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退出为上市公司股东退出机制做市怎么回事

又一批公司退出保险股权收购 险资如何回归正途?_网易财经
又一批公司退出保险股权收购 险资如何回归正途?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又一批上市公司退出保险股权收购,“跑偏”的险资如何回归正途?穿透式监管呼之欲出!)
渤海金控终止收购华安财险、东吴证券调降东吴人寿比例、完美世界转让长城人寿股份……近期,又一批上市公司相继退出公司股权收购。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受近日保监会发布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的影响,不同类别股东的准入门槛提高,阻止了一部分抱着特殊目的入场的保险业投资者。· 多起股权收购案黯然落幕 ·近日,渤海金控发布公告称,公司将终止收购华安财险14.77%股权。除终止保险公司股权外,调整投资计划的案例亦不占少数。如东吴证券近期公布的保险公司股权收购方案显示,调降了拟收购股权的比例。公告称,拟向创元集团收购东吴人寿1.99亿股,拟定收购价格为每股1.11元,收购总金额为2.21亿元。收购完成后,东吴证券持有东吴人寿股权比例为4.975%。与去年年底东吴证券披露的股权收购计划相比,减少了1.1亿股,股权比例下调2.75个百分点。同时,已经成立的保险公司股权也遭到甩卖。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完美世界已于本月11日将所持有的长城人寿保险2700万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96%)公开转让,转让价格6210万元。此外,永泰能源8月发布的公告显示,包括乐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在内的七家公司拟共同发起设立一带一路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而此后不久乐视已经放弃投资财险公司。多起案例集中反映出保险公司股权市场的变化:热度下降、趋于理性。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发布公告称拟参与设立保险公司的上市公司数量为14家,同比减少59%,拟设保险公司11家,包括5家寿险公司、3家健康险公司、2家财险公司和1家保证保险公司。值得关注的是,保监会对于保险公司批筹也已经减慢,目前拟建保险公司依然有200多家排队轮候批筹。专家表示,上市公司对保险公司股权收购热“退烧”,与当下市场环境、资金来源、投资目的不断扎紧“牢笼”,以及近日保监会发布的《办法》影响有关。· 《办法》门槛有多高? ·《办法》与第一稿相比,除了进一步完善各个条款之外,还将原来保险公司股东划分为三类改为划分为四类,与之相对应的,对于不同类别股东的门槛也进行了提升。在股权方面,规定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保险公司总股本的三分之一,单一有限合伙企业持股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五,控制类股东3年内不得转让所持股权。保监会:对今后一部分想抱着特殊目的入场的保险业投资者say &no!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内保险市场,有一半以上的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比例超过1/3,中资寿险24家,外资寿险26家,中资财险29家,外资财险22家。案例以渤海金控为例,公开资料显示,渤海金控第一大股东为海航资本集团,持股比例达到34.56%。同时,持股8.52%的第二大股东深圳兴航融投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持股5.01%的第三大股东天津燕山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持股4.26%的天津通万投资合伙企业均为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的一致行动人。而华安财险目前持股12.5%的第三大股东海航资本集团和持股7.14%的海航投资集团为关联股东,海航投资集团的控股股东为海航资本集团。也就是说“海航系”持股约合19.64%。想象一下,假如按照原重组方案,渤海金控从广州泽达手中收购华安财险14.77%的股权,“海航系”持股将达到34.41%。近年来,部分保险公司销售投资理财类保险产品的业绩骄人,显示了保险行业募集资金的能力较一般非金融类行业强。为此,国内许多非金融行业如互联网、医药、房地产等领域的资本竞相跨界角逐保险牌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表示:保险牌照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本对它的追逐性和盲目性。由于一段时间以来房地产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受限,因此保险作为金融资本聚集平台的作用被地产商们所看重,相对银行、证券而言,保险行业的股权获得控股地位相对要容易很多,这为很多对保险牌照有想法的各路资本留下了控制保险公司的施展空间。· 穿透式监管呼之欲出 ·问:“跑偏”的如何回归正途?答:有堵有疏!怎么堵?一排查:保监会的监管利刃再度出鞘,今年以来,保监会首次对131家中资保险机构和52家外资保险机构的治理情况进行大排查,目前已有多家保险公司迎来监管部门进场,内部控制、股权的真实性以及关联交易的可靠性成为排查重点。二设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该清单明确哪些投资人不能“投”保险、不能“控”保险,以及哪些资金不能“投”保险。?四类投资人,不能“投”保险。股权结构不清晰或存在权属纠纷的;被列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曾经委托他人或接受他人委托持有保险公司股权行为的;曾经投资保险公司,在申请过程中存在隐瞒或漏报重要资料信息的,或者对保险公司经营失败负重大责任的,或者对保险公司重大违规行为负有责任,或者拒不配合监管机构监管行为的。?四类投资人,不能“控”保险。现金流量波动受经济景气影响较大的;在公开市场有不良投资行为记录的;曾经有不诚信商业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曾被有关部门查实存在不正当行为的。?四类资金,不能“投”保险。一是与保险公司有关借款;二是以保险公司存款或其他资产为质押获取有关的资金;三是以保险公司投资信托计划、私募基金、股权投资等获取有关资金;四是不当利用保险公司的财务影响力,或者与保险公司有不正当关联关系取得的资金。“一旦《办法》正式出台,在保险公司持股比例较高的民营资本以及正在等待批筹的诸多机构或将首先受到影响,民营资本占比较大的保险机构股权变动更为频繁,保险资金监管越来越严格,也造成一些产业资本知难而退,估计下半年选择退出的数量还会增加。”某投资公司投资总监表示。怎么疏?
“整体看,未来仍有大量资本愿意深挖保险行业。《办法》虽然提高了准入门槛,但并非‘闭门’,这是因为中国的保险行业还处在较大的发展期。如财产保险的渗透率相对较低,寿险则多是储蓄型产品占比较多。”在朱俊生看来,股权收购是市场行为,未来股权投资仍是保险业最重要的方式,不过,《办法》裁量权变大后,是否会妨碍市场的自由度和效率的提升,需要值得考虑。同时,投资方在涉足保险公司股权之前,会更加谨慎地考虑其投资与收益周期,投资也将更加理性。申万宏源认为预计2017年保险公司投资债券市场的比重下行幅度不大,甚至不排除可能会小幅上行,保险资金新增量以及存量协议存款到期对2017年的债市有支撑。保监会加强监管,不会致使险资减少投资,险资未来仍是重要的增量资金之一。可目前来看,一是依然存在“资产荒”,二是A股主板估值相对合理,蓝筹股仍是险资长期投资的可选品种。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责任编辑:钟齐鸣_NF5619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又一批上市公司退出保险股权收购 险资如何回归正途?渤海金控[股评]终止收购华安财险股权、东吴证券[股评]调降东吴人寿股权收购比例、完美世界转让长城人寿股份……近期,又一批上市公司相继退出保险公司股权收购。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受近日保监会发布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的影响,不同类别股东的准入门槛提高,阻止了一部分抱着特殊目的入场的保险业投资者。多起股权收购案黯然落幕近日,渤海金控发布公告称,公司将终止收购华安财险14.77%股权。除终止保险公司股权外,调整投资计划的案例亦不占少数。如东吴证券近期公布的保险公司股权收购方案显示,调降了拟收购股权的比例。公告称,拟向创元集团收购东吴人寿1.99亿股,拟定收购价格为每股1.11元,收购总金额为2.21亿元。收购完成后,东吴证券持有东吴人寿股权比例为4.975%。与去年年底东吴证券披露的股权收购计划相比,减少了1.1亿股,股权比例下调2.75个百分点。同时,已经成立的保险公司股权也遭到甩卖。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完美世界已于本月11日将所持有的长城人寿保险2700万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96%)公开转让,转让价格6210万元。此外,永泰能源8月发布的公告显示,包括乐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在内的七家公司拟共同发起设立一带一路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而此后不久乐视已经放弃投资财险公司。多起案例集中反映出保险公司股权市场的变化:热度下降、趋于理性。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发布公告称拟参与设立保险公司的上市公司数量为14家,同比减少59%,拟设保险公司11家,包括5家寿险公司、3家健康险公司、2家财险公司和1家保证保险公司。值得关注的是,保监会对于保险公司批筹也已经减慢,目前拟建保险公司依然有200多家排队轮候批筹。专家表示,上市公司对保险公司股权收购热“退烧”,与当下市场环境、资金来源、投资目的不断扎紧“牢笼”,以及近日保监会发布的《办法》影响有关。《办法》门槛有多高?《办法》与第一稿相比,除了进一步完善各个条款之外,还将原来保险公司股东划分为三类改为划分为四类,与之相对应的,对于不同类别股东的门槛也进行了提升。在股权方面,规定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保险公司总股本的三分之一,单一有限合伙企业持股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五,控制类股东3年内不得转让所持股权。保监会:对今后一部分想抱着特殊目的入场的保险业投资者say
no!不过,监管部门亦面临难题,个别在市场上备受关注的、被认为存在较多的问题的险企或保险集团,从表面看来却并无单个股东持股比例超过三分之一的情况,这对于监管真正贯彻落实穿透式监管也构成挑战。
上一页&1共3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4家上市公司退出筹建保险公司,资本追逐保险牌照热降温?《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冬琴|北京报道责编:周琦(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45期)视觉中国日前,飞天诚信(300386.SZ)发布公告称,综合考虑未来发展战略及项目实际情况,决定终止参与人寿保险公司的发起设立。日,飞天诚信披露,拟与7家公司联合设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拟以自有资金1.5亿元认购1.5亿股,占人寿保险公司股本总额的15%。但两年多时间过去,该人寿保险公司仍处于筹建初期,尚未获得中国保监会的核准。不只飞天诚信终止筹建保险公司,《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根据Wind资讯梳理发现,今年以来,还有世茂股份(600823.SH)、美盈森(002303.SZ)、金杯电工(002533.SZ)等上市公司也相继退出了筹建保险公司的申请。随着金融环境变化,监管趋严,保险机构扩容潮逐渐消退。今年已进入11月中旬,保监会只批准了4家保险公司的筹建,且全部发生在今年1月。而2016年全年,保监会共批准筹建22家保险公司(含两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分析人士认为,自去年底以来保险强监管后,虽然并无官方正式发文,但从2月开始并未批准新保险公司筹建,实际上表明保险公司的批筹已开始逐渐趋于停滞。这或许是一些准备入场的“新手”选择退出的原因之一。从保监会今年以来发布的一系列监管措施来看,防风险的基调、强监管的态势仍将持续。&& 保险机构扩容潮重回低位在项俊波主政保监会的5年多时间内,中国保险市场的规模迅速膨胀,保险机构数量也急剧扩容。日,项俊波在全国两会期间透露,当时在保监会排队申请牌照的公司近200家,表明社会资本对保险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事实上,自2012年开始,保险牌照发放逐渐提速,尤其是在2016年,保险行业迎来本世纪以来最大一波扩容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根据保监会网站机构审批结果公布梳理发现,年,保监会批准筹建的保险公司家数分别为5家、7家、10家、11家、22家。其中,2016年曾出现一天之内批准3家保险公司筹建的情况。随着去年宝能系、前海系、明天系、安邦系等一众激进险企在资本市场频频举牌,保险业的风险也在积累,引起高层关注。今年以来,保监会只批准了4家保险公司的筹建,重新回到2012年时的低位。“鉴于监管层持续收紧对新筹建保险公司股东资质、入股资金来源、股权结构等多方面的审查,保险牌照的发放减速明显。与此同时,随着门槛的不断提高与热度的消退,新进入者的速度正在放缓,退出者数量正在增加。”中航证券分析师张博文指出。4家退出申请保险牌照的上市公司中,世茂股份公告称,鉴于新沃财险筹建过程中,各方意见未达成一致,经与合作各方协商后,公司决定终止参与设立新沃财险。
上一页&1共4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保险公司分支机构 市场退出试点启动_投融网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 市场退出试点启动
&&&&&&  中国保监会7日消息,为进一步深化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改革,促进保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日前,保监会发布《广西辖区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市场退出管理指引》,以广西为试点地区,开展区域性市场退出实践,加强对保险分支机构市场退出行为的引导,提升基层保险机构的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
  《指引》从退出方式选择、监测预警机制和后续处置工作等方面对分支机构市场退出行为进行指导。一是明确退出路径,分为主动退出、劝导退出和强制退出三种方式,并对上述三种方式的具体触发条件作了说明。二是建立了监测预警机制,根据经营条件、服务能力等指标,将各保险分支机构划分为正常类机构、关注类机构和不良类机构,省级分公司对下辖的分支机构进行日常监测和专项排查,并推进不良机构整改。三是做好机构退出的善后工作,规定分支机构退出市场的具体程序及客户、业务、工作人员等的处置安排。
  近年来,保监会按照“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总体思路,坚定不移推进关键领域保险改革,在保险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管制度,但市场退出方面的实践探索还不够。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在广西开展分支机构退出试点,进一步探索区域退出的监管经验,有利于形成扶优限劣的政策导向,引导不良机构有序退出,维护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提高监管效能,形成倒逼机制,督促各公司加大对分支机构的管控和扶持,从而提升保险行业的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营造良好市场经营环境。投融网,始于2006年权威门户网站(www.ipo.hk)更专注,更专业,辅助企业更快融资,更快在香港上市微信号:ipowe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市公司收购保险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