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否一门好小区门面做什么生意好

判断是不是一门好生意-毛利率 - 简书
判断是不是一门好生意-毛利率
营收只能反映这个公司有没有达到规模经济,至于要判断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应该从另一个指标:毛利率来看。今天复盘五大数字力第三个模块“盈利能力”的第一个指标:毛利率。一、盈利能力概述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判断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要看6个指标,分别是:毛利率营业利润率经营安全边际率净利率每股收益(EPS)股东报酬率(ROE)
判断公司“盈利能力”6个指标中的权重
今天学习了第一个指标“毛利率”。二、公式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分子: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1、营业收入:(1)、报表中的营业收入: 包括了 【主营业务收入】 和 【其他业务收入】,不包含【营业外收入】;(2)、营业外收入: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入,例如:政府补贴、罚款收入、捐赠等;(3)、我们计算毛利率的时候,是用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营业收入 (这里的营业收入,包含主营和其他)。2、营业成本:指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成本。营业成本又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他们是与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相对应的一组概念。同营业总成本是两个概念。营业总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有的成本支出,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公式:营业总成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三、实例计算以“智光电气”数据为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上图所示:2016年营业收入13.98亿,营业成本10.47亿,代入公式得出:毛利=3.51亿,毛利率=25.11%。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与《财报说》结果核对一致。四、“毛利率”指标分析“毛利率”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各行业之间可能差距很大。“毛利率”高的行业俗称暴利行业,“毛利率”低的行业不计其数。因此具体行业要具体分析。比如餐饮行业,由于其费用很高,所以毛利率通常要在50%上下,才能有足够的利润支付高额的经营费用。相对来说,传统行业的毛利率就比较低,比如“铁路建设”行业的“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两家公司的毛利率基本都在10%左右。所以,看财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收集行业数据,培养自己的行业感觉。“毛利率”特征:(1)特征1:毛利率越高,代表这真是一门好生意!毛利率越低,代表这真是一门艰难的生意。如果毛利率是负的,代表这真是一门烂生意,坚决不能投资!MJ老师建议不要投资任何“连续三年毛利率都是负值”的公司!(2)特征2:如果一个行业是挣钱的,那么就会有其他人参与竞争,这样毛利率就会慢慢下降。(3)特征3:毛利率是一个相对平稳的指标,如果出现突变,一定是出现了重大转变,我们要去研究到底出了什么重大事件!因此,看毛利率要五年一起看,从数字中看到趋势,而不能只看一年。总结“毛利率”这个指标想告诉我们两件事:1、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2、看五年的毛利率变化,这家公司是否有长期稳定的获利能力?
今天开始学习第三模块“盈利能力”,看看要投资的公司做的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一、盈利能力概述 判断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要看6个指标(权重): 毛利率(20%)、营业利润率(20%)、经营安全边际率(20%)、净利率(10%)、每股收益(EPS 10%)和股东报酬率(ROE...
= 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越高越好.C1 毛利率
← (本文详讲)C2 营业利润率C3 经营安全边际率C4 净利率C5 每股盈余(EPS)C6 股东报酬率(ROE) 概念 维基百科 解说毛利率( Gross margin ),又称销售毛利率,是一个衡量盈利能力...
学习完第一、第二模块“现金流量”和“经营能力”之后,今天开始第三模块“盈利能力”的学习,一起来看看我们所要投资的公司做的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一、盈利能力概述 判断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要看6个指标,分别是: 毛利率营业利润率经营安全边际率净利率每股收益(EPS)股东报酬率...
一、核心概念 判断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要看6个指标,分别是“毛利率、营业利润率、经营安全边际率、净利率、每股收益(EPS)和股东报酬率(ROE)。 这六个指标,对于判断公司“盈利能力”中的权重如下: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个指标“毛利率”的学习。 二、核心公式 公式很简单:毛利率...
明天要去参加笑来老师的区块链线下课程,可以见到很多社群中的战友、同学,有投资、理财、读财报、区块链、写作、英语、心理学、声音练习等各领域的大咖,几乎都是笑来粉、得到迷。 笑来老师说见到活人做到很重要,即将见到“做到了的活人”们,小激动。 今天没带电脑,下面的课程是用折叠键盘...
这两天都有写一点东西,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发在微信的公众号上,一个没人关注的公众号。 今天也没什么东西写。心情不好,怎会有心思写东西。内心全是郁闷,即使写,也不过是发牢骚而已。 一直以来酒量也非常浅,但是这几个月稍微提升了一点。以前喝一罐RIO就有点轻飘飘的感觉,现在喝完都...
可爱的小侄子小侄女
作者/席笛海
(作家、诗人、独立音乐人) 八月底,父亲在一次来电中说,三岁半的小侄女和两岁半的小侄子要上幼儿园读书了,我高兴地在电话里头追问:“他们答应你们要去上学啦?不是说要等他们爸爸...
那次我们在剥花生吃,他剥完伸手递花生给我吃,我拿了一颗,留了一颗给他。我在剥最后一颗花生,他没拿到,剥完伸手递花生给他吃,有三颗花生仁,他本来只想拿一颗,但我说:都拿吧,我不吃了。但其实我是想吃的,要不然我为什么要拿这最后一颗。一直以来我觉得我爱他多于爱自己,因为我自己都不...
【日更188】 以前看到过一句话,叫做“只要真写,就只能真思考”,这几天我对这句话的感受尤其深刻。 就拿今天来说,至少又在电脑前干坐了两个小时以上,翻来覆去想要找一个“可以写的话题”,但是,还是没有找到。说起来每天接收的信息不算少,但是能真正引发思考的仍然寥寥无几,大部分信...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大风号出品
知识付费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知识付费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我们自从上幼儿园就知识付费了,买各种学习用品,书籍,听老师讲课都是为了学知识而付费,而且代价是高昂的,现在一个幼儿园4年上下来,需要10万人民币,想想看,为自己在网络上订阅一个199元的学习产品相比,可想而知。2016年随着支付工具的方便,很多自媒体人在某些平台开通了付费阅读,但是目前大家也都知道都是一些粉丝众多的自媒体人,人家都叫大咖,这些人因为有了众多粉丝知识付费才变的有意义,但真多80%的草根自媒体人来说,这就是像是水中月,镜中花,好看但捞不着。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网络时空差,让知识付费成为一门生意在传统生意里面,有一个叫地域差,生意人可以把这个地方的产品换个地方加价卖出去,因此叫商人,利用地域差来获得收益,在网络的世界里,也是一样的,因为网络世界里也存在者一个时空差,怎么理解呢,比如,你分享了一个好知识,可能是我需要的,但是我没有关注你,不是你的粉丝,所以不知道,你在你的世界,我在我的世界,两个时空的人,除非我到你的世界里去,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我需要的知识,找不到人给我提供,就算你收费也可以呀,但是这个人在哪里?于是就火爆了分答这样的平台,恰好解决了网络时空差的问题,我需要知识找专家,因此让知识付费成了一门生意。第二,人越来越懒,让知识付费成了一门生意现在百度经验,知乎,豆瓣等都可以搜素到你要的知识,你只要动动手指,打几个字可能就能找到你需要的知识,虽然答案很多,但可以挑选自己觉得好的可以采纳,但是这个动作都不愿意去操作的人越来越多了,人们更希望我什么都不用动,你就给我提供我所需要的知识,我愿意付费来买自己的懒,我关注你,就是因为你有我想要的知识,你说收费就收费吧,只要我能承受,我也愿意给你支付的,省的我去书店买书看,买书也是需要费用的,像喜马拉雅很多音频都是解决这个问题,让知识成了一门生意第三,时间成本越来越高,让知识付费成了一门生意网络时间,好像大家都越来越忙了,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都用在看手机了,手机上有什么呢,手机上内容太多了,我根本就看不过来,电视剧都没看完呢,那有时间搭理你,你就直接说你有什么好知识,直接甩过来,我需要就给你付费,别浪费我时间,忙着呢,电视剧正精彩的呢,在以前,这都是闲时间,没事的时候才打个游戏,看个电影啥的,但在现在,看电影都成了挤时间,因为要看的东西太多,忙不过来,眼睛只有一双,同一时间只能看一个东西。第四,内容泛滥,也让知识付费成了一门生意随着内容平台的大爆炸,知识好的坏的良莠不齐,泛滥成灾,真正需要知识的人很难从众多知识中选择出自己需要的,以前朋友圈内容每条都新鲜,打开看看,现在,一直往上滑,手都滑酸了,还没有找到自己需要的,朋友圈变了吗,没有变,只是信息太多了,找不到自己想看的了,因此,如果有一个人说我帮你找,你只要付费就可以了,有些知识大咖就干起了为别人过滤知识的生意。在未来,知识付费就是一门生意,知识是一个产品,如果你也想做这门生意,不是写写文章,做做视频就能够可以的,需要把他当作一门生意,当作一个产品来经营,倒卖知识也是一们生意,生产知识也是一门生意,就看你如何把握它,有生意就有商机,有商机就能赚钱,谢谢大家!豆芽哥,《新媒体运营入门到精通》 主编作家,更多问题可以咨询 微信 douyafen8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扫码下载APP
您是个人用户,您可以认领企业号
账号密码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我同意并遵守
免密码登录
获取验证码
我同意并遵守
第三方账号登录
Hello,新朋友
在发表评论的时候你至少需要一个响亮的昵称
&>&无人货架是不是一门好生意?风险投资人是这样说的
无人货架是不是一门好生意?风险投资人是这样说的
时间:11-09 11:56
阅读:63829次
转载来源:虎嗅网
最近几个月,资本圈像约好似的,密集投资办公室零售,目前基本都是天使轮与A轮,不完全统计投资金额已达数十亿级别。
资本嗅觉一直是很灵敏,这些风投公司如何看待办公室零售的?通过公开信息,以及云阳子的个人理解,整理如下:1.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韩彦2017年9月,光速中国创业投资基金领投猩便利1亿元天使轮融资。韩彦表示:“今年新零售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从智能货柜到无人便利店,再到无人货架以及升级版的便利店。它们的本质上仍然是供应链、大数据、物流配送的逐步升级。因此我并不看好单个做无人货架的企业。” 韩彦认为,办公室无人货架虽然接近消费者,但空间限制很难形成一个产品丰富的零售场地。智能便利店则从另一维度有效的补充了无人货架的短板。猩便利推崇蜂窝模式,即新型便利店+办公室无人货架+电商“三位一体”的立体攻击模式。2.IDG资本董事楼军IDG的楼军对无人货架看好,番茄便利获得了IDG数千万元投资,果小美也获得了IDG的千万美元级别的A轮投资以及3000万人民币的Pre-A轮投资。IDG资本楼军认为,无人货架在今天的用户移动支付的习惯的前提下,可以延伸出很多创新的零售渠道和零售场景。特别是很多开放式的零售场景,是以前没有的。办公室迷你零食吧最“性感”的地方在于,把便利店一部分的品类搬到写字楼的楼上去,这样的场景离用户更近。其认为无人货架是个500亿左右的市场。随着猩便利的扩张加速,IDG资本楼军直接促成果小美与番茄便利合并。9月28日,办公室无人便利货架果小美与智能零售货柜番茄便利实现战略合并。果小美推崇聚划算O2O模式,即线上聚划算+办公室无人货架。3.云启资本创始合伙人毛丞宇云启资本是哈米科技的天使投资方,其创始合伙人毛丞宇表示,看好办公室零售,看好“封闭场景+固定人群+高频消费+基于数据的精细运营能力”的商业模式。云启资本也投资了智能商品贩卖机——魔盒CITYBOX。云启资本对开放式无人货架与封闭式智能贩卖机,都看好或各压一宝。4.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徐炳东纪源资本投资了智能商品贩卖机——魔盒CITYBOX与领投缤果盒子。徐炳东表示:“GGV看好办公室、办公楼以及其他封闭、半封闭的新型零售场景,办公室零售不等同于办公室铺设,我们更看好智能、供应链和运营,任何新型业态的零售脱离不了零售的本质。”纪源资本对办公室零售与社区零售都押宝,更看好封闭式贩卖机与便利盒子。5.蓝驰创投中国执行董事吴佳捷蓝驰创投A轮领投了果小美,吴佳捷认为:“无人货架也会像外卖和团购,迅速的收拢,不过资本已经熟悉这个玩儿法的情况下,团队竞争更激烈、基础设施更完善的格局下,收拢的时间会比团购和外卖更短,可能会在两、三年内快速的收拢。”归因总结一下,支持无人货架派的三个核心观点:看好办公室零售这个赛道,有好几个投资人,认为至少有百亿级别市场规模;必须要有开放式无人货架,这是快速拓展点位的利器,缺一不可;必须要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而且线上销售占比高,所以目前参赛选手,以互联网电商人为主,创始人都有团购系或阿里系等电商背景。也有投资人坚决反对,理由也充分: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江澜,曾在《为什么我没有投无人便利货架》一文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无人货架门槛不够高,市场上很快会进入很多个玩家,难防守。但从货架投放来看,现在各家的做法差别不大,商品差异也不大,大家都在齐头并进向前冲的阶段。”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则表示:“单纯用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来理解新零售事实上是走偏了。因为交易相关方太多,无人便利货架不太可能出现爆发式单量增长。”云阳子归因总结一下,反对无人货架派的三个核心观点:1.货损问题难控。从现有货损率数据看,5%以下,10%以下,20%以上,30%以上的都有,货损率不好控制,赌人性的商业模式是没有前途的。2.高成本问题。因为低门槛,所以容易导致恶性竞争抬高经营成本。比如:抬高入驻费,临期商品恶意掉包等。铺设一个无人货架点位的初始成本从几百元,元,目前抬高到2000元以上了。铺10万个点位,初始入驻成本需要几个亿。3.低人效问题。按照现有数据,假设一个点位日销平均50元,铺10万个点位,日销500万,按照250个工作日,年度销售12.5亿。10万个点位,天天补货维护终端大致需要2000人,这种商超商品年均产值几十万的人效是养不活新零售企业高人工成本的。高成本,低人效,货损不可控,一句话:无人货架这种模式不可行。所以极少有实体便利店从业者看好这个赛道,中百集团总经理万明治说,这个赛道的终局可能是“下一个分众”。办公室零售无人货架,支持派与反对派的观点泾渭分明,看起来各有各的道理。但一定有对错,这是新零售时代经常会遇到的认知冲突问题。云阳子特别采访了两位在新零售领域深耕已久的投资人,是否看好办公室无人零售这个赛道。联商网董事长天使湾创投CEO庞小伟的观点是:“我觉得有很好的未来。无人零售是一种创新的零售形式,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和移动支付等技术的支撑,将零售的最小颗粒从之前的便利店更推进了一步。更重要的是站在消费者角度,无人零售通过更加精准的SKU组合、更加快捷商品获取,高效的支付方式,创造了新的用户价值。这个业态是不是好,最终消费者会给出答案。”专注大消费领域的弘章资本创始合伙人翁怡诺的观点是:“无人货架总体上还是一个零售本质的生意,零售本质是供应链生意,网络端是流量端获取方式。再快也需要一点点铺设,没有网络密度的零售就没有供应链效率。目前还是在跑通单一网点效率验证的过程,反推供应链端的逻辑。我们主张再看看数据和供应链逻辑,再下注投一家。而不是光有流量逻辑,场景的通用性需要进一步验证。”前几天,猩便利A1轮融资3.7个亿,领投的是红杉资本,跟投的有华兴资本,都是国内顶级资本公司。要相信这些顶级风投,可能会看错公司或人,但是绝对不会看错赛道的。办公室无人零售这个赛道基本上被风投机构们认可,但是开放式无人货架或许是阶段性产物,以后可能会进化为一个加了门的开放式无人货柜,或者是变成扫码开门的半开放式无人货柜。这一切都需要让市场来检验。
声明:本文由红小包企业号发布,依据企业号用户协议,该企业号为文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创头条作为品牌传播平台,只为传播效果负责,在文章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继续承担甄别文章内容和观点的义务。
如何获得更多用户分析?
1.发布优质、独家、原创的内容稿件。
2.稿件发布后,可以尝试使用红包悬赏方式邀请用户为您进行分享、传播。
3.您可以将稿件分享到公司群或其他社交渠道,增加曝光及被用户分享几率。
关注企业号
TA的其他文章
103996次阅读
556908次阅读
45187次阅读
46884次阅读
101482次阅读
24小时热文
1.9万次阅读
1.2万次阅读
5325次阅读
5312次阅读
4960次阅读
4823次阅读
4806次阅读
4797次阅读
53您已经赞过了
阅读下一篇
ofo小黄车遭起诉案开庭原告要求停用小黄车商标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深度思考:“共享单车”是一门好生意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teenager,虎嗅获授权发表。最近摩拜单车和ofo陆续融资到了亿美金级别的钱,媒体的各色文章中共享单车这个词频频出现,共享经济的呼声抬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并不认为一辆自行车大家都可以骑就是共享经济,很多本来应该是私人配置的东西变成公共的了,社会上并没有叫他们“共享XX”,比如,厕所,没有什么厕所叫共享厕所的,虽然性质和共享单车很像。所以,摩拜单车和ofo的模式更准确的说法是公共单车。&诚然叫公共单车会听起来不那么时髦,因为全国很多城市都有,基本国际大都市都有,杭州做的还很好,台北也有。区别是虽然是本质的有固定停车地点与否,但是性质是一样的。政府的态度:认可意义,但仍未有定论&那么既然是公共的,是否需要政府来协调?因为公共的物品必然占用公共资源,道路是公共的,在未经政府许可、未有招投标流程的情况下,私人公司是否可以直接占用公共资源,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部分?&香港和台湾的公共单车是需要招投标过程的,国内一般是政府主导的,看最近对杭州市公共单车的描述:“王国平(时任杭州市委书记)舍弃了同为政府部门的城管局和纯企业性质的公共自行车商务租赁商上海龙骑天际……任务交到了杭州公交集团手上。”(第一财经周刊,2016年第27页)不确定是否有招投标流程,但是可以确定是有多方有意向参与,政府权衡之后赋予的经营权利。在考虑的时候,王国平考虑了“公共自行车和公交结合的紧密度”、“市场化运作保证公益运行”等非盈利性的因素。&然而在国内创新企业的发展远远快于政府的监管,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大前提下,貌似政府可以容忍私营企业公共单车项目的存在。这个和网约车一开始就是和黑车纠结不清不太相同。&根据网易一篇报道,“上海今年将投放10万辆摩拜单车”,文中提及了徐汇区政府漕河泾开发区园区服务中心和摩拜单车达成了协议,该中心认可摩拜单车对交通的价值。关于漕河泾开发区,是徐汇区的一个重点科技区域。根据网络上的其他报道,这个协议是在10月15日徐汇区政府主办的一场活动上宣布的,但是徐汇区政府寄希望于摩拜单车的不是解决通勤问题,而是“可复制的智能共享自行车的发展模式与管理标准”,“利用摩拜单车积累的大数据为城市慢行系统规划提供参考”。看文章的口吻,政府是认可公共单车对城市交通的积极意义的,但是是否由摩拜来完成这个使命,尚未有定论。&这样看来,私营的公共单车并不是那么让完全让政府头大和排斥。摩拜单车和ofo的一些问题,比如随意停放,在市政管理机构的眼里是存在问题的,比如杭州市的公共自行车停车桩都是建设在宽度超过3.5米的人行道上,这个是王国平牵头协调,杭州市政治理中央最后定论的,也是是说自行车的停放的确产生了问题。&无论如何,中国政府在越来越宽容私有经济。&运营成本:台北城市自行车盈亏平衡点每天8次&摩拜单车的制造成本大约在3000元,网络上比较流行的版本,因为其一体化的设计、充电的花鼓、不间断的GPS等原因。小鸣单车的预期造价是1200元。我们这里不讨论ofo,按照我自己自行车被偷频率的经验,ofo比较容易偷,而且容易出手,因为任何人在街上骑ofo,都没有人会怀疑这个是被一辆偷窃的车;所以ofo更像一场社会实验,并且在偷窃率这个变量没有确定之前,难以估算其商业价值。&公共单车的运营成本大约是多少?按照杭州市的公共自行车的分析和报道(第一财经周刊,2016年第27期,p76-79,下同),每年车辆的维修费用在300多万。杭州市目前有8.1万辆车,即一辆车的每年维修费用是40元上下。同时,该项目的负责人说,如果采用更昂贵的车辆,维修成本会下降。杭州市的公共自行车的整体运营成本是8000万,未披露构成。&在网络上可以找到的另一份公开文件是一个很小的公共单车的计划书,香港的“沙田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單車網絡發展工作小組自助單車租借系統可行性研究”初稿。&对应的车辆是采购价在1200港币的自行车,计划书中申请采购80台。其中每月的维修零件、调运单车的成本在3000元(不包括人工成本),折合每台每年450元港币。这个金额比杭州市的每年40元多出了不少,从字面上理解,包含了调运车辆的费用。因为公共自行车,即使有固定的停车地点,供需关系仍然不是完美匹配,所以总有车辆被停放在较远的需求较少的地方。&我们看一个典型的自行车行使路线,起始点和终点都比较偏远。在偏远的地区供需波动性更大,所以公共自行车有调度的需求。&&我们无法估算调度成本是多少,以及总体运营成本的明细。如果简单粗暴的用沙田区的减去杭州市的,大约是350元一年。另外根据北大方极(前身是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所)的文章,“公共自行车是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定价上就直接遏制了其盈利空间。普通公共自行车每辆采购价600元、日常维护费用约为800元每年,且只能保证两到三年的使用寿命”。&这样,如果我们仅计算损耗和运营成本,以3年运营期为例,3年的总成本在1150元左右。这个数字只能作为参考,因为车的工艺本身不一样,维修费用不一样;其次因为摩拜单车是无桩、随意停放的,调度成本应该非常的高,因为要把闲散的车辆从需求少的地方每天运往需求多的地方,因此每天的维护和调度是必须的。这是一个有待分析和验证的变量,不过估计摩拜单车自身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就城市公共单车运营总成本而言,杭州市是8000万每年,车均1000元/年;另外根据网络报道,广州3万辆公共单车每年的运营成本料将超过4000万元,车均1333元/年,但是一半是人力成本。因为有桩的公共单车和无桩的摩拜、小鸣成本结构不一样,所以总体运营成本只能作为参考。&另外,车辆还存在损耗。摩拜单车的创始人对媒体披露过,在上海投放3个月以来,损耗是10%。另外北大方极的文章显示,广州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一年约亏损3000万元,2010年投入的5500辆自行车,运营了约两年就损失了500辆。所以我们可以假设一辆生命周期为三年的公共单车,损耗率在10%。这样提高了实际成本10%。&另外一个关乎成本的是注册用户,按照摩拜单车的3000元造价、10%的损耗和299元保证金,每量车必须支持11个注册用户才可以现金投入上平衡。如果在上海投放10万辆,需要100万个注册用户,这个占了上海人口的4%。&通过Talking Data的数据,我们看到8月底摩拜单车覆盖上海北京两个城市,对中国手机用户的覆盖率大约是0.08%,因为全城热议,这个数字在9月底10月初提高到了0.2%左右。如果中国有10亿的活跃手机用户,那么这个数字对应的安装量是200万,正好每个城市100万。这是乐观估计。考虑到不是每个用户安装后都支付押金使用,所以可以确定是目前摩拜的订金现金流不能支持其制造成本。另外,我们看Talking Data提供的活跃数据,10月初这个数字为0.02%到0.03%,则对应大约20万到30万的活跃用户。这是悲观估计。&无论如何,摩拜还在增长,并且因为其口碑效应,广告费投入很少,且规模效应明显。对比台北市城市单车停车点和使用频率的数据,杭州在2009年大幅增加了服务点和车辆之后,2010年和2011年每辆车的使用频次明显增加;台北在年三年都持续的增加了服务点和单车的投入,对应的每日每车使用频次也从1.62提高到了9.69。&盈利空间:&广告收入被高估了按照摩拜单车的成本、押金沉淀、损耗、运营成本、调度成本,完全简单粗暴参照上面的成本分析,则为3000元成本、押金沉淀299元(悲观情况10万活跃用户/城市)、10%损耗、40元维修成本/年、调度成本350元/年。3年的每车车本是4170元。对应每天的盈亏平衡收入为3.85元。&参考媒体报道,杭州和台北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的使用频率为3.75和7.93次,这个数据考虑到了天气等其他情况,是全年数据的平均。但是因为这两类车2015年可统计期间,前面部分都是免费的,所以会刺激实际的骑行次数。2016年台北单车全面收费,之后的数据对比将更有意义。而无桩公共单车的消费频次理论上会更高,小鸣单车的商业计划书中,该数据假设为每天7次。不过按照台北Youbike的估算,台北城市自行车盈亏平衡点在每天8次。&下图是台湾一所高职学校根据300份问卷的调研数据,验证了免费对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刺激作用。就单车本身运营而言,虽然车的寿命、骑行次数直接的关系到了盈利能力,但是就资金流动而言,活跃用户和沉淀资金的能力是短期内更关键的指标。&在此之上,单车可能有广告效用,因此可能收取广告费用,但是可能较少。杭州市公共单车的收入,每年5000万元的停车棚广告,和2000万元的模式输出。媒体也报道南京市的公共自行车广告招标3年总标超过了8000万。但是上述的城市公共自行车均有固定的停车桩,包含了广告展示位置。无桩的单车,广告展示位置只能是在车上,不够明显,广告效果未知。如果考虑APP的内置广告,可以对标的则为以运营为主导的滴滴广告模式或者类似工具类的APP的电商或者展示广告模式。2015年滴滴的广告仅为2亿元左右的收入,而滴滴的覆盖,依据TalkingData的数据,接近9%,是摩拜单车45倍。考虑到作为媒体,广告价值和覆盖不是线性关系而是指数关系,所以摩拜单车作为一个APP媒体渠道尚未有明显的广告价值支持运营活动。如果对标工具类APP,因为每日打开是频次低,每次打开时长短,可以对标墨迹天气或者wifi万能钥匙,均为日活在千万级别的工具类APP,但是预估每年的广告类收入在一亿以内,而以摩拜单车APP的体量,目前还比较困难。&最后是一般APP创业公司都会提及的大数据价值。诚然徐汇区市政府和摩拜的合作显示自行车行使数据对政府研究和规划市政交通有补充价值,但是其他商业价值并不直观。市场上存在不少拥有数据的公司,但是数据维度是否丰富、能否清洗数据、提炼商业价值,是一个漫长而且艰难的过程。与作者交流,添加微信:Tonyzhu830,请告知职业和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点拾(deepinsightapp)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67974.html
未按照规范转载者,虎嗅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最多15字哦
后参与评论
COO(首席运营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门面做什么生意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