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砍伐自家种植的经济作物种植项目树林卖,但是人家都是这个位置不属于我们县土地,那就没法办砍伐证,请大家指点

关于“印度森林之子”的新闻 | 自然控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178411人加入此小组
是在凤凰网上看到的新闻,觉得挺震撼的。在看过诸多类似“破坏”后,看到这个,突然有种某个地方被打开了的感觉。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说道植树造林连杨善洲同志的成绩都上不了鸡汤文足以说明中宣部的战五渣。楼主先看看国内的再感动。
文中开头说 “自从1900年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导致岛上的土地质量变坏,季风导致优质土壤大量流失,慢慢变成了贫瘠的荒地”,可见植被退化是因为气候变化导致。与过度砍伐破坏的植被不同,这种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退化是很难通过种草种树来改变的。550公顷是5.5平方公里,据文中说,他是恢复土壤工作进行了20年后,才可以种植比较高大的树木,也就是说他花了16年就种出5.5平方公里的森林。文中说 “过去几十年,Payeng从不间断地每天种下数株幼苗,据估计,他已栽种过万棵树木”,550公顷土地种万棵树,平均每公顷才20棵,这也太对不起“森林”二字了。如果要养活 “成群的老虎”,还要做到 “不再离开树林猎食”,5.5平方公里又太小了,我记得一只老虎怎么也得10平方公里以上生存空间才够用,“成群的老虎”挤在5.5平方公里的森林里,想不打起来都难。
植树造林我相信,但是靠植树造林造出原始森林?不敢信
植树造林我相信,但是靠植树造林造出原始森林?不敢信
引用 的话:植树造林我相信,但是靠植树造林造出原始森林?不敢信嗯,对于“原始森林”这种说法我也不太认同。不过可能是因为地处热带的关系,物种比较丰富,所以“看上去”可能比较像……
引用 的话:嗯,对于“原始森林”这种说法我也不太认同。不过可能是因为地处热带的关系,物种比较丰富,所以“看上去”可能比较像……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义务植树者,但是成绩被鸡汤化了
不管怎么,这是个好人
文中开头说 “自从1900年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导致岛上的土地质量变坏,季风导致优质土壤大量流失,慢慢变成了贫瘠的荒地”,可见植被退化是因为气候变化导致。与过度砍伐破坏的植被不同,这种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退化是很难通过种草种树来改变的。550公顷是5.5平方公里,据文中说,他是恢复土壤工作进行了20年后,才可以种植比较高大的树木,也就是说他花了16年就种出5.5平方公里的森林。文中说 “过去几十年,Payeng从不间断地每天种下数株幼苗,据估计,他已栽种过万棵树木”,550公顷土地种万棵树,平均每公顷才20棵,这也太对不起“森林”二字了。如果要养活 “成群的老虎”,还要做到 “不再离开树林猎食”,5.5平方公里又太小了,我记得一只老虎怎么也得10平方公里以上生存空间才够用,“成群的老虎”挤在5.5平方公里的森林里,想不打起来都难。
引用 的话: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义务植树者,但是成绩被鸡汤化了看来看去只能排这个说到植树造林,我们这曾经有某位省长(还是省委书记来着?),在任期间坚持搞飞机播种,这么多年下来成绩的确相当可观啊……我娘某次提到他还感叹,这么一位有实绩的领导,却没几个人记得他了……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说道植树造林连杨善洲同志的成绩都上不了鸡汤文足以说明中宣部的战五渣。楼主先看看国内的再感动。
引用 的话:看来看去只能排这个说到植树造林,我们这曾经有某位省长(还是省委书记来着?),在任期间坚持搞飞机播种,这么多年下来成绩的确相当可观啊……我娘某次提到他还感叹,这么一位有实绩的领导,却没几个人记得他了……...和杨善洲、焦裕禄一样,披了一层D的外衣后就显得不太高大上了(敌在中宣部),还有就是老外显得高大上。
引用 的话:和杨善洲、焦裕禄一样,披了一层D的外衣后就显得不太高大上了(敌在中宣部),还有就是老外显得高大上。 自己想多了吧。知道杨善洲的人中国人远比知道这个阿三的人多的是,电视剧电影都拍了还不够高大上?唯一能让真高大上的东西变得不那么高大上的,就是掺上一堆有的没的东西。另外老外显得高大上?什么时候阿三也成了高大上版的老外了?这专利不是属于白叔叔的么?还有阿萨姆邦绝大部分就是我国藏南,倒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中国人了。
引用 的话: 还有阿萨姆邦绝大部分就是我国藏南,倒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中国人了。顺便提一下:阿萨姆邦和藏南毗邻,但不是藏南争议地区;藏南争议地区在印度叫阿鲁纳恰尔邦,和阿萨姆邦紧挨着。
引用 的话:顺便提一下:阿萨姆邦和藏南毗邻,但不是藏南争议地区;藏南争议地区在印度叫阿鲁纳恰尔邦,和阿萨姆邦紧挨着。是我搞错了。。。
引用 的话: 自己想多了吧。知道杨善洲的人中国人远比知道这个阿三的人多的是,电视剧电影都拍了还不够高大上?唯一能让真高大上的东西变得不那么高大上的,就是掺上一堆有的没的东西。另外老外显得高大上?什么时候阿三也成了...看10楼。至于中宣部的渣,看楼主能被阿三感动而不知道国内类似的人不少就知道了。
引用 的话:看10楼。至于中宣部的渣,看楼主能被阿三感动而不知道国内类似的人不少就知道了。 中国搞宣传已经够鸡汤了。楼主就算不知道杨善洲,并不代表某党树典型不努力。说道植树造林,你知道带领群众植树造林七万亩的杨善洲,请问你知道带领日本民间组织在中国植树5500公顷(五十五万公亩)的高见邦雄吗?杨善洲有电影电视剧和某党在电视台上连篇累牍的宣传,高见邦雄有这些宣传力量支持吗?
引用 的话:……据估计,他已栽种过万棵树木”,550公顷土地种万棵树,平均每公顷才20棵,这也太对不起“森林”二字了...别的都说得很好,就这句话吐吐槽:你忘记了植物是可以自己繁殖的。他种下的树也许平均每公顷只有20棵,但加上树木自己自然繁殖的幼苗、小树,密度肯定不止这个数。
引用 的话: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看看第3图,高大的乔木下面几乎光秃秃的,只有贴近地面的地方有一层矮小的野草。这种严重缺乏生物多样性的人造林就是臭名昭著的“绿色沙漠”啊!
引用 的话: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再看看那位阿三哥的人造林,乔木下有灌木、蕨类、藤本植物,有高的草、矮的草……他种的不仅仅是树,而是一个物种相对多样、比较健康的生态系统。
说起造林,我想起我外婆村里的一位杨孃孃。上世纪后半叶,我外婆所在的村子因人口比较多,村里的土地几乎全部开荒成耕地了,结果是全村没有一片像样的树林,连做饭的柴火都不够烧。因此每年秋冬季节,他们村的人都会成群结队地跑到邻村的树林去偷柴火,偷砍人家的松树杉树枝(偶尔也偷树)、灌木、蕨草,连树下的松针、落叶也偷。杨孃孃貌似有轻微的精神病,在村里很受欺负,家里孩子多,劳力少,比较穷,柴火自然也不够。为了解决燃料之忧,杨孃孃想出一个让村里人觉得愚不可及的办法:把自家位于公路边上一块坡度较陡的土地用来种树。他们家种的树比较杂,以生长快的洋槐为主,也种了少量杉树和其他树木。南方雨水多,杨孃孃的植树造林运动远不如北方同行那么艰辛,在大自然麻麻的慷慨襄助之下,树苗逐渐长大,树下长出了野草、灌木。二三十年后的今天,杨孃孃那一小块坡地已经蔚然成林,每年4月,洋槐都会开出一树树甜香的白花。家在重庆的朋友,如果有机会去远郊的圣灯山玩,不妨在圣二路木家岩段找找杨孃孃的小树林。它就在那三层盘山公路的最上一层,树林上面一端的对面是一口池塘,下面一端对面的石壁上有几尊石雕的菩萨像(最近几年有善男信女在这个地方修了一道金属栏杆,菩萨像上通常挂着还愿的红布)。论鸡汤浓度,杨孃孃的故事或许比不上阿三哥或其他“造林英雄”,或许只有我每次从那里经过时会在心里小小感动一下:当其他村子的人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纷毁林开荒种茶种板栗(最后无一不以失败告终)时,被人们当作傻子的杨孃孃却反其道而行之,种下一片小树林,而且获得了成功。
引用 的话:看看第3图,高大的乔木下面几乎光秃秃的,只有贴近地面的地方有一层矮小的野草。这种严重缺乏生物多样性的人造林就是臭名昭著的“绿色沙漠”啊!这个我可以给你解释一下,云南的荒山上遍布着一种叫做紫茎泽兰的入侵物种,每年护林防火期间都要大量的清除这些东西,虽然它看起来很像灌木,但有了这些东西连草都不会长。一般绿色荒漠是橡胶林和桉树林,这个你可以去看看昆明市眠山附近的西郊林场,因为管理的不太好,除了桉树和紫茎泽兰就没别的了。
假新闻吧,原始森林就不是人造的
引用 的话:别的都说得很好,就这句话吐吐槽:你忘记了植物是可以自己繁殖的。他种下的树也许平均每公顷只有20棵,但加上树木自己自然繁殖的幼苗、小树,密度肯定不止这个数。文章里说恢复水土花了20年,最近十几年才开始种植高树,自然繁殖的不会有这么快就成为高大森林,自然生成次生林需要好多年。我看照片里那种高低错落、生态各异的典型森林状态,不像是人工培植的。我觉得这个故事应该有很多夸张,毕竟一个人种出5.5平方公里森林不现实。文章中传递的理念值得肯定,如果在行文时更贴近现实些,说服力会更强;现在的写法会感动很多头脑发热的读者(尤其“成群的老虎”这种夸张用语),却难以经得住推敲,有些惋惜。
引用 的话:看看第3图,高大的乔木下面几乎光秃秃的,只有贴近地面的地方有一层矮小的野草。这种严重缺乏生物多样性的人造林就是臭名昭著的“绿色沙漠”啊!我觉得你这样说不公平。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天然林都像你说得层层杂杂有灌木有乔木,我在太行山、英国一些地方见过的天然林(不敢肯定,但至少是野了几十年的林子)也能看到只有小草和乔木的情况。这些应该结合当地的土质、气候来看。第二,看到问题自然是好的,但说”臭名昭著“我觉得就过分了:中国贫困地区植树造林,不仅仅是保护环境,也是为了扶贫。只有脱离了贫困,人们才能放弃从靠山吃山的想法。更何况就算是这样的人造林,远比荒山好得多吧。
引用 的话:看看第3图,高大的乔木下面几乎光秃秃的,只有贴近地面的地方有一层矮小的野草。这种严重缺乏生物多样性的人造林就是臭名昭著的“绿色沙漠”啊!我觉得你这样说不公平。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天然林都像你说得层层杂杂有灌木有乔木,我在太行山、英国一些地方见过的天然林(不敢肯定,但至少是野了几十年的林子)也能看到只有小草和乔木的情况。这些应该结合当地的土质、气候来看。第二,看到问题自然是好的,但说”臭名昭著“我觉得就过分了:中国贫困地区植树造林,不仅仅是保护环境,也是为了扶贫。只有脱离了贫困,人们才能放弃从靠山吃山的想法。更何况就算是这样的人造林,远比荒山好得多吧。
引用 的话:文章里说恢复水土花了20年,最近十几年才开始种植高树,自然繁殖的不会有这么快就成为高大森林,自然生成次生林需要好多年。我看照片里那种高低错落、生态各异的典型森林状态,不像是人工培植的。我觉得这个故事应...森林里不止有“高树”啊,像灌木、藤本、草本是繁殖很快的,我老家那边搞退耕还林,以前的山坡旱地没几年就去不了人了。你说的“自然生成次生林需要好多年”是不是就温带而言?热带的树木应该比温带的生长更快吧?你评论里其他的质疑我都很认同。
引用 的话:我觉得你这样说不公平。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天然林都像你说得层层杂杂有灌木有乔木,我在太行山、英国一些地方见过的天然林(不敢肯定,但至少是野了几十年的林子)也能看到只有小草和乔木的情况。这些应该结合当地的土...我用“臭名昭著”这个词是形容“绿色沙漠”的,至于你由“植树造林”引申出来的其他的内容,神马扶贫,不在这个词语的指涉范围内。如果非要讨论这个问题,也不妨切磋切磋。你提到的第一条,自己都“不敢肯定”,又如何证明你那句“并不是所有的天然林都像你说得层层杂杂有灌木有乔木”呢?退一步讲,根据常识我们也可以知道,至少在7楼说的云南,天然林是应该“层层杂杂有灌木有乔木”的吧?至于“第二”,为了扶贫而造林,你去搜搜有多少扶贫的造林款被人贪污、侵吞了,随手搜到一个:另外就水土保持而言,北方干旱地区其实种草比种树的生态功能更好,在不适合种树的地方去人工造林,说白了,就是为了骗那几个扶贫款()。而云南一些地方林业部门为了牟利砍掉天然林而搞人工造林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引用 的话:森林里不止有“高树”啊,像灌木、藤本、草本是繁殖很快的,我老家那边搞退耕还林,以前的山坡旱地没几年就去不了人了。你说的“自然生成次生林需要好多年”是不是就温带而言?热带的树木应该比温带的生长更快吧?你...是啊,森林里的灌木、矮树等是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些低矮木本和草本植物繁殖很快,也不用人多操心。但是作为“森林”的定义,主体是高大树木,粗壮的大树构成森林的主要框架。我觉得每公顷二十棵树太少了,看照片上那么多层层的高大树木,这样的5.5平方公里可远不止上万棵树。所以我从大树的角度看,就觉得文章里说的“种了上万棵树”难以构成这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森林里有这样的看护者很好,人文、自然都有利,但我觉得他主要是个看护、照料者,可能不是森林的种植者。
引用 的话:我用“臭名昭著”这个词是形容“绿色沙漠”的,至于你由“植树造林”引申出来的其他的内容,神马扶贫,不在这个词语的指涉范围内。如果非要讨论这个问题,也不妨切磋切磋。你提到的第一条,自己都“不敢肯定”,又如... 第一,什么是所谓的常识?莫非云南就四四方方的一块各处海拔、土壤、气候都相同的土地不成?“并不是所有的天然林都像你说得层层杂杂有灌木有乔木”是一个事实,而不是我的胡乱推测。以你说到云南为例,玉龙雪山顶上你给我种个层层杂杂的“天然林”让我看看?脱离土壤、气候、海拔说天然林,都是流氓。第二,扶贫、造林二者密不可分,这不是官员造出来糊弄人的,而是在我国植树超过1800W棵的绿色组织创始人高见雄邦所总结出来的。“当他开始向刚成立的日本环境事业团的地球环境基金部申请赞助时,对方提出了疑问:“建果树园种杏树和保护环境有什么关系呢?”高见以他1992年和1993年在中国农村的体验和感受,回答说:“该地区的问题在于环境的破坏和贫困有着恶性循环的关系,农村不能自立,环境也不会得到改善。””你不解决贫困问题,就没法保护植树成果。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乱砍乱伐最严重?这么简单地道理还要多说么?脱离社会谈环保都是耍流氓。干脆立刻把所有火电厂都关了不是更保护环境?第三,说扶贫款被贪污更是耍流氓。并不是因为扶贫而贪污,而是为了贪污而扶贫。扶贫本身没有错,错的是贪污。难道因为教育有贪污,大家就不上学?慈善有贪污,大家就不捐款?现在植树造林有贪污,大家就安安生生给自己找理由不去植树?
引用 的话: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中宣部战五渣……
引用 的话: 第一,什么是所谓的常识?莫非云南就四四方方的一块各处海拔、土壤、气候都相同的土地不成?“并不是所有的天然林都像你说得层层杂杂有灌木有乔木”是一个事实,而不是我的胡乱推测。以你说到云南为例,玉龙雪山顶...哪个神经病到玉龙雪山顶上种树啊?真个骗扶贫款骗上瘾了是吧?你先在雪山顶上找片天然林来再说。话说回来,我批评”绿色沙漠“并不等于否定植树造林,否则也就不会在后面举出老家杨孃孃的例子了对不对?不知道捅到你什么痛处了,冲出来乱咬一通。
引用 的话:是啊,森林里的灌木、矮树等是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些低矮木本和草本植物繁殖很快,也不用人多操心。但是作为“森林”的定义,主体是高大树木,粗壮的大树构成森林的主要框架。我觉得每公顷二十棵树太少了,看照片上...也许应该找一些关于这位阿三哥的英文资料看看。我本来一开始试着查了下的,无奈功夫墙高耸,翻越艰难,懒得花时间去查。
引用 的话:哪个神经病到玉龙雪山顶上种树啊?真个骗扶贫款骗上瘾了是吧?你先在雪山顶上找片天然林来再说。话说回来,我批评”绿色沙漠“并不等于否定植树造林,否则也就不会在后面举出老家杨孃孃的例子了对不对?不知道捅到你...莫名其妙。是谁说的云南天然林都一样的?你随便拿所谓绿色荒漠的说法否定一切植树成果,我来表示下不同意见就成了“乱咬一通”?讨论无论双方意见有多达分歧,至少也该尊重各自人格,你这样随便说我“咬你”视我为什么?是不是对你只能赞同不能反对啊?看你也像个成年人,为什么心胸如此狭窄,容不得一点反对?我看你在和别人讨论问题之前,先好好学习下做人的道理吧。
引用 的话:也许应该找一些关于这位阿三哥的英文资料看看。我本来一开始试着查了下的,无奈功夫墙高耸,翻越艰难,懒得花时间去查。我没找啥资料,只是看了一下地图,那个阿萨姆邦是雅江下游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在藏南争议区以南,应该生态环境很好,森林葱郁什么的;这样的地区很难想象会因为季风气候导致大面积荒漠,如果有学植物植被生态的同学可以请教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
引用 的话:莫名其妙……你随便拿所谓绿色荒漠的说法否定一切植树成果.请你先证明我用”所谓绿色荒漠的说法否定一切植树成果“,再自行判断你有没有乱咬。还是那句话,如果我否定一切植树成果,为什么还要在后面举出老家杨孃孃的例子、称赞杨孃孃?!
引用 的话:请你先证明我用”所谓绿色荒漠的说法否定一切植树成果“,再自行判断你有没有乱咬。还是那句话,如果我否定一切植树成果,为什么还要在后面举出老家杨孃孃的例子、称赞杨孃孃?!对不起。在你学会如何和别人平和交流之前,我是不会搭理你这种没有礼貌的人的。和你说话现在就是在侮辱我自己。
引用 的话:对不起。在你学会如何和别人平和交流之前,我是不会搭理你这种没有礼貌的人的。和你说话现在就是在侮辱我自己。切!找不到证据就顾左右而言他。不看清楚对方的论点就乱咬一通是很有礼貌的表现吗?自己无礼在先,还不准别人指出来,自封”平和“,可笑。
引用 的话:切!找不到证据就顾左右而言他。不看清楚对方的论点就乱咬一通是很有礼貌的表现吗?自己无礼在先,还不准别人指出来,自封”平和“,可笑。“我觉得你这样说不公平。”如果这样的说法叫做“冲出来乱咬”,那请你自娱自乐吧。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去和别人讨论问题的。这不是所谓证据的问题,这是人格的问题。
引用 的话:“我觉得你这样说不公平。”如果这样的说法叫做“冲出来乱咬”,那请你自娱自乐吧。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去和别人讨论问题的。这不是所谓证据的问题,这是人格的问题。绿色沙漠就是臭名昭著,没什么不公平的。把我批评绿色沙漠等同于”否定一切植树成果“,这就是冲出来乱咬。自己都说了”和你说话现在就是在侮辱我自己“,被我一揭露,又忍不住再跑出来说话,这是自取其辱。我不知道这种喜欢乱咬又自取其辱的人是不是”有资格去和别人讨论问题“,也不知道这种人有没有”人格问题“,我只觉得这种人很可笑,哈哈!善意地提醒一句:以后吐槽时先弄明白对方在说什么。
引用 的话:我没找啥资料,只是看了一下地图,那个阿萨姆邦是雅江下游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在藏南争议区以南,应该生态环境很好,森林葱郁什么的;这样的地区很难想象会因为季风气候导致大面积荒漠,如果有学植物植被生态的同学...我回想了一下,当时之所以对你“平均每公顷只有20棵”的说法有所怀疑,是因为我知道热带地区有“独木成林”的现象,刚才又特意搜了搜,榕树就有这个特点,而且这种树生长很快,而且印度也有榕树。我记得老家一些长了二三十年的松树都挺粗的(搜到58同城上有人说“20年松树20米高,70公分直径”,真的假的!),榕树应该能长得更大吧?我又倒回去读了那篇文章,发现有几个细节可能被我们忽略了:首先这个地方是在一个岛上,其实只是个“沙洲”(图1和图3的图注),沙洲本来就以河沙为主,在季风气候下,如果碰到突降暴雨,沙洲上的植被在洪水中被冲毁变成荒漠也是有可能的。另外你算出他“平均每公顷只有20棵”,数据来源之一是“他已栽种过万棵树木”。这句话其实是有歧义的,可以把它断句成“他已栽种过 / 万棵树木”,也可以断句成“他已栽种 / 过万棵树木”,即他种过的树木“超过一万”。你在计算时应该是采用了前一种断句,但这样的话句子读起来很别扭,有没有可能原文是后一种意思呢?
引用 的话:我回想了一下,当时之所以对你“平均每公顷只有20棵”的说法有所怀疑,是因为我知道热带地区有“独木成林”的现象,刚才又特意搜了搜,榕树就有这个特点,而且这种树生长很快,而且印度也有榕树。我记得老家一些长...就算种了2万棵树木,也低于其照片上显示的郁郁葱葱的森林景观。而且那些树和气根发达的榕树不是一类。说到底,一个人能种出5.5平方公里森林的话,三北防护林工作执行几十年,千千万万植树人早就该绿化塞北了。沙洲上的植被可能被洪水席卷而去,破坏严重,布拉马普特拉河有些河段是网状水系,多条分流切割出一块块河间绿洲,估计文中说的是其中一块。当地本来就是植被茂盛的地区,海拔低、河水充足等条件好,也许这位植树人一直在保护和培育植被、维护生态,但说他“造了一座原始森林,养活了成群的老虎和大象”仍嫌太过夸张,反而降低了文章所提倡的保护生态人人有责、人人尽力的理念的信服力。 这样的极端典型人物虽然非常努力,但太努力反而使读者产生隔阂,因为没有谁能真如他一样完全投入到自然生态中去。即使他的故事让大家感动,但真正让我们身体力行做出贡献的却多是那些贡献小得多、但更常见的模范人物,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是更实用的措施。说句丧气话,现在当务之急是让大家尽量少破坏植被、减少对环境索取的压力,能做到这些就不错了。
引用 的话:……但说他“造了一座原始森林,养活了成群的老虎和大象”仍嫌太过夸张,反而降低了文章所提倡的保护生态人人有责、人人尽力的理念的信服力...……说句丧气话,现在当务之急是让大家尽量少破坏植被、减少对环境索取的压力,能做到这些就不错了。说得太对了。我也认为阿三哥的树林只是吸引了当地本来就存在的老虎和大象而已,要说“养活”,而且还“成群”,未免言过其实。最后一段也非常赞成。从小到大,每次在老家看到人们砍伐树林,虽然那树林不是我们家的,也感到非常伤心。我至今仍记得我家方圆一两公里范围内所有被毁掉的树林。听我外婆说,在她小时候(民国时代),老家的树林里是有老虎(华南虎)和豹子的;在我父母童年和青年时代(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树林里至少还有“野猫”(小型猫科动物)和黄鼠狼;实施退耕还林后,虽然野猪和黄麂等食草动物一度回归,但现在已经被盗猎者捕杀殆尽,今年回家我只在树林里看到一只野生哺乳动物——松鼠。尤为可怕的是,虽然老家的树林已经所剩无几,但好多人仍以功利主义态度对待它们,认为里面的树木不值什么钱,因此可出于任何目的随意甚至肆意毁林。尽管近年出了舟曲那样的悲剧,但好多人仍然没有意识到天然林所具有的生态功能。自以为聪明其实目光短浅的人类,不知道要遇到多少悲剧才会吸取这血的教训。
引用 的话:再看看那位阿三哥的人造林,乔木下有灌木、蕨类、藤本植物,有高的草、矮的草……他种的不仅仅是树,而是一个物种相对多样、比较健康的生态系统。物种丰富点是好的,但也不是阿三哥主动为之,估计是热带气候带来的福利之一吧,毕竟有水有温好办事~现在有一个研究方向是是如何在人工林中完美重现自然状态,以至于发展到人造生物圈的阶段,可以由好多paper啦,哈哈
引用 的话:物种丰富点是好的,但也不是阿三哥主动为之,估计是热带气候带来的福利之一吧,毕竟有水有温好办事~现在有一个研究方向是是如何在人工林中完美重现自然状态,以至于发展到人造生物圈的阶段,可以由好多paper啦...看得出来,反正大伙儿心里就是不服阿三哥,哈哈哈哈!不服的原因是我朝和阿三哥他们……真是一对好基友:都“人口众多”,都号称或者自称“文明古国”,其实呢彼此心里都知道,自己离“文明”两个字远着呢。所以各种的互相看不起。扯远啦,别当真。
引用 的话:看10楼。至于中宣部的渣,看楼主能被阿三感动而不知道国内类似的人不少就知道了。所以说,敌在中宣部。
引用 的话:看得出来,反正大伙儿心里就是不服阿三哥,哈哈哈哈!不服的原因是我朝和阿三哥他们……真是一对好基友:都“人口众多”,都号称或者自称“文明古国”,其实呢彼此心里都知道,自己离“文明”两个字远着呢。所以各种...恩,你get到啦。于理,不认同;于情,就更不认同啦~哟哟
才发现楼上好激烈~第二次碰到了
挺好一事儿,在中国就怕辛辛苦苦几十年,树种了、林造完了,林子成国家的了。
引用 的话:这个我可以给你解释一下,云南的荒山上遍布着一种叫做紫茎泽兰的入侵物种,每年护林防火期间都要大量的清除这些东西,虽然它看起来很像灌木,但有了这些东西连草都不会长。一般绿色荒漠是橡胶林和桉树林,这个你可以...紫茎泽兰近年感觉已经不算太多,沦为普通杂草的级别了。
引用 的话:紫茎泽兰近年感觉已经不算太多,沦为普通杂草的级别了。我带领村民用紫茎泽兰当了几年燃料,山上依然不了少多少。
森林之子第一反应就是猴子要不就是猴子请来的逗必。。
引用 的话:恩,你get到啦。于理,不认同;于情,就更不认同啦~哟哟哈哈!阿三哥 vs 阿Q哥,阿Q哥总是完胜……
引用 的话:我带领村民用紫茎泽兰当了几年燃料,山上依然不了少多少。是地域问题吗……?今年春节我在西双版纳的山上基本都没见到这东西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豆角种植的经济价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