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99%的P2P助贷平台兜底都在兜底

简单粗暴要求P2P平台去兜底 我表示坚决抵制__理财频道 - 融360
简单粗暴要求P2P平台去兜底 我表示坚决抵制
简单粗暴要求P2P平台去兜底 我表示坚决抵制
监管去兜底,让平台不兜底的本意是好的。不兜底,风险不会集聚,不会爆发大规模倒闭潮,不会引发社会事件。但去兜底需要更细致的监管为前提。
  本文系融360专栏作者&米多多P2P投资笔记&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融360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近期监管又出了严格的政策
  第一,要求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
  第二,继续逼迫平台不得兜底,禁止继续提取、新增风险备付金,已经提取的应当压缩消化!
  监管是天,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
  这次监管比想象的要快,我们投资人真要重视了。
  自从上次开完大会后,监管就变得越来越严,现金贷直接被一刀切,资管行业也出了极其严格的政策,这次要求P2P尽快备案,可能也要动真格了。
  上次监管突然抽风,限制P2P平台规模不得增长。虽然后面没执行,但多多被监管搞怕了,下定决心未雨绸缪,提前调整仓位,将业务不合规的平台逐渐撤出,后续只投资业务相对较为合规的平台。
  所以,这次监管加速后,多多就不慌了。
  令多多没想到的是,大部分有意向做大做强的平台都在加大力度合规,所以即便只投业务合规的平台,也还有很多高性价比的平台选择。
  多多虽然每天琢磨怎么多赚点收益,但内心是胆子很小的人。伪激进,真保守。躲避风险最好的办法是提前一步躲的远远的,这是多多这几年投资的心得。
  现在还有投资业务不合规平台的朋友,多多建议现在要提前规划,能撤的就尽早撤。防止出幺蛾子。
  所谓不合规,主要是业务超额,只要业务符合监管限额,合规整改都比较容易。
  坚决抵制P2P平台不兜底,纯属光天化日耍流氓
  监管强硬要求禁止继续提取、新增风险备付金,已经提取的应当压缩消化。
  监管去兜底,让平台不兜底的本意是好的。不兜底,风险不会集聚,不会爆发大规模倒闭潮,不会引发社会事件。
  但去兜底需要更细致的监管为前提。
  首先要保证平台公布100%真实而且全面的借款人信息,逾期后借款人所有的信息要全部曝光,对信息披露要做极度严格的规定,如果出现假信息,要视为严重违规,严格惩罚。风险100%透明,才有判断风险的基础。
  其次,公布平台所有的运营数据和财务数据统统要100%披露,包括平台业务开发模式,借款服务费收取情况,过往借款人的逾期坏账情况,平台股东、管理团队情况,平台营收和利润数据。
  最后,投资人的利率要翻倍,通过高收益来覆盖高坏账。借款人要有基本的信用评级,整个行业有黑名单,不还钱直接拉黑。
  没有这些条件,简单粗暴要求去兜底,治标不治本,最后只会坑了投资人。
  事实上,P2P最早都是不兜底的,09年之前成立的几十家P2P平台都是不兜底的。拍拍贷坚持了多年不兜底,点融网刚开始也不兜底,但事实证明这条路在中国很难走,借款人缺乏征信,逾期率太高,投资人很难有效判断风险,最后所有的P2P平台都转型刚性兑付,连坚持不兜底的拍拍贷最后大部分标都兜底。
  不兜底已经实践过行不通,很多条件还不成熟,现在监管强迫不顾现实,闷在办公室拍脑袋制定政策,重走老路,这是闭着眼睛开倒车。
  至于很多所谓的金融专家站着说话腰不疼,说不兜底是大势所趋,多多真想抽他们。他们从来没投过P2P,也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P2P,就瞎BB。
  连三岁小孩都知道,长期来说,不兜底肯定有利于市场健康。
  但这要从根子上进行监管建设,改变P2P已经形成的兜底市场规则,建立一整套全新的不兜底运行法则。这不是一天的功夫,需要长期基础设施建设和逐步的推进。
  现在监管简单粗暴要求P2P平台不得兜底,只能把明面上的兜底逼成暗兜底。
  近期很多P2P平台都取消了风险备用金,然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暗兜底。有的用资产端回购,有的写到了投资协议里,有的采用履约险,还有的什么都没说,但暗示过去100%兑付。
  但这事实上成了君子协议,如果真出了问题,平台也有各种借口拒不兜底,我们投资人又无法可依,实际上非常被动,成了监管的牺牲品。
  如果监管真想去兜底,还希望从本质出发,真正用心解决问题,不能光天化日之下耍流氓!
  多多人微言轻,但也希望通过写文章,发出我们投资人的真实心声。
& & & &作者:米多多P2P投资笔记 & & 公众号ID:mddp2p
  这些平台的新手标收益能达10%以上,关注:融360财秘,回复&新手标&查看。&
文中产品信息
小编推荐: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来源之作品,任何媒体和个人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融360 www.rong360.
com)。文章中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暂无评论,需要你第一个站出来表达观点!
Copyright & 2015 Rong36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融360 - 银行 版权所有P2P平台兜底是情怀,不兜底才是未来-钛媒体官方网站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P2P投资理财平台需要更负责任才能让人信服
摘要: P2P投资理财平台的兜不兜底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然后因为贷帮那个一千万,最近又不断被人重提,可谓喧嚣一时。
其实,个人感觉兜底才是一件蛮有情怀的事情,“有难我当,有福同享”。而不兜底其实就是理性和
查看: 1025|
|来自: 网贷中心
www.wdzx.com
P2P的兜不兜底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然后因为贷帮那个一千万,小编发现这个话题在最近又不断被人重提,可谓喧嚣一时。
其实,个人感觉兜底才是一件蛮有情怀的事情,“有难我当,有福同享”。而不兜底其实就是理性和规则,讲逻辑讲企业的有限责任。现在突然被媒体炒作得,“冷漠”的不兜底反而成了情怀,真让人有点哭笑不得。当然,在金融谈情怀本身就是件蛮扯淡的一件事。不兜底高尚个毛线,兜底也高尚个毛线,前面让我怀疑“道德”,后面让我担忧“能力”。至于兜底的能力,已经有许多垮掉的P2P投资理财平台去证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答应的事不一定做的到。兜底在他们那里,好比青春期少男少女谈恋爱时候的诺言,先哄着再说。
为什么“现在”普通都兜底?
至于为什么现在99%的P2P投资理财平台都在兜底,那也只能说国情。其实我蛮讨厌国情这个词,仿佛是国内一切不合理的“罪魁祸首”。但真说到国情,很多时候还真难绕过去。
前些日子,跟一个在筹备新平台的朋友聊天。他说,我真的不想去兜底,做企业总难免会有成败。这么一着,就搭上身家性命了。但在具体风险保障设计上,他依然进行了“兜底”处理,不兜底只能留到未来去实践。因为做P2P投资理财平台,太苛刻的保障条件,投资人是不会买账,或者即便买账,资金量也不能满足业务需求。现在P2P投资理财平台里,做“不兜底”平台就像在做一个实验。
回头讲,做P2P投资理财平台的企业家,我敢说99.99%的人从骨子里不愿意去兜底(还有0.01%有的话可能真还没想明白金融和做企业到底是怎么回事)。对于P2P投资理财平台来讲,如果承诺兜底,其就意味着一旦出事自己就被“株连九族”搭进去。
当然对于投资人来讲,一旦P2P投资理财平台承诺兜底,只要一个项目出事,就跟这个平台一起 “玉石俱焚”。但回过头来讲,对于普遍没有风险筛选能力,或者对糟糕的国内信用环境持怀疑的投资人,愿意跟着出事和你“玉石俱焚”的平台走,还是让你看运气走好呢?
再者,一些不兜底的平台也带了一些坏头。某平台,其糟糕的贷后管理给很大一部分投资者造成损失,而贷后催收几乎形同虚设,投资者难免会觉得“不兜底”也不能这么不负责任啊!进而联想,不兜底平台不会将投资者的利益放的很高。更让他们害怕的,是否因为不兜底这样的游戏规则,P2P投资理财平台人员是否可能与贷方联手做局坑投资人呢?
不兜底之路要走,但还非常漫长
从逻辑角度,兜底必然是站不住脚的。但逻辑上的对,放到当下,则又是另一件需要考量的事。目前阶段,对于投资人来讲,不兜底P2P投资理财平台的风险非常难鉴定。比如平台的风险审核能力,比如工作人员的道德风险,比如平台的贷后催收管理问题……所有的环节出错,最终买单的可能都是普通投资人。回过头来,操那么多心,投资人也会想我干嘛要投这该死的P2P呢?换句话说,不兜底绝不是不去负责任,而是得负更大的责任才能赢得用户。但显然,现在很多人还做的非常差,或者不足。
某种意义上讲,如果P2P投资理财平台要不兜底,一方面需要更多的信用背书,包括道德和能力都足够可靠。另一方面,需要P2P网站更加地去媒平台化,将借贷变成投资者与贷方的私人行为。实际上,P2P投资理财平台本身走的就是金融脱媒路线,但在国内最终的演变是越来越加“媒”,现在很多越来越跟银行无异。
其实,对于P2P投资理财平台来讲,不兜底才能在未来有更大的空间,才能将交易规模做到没有天花板,才能有互联网的“赢者通吃”的效益。一旦承诺兜底,受抗风险能力限制,任何P2P的规模都将有限。
最后,站在投资者视角,我目前肯定选择兜底的P2P投资理财平台。但长期来讲,我非常期待看到真正做的好的不兜底平台。毕竟从发展角度讲,那才是未来。
热门阅读:
官方群:&&5629650(满)&&5630176(满)&&&&&&
火爆加入中...
Copyright (C) 2014 版权所有 深圳合创未来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友情链接: |||||||
电子邮箱:
客服婷婷QQ:
联系电话:6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什么样的P2P平台才最有可能真的兜底
  近日,第一家将垫付公开化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了红岭转型以后坏账总额以及未来的规划,这其中包含了打破的转型思维。其实,刚兑在中并非红岭首创,而是资管、公司长期心照不宣的潜规则,红岭只是将其作为营销噱头放大。鉴于此,打破刚兑,自然也不是一家之言可以左右,得由市场发展情况决定。那么,在现阶段环境中,什么样的平台最有可能兜底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来考量。
  一、本身的不良等级及规模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将资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等级,其中后三类俗称,商业银行再根据不同的不良等级分类备拨,从而保障储户的储蓄的安全性。现行的很多说法是P2P提供的大部分债权均为次级以下债权,这点笔者不敢苟同。从业务来源上看,P2P、远比银行更广泛,总体虽不及银行,也不至于全是次级以下债权。所提供的债权,也可以按上文提到的五个等级划分。其中次级、可疑和损失为可能需要平台兜底的。
  从不良资产的规模上看,总体越高,自然平台的风险程度越高,这是最为浅显易懂的道理,所以目前各平台要么极尽能事粉饰不良率,要么不公开不良率,以期给造就安全的假象。从单一不良债权的金额(或一定时间段内不良金额总和)来看,自然是不良金额越低,平台兜底的可能性越大。网贷中一直有债权分散程度越高越安全的说法,就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这个事就像温水煮青蛙(温水煮青蛙这个事本身是被证伪的),蚊虫叮咬,疼着疼着也就习惯了,要是走在路上突然被狗咬一口,除了撒腿就跑,选择好像不是很多。
  从不良资产的等级比例上看,不同分类的不良对应银行不同的备拨率,在网贷中则对应着平台不同的兜底成本。次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时间化解空间(你们懂的),可疑资产比例大了就需要调动较多的人力物力去跟踪和化解(比如红岭的卖房,比如向资管公司高折价转让)),而到了损失阶段,就是100%的实打实现金支出才能解决。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平台在A轮、B轮的的原因之一,倒不是说融资的都是较高的,而是是一个资本为王的行业,未雨绸缪是最明智的,等到现金流覆盖不了突发的一笔坏账,就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们看到了大多数平台在首页都在标榜自己的水平如何了得,遗憾的是只有少数平台对其不良资产进行基本的分类和完整公示。不良资产的等级分类反映各平台不同的风控水平,敢于披露自身不良资产具体项目信息的平台要比遮遮掩掩的平台好得多。
  二、平台创始人、、财务人的背景及商誉价值
  商誉是一种强大的,是支撑品牌(包括个人品牌)的基础,高于品牌。之所以人们在购物时比较信赖十年企业、百年企业所创造的产品,就是基于对品牌所传承下来的商誉的肯定。而平台的创始人、合伙人的教育背景、从业经历等等很大程度上勾勒出了其思维方式、人脉关系和资本运作能力,从而决定其商誉价值,这就是很多PE在天使轮时候投的是团队,是人一样,模式可以复制,人才却是十分难得的。一个志向远大的创业者,除了眼前的苟且,一定是能够看到远方的诗和田野的。
  如果把平台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平台的代言人、财务投资人、战略合作伙伴等等利益关联方的商誉也是和平台深度捆绑的。远的有深药集团和,近的有明星代言风波以及都说明了利益关联方在平台出事后并不能独善其身,其商誉和形象的受损并不是事后撇清或者从法律上的有限责任能够避免的。在金融市场中,像快鹿、汉能一样因商誉受损,前一刻还是某某首富、资本市场的宠儿,后一刻遭万人唾弃,财富转眼灰飞烟灭的例子也不少,因此有爹一族,强爹模式的平台能够获得各方一致看好不无道理&&地位越高,责任越大,同向的自然是一举一动的负担越大。
  三、平台的盈利水平和运营
  微贷的CEO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做金融不挣钱,那做什么才挣钱?&,并把盈利作为平台发展第一要务。自然,有名的没名的,有爹的没爹的,开平台和财务投资的,都指望着平台能够稳定的盈利。不良资产的兜底会直接侵蚀利润甚至造成平台短期内亏损,这时候除了从商誉角度考量,还要考虑平台的盈利水平和将来盈利的预期。前些阵子发表了一篇评论的文章提到:有史以来的刚兑潜规则,不是由政府或投资人决定的,而是利益的驱使下,各方的一致选择&&不能如期兑付信托业将面临银监会的高额罚款和行政制裁,地方政府将失去一致稳定的高额纳税奶牛,银行将失去持续的中间业务收入,本身由于商誉受损,也许通过多发行几只产品就能拟补的损失打破刚兑再无翻盘的可能。以上就是笔者想说明的道理,在一个相对较高利润的行业,一定时间的盈利能够覆盖坏账,任何平台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做,如果一笔坏账盈利5年10年平台都负担不起的,要么、要么耍赖咯。
  四、平台的品牌价值及资本运作可能性
  平台的品牌价值由用户数、营收、利润等基础数据及创始人团队、合伙人、、财务投资人的商誉背书以及投资人认知程度等等共同构成,上文的第三点是从利润角度去谈平台的兜底概率,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平台除去利润之外的价值。一定的品牌认知、用户数带来营收和平台估值,前者可以直接的帮助实体经济进行简洁有效的融资,后者则拥有资本市场上巨大的想象空间。因此,假设在业务真实且不是纯的前提下,用户数、交易量和投资人认知程度较高的平台,特别是创始人有着明确资本运营意图或者已经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平台,在同样遭遇坏账的情况下,其兜底的意愿会强很多。虽然目前国家暂停PE类机构融资权限,但资本市场对P2P平台依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五、国内的、配套法律法规的健全及投资人教育
  借鉴欧美发达市场的经验来看,债权市场乃至有朝一日都有可能被打破刚兑。但依目前的情况来看,各方都还没有做好迎接打破刚兑的到来: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度尚未健全,对P2P的监管也还在一个从无到有的萌芽状态;平台距离监管要求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运营、资金管理、风险提示等等方面并未改善;投资人教育不到位等等。将来随着整个市场环境的陆续改善,打破刚兑一定是伴随着更好的措施和风险教育的(像现在这样动则血本无归确实很瘆人),所以作为投资人,也不必成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做好功课,且行且看。
  最后,一个小故事送给所有从业者:
  据说很多德国小作坊造的锅都能使用上百年,有一天一个中国商人问德国一锅匠,你造的锅具100年都用不坏,那你每造一口锅不是至少损失了一个客户?德国匠人回答道:德国有8000多万人口,我每卖一口锅,就会有一个人替我宣传几十年,我还怕我的锅没有人买吗?
  用心做好你们的锅,刚兑神马的,那都不是事!
文章系作者授权发布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贷之家官方立场,如需刊登转载,请注明来源网贷之家并注明作者,违者必究。
相关阅读:
文章总数5篇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要做P2P网贷&解除系统故障之忧是基础
据统计,今年三月份相关问题平台达到56家,其中跑路平台占到六成,问题平台的主要问题集中在风险控制能力薄弱。分析原因还是监管措施的缺位,P2P注册门槛过低,导致在质量上良莠不齐。一些不成熟的平台缺乏金融专业人才,经营管理方面缺乏从业经验,当平台出现坏账也没有能力兜底。在当前法律手段并不完善的情况下,由此可见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风险控制应该从网贷系统入手。要做P2P网贷,首要任务即解除系统故障之忧,从根本上为保驾护航。仔细甄别网贷系统服务商,应该选择那些能阻挡黑客攻击、账户资料泄露、资金盗取等系统漏洞的网贷系统。据悉,达到国内顶级技术的聚宝盆网贷系统针对风险控制能力薄弱的P2P平台定制了一套严密的风控技术。案例显示,采用聚宝盆系统的平台包括微投网、九牛资本等在国内的十几家P2P网贷平台,自平台运营以来,系统稳定,安全可靠,出现在负面新闻的概率接近为零。
目前以自律为主的P2P行业,风险控制最应考察的层面是道德风险。遇到那些卷款跑路的老板,损失可不是一般的严重。针对以上的现状,如何控制老板的道德风险?首先要考察老板创办平台的目的,挣钱、提高社会地位都是正面的,如果是还债或者借款一定要敬而远之,另需考察创始人或者创始团队的背景,即有没有金融或者互联网的创业背景,如果没有相关经验,或完全是外行,这里面的风险就大了。
近几年来,行业发展迅猛,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9月底,全国正在运营的网贷平台共计约1438家,2014年以来新上线达到960家,预计到年底运营P2P平台数将突破1700家。
在数据庞大的P2P行业下,为了寻求自身发展,P2P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在这些模式中,抵押类和担保类的平台相对安全,信用担保模式的平台相对风险控制弱。在目前比较知名的平台中,以经营车辆抵押贷款的“微投网”领跑车贷平台,代表着也由最初的拼爹时代真正进入拼风险时代。
除此之外,行业市场的完善离不开行业的监管。P2P网贷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还处于稚嫩期,监管政策迟早会下来,而且并不会很遥远,我们应该积极、正面地看待这个朝阳产业。
比贷网是厦门蚌壳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专业的p2p资讯及导航网站,网址http://www.bidainet.com。欢迎关注比贷网微信公众号:bidainet,及时获取p2p网贷资讯。
<img ALT="比贷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11.sinaimg.cn/orignal/005QrEpxgy6OqhtnB5E6a&690" NAME="image_operate_11580"
TITLE="要做P2P网贷&解除系统故障之忧是基础"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兜底扶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