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增长,人口净增长率下降

城市人口增长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城市人口增长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城市人口增长(urban population growth)在一定时期内由出生、死亡和迁入、迁出等因素的消长,导致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或减少的变动现象。
城市人口增长决定因素
朱农、曾昭俊在《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5期上撰文指出,城市的发展具有趋同性或收敛性。首先,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人口增长率会放慢,这证实了克鲁格曼的预言,即一个城市中心不可能无限扩张。其次,迁移的惯性也对城市人口增长起促进作用。再次,对外开放,特别是外资的进入,能显著促进城市的发展。在那些经济还处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尤为显著。最后,基础设施条件能显著影响城市人口增长的节奏。劳动力通常会向那些具有较高质量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的城市集中,如较好的教育条件、便利的通讯和公共交通条件等。  城市增长是千家万户和无数生产者个体决策的结果,其过程十分复杂,以致于政府的直接干预并不一定总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顾虑,某些不恰当的控制措施往往会阻碍城市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农村或农业的发展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与城市化对称的一面,农村地区构成了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考虑城市发展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
城市人口增长中国现状
中国人口增长率城乡严重不均衡,城镇人口增长率低,而农村人口增长率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发展的城乡差异以及城乡不均衡的政策辅助。
第一,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平衡造成不同地区之间受教育程度的不平衡。特别是城镇和农村地区。
第二,受教育不平衡所导致人们的观念的不同。城镇人已经认识到孩子多不是一件好的事情,而农村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
第三,即使农村的人认识到了,可他们还是会多要孩子的。毕竟在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准看来,有劳力才有饭吃。因为农村的主要收入来自土地,而从中国如今的土地耕作水平来看,大部分土地还是要靠人力耕作的!!!毕竟能够生存才是最大的问题!  但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一系列影响,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镇, 城市人口增长率明显增大。
.北京社科规划[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10多个省份人口流失数量超过200万,一些省份持续人口净流出――&
这些地方人口为什么外流?
本报记者 袁泉
&&&&来源:&&&&
  人民视觉
  农村空心化、大城市人口持续增长、黑龙江连续多年人口净流出……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造成这一轮人口迁徙的原因是什么?人口流动提速,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影响?该如何引导人口有序、良性流动?如何确保这一过程中民生改善不打折扣?
  ――编者
  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故土,到他乡落地生根。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较之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净流入地区有14个,净流出地区17个,人口流失数量超过200万的省份已超过10个,省际人口流动呈加速态势。人口流失数量最多的安徽省,已有962.3万人在其他省生活或工作,占到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11.2%。东北三省的情况尤其引人注目: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同时,三省总和持续多年人口净流出,并且生育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们为什么选择离开?这些地方还能留得住人吗?
  人往高处走,经济发展失衡是人口流动的根本原因
  78岁的老程是河南省潢川县的农民。小暑这天,儿子、儿媳去忙活大田,他和老伴拾掇菜园。篱笆边,刚学会走路的重孙女用塑料铲子挖着泥巴。
  这个曾有20多口人的大家族,如今只剩5个人守着三处院落。“等俺老两口不在了,儿子、媳妇就带着小妮儿进城去。”老程说,村里原本有近百户人家,现在房子空了一多半。“都打工去了,种地挣得太少。”
  这是当下我国城乡间人口流动加速的一个缩影。2004年,国家统计局通过抽样调查预估当年全国外出务工农民约为1亿人,2014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外出务工农民已达1.68亿人。随着户籍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曾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候鸟”们,选择把巢和希望留在城里。
  除了农民进城,还有另一条迁徙线路在悄然改变各省际间人口分布的格局――受教育程度较高人群跨省流动在提速。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浙江省外来人口中初中及以下人口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下降了6.1%,高中学历和大专及以上学历分别比“五普”时提高了3.3%和2.7%。而同样这10年间,黑龙江净流出人口增加了2.6倍,达204.8万人,其中本科以上的高学历人群是很活跃的群体。
  收入差距,成为吸引高学历年轻人南下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2012年,黑龙江省社平工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843元,广东省已达5313元。
  刘中博去年从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远赴广州一所中学任教。“近年来生源减少,东北地区教师行业已经饱和。即使不从教,与南方沿海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福利待遇低,创业创新的氛围不及南方浓厚。”
  “收入只是一方面,年轻人更看重南下能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今年毕业的冯广源在东北上了8年学,博士毕业后却奔向成都一家公益机构。
  “求职过程中,我发现一些事业单位的招聘在考试前就内定了。我的同学大部分都去了北京、上海、深圳、青岛,其实有些工作收入挺低的,只是机会公平,让人感觉未来是有奔头的。”他说。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一些人为提高生活质量迁居,成为当前人口流动的另一特色。
  近年来,南下过冬的东北老人群体在不断扩大。“空气好、景色好,打车、吃饭,到处是老乡。”去年从黑龙江省一家事业单位退休的徐老先生第一次到三亚旅游,就萌生了来此养老的念头。三亚市异地养老老年人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在三亚养老的哈尔滨老人近20万人。
  “和平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因素,说白了就是‘人往高处走’――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力流向就业机会更好收入水平更高的地区。”&黑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罗丹丹根据多年跟踪调查结果指出,东三省人口流出近年来呈现加速态势,已成为净人口流出地,主要流向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
  一走难了之,&人口流失令经济洼地面临窘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研究员张展新指出,人口流动提速是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的体现,对此应持积极态度。
  “从‘普六’人口迁移的数据看,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比2000年增加了1亿人。更多的人口从中西部地区往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这种趋势反映了人口的流动和经济的格局是协调一致的。人口迁移既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满足其劳动力需求,也提高了人口流出地区的收入水平。从经济学角度看,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是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方面,能提高经济发展效率;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把人从‘户籍枷锁’中解放出来,促进公民平等、社会相融,具有积极意义。”张展新说。
  “不过,人口流动加速,对流出地、流入地也是巨大的挑战。”张展新认为,流出地会丧失劳动力优势,而流入地则面临环境承载压力。
  作为齐齐哈尔“七大厂”之一,第一机床厂曾有辉煌的过往。“现在不管老少都走了。”老员工王春福(化名)说,眼下七大厂都深陷发展困境。“大学生不愿来,有点本事的老员工也被南方的企业挖走了,走时都拖家带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退休人员越来越多,将来企业发展和养老保障都是难事儿。”
  齐齐哈尔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净迁出37779人,2013年这一数字为25381人,流出速度呈加快趋势。
  被年轻一代“抛弃”的农村也面临同样的难题。河南农民老程很想念儿子孙子们,可他不希望孩子们经常回村探亲。“养殖场把村里熏得待不住人,河水、井水都臭。有点能耐的人都进城打工、做买卖去了,现在的摊子谁来管呢?”
  专家指出,未来十几年,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推动,农村空心化现象在中西部地区将更加明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既缺少较高素质的村干部,也缺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作保障。
  走的人也不轻松,怀揣憧憬希望,也有许多难处和牵挂。
  小陈在北京打工快10年了,在一家五星级大饭店做厨师,他的孩子快两岁了。他最大的愿望是快点攒够钱,回安徽老家县城开个小饭馆。“物价贵、买不起房,这些都能克服,就差一件事儿――落不下户口,孩子就算能上打工子弟小学,也很难上中学。”
  冯亚飞是黑龙江省勃利县人,五年前他带着家人去山东日照经商。“开过烧烤店,摆过水果摊,如今已买房子落户,可没啥亲戚朋友,逢年过节,孤单得想掉眼泪。”
  “乡愁是一种寻觅。寻觅什么?经济上的安全感,心理上的归属感。”罗丹丹认为,中国是传统的农耕社会,重土难迁。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是战乱使然。即使在和平时期,对第一代“移民”而言,要面对经济、心理上的多重压力,摆脱孤独感甚至不安全感,都需要较长时间。“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城中,人口加速流动不可避免,乡愁将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罗丹丹说。”
  产业振兴,优化环境,实现人与经济的再平衡
  “衡量一个地区人口生存条件的首要因素就是经济承载力,用公式表示就是:人口经济压力指数=人口数量×全国人均国民收入/地区国民收入总额。如果这一指数大于1,说明经济承载力不足。”罗丹丹说,2000年,黑龙江省人口经济压力指数为0.97,而到了2010年,这一指数达到了1.1。理论上,东三省人口净流出是经济发展降速的必然结果。
  人口的外流是否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进一步的影响,从而导致“经济下滑――人口外流――经济进一步减速”的恶性循环呢?
  “经济压力会造成人口外流,但并不是说人口流出就会形成衰落趋势并且持续下去。”张展新认为,当一个地区环境承载力有限的时候,投资就会面临边际收益递减。“下降到一定点位,企业不得不另找地方,相应的人员流动也会伴随发生。人口流出到一定程度,人力资源的市场价值将重新得到体现。”
  贾洪涛1993年从黑龙江省绥化老家到山东龙口打工,后来在两地之间倒腾粮食和水果。1995年,他的物流生意已经辐射到海南海口等地。2008年他回乡创业时,永兴村是一个负债20多万元、没几个壮劳力的“空壳村”,他带领村民相继成立了水稻、烤烟、瓜菜、农机等合作社。“村子富了,人都回来了。本村劳力不够用,我们还外聘了1000多人。”
  “富的地方有拉力,穷的地方有推力。”张展新认为,要实现人口流动向着有序和良性的方向发展,一定要改变经济发展的环境、打造自身的优势产业。黑龙江等省改变人口流出现状,还是要依靠发展留人。“有产业就有税收,有税收就有教育、医疗、就业等一系列的保障和福利,自然会把高素质人口吸引进来。”
  “在引导人口流动方面,政策有很大的作为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美艳认为,目前大城市人口过分集中,会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要使人口布局更加合理均衡,必须依据生态、环境状况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与人口承载步入良性循环。
  “无论是城乡之间,还是区域之间,在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格局形成新的平衡之前,要通过政策安排,确保迁居者的民生福祉。”张展新认为,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还没有做到钱跟着人走,应该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流出地与流入地政府、大中小城市之间的财政平衡关系。“这是实现人口流动过程中,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条件。”
  《 人民日报 》( 日 17 版)
(责编:曹昆、耿聪)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社会万象|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与合理容量练习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与合理容量练习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4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A.出生率B.死亡率C.出生..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
A.出生率B.死亡率C.出生率和死亡率D.人口基数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四川省月考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A.出生率B.死亡率C.出生..”主要考查你对&&人口的自然增长&&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的自然增长涉及概念:1.人口: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一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个体的社会群体。2.人口出生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出生的存活婴儿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人口出生率=同期存活婴儿数÷一定时期内平均人口数x 100%3.人口死亡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死亡人数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人口死亡率=同期死亡人数+一定时期内平均人口数x 100%4.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同期平均总人n数之比,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世界人口的历史轨迹:1、 人类社会初期:特点:十分缓慢原因: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2、产业革命后:特点:速度加快原因:生产力发展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加,生活条件改善和医疗卫生技术进步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长3、“二战”后:特点:迅速增长原因:科技进步、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等人口增长随时间的不均匀性:
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
发现相似题
与“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A.出生率B.死亡率C.出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806301001621031169778494970103821欧洲西部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有些国家甚至出现的零增长和负增长,为什么?
欧洲西部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有些国家甚至出现的零增长和负增长,为什么?
人口负增长比经济发展重要百倍 人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其生存赖以动植物为食.今日中国无比惨烈的生态危机(荒漠化、江河断流、湖泊干涸、物种灭绝……),表明中国早已人满为患而远远超乎神圣自然法所容许的不得危及任一物种的生存与生态平衡之限度.人作为大自然的唯一刽子手,环保之第一要义与釜底抽薪之道即人口负增长,否则即不啻于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南辕北辙.这既系自然正义与道德之必然要求,亦乃人类安全与文明所系. 13亿这一天文数字般的人口意味着人均资源和财富之极端贫乏与竞争之异常惨烈,这注定了中国人劳动强度之大、报酬之低与处境之恶劣乃不以任何善良愿望为转移,此近乎纯属竞争而非制度与道德使然――从深圳等地民工工资20年来之停滞不前与其经济之持续高增长所形成的惊人反差即可窥冰山之一角,而“廉价劳动力”实为“猪狗弗如”之美称!中国堪称吉尼斯之最的奇高失业率更是人满为患之“血证”,一如马尔萨斯所言,人多无疑是中国普遍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社会进步的标尺之一即人均资源和财富而绝非GDP总量,故经济齐发展仅仅是社会追求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者则在于人口负增长以减少人口这一人均财富之分母,否则便是扬扬上沸,事与愿违,甚至有连小学数学亦不懂之讥. 人口与经济高增长作为人类中心主义之必然恶果,长期以来竟被视为人类文明之象征,殊不知其短短数百年间即制造了空前绝后的生态灾难与物种灭绝,这非但践踏永恒自然正义法则(万物平等)而大逆不道,更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未来与文明,它暴露出人类是何等“致命的自负”、无知与无耻! 新的亦即真正的文明乃是建立在“人是自然之子,非人生物与人类在道德、权利与价值上完全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中心主义(万物先于人、独立于人而非为人而生)理念之上,它抛弃了反科学反道德的人类中心主义(与人权理念背道而驰)之暴君逻辑,倡导人类必须遵奉自然法. 为实现真正的文明,今日人类唯有悬崖勒马、改邪归正而放弃人口与经济增长――因为严峻的生态危机表明人类活动已严重超出地球承载力――这是人类向大自然母亲赎罪,是良知道德与理性的试金石.而发展经济无异于南辕北辙、雪上加霜,科学则不过是戕害大自然之“核武器”. 历史已然昭示,从长期和全局来看,“积极方式”――战争、饥荒、疾病等――既不人道,亦根本无法阻止人口增长,甚至反而沦为人口增长之重要诱因(战争需要大量人口,高死亡率迫使人们无节制生育).真正能促进人口负增长的乃是全民福利的建立从而使人们失去不测之虞的后顾之忧,于是“及时行乐,哪怕死后洪水滔天”,两方福利国家的人口下降即为明证.随着环保运动的方兴未艾,不少先知们痛感生态危机之害,不忍自身骨肉在越来越恶劣的环境中遭受荼毒,更意识到增加一个人即愈令地球不堪重负而使万物遭受更残忍的种族灭绝式的杀戮,为减轻对后代及大自然母亲的罪过,于是自愿不育,这是人道与更高层次的自然道德之体现.由是可见,“消极”的人口负增长实乃真道德与文明之产物和象征,是真正、伟大的成就!让早已过时的“人口增长有理论”见鬼去吧! 毋庸置疑,人的生产和生活即意味着对大自然的索求、消耗与破坏,故经济.增长无疑是环保的灵魂所在.相对人之无限欲壑,地球资源显得极为贫乏,经济.增长则崭现了人对其子孙后代负责任的理性精神,即我们无权“断子孙路”,资源天然属于万物自身、人类及其子孙而非生者之私产.“科学万能”论者以“车到山前必有路”为藉口而肆无忌惮“发展经济”,只能暴露其哪怕死无葬身之地的自私、邪恶嘴脸与对人之理性能力的“致命的自负”――殊不知,科学永不可能创造大自然及资源,(如核能既危险又污染严重),包括人在内的万物不过是自然母亲的造化,“创造和恢复大自然”无异于叫嚣“子女生育母亲”而荒谬绝伦、大逆不道!退而言之,以可能的科学进步作为纵欲之“理由”,亦未免太危险和不负责任了吧! 其实,人的利益远非经济.增长的首要原因,经济.增长的背后乃是对宣告万物生而独立和平等的永恒自然法之遵奉,除非谁竟能证明“人类中心”而又不悖离自由主义价值观!正是对万物的自然权利之尊重,内在地要求人类必须节欲以避免侵犯上帝赋予万物的领地而危及任一物种之生存与生态平衡(愚以为,天然林覆盖率应在60%以上,水坝等导致物种灭绝的“建设”反道德与文明).在每小时有一物种消失的今天,不知经济.增长是矫枉过正抑或螳臂挡车,是反人类的罪恶还是挽救文明于毁灭之际?相信良知、理性未泯者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欧洲西部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有些国家甚至出现的零增长和负增长,为什么?》相关的作业问题
最明显的后果是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政府的养老负担加重,福利社会的建设愈显重要当然也包括就业方面的问题,比如像楼上说的工资方面的影响
不好,这样会产生最明显的后果是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政府的养老负担加重,福利社会的建设愈显重要,也会对工资方面的产生影响.主要是这些原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死亡率.用地理知识解释是,欧洲西部属于低自然增长率、低死亡率的双低型低自然增长率.首先,欧洲人的生育观念和我国不同.很多都是丁克家庭(不要孩子的家庭),所以出
北美两个国家都是移民国家,每年有大量的移民进入.欧洲不是开放移民地区,所以移民进入的比较少.
因为欧洲是发达国家家中成员少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1.亚洲和大洋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 2.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三个大洲是()()()非洲2.2%,拉丁美洲1.4%,亚洲1.3%,北美洲1.0%,大洋洲0.33% ,欧洲-0.1%3.从各大洲来看,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是(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相适应)4.从五带分布的范围来看,亚洲大部分地区位于(
无稽之谈,一个国家人口总数少说明人力资源不足,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会导致青壮年越来越少,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负担大大增加,从表面上看人口少,人均GDP就会高,但是人口的减少也必然导致国家竞争力下滑,发展潜力降低,人力资源匮乏,举例说明:世界银行200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名义汇率计算) 单位:美元 前5名是:1 卢森
发达国家最多.
人口老龄化严重;国防兵力不足;劳动力缺乏
从经济发展来看: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多是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多是发展中国家.根据题意.故答案为:低;高.
原始型:死亡率很高,出生率很高,自然增长率很低总和生育率在6.5以上,平均预期寿命在45岁以下,人口增长速度缓慢.传统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较高总和生育率在4.6.5之间,平均预期寿命在45~55岁之间,人口增长速度加快.过渡型:死亡率降低,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总和生育率介于2.4.5之间,平均预
解题思路: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但不一完全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自然增长率也上升这么一种简单关系,要辩证的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题过程: 人口自然增长率本身的变化过程是和经济发展的过程息息相关的,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而18世纪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速度也一度攀升,二战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低 具体例子:德国,瑞士等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是高 具体例子:印度,非洲等一些发展中国家
低增长甚至倒退
50年代到60年代 人口增长较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社会稳定 医疗水平提高60年代初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三年自然灾害 死亡人口大增70年代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但逐渐下降 计划生育80年代至今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为现代型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密度没有必然关系.所谓自然增长率是指每一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净移民入内的人口-死亡的人数/统计阶段前的总人口.所谓的人口密度是指,当地的总人口/当地面积.西欧的生活水平高和物价高,导致生活压力较大,很多人都不愿意生育,这也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正常情况.而人口密度大,是因为当地生活设施完备,居住条件较好
亚洲国家多是发展中国家,在生儿育女的观念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农业国家是把儿女作为劳动力来看待的,由于社会保障欠缺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而且由于发展中国家一般对儿女的培养投入较少,比如教育、医疗、衣食等,所以生的也就越多越多.当然亚洲国家中的发达国家日本的情况和欧洲是一样的.欧洲尤其是西欧发达国家则相反,他们的社会福利
欧洲西部是世界上人口___稠密____的地区,世界上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__最低_____的地区.
欧洲西部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莞 人口净增长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