调价窗口正向上涨方向移动,降价预期逐渐减弱。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这种预期已经体现在了市场上。据报道,三大石油企业已经开始借中秋国庆等节假日消费旺季的来临试探性地逆向上推成品油批发价。广东地区柴油批发价全面上推60元/吨,9月1日以来、中海油柴油批发价也每日小幅上涨。
  金银岛的数据显示,广东地区三大公司连连上调柴油成交价。“中石油、中海油最先上推,幅度虽小,但每天在推涨。”金银岛分析师何杰英表示。中石油自9月1日起近乎每天上推10元至20元/吨,累积已达50元/吨,国三柴油成交价在8320元至8340元/吨;中石化则表现谨慎,但受中石油推涨带动,9月6日全省柴油成交价全面上推60元/吨,国三柴油涨至8380元/吨。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此前国际油价持续下跌逼出的国内油价下调时机非常脆弱,可以说稍纵即逝。随着国际油价出现反弹,近期下调成品油价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运行了两年多,暴露出迟钝与执行不力的问题“首先,调价周期过长,导致调价往往滞后于国际油价的运行;其次,多次调价幅度都不到位,给下一次调价造成困难。”
  我国现行调价变动率也容易造成“涨易跌难”的印象。现行的调价条件原则上遵循三地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移动价格变化率4%,以国际油价基准价格100美元/桶为例,上涨4美元即可开启国内油价上调窗口;如要开启国内油价降价窗口,则须从104美元/桶下降到99.84美元/桶。
  业界有声音呼吁缩短22天周期至10天,同时将调价变动率降低到2%,以此来适应变化莫测的国际油价,实现更好的国内外油价市场接轨。
  对此,董秀成认为,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应该“控制两端放开中间”,即在国际油价较低或过高的情况下,国家要控制油价上涨和下跌的幅度;而在中间价位合理的区间内,可以完全参照定价机制进行调整,不需要再去干预涨幅或跌幅。
(责任编辑:谢伟)
11-09-07·
11-08-28·
11-08-26·
11-08-23·
11-08-22·
11-08-13·
11-08-12·
11-07-04·
09-04-10·
09-03-27·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财经媒体封面
财经·大视野
高清影视剧
关注一件事并尽力做好,这种心态是种创业心态
近期热点关注石油企业低效率最终的受害方是消费者
  林伯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石油国企的巨额利润赚的是国有能源资源的钱,亏损的是为政府承担社会职能,捆在一起就是政企不分。
  日,受贝?布托被刺的消息推动,原油期货价格突破97美元。接着,受到投资者担心原油供应紧张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2007年,排着长队等待加油的大卡车曾经是高速公路一景,“油荒”是2007年度热词。对于脆弱的国内成品油市场,公众有理由担优:国内大面积“油荒”是否重来?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石油国企?
  政府对成品油的价格控制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倒挂,油价倒挂是“油荒”的根源。如果每桶100美元是短暂的,那么大面积“油荒”不会重演。如果100美元是持续的,而且政府不愿意及时调价,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倒挂,石油国企的供给“积极性”就不高,民营则无油可卖,局部“油荒”就来了。如果在一段时间内,石油国企的“积极性”还不能及时受到调动(或提价或补贴),就有可能出现大面积“油荒”。也就是说,只要不改革成品油价格机制,“油荒”似乎很难避免。
  中国目前的石油对外依存接近50%,油价上涨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显然的。如何把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常常是宏观政策的两难选择,就是这两难中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迟迟不能推出,而解决“油荒”就会是政府必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至少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油荒”。一是比较极端的做法,即将石油国企作为行政的延伸,让石油国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成品油供应,二是改革成品油价格机制,即油价与国际接轨。
  中石油和中石化是国有企业,如果政府不将它们作为实质上的企业,而是充当政府稳定国内油价的政策工具,要求其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成品油供应,应该是能做得到。因为中石油和中石化是采油、炼油和销售一体化经营企业,采油由于国际油价的高涨获利,并不亏损,整体赢利能力依然很强,一定有能力保证成品油供应。再把“油荒”作为考核石油国企领导人的指标,保证成品油供应就应该没有问题。
  问题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石油国企和石油行业。如果想将石油国企做成国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油企是石油“走出去”所必需的,政府就应当对能源企业的效率客观衡量,将其效率同国际水平具体比较。如果让石油国企承担政府的社会职能,政企不分,就很难提高石油国企的经营效率。也只有当政企分开了,石油国企才能转变为依靠改善管理、技术创新、提供优质服务来提高赢利。
  有效的石油行业要求民营和外企参与,只要石油国企承担政府职能,民营和外企就很难与其竞争。在目前国企一家独大和价格由政府控制的情况下,投资放开还不足以吸引外资和民营进入。例如,电力发电已经对外资和民营开放了20多年,我们没有看见外资和民营的大量进入,看到的是外资变现退出。原因之一在于,当能源价格持续上涨时,政府定价不能为石油行业提供一个相对确定的商业运行环境。成品油调价滞后的牺牲者必然是民企。只要政府愿意,国企可以亏损,资金链也不会断。鼓励外资和民营进入石油行业的关键恰恰就是政企分开,避免油企承担政府的社会职能,还有透明的市场定价机制。
  长期而言,由于石油的不可再生和替代不确定性,对于低效率的石油国企和石油行业,最终的受害者一定是消费者,如果这一代人不愿意付这个账,下一代人一定要付,可能代价更高。
  最佳选择:改革成品油价格机制
  因此,应当有更好的办法让石油国企更积极保证供给,这就是改革成品油价格机制。油价一旦与国际接轨,油企就会积极保证供给,民营也不会无油可卖。事实上,在保证成品油供给上,政府并非无所为。从日起,燃油进口关税税率由原来的6%下调到2%,日起,将下调到1%,这对于进口成品油仅仅是一个利好。此外,政府还对油企进行财政补贴,这也只是缓解由于油价倒挂对油企的压力。除非进口的和炼出的成品油低于国内零售价,否则供给“积极性”就不会高,“油荒”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问题的关键还是改革成品油价格机制。
  国际油价持续攀升,让市场决定成品油价格,会对短期国内的CPI形成压力,这是不争的现实;由于石油的不可再生和石油替代的不确定性,能源无效开采利用而导致能源需求过度增长和能源稀缺预期,也会对短期通货膨胀形成压力。当“油荒”出现,对石油价格的预期就一定是上涨,对与石油相关的产品的价格预期也是上涨。因此,问题是如何将压力降到最低。
  需求增长是推动油价上涨的根本动力。如果需求持续大幅度增长,尽管有短期回落,长期油价上涨走势会对通货膨胀形成持续的压力。因此,要让油价不涨或涨得少一些,必须控制有效需求。抑制有效需求的最有效办法是提高价格,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说,就是让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
  公众对于油价上涨的质疑是可以理解的。由于市场化的问题和资源税改革的滞后,公众自然不理解:即使进口燃油存在亏损,石油国企每年都有巨额利润,为什么还要提价,还要财政补贴?石油国企的巨额利润赚的是国有能源资源的钱,亏损的是为政府承担社会职能,捆在一起就是政企不分。可以通过资源税去掉石油暴利,改革价格机制解决成品油亏损。如果政府觉得有必要把成品油价格控制在某一水平,可以通过直接透明的补贴来实现,资源税和石油国企的赢利都是可靠的来源。
  中国是一个转型经济,仍有社会负担和弱势群体的问题,过渡性的能源消费补贴是合理的,有时候甚至是必需的。此外,国有石油垄断企业应当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把获取的利益返还一些给消费者,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返还才不违反效率原则。改革成品油价格机制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政府的直接补贴,来减缓通货膨胀压力和解决社会负担的问题。
(责任编辑:关力培)
[] [] [] []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密码:
相关新闻/评论
01/12 01:1301/12 00:5201/11 20:4201/11 20:2901/11 19:5401/11 18:50
看过此页的网友也看过了
财经媒体头条
网友正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化石油是国企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