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尚技你要控几你技几什么意思思

职业教育“浙40年”,培养大国工匠
又是一年春夏时,万物蓬勃竞生长。这个春夏,我们分明听到了中国步入新时代,浙江站在新的起点上以高质量发展谋求改革新高度的铿锵脚步;也分明感受到了,中国产业投入到技术与产业升级之中的勇气与决心。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浙江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创造了发展的奇迹。浙江职业教育也紧紧伴随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弱到强,不断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支撑“浙江制造”崛起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目前,我省职业院校专业基本覆盖了现代制造类、服务类和农业类等所对应的产业。全省有职业院校365所,其中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48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317所。高职国家示范院校6所、国家骨干建设院校5所、省级示范院校22所,省重点建设高职院校5所,省优质高职建设院校15所,在校生38万人;中职国家级示范校42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21所,省级名校立项50所、省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80所,在校生65万人。近五年来,共有200多万名中职、高职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已成为推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化“两富浙江”、“两美浙江”和“两个高水平”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大国尚技,在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的进程中,浙江人意识到:大批技术娴熟、手艺高超、能够掌控现代化设备的技能人才队伍,是实现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石。现代职业教育的深度改革正御风而起,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全面打造大国工匠,服务浙江新时代发展的战役正在全省各地打响。顶层设计,步入发展快车道出境旅游常有这样的体验,远渡重洋背回的智能马桶盖、时尚运动鞋,仔细看都打着“Made in China”的标签。在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跃进的这个战略机遇期,国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从开创浙江近代实业教育之先河的蚕学馆(浙江理工大学前身)开始,开放务实创新的浙江人陆续根据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建立了一系列实业学堂,浙江职业教育一直与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紧紧相连。新中国建立后,实业学堂陆续发展为职业教育,建立了一批卫生、农业、工业等职业技术学校,为百废待兴的浙江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职业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至目前初步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977年至1984年,全省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由32所增至73所,在校生由9200人增至24300人。2001年,省政府颁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决定做大做强中等职业教育。当年中职学校招生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达到1:1,年中职学校招生数从16万上升到21.4万。从1998年到2005年,浙江省高职院校从1所升到37所,学生数从2000年的3.8万人上升到2005年的17.86万人。此后,浙江职业教育更注重内涵发展。2014年,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新常态下高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2015年,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会议,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全力打造浙江职业教育升级版。2016年,《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颁布,启动实施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重点推进“三名工程”,提出到2020年,构建起与我省发展格局和水平相一致、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相适应、具有浙江特色和全国领先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6年10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贝宁CERCO学院合作成立“中非(贝宁)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同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也在泰国西那瓦大学设立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中心……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不断提升质量内涵,并紧密服务经济发展,成为越来越受社会认可的教育中坚力量。浙江的职业教育模式,也从国内走向了周边国家,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展示着浙江职业教育的风采。创新突破,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在高职学院拿到本科毕业文凭,在职业高中听到高职学院老师的讲课……这些在浙江可都不是异想天开。怎样培养大批与浙江省经济社会相匹配的现代职业人才,增强职业院校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浙江的实践答卷是:长效保障机制下进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和突破。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建立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长效保障机制。近五年来,每年省级财政投入中职教育达2亿元左右。2012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全省各地要制定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并于2012年起实施。2016年,我省又出台政策完善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相关制度,从2016年开始,确定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2500元/生*年,并要求各地在省定基本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专业成本差异、办学质量和规模、财力状况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同时,还规定到2018年全省所有市县的公办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达到普高1.5倍。2017年全省公办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达到本科院校水平。按照“扶强、扶特、扶优、扶专”的思路,我省职业教育确定重点发展、扶持发展和调整三种办学方向,统筹和优化中职教育区域发展布局。力争到“十三五”末,消除中职教育发展薄弱学校,整体实现中职教育现代化。在长效保障和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我省着力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普职协调发展,推动实施普职同平台同批次同步招生和普职学生的有序流转,探索课程共通、专业体验、生涯指导等多样化融通模式改革。加强中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有机衔接,积极探索构建多元一体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途径。“3+2”、五年一贯制等中高职一体化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经推出就受到家长热捧。2014年杭州中策职业学校拿出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西餐烹饪”等王牌专业,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联办“五年一贯制”和“3+2”教学班,招生报名比超过了7:1。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一体化人才培养则是浙江省2015年开始的新探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高职院校依托高职资源、联合相关本科院校率先开展了4年制本科职业人才培养试点,6个试点专业的学生由高职学院管理,在高职学院联合相关本科院校培养,完成学业可获得本科学历。同时,浙江实施面向中职学生的多元化招生改革,在不断完善高职单考单招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高职院校面向中职毕业生的自主招生规模。2017年,全省中职学生升入高校的比例达30%,计划到2022年,比例达到50%以上,职教体系构建更加完善,职业教育竞争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产教融合,打开职教新局面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当地经济急需的技能人才,更要领先一步引领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当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积极储备力量。为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我省大力推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鼓励各地建立以区域或专业为纽带、地方政府(或行业)为主导、高职院校为龙头、中职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职教集团或联盟。这种共建共享的模式,有效激发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企业和高校数量不断增加。2016年11月浙江省职业教育集团由浙江省国资委牵头,依托浙江省机电集团组建,拥有浙江万里教育集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技师学院、浙江建设技师学院等5家教育单位,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业务核心,成为浙江规模较大的具有企业法人主体地位的紧密型职教集团。相继地,杭钢职业教育集团、浙江浙商职业教育集团等职教航母纷纷浮出水面。杭钢集团公司董事长陈月亮在成立大会上说:“这一举动既是为杭钢集团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和支撑,也可承担起服务‘中国制造’弘扬‘工匠精神’的重任。”目前,浙江各地已组建了100多个职教集团,职业院校与近7000多家企业结成紧密合作关系,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的人才。在具体的培养模式中,以“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为核心,推行现代学徒制,强化学校、企业共同责任,落实共同招生(工)、共同制订方案与标准,共同设置课程与开发教材、共同组织教育教学、共同管理与考核评价、共同构建师资队伍的“六共同”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构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体现浙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十三五”期间,我省计划建成20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同时重点扶持建设100个依托中职学校、整合行业企业资源的省级校企合作共同体,使之成为区域校企合作典型和样板。为鼓励各地推进校企合作,我省推出了相关奖补机制,如嘉兴市为支持鼓励区域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制订出台了《嘉兴市教育型企业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对获得“教育型企业”资格的企业,予以经费奖补。烹饪大师胡忠英、美发美容业的元老级大师罗红英、根雕大家张德和……这些大咖们亲自带你进入行业的大门,你愿意跟着学吗?职业教育院校引入了大师工作室,各行业的领军技能人才、民间艺人、技艺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都进入职业学校担任教学名师,浙江省首批公布的中职学校大师和大师工作室立项共有包括胡忠英、罗红英等大师在内的57项。“十三五”期间,浙江重点实施职业教育“三名工程”(名校、名师、名专业),遴选建设20所优质高职院校(其中5所为省重点建设高职院校),50所省级中职名校,着力培养培育100名中职名师、100名中职大师及100个“名师工作室”和100个“大师工作室”;扶持建设200个中职名专业(其中100个品牌专业,100个优势特色专业)。通过“三名工程”项目引领,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加快推进职成教现代化的步伐。今年初,我省出台《关于高水平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意见》,计划到2022年,浙江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0%以上,在全国率先建成高技能人才强省。蓝图既定,奋起直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培养大国工匠,培养技术型人才,推进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浙江正全力以赴!
来源:浙江在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还不够?如果您关注教育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动态发展,善于发现业内具备创新与机遇的公司和产品,亦或是能对行业政策及市场变化进行深入解读,那就快给我们投稿吧,投稿邮箱是:,您的来稿或许就会影响教育未来!”
扫码分享本文章
||||||北京决胜网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30407号Copyright (C) 2017 决胜网 juesh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现代职教:大国尚技正当时
“吴兵,北京大董烤鸭店上海环贸店副总经理,年薪60万元”“刘学宝,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副厨师长,年薪18万元”……在北京市延庆区第一职业学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醒目位置打出了毕业生的去向和收入。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正在成为高素质产业大军的重要培养基地,无数个吴兵、刘学宝从职业学校走出来,成为契合产业升级、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求,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1.职业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处在从“低端制造”向“精品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据统计,职业院校毕业生占到新增就业人口的60%以上,特别是在加工制造、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新增从业人员已经有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而对于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和谐发展,职业教育同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对于我国无数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普通百姓来说,职业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有用的”“实惠的”选择。在我国,每年平均有280万个家庭通过高职实现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职业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还制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年)》,在这份顶层设计中,系统构建了从中职到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打破了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成为教育投入的重点倾斜领域,国家全方位支持学校能力建设和教师素质提升,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在经费投入上,推动各地制定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标准,目前各省(区、市)均已建立高职生均拨款制度,55个省(区、市,含计划单列市)建立了中职生均拨款制度。
2015年,全国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达到2950亿元。实施重大专项,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超过800亿元,建成了一批示范学校、骨干专业、优质资源。实施学生资助和中职免学费政策,全国92%的中职学生已免除学费,15个省(区、市)免除全部中职学生学费,全国近40%的中职学生、25%的高职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
2.苦练内功紧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为了拓宽学生成才之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求,近年来,职业教育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接通“断头路”,让职校生有上升的希望和空间。近年来,我国逐步完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以中高职衔接为切入点,重点改革学制、课程衔接体系和升学考试制度,为技术技能人才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着力巩固招生规模,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加快推进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健全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技能考试招生、中高职贯通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适度提高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比例。
2015年10月,《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出台,引领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
对接产业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目前,全国组建62个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了70余次产教对话活动,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鼓励多元主体组建了约1200个职业教育集团,吸引了约2万家企业参与,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共享师资,共建实训基地,共担学生就业……一系列举措推进产教融合不断深化。
设立“职业教育活动周”,让职业教育走向社会,让社会了解职业教育,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各种努力最终汇聚到一点——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职业教育苦练内功,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质量的提升也让社会为之点赞。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这些“对接”令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更加彰显,成为构建科学合理教育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
2016年,教育部等部门密集出台文件,系统谋划了“十三五”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制定《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公布第一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名单、公布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名单。多项配套政策指向职业教育更有针对性地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3.现代职教发展仍大有可为
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不可否认的是,职业教育仍处于我国教育领域薄弱环节,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区域间、学校间发展不平衡,社会吸引力不足、认同感欠缺。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要保持中高速增长,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更需要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数以亿计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将大量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同时,目前我国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就业工作既面临总量压力,又存在结构性矛盾。职业教育可以大大拓展学生就业空间,为社会和谐稳定增添正能量。
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资源配置方式、政府职能都在发生一系列转变。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办学体制、行业企业参与等方面,需要适应这种时代要求而做出调整。一方面政府要更加主动地履行好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另一方面也要发挥好行业企业的作用,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和学校办学活力。
“推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建立健全对接产业发展中高端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完善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对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明晰而具体。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发展支撑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主动服务动能转化和产业升级,推动实施《制造业人才发展指南》,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助力中国制造2025”“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2017年的教育工作会议,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
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任务前所未有的艰巨,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必须大有作为。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起崇尚一技之长的良好氛围,为职业教育发展增添更大的动力,激发出更大的潜力,释放出更大的改革红利。
代表委员说 》》》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鼓风机集团高级工人技师徐强:
培养具有竞争力的职业工匠
发展职业教育既是教育改革的战略性问题,也是重大的经济和民生问题。建议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将技能型人才培育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环节予以考量,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促进扶持政策,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技能型人力资源保障。要深化职教改革,重塑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理念,加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教办学开放力度,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市场化。
同时,谋求职教办学模式的突破,推动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并对接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强化校企协同,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适需技能型人才和职业工匠,形成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互利共赢局面,不断提高产业工人在全社会的认知度、认可度和受尊重程度,确保职业教育始终保持健康快速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
就算种田也要接受系统职业教育
教育扶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如何通过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助力扶贫攻坚?
一是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建议政府财政资金有一定倾斜,对贫困子弟接受职业教育进行补贴,不仅让贫困子弟有书可读,而且能读好书,接受优质的职业教育。
二是校企联办,精准就业。建议国家出台政策,支持鼓励有条件的行业龙头企业办职业教育。教育部门宜简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审批流程,鼓励和支持优秀的职业教育师资力量流向民办职业学校。
三是因材施教,送职业教育下乡。要重视对贫困家庭成员的技能培训,鼓励他们有的读高中,有的学技能,因人施教。采取上门培训、函授等多种方式提高精准扶贫户养家糊口本领。
就算是种田,也要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懂得施肥的道理和使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如果我们的年轻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再出来工作,30年后中国的国民素质将是世界一流,必将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易鑫 整理)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
( 招生考试报微信号:zsksbwx )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招生考试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大国尚技-中国青年报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 往期回顾 & && &&&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 刘奕湛 朱基钗
中国青年报
&&&&焊接工高凤林的手、钳工顾秋亮的手、捞纸工周东红的手……“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一部《大国工匠》感动国人。8位顶级技工用传承和钻研、专注和坚守,为人生的成功作了注解。在追求职业技能极致的不经意间,他们成为国之瑰宝。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正成为新的时代风尚。
&&&&求贤若渴&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前所未有的重视
&&&&Made&in&China,出境游千里迢迢背回来的礼物上总是看到印着这样的标签。人们望之兴叹:强大的无处不在的中国制造!
&&&&在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有超过200种工业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大到高铁、轮船,小到纽扣、签字笔,全世界都在享受着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然而,强大的中国制造背后也存尴尬。
&&&&我国航天员可以坐着中国制造的飞船上天,但人们却常为国产马桶漏水而抱怨。原因诸多,但归根结底,是我国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员的19%,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不足5%。
&&&&从“低端制造”向“精品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
&&&&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2013年全国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达到2543亿元,中职免学费已覆盖近90%的学生,助学金覆盖率近40%学生。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助学金的标准从1500元提高到了2000元;高职奖学金覆盖近30%学生,助学金覆盖25%以上的学生。
&&&&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院校正在成为高素质产业大军的重要培养基地,成为契合产业升级、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中坚力量。据统计,职业院校毕业生占到新增就业人口的60%以上,特别在加工制造、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新增从业人员已经有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民生无小事。与其他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加直接地面向就业,特别是面向青年就业,因此,其对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和谐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欣欣向荣&职业教育事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从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职业教育在多个领域取得巨大突破和进展,进入了黄金发展期。
&&&&5年来,职业教育共培养了5000万名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每年开展各类培训达到2亿人次。1.33万所职业院校开设了近千个专业、近3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可以说,职业教育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
&&&&从质量的提升来说,也足以让社会为之点赞。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这五个“对接”令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更加彰显,成为构建科学合理教育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
&&&&“在质量报告的编写过程中,一所所高职院校的精彩案例让我兴奋不已,发自内心地为这些院校感到自豪。”《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主编马树超告诉记者。
&&&&他说,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高,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0%,且毕业生月收入增长“跑赢”通货膨胀;中职的就业率更是连续9年保持在95%以上。
&&&&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决定了其与产业、行业、企业的天然联系。而这5年,也正是产教加速融合、校企合作走向深入的5年。
&&&&每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为促进校企合作的平台、职教成果展示和国际交流的窗口,每年联合30多个部门、行业举办,承办地由1个省份扩到16个省份,赛项从20余个发展到近百个,参赛人数从千余人增至万余人,2014年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团参与。&&
&&&&到2020年建成现代职教体系,是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战略目标。5年来,围绕这一战略目标而进行的系统培养人才的改革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教育部等六部门制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在这份顶层设计中,系统构建了从中职到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打破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按照这一设计思路,各地纷纷进行试点探索,江苏、湖北、广西、甘肃等省完善5年贯通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制度,推进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分级培养或联合培养。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教育部等部门密集出台文件,建立高职生均拨款制度、开展学徒制试点……多项配套政策形成了涵盖学校设置、专业建设、教学标准、教师队伍、学生实习等环节的制度体系。
&&&&方兴未艾&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任务前所未有的紧迫
&&&&5年来,职业教育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模式,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赢得广泛赞许。
&&&&2012年5月,在我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这样评价中国的职业教育:“规模大、就业率高的中国职教为世界提供了经验。”
&&&&这些成绩的取得虽然值得每一个职教人为之骄傲,但却难以掩盖职业教育仍是教育领域薄弱环节的事实--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区域间、学校间发展不平衡,最重要的是吸引力不足。
&&&&困难和挑战交织。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无论是推动经济发展、契合产业升级、保障改善民生,还是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方面,都大有可为也必须大有作为。
&&&&今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和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要保持中高速增长,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更需要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数以亿计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将大量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爬坡过坎的当下,我国就业形势压力依然很大,就业工作既面临总量压力,又存在结构性矛盾。职业教育既是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利器,也是破解就业难题的法宝。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办学体制、行业企业参与等方面,需要适应这种时代要求而做出调整。一方面政府要更加主动地履行好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另一方面也要发挥好行业企业作用,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和学校办学活力。
&&&&在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职业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理念、新经验、新模式,各地在制度建设上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这些都需要在国家层面以制度的形式加以提炼和固化,充分发挥制度对事业发展的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
&&&&职业教育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任务极其艰巨,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出崇尚一技之长的良好职业氛围,为职业教育发展增添更大的动力。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