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是什么发射塔 我在罗浮山百草油怎么样上看到的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46|回复: 13
请问罗浮山南楼寺点去有什么东西玩!
东莞--石龙--博罗转广惠高速--罗浮山下高速直到8公里,到罗浮山大门
问我啦,我去了四年了,每周都是从南楼寺上山的,一般85分钟到分水坳
走324国道,-----福田镇-----公路右边有个:合力强汽修厂。从对面进就行了。约5KM(左边)
不详再找我
原帖由 藏游鹰 于
18:50 发表
问我啦,我去了四年了,每周都是从南楼寺上山的,一般85分钟到分水坳
走324国道,-----福田镇-----公路右边有个:合力强汽修厂。从对面进就行了。约5KM(左边)
不详再找我
呢条路使吾使买门票啊?有没有山涧(可以游水最正)?
咦,什么时候去??我13号要去罗浮山玩哦 可以同行不?
我都好多年没去过罗浮山了,想去
从横沥出发的话就行石排---元洲---福田----接3楼讲的路线
原帖由 天目龙哥 于
13:17 发表
呢条路使吾使买门票啊?有没有山涧(可以游水最正)?
不用门票的。。。有山涧。。但要小心。。。现在这样的时势。。不知有无人打劫哦。。
不是吓你。。。旧年就出过事。。上山最好自武器。。多人上山。。
讲起上来我都唔识哦。
四楼的朋友:咦,什么时候去??我13号要去罗浮山玩哦 可以同行不?
我有L430车去,可以同行,我去过一次 还不错,那时度假圣地。
Powered by罗浮山天气预报
24°C25℃/32℃
多云东北风 微风
风向情况:东北风
风力等级:微风
总降水量:0.0mm
相对湿度:99%
日出时间:5:46
日落时间:19:11
36小时天气预报00:44发布
今天夜间25℃多云北风 微风
明天白天35℃多云北风 微风
明天夜间25℃多云北风 微风
罗浮山一周天气预报
白天:多云
夜间:多云
东北风 微风
白天:多云
夜间:多云
白天:多云
夜间:多云
白天:多云
夜间:阵雨
白天:阵雨
夜间:阵雨
今日生活指数
罗浮山周边景点今日天气预报
惠州热门景点
地&&&&&&&&址:
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国家名胜风景区朱明洞景区
用户点评:
(1594条点评)
等&&&&&&&&级:
电&&&&&&&&话:
官方网站:
http://www.lfsly.com.cn/
开放时间:
7:00-18:00;最晚入园时间:17:30.
惠州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惠州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惠州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惠州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广东旅游攻略导航:惠州移动端旅游快速入口:
惠州旅游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移动端入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l rights reserved. | 手机 广东省情网 | 手机书籍内容显示页
《历代罗浮山游记汇刊》
罗 浮 指 南
清末民初&东莞陈伯陶(九龙真逸) 著
罗浮山酥醪观道同图书馆印行
(原名《罗浮补志》)
九龙真逸(陈伯陶,字文良)
余之补此志,搜旧闻,存古迹也。惟自永乐迄今五百余年。山峰岩谷,则流俗改其名;寺观庵庐,则后人易其地。而又中更兵燹,陵谷变迁。遗迹既湮,世多附会。琴轩而后,凡所为图志,大都言人人殊。殊使执往籍以求今之罗浮,不几同刻舟求剑子耶?然宋邹师正《指掌图记》记当时,以山中人言山中事地,且去左未远,纪载不诬。若刺取明以后书,证以今地。其今昔不同之故,尚可得其大几兹略述之以贶游者。
今入罗浮之路,自东莞石龙圩东北行,溯沙河水,水为罗浮诸水总汇处,三十里至九子潭。其东二里许为泊头村,古泊头镇也。自宋至明游罗浮者多道此。泊头之南有硬塘湖,为东江游,衍地,今湖已淤为田。南去江约十里许。其西十五里为铁场,有明月寺。林光有《宿明月寺》诗。明及国初游罗浮者,多道此。由石龙圩溯沙河水,入里陂水东北至铁场。然皆不若九子潭之捷。自九子潭北行十里许,至第一岭茶亭。又十里许至石麟市,又十里许过金沙水,即至延祥寺。邹记云:“游山者自龙华寺七里登山,初至延祥寺。”此由泊头东北,至今龙华圩。圩因寺得名,有昌福夫人祠,香火甚盛,与邹记合。复转而西北,至延祥寺。盖循山坡行,避第一岭之南积潦也。九子潭至第一岭中为大埔。春夏间流潦纵横不易行,明取道铁场者亦以此。延祥与宝积、龙华、资福寺洪武间并废。《山志会编》云:归并延庆寺,延庆在博罗浮碇冈。今寺当建于国朝康雍间。刘克平、潘耒游记皆只称延祥寺遗址,至黎间始有《延祥寺至宝积寺》诗。斋厨寂廖,游者罕至。其后为宝积寺。赖洪禧《浮山新志》:“延祥至宝积五百步。”寺废后,明季有僧湛若结茅居此。晨见前崖大石,白气缕缕。焚石得井,目为古卓锡泉。崇祯间楚僧十虚复发地得铁像。据余靖《延祥寺记》:“西域所献铁佛像独其首存,今宝积有铁佛首,泥塑为象。”十虚所得,当即此。乃重兴是寺。国朝道光中叶僧德堃复为修茸。镇粤将军奕湘书额,督学使者载熙书“天竺瑞湘”扁悬大殿中。寺之前后发地,得瓦塔数枚,盖唐宋间物。又于西筑味泉亭。熊炳离有记。寺后石泓如臼,亦目为卓锡泉(二处并非锡杖泉之旧)。邹记云:“明月戒坛、百尺坛、铁佛象、御园柑子,皆在古延祥寺内及左右。”至山腰三里余,有宝积寺、中阁、御书阁、锡杖泉、铜佛像。亦皆在古宝积寺内及左右,古今并无存云。寺后罗汉岩、伏虎岩、佛迹石。今宝积右上二百余步有二岩,近人石刻“罗汉伏虎”字,非其旧佛亦石,偏寻不见,盖古延祥当即今宝积寺。邹云延祥有铁佛象,而十虚所得亦铁佛可证。今宝积亦在山麓,非山腰,去延祥又不足一里。古宝积去延祥三里余,必山之幽邃处。不可详矣!延祥、宝积唐宋间为大寺,当时自寺后开路登绝顶。今宝积寺后有白道,直贯老人峰以上。自石麟市望之,若新辟然,士人谓之云路。此疑唐宋时所开,今无人行。邹记云:“上山十里有大小石楼、铁桥峰、上界三峰、青羊岩、夜乐洞、犀牛潭、诚剑石、瀑布泉、凤凰谷、凤浴潭、瑶石台、飞云塔。”此由古宝积寺后登飞云顶及绝顶中所见之地也。袁彦伯言石楼去山顶十分之一,其地即今老人、玉女峰。明以前诸书俱无老人、玉女峰名,屈大均、陈恭伊始称之。屈所著《山语》云:“小石楼状似老人伛偻,一名老人峰”,玉女在老人后,则大石楼也。今世但知为老人、玉女峰、而大、小石楼之名晦矣。宝积、延祥皆在其南麓,飞云塔当即今飞云顶。梁时建塔其巅,故名。
上界三峰在其西北,相与颉颃。中为铁桥峰,悬崖壁立,两山于此过脉。自石楼上飞云顶,过铁桥至上界三峰二十余里。飞云、铁桥之下,有见日庵遗址。庵创于宋赵汝驭,延道士王宁素居之。宁素羽化,庵荒。至明成化间,复建。黄幾有《代道士化见日庵疏》张津有《宿飞云顶见日庵》诗。未几,废。国朝康熙二十八年,王煐再建,名子日亭。旋为巨风飘毁。嘉庆间,黄培芳募建粤岳祠石室于飞云顶上。广丈许,无上盖。同治间僧严光于飞云顶上之西四里,创拔云寺,东北向。后为上界三峰,古夜乐洞地也。土人名五马归槽,严光于同治六年结茅庵,八年建为寺。广东巡抚李福泰书。书今亦圮矣。光绪之末,值大风雨,遂圮。凡登绝顶见日出者,每苦露宿。邹记有飞云塔,塔亦栖止处也。然山绝高,罡风颓云,振荡蒸郁,易于摧朽。余尝谓筑土敏土为上盖,不用瓦木,庶可支百余年。后有作者,当仿为之,似比塔完固也。
瑶石台在飞云顶东北二里许,群峰瓒屼,拔地千仞。猿猱穴其下,景最奇。僧严光始觅得之,询土人呼吊神山。俗谓挂为吊,谓山如神人持空中。先君子曰:“此古瑶石台也”。今皆称古瑶台。此外岩谷泉潭甚多所,云青羊岩、犀牛潭、试剑石、瀑布泉、凤凰谷、凤浴潭,今不能指为何地也。邹记注:青羊岩在上界第三峰顶,犀牛潭试剑石、瀑布泉、凤凰谷、凤浴潭皆在夜乐洞。盖去今拔云寺不远。邹记于飞云塔下又云:瑶池、阿耨池、夜乐池、阿耨塔、泉源山、玉鹅峰、龙王坑、上中下龙潭、花首坛、资福寺、南楼寺。此由飞云顶别一路下山所见之地也。
飞云顶之西有池,多金鲫鱼。其上藤萝蒙密,人亦罕至,相传为古阿耨池。阿耨塔当在其旁,瑶池即古神湖夜乐池,亦名水乐池。今飞云、上界下泉,水潴为池,惟不能确指其地。
泉源山亦名分水凹,宋至今不改。自飞云顶下,至分水凹共计五里许。凹前一峰耸拔,为玉鹅峰。峰为山阳诸峰之祖,诸山脉皆从此出。土人呼之龙狮峰,又读如栋。自分水凹至玉鹅峰势高而旷,近日泰西人多避署于此。其下为玉女峰、老人峰。西有大坑,即古龙王坑。水下潴为三潭,名上、中、下龙潭。邹记注云亦名西龙潭。有瀑布三十仞,此即黄龙洞瀑布之上源。花首坛当与西龙潭近,盖在今华首台东北。资福寺在华首台下。李时行《游记》:“华首台前有资福寺”。则明中叶尚存。南楼寺以在石楼南得名,洪武间废。《山志会编》云:“归并延庆寺”。其地当在延祥寺右余靖《记》:南楼寺天宝二年署为延祥。《图书集成》引《山记》:“咸通初南楼寺别建于浮山西,有御园在其旁”。盖其初南楼改延祥,后又别为一寺。云在浮山西者,盖在延祥寺、黄龙洞之间。宋时谓黄龙洞以东皆浮山,故此云西也。今自分水凹斜矗而下,东至黄龙洞,西至华首台,皆约二十里许。东路峻,西稍夷。此从华首台下折而东,过黄龙径至南楼,盖复归延祥寺矣。自邹师正而后,登飞云者不复由宝积后之二楼。宋季赵汝驭则自石洞开路而上。详见赵汝驭《登山记》,李昂英《飞云顶开路记》。明刘克平游记则自金沙洞上。《记》云:“自金沙至飞云,终日之力。经松岑百余夷颇十二县削十八,始相望浅浅,不信谓终不坠也。及之,不复谓天不可升矣!”其状险峻如此。金沙洞即黄龙洞也。又张穆《纪游》:“天启乙丑,与诸子登绝顶,上玉女峰,至绵绣岩。是夜宿岩中,晓上岩顶,闻百花径异香成林。左过大小石楼,路皆面避,数里,至飞云顶。此亦自黄龙上玉女峰,峰即大石楼,其言大小石楼,则指铁桥左右峰也。”
国初,潘耒《游记》则自华首台上。潘述:山中黎老人言,谓登飞云有三路:东由冲虚观上;中由黄龙洞上;其西则华首台也。《记》云:“自华首台右,循西溪上竹篙岭。又二里至罗汉峰,又二里至文殊峰,又五里至杜鹃峰。自宝至是可数里,又三里至七星峰,又二里至分水凹,所谓泉源福地也。又二里至凤凰台,又里许至阿耨池,又里许至见日庵故址,又二里许至飞云顶。”此记华首台至飞云里数最明。又云:“自冲虚上,过青霞、玉女、会真诸峰。自黄龙上过瑶台、通天、中界诸峰,其所称峰名,并不见于邹记,盖本僧尘异《名峰图说》,及土人俗呼”。
近日登飞云者,又多自今酥醪观后白水门上其路。惟白水门十里许,陂崚同,余皆坡陀高下,比华首台路更夷。自酥醪观后十二里许,至白水门之麓。白麓逆瀑上道,峭而曲十里许,乃至其巅。自此五里为拔云寺,又五里许至飞云顶。此入山登绝顶之大略也。
罗浮山阳诸寺观,延祥居中。自延祥而西不足一里,今有梅花仙院。同治初年先君子与同人合建。按赵汝驭《山行记》:“梅花村在石洞旁。”而潘耒游记则云:“至延祥寺基,望见梅花村篱落隐隐。”故先君子择地于此,其后知潘记未著梅花村考,附刻《浮山志》。精舍于右,有石刻先君子遗象,嵌辟间。又西二里余,至黄龙洞口。黄龙洞在孤青峰下,邹记不言孤青峰,疑后人以观名之。有两瀑布甚奇。旧有孤青观,今不审何地。邹记不言孤青观,南宋时已废。黎民表《图经》注:“孤青观址其南,为黄龙洞”。则观在山腰。刘克平《游记》则观又在山麓。疑克平所记亦谓旧址,故尔不同。”
自洞中循东山崖而上,约里许至半山亭。又里许,为流杯池。西度涤尘桥,有两石崛起为门。石纹隐隐,有“洞门”二字,相传以为仙笔。又西,则今黄龙观也。右为弼唐精舍,四贤祠。明宏治间,南海黄衷志登飞云,欲以此建铁桥精舍。后仕至待郎,病足不果。乃命庞嵩代建,以教子弟。嵩南海弼唐乡人,早从阳明游,后师甘泉。甘泉乃为建四贤祠于右,祀濂溪、豫章、延平、白沙。后御史洪垣增礼甘泉,名五贤祠。万历十三年,又增祀弼唐,名集贤。遭明季之乱,几废。潘耒《游记》:“四贤祠碑在丰草中,居守无人,一毁莫复。”康熙中有崂山派道士张妙升来居,创建黄龙观,并重新精舍及祠。《山志会编》:“弼唐精舍前有韶台精舍,嵩山一夔建,今废。”观之东门向老人峰,观后有八卦台,隐翠岩,明石刻犹存。刘克平《游记》:“观有‘子所钵盂’、‘眈碧达观’、‘隐翠五岩’。”卢挺《山囊》:“洞口刻有“黄龙古洞”四字,洞中刻有“八卦台”三字,“子所丁”三字,“弼唐书堂”四字。今多芜灭不可考。观前有龙珠亭,左有云谷岩。近人石刻。右有虾公岩,近人刻有,“仙岩”、“云桥”、天生云壑、“修禊”等字,无款识。并称幽胜。
自黄龙洞口西行,过黄牛径。亦名黄龙径。三里许,度雨花桥。又北五里许至华首台。《浮山新志》:“延祥至华首台三千五百步。”台在宋名花首寺,久废。明时台前有资福寺,又于其南建豫章书院,未几并废。见李时行游记,其废不知何时。崇祯初,僧空隐重兴是寺,仍名曰华首台。空隐名道独,精禅理,通知节事。《明史、熊文灿传》称:“文灿自广东起剿流寇,屏人问空隐。空隐知文灿主抚,谓流寇非海寇比,公其慎之。”其明达可想。当时南海梁朝钟、番禺黎遂球辈,皆与空隐游。李云龙曾起莘、韩宗騋、张二果,并削发称弟子。朝钟、二果为营是台,遂蔚为大刹。朝钟尝随文灿度岭,并以书戒其母志。空隐语一意主抚,当时营是台,疑文灿助之使成。宗騋,博罗尚书日瓒子,僧名函可,号剩人。先居是台,母为之施田饭僧。后以事谪沈阳。起莘僧名函是,号天然,称嗣法。明末,山中古木尽遭砍伐,惟此独存,天然力也。天然弟子今但,号尘异,学通内外,继主法席。一时名士多从之游,故是台称胜地。台前东西溪交流,锁织循东。溪上有合掌岩。吴骞题云:“这顽石,有伎俩。不点头,只合掌”。又有蝠鼠岩、文殊岩、半月岩、濯垢池。近人皆有石刻。又上有潭,潭上悬崖飞瀑四射。有石刻“飞云溅雪”四字。潭边一巨石,刻“洗衲石”三字。潘耒游记:“潭未有名,余名之曰“曜雪潭”。此二石刻盖在潘后。《山囊》谓:“东溪刻有“洗心石”三字,今未见”。西溪之麓有空隐、尘异二塔,天然初逝韶州之丹霞,后迹迁回山,建塔于黄牛径下。台之西南里许,有“罗浮”二字。奕将军书。又二里许,至东岭背。有石坛祀绣花针大王。绣花针为村,平南王尚可喜招之,不肯下。王遣将力攻,兴自焚死。相传花手寺僧传肇说:“兴隐罗浮兴,死其神见于东岭背”。故传肇立坛以祀。
又二里许,至大洞,有花手寺。明未僧宏泉建。初名华首,乾隆后改今名。《浮山新志》:“华首台至花手寺一千五百步,自此至九子潭一万二千五百步”盖由九子潭西北入罗浮,世多道此。
邹《记》云:“去延祥寺之西五里余,曰黄龙洞、七星坛、狮子洞、花首台。”此延祥西行诸胜。据王胃《狮子庵记》:“七星坛、狮子洞皆在黄龙洞,洞内即今观也。”自华首台而西三十里,至尖峰,皆罗浮,地无胜处。台之西有朝元洞,近代长斋者居之。又西为山西园。圩贸易颇盛。又西为尖峰,下有乌风大王庙。其神嗜狗,天旱杀狗祷之即雨。此疑亦绣花针大王之类,惟姓名事实未详。庙前平田中有资福寺,其狭。其创建亦不知何时。)惟自此西至欧阳洞。洞中联和圩,有资福寺。绕而北三十里许,有地名道姑田。在云母峰下,中有五眼大石桥。涧水奔流,烟岚四合,境颇幽。近于桥前里许建八仙观,自此东北行入长沙营,过蜜子凹,经英宠园潭、黄泥潭。越酥醪洞西之分水凹,可至酥醪观。惟或上行山脊,或下行深坑,路极险崚。《记》于华首台下云:“山背曰凤凰冈、云母溪。”即其地。盖溪以峰得名,为何仙姑采饵处。谭宗浚有云母峰下道姑田,是何仙遗踪诗。凤凰冈未详。《增城志》云:“在邑治东十五里。”则亦当在是间矣!此延祥寺以西诸胜之大略也。
自延祥东行,循老人峰麓计二里许,过今白鹤观。前又东北行,循麻姑峰麓,经红花坑村侧,计四里许。左转度会仙桥,至冲虚观。山阳诸观寺皆南向,惟冲虚亥山,已兼乾巽。明洪武初山中诸观废,聚其材构丛林观,时冲虚尚在。永乐十年七月,遣道士黄道常同市舶提举卢善敬设醮观中。醮毕,瘗所降玉简于前,作亭复之,名玉简亭。观中旧为金阙廖阳殿,左为诸仙祠,右为葛仙祠。自永乐至隆万间观为最盛,启祯时渐圯。韩日瓒、袁崇焕先后募修。明季群盗啸聚山下,焚掠靡遗。观被毁,惟中殿存。国朝康熙丙辰惠守吕应奎、博罗令陶敬重修。戊寅,龙门派道士杜阳栋来为住持重修。卢挺《山囊》云:“观租数千石,黄冠纵恣。互相讦讼,遂为有权力者所侵蚀。”此当在杜阳栋来住持之前。康熙未道士曾一贯有道术,省中大吏延之求雨辄验。乃命为五观住持。五观者,冲虚、黄龙、白鹤、九天、酥醪也。曾亦龙门派。盖其初并杜、曾徒侣。惟黄龙为崂山派,出于孙玄清。孙亦长春四代孙也。罗浮旧为南宗诸仙祖所居。南宗七祖,石泰、陈楠、白玉蟾、彭耜四祖并往来罗浮。嘉庆初观复坏,十三年住持陈园官募修。改中殿为三清,改诸仙祠为吕祖祠。又移葛仙祠于中座,改其右为祖堂。光绪间住持温理文再修。有道士在观羽化,检其箧有金钱,值银数千元,温遂取以修。观右为洗药池,有盘石,可垂钓,古钓鱼台也。邹记注云:“在观左”。左疑右之误。其土为东坡亭,少左为稚川丹灶。东坡书已佚,近刻为乾隆二十年仁和吴鸿书。再上百五十余步,怪石嶙峋。有石刻“蓬莱径”、“遗履轩”字。“蓬莱径”古空禅书,“遗履轩”无书人名。又石刻:“桃源洞天”,仁和沈延芬书。“别有一天”闲空子书,又“登云梯”、“飞来石”二刻,无书人姓名。其上有梦觉亭。壁间石刻“仙人卧榻”字,古逸首人书。亭左上百步为泉源洞,岩滴玲珑。乾隆间石刻“泉源洞”三字,下款藓蚀不可办。又前跨一山脊,为朝斗坛,古铜龙鱼盖出于此。僧成鹫言:“铜龙鱼明嘉靖戊子移文取款去。”近者复出,不审真假,然观中尚宝比物,非佳客不使观。观左为葛仙衣冠冢。土人呼其处为大王凹,去观一里许。乾隆戊子住持邓教煊重修,有碑。朱明洞亦从观左入,水出洞中,抢观长流。相传朱真人治所也。前有石刻“朱明洞”三大字,湛若水书。洞之肩背为青霞洞,峦环岫合,中有田数十亩可耕。洞之中间形如青虾,俗呼仙虾洞,去冲虚观五里许。有石刻“苏真人修炼处”六字。又刻有“冼子读书台”五字,俱无书人名。洞中水绕衣冠冢,亦抱观长流。
晋以来,世谓此神仙洞府。自明中叶后,湛若水于宋明洞东西筑两精舍。甘泉《朱明洞记》“宏治丙辰,同李世卿诸子游冲虚观,辛酉复偕赵元默宿观中。因求所谓朱明洞者,筑为退居之地。朱明左倚蛤蟆、玉女诸峰,临以飞云之顶。右挹麻姑峰诸秀,根幽处也。经始于西酉冬,讫工于戊戌秋。张千兵世武视正焉。又《兼卜朱明两洞》诗:“何以爱东洞,蛤蟆起青空。何以爱西洞,麻姑秀芙蓉。”黄佑又于洞北营草庐。张治有《题泰泉草庐》诗。冼桂奇师甘泉,又于青霞洞中筑书室,奉母以居。李时行游记:“予昔爱青霞谷,编茅筑室,栖息其中。”则时行先居是地。其后叶春及于冲虚观左建独醒庵,博罗令吴日强又为绅于观右建爱日庵。叶春及有《爱日庵》记)同时道学诸先生此焉讲学,与黄龙洞之弼唐精舍,石洞之絅斋逃暗相应。山中胜境,遂成儒林。道释二宗几绝。屈大均《山语》云:“方献夫治金牛洞。”考《增城志》,有金牛都。以晋义熙中,潭上见金牛得名。其地东北与罗浮酥醪洞接壤,榄溪、石灶,皆其辖属。金牛洞当在是间,惟地未详。又陶敬《山志》云:“瑶石台之南曰瑶石山房,黎民表读书处。”今古瑶台地险削,不可居。黎爱瑶石台,自号瑶石山人。所治山房当在山麓,今其地亦未详。其后渐废,遭明季之乱,无一存者。刘克平游记叙冲虚观、朱明洞、青霞洞甚详。而诸先生精舍庵庐不及,则明未当已尽废。邹记云循延祥而东七里余抵冲虚观,丹灶、衣冠冢、蓬莱阁、阁后遗履轩、铜玉皇象及二待从三尊。观后朱明洞,朱真人朝斗坛、黄野人庐、钓鱼台、青霞谷、野人洞。此冲虚观内外诸胜。蓬莱阁、遗履轩今圮,蓬莱径及其遗址,铜玉皇象等今无存,朝斗坛即朝斗台,青霞谷即青霞洞,黄野人庵未详,野人洞当在今红花坑上,其下则古观源洞也。此王野人靓所居,详下文。邹记又云:观之北曰酥醪观、麻姑峰。此古酥醪观,盖在青霞洞前,元明间废。黎民表《图经》注。引《山记》云:“青霞谷有田。又前为酥醪观故址。又数里,南为冲虚观。”麻姑峰即今狮子峰,头在冲虚观,右其尾,北蟠为冲虚观后山,泉源洞其尾窟也。俗呼狮疴尿。
邹记又云:观之南曰观源洞,此即王野人靓所居之浮山观址。详李翱《辨惑》文。翱云:“奉牲牢于山。盖祭山于冲虚观,因过其地,称浮山者,唐时因谓东为浮西为罗。其地在红花坑下,今犹有村落数十家。邹记注云:一名麻姑洞,以在麻姑峰麓而名。又野人洞,邹记注云:即王子书堂坑,此则在红花坑上,并王靓居止处。
邹记又云:“西北幽居洞、滴水岩、长寿观”。此当红花坑上最深邃处,自元皇庆间,道士黄实谷迁长寿观于博罗县城西,旧址已堕,游屐罕至,询道流无知者。唐宋时冲虚为大观,地幽而旷。故附近北有酥醪,南有长寿,而王靓、郑珍幽居洞郑珍有书堂亦筑室是间。此犹明代甘泉、泰泉辈之构精庐,今遗亦亦堙灭矣!
邹记又云:“中路直上君子岩、云峰岩”。此从红花坑西上所历之地。《图书集成》引旧志:“中路自书堂坑直上,曰君子岩,书堂坑即今红花坑也。与水帘洞高处相遇,云其下曰蝴蝶洞,前曰水帘洞。此从云峰岩南下所历之地,云天汉桥。路出药槽,其下为流杯池。罗浮石刻“东龙潭”。此从水帘洞下至山麓所历之地。今白鹤观之左四百余步,有五龙潭,即邹记东龙潭也。潭之前旧称水帘洞口,崖上有宋吴裒刻“罗浮”二大字。又明刻“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十字,施观民书。潭之旁为洗心亭,下刻有“天风海涛”四字,杨应琚书。其右峭壁近刻有“五龙捧圣”四字。倪文蔚书,据卢挺《山囊》;潭东一石刻“五龙堂”三字。南一石横卧潭侧,刻“龙门潭”三字,夹涧飞潭蜿蜒。邹记所谓流杯池、药槽、天汉桥皆潭上地,惟不能实指其处。(《山囊》:“潭又有小石,刻“朱明洞天”四字。又刻篆书“长寿涧”三字,下刻宋祖无择书。又入刻“宋郡守师显行识游处”九字,“郡太守师显行睹青藜竹”十字。今并未见。行里许,地忽开豁,俗呼为游闲窝,有墙址。疑张留书院旧基。又上里许,有石门,近刻“蓬莱门”三字。白鹤道人冯至闲书。又上里许,为何仙观,光绪初建。观只老屋三椽,门联云:一声石臼呜红翠;百尺水帘飞白虹。旧无水资,白鹤道士梁园成为置租谷廿余石。梁番禺人,年八十余,今尚存。自潭至观,皆水帘洞地。潘勖《山图记》:“水帘洞初入,在五龙潭。又入为锡杖潭,又入为药槽。其下为流杯池,上有八仙石。又入为师显行识游处,又入为水帘。故有黍珠庵、何仙观。疑即明月黍珠庵地。”惟观之西南,直老人峰。左肩背其间开豁。有二岩,面阴背阳,各容二十余人。土人一呼关爷岩,云道帝以辟山魈。一呼道士岩,云昔有道士供仙真隐此。或以为即邹记之蝴蝶洞。然玉鹅峰之东脉为朱明洞,西脉为老人峰,中间下瞰水帘、潜岑,窈窕。旷如奥如广约数里。邹记所谓君子岩、云峰岩、蝴蝶洞,亦不能实指其处。盖唐宋间道流多居此,近代芜翳,罕有穷之者矣!水帘发源处瀑形如鹤,俗呼为瘦鹤。其地险崚不可至。今游水帘洞者,多自白鹤观上。观非古白鹤遗址,盖即明初之丛林观。《山志会编》:“丛林在延祥左,与今地合,其后废。”崇祯间有僧戒公居之。《张铁桥年谱》:“崇祯丁丑,余入水帘,访戒公,团瓢谷口。”当即今地。康熙末,道士孙天杖建为院。杨应琚有《白鹤院至酥醪观》诗。后改名观,其门贴仍称“稚川东庵”。然地在冲虚西,不可言东。此未考邹记也。自冲虚东北行三里,至今九天观,宋明福观也,元明两代尚存。元赵孟杰有明福观诗,陈琴轩有《送明福观徐子明道士序》,明末邝露亦读书明福观。乾隆间住持莫明星重建,依南汉之旧,仍名九观天。观南向在平畴中,左二里许有石中洞,多奇石。有瀑如帘,屈大均《山语》所谓山中瀑布次高,则明福观之小水帘是也。其前为宋莫洞观,庵居旧址元明废。万历间叶春及筑逃暗,讲学于此。岸上刻有逃暗记。暗即庵也,记略云:“叶子迁宾州守,上书乞归。巡抚郭应聘、提督殷正茂劾守春及逃,诏削为士伍。臣安逃哉?逃于罗浮间,无所往矣!四百三十君闻之,辟逃暗以居,遂不复出。”下书万历丁丑石洞居士叶春及撰,南海朱完书。又刻罗洪先寄叶化甫律绝二诗。化甫春及字。再上一池,刻洗耳泉三字。旁书闽沧州林民止为化甫叶先生题。又穿云络石四字。吴沈麟祥题。据《山囊》:“左绝壁尚有霍光玉过访不遇留题九字。”山房后巨石有四老坪三字,今未见。逃暗庭除朴略,中为确乎堂,天启未张穆居之。国初何绛及僧元觉、成鹫亦居焉。然山寇肆掠,不能安也。见成鹫《纪梦编年》。今俗称其地曰尚书房,石门犹存。尚书房之左为清溪坑,坑上五六里有锯石,高十余杖,分四片,锯痕宛然,相传为仙迹。石洞口为梅花村旧址,明末女道士罗素月尝募植梅千本,次续胜事。自九天观后东北行,过朗头村至下坪,有法云庵。明崇祯间建,今为水东洞诸村香火庙,延僧看守。又前行越牛古凹,度石圳坑,过桃子园村共八里。至白面石村,村后有七星冈,上有巨石。高十余丈,瘦透若假山,中有穴,可坐十余人。一线天光,从石隙射入。先君子据邹记及《一统志》谓此即单道开石室。《大清一统志》:“明福观之东北曰白云洞,又东曰白角洞,单道开蝉蜕之所。”以地名唯之,当即此冈)。邹记云:“自冲虚观出会仙桥,东行三里余抵明福观。迤逦至石洞、小水帘。白鹤观东北至蛇穴”。白鹤观宋已废。施顾苏诗注:“山有白鹤观,久废”。则废自宋时。逃暗当其旧址,蛇穴即单道开石室也。其地地古名白角洞,今改名水东洞,唐轩辕集所居。白云洞亦在其西。邹记有白角洞不详所在,以《一统志》考之,即水东洞也。明时又名玉洞。《山志会编》引《罗浮书》:“小罗浮之下水东村,杆对有洞。旧名柚子坑,万历间文学韩福同兄居此。赵志皋访之,叹曰:“诗所谓其人如玉也,因名玉洞。”盖洞本以村得名,《一统志》:“白云洞轩辕先生庵其中。”盖山之东麓最深处矣!今自冲虚观前至佛子凹下,俗皆名水东洞,长约二十八里。《浮山新志》:“计一万一千七百步。”此延祥以东诸胜之大略也。
自此再入,为罗浮山之阴。由白面石村前行,折而西,三里至佛子凹之木麓。麓下为平阳坑。循麓直上,路峭崚,若天上。历八九折至凹巅。《浮山新志》:“佛子凹至平阳坑底三千步。”中有石刻“分霞岭”三字。张维屏题。凹巅有坊曰蓬莱门径。酥醪观住持江本源建,惠守伊秉绶题。江于其地复建玉液亭,引濯缨池水为义浆济行者。又建洞宾仙馆、天香室、灵官殿、土地祠。恽敬有记,今并圯。惟汤贻芬题濯缨池三字尚存,池水亦涸。过凹为酥醪洞,先君子谓即古蓬莱洞。洞周三十里,明代为山徭所居。国朝徭地徒。《山志会编》引《罗浮书》:“苏罗石圳之间多徭,本盘瓠种。分盘、蓝、雷、钟、苟五姓,自相婚姻。甚在山巅者曰梅宠,稍知礼义,为诸徭之冠。明初设抚徭官领之令。酥醪洞中有苏罗、石影、梅宠诸村,惟非徭人。盖明未诸徭为寇,国初驱戮之矣”。然秃岭凹东北尚有山徭十余家,不与土人通往来,此洞中徭遗种。康熙未道士柯阳桂于洞中创建酥醪院,雍正初改为观。观西北向相传苏罗村为观旧址,先君子谓苏罗即酥醪废,后改建苏罗村。元季山徭占其地,故名犹存。《浮山新志》:“佛子凹至今酥醪观六千七百八十步。”柯,曾一贯弟子也,羽化后,其徒蔡来端、童复魁、江本源相继为住持。江号瀛涛,番禺人。通玄学,能诗文。于观左筑浮山第一楼,以居游客。又搜取洞中诸胜为十景。十境:酥醪洞天、蓬莱丘壑、茶山飞瀑、梅谷幽溪、山潭凝碧、石宠煎琼、水门春花、符峰晚照、陂流写韻、涧石忘机。一时名士如张维屏、黄培芳、谢兰生、汤贻芬、恽敬辈,俱与之游,且谓酥醪为灵秘,以得至为幸。详先君子所著《浮山志》)。同治间观渐坏,先君子募万金重修之。复增筑丹房精舍,道俗云集,遂与冲虚观并称大观。观之右斗台石刻有“酿泉”、泉入观中厨西,人谓胜卓锡泉。“鹤冢”、汤贻芬瘗鹤于此,因题。“南山拜松处”江瀛涛题、“群玉”谢兰生题诸字。观之南六里,有符竹,又名丫髻峰,俗呼为四方山。上有仙人对奕石,在观后左方。其山脉南下,中为茅坪,左为梅宠,亦称梅谷。右脉折而西,为酥醪观。峰上有刘仙坛、试剑石。《浮山新志》:“石距坛仅十余步,上园下削,高可五尺许。”当中十字对劈至踵,危立不坠。土人呼为石门。地生竹叶符。观之后为山背水,水自上界三峰来。过符竹峰后倒流,水自是下注,合白水门之水,绕观后山。故俗以山背名。白水门在符竹峰右山巅,东北诸水汇而从门下长数千丈。其旁多杜鹃,下有巨石,可坐二十余人。刻“忘机”机三字。杨应琚题。其下为西溪,即罗阳溪。见杨应琚《忘机石序》。溪自此北流,为山背水。又合佛子凹、茶山、小蓬莱之水。佛子凹水西流,合茶山水,又合小蓬莱水,然后注于西溪。茶山出茶,上有黄仙洞。嘉庆间道士曾复高构宇祀黄野人,同治间何仁山改建为观。右有瀑,旁刻“飞清”二大字,黄培芳题其下。近刻有“洗心”、“沁心”、“云淙”、“云杵”、“云礁”诸字。小蓬莱洞隔茶山一脊,境深阀,有飞瀑。古刻有“何须别问津”五字,黄培芳亦刻“洗心泉”三字于右。尝欲筑葛鲍二仙祠于洞内,曾焕为作碑,后未成。前渚为迳口塘,有石刻“钓鱼台”三字。塘之前为黎木滩,接酥醪观。后山有石刻“桃源洞”三字,宋王宁素所居也。水又西过苏罗、石影村,绕酥醪观前。梅宠之水自左来注之,又西至下陂。陂流若琴筑,上有白水寨,多巨石。出水口峡,水自此入增城界。经凝碧潭,《增城志》谓之玻璃潭。石灶。石刻“煮石处”三字,杨应琚题。《浮山小志》:“酥醪观前一里曰下陂,又三里出水口峡,又三里至凝碧潭,又四五里至石灶。”皆观中十数里内胜处也。
水自此西南流四十余里,达山麓至欧阳洞,水过此入东莞界。南注沙河水。先君子谓此为古之浮水,浮山之阴折而达于罗山之阳,故后人又以罗阳名。自酥醪出山,循罗阳溪至下陂,过分水凹、蜜子凹,经道姑田,过大石镇凹河,洞小凹,经流杯洞,过湖圹凹前,至增城县计六十里。又自下陂过秃岭凹榄溪凹,至佛岭下,过正果凹,前至正果圩,计四十五里。游山者欲先入酥醪,此二路最捷。若自蜜子凹过鱼条凹,入欧阳洞,过联和圩,折而南,亦可至石龙,道稍迂矣!然欧阳洞东南并罗浮山脉,若自大石镇至增城县,自榄溪凹至正果圩,其山脉不出罗浮,盖水皆西流,注于增江,不与罗阳溪水合也。邹记:“蛇穴又东数里,至蓬莱洞丫髻峰,又名双髻峰。有刘仙坛,峰下有试剑石,有罗阳溪、东林寺,其地皆在今酥醪洞内。东林寺未详,或云在西溪左右,不可考!庐山东林寺远公所建,远公尝欲居罗浮,故宋时罗浮亦有东林寺。《惠州志》:“东林寺在善政司侧。”韩日瓒有诗,此明东林寺在罗浮之阳,非宋址。此罗浮山阴诸胜之大略也。
邹记于罗浮二山,不复分划。今以山脉、水脉考之。罗浮山脉自东北丫髻峰来,此别一丫髻峰,由龙门县蓝山来,非符竹峰也,酥醪洞中亦见之。中跌为佛子凹,堪舆家所谓过峡也。过此为罗浮山。自凹上脉至山巅,重峦叠嶂。折而西,复折而南,为上界三峰。峰之北,一支为符竹峰,下为酥醪观。峰之西,—支为道姑田。峰之于东南行,稍跌为铁桥峰。又连绵东行,复耸为飞云顶,山之绝高处也。顶之东,一支下为桃子园;顶之西,一支下为尖峰;顶之干南行,稍跌分水凹。凹之南上耸为玉鹅峰,峰分数大支,若倒垂摺扇形。东一支,下为朱明洞,为冲虚观。又东分一支,下为企柳山。山复分二支:右为石洞,左为九天观。又东分一支,下为蓢头村。西一支下为老人峰。峰下复分二支:左为白鹤观,右为宝积寺、延祥寺。又西分一支下为黄龙观,为黄牛径。山西诸小山皆从此出,至第一岭止。又西分一支,下为华首台。又西分一支,下为大洞、花首寺。其余峰峦敷布,支干分歧,不可胜纪,此山脉之大略也。
水脉自佛子凹而分。东为水东洞水,自凹下东南,流合石圳坑水。水一出上界三峰,一出飞云顶。江北流至扶阳坝合又东注于桃子园村右。又南流合鹿角坑水。水出铁桥峰。又南流合清溪坑水。水出分水凹东。又南流合梅坝水,水出石洞山顶。又南至澜石市。光绪初建有访仙桥,水石极佳。又南至大田村,合横河水。水出罗浮东北横河洞中。又南至显冈,合响水圩水为沙河水。又西南流入于东江。屈大均集采袁锡泉“自石龙得一小水,三日至罗浮。舍舟八里,冲虚观在焉。”即此水,惟谓为罗阳溪误,详上文。佛子凹西为酥醪洞水,自凹下西流,合茶山、小蓬莱、白水门诸水,过酥醪观前,至下坡出水口峡。详见前。西南流经水尾及道姑田、欧阳洞,折而南过铁场,入里波水。又西流注沙河水,入于东江。
分水凹之水东为清溪坑与水东洞诸水,合而为百花径,西南流至山西园。过朱屋坝折而南,合华首台、大洞诸水、注于九子潭、入沙河水。
山阳诸水分三派:中为水帘洞;东为青霞洞;西为黄龙洞。青霞洞水南流,含朱明洞水,又南合花坑水,至河坝新桥与水帘洞水合。又南至福阳山、鱼狗岭,与黄龙洞水合。黄龙洞水亦名金砂水,自洞口西流,过延祥寺西,合宝积坑水,折而南流。又南合石下屯之水,至泊头村入沙河水。其余溪涧奔流,原委交午,亦不可胜纪。此水脉之大略也。
自汉而后,皆谓浮傅于罗。又谓东为浮,西为罗。故世称飞云为罗山顶,上界三峰为浮山顶,铁桥则其傅处。若以此分划,则飞云顶东下至桃子园,西下至尖峰,其阳皆罗。上界三峰东下至佛子凹,西下至欧阳洞,其阴皆浮。是南为罗,北为浮,与东浮西罗之说不合。明黄佐《图经》谓:“东罗西浮”。甚误!黄培芳谓酥醪洞及水东洞为浮,先君子著《浮山志》因之。盖兼唐宋以前之说。邹记只详名胜,不强分罗浮,最为有见。要而论之,邹记虽简质,然比后之图志,忘为核,琴轩称幸而《指掌图记》犹在。以此琴轩而后,续有撰述者:
明则(有):
湛若水《罗浮志》
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宏治乙丑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湓“文简”。学者称“甘泉先生”。书已秩。
潘勖《罗浮山图记》
勖,字勉甫,博罗人。正德乙卯举人,知崇安县。《山志会编》已采是书。
梁亿《罗浮山志》
亿,字叔永,顺德人,大学士储之弟。正德辛未进士,官粤西参政。有《怀元集》,阮元《通志》引黄衷序,称为怀元撰,即一书。今佚。
黄佐《罗浮图经》
佐,字才伯,号泰泉居士,香山人。正德庚辰进士,官至少詹事,谥“文裕”。《山志会编》已录是编。
黎民表《罗浮山志》
民表,字惟敬,从化人,嘉靖甲午举人,官至布政司参议。南园后五先生之一也。阮元《通志》有黄佐《罗浮山志》十二卷,谓黎初编,黄修饰之。则一编所载,大都本之黎志。
韩晃《罗浮野乘》
晃,字宾仲,博罗人,万历庚子举人,知青田县。《山志会编》引韩光源即晃书。兄晟,字寅仲,万历辛卯举人,知远安县。有《罗浮别墨》。未见。
屈大均《山语》
大均,字翁山,番禺人,诸生。国变后为僧,名今种,后返儒服。《山语》见《广东新语》中。《山志会编》引《罗浮书》,亦出大均。
国朝则(有):
陶敬《罗浮山志》
敬,字肃公,上元人,康熙丙寅由举人知博罗县。《山志会编》已采是书。
僧尘异《名峰图书》
尘异见前,书未见。
宋广业《罗浮山志会编》
广业,字澄溪,长洲人,官至济东道。康熙乙未子志益官肇庆知府。广业署,约僧成鹫游罗浮,先辑是编,凡八阅月而书面。编中所称东樵即成鹫也,详志益后跋。广业似未至罗浮。
吴骞《惠阳山水纪游》
骞,字乐园,当涂人,康熙辛末进士,庚子知惠州府,因辑是编,专纪罗浮、西湖三地。
卢挺《罗浮山囊》
挺,字松士,东莞人,康熙戊午举人。官琼州教授。《山志会编》已采是书。
钱以垲《罗浮外史》
以垲,字蔗山,嘉兴人,康熙戊辰进士,康庚中知东莞县。父瑛就养署中,往游罗浮,因考往籍为是书。后官至礼部尚书,谥“恭恪”。书未见。
罗国器《罗浮剩书》
国器,字跃剑,顺德人,雍正丙午举人。书未见。
廖贞《罗浮唾语》
贞,字延干,归善人,雍正庚戊进士。官贵州平越锦屏知县。书未见。
谢维植《罗浮剩语》
维植,字弱庵,博罗人,乾隆间举人,书分山川、风俗、事迹、品物四种。未见。
黄培芳《浮山小志》
培芳,字香石,香山人,嘉庆甲子副贡生。
赖洪禧《浮山新志》
洪禧,字介生,东莞人,贡生。晚为道士,隐酥醪观,名本华。
及& 先君子《浮山志》
先君子,号友珊,咸丰壬子融贡生。晚隐罗浮,自号酥醪洞主。是书先录黄赖二志,附以续述及诗文。
先君子尝谓勉甫《图记》、泰泉《图经》多据当时名称,与邹记不合。惟敬文章尔雅,而疏于考证,附会亦多。澄溪网罗宏富而失于鉴裁,乘谬殊甚。俱不若琴轩之简核。此明以来图志之有感略也。
若夫不以后世传为仙者,明即有:
范嵩& 英德人,贫不识字。所居大陂,有牛特水最险。嵩日修路,遇二人拼之过水。二人与丸吞之,遂开口成章。尝自吟云:“幽林独悟少人知,散步云霞道几迟。世界眼前惟我识,消遥圩里作孩儿。”后往罗浮,不知所终。见《韶州志》。
李受& 不知何许人。弘治间随主赴五开仓大使,主卒于官,负骨送主母还乡。过鄱阳遇风,众欲弃其骨,受负之,投岩问途归葬。复为人佣,织以供主母。母终,入罗浮访仙,数年坐石而化。东莞刘存业为作传,见明张二果《东莞志》。
草衣真人全真子& 草衣真人,不知何许人。尝游诸名山,及罗浮结茅庵栖息,采果实啖之。蛇虎驯绕其旁,近百岁,颜如童时。卖药城市间,以手摩病人额致腹,投少剂即起。既还山中,卧累日不起。有全真子晨昏往候,凡七日,见其足微伸,手渐展,须臾起曰:“子为谁?”命取所脱草衣,全真子持献惟谨。道人喜,乃以《龙虎金液还丹通元论》授之,全真子拜受。道人与别曰:“吾将南游矣”。其后有人见道人与全真子采于增城蒲山,复入城至一士人家曰:“君家有笃,病乃崇所为。”书符令佩,以水唾其面。后数日病者愈,治具款贸。道人兀坐仰空语,问之曰:“适遇翠虚、九霞二先生,将偕之入山矣!”遂欢饮至夜,出门去,竟莫知所往。李时行谓往入罗浮,见道人背负一囊,贮书数卷。问何书,曰:“此九霞刀圭火符之诀、五雷金书玉篆之文。吾得之九霞,九霞得之翠虚,非其人不授。”言讫去,行水石间若飚发,望之涤不见。因为作传,载之集中。
葛道人& 尝游顺德之葛岸,以葛屑和药治疫辄愈。一日题桂云:“罗浮山下杖枯藜,琪树琼林属品题。两腋天风何处去?锦岩西更碧云西。”锦岩、碧云西樵峰名。后莫知所之,见《五山志林》。
唐鹤寿& 字昌明,永州东安人。万历乙酉举人,知博罗县。有善政,卒于官。后有自罗浮来者,遇一道士付诗云:“误落人间五十秋,悔将愁担上肩头。个中消息谁知得?遥指白云天际浮。”未题海孩生客寄海上钓鳌客。海孩生,唐别号,海上钓鳌客,博罗韩晃也。时以为尸解去。见《博罗志》。
秋江钓叟& 不知何许人,仪表甚伟。游冲虚观,善饮酒,喜书。观中“蓬莱深处”四大字及楹贴皆其笔也。博通古今,叩之不穷。问其姓名辄不言,浮游徜徉,不知所终。僧成鹫谓其人为顺德梁峤,字乔山,后蜕于石洞。见《山志会编》。
梁可澜& 字元叔,顺德人,博学能诗,隐罗浮,自号三十二峰太狂长啸仙。有诗及《修真要语》行世,卒年八十,颜色如生。举尸入棺,轻如空服。后十余年,其侄永楚遇一黄冠,踵门曰“太狂仙约返罗浮,果行否。”言讫不见。黎遂球作传。
国朝则有:
李思恒& 罗浮道士,独坐山岩中,守真闭目。寿一百十有六岁。雍正十六年,不病不药,端然坐蜕。见《惠州志》。
陈琴知& 顺德人,淹通诞傲。习吐纳之术,居黄龙洞。黎简往寻之不得见,因纪以诗。后二十八年道流言陈尚在,简计其年,盖百岁矣!陈有堂妹,名密,亦好道术。一日陈偶归,家人不之见,惟妹见之,饷以篮中饭。陈真镜二、枣木剑一于篮,妹得而习之,亦能驱使鬼物焉。见《顺德志黎二樵集》。
郭道士& 不详其名。居黄龙观,年百岁余。化后发圹,但空棺耳。檀萃谓近时道士,异者甚多,此殆仙去。见《粤囊》。
江本源& 见前。住持酥醪观时,尝与谢兰生谈修心捷径,谢深折服。白云山蒲涧有郑仙祠,江为重建。羽化后有童子见胖道士至,问姓名,曰江某。问何往?曰往仙祠。童子以语其徒孙杨教善,询状,则真本源也。时以为仙去,见《浮山志》。
余明志& 顺德宦家子,中年弃妻子,入道酥醪观,号笑尘子。杜门诵经,冬不慄,暑不汗。同治末,一日忽与道侣别云:“将下山。”是夜趺坐而化。遗书诸道侣,勉以焚修。后数年游客于观中扶乱,称笑尘子。至询,知旧事。众遂信以为仙。见《浮山志》。
黄真宇& 黄龙观道士。光绪初游东莞之中堂圩,借卜筮教人为善,人皆敬之。一日汲河水作粥,粥成有小虾,痛哭三日,不食,羽化。后圩中人立庙祀之,称黄真人,祷辄验。见《东莞志》。
而稚川弟子黄野人,亦时游戏人间。其事载之《广东新语》、《山志会编》、《浮山志》及他说部甚多。僧成鹫称顺治戊子大饥,一道士以杖叩石崖,令环山居民拾归煮食。竟日可饱,存活者以万计。及秋收坚不可啖,此尤普济者也。欧阳洞附近有霜降圩,每岁霜降日乡人盖蓬茅,陈货物相贸易。相传黄野人于是日必至,有缘者或遇之。
至于高僧,明则有:
真空& 泉州人,嘉靖间游罗浮,止永福寺。曾以三锦囊遗叶梦雄。曰:“他日有军国大事,可开视。”其后梦雄诛刘歼哮,多出其秘。昼晚说法诃林。令弟子造一龛曰:“吾将归矣!”既入龛,梦雄至,复出捐别还坐。三味火发,遂自焚。得舍利无数。
十虚& 楚僧,善诗。与奕重兴宝积寺。
晦杲& 名道,不知何许人。崇祯间于罗浮鹿角坑创云水庵居之。喜为人祈亲寿,能前知。所至多异迹,后居南安望丫山十余载,灭后香气经月不散。
智海& 名通岸,出家曹溪,居河林,为憨山大师书记。陈子壮与之游,后入罗浮。子壮送以诗,有“闲将一滴曹溪水,洒向罗浮四百峰”语。
印宗& 不详何许人。憨山有《示罗浮山主印宗偈》:“罗浮山下绕恒河,河畔祗林似普陀。若问花中观自在,试看明月堕清波。”
空隐& 名道独,南海陆氏子。六岁失父,随母居。近寺闻梵呗音,过耳辄成诵。初不识字,得《六祖坛经》,怀襟袖间。一夕取读之,彷佛认是某字,询诸人果然,遂十行俱下。母卒,庐墓三年。二十九岁入罗山,参无异禅师。师异之,遂登具足戒,嘱曰:“汝他时不负山僧也!”后在罗浮开博山法门。节烈文章之士,无不倾心门下。入国朝后,自刻去期,趺坐而逝。
十力& 力有才略。游边关,与曹文韶、虎大威厚。年五十依空隐出家,尝语薛始亨云:“不久将鼎草。”始亨疑代兴为闯贼日,非也!有天命者得之。老僧不及见矣,崇祯癸末遂坐化于罗浮山。
二严& 李云龙,本番禺诸生,尝佐袁崇焕幕。天启丁卯,魏忠贤劾崇焕,罢归。二严遂与韩日瓒谋兴罗浮院宇,为栖隐计崇焕起用时,因为作募疏。及崇焕下狱死,二严痛愤,礼空隐为僧,明亡不知所终。
天然& 见前,本番禺人,崇祯癸酉举人。以时事日非,遂礼空隐为僧。所立规矩,整肃森严。国亡后,学士、大夫咸皈依为弟子。平南王尚可喜高其人,为建海云寺于雷峰。复为建广州之海幢寺,令其徒阿字主之。其徒澹归建寺韶州之丹霞,复请主法席。澹归仁和金堡,桂王时为给谏,以直节称者也。康熙丙辰作偈,投笔而逝,年七十八。
剩人& 见本人,诸生。年二十九礼空隐为僧。顺治乙酉,以请藏经居金陵。亲见福王诸死事,纪为私史。城逻发之,拷掠几绝。大学士洪承畴械送京师,得减戍沈阳。后闻阖门殉节死,痛哭为诗歌凡数十篇。同时被遗诸臣皆慕重,引为法交,结冰天诗社。自是大阐法教,喇嘛诸工公称佛出世。已亥示偈坐逝,建塔于璎珞峰西麓下。
别公& 即张二果。东莞人,天启丁卯举人。崇祯丙子总督熊文灿以贤才荐,不就。旋礼空隐为僧,居华首,后示寂庐山。
函静& 博罗韩晃子,名履泰,选贡生。国难后事空隐于华首,号五戒行人。
石鑑& 名今,新会人。本姓杨,名大进。诸生,弱冠讲阳明之学。明亡,礼天然为僧。居罗浮,有游华首、冲虚、黄龙洞、宝积寺诗。后主江西栖贤、福州长庆法席。康熙戊午以宏愿未践,呕血而逝。
宏泉& 字如泉,博罗显冈黄氏子。参博山禅,明季为僧会司。后居罗浮,创花手寺。
传肇& 字印初,号云峰,漳州罗氏子。礼宏泉为师,究心宗乘,尝刺血书《金刚经》。东莞王应华读书花手寺,与之契。后官待郎,于其乡筑广惠庵,居传肇。顺治初,贼李万荣屠莞中茶山诸乡。传肇拾遗骸聚瘗焉。戊戍虎贲将军王兴锢应华汶村,传肇往说,得放归。座年七十八。
元觉& 字离幻,顺德简氏子。主鼎湖法席,因以为号。有石洞诸诗。
成鹫& 字亦删,号东樵,本姓方,名颛恺,番禺人。桂王时诸生,后弃去。礼离幻为僧,居石洞中,以文字作佛事。晚居大通古寺。年八十六示寂。所著有《石洞遗书》、《咸涉堂集诗文》。无偈颂气,同时僧人,无出其右。
如正& 字终南,崇祯间游罗浮,后避乱,止惠州古榕寺,凡十余载不出。一日与其徒别曰:“屠三载当发余碱。”遂结趺而化。岁余,溃军入寺发之,则一寂僧几坐,众罗拜去。
国朝则有:
阿字& 名今无,番禺李氏子,性聪敏。顺治初广州破,贫不能。梦神人授药粒,觉及甦。从此思如涌泉,博通三教,为天然第一法嗣。尝居华首,有《登飞云顶过宝积寺》、《黄龙洞居》诸诗。后开法海幢,康熙辛酉示寂,年四十九。
尘异& 见前。出家后,初掩关华首台。天然送以诗,有“祷遵于今坠,天龙舍汝谁”语。后为主席,住山五十余年,游者必访焉。屈、梁、陈三家及潘耒、顾嗣立、杨应琚辈并有投赠。宋广业刻《山志会编》成,寄以诗,今贮板于台。
今佛& 字千一,新会李氏子,诸生。以父为豪猾所害,阖合被僇,匿山泽间伺杀之。遂礼华首老和尚为僧,后卒于丹霞。
泽萌& 名遇,华亭孙氏子。年十九出家至匡庐,与天然一见契合。因随至粤东,住华首台。天然送以诗,晚主丹霞栖贤,归雷峰。卒年七十四。
今音& 字梵音,本姓曾名起霖,番禺诸生。国亡,遂随兄天然削发,后终于华首台。
今回& 字更涉,东莞王应华次子。绍武立应华为大学士。广州破出降。鸿暹本诸生耻之。应华殁,遂为僧师天然。往来罗浮、雷峰间,善诗及画兰竹。后居丹霞,以溺死。
古诠& 字言全,番禺黄氏子,力学好古。闻天然接引后,学求蕹染,受具执侍,维谋谨天然念。华首为空隐建醮地,命领院事。至则荒芜秽,完租税以劳。故蜕于华首,天然有诗悼之。
古云& 字云庵,海幢寺僧。继阿字主法席,屡游罗浮,有诗。
心闲& 字随隐,号幻居,东莞濮氏子。受尘异戒,增建花手寺。乾隆乙丑卒,年七十四。
省泉& 修博山禅,有戒行,居明月寺。
源子& 字修源,顺德简氏子,海幢寺僧。雍正初,奉天杨琳节制两粤,子应琚随待。与偕入罗浮,各有题咏,有《罗浮诗稿》。
行敏& 字惺学,有华首台、葛仙丹灶、登飞云顶诗。
志师& 居花手寺,尝裹粮五登飞云顶,匝月乃返。黎简有诗赠之。
契清& 字澄波,番禺张氏子。为海幢方丈,与黎简游,诗无蔬笋气。尝入罗浮,有黄龙洞,选杖寄二樵诗。
幻鉴& 顺德龙氏子。居罗浮,治病有神效,出见死者。曰:“是可活!”纳一丸口中,即甦。时比之深师。
啸溪& 杭州南屏壑庵第八代诗僧。尝至粤为罗浮之游。道光甲甲又至,以诗一卷呈粤督阮元,题以诗。
纯谦& 字涉川,肇庆人。海幢寺僧,工诗。与张维屏、黄培芳诸名士游。尝居华首台。道光丁未复集海云龙藏诸僧,徒修空隐、天然、尘异三塔。
德堃& 字载山,江西人,于延祥寺削发。能诗,善画人物,对比之贯休。道光间重建宝积寺。
严光& 名祖威,字慈谦,东莞罗氏子,华首台僧。同治初游湖南,僧法云传以心印。尝主郴州之普济寺,后返罗浮,于飞云顶下创拨云寺居之。光绪乙酉圆寂于花手寺,年六十四。
道士,明则有:
徐子明& 博罗人,居明福观。洪武乙已被选至京,赐住神乐观,供祀三十余年。永乐壬辰诏许还山。陈琴轩作序送之。
李以贤& 栖霞道士,居冲虚观,与湛甘泉游。甘泉命之营朱明洞精舍。
了尘道人& 袁姓,佚其名,东莞人。少喜读书,能诗文,不习举子业。后为黄冠,演易卖卜。尝遁迹罗浮,有《游石洞》诗。
关南阳& 老不知年,尝佩药囊市上。区大相有《送之还罗浮》诗云:“终须去天上,常见在人间。”
古炼师& 不详其名,学精《参同契》。陈子升、程可则并有赠诗。
罗素月& 女冠也。居梅花村,原出大家。入山二十年,不知有女子身,登陟飘然如御风。张穆读书石洞,及归娶。素月购梅花名香赠其妇,复付诗戏之曰:“峨眉纤月上仙山,坐听天风过佩环。玉女麻姑都冷笑,杜兰香去嫁人间。”石洞洗耳泉素月有诗云:“水疑天上来,声自云间起。耳根本无尘,对此何以洗。”穆爱其语,为勒于石。
国朝则有:
杜阳栋& 字镇崚,淮县人,入道于灵山乾元官。康熙庚午来游罗浮,戊寅为冲虚观住持。尝与梁佩兰论养生,引义玄锡。佩兰赠诗,有“庚申夜常守,子午阳当壮。心凝水火交,骨屹山岳壮”语。乙酉惠州旱,官绅请之祷,即雨。西湖玄妙观道士王守拙曰“杜公玄门柱石也!”遂请为住持。后复创归善之南天观,修广州之三元宫。年七十六于三元宫内坐化。
曾一贯& 字山山,山东人。得法于龙门派之李清秋。居冲虚观,以符药救人。后亦以祷雨有验,命为五观住持。传其学者柯阳桂也。所遗蓍草与剑存酥醪观中。病崇者以剑悬室中即愈。
张妙升& 号云仙,山东人。崂山道士,有奇术。与杜阳栋同兴冲虚观,为道俗所仰。观中长生井味甚洌,妙升所凿也。顾嗣立、梁佩兰、陈阿平俱有赠诗。后开创黄龙观、为初祖。
天台子& 不详其姓名。自天台来,居冲虚观。尝以丹药赠梁佩兰,云:“可却病已”。告别为峨眉之行,佩兰有赠诗。
柯阳桂& 字善智,晋江人,本官家子。弱冠师曾一贯,创建酥醪观。广州粤秀山下,平南王为郡主建妆楼。后郡主北迁,令尼居守。尼犯戒律,大吏以畀道士。阳桂得之,创应无宫,遂成大观。乾隆乙丑,年五十三无疾坐化。
张炼师& 名未详,居冲虚观。黎简赠以诗,未有“雄虹在手星帖衣,玉绳五色驱青狮”语。青狮,冲虚观门外峰名。
张全五& 号戴山子,不知何许人。入道黄龙观,工书画。乾隆初寓增城僧寺,有贵客与语终日,不令人闻,颜色甚惨。后不知所终。
童复魁& 字慵庵,会稽人。为酥醪观住持,道行甚高,大吏令充道会司。居山中出入,乘一骡不避险巘。客有避迹入山者,所历寺院,款洽代厚。询其故,云:“童道师云有佳客至,不敢慢!”逮至观,扫一室令处,戒毋出入。一日呼客语曰:“可归矣!”又付以隐语,不可解,及归释然。年九十八羽化,谢兰生因采其事,为之赞。同时住观者何复川寿一百二岁,金庄马寿亦几百岁。故世称酥醪多寿人。
孙道士& 宣华人,住冲虚十余年,如痴如癫。时往飞云顶采药,耐饥十日方返。赵翼入山问之不答,博罗令康基田问:“游山见山否?”大笑而已。晚自琢石棺,化后葬观左之象山。
陈圆琯& 字涵光,南海人,嘉庆初为冲虚观住持。勤身笃行,力倡宗风。大吏请为道会司。时观已坏,募万金为重修。宋张宋卿墓在麻姑峰麓,子孙墓祭,多借宿观中。有黠者觊观中尝田,控称张留书院旧址,宋卿宦成后所置。官判令割四百亩。圆琯诉称:“宋卿与留正读书水帘洞,后人为建书院。宋卿卒于官,无宦成置业事。且事隔六百年,即有旧业,此当问诸水帘,不当取偿于观。”讼数年,卒得值。惠守罗含章为判结,勒碑观中。道光辛卯年七一,无疾而化。
李明彻& 字青来,番禺人。年十二入道冲虚观。深悟道妙,兼通推步之术。著有《圜天图说》四卷。粤督阮元以为隋张宾、唐傅仁均后崛起一人。会修《通志》,聘主绘图事。道光甲申于漱珠江万松山,创建纯阳观。阮为书额,又题其礼斗台为“颐云坛”。丙戊春,彗星见南方。阮疑有兵,召询之,以旱对。先是阮因明彻言,奏请免洋米入口之税,而米至以备旱。阮如其言,是秋旱,米价反平。自后粤虽旱潦倒,不存饥,明彻发之也。又著有《黄庭经》、《道德经》注证道书。壬辰年七十八羽化。
曾复高& 不详何许人,于茶山构宇祀黄野人。恽敬尝称之。
萧合三& 字虚生,号梅村,新会人。为酥醪观住持,善诗,有《洞中即事》诗。
张永坚& 字云根,新会人。白鹤观道士,工诗。有《无心斋草》。刘彬华称其得出温、李。
谢永靖& 字菊斋,沈阳人。道光未为酥醪观住持。峒氓向不知学,永靖以《孝经》教诵,遂遍山家。以其徒金园白累,坐系狱数年,始获释归。
金园白& 吉水人,自称孝廉。礼谢永靖为师。尝危坐茶仙洞窟十余日,忽闻长啸声掠之而过,寻者遂至。金叹曰:“数也!”后至会城,易姓名黄金龙。伍元薇寡嫂好道,师事之。元薇恶其惑众,告之大吏,捕斩之。其血如凝膏而白,时或以为兵解。
囇眼仙& 姓张,名是敬。居盘石,瞪目视日出,高春始休。冬夏一衲衣,身垢不汗,无臭秽气。与之谈《易》,滚滚不穷。或谓其吸日精光,可以得仙。曰:“此非仙道,吾藉以延年身!”后羽化观中。
何永安& 号盘石,顺德人。为酥醪观住持。后于广州劫,太清官有五芝茁庭。年八十三羽化。
王至贤& 号寿山,东莞人。早岁得病,几死。梦道士纳丸药口中,遂甦。遂入酥醪观为道士。先君子重修观时,深资其助。后为住持,羽化后葬观右铜鼓岭。
严至垣& 字斗枢,香中人。本生长美州,学成弃去。入道酥醪观,性聪敏。学琴于师,十日尽其枝。尝游江鄂间,有老道士善琴,称“第一高手”。严与论琴理,老道士屈服。甘肃拔贡王甘闻其名,胼足至山,学之三月乃去。能诗,归善江逢辰题其诗曰:“琴隐集”。光绪间蜕化。
何枕石& 顺德人,事亲至孝,居丧庐墓三年。后入道冲虚观,独居朱明洞,终其身不复出。
温理文& 号静云,归善人。初入道酥醪观,洁身长爪,修龙虎大丹。尝云游外省十余年,后为冲虚观住持。光绪癸卯,年六十五,自知死期,端坐无疾,微笑而化。
杨至澄& 湖南人,善拳槊。光绪甲午来罗浮,居梅花仙院。怀中有告身,自言曾隶曾文正节忠壮麾下,屡立成功。后不知所终。
大抵僧之盛,始空隐曹洞宗地。其派衍为会城之海幢寺、大佛寺、番禺之海云寺,东莞之芥庵,韶州之丹霞寺。道之盛,始杜阳栋、曾一贯,龙门派也。其支分为惠州之玄妙观、会城之三元官、应元宫、五仙观,番禺之纯阳观。其余庵院分衍,不可胜数。要皆以华首、冲虚为归。此明以来神仙释道之大略也。
其人物中,曾作山居者,明则有:
陈健、潘本愚、方暹& 健,博罗人,正统丁卯举人。少与同邑潘本愚、方暹读书罗浮,忍饥啖斋,夜不设榻。后丁忧,庐墓三年,时称孝子。本愚,字克明,景泰辛末进士,官给事中,历漳州知府。暹,景泰癸酉举人,官知县。
黄衷& 字子和,南海人。宏治丙辰进士。官至工部右待郎。尝于黄龙洞构铁桥精舍。
湛若水& 见前,有《甘泉集》备载罗浮诗文。初居朱明洞,嘉靖庚子告归。复筑黄龙洞天华精舍,并纪以诗。
方献夫& 字西樵,南海人。宏治乙丑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谥“文囊”。尝筑室金牛洞,甘泉有《次方樵翁用濂溪韵开金牛洞》诗。
谢仁& 字元夫,博罗人,宏治戊午举人。官宁波府同知。谓浙江市舶提举,免。归耕于罗浮,终身绝迹城市。
黄畿& 字宗大,香山人,诸生。隐居罗浮,著述甚富,有罗浮诸诗。
黄佐& 畿子,见前。有《泰泉集》,于罗浮题咏甚富。
潘梅& 字元夫,顺德人。嘉靖戊子举人,官南京户部郎中。后乞归,隐居罗浮,自号罗阳。
洪垣& 字峻之,号觉山,婺源人。嘉靖壬辰进士。甘泉讲学京师,垣受业其门。后官御史,出为温州知府,以事落职。复与同里方瓘从甘泉罗浮。甘泉有喜,觉山来访,遂讲于青霞洞。
方瓘& 字时素,号明谷。以学为急,不复求仕。甘泉病足,尝遗瓘往奠四贤祠。后归里卒,甘泉为文祭之。
蒋信& 字卿实,号道林,武陵人。少学于阳明,甘泉讲学南雍,俾主教事。嘉靖壬辰成进士,年五十矣!历官贵州提学副使。告归,从甘泉罗浮。甘泉作诗,致久留之意。诗云:“前年与君登祝融,今日共上飞云项。我年愈八君望七,如此嘉会能几逢?愿君且莫动归念,无穷花鸟在春风。”
钟景星& 字叔辉,东莞人。学于甘泉,嘉靖庚子甘泉致仕,归居朱明之馆。景星与诸生王士英、梁文宾、周荣朱、周学心、周荣穗、钟景易候于洞门。又尝从甘泉登飞云,年七十四卒。
庞嵩& 字振卿,南海人。嘉靖甲午举人,官至曲靖知府。尝讲学于黄龙洞,有《飞云顶》诗,《麻姑峰示诸生》诗。
黎民表& 见前,有《瑶台山人稿》,于罗浮题咏甚富。
冼桂奇& 字奕倩,南海人。嘉靖乙末进士,工部主事。尝居青霞洞,有登飞云诸诗。
李时行& 字少偕,番禺人。嘉靖辛丑进士,官兵部主事。南园后五先生之一也。尝读书青霞谷,因号“青霞山人”。有《游罗浮记》。
叶春及& 字化甫,一字絅斋,归善人。嘉靖壬子举人,官宾州守。被劾归,筑逃暗石洞,置田。瞻从游诸生,直指龚懋贤。造其庐,题曰:“尧舜之民”。后以荐起,官户部主事。
胡世祥& 字光甫,博罗人。与春及同举于乡,官南曹部郎中。尝从罗念庵游,及归,卜筑罗浮。时春及居石洞,人称“罗浮二高”。
庞一夔& 字仲虔,嵩子。嘉靖甲子举人,历官九江同知,升唐府长吏。尝谓:“黄龙洞瀑,其音如韶。”因筑韶台精舍居焉。
叶梦熊& 字男兆,春及从子。嘉靖已丑进士,历官兵工部尚书,卒赠少保。尝从春及读书石洞,故今称其地为“尚书房”。
袁昌祚& 字茂文,号莞沙,东莞人。隆庆辛未进士,官司至四川参议。少读书罗浮,有丐者与谈经史,剖办如流。昌祚惊曰:“君必仙人!”丐者曰:“否。”询科名,曰:“解元进士,自当有之。”言讫不见,后果如其言。
祁衍曾& 字羡仲,东莞人。万历丙子举人。尝居罗浮,自号罗浮山人。与叶春及最善。闻其罢归于罗浮,筑迟叶庵以待。
宋完& 字季美,南海人。诸生。从叶春及居石洞,有《逃暗秋夕》诗。
谭清海& 字永明,东莞人。穆宋即位,以布衣上三大礼疏,不报。后归罗浮,筑草堂于见日峰,自称“见日山人”。
吴绅& 字一庵,莆田人。官至应天府通判。以子日强令博罗,筑室朱明洞,讲学其中。
吴日强& 绅子,隆庆末由举人知博罗县。有善政,辟罗浮别洞于长寿宫,后筑静观书院于豫章祠旁,以为多士讲学之地。索废寺田为学田,以瞻贫士。
韩俦& 字斋甫,博罗人,以贡授邵武训导。尝读书水东洞,为赵志拔皋所称。
韩鸣鸾& 字伯举,博罗人。万历壬午举人。居凤凰谷,高尚不仕。
黄学序& 字循五,博罗人。隐居罗浮,慕周仲履主一之学,著《主一衍集》。
梁朝钟& 字未央,顺德人。崇祯已卯举人,尝依空隐居华首台。绍武时官司祭酒。广州破,殉节死。
邝露& 邝湛&
露字湛若,南海人。诸生少与从兄湛读书明福观,湛以骠骑从袁督师,死于边。广州破,露抱琴死。
张穆& 字穆之,东莞人。少读书石洞,有罗浮杂诗。尝登飞云顶,览铁桥之胜,因号“铁桥山人”。晚好道,所至剧谈修炼术。年八十余卒。
尹体震& 字复,东莞人。诸生,明桂王时授中书舍人。国亡隐罗浮,屈大均赠诗有“一老在罗阳,天留白发长”语,后归里卒,年八十二。
陈舜法& 字予若,东莞诸生。国亡,掩失罗浮,以著述自娱。
黎延祖& 字方回,番禺。恩贡生,父遂球率兵援赣,城破力战死。延祖痛之,隐居不仕。晚躬耕罗浮,陈恭尹作诗送之。
罗大宾& 字敬叔,顺德人。崇祯壬午举人,甲申闻变恸哭。福王立,马阮檀权。知不能中兴,遂焚公据隐罗浮。后闻同邑陈邦彦殉节,为位见阳台哭之。
何绛& 字不偕,顺德人。布衣,明亡隐居石洞,有诗。兄衡,字左王。后亦居罗浮。
王世植& 号础尘,无锡人。诸生,国亡后入粤,居惠州守王英署中。英修葺罗浮名胜,世植有终焉之志。未几卒,英葬其衣冠于罗浮。
国朝则有:
姚子庄& 字六康,一字千子,归善人。顺治戊戌,会试乙榜,知石棣县。尝居罗浮,程可则作《罗浮歌》赠之。又王士正《岁暮怀人》诗有“姚生结屋罗浮顶”语。
张琦& 字抵之,顺德人。嗜游好奇,既鲁兴益孤。每岁春假寓罗浮,侯日始出。陈恭尹尝试录其诗。
赵希潢& 字渭川,长宁人。乾隆已亥举人,知安阳县。少读书罗浮,故所为诗无尘俗气。有《四百三十二峰草堂诗抄》。
翟泉& 字在山,号清客,归善人。工诗画,尝居罗浮,周览名胜。晚归卧翟夫子舍,非其人不见。
何南钰& 字相文,博罗人。嘉庆已未进士,由翰林出知临安府,有政声。晚居罗浮,作罗浮面壁图。武进李兆洛题以长歌。
黄培芳& 见前,尝五游罗浮,两住酥醪观度岁。山中诸胜,题咏殆遍,浮山尤多。
黄乔松& 字苍崖,番禺人。贡生,尝居酥醪观度岁。有《浮山十咏》、《寄酥醪观中诸子》诗。
陈丰& 字穗田,顺德人。少好道,喜山水。游酥醪观,与江本源契。遂称弟子,筑觉楼于观左居焉。有浮山杂诗。
黎应钟& 字楷屏,号步蒙子,顺德人,官知县。尝居酥醪观,爱白水门下山背水之胜,刻“艮泉”二字于石。拟于其间筑养正庐,与妻陈偕隐。绘有“艮泉十景图”,征名流题咏,后未成。
赖洪禧& 见前。晚为黄冠,居酥醪观,故浮山诗最多。后卒于观中。
李世贞& 字介持,番禺人,诸生。游罗浮,与颜薰相唱和。晚居酥醪观,陈璞集陶句:“量力守故辙,放意乐余年。”书联赠之。
方文炳& 号瑚州,东莞人,副贡生。赖洪禧弟子,同治乙丑入罗浮,有朱鸟于茶山前导。因与先君了兴复酥醪观。尝中秋登飞云,对月痛饮。后归里,卒。
何仁山& 字梅士,东莞人。道光已酉举人。晚修茶山观,筑寄寓于右,植梅二千本。卒后,门人为作衣冠冢于梅林中。
罗清& 字雪谷,番禺人。工指头画,惟布衣游公卿间。尝东游日本,日妇女罗拜为画师。晚岁失明,隐居白鹤观。
其外省人来游,有赋咏题记者,明则有:
李承箕& 字世卿,嘉鱼人。成化丙午举人,师陈献章,尝游罗浮,登飞云、铁桥诸峰,夜拥木叶宿。有游记及诗。
郑善夫& 字继之,闽县人。宏治已丑进士,官吏部郎中。有《题青霞谷甘泉书舍》诗。
周广& 字充之,昆山人。弘治壬寅进士,正德中官御史,疏劾钱宁,宁怒,谪广东怀远驿丞。遂往游罗浮,作《感寂》诗云:“晨陡罗浮丘,双目送千里。大海日东流,浮云去无际。东流去不返,云去忽聚散。云水相悠悠,旨哉川上叹。”及归南海平地村,老翁邵熙告以有诏起用。复作诗纪事。后官至侍郎。
欧阳铎& 字崇道,泰和人。正德戊辰进士。官广东督学副使,有《梅花村欧阳洞》诗。后官至吏部右侍郎,谥“恭简”。
孙继芳& 字世其,华容人。正德辛末进士,官至云南提学副使。有《铁桥铭》。
经彦采& 字子各,全州人。嘉靖戊子举人,知博罗县。初于正德辛已,梦一山曰罗浮。继于嘉靖辛丑,梦二册对峙,有二童侯立。问:“何山?”曰:“昔人言‘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已就选得博罗。以事入山,二黄冠持香相迎,一如梦中所见。因著《罗浮梦纪》。后官广东合事。
陈谨& 字德言,闽县人。嘉靖癸丑进士第一,授修撰,左迁惠州推官。有《登罗浮》、《青霞洞新创明觉楼》、《登眺天华宫值雨》三诗。后官至中允。同时侯官傅汝舟,号“丁戊山人”,诸生,亦南游罗浮,梁有誉、黎民表并送以诗。
施观民& 字于我,福清人。嘉靖乙丑进士,万历丁丑官广东参议,分守惠州。尝游水帘洞,有石刻。旋以前守常州,创造书院,聚徒讲学。为忌者劾,归里卒。
赵志皋& 字汝迈,兰溪人。隆庆戊辰进士第三,官至中极殿大学士,谥“文懿”。尝访叶春及于石洞,因遍游罗浮。有《过青霞谷宿黄龙洞》、《望玉女峰登飞云顶》诸诗。
郭子直& 字舜举,海宁人。隆庆辛末进士,万历已酉官广东佥事。有《游罗浮》诗。
林民止& 字沧州,莆田人。万历乙申进士知归善县。游罗浮,刻“洗耳泉”三字于石洞。
王德新& 字应明,安福人。万历庚辰进士。官光禄填寺丞。有《期登罗阳》诗。
汤显祖& 字若士,临川人。万历癸末进士,官主事,谪徐闻典吏,有《游罗浮山赋》。
沈麟祥& 字振甫,吴县人。万历已未进士,官岭东道。尝游石洞,刻有“穿云络石”四字。
徐仪世& 字虔倩,宜兴人。天户癸亥进士,官惠州守。丁卯奉督学粤西之命,士民饯之朱明洞中,因游洗耳泉、水帘洞而别。张萱为作纪游戏百字碑。
郑鄤& 字谦止,武进人。天启壬戌进士,居史仙七十日,抗章陈留中及内降之弊,与文震孟放归。尝惟游香愿来登飞云,感诸灵异。值僧十虚募修宝积寺,乃书其事为募疏。明史《黄道周传》:“道周疏言,文章意气坎坷,磊落不如郑鄤。”鄤方被杖,母大诟。帝责以颠倒是非,道周疏办。帝怒,未几道周气休。杖母事盖当时恶鄤者诬蔑之。
朱茂晭& 字子蓉,秀水人。诸生,有游罗浮诗。梁佩兰尝欲采屈翁山、陈元孝及子蓉诗,补入《罗浮志》。
国朝则又有:
王又旦& 字幼华,号黄湄,合阳人。顺治戊戌进士,官给事中。有《天华宫》、《饮梅花村竹树下》诸诗。
蒋伊& 字莘田,常熟人。康熙癸丑进士,官广东按察司副使。尝与王又旦、屈大均登罗浮绝顶。大均记以诗。
陶敬& 见前,有《朱明洞天》诗。
吕应奎& 盖平人,康熙壬戌由荫生官惠州守。丁卯十月,与提督海澄许贞、参将开封杨彪同游罗浮,并捐资重修冲虚观。愈年落成,应奎为之记。
王煐& 字子千,宝坻人。贡生,康熙己已官惠州守。建子日亭于绝顶,为之记。又有罗浮诸名胜记。
李遥谷& 字南禾,昆山人。康熙乙亥举人,官惠州守。有《游罗浮记》。
赵是&& 字来夫,上元人。有《罗浮山待黄叔威先生、僧尘异乍至》诗。
潘耒&& 字稼堂,吴江人。康熙己未试鸿博,授检讨。有《游罗浮记》。
攀泽达& 字昆莱,宜宾人。康熙己丑进士,官至待读,尝任广东学政。事竣,与陈可平游罗浮。见石壁垒森严,虬松树身去皮。书仙诗三首,有“天风成唾嘘”之句。阿平纪以诗。
吴骞& 见前,有题合掌岩石刻。
惠士奇& 号半皮,吴县人。康熙已丑进士,庚子督学粤东几六年,以经术课士,士风丕变。及去任,粤人设木主配食先贤。乾隆已未携子栋复至岭南,游罗浮惠潮,诸生迎谒者千人。殁后惠人祀于东坡词。栋字定宇,诸生承其家学,于经术尤深。
徐杞& 字集初,号静谷,钱圹人。康熙壬辰进士,官宗人府城。雍正间赴广东巡军政,有游罗浮诗。
顾嗣立& 字侠君,长洲人。康熙壬辰进士,官庶吉士。有《罗浮集》,山中名胜,吟咏殆遍。
程梦星& 字伍乔,江都人。康熙壬辰进士,官庶吉士。有《老人峰歌》。
屠孝义& 字达庵,镇海人。康熙甲午举人,知归善县,署惠州府。有《老人峰》、《七星松》、《华首台》、《合掌岩》诸诗。
卓尔堪& 字子任,江都人。平耿逆,为右军前峰。有《同友游罗浮》诗。
顾臣三& 字企贤,仁和人。有《见日台观日》诗。
佟铖& 字秉虔,一字纯仁,汉军人。官葭州知府。有《游罗浮》诗。
杨应琚& 字佩之,奉天人。父琳,康熙已未官广东巡抚,雍正初迁总督。应琚随任,屡游罗浮。与酥醪观道士柯阳桂及僧慧轮、修缘善,山中名胜吟咏殆遍。乾隆甲子,应琚继任总督,复屡往游。后官至东阁大学士、云贵总督。以病剧变,理缅匪失宜,丁亥七月,赐自尽。
沈廷芳& 号椒圆,仁和人。乾隆丙辰试鸿博,授庶吉士,提督学政,至山东安察使。尝试游冲虚,书“桃源洞天”四字刻于石。
袁枚& 字子才,钱塘人。乾隆已未进士,江宁知县。有《病起游罗浮》五诗。《随园诗话》云:“罗浮只华首台、五龙潭数处,景尚幽渺。余如梅花村、冲虚观,平衍散漫,颇无足观。”节相李待尧石云:“黄土卧黑石,此外一无有。天可一回来,不堪再回首。”考阮《通志&职官表》:“李待尧汉军正蓝旗人,监生。乾隆三十四年官总督,云杨应琚总督任只一年。杨在任时屡游罗浮,见杭世骏《岭南集》。不知李游后何以见憎若此。袁诗亦深致不满,疑皆有所为而言,不足据也。
吴鸿& 字颉云,仁和人。乾隆辛未进士第一,授修撰,提督广东学政。尝游罗浮,补东坡书“稚川丹灶”四字,刻于石。
赵翼& 字云松,阳湖人。乾隆辛已进士第三,庚寅知广州府。与山阴吴水云往画罗浮诸胜。时巨竹奇树,为种輋者伐尽,相与慨然。有《罗浮纪游》诗。
陈长镇& 字延溪,武陵人。乾隆戊辰进士,官庶吉士。尝游罗浮,有《别罗浮》诗。
恽敬& 字子居,武进人。乾隆癸卯举人,官吴城同知。有《游罗浮记》《分霞岭记》、《酥醪观记》。
汤贻芬& 字雨生,武进人。以难荫云骑尉官副将,发匪陷江宁,殉节死。谥“贞敏”。尝易道装游罗浮,得诗数十首。出山后镌小印曰:“罗浮半月黄冠客。”
胡绍宁& 字栗堂,钱塘人。嘉庆戊辰游罗浮,遇黄仙于清溪坑口。黄培芳为书“遇仙”字,刻于石。
袭承□& 字竹云,武陵人,。游幕增城,两游罗浮,有《望罗浮绝顶》、《酥醪观忘机石》诸诗。黄培芳深赏之。
李惺& 字西沤,垫江人。嘉庆丁丑进士,历官至侍郎。道光庚戌游罗浮,至酥醪观,访赖洪禧不获见,有题壁诗。
熊炳离& 字南垣,新昌人。道光丙戌进士,丙申知博罗县。有《中秋后三日宿茶山》诗。
艾畅& 字至堂,东乡人。道光庚□进士,知博罗县。有《自黄龙西登华首台》诗。
戴熙& 字醇士,钱塘人。道光壬辰进士,由翰林入直南斋,以画名。庚子督学粤东,陛辞日,宣宗谕之曰:“汝此行览匡庐、罗浮之胜,画当长进。”后游诸名胜,所作山水,世称神品。尝至宝积寺,为书“天竺瑞相”额。后兵部右侍郎,在籍殉难,谥“文节”。
张际亮& 字享甫,建宁人。道光已未举人,有《入黄龙观》《入华首寺》诸诗。
奕湘& 正红旗,满洲人。道光癸卯官镇粤将军,尝书“罗浮”二字,刻华首台西。又为僧德堃书“宝积古寺”额。
宫煜& 山东人,官游击。尝题诗白水门绝险处。所作黄龙洞瀑布二绝,为时所称。
倪文蔚& 字豹岑,望江人。咸丰壬子进士,官广东巡抚。卸篆后游罗浮,刻石于五龙潭。至酥醪观览其形胜,谓当出富贵神仙。
易顺鼎& 字实甫,龙阳人。光绪乙亥举人,官廉钦兵备道。篆箓后游罗浮,有诗三十余首。余著是编,生存者不录。闻其已卒,故补书之。实甫余旧交,诗为张文襄所激赏。惜晚节不终。
其未能至,想仰而见诸诗文者,明则有:
罗伦& 字彝正,永丰人。成化丙午进士第一,坐论事,贬泉州市舶副使提举。卒谥“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林光尝试携罗浮春,酌伦于玉笥山天王阁。后道士为构庵,伦因名曰“罗浮”,为之记。其后作诗,遂自称“罗浮客”。
萧子鹏& 字宜冲,新淦人。以荐授嘉兴教授。初师吴康斋,后卒业陈白沙之门。有《欲游罗浮不果》诗。
王守仁& 字伯安,余姚人。宏治已未进士,正德间巡抚南赣,平宸濠,封新建伯。嘉靖初,官两广总督,卒谥“文成”。学者称“阳明先生”。有南游诗云:“九嶷不可问,罗浮如何攀?遥拜罗浮云,奠以双琼环。”又《题甘泉居》诗云:“遥望罗浮云,此心聊复足。”
罗洪先& 字达夫,吉水人。嘉靖已丑进士第一,以直谏除名,卒谥“文庄”。学者称“念庵先生。”有《寄石洞叶化甫》诗云:“君向罗浮住,罗浮深若何?难随黄鹄举,空望白云多。”化甫为刻石。
陈元藻& 字尔鑑,莆田人。万历庚戌进士,崇祯戊辰官岭东道,终贵州布政使。有《募修宝积寺疏》云:“两奉使东西粤道,经罗浮,未获一访其胜。”
憨山大师& 名德清,字澄印,全淑孙氏子。居五台,万历间为皇后祝皇嗣,生光宗、神宗,建储未定。内官坐以私利创庵院,戌雷州。已亥,访杨起元于惠州西湖。有《望罗浮》诗,又有《喜刘肖一山人从罗浮来晤于五羊》诗。
国朝则有:
李滢& 字镜石,兴化人。顺治已酉举人,有《望罗浮》诗。
吴一蜚& 字翼生,长洲人。康熙丁未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有《寄题罗浮山》诗。
朱彝尊& 字锡鬯,号竹垞,秀水人。康熙已未,以布衣试鸿博,官检讨。尝寓东莞,有《与屈五谈罗浮之胜》诗。
赵执信& 字伸符,号秋谷,益都人。康熙已未进士,官赞善,尝游粤东,有《望罗浮》诗。
陈培脉& 字树滋,长州人。诸生,诗为王士正所赏,生平足迹半天下。雅慕罗浮。有《题罗浮图》、《送弟霁堂游罗浮》诗。
陈叶筠& 字庭望,长州人。诸生,有《欲游罗浮不果》诗。
杨点& 字仲高,吴门人。有《梦游罗浮》诗。
杭世骏& 字大宗,号堇浦,仁和人。乾隆丙辰诚鸿博,授编修。著有《岭南集》,有《杨制军应琚屡为罗浮之游劝驾,因循不果》诗。
檀萃& 字默斋,望江人。乾隆辛已进士,官云南知县。尝客岭南,两过罗浮山下,欲游不果。所著《粤囊》具道其胜。
朱珪& 字石君,大兴人。乾隆戊辰进士,官至礼仁阁大学士,谥“文正”。尝任两广总督,有《望罗浮》诗。
翁方纲& 字覃奚,大兴人。乾隆壬申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尝在广东学院著《广东金石略》。自言“罗浮石刻,未获穷搜。”有《寄题分霞岭奉酬江瀛涛道人寄藤杖》诗。
张九铖& 字紫观,湘潭人。乾隆壬午举人,历官始兴、保昌、海阳知县。有《望罗浮》诗。
曾焕& 字宾谷,南城人。乾隆辛丑进士,官至贵州巡抚。尝与黄培芳论罗浮宜称粤岳,因为作《粤岳祠记》及《葛鲍二君祠碑铭》。
伊秉绶& 字墨卿,宁化人。乾隆已酉进士,官惠州守,调杨州。有《粤岳》诗、《同陈仲卿望罗浮》赋。
阮元& 字芸台,仪征人。乾隆已酉进士,官至礼仁阁大学士,谥“文达”。有《屡过罗浮山下,遥看山色》诗。
任兆麟& 字文男,震泽人。嘉庆丙辰举孝廉方正,有《望罗浮》诗。
刘开& 字孟涂,桐城人。诸生,以诗文名于时。尝至粤东,有《梦游罗浮》诗。
郑献甫& 字小谷,象州人。道光己未进士,户部主事。避粤西之乱寓粤,有《遗怀》诗云:“罗浮半风雨,中有太古色。前者居东官,示作谢家赋。梅村有蝶使,相望意无极。”
刘桂年& 字树君,大城人,咸丰庚申进士,官待读。同治庚午出知惠州,有《舟中望罗浮》诗。
林钧& 字象鼎,长沙人。弱冠投笔从戌,足迹遍天下。同光间寓粤,拟游罗浮,作诗别诸友。陈沣赠诗,有“仙山无瘴疬,且去访蓬莱。”语后以母病,不果行。
至粤东人来游,有赋咏题记者,不可胜数。其可知者,明则有:
李享& 字嘉会,博罗人。永乐戊戌举人,官国子监学正。有《冲虚观》、《黍珠庵》、《桃源洞》、《梅花村》《长安圹》诸诗。
黄裳& 字文中,东莞人,本籍莆田。明初从父戌南海卫。隐居讲学,有司马征不就。有《蝴蝶洞》诗。
吴高& 字尚志,归善人。宣德癸丑进士,福建参政。有《水帘洞》、《卓锡泉》、《上界第一峰》诸诗。
李颙& 字思诚,博罗人,享子。正统丙辰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乞休归抵家,径入罗浮,游咏数日乃返。有《忆罗浮》、《游罗浮》诸诗。
袁衷& 字秉中,东莞人。正统辛酉乡贡,官永州知府。有《陪邑侯游罗浮》诗。
曾禄& 字恕斋,博罗人。景泰辛未进士,官至浙江按察副使。有《游罗浮》诗。
林光& 字缉熙,东莞人。成化乙酉举人,官至襄王府长吏。陈白沙弟子惟光为称首,有《乙末九月登飞云顶》、《宿冲虚观》、《罗浮归次石斋先生韵》诸诗。光父彦愈,号竹斋。尝登飞云顶坐盘石,引葫芦酌酒,信宿乃返。见白沙所撰墓志。
张翔& 字廷实,南海人。成化甲辰进士,官参议。白沙弟子,有《罗浮山》诗。
张津& 字广汉,博罗人。成化丁未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有《宿飞云顶见日庵》诗。
何宇新& 字子元,博罗人。亲丧庐墓,虎为守门。陈白沙书“卓行”二字赠之。宏治已乙酉举于乡,官宗人府经历。有《约白沙游罗浮》诗。
刘存业& 字可大,东莞人。宏治庚戌进士第二,充经筵官,乞养归。有《游罗浮》诗。
何歆& 字子敬,博罗人。宏治癸丑进士,官至山西参政。有《百花径》诗。
陈锡& 字裕卿,南海人。宏治乙丑进士,官至顺天府尹。有《见日庵》诗。
伦以训& 字彦式,号白山,南海人。正德丁丑会试第一,廷试第二,官至祭酒。有《朱明洞》诗。
薛侃& 字尚谦,号中离,揭阳人。正德丁丑进士,嘉靖间官行人。以言建储放归。壬寅抵惠,游罗浮,有《水帘洞》诗。侃师事阳明,惠人留之,讲学于西湖永福寺,居四载归揭阳卒。
王渐逵& 字伯鸿,番禺人。正德丁丑进士,刑部主事。从甘泉讲学,有《登三峰步冼桂奇韵》、《题铁桥》诸诗。
陈绍文& 字公载,南海人。嘉靖丁丑举人,官通判。有《游罗浮阻风宿大唐田家》诗。
梁柱臣& 字彦国,顺德人。嘉靖丙午举人,官刑部员外郎。有《朝斗坛》、《试剑石》诸诗。
林大春& 字井丹,潮阳人。嘉靖庚戌进士,官浙江提学副使。有《罗浮山》诗。
黎民怀& 字惟仁,从化人,民表弟。岁贡生。有《仙奕石鑑》诗。黄佐《图经》:“仙奕石鑑”在孤青峰下,盖永乐后所发现。
霍与瑕& 字劬斋,南海人。嘉靖已未进士,官至江西盐宪。有《待甘泉谒四贤祠》诗。
陈吾德& 字懋修,新会人。嘉靖乙丑进士,官给事中。以忤张居正出守绕州,复坐罪削籍。后官至湖广按察佥事。有《偕青霞老人庞少峰游罗浮》诗。
王宏诲& 字忠铭,定安人。嘉靖已丑进士,历官南京礼部尚书。有《罗浮山》诗。
欧大任& 字祯伯,号仑山,顺德人。嘉靖岁贡生,官工部郎中。“南国后五子”之一,有《飞云顶》、《阿耨塔》、《单道开石室》、《遗履轩》、《朝斗坛》诸诗。
张鸣韶& 顺德人,诸生。有《宿飞云顶侯日》诗。
李畅& 字岩无,南海人。官边蓬尉。以子待问贵,赠户部主事。与庞嵩善,尝游罗浮,有《罗浮呤》。
郑学醇& 字承孟,顺德人。隆庆丁卯举人,知武缘县。有《观源洞野人庐》诗。
陈堂& 字明佐,南海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尚宝司卿。有《朱明洞》稿,易箦前以蓝與遍历罗浮诸峰,赋诗数章归,乃卒。
韩鸣凤& 字伯义,博罗人。与弟伯鸣金,字伯声同举万历癸酉乡荐。兄弟屡游罗浮,多所题咏。
韩鸣鸾& 字伯雍,博罗人。性至者,父病,割股和羹,几殆。雅好山水,往来罗浮如庭户,有《凤凰谷》诗。
杨起元& 字复所,归善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谥:“文懿”。有《蝴蝶洞》诗。
张萱& 字孟奇,博罗人。万历壬午举人,官中书。有《游罗浮赋》、《过石洞赠叶化甫》诗。
曾仕鉴& 字人倩,南海人。万历乙酉举人,官户部主事。著有《罗浮集》,有《同卢唐宪入罗浮宿黄龙洞》、《访叶化甫石洞》、《题青霞洞》诸诗。
韩晋& 字明伸,博罗人。万历辛卯举人。有《山中建四贤洞》诗。
韩上桂& 字孟郁,番禺人。万历甲午举人,官建宁同知,督饷出塞,闻李自成陷京师,悲愤不食死。有《罗浮呤》。
谢宪& 字克实,番禺人。寿百岁,有《题丹灶土》诗。
黎许& 字国倩,增城人。万历甲午举人,有《宿飞云顶》、《题黄龙洞》诗。
邓云霄& 字玄度,东莞人。万历戊戌进士,官广西右参政。有《登罗浮》诗。
韩日瓒& 字绪仲,博罗人,鸣凤子。万历丁未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恪”。尝与李云龙谋复罗浮诸名胜,有《募修疏》。同时东莞袁崇焕、尹守衡、香山何吾驺、南海崔奇观并为募疏,以张之其后。南涨陈子壮、香山李孙宸、博罗张萱续为募疏,诸院宇以次成。日瓒有《罗浮访僧不遇》诗。
李孙宸& 字伯襄,香山人。万历癸丑进士,乙卯休沐,归游罗浮。有《宿飞云顶放歌》。后官至礼部尚书。
林挺& 番禺人,万历间贡生,官知县。有《罗浮山》诗。
刘克平& 字道子,从化人。有《游罗浮山记》、《罗浮绝顶放歌》诗。
黎粤俊& 字肩吾,增城人。有《罗浮漫兴》诗。
周一士& 字贵谔,东莞人。副贡生,有《石洞》诗。
欧必元& 字子建,顺德人。岁贡生,有《罗浮草》。
曾允升& 字元涉,博罗人。贡生,官教谕。有《朱明洞诗草》。
卢弼& 字元安,增城人。桂王时官监察御史。国亡后入罗浮为道士,自称剑道人,亦号二樵山人。有《登罗浮》、《朱明洞天》、《黄龙洞至华首台》诸诗。
黄登& 字俊升,番禺人。国隐居不试,有《罗浮纪游》。
陈恭尹& 字无孝,号独漉子,顺德人。桂王时以父邦彦死事荫指挥,国亡不仕。自称罗浮布衣。有《罗浮所游者记》、《绝顶观日记》、《黄龙溪口记》及诗十余首。
何巩道& 字皇图,香山人。相国吾驺仲子。诸生,国亡后佯狂自废。有《同王方子游大小石楼》诗。
国朝则有:
方殿元& 字蒙章,号九谷,番禺人。康熙甲辰进士。江宁知县。有《登罗浮山诗》。
梁佩兰& 字芝五,号药亭,南海人。康熙戊辰进士,官庶吉士。与屈大均、陈恭尹称“岭南三大家”。尝与陈阿平游罗浮,有诗二十余篇。
陈阿平& 字献孟,东莞人。诸生,有《游罗浮诗草》梁佩兰序云;“子诗不能及!”
易宏& 字秋可,新会人。有《冲虚观》、《黄龙洞》及《入罗浮》、《忆罗浮》诸诗。
李芬& 字茎九,蕃禺人。晚祝发海幢寺,有《登华首台》诗。
刘世重& 字仰山,香山人。康熙甲子举人,知行唐县。罗浮名胜,题咏最富。
邓廷诘& 字宣人,东莞人。康熙甲子举人,官中书。有《游罗浮》诗。
陈遇夫& 字廷际,新宁人。康熙庚午举人,雍正元年举孝廉,方正。有《宿华首台观月》、《晚至冲虚观》诗。
杨锡震& 字宝生,号勉庵,香山人。康熙癸酉举人,有《飞云顶候日》诗。
车腾芳& 字图南,号蓼洲,番禺人。康熙庚子举人,乾隆丙辰举鸿博不预试,后官海丰教谕。有杂诗云访罗浮。
韩海& 字纬五,番禺人。雍正癸丑进士,官封川教谕。有《游罗浮香积寺》诗。
缪时鸣& 字西冷,香山人。有《罗浮游草》,僧成鹫为之序。
陈之璚& 字非赤,博罗人。诸生,有《游铁桥》、《幽居洞》、《华首台》诸诗。
劳孝與& 字阮斋,南海人。雍正乙卯拔贡生,官知县。曾游罗浮,有《望罗浮寄石龙诸同游》诗。
王永& 字日永,番禺人。雍正乙卯举鸿博未就。有《宿罗浮侯日》诗。
陈华封& 字祝三,号复斋,恭尹孙。大学士,有《黄龙观》、《华首台》诗。
祁皋& 字弼五,东莞人。诸生,有《朱明洞寻先伯祖罗浮山人隐居处》、《黄龙洞》、《飞云晚眺》诸诗。
廖垣& 字位三,号坡山,三水人。诸生,有《罗浮诗草》。罗元焕《怀人》诗有“拔地罗浮峰四百,裹来一一入诗瓢”句。
顾家俊& 家康斋,南海人。乾隆甲子举人,博罗教谕。有《罗浮四贤祠》诗。
胡亦常& 字同谦,顺德人。乾隆辛卯举人,有《飞云顶》诗。
陆树英& 字春圃,高要人。乾隆庚子举人,知盐城县。有《望罗浮歌》,后来游,李光昭赠以诗,有“四百三峰任汝行”之句。
黎简& 字简民,号二樵,顺德人。乾隆已酉拔贡生,足未逾岭,钜公来粤,皆折节下交。诗尤奇崛,有《五百四峰草堂诗钞》,有游罗浮诗十余首。
温汝科& 字寄奎,顺德人。乾隆已酉拔举人,官训导。有《华首台夜坐》诗。
何文宰& 号葭洲,顺德布衣。有《罗浮山月歌》。又题内子所画册,有“丰湖风月接罗浮,两度携家恣泳游”之句。
仇巨川& 字竹山屿,顺德布衣,有《华首台》诗。
潘文因& 字仰松,顺德人。封州司马,年九十七卒。有《赠罗浮隐者》、《罗浮小鸟》诸诗。
吴荣光& 字伯荣,号荷屋,南海人。官湖南巡抚,尝游酥醪观,刻有题名。服官后《有题罗浮蝶图》,诗云:“七千里外来财路,迟我他年倦翔归。”
崔弼& 字鼎来,番禺人。嘉庆辛酉举人,官都察院都事。有《酥醪咏十章》。
谢兰生& 字沣浦,南海人。嘉庆壬戊进士,官庶吉士。有《游罗浮日记》。时华首台僧获有景泰塔,质类金玉杂石,字杂行楷楷隶。偈曰:“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浮山百草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