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人环保问题被追责问责责,问题出在哪

审计署:970人因扶贫问题被追责问责|审计署|整改|扶贫_新浪新闻
审计署:970人因扶贫问题被追责问责
审计署:970人因扶贫问题被追责问责
审计署:剔除和清退不符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18万人 今天,审计署发布《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公告》。扶贫资金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是本次公告关注重点,截至10月底,各地通过追回、盘活或避免损失等方式整改32.68亿元,有970人被追责问责。关于有些地方精准识别等基础工作还不够扎实的问题。被审计的各县共剔除和清退不符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18万人,重新识别补录贫困人口9.51万人,完善建档立卡数据信息21.68万人,从2018年起实现贫困识别常态化管理。已按规定向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发放补助或退还资金4.01亿元,收回违规使用的贷款及贴息补助等2.52亿元;各地共推动精准扶贫政策落实316项,细化或完善制度324项。与此同时,关于基层扶贫资金统筹和监管还未完全到位的问题,相关地方已追回被骗取套取、截留挪用资金1.95亿元,并通过加强项目后续管理、完善资金审批手续等方式整改1.11亿元,追责问责412人次。审计署:1363人次因保障性安居工程问题被处理处分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是本次公告关注的又一重点。截至10月底,各地已整改问题金额494.6亿元,处理处分1363人次。关于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问题。超过1年未及时安排使用的资金中,有479.8亿元已安排使用;被违规使用或骗取、套取、侵占的资金中,有13.74亿元已上缴国库、归还原渠道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等。对项目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未严格执行设计、施工等招投标规定的项目中,有703个通过行政处罚、补办手续和完善制度等进一步加强管理;未严格执行监理、建筑强制性标准等要求的项目中,有319个已通过修缮加固等方式整改。关于保障对象资格审核和后续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不符合条件或不再符合条件的家庭中,有8.49万户被取消保障资格或调整保障待遇等,追回违规领取的补助补贴1.03亿元;被违规享受或使用的住房中,有3.61万套通过腾退置换、提高租金、补收差价、调整住房性质等方式进行整改;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交付使用的住房中,有11.4万套完善后投入使用。审计署:业绩不实央企处理处分149人次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23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称截至今年10月底,对部分央企业绩不实问题,相关企业已调整账目报表1790.88亿元,清退追回违规资金3159.82亿元,处理处分149人次,完善规章制度75项。(央视记者 任文杰)
新媒体实验室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分享本文到:
南方周末新版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中国
扫描二维码,立即下载
12月2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在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中提到,各地方、部门和单位全面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积极建立健全整改长效机制。截至2017年10月底,整改问题金额4872.5亿元,能够按金额计量的问题整改率达到95%;处理处分相关责任人员8123人次,制定完善预算和财务管理、境内外投资、司法保障等制度2476项。对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相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对进一步整改作出了安排和承诺;对涉嫌违纪违法的事项,审计机关将查出的问题线索移送后,有关部门正在依纪依法调查处理。
对于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涉及扶贫资金的问题,已有970人被追责问责。截至10月底,各地通过追回、盘活或避免损失等方式整改扶贫问题资金32.68亿元,93%的问题得到整改。对于追求短期效应、&垒大户&&造盆景&和搞简单&平均主义&等问题,相关地方通过追回或补发资金、完善与贫困对象利益联结机制、拓宽精准帮扶渠道等方式,加以整改。相关地方对&被提前脱贫&人口逐一核查,将不符合政策要求的脱贫人口重新纳入贫困人口范围或给予财政补助,规范脱贫退出公示公开。
对于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涉及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问题,已有1363人次受到处理处分。截至10月底,各地已整改问题金额494.6亿元,整改率93%;制定完善制度709项。在资金管理使用方面,超过1年未及时安排使用的资金中,有479.8亿元已安排使用;被违规使用或骗取、套取、侵占的资金中,有13.74亿元已上缴国库、归还原渠道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等。
对于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涉及中央企业审计查出的问题,已有800多人受到处理处分,清退追回违规资金3100多万元。针对审计查出部分中央企业业绩不实的问题,国务院国资委按照制度未完善、资金未追回、责任未落实的&三个不放过&原则,切实抓好整改,对问题性质严重的严肃问责。截至10月底,相关中央企业采取调整账目报表、中止违规业务、追究责任、清退追回资金等措施整改完毕,包括已调整账目报表1790.88亿元,清退追回违规资金3159.82万元,处理处分149人次,完善规章制度75项。此外,对超标准办会、购车、高档消费等问题,相关企业已整改5.07亿元。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上一页1下一页相关企业在审计报告提请审议当天即公告整改结果 - 快资讯
需要开启 JavaScript 才能正常打开页面审计署:970人因扶贫问题被追责问责
  新华网北京12月23日电 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23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称截至今年10月底,各地通过追回、盘活或避免损失等方式整改扶贫资金32.68亿元,有970人被追责问责,93%的问题得到整改。
审计署:1363人次因保障性安居工程问题被处理处分
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23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称截至今年10月底,各地已整改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问题金额494.6亿元,整改率93%;处理处分1363人次,制定完善制度709项。
审计署:业绩不实央企处理处分149人次
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23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称截至今年10月底,对部分央企业绩不实问题,相关企业已调整账目报表1790.88亿元,清退追回违规资金3159.82亿元,处理处分149人次,完善规章制度75项。(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记者刘红霞)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头条关注 &正文
全国清退10.18万虚假贫困人口 970人被追责问责
】【日】【责任编辑:泽原】【阅读:582 次】
  12月23日,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今年6月,胡泽君曾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据了解,截至今年10月底,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共整改问题金额达4872.5亿元,能够按金额计量的问题整改率达到95%,处理处分相关责任人员8123人次。  中央部门  73个中央部门及332家所属单位整改84.41亿  整改报告显示,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73个中央部门及其332家所属单位问题,各部门单位已经通过上缴财政、规划原资金渠道、调整账目等方式整改84.41亿元,整改率92%。  退回公务用车48辆  审计工作报告中还曾提到“个别部门公务用车、会议管理和办公用房清理等工作还不够到位”。  整改报告显示,在公务用车方面,相关部门均已通过退回车辆、归还原资金渠道等方式整改完毕,退回无偿占用或超编制配置的公务用车48辆。  转嫁的会议费59.2万已归还原单位  在6月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提到,在会议管理方面,在非定点饭店召开会议37个,其中银监会7个,环境保护部5个所属单位14个。  另外,转嫁或超标准列支会议费481.77万元,其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123.62万元、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74.83万元。  “已通过归还原资金渠道、完善相关制度等方式全部整改完毕,其中转嫁的会议费59.2万元已归还原单位。”胡泽君在作整改报告时表示。  办公用房超标等问题整改完毕  办公用房方面,审计工作报告中提到,共有3个单位存在未经批准新建或改扩建办公楼、办公用房超标等问题。  整改报告中显示,相关单位通过清退、调整或封存超标办公用房等方式全部整改完毕。  审计工作报告中曾提到,“资产管理方面,知识产权局等11个部门和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等38家所属单位违规出租出借办公用房或设备等,取得收入8.86亿元。”  胡泽君在作整改报告时透露,对上述问题,“11个部门和38个所属单位整改7.9亿元,有的已停止出租出借”。  审计工作报告显示,国家信息中心等2个部门和国资委机械机关服务中心等19家所属单位使用虚假发票套取或账外存放9386.26万元。  而本次的整改报告显示,上述问题已经全部整改。“2个部门和19个所属单位已整改9386.26万元”。  审计工作报告还提到,北京四海一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所属单位将5.28亿元用于违规出借或购买理财产品等。而整改报告显示,针对上述问题,8个所属单位已收回资金5.26亿元。  扶贫资金  截至10月底各地整改32.68亿元  对于审计发现的扶贫资金问题,整改报告显示,截至10月底,各地通过追回、盘活或避免损失等方式整改32.68亿元,有970人被追责问责,93%的问题得到整改。  重新识别补录贫困人口9.51万人  整改报告显示,被审计的各县共剔除和清退不符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18万人,重新识别补录贫困人口9.51万人,完善建档立卡数据信息21.68万人,从2018年起实现贫困识别常态化管理。此外,相关地方扶贫部门向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发放补助或退还资金4.01亿元,收回违规使用的贷款及贴息补助等2.52亿元。  整改涉“垒大户”、“平均主义”资金1.88亿  审计报告提到,有53个县的189个项目因脱离实际、管护不到位等,建成后改作他用或废弃,涉及扶贫资金1.41亿元。  对上述1.41亿元扶贫资金,相关地方通过追回资金、责成修补、落实后期管护责任等方式已全部整改。  审计报告提到,有24个县的56个项目与贫困户利益联结较弱,集中在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存在“垒大户”、“造盆景”现象,涉及扶贫资金5643.68万。另有32个县的81个项目搞简单“平均主义”,涉及补助1.33亿。  整改报告显示,对上述问题,相关地方已整改1.88亿元。  追回被骗取套取、截留挪用资金1.95亿  在审计报告中提到,84个县形成闲置资金19.54亿元,有6.23亿元闲置两年以上。有96个县发生骗取套取、违规使用等问题297个,涉及扶贫资金3.81亿元。  胡泽君在23日作报告时表示,相关地方已统筹盘活19.8亿元。  已追回被骗取套取、截留挪用资金1.95亿元,并通过加强项目后续管理、完善资金审批手续等方式整改1.11亿元,追责问责412人次。  中央企业  清退追回资金3159.82万 处理149人次  审计报告主要审计了中国石油、中化集团、中船集团等20户中央企业。“相关企业坚持边审计、边整改,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计工作报告当天即向社会公告了整改结果。”胡泽君说。  已调整账目报表1790.88亿元  此前的审计报告显示,审计20户企业中有18户近年累计虚增收入2001.6亿元、利润202.95亿元。整改的情况是,截至10月底,相关央企采取调整账目报表、中止违规业务、追究责任、清退追回资金等措施整改完毕。其中已调整账目报表1790.88亿元,清退追回违规资金3159.82万元,处理处分149人次。  超标准办会、购车等 整改5.07亿  审计报告中还提到,部分企业还被发现超标准办会、购车、高档消费等问题5.19亿元。针对上述问题相关企业已整改5.07亿元。同时,共处理处分652人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341项。  另外,对境内业务风险问题,相关企业通过采取诉讼清收、追究责任、完善制度等方式,已整改问题金额581.66亿元。  8家重点商业银行处理处分73人次  整改报告显示,截至10月底,8家重点商业银行已整改问题金额175.37亿元,处理处分73人次,制定完善制度43项。此前的审计发现,8家银行的分支机构违规放贷和办理票据业务175.37亿元。  胡泽君说,对上述问题,相关银行通过回收贷款、加固抵(质)押、加强贷后监管等措施已整改完毕,其中收回贷款45.87亿元。  关注  未整改到位的怎么办?  整改报告还提到了“部分问题未完成整改的原因及后续措施”。  “从整改情况看,尚有少部分问题未得到全面纠正,原因比较复杂。”胡泽君说。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这些原因涵盖了外部条件不成熟、历史遗留、部门间沟通协调等情况。  “僵尸企业”的处置有一定困难  报告显示,对“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处置问题,由于涉及职工安置、资产处置等,推进中还存在一定困难。  另外,对职工医保参保问题,由于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务工人员流动性大,需要逐一核实并通知本人,短期内难以彻底整改到位。  违规出租的办公用房难以立即腾空  在提到资金被套取或损失浪费的问题时,胡泽君说:“追回资金时由于涉及单位或个人数量众多,需要协作追缴或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在行政或法律程序上耗时较长。”  此外,在违规出租出借办公用房问题上,由于受租赁合同期限、违约金额等制约,以及承租方另找办公场所难度大等,难以立即清理腾空,需等合同到期后才能收回。  “将进一步加强跟踪督促”  “对这些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相关地方、部门和单位作出了安排和承诺,审计机关也将进一步加强跟踪督促。” 审计署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他说,对确属历史遗留或整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作出明确安排并分阶段报告整改结果;对涉及外部因素的,加强统筹协调、共同推进,并深入研究分析审计揭示的体制机制问题,着力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长效机制。  此外,审计机关将持续关注这些问题的整改情况,促进把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等评价内容,发挥督促整改的整体合力。  亮点  4部门公开整改结果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今年整改报告中,分别对“具体问题整改情况”和“长效机制建立情况”予以列示。  同时,今年随整改情况一并报告的,还有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4部门关于地方政府债务、中央基建投资、扶贫资金、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事项的整改结果。  “4部门整改结果向社会公开,是今年整改工作的一个亮点,及时回应了社会各界对相关问题的关切,客观反映了有关部门为推进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所作的努力。”审计署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扶贫办整改报告  资金闲置问题已遏制 26.65亿问题金额全部整改  12月23日,审计署官网公布了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审计查出扶贫资金管理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报告中称,审计工作报告“反映了20个省区市158个县扶贫审计情况,指出有的地方扶贫资金存在追求短期效应倾向、基层扶贫资金统筹和监管还未完全到位等问题,涉及问题金额26.65亿元”。  报告显示,截至11月,上述26.65亿扶贫资金绩效不佳或违规使用等问题已全部整改。其中,追回资金(含归还项目资金原渠道)4.49亿元,通过盘活使用、加强项目后续管理等整改22.16亿元。共追究法律责任、党政纪处理处分等严肃问责984人,批评教育、责令书面检查67人。其中含省级机构5人。  指出7省存在资金闲置和拨付慢问题  报告显示,资金闲置等问题得到了遏制。  每年中央财政在10月底前提前下达下一年度资金,提前下达资金比例由2013年的73%提高到2017年的85.7%。此外,国务院扶贫办2017年还对各省资金拨付情况进行了三次通报。在2017年对8个省的约谈中,重点指出7个省存在资金闲置和拨付慢问题。  接到1.3万个投诉举报电话  报告披露,自2014年12月设立扶贫监督举报电话至2017年6月底,共接通电话1.9万个,其中投诉举报电话1.3万个。其中,低保、危房改造、贪污腐败分别占来电总量的23%、23%和14%。  涉及专项扶贫领域205个,占1.6%,办结199件,其中存在违纪违规违法的有47件,53人受到处理,包括县级部门5人、乡镇干部7人、村干部41人。  严重违纪违规问题金额连年下降  根据审计数据,查出违纪违规、闲置浪费等问题金额占抽查资金的比例从2012年的36.3%下降到2015年的25.8%,再下降到此次审计的7.93%。其中,严重违纪违规问题金额占抽查资金的比例从2012年的15.7%下降到2015年的3%,再下降到此次审计的1.13%。  报告提到,下一步将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对督查巡查、暗访督查、考核评估和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群众信访发现的案件线索,督促地方进行处理,重大线索和严重问题及时向中央纪委移交”。(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孟亚旭 )
48小时点击排行
安徽农网微博
主办:安徽省人民政府&&&&支持单位: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承办:安徽省气象局
技术支持:安徽智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皖ICP备号 不良信息举报
总机电话:4/455/457
客服电话:5
E-mail:ahnw@ahnw.gov.c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坚持问题导向,严肃追责问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