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录音机索尼磁带录音机音质好?还是mp3音质好?

查看: 38621|回复: 49
曾经梦寐以求的【高上大】,可惜只是昙花一现。展示磁带录音机的高级阶段DAT
本帖最后由 dlsu 于
12:38 编辑
数字磁带录音机DAT是我们多数爱好者没有接触过的机器,别说普通人连听都没听说过,我也是怀着对过去的还念和好奇,淘到一台SONY PCM-R300 dat机子,过过玩HIFI的瘾,今天拿起螺丝刀才想到脱机看看芳容。
先来一大段网上剪贴到的DAT今生来世,科普一番:
IMG_5275.jpg (44.34 KB, 下载次数: 119)
11:51 上传
IMG_5279.jpg (42.41 KB, 下载次数: 98)
11:51 上传
DAT顾名思义就是digtal audio tape数字音频磁带的缩写,是一种高密度数字磁带录音介质,频率采样为三种模拟LP32KHZ、数字44.1KHZ及模拟48KHZ,以主由索尼公司研制,爱华第一个推出的原型产品,由于开发代价及制造代价高昂及出于对版权的考虑,面向的主要用途为专业领域,多为灌制CD前的母带制作。
& && &曾几何时!当索尼公司于05年12月正式宣布DAT产品将停止销售的销售,心情仿佛有点激动,但这并不意外着DAT系列产品的死亡!
& && &据索尼官方统计自87年至今索尼在全世界共销售出660000台DAT产品,与其它类型产品相比可见DAT的产量及销量是非常少的!
& && &爱华公司应该是最早推出DAT成品的!率先于87年3月推出DAT1号机种以“EXCELIA“”命名的XD-001,索尼也推出了第一台DAT台机TCD-1000ES也是当时最发售价最贵的20000日元,只可惜只有同轴没有光纤输入出!当时同时推出的还有松下的SV-D1000、夏普的RX-X100及胜利的XD-Z1100(长时间可以进行录音)!
& &&&值得一提的是87年4月由先锋退出首台D-1000则是当时功能及用料最完善的一款!发售价高达250000日元,还有安桥的OEM型号为DT-2001!同时登场的还有健伍DX-2200SR的日立(Lo-d)的DAT-9000及东芝(AUREX)的XC-1000DT都为第一代产品。
& &&&87年11月雅佳的首台DAT D-9000问世!这是一个系列的产品还有卡座j及CD唱机的9000型产品,均为顶级产品。NEC公司推出的KD-1000为胜利的OEM产品。同月卡西欧公司开发出当时全世界最小的DAT产品型号为DA-1。这年里TEAC第一音响公司推出了售价高达500000元的高端产品型号为R1。
& &&&88年3月索尼又推出了自己的第二代DAT产品型号为DTC-500ES,松下发布高端型产品SV-D1100,而胜利公司则推出结合自己独自开发的K2解码芯片的高端产品XD-Z900,在以后还推出了改进型的909型号。
& &&&89年中道公司推出的1000型创下了DAT的价格记录高达650000日元。10月份由爱华公司发布的HD-X1则是最早实现DAT随身的原型机!当时好评及在业界的反响度如潮。
& &&&1990年6月索尼的在DTC-55ES上首次运用了SCMS(原版连续拷贝限制系统)这是为了保护原版音乐知识产权的一项重要技术。
& &&&1990年10月索尼发布了当时的顶级民用产品4DD机构的DTC-1500ES此机器一直被公认为民用级产品中功能及音质最好的产品。TCD-D3则是真正意义的上的第一台DAT walkman产品。只可惜当时技术有限机器笨重电池也是专用的镍钢电池。发售价也高达98000日元当时应该创下了walkman价格之最了。可见索尼开发DAT walkman产品所花的血本代价。
& &&&1991年9月索尼发表340000日元的TCD-D10PRO2为小型便携型专业DAT产品,10月发表1500ES的下级产品TCD-77ES,同年12月胜利发表的XD-P1也是一款比较小巧的高级DAT随身产品!价格高至135000日元。
& &&&1993年3月索尼发表了2款DAT walkman分别为单放的WMD-DT1及录放型的TCD-D7!当时应该是DAT产品开发的发展期,制造成本有所下降D7的发售价为69800日元。同年11月被广大DAT爱好者推崇的1500ES的后继机种TCD-2000ES发布。当时也是好评如潮。
& &&&1995年8月爱华公司发布了全世界最小的DAT随身听HD-S200!声音的取向据说以低频胜出。
& &&&1996年2月索尼在TCD-D7的基础上推出了改良型的TCD-D8,在D7的基础上增加了44.1KHZ模式,输入口也改用镀金口,4节5号电池驱动,在当时是被公认为音质在DAT walkan中最好的一款机器。
& &&&DAT为digtal audio tape数字音频磁带的缩写,是一种高密度数字磁带录音介质,频率采样为三种模拟LP32KHZ、数字44.1KHZ及模拟48KHZ,以主由索尼公司研制,爱华第一个推出的原型产品,由于开发代价及制造代价高昂及出于对版权的考虑,面向的主要用途为专业领域,多为灌制CD前的母带制作。
& && &曾几何时!当索尼公司于05年12月正式宣布DAT产品将停止销售的销售,心情仿佛有点激动,但这并不意外着DAT系列产品的死亡!
& && &据索尼官方统计自87年至今索尼在全世界共销售出660000台DAT产品,与其它类型产品相比可见DAT的产量及销量是非常少的!
& && &爱华公司应该是最早推出DAT成品的!率先于87年3月推出DAT1号机种以“EXCELIA“”命名的XD-001,索尼也推出了第一台DAT台机TCD-1000ES也是当时最发售价最贵的20000日元,只可惜只有同轴没有光纤输入出!当时同时推出的还有松下的SV-D1000、夏普的RX-X100及胜利的XD-Z1100(长时间可以进行录音)!
& &&&值得一提的是87年4月由先锋退出首台D-1000则是当时功能及用料最完善的一款!发售价高达250000日元,还有安桥的OEM型号为DT-2001!同时登场的还有健伍DX-2200SR的日立(Lo-d)的DAT-9000及东芝(AUREX)的XC-1000DT都为第一代产品。
87年11月雅佳的首台DAT D-9000问世!这是一个系列的产品还有卡座j及CD唱机的9000型产品,均为顶级产品。NEC公司推出的KD-1000为胜利的OEM产品。同月卡西欧公司开发出当时全世界最小的DAT产品型号为DA-1。这年里TEAC第一音响公司推出了售价高达500000元的高端产品型号为R1。
& &&&88年3月索尼又推出了自己的第二代DAT产品型号为DTC-500ES,松下发布高端型产品SV-D1100,而胜利公司则推出结合自己独自开发的K2解码芯片的高端产品XD-Z900,在以后还推出了改进型的909型号。
& &&&89年中道公司推出的1000型创下了DAT的价格记录高达650000日元。10月份由爱华公司发布的HD-X1则是最早实现DAT随身的原型机!当时好评及在业界的反响度如潮。
& &&&1990年6月索尼的在DTC-55ES上首次运用了SCMS(原版连续拷贝限制系统)这是为了保护原版音乐知识产权的一项重要技术。
& &&&1990年10月索尼发布了当时的顶级民用产品4DD机构的DTC-1500ES此机器一直被公认为民用级产品中功能及音质最好的产品。TCD-D3则是真正意义的上的第一台DAT walkman产品。只可惜当时技术有限机器笨重电池也是专用的镍钢电池。发售价也高达98000日元当时应该创下了walkman价格之最了。可见索尼开发DAT walkman产品所花的血本代价。
& &&&1991年9月索尼发表340000日元的TCD-D10PRO2为小型便携型专业DAT产品,10月发表1500ES的下级产品TCD-77ES,同年12月胜利发表的XD-P1也是一款比较小巧的高级DAT随身产品!价格高至135000日元。
& &&&1993年3月索尼发表了2款DAT walkman分别为单放的WMD-DT1及录放型的TCD-D7!当时应该是DAT产品开发的发展期,制造成本有所下降D7的发售价为69800日元。同年11月被广大DAT爱好者推崇的1500ES的后继机种TCD-2000ES发布。当时也是好评如潮。
& &&&1995年8月爱华公司发布了全世界最小的DAT随身听HD-S200!声音的取向据说以低频胜出。
& &&&1996年2月索尼在TCD-D7的基础上推出了改良型的TCD-D8,在D7的基础上增加了44.1KHZ模式,输入口也改用镀金口,4节5号电池驱动,在当时是被公认为音质在DAT walkan中最好的一款机器。
& & 1997年6月索尼针对DAT产品发明10周年推出了体积最小、设计最为精良的纪念型产品TCD-D100,大概是索尼也认为外型太过经典的原因,针对专业市场开发的PCM-M1,外型上完全与TCD-D100一样只是换成了比较有专业味道的黑色外壳去掉机身DAT下面的walkman标志,取消SCMS限制功能。至于机器内部的用料是否与D100一样便不知道了!我想价格是硬道理吧!
& &&&DAT产品的终结并不代表DAT将彻底退出音乐录音设备的舞台,索尼公司也表示将会继续生产DAT录音带及为用户维修DAT产品。
& &&&也许继97年后开发商继续对DAT进行研究和发展的话甚至会出现更为技术精湛及小巧的DAT随身听,只可以连业界老大索尼也放弃了,而TCD-D100及PCM-M1只能是最为最后的终极产品,成为了历史的经典绝唱了!
& && &DAT的按生命周期应该分为萌芽期、为发展期、年为成熟辉煌期、1998年至2004年为衰退期
IMG_5276.jpg (49.45 KB, 下载次数: 92)
11:51 上传
VFD显示窗口和按键
IMG_5304.jpg (53.63 KB, 下载次数: 89)
11:53 上传
这种显示方式是过去很普及,在现在看来也是高上大
IMG_5278.jpg (51.39 KB, 下载次数: 90)
11:51 上传
控制和旋钮
IMG_5277.jpg (50.32 KB, 下载次数: 93)
11:51 上传
IMG_5303.jpg (61.35 KB, 下载次数: 85)
11:53 上传
全电控控制
IMG_5306.jpg (50.22 KB, 下载次数: 93)
11:53 上传
DAT磁带,规格和普通模拟磁带相近
IMG_5307.jpg (44.68 KB, 下载次数: 99)
11:53 上传
这个牌子应该大家都熟悉
IMG_5280.jpg (89.24 KB, 下载次数: 102)
11:51 上传
脱盖后就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的pcb
IMG_5281.jpg (77.18 KB, 下载次数: 80)
11:51 上传
机电一体化机芯,和90年代流行的录像机机芯很接近
IMG_5293.jpg (57.74 KB, 下载次数: 112)
11:52 上传
也是用磁鼓记录和播放
IMG_5297.jpg (66.57 KB, 下载次数: 102)
11:52 上传
这个记录技术应该是上世纪的顶尖技术
IMG_5298.jpg (59.63 KB, 下载次数: 87)
11:52 上传
磁带也是和录像机一样,以Ω形围绕磁鼓运行
IMG_5285.jpg (168.86 KB, 下载次数: 111)
11:52 上传
pcb比较大,可是元件不多,多了很多飞线,按印刷的图示
背面有几个大规模IC,如果用双面PCB布线就可以缩小这个pcb
IMG_5295.jpg (96.3 KB, 下载次数: 97)
11:52 上传
IMG_5296.jpg (86.44 KB, 下载次数: 85)
11:52 上传
IMG_5286.jpg (99.18 KB, 下载次数: 91)
11:52 上传
输入控制接口和光纤接口
IMG_5287.jpg (62.49 KB, 下载次数: 93)
11:52 上传
IMG_5288.jpg (87.25 KB, 下载次数: 105)
11:52 上传
IMG_5299.jpg (60.57 KB, 下载次数: 85)
11:52 上传
输入/输出端口
IMG_5289.jpg (76.2 KB, 下载次数: 88)
11:52 上传
IMG_5284.jpg (119.44 KB, 下载次数: 99)
11:51 上传
配了一个很大的方牛
IMG_5301.jpg (59.76 KB, 下载次数: 100)
11:53 上传
IMG_5290.jpg (70.11 KB, 下载次数: 97)
11:52 上传
这个电源调整IC,过去曾用此IC组装过双路OCL供电电源
M5230是可变输出稳压电路,单列8脚封装;推荐工作电压为±8~35V,额定电源电压为±20V,输出电压为±30V,输入输出电压差为±32V,负载电压为±30mA;允许功耗为800mW;纹波抑制为68db;基准电压为1.8V。
IMG_5283.jpg (113.54 KB, 下载次数: 85)
11:51 上传
电源PFC部分
IMG_5291.jpg (80.75 KB, 下载次数: 91)
11:52 上传
立起来的一个IC
IMG_5292.jpg (65.08 KB, 下载次数: 100)
11:52 上传
电平控制和耳麦插口
最后说说DAT与模拟磁带录音机的区别:
普通磁带录音机是以磁性材料记录的模拟格式,DAT是用PCM数字方式记录音乐。
两者记录格式完全不同,上世纪DAT录音后可以给CD灌录复制,
DAT最大的优势是以HIFI记录,复制能力极强,记录过程中的损耗很小。
(94.93 KB, 下载次数: 105)
11:51 上传
(58.28 KB, 下载次数: 104)
11:52 上传
(81.11 KB, 下载次数: 70)
11:53 上传
(59.3 KB, 下载次数: 85)
11:53 上传
<p id="rate_43"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赞一个!&经验 + 30 点
" class="mtn mbn">
<p id="rate_4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非常好!&经验 + 6 点
" class="mtn mbn">
<p id="rate_21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樓主科普辛苦&经验 + 4 点
" class="mtn mbn">
真的见识了,高大尚。
还真是头一次见,开眼界了.
神器!同轴,光纤。。。
7040&&da60&&pd30& &呵呵
当年梦寐以求的机器,还好因为穷买不起,否则也只有拿来给大家展示了。
好文章,我有TASCAM型号的2台DAT,音质不错的!
看见磁鼓聊!原理和录像机一样么?
yetu04 发表于
已经失败了,现在还说思路是正确的,这是为何?市场是最好的检验。
对了,最后还得由市场说了算,谁占领市场,谁就是赢家!
天火行者 发表于
这个思路应该是正确的,比DAT更容易普及,成本也低,失败的原因很多!
已经失败了,现在还说思路是正确的,这是为何?市场是最好的检验。
yetu04 发表于
类似产品很多,都是失败的。专业人士看不上这种兼容机,业余人士玩不起数码,也没玩的必要,设计思路就有 ...
这个思路应该是正确的,比DAT更容易普及,成本也低,失败的原因很多!
天火行者 发表于
朋友知道DCC磁带机吗,机芯和磁带完全和普通盒带机一样,仅是采用数字录放技术,全面兼容普通模拟磁带, ...
类似产品很多,都是失败的。专业人士看不上这种兼容机,业余人士玩不起数码,也没玩的必要,设计思路就有问题。
天火行者 发表于
有没有哪位高手能用录像机改成一台DAT?
这玩意我现在正在拿来放电脑歌。解码芯片早已落后不堪,模拟输出做的不错。
有没有哪位高手能用录像机改成一台DAT?
yetu04 发表于
这玩意出现时就是为了专业领域预备的,民用完全无意义。录音棚缩混完成用DAT做成母带交给磁带厂或CD厂批量生 ...
朋友知道DCC磁带机吗,机芯和磁带完全和普通盒带机一样,仅是采用数字录放技术,全面兼容普通模拟磁带,就是说不用区分是普通带还是数码磁带,机器会自动识别播放,效果和DAT差不多,但是比DAT容易普及,菲利普公司当年鼎力推广该机,想把它作为行业标准,可惜受到其他公司的抵制,没能在全世界普及开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Powered by黑胶唱片的音质和 CD 的音质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0,479分享邀请回答1281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026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求磁带和黑胶唱片的音质比较。
求磁带和黑胶唱片的音质比较。
08-11-27 &
摘自东京艺术大学,九州艺术工科大学,东京艺术大学讲师 若林骏介先生1993年的《录音技法入门》,在此对若林骏介先生表示感谢,对此书的翻译和校对:何希才,唐绳斌,高扬,卢乃洪先生表示感谢。 一,刻纹 把进行录音的电气振动作为声纹在圆盘上刻成圆形的纹路的操作称为刻纹(CUTTING)。刻纹是在称为蜡克盘(LACQURE DISK)的圆盘上用刻纹头(CUTTER HEAD)进行刻制,刻纹头相当于把电气振动变为机械振动的换能器,与唱片放音时唱头的作用正好相反。而且,在刻纹头的尖端上安装有兰宝石,红宝石,金刚石等宝石类的刻折针。蜡克盘是在铝板上涂以硝化棉为主要原料的树脂层的盘片,容易刻上声纹,质地非常柔软。 刻纹头安装在刻纹机(CUTTER LATHE)上,这刻纹机是使蜡克盘旋转的转盘,以及把声纹从外侧顺畅地送到内侧的送进机构等构成。而刻纹头要用大功率放大器驱动,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和动态范围必须有相当高的性能。现在的典型刻纹头有德国诺依曼公司的SX-68,SX-74,美国斯卡利公司的3DII等。 刻纹机与放音用的磁带录音机构成一体化的结构,各种机构是自动化的。然而,从记录在磁带上的音乐扥内容直到形成声纹,着是一个很精细的制作过程,为了是声纹能满足物理上的要求,刻纹作业需要高超的技术。 刻有声纹的蜡克盘称为蜡克原版唱片(LACQUER MASTER),它对于构成唱片的原形是非常重要的。用放音唱头直接跟踪蜡克盘上的声纹也能放出声音,因此,可作为简易的试听圆盘唱片使用。 二,电镀工序 蜡克原版唱片是非常柔软的盘片,因此,处理非常麻烦。另外,由于不能直接由蜡克原版唱片制造多张唱片,因此,要用电镀法制作各种金属原盘。这就是电镀工序。 蜡克原版唱片是电气上的绝缘体,首先在其表面上喷涂非常薄的银层,使其成为导电体。这称为银镜处理。在变成导电体的部位,采用电镀方法在其上镀上约0。3MM厚的镍层,把它跟蜡克原版唱片分离。制造出来的盘称为父模(MASTER)金属盘。而父模盘的声纹不是蜡克原版唱片那样的声纹,二者高低起伏情况正好相反。 其次,父模盘表面再电镀上约0。3MM厚的镍,制造出称为母模(MOTHER)的金属原盘。再在母模的表面进行相同的电镀,制造出称为压模(STAMPER)的金属原盘。在母模上形成的声纹,可用唱针跟踪试听。但是,压模的高低起伏情况跟父模一样,因此不能直接用唱针试听。由于做成起伏不平形状,因此这种型式可能成为成型压制的模具。这样,反复电镀,实际上最终可以从母模与父模复制出几十枚的压模。 由于反复电镀,就使声纹产生严重变形,声纹变形越小,音质越好,从父模直接压制出来的称为父模压制唱片。然而,每一枚金属原盘只能压制1000枚唱片,因此1000枚以上大批量生产是不太划算的。 三,压制工序 压制(PRESSING)是使用压模的原盘,用合成树脂等材料制作唱片的作业。压制唱片时,大部分是采用压缩成型方式,一部分采用喷射成型方式。 关于压缩成型方式,压制机有用于加热冷却的一对壳体,把对应于唱片正反面的一对压模安在壳体里,加上标签并进行预热,放入软化的原料,盖上壳体,加100~150kgf/cm2压力进行压制。 压制工序首先用蒸气对壳体加热,这有助于声纹的成型,一定时间后水冷却壳体使唱片硬化,但采用这种方法,压制一枚唱片需要20~40秒时间。 自1888年伯利纳发明平圆盘唱片以来,唱片材料长期采用天然树脂的虫胶(洋干漆)为主,这就是标准唱片时代。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密纹唱片时代,1950年聚氯乙烯树脂登场了,现在使用聚氯乙烯基与醋酸乙烯合成树指,在其粉末中加入稳定剂,着色材料等进行适量混合,加热混炼之后得到均匀的成品。 在实际的唱片制造过程中,各工序都要进行严格的试听检查。特别是关于音质与噪声方面,原版磁带,母模试压唱片等各阶段都要进行检查。另外,唱片装入封套之前,对全部唱片的外观要检查有无损伤等,通过抽样检查等质量管理措施,进行信噪比,耐磨性,偏心等精密测定,努力生产均匀的唱片产品。对于现在的直刻唱片除唱片原料一样,生产工序和以上所述不尽相同。参考资料:database/showpic.asp?id=2089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个人觉得黑胶会好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主题:以前磁带超薄随身听的最高端巅峰机器是哪个?索尼还是松下?还是爱娃?
&浏览:71881&& 回帖:345 &&
泡网分: 30.901
帖子: 29951
注册: 2007年09月
胖德 发表于
这个倒是,那些山寨的,一首歌都听不完,2000年时的事情,另外雷登用充电电池听不了五六个小时吧,因为我用555干电池之类,都撑不过10分钟
555电池,奥力电池(不知道有没记错),都是时代的记忆呀都快20年了,记不清了。比日产差很多是一定的,我买的那款好像是日本机芯的,比一般几十元,百元左右的省电很多。印象中山寨机真的是555干电池就听几十分钟,然后压扁了电池多听一会。南孚之内的碱性电池就能听久不少。
泡网分: 18.36
帖子: 5113
注册: 2008年04月
walkman20 发表于
已经比一般的国产机省电多了。我当时买的充电电池,也有外挂电池。充电电池能听个5-6小时吧。
当然更松下,尤其索尼没得比啦。这个倒是,那些山寨的,一首歌都听不完,2000年时的事情,另外雷登用充电电池听不了五六个小时吧,因为我用555干电池之类,都撑不过10分钟
555电池,奥力电池(不知道有没记错),都是时代的记忆呀
泡网分: 30.901
帖子: 29951
注册: 2007年09月
胖德 发表于
不接电源的话,这货你得带一袋子电池跟着才行...已经比一般的国产机省电多了。我当时买的充电电池,也有外挂电池。充电电池能听个5-6小时吧。
当然更松下,尤其索尼没得比啦。
泡网分: 18.36
帖子: 5113
注册: 2008年04月
walkman20 发表于
对,就是雷登。不接电源的话,这货你得带一袋子电池跟着才行...
泡网分: 28.598
注册: 2002年10月
大法和爱华的都曾经拥有
音质没感觉出来
同价位倒是大法的东西看着就很炫的样子
泡网分: 19.195
帖子: 2402
注册: 2006年08月
八十年代开始接触这些录播机,从单喇叭录放机,到两喇叭录放机,八十年代有一台录放机那是相当时髦的了,街上经常看到有穿着喇叭裤的小伙子手提录音机,有些就用绳子把录音机挂在脖子上,开大音量播放邓丽君的音乐,那时候最多听到的是港台的音乐。从物质、精神匮乏的年代过来的人,刚开始接触这些,真是无比美好的回忆。现在视听效果与当初相比,已是翻天覆地的了,但是,那份感动和兴奋,却是不再如此鲜明了。
后来又到随身听,因为喜欢爱华的超低音,前后买过两台爱华随身听,那时候的感受真觉得是天籁,震撼。后来听MP3播放器,感觉音质不如磁带呢,可能当时下载的MP3文件压缩得太厉害吧。现在只听CD,PC和车上就听WAV、DFF格式的。
泡网分: 38.691
帖子: 2767
注册: 2003年02月
就我个人的审美来说
SONY EX-9变色龙版与EX-9钢琴黑烤漆+亮银镶边版
泡网分: 30.901
帖子: 29951
注册: 2007年09月
RICOSMOS 发表于
雷登吧?对,就是雷登。
泡网分: 1.109
帖子: 1108
注册: 2016年07月
walkman20 发表于
当时记得东莞某个牌子还是不错的,百来元,秒一般国产;后来听了同学的松下超薄机,耳机还带错边了,那一下仿佛如天籁。而后听CD,感觉提升没这么明显,现在更好的设备,找不到这种感动了。雷登吧?
泡网分: 1.72
帖子: 1278
注册: 2016年01月
RICOSMOS 发表于
中学的时候想要个超薄的随身听,父母舍不得花那么多钱,给买了个百十来块的国产的。方式觉得粗糙笨重音质差底噪大,很是不爽,但也听了很久。
现在...你也别喊冤,这个时代有高质的集成电路,随便弄弄音质都比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产品音质好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8.609
帖子: 4759
注册: 2008年01月
还记得二十多年前那带磁带随身听的时代
本帖由 iPhone7,2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36.817
帖子: 26044
注册: 2009年10月
时代的产物
泡网分: 23.924
帖子: 2218
注册: 2007年02月
kevinwong55 发表于
嗯,高中时我老婆就有一台半蓝不紫的EX9,我岳父经常去日本访问,给她带回来的,那时候那个圆形的线控器太骚了,她那个机器可以100倍速还是多少倍速倒带的,后来出的旗舰也都是在EX9的基础上改改
当年我一直想买一台也用那个圆形线控的GX录放机,一直没舍得买,结果上了大学就开始听CD了
SONY的猪嘴耳机在当时没有入耳式耳机的时代,算很不错的。
后来因为念想这个猪嘴,还专门淘过几副听MP3,接电脑,甚至改线接手机。
泡网分: 30.901
帖子: 29951
注册: 2007年09月
RICOSMOS 发表于
中学的时候想要个超薄的随身听,父母舍不得花那么多钱,给买了个百十来块的国产的。方式觉得粗糙笨重音质差底噪大,很是不爽,但也听了很久。
现在用一两千的耳机听着无损却再也找不到当时听音乐的感觉了。当时记得东莞某个牌子还是不错的,百来元,秒一般国产;后来听了同学的松下超薄机,耳机还带错边了,那一下仿佛如天籁。而后听CD,感觉提升没这么明显,现在更好的设备,找不到这种感动了。
泡网分: 42.611
帖子: 8502
注册: 2006年03月
GaryLay 发表于
[quote]doiedoie 发表于
97年(?)玩过这台,一个爸爸是局长的同学的。那是第一次泪流满面的体验。
对这台机的立体声录音,数调收音机印象深刻,是BBE让...[/quote
这款没道理97年还能看到吧,92或93年左右看到才靠谱我89年5月在日本东京购买的J505
泡网分: 1.611
帖子: 4345
注册: 2015年05月
hanshanson 发表于
sony ex9骚尼出过一款和磁带盒完全一样大小的随身听,爱华可没这水平。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113
帖子: 1544
注册: 2016年08月
这玩意我还没来得及烧起来,就出现了电脑和网络,mp3下载一把一把的,于是就错过了。。。。
泡网分: 16.145
注册: 2008年09月
磁带都没了 还听个毛线
泡网分: 41.301
精华: 1帖子: 5298
注册: 2002年11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7.034
注册: 2006年06月
纯以顶级机来说,论省电超长时间播放索尼第一,论音质爱华绝对是第一。
泡网分: 1.109
帖子: 1108
注册: 2016年07月
nariko 发表于
那你亏了,随身听和nike鞋应该是70-80后最怀念的青春那会儿能穿双康威(不是匡威)的鞋就很洋气了。真nike、ad几乎没见人穿过——我们学校是我们那儿最好的中学。
泡网分: 0.137
注册: 2014年01月
只买过京华单放机
泡网分: 25.244
帖子: 1391
注册: 2005年05月
RICOSMOS 发表于
中学的时候想要个超薄的随身听,父母舍不得花那么多钱,给买了个百十来块的国产的。方式觉得粗糙笨重音质差底噪大,很是不爽,但也听了很久。
现在用一两千的耳机听着无损却再也找不到当时听音乐的感觉了。那你亏了,随身听和nike鞋应该是70-80后最怀念的青春
泡网分: 28.207
注册: 2003年06月
本坛不知有多少从事二手随身听的卖家潜水?
泡网分: 28.207
注册: 2003年06月
马云家的二手随身听价格越来越离谱,看来无忌的影响力相当牛逼。
泡网分: 37.639
帖子: 21481
注册: 2009年07月
RICOSMOS 发表于
中学的时候想要个超薄的随身听,父母舍不得花那么多钱,给买了个百十来块的国产的。方式觉得粗糙笨重音质差底噪大,很是不爽,但也听了很久。
现在...比起大件的音响来,一个磁带随身听算是便宜东西,但这绝对算是器材发烧。以前的发烧是真爱好,现在的发烧都是钱多烧的。
本帖由 iPhone8,4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9.195
帖子: 2402
注册: 2006年08月
那些年很喜欢爱华的超低音效果
泡网分: 1.611
帖子: 4345
注册: 2015年05月
eltonlee1980 发表于
磁带随身听应该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爱华占有绝对的优势,然后大概从1995年开始爱华开始没落,直到后来被Sony收购。第二个阶段就是Sony的天下了,后来的单数EX系列以及20周年纪念款,应该属于磁带随身听的顶峰了。一直就是SONY占据最高端的市场,AIWA采用的是相对质优和廉价的方式。
AIWA的顶级机,在SONY那只能排在次高档。
泡网分: 27.036
帖子: 1467
注册: 2003年08月
slamshady 发表于
截了张开盖图,请看
这个我也有一台。哈哈
泡网分: 1.109
帖子: 1108
注册: 2016年07月
中学的时候想要个超薄的随身听,父母舍不得花那么多钱,给买了个百十来块的国产的。方式觉得粗糙笨重音质差底噪大,很是不爽,但也听了很久。
现在用一两千的耳机听着无损却再也找不到当时听音乐的感觉了。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5/5s iOS10.1.1 客户端发布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磁带录音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