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何不敢挖三星堆现在还在挖吗?

揭四川广汉三星堆:民工一锄挖出世界第九大奇迹|三星堆_新浪新闻
杨永成在三星堆遗址博物馆讲述当年发掘情景。
玉璋(2件)
青铜大立人
  广汉三星堆祭祀坑发现30周年揭秘
  三星堆,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它的发现,轰动了世界。
  7月18日,广汉三星堆将迎来祭祀坑发现30周年纪念活动。在包括全球考古专家在内的受邀名单中,还有两位鲜为人知的特殊人物,73岁的广汉村民杨永成和文物修复专家郭汉中。他们是两坑发掘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揭开三星堆神秘面纱的“关键先生”。
  30年前,广汉市南兴镇三星村,43岁的砖厂工人杨永成一锄头下去,一块铜器被砸中。杨永成刨开泥土,吓了一跳:是个青铜面具。和考古专家一同到场的,还有当地一名16岁的少年郭汉中。少年有个愿望:不要报酬参与发掘。
  这一年,随着三星堆一、二号大型祭祀坑被发现,数千件稀世之宝相继问世。而青铜神树、纵目面具、青铜大立人、金杖、玉璋(2件),广汉三星堆6大“国宝”级文物,亦全部出自这里。
  如今,郭汉中已是三星堆著名的文物修复专家。杨永成也已年过7旬,当上了爷爷。“有时候想想就觉得神奇,专家没挖到,外国人没挖到,我们几个农民拿锄头就挖到了。”杨永成回忆当年不无感慨,“这可能就是缘分。”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说,之所以把这些参与考古发掘的砖厂工人和专家学者全都请回来,是要向他们表达敬意,是他们发现并唤醒了沉睡数千年的三星堆。
  而广汉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洋则把这些人称为“带着上天的旨意而来”,不然怎么是他们一锄头挖出了三星堆呢。
  一锄头惊天
  居然砸到一只青铜耳朵
  位于长江上游,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古蜀文明,如今被公认与黄河文明一样,是中华文明的母体。
  然而,直到上世纪初,这一璀璨的文明,因为没有实物印证而被认为只存在于神话之中。
  改变始于1927年。那年在广汉南兴镇,燕道成和儿子燕青保在家宅旁挖沟时,偶然发现一坑玉石器,而后1934年,时任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的葛维汉带队,在燕道成发现玉石器的附近,又发掘出出土文物600多件……
  “但此后50年间,由于抗战和‘文革’等原因,发掘就长期停滞。”曾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副队长、三星堆遗址发掘项目领队陈德安说。
  在南兴镇三星村土生土长的杨永成,并不清楚自家附近的文物挖掘史。但老人有关“宝藏”的传说,则是从小就印在了脑海中。“从小就听老人讲,附近埋有宝藏,美国人都来挖过。”
  日,杨永成正在南兴镇砖厂打工,砖厂不远处,就是三星堆考古工作站。上午9点,杨永成正在挖土,突然听到有人大喊“挖到东西了!”他 丢下锄头,往人群处跑去。“有金腰带、象牙、青铜、玉石。”杨永成和几十名工人围住了“宝藏”出土地,紧接着,考古工作人员到场,一场抢救性发掘开始。
  据官方统计,坑内先后清理出青铜人头像13件,经过修复整理,还有青铜人面像、跪坐人像、铜戈、铜瑗等青铜器178件,以及玉器129件、石器70件、 陶器39件、海贝124枚、金器5件。其中,杨永成所说的“金腰带”,后经整理,是一根长达一米多、重1斤的金杖,是同时期国内发现的最大金器!由于坑中 器物多为祭祀所用,这个坑也就被命名为一号祭祀坑。
  8月上旬,一号祭祀坑的挖掘工作基本完成。当众人还没从巨大的惊喜中回过神来时,杨永成的一锄头,又挖出一个更大的惊喜。
  8月14日下午,在一号坑20米外,杨永成正用锄头挖土。但这一挖,却和平时感觉有点不一样,不是松松软软的,更是像砸到鹅卵石那样的硬物。杨永成拿开锄头一看,自己居然砸到一只青铜耳朵!
  赶紧用手刨开泥土,一个青铜面具出现在杨永成面前。和一个月前挖出的青铜面具,几乎一模一样!没敢再挖下去,杨永成又把土埋了回去,赶紧喊来考古工作人员。“之前就有村民拿过文物,后来都找上门交出来了。拿了脱不到爪爪,所以当时想都没想就把它埋了。”
  一百元奖金
  寻宝得奖 转手上交老婆
  杨永成万万没想到,自己发现的二号祭祀坑,埋藏的器物比一号坑还要多!
  作为发现者,杨永成被聘请为助理,参与发掘工作,但由于体重太重,他想要下坑的请求,被“残忍”拒绝。“那时候我吃得做得,有130斤,专家说我太重了,进坑要把文物压坏,喊我在边上刨土。”
  杨永成眼皮下,一群妇女和体形较小的专家进了坑,拿着筷子一样的竹片片,挨着器物慢慢刨。杨永成则坐在坑边,把挖上来的泥巴,铲到其他地方。
  这比他在砖厂的工作轻松多了。时值8月酷暑,杨永成在砖厂挖土、运土,每立方能挣7角钱。辛苦挖一整天,也只能挣2块钱。“坐在坑边,看他们挖文物,偶尔刨刨土,工资按小时算。一个小时2角多,比砖厂安逸。”
  时间一天天过去,一个长5.3米,宽2.3米的土坑,逐渐清晰起来。器物一件件面世,坑边的杨永成越看越呆:除了青铜面具,还有象牙、玉石器、金器等等。
  一个青铜大立人像被挖出来了,虽然已经被毁成了两截,还是大得出奇。专家拿来木板,铺上纸垫,作为搬运工具。杨永成和另外7个男壮年一起,才能抬动其中 一截。后经修复,一座高2.62米的人像重新站了起来。如今,这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
  和大立人像一道,青铜神树、纵目面具等一批旷世神品也相继出土。统计数据让大家吓了一跳:二号祭祀坑总共出土金、铜、玉、石、骨器一千四百余件,海贝约四千六百枚。
  杨永成眼皮下,一个“长江文明之源”愈发清晰:2.62米高的青铜立人像,或许就是古代蜀国的国王兼神巫之长的造像。一号祭祀坑出土的神秘金杖,也许就是蜀王鱼凫时代的权杖……鱼凫氏族,或许曾经在三星堆建都立国。
  这次石破天惊的发现,对研究中国蜀地青铜时代的历史,提供了罕见的实物资料,填补了中国青铜艺术和文化史上的重要空白,把巴蜀文化上限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
  杨永成虽然不太懂这些意义,但也感到很高兴,因为除了领到工钱,他还领到了100元的奖金。一号坑发现者杨红和刘光才,每人领到70元奖金,二号坑发现者杨永成和温立元,每人领到100元奖金。“我发现的二号坑,比一号坑更完整,所以奖金要多点。”
  杨永成回忆,1986年一头肥猪的价格,大约七八十元。这100元,对于家中有一儿一女,还要赡养母亲的他来说,着实不菲。
  30年过去了,杨永成已经记不得,“上交”奖金后,老婆有没有亲自己,有没有做好吃的。但他还清楚地记得,大孙子和小孙女儿,小时候经常拉着自己问三星堆挖掘的事情。
  30年前“大立人”发掘现场
  据杨永成称,青铜大立人被挖出来时,虽然已经被毁成了两截,还是大得出奇。他和另外7个男壮年一起,才能抬动其中一截。人/物/速/写国宝发现者杨永成有时候想想就觉得神奇,专家没挖到,外国人没挖到,我们几个农民拿锄头就挖到了……这可能就是缘分
  30 年前,广汉市南兴镇三星村,43岁的砖厂工人杨永成一锄头下去,咣的一声,手臂和虎口震得生疼,锄头差点脱了手。杨永成刨开泥土,吓了一跳:是个青铜面具。
  正是这不可思议的一锄头,也让他与三星堆结下了不解之缘。
  除了当年的百元奖金,30年来,杨永成经常会被邀请,免费参观三星堆。2015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他还作为特邀嘉宾,为穿越三星堆遗址的长跑比赛鸣枪发令。
  “有时候想想就觉得神奇,专家没挖到,外国人没挖到,我们几个农民拿锄头就挖到了。”杨永成回忆起那一锄头不无感慨,“这可能就是缘分。”
  林维华西都市报记者唐金龙李庆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向昌明 SN123
每次有关“转基因”的报道都会引发观点两级分化非常明显的“论战”,双方似乎难以心平气和地沟通。《知识分子》特独家对话贾鹤鹏,探讨“转基因”问题是如何撕裂中国社会的。
万科的事情,说来说去,也就是一块肉的事情!
‘学而不思则惘’,如果只是凶猛地吸收知识、狂奔在路上,那总有一天会消化不良的。适当的反省,能让我们积蓄更强大的力量三锄头挖出个三星堆
我们在成都的旅游目标比较多,所以就选择了一个出行相对方便的住下来:位于市中心的新南门游客集散中心附近的宾馆。
由于是在市中心,新南门车站停车场显得非常拥挤,大巴车进出车位都要反复进退好几次,但这并不妨碍大批游客拥入车站,因为,从这里发车的大巴很多也很密集,你可以很容易的到达任何你想去的旅游景区。事实上,我们前几天去的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就都是从这里坐车前往的,很方便。
这是新南门车站的线路图。
虽然,大部分车次每天都有很多班,间隔也不长,半个小时一班,但有一趟车却例外:去往三星堆的,只有周六周日有车,而且只有一趟车,往返的票,把你送到三星堆,车就停在那儿等你,下午正点返回成都。
车次少,反映了去三星堆的游客少。为什么呢?或许是宣传推介的不够。或许看了我这篇游记,知道了三星堆是和商周文化同期而其灿烂程度超过商周,知道了单地出土文物上万件,而且与黄河流域主流华夏文化大相径庭,知道了其青铜人物的服饰发型带有鲜明的中东和波斯特征以后,会有更多的人怀着浓烈的好奇前往一睹三星堆。
三星堆在成都北面的广汉,离成都百十公里。很多很多年前我就知道广汉,但不是因为三星堆,而是广汉特产的板鸭和缠丝兔,两种很香的传统腊味。十年前第一次到三星堆就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那次我们买了不少高仿的三星堆工艺品,如最有代表性的纵目青铜面具,鸟人塑像,神树太阳鸟,鸟铃挂件等。也幸亏是上次买了,这次再去,价格几乎涨了十倍。
说起青铜器,人们知道的最多的当属司母戊鼎,曾侯乙编钟和同墓坑出土的青铜冰鉴,四羊方尊,妇好鴞尊,秦陵铜车马,满城汉墓长信宫灯,马踏飞燕等。而对于三星堆青铜器就知之甚少了,前往参观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事实上,从单一探方出土的青铜器数量而言,三星堆是国内之最。以二号坑为例,一个仅长5米,宽2米,面积相当于一个卧室大小的坑内就出土了500多件青铜器!在这个深度仅1.5米的坑内竟然码放了这么多青铜器,还有数百件玉器,其密集程度可想而知。
不仅数量多,其形制也与中原青铜器大相径庭。中原的青铜器多是皇家礼器乐器,鼎,尊,簋,编钟等。而三星堆的基本上都是人神鸟兽造型。其中尤以青铜面具为最多最显眼。这些青铜面具或大或小,有的包有金皮,有的头盘发辫,最大一座纵目面具有100公斤重。而且,这些面具造型和中原人完全不同,却带有明显的西域人突眉骨尖鼻子卷鼻翼的特征,有的还戴有犹太人的小圆帽,让人不能不猜测,三星堆文化是从中东西亚经南亚北上输入而非中原文化翻越秦陵而来。
除了大量的青铜面具,三星堆青铜器的镇馆之宝当属5米高的太阳鸟神树,三层共9个枝杈,每个枝杈上都有一只太阳鸟。基座则是跪式俑人。毫无疑问,这么高的青铜树当然是世界之最。还有那尊3米高的青铜摇钱树。以前,我们都认为摇钱树只存在于神话故事中,而当你看到眼前这棵挂满铜钱的货真价实的摇钱树时,你才真的相信,世间还真的是有摇钱树的。
别以为三星堆只有青铜器,出土的数十件金器也不乏国宝级文物。和我们以往概念中的金器不同,三星堆出土的金器实际上是蒙在其他青铜或木制器物上的金皮,所以,蒙在青铜器上的金皮面具就基本上没有脱落破损,而包裹在木制器物上的,由于木头朽烂而只剩金皮外形了,但由于纯度高,虽然埋在土里三四千年,却依然金光耀眼,崭新如初。尤其是作为镇馆之宝的金仗,长1.5米,虽然木心已经朽烂,但金皮却完好无损,上面錾刻的人、鸟、鱼等图案,清晰细腻。
权杖不属于中原文化。中原历代皇帝的皇权标志是玉玺,青铜鼎,所谓九鼎之尊,没有使用权杖作为权力的标志,权杖是埃及、以色列、伊拉克等中东西亚北非古国帝王的标配,所以这根金仗更进一步证明三星堆文化来自西域。
还有那上千件出土的玉器也与中原玉器迥然不同。中原出土玉器多是君子士大夫配饰,玉佩,玉带钩,玉璧,玉珏,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将玉与君子联系,寓德于玉,以玉比德。但三星堆的则大不同,其器形多与农耕武士有关,比如玉璋,玉戈,玉斧,玉琮等。
非常万幸的是,由于三星堆文物不是墓葬,没有盗墓贼光顾,所以历史上从未被盗过,保存的非常完整。发现这批宝藏完全是个奇迹,而这个奇迹要感谢三把锄头。
第一锄:1929年。那年,当地乡绅燕道成父子淘沟时偶然发现的一坑玉器,其中有圭、璧、琮等300多件。埋藏了几千年的三星堆文化就被这历史性的一锄头唤醒。当时正在广汉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董笃宜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找来当地驻军进行保护,并劝说这对父子将玉器交给华西大学博物馆保管。这位传教士又会同博物馆馆长组成考古队进行发掘,又发掘出土文物600多件,有陶器、石器、玉珠、玉杵、玉璧、玉圭等,文物都交由华西大学博物馆收藏。感谢这个传教士,我们才能在今天看到这些保留至今的国宝。
第二锄:1986年7月,附近砖厂取土的民工杨运洪、刘光才一锄头挖到了玉器,这就是著名的一号坑,在这个4.5&3.5&1.6的坑内共出土各类器物567件,其中青铜器178件,黄金制品4件,玉器129件,石器70件,象牙13根,海贝124件,骨器10件,陶器39件。
第三锄,1986年8月,又是砖厂取土,又是两个民工,杨永成、温立元,又是一锄头,但这次挖出的不是玉器而是青铜面具,经过清点,共计出土文物6095件,其中青铜制器736件,黄金制品61件,玉器
486件,石器15件,绿松石3件,象牙67件,象牙珠120件,象牙器4件,虎牙3件,还有大量的海贝4600枚。前面提到的大型青铜立人像、大型青铜人面具、青铜神树等都是二号坑出土。
前面说了,三星堆文化与商周同时,但一个最大的不同是,商周青铜器上多有铭文,为后世的人破解其年代身世提供确切的证据,而同时期的三星堆青铜器,在近千件青铜器上竟没有留下一个字一个符号。古蜀国人把这浩大的文物铺陈在我们面前时,也把同样巨大的谜团抛给了我们:他们从哪儿来的?这些青铜器是干什么用的?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么多宝贝埋在坑里?他们为什么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他们去了哪儿?难道,他们真是传说中的外星人吗?
无人能解。
玉琮(读音,从),外方内圆造型是玉琮的典型特征。
太阳神树。
神树基座。
金皮青铜面具。可见犹太人的小帽。
五辐太阳轮。
纵目青铜面具,三星堆最大、最具代表意义、最著名的青铜文物。
这座青铜立人是三星堆的代表性文物。
青铜立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发现信息价值
三星堆闹剧的终结
10:30 发表在
三星堆遗址总面积12平方公里,是四川地区迄今为止发现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出土文物最为精美,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城、古国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在龙山至夏代(5000年至3700年)的成都平原还未发现青铜器,但已出现加工技术高超的玉器,此时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已有文化交流。商代是三星堆文明的鼎盛时期,其青铜文明受到了中原夏商文明及长江中游地区、陕南地区的方国文明的强烈影响。先提七个问题:一、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二、三星堆遗址居民的族属为何?三、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四、三星堆青铜文化是蜀地独自产生发展起来的,还是受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或西亚、东南亚等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五、三星堆古蜀国何以产生、持续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六、出土上千件文物的两个坑属何年代及什么性质?七、晚期蜀文化的重大之谜“巴蜀图语”、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等器物上的符号是文字?是族徽?是图画?还是某种宗教符号?最近,关于三星堆出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言论,包括三星堆古国曾一度是世界朝圣中心,三星堆是来自其他大陆的''老外’甚至是犹太人,甚至三星堆文明是外星人杰作等等等等。不知道这些所谓专家学者在研究三星堆的时候,有没有和当地的原住民取得联系,作过交流。首先应该了解,汉族不是四川原住民,而是后来者,我这么说希望四川人不要生气,事实上四川的汉人都是南下的汉人。今四川省和重庆市辖境内,聚居和杂居着汉族和藏、彝、土家、羌、苗、回、纳西、傈僳、布衣、满、蒙族 等14个少数民族。汉族构成巴蜀地区人群的主体,主要聚居于四川盆地内。而盆地四周的高山、高原区则主要 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或生活区。西部高原和山地主要是藏、彝、羌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盆地东缘山地主要是 土家族和苗族聚居区。苗族起源于黄帝时期的“九黎”,尧舜时期的“三苗”。“九黎”是五千多年前居住在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后与黄帝部落发生战争,失败后退入长江中下游,形成“三苗”部落。在四千年前,以尧、舜、禹为首的北方华夏部落与“三苗”发生战争,“三苗”被击败。从此,“三苗”部落分崩离析。 “三苗”失败后,一部分被驱逐到“三危”,即今陕甘交界地带,后又离开“三危”向东南迁徙,经过很长时间逐步进入今川南、滇东北、黔西北等地,形成后来西部方言的苗族;留在长江中下游和中原的“三苗”后裔,其先进的部分逐渐与华夏族融合。其发展较慢的部分,商周时被统称为“南蛮”,居住汉水中下游的,被称为“荆楚蛮夷”。后来,荆楚蛮中先进部分逐浙发展成为楚族,建立楚国;后进的部分,继续迁入今黔、湘、桂、川、鄂、豫诸省毗连的山区,成为今日东部、中部方言苗族的先民。 我认为,一:三星堆地区的原住民是苗族等少数民族,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二:三星堆地区的青铜文化是南下的中原汉族带来的,并融合了当地的文化因素。关于我的第一个论点,先看一下现存的苗族和土家族戏剧——傩(音nuo)戏。原始时代,人们把疾病死亡等各种可怕的事情都归结为“鬼”、或“怪”的作祟,为惊吓、驱逐恶魔,于是便戴起相貌凶恶的面具,口中高呼“傩傩(音nuo)之声,以惊吓、驱逐它们。这种形式约定俗成而形成“傩仪”。举行傩仪时往往载歌载舞,久之又形成“傩舞”。以后在傩舞中分别扮演角色,逐渐就形成了“傩戏”。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戏剧之一种。
傩戏演出的特点是必须戴面具演出。傩戏面具分别用金属或竹、木、泥、纸等制成,其形象或凶神恶煞:或和颜悦色:或诙谐滑稽,以代表不同的年龄、性格和角色。我国傩戏最为集中的是贵州省,其傩戏面具艺术也尤为发达。近年来,该省的傩戏面具在国外展出,引起热烈的反应。迄今发现最早的傩戏面具,是制作于商周时期,用青铜铸成的成具,现存于美国西雅图美术馆。这个青铜傩戏面具大小于人头相仿,两侧有穿带子的小孔,可以系缚在人的头部。面具所铸图案为饕餮。《吕氏春秋·先识》说:“周鼎蓍饕餮,有首无身。”商周时期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这里需要说明,饕餮的样子,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的样子一模一样!一个大头,没有身子,两眼突出,大鼻扁嘴。关于我的第二个论点:有传说为证。古史传说中,蜀人的远祖出自黄帝。岷江上游地区是蜀人最古老的居住地之一。据研究分析,很早以前一支蜀先民部族顺岷江山地河谷南下,进入成都平原,与当地土著居民逐渐融合,形成了蜀族最早的一部。从族蜀关系上看,几代蜀王大抵蜀氐羌系,除此之外,还有巴人及荆楚民族、西南少数民族和越民族等,正像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一样,也是多民族的统一体,而非什么“杂交文明”和“来自其它大陆的‘老外’”。 三星堆青铜文明的王室成员和贵族成员必然来自中原地区。开篇的七个问题,相信读者会同意我的看法: 在中原汉王朝的压力下,部分少数民族一路退却,从河南,到四川平原,然后是四川山区,没有融合到汉族的那一部分一直保持在一个较原始的状态:这就是历史的真相,三星堆是被中原文明融合的苗族文明。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加载下一页跟帖
大家都在看
僧觉远的其他帖文
更多好看内容
不过瘾?!打开凯迪看更多精彩内容关于三星堆为何停止发掘?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41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3分享邀请回答53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9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新闻热线:021-
三星堆祭祀坑发掘30周年 专家:三星堆还将震惊世界
&nbsp&nbsp&nbsp&nbsp四川三星堆祭祀坑发掘30周年 考古专家回望曾经考古梦&nbsp&nbsp&nbsp&nbsp7月18日,四川广汉三星堆即将迎来祭祀坑发现30周年纪念活动。牵挂了大半生的三星堆古遗址,即将88岁的敖天照老人为了此次纪念活动还在不停忙碌着,他告诉记者,现在就怕时间不够,想做的事做不完。&nbsp&nbsp&nbsp&nbsp7月的四川天空被压得很低,几乎触手可得。广汉市区的一栋旧居民楼里,敖天照老人正在整理有关三星堆古遗址所发掘玉器来源研究的资料,准备在十余天后参加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发掘30周年研讨会时,与到会专家展开探讨。&nbsp&nbsp&nbsp&nbsp30年前,1986年7月至9月间,考古人员在地处四川省广汉市南兴镇三星村的一号祭祀坑、二号祭祀坑内,发掘了金器、玉石、青铜器、象牙等近7000件各类遗物,其中包括青铜纵目面具、金杖、金面铜人头像等国宝。自此,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三星堆文明正式走进世人眼中。三星堆古遗址也成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nbsp&nbsp&nbsp&nbsp敖天照说,两个震惊世界的祭祀坑的发现者并不是考古专家,而是为砖厂挖土的工人们,当他们一锄头下去,挖到青铜器,跑来给专家们报告,然后才有现在的轰动。&nbsp&nbsp&nbsp&nbsp(敖天照)从来没想到过三星堆会出土这么多的青铜器,并且挖出青铜人头。感觉是我当时感觉的话,想都没有想到三星堆有这么重要的文物出土甚至于挖到。当地老百姓说有宝物,但我想就充其量是陶器、玉器,没有想到过会挖出金杖、金器来,还有金面罩这些都出来了,想都没想到。&nbsp&nbsp&nbsp&nbsp如今,埋藏千年的古蜀文明已逐渐被世人熟知,现代化的博物馆里陈列着众多珍贵文物,就连30年前的两个满是历史沉淀的土坑也以更直接生动的方式出现在民众眼前,但退休数十年的敖天照却从未停止对三星堆文明的探寻。&nbsp&nbsp&nbsp&nbsp(敖天照)好多人都在问我敖老师,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挖完了没,我说肯定没有,你们都说三星堆是蜀国的都城,那么蜀国的陵墓在哪里,问的很好,蜀王的陵墓不可能在很偏很远的地方安葬对不对。那么会不会就在这个遗址本身的哪个地方,所以现在的话还没有发现,只是1986年发现的两个祭祀坑,那个震惊了全世界。&nbsp&nbsp&nbsp&nbsp在这位耄耋老者看来,蜀王墓的方位、三星堆遗址所发现玉器的来源等都将是未来三星堆再次震惊世界的所在。可老人却感叹有可能自己等不到那一天了。&nbsp&nbsp&nbsp&nbsp(敖天照)将来我们去很好的去,再把那些出土的对象清理下,我的搭档他可能现在也生病了,好久没到我这里来了,他还约我接着编书。我现在的关于三星堆的东西,只要我知道的能够写的我都把它整理出来,像这本原来的彩照都是我拍的,这些东西。(只要你还能写的动你就还要继续做下去)我都准备写点东西出来给后面的人研究。只是我现在感觉到我的时间很急迫,已经88了。&nbsp&nbsp&nbsp&nbsp《三星堆蜀都源流再探》、《三星堆遗址璞玉、籽玉、大玉料的发现及相关问题探讨》等等,敖天照老人要把他知晓的东西全都写下来,留给后人研究,三星堆的发掘还将继续,这些考古老人们的考古梦也还将延续。&nbsp&nbsp&nbsp&nbsp记者 何浠 魏尧四川广汉报道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三星堆祭祀坑发掘30周年 专家:三星堆还将震惊世界
日 11: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nbsp&nbsp&nbsp&nbsp四川三星堆祭祀坑发掘30周年 考古专家回望曾经考古梦&nbsp&nbsp&nbsp&nbsp7月18日,四川广汉三星堆即将迎来祭祀坑发现30周年纪念活动。牵挂了大半生的三星堆古遗址,即将88岁的敖天照老人为了此次纪念活动还在不停忙碌着,他告诉记者,现在就怕时间不够,想做的事做不完。&nbsp&nbsp&nbsp&nbsp7月的四川天空被压得很低,几乎触手可得。广汉市区的一栋旧居民楼里,敖天照老人正在整理有关三星堆古遗址所发掘玉器来源研究的资料,准备在十余天后参加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发掘30周年研讨会时,与到会专家展开探讨。&nbsp&nbsp&nbsp&nbsp30年前,1986年7月至9月间,考古人员在地处四川省广汉市南兴镇三星村的一号祭祀坑、二号祭祀坑内,发掘了金器、玉石、青铜器、象牙等近7000件各类遗物,其中包括青铜纵目面具、金杖、金面铜人头像等国宝。自此,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三星堆文明正式走进世人眼中。三星堆古遗址也成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nbsp&nbsp&nbsp&nbsp敖天照说,两个震惊世界的祭祀坑的发现者并不是考古专家,而是为砖厂挖土的工人们,当他们一锄头下去,挖到青铜器,跑来给专家们报告,然后才有现在的轰动。&nbsp&nbsp&nbsp&nbsp(敖天照)从来没想到过三星堆会出土这么多的青铜器,并且挖出青铜人头。感觉是我当时感觉的话,想都没有想到三星堆有这么重要的文物出土甚至于挖到。当地老百姓说有宝物,但我想就充其量是陶器、玉器,没有想到过会挖出金杖、金器来,还有金面罩这些都出来了,想都没想到。&nbsp&nbsp&nbsp&nbsp如今,埋藏千年的古蜀文明已逐渐被世人熟知,现代化的博物馆里陈列着众多珍贵文物,就连30年前的两个满是历史沉淀的土坑也以更直接生动的方式出现在民众眼前,但退休数十年的敖天照却从未停止对三星堆文明的探寻。&nbsp&nbsp&nbsp&nbsp(敖天照)好多人都在问我敖老师,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挖完了没,我说肯定没有,你们都说三星堆是蜀国的都城,那么蜀国的陵墓在哪里,问的很好,蜀王的陵墓不可能在很偏很远的地方安葬对不对。那么会不会就在这个遗址本身的哪个地方,所以现在的话还没有发现,只是1986年发现的两个祭祀坑,那个震惊了全世界。&nbsp&nbsp&nbsp&nbsp在这位耄耋老者看来,蜀王墓的方位、三星堆遗址所发现玉器的来源等都将是未来三星堆再次震惊世界的所在。可老人却感叹有可能自己等不到那一天了。&nbsp&nbsp&nbsp&nbsp(敖天照)将来我们去很好的去,再把那些出土的对象清理下,我的搭档他可能现在也生病了,好久没到我这里来了,他还约我接着编书。我现在的关于三星堆的东西,只要我知道的能够写的我都把它整理出来,像这本原来的彩照都是我拍的,这些东西。(只要你还能写的动你就还要继续做下去)我都准备写点东西出来给后面的人研究。只是我现在感觉到我的时间很急迫,已经88了。&nbsp&nbsp&nbsp&nbsp《三星堆蜀都源流再探》、《三星堆遗址璞玉、籽玉、大玉料的发现及相关问题探讨》等等,敖天照老人要把他知晓的东西全都写下来,留给后人研究,三星堆的发掘还将继续,这些考古老人们的考古梦也还将延续。&nbsp&nbsp&nbsp&nbsp记者 何浠 魏尧四川广汉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星堆为啥不挖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