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的社会福利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若干建议和对策--《世纪行》2009年03期
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若干建议和对策
【摘要】:正200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此后人口老龄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预计2020年将达到2.4亿,占届时总人口的16%。预期到年,这一比重将更高。可见,我国已进入"未富先老"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面临
【作者单位】:
【分类号】:D669.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瞭望;1986年31期
魏红;;[J];国际展望;1986年09期
王兆明;[J];中国劳动;1988年03期
张如舜;[J];中国劳动;1988年10期
;[J];瞭望;1988年42期
李天庆;;[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88年03期
王珣;[J];理论前沿;1989年53期
李秀英;;[J];日本研究;1989年03期
宋朝晖;;[J];国际展望;1989年08期
韩铎;[J];日本学刊;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曲镭;;[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林壁符;龚张念;;[A];老年学论文集(二)[C];1998年
林子利;;[A];老年学论文集(二)[C];1998年
王元慧;;[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李磐;;[A];江苏老年社区服务——学习贯彻老年法暨老年社区服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雷星晖;张庆洪;;[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A];充分利用老龄人才资源为科教兴国做贡献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林擎国;;[A];老年学论文集(三)[C];1998年
林海等;;[A];中国营养学会第四届老年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邬永兰;焦广宇;周春凌;;[A];中国营养学会第四届老年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吴小平;[N];中国保险报;2000年
胡伟业;[N];中国保险报;2000年
冯华;[N];中国教育报;2000年
许茹;[N];中国矿业报;2000年
曹枫;[N];中国老年报;2000年
周卓;[N];中国老年报;2000年
王宁;[N];中国人口报;2000年
马红;[N];中国审计报;2000年
王金明;[N];中国水利报;2000年
沈彤;[N];中国税务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文清;[D];河北医科大学;2000年
关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刘焕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林志宗;[D];复旦大学;2005年
周耘;[D];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5年
王习明;[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赵军平;[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李银珩;[D];吉林大学;2006年
李方舟;[D];西北大学;2006年
刘渝琳;[D];重庆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军慧;[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刘慧玲;[D];广西大学;2001年
崔玉杰;[D];北方工业大学;2001年
陈志云;[D];暨南大学;2001年
马晓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张徐;[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刘海荣;[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郭嫒斌;[D];厦门大学;2001年
潘银洁;[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李鸿烈;[D];重庆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您的位置: &
提高生存技能应对老龄社会挑战
优质期刊推荐吴玉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日08:15&&&来源:
原标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我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人口老龄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联合国第二次世界老龄大会提出的“积极老龄化”理念,获得了全世界老龄界的认同。党的十八大和新修订的《老年法》明确指出,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必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走中国特色的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
  战略应对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老龄化进程中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也将长期存在。因此,新修订的《老年法》确定“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所谓长期战略任务,就是要有长期战略思维、长期战略规划、长期战略准备和长期战略对策。要有长期战略思维。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老龄化社会是全新的社会形态,不仅仅是解决养老问题,解决其他问题,都必须考虑到人口老龄化这个重要因素。要有长期战略规划和长期战略对策。由于人口结构变化的长周期性和复杂性,应对人口老龄化不能靠应急,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必须总体规划,超前设计,分步实施。必须从战略高度、长远角度来进行全面规划,从制度和政策法规层面来进行顶层设计,防止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走弯路,甚至走错路,制定适应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和行动纲领。
  积极应对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人口老龄化具有不可逆转的特征,只能积极应对,不能消极回避。在联合国提出“积极老龄化”理念之前,一部分国家政府和学界对人口老龄化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担心劳动力老化、劳动力素质下降,影响经济发展,担心老年人过多,家庭和社会抚养负担过重等。“积极老龄化”理念提出后,改变了人们对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传统认识,人口老龄化不仅有“危”也有“机”,老年人也不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因此,要树立积极的老龄观,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积极的政策、更加积极的行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要转危为机,人口老龄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挑战,也有发展机遇,我们既要迎接挑战,也要抓住机遇,特别要抓住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庞大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把沉重的“夕阳事业”办成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要充分发挥老年人潜力和作用,老年人有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的优势,要调整社会政策,破除影响老年人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阻碍,吸纳更多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老年人独特的作用。既要看到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又要看到我国社会制度、组织体系和文化传统的特殊优势。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集中办大事的制度和组织优势,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孝文化传统的国家,尊老敬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家庭养老是我们的传统,这些优势将在今后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综合应对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长周期、深层次的,因此,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的宏大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各方面的积极性,既要建设“硬件”,又要完善“软件”,建立全社会责任共担、综合应对的体制机制,也就是按照我国老龄工作方针“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要求,构建大老龄工作格局。应对人口老龄化,政府的责任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应当在建立制度、完善体系、提供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等方面承担责任,特别是在制度建构和政策设计上,必须吸取西方高福利国家的教训,立足我国特殊的国情国力,着眼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但是,政府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只能承担有限责任,政府既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特别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让发挥社会力量“唱主角”,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要根据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软”实力,随着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软实力”将越来越重要。要加大敬老爱老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要借鉴西方国家对公民道德和诚信信用情况进行评估的做法,把尊老敬老情况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作为择业、晋升、上学、考评的重要依据。要弘扬家庭养老的优秀传统,在强调居家养老的同时,不能削弱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我国历史上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老年人生活在几代同堂的大家庭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保障,靠的就是大家庭的集体力量。必须指出,今后无论国力如何强大,政府责任如何强化,社会化养老服务如何发达,也要坚定不移地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家庭仍然是养老的第一居所,特别是家庭提供的生活护理、精神慰藉、亲情关爱等是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
  科学应对
  人口老龄化看似是一个老问题,其实是一个新课题。人类社会对个体老龄化认识得很早,从有人类社会以来就知道个体老龄化,但对群体老龄化及其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认识得很晚。从法国1864年成为第一个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到现在虽然已经150年,目前全世界已经有90多个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但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人们才开始逐步认识到群体老龄化及其深刻影响。我国从200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只有15年时间,各种组织和公民对人口老龄问题的认知程度总体较低,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性、特殊性缺乏了解,对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缺乏责任感和必要准备。相对于我国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的要求,目前我国老龄问题研究,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探索中国特色的应对老龄化之路,需要理论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努力。
  (作者为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热点关键词浅析社会老龄化的挑战及应对措施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析社会老龄化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龙源创新数字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请在APP上操作
打开万方数据APP,点击右上角"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您登录的个人账号与机构账号绑定,绑定后您可在APP上享有机构权限,如需更换机构账号,可到个人中心解绑。
检索详情页
{"words":"$head_words:中国+$head_words:老龄化+$head_words:现状+$head_words:措施+$head_words:建议","themeword":"$head_words","params":"$title:中国社会老龄化挑战及应对措施"}
&&&中国社会老龄化挑战及应对措施
中国社会老龄化挑战及应对措施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老龄化,中国社会老龄化有着老龄人口数量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等特征.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诸多不利影响,为应对社会老龄化,中国政府采取了建立并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措施.除此以外,还需要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完善立法、发展老龄产业、制定合理的人口规划等举措来更好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摘要: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老龄化,中国社会老龄化有着老龄人口数量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等特征.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诸多不利影响,为应对社会老龄化,中国政府采取了建立并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措施.除此以外,还需要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完善立法、发展老龄产业、制定合理的人口规划等举措来更好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请输入添加的标签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实名学术社交
个性化订阅推荐
快速查看收藏过的文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欧的社会福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