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亩棉花地摊的总部在哪?

历史见证了毛泽东
历史见证了毛泽东
“四千老干部民主评议”中感悟
& & 也许当时当局者迷,但回过头来看一切都清楚了。四千人的民主评议毛泽东为后人说明了什么?只说明他毕生为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社会而斗争到底;说明他的洞察和预见与事实相符,他的言论和方略与行动一致;说明他与那些否定他的人正是代表两个生死博弈的社会阵营。那场斗争已经事过境迁,历史的真实也赤裸裸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如果不是绝对政治文盲都看得一清二楚。无论拥毛派抑或反毛派,大家都心照不宣,只是不便直言罢了。
&共产党在夺得天下以前,党、军队和民族在生死存亡的时刻,大家都需要他、拥护他,没有他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没有自己,因为早就被国民党或日本鬼子消灭掉。那时面对共同的敌人,大家不愧是共甘苦同生死的战友。一旦得了天下,各种思想、各种动机、各种目标、各种派别所构成的矛盾便自然而然显得激烈起来。这表现为不仅要争权,还要分蛋糕,内部斗争理所当然地不可避免。
首先毛泽东得下台:皇帝轮流做,错误归主席,功劳归大家。既是斗争,当然就是残酷的、无情的,不是你打到他便是他打到你,胜者为君败者为寇嘛。特别是还未完全成熟的进步与已经成熟的落后之间的斗争会有更多可被攻击的弱点,毕竟斗争的策略就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他生前打不倒他,就来个韬光养晦,待他死后再反攻倒算,改写历史,即使当不了英雄亦要当狗熊。因此,在某个特定的时空里往往会出现落后战胜先进,丑恶战胜美好,坏人战胜好人的现象。
&双方斗争不仅策略不同,风格亦大相径庭。毛泽东是气势磅礴,从下而上发动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侧重思想文化的斗争,少数人是政治上批倒批臭,大多数人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反毛派是“打着红旗反红旗”,当面歌功颂德,背后磨刀霍霍,运用权谋从上而下循循善“剥”,注重刑法上的斗争。对毛派该抓的决不放过,该杀的决不手软,该判的一定要判;年轻有为的、老奸巨猾的、手握兵权的最好早死,以绝后患。毛泽东终究还是个文化人,只会写写诗:“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
沽名学霸王”。而反毛派却深得诗中的精髓,残酷无情、彻底干净要比毛泽东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乎历史上沽名钓誉者反成暴君,心狠手辣者反成仁君。
回首究索,难怪建国后有那么多政治斗争;也难怪毛泽东晚年把培养接班人和警惕身边的赫鲁晓夫的问题提到生死存亡的高度。其实他已经预见到他身后的历史变迁和历史评价了。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其次是分蛋糕。天下是老子打出来的,是自己的天下,而不是人民的天下,就得划分权势、财富的领地。君不见如今亿元金花银花大多花开何家?还有幸存的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毛家靠工资吃饭。可是毛泽东是要为穷人打天下,不仅
要均贫富,还要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他的“小心眼”怎能容纳得下那些官官相护、结党营私、坐地分赃、欺压百姓的勾当?于是耍“阴谋诡计”,用“残酷无情”的手段把那些“假皇帝”、“真皇帝”、“土皇帝”统统拉下马,要不怎对得起那三千万为共产主义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
& & 至于“文革”
当然是一定要彻底否定的。理由有二:其一,“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就意味着一辈子做清官,一辈子做人民公仆,一生克己奉公。为官与腐败生活无缘,与“贪、赌、嫖、醉”隔绝;只能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官还守言行一致之规,守表里如一之德。纪委书记岂敢府前大谈反腐败,府后金屋藏娇;检察官岂敢台上打贪,台下大贪;法官岂敢庭上说法,庭下说钱;警官岂敢表面维护社会治安,暗里保护黑社会势力。做官循规蹈矩,清心寡欲,这种苦行憎的生活确实难熬。如果不熬,革命就革到自己的头上。革别人的命易,革自己的命难。不过有“独裁“的毛泽东在,不从也得从。所以毛主席一生只严惩了七个对现在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贪官,却带出一支古今中外仅有的廉洁的干部队伍。如今天天反腐败,天天抓法治,结果反腐败的不断产生腐败,抓法治的不断孕育犯罪。贪官就像韭菜般,割了一批又长出一批。而且贪赃越来越巨,贪风越演越烈,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贪胜旧贪”之势。其二,“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这极大妨碍了对共产党实施手术式的根本性改造,若不构成一个新的精英集团又怎能实施从上而下渐进式的社会改革呢?况且这个改革还未有成功的先例,需有大智慧和高超的艺术手段才能保鲜皮肤,深入内脏进行深化改革。既平稳过渡,又脱胎换骨;既改头,又不换面。反正我们老百姓不懂也不管姓“资”还姓“社”,只要有奶便是娘。不过历史却为毛泽东的“高瞻远瞩”做了见证,也在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民面前开了反毛派一个玩笑。
唉!“和平演变”又怎么了?其本身并没有褒贬之分,只有胜败之论。成功了就彪炳史册,不仅目的是正确的,所运用的谋略和手段也证明是伟大的睿智、英明的决策。只要人民感悟到美好的结果,就是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又何必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经过三十年的开放改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改变,社会稳定,经济建设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对于毛泽东和他的故事,在新的一代认知中已经渐渐淡出,哪些有深刻记忆的人却慢慢离去。这段历史的真假对现实都不会再产生什么影响。那么就效仿《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公正、真实地把历史的原貌留给后世吧。美丑功过也只不过是后世史学家案桌上的见仁见智罢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来自春耕一线的报道:暖不起来的棉花新闻来源: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编导:周星乔 李慧大家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我们继续关注来自春耕一线的报道。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农民春耕备耕时节。山东作为我国第二大产棉省,棉花种植户翻地、浇水、买种,已经紧张有序地忙开了,准备他们的春耕。由于棉花价格在2014年已经随行就市,国家不再收储。所以,在山东这个传统的棉花大省,农民对种棉花的心态与前些年大不一样,种植棉花的形势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来看看记者在山东德州夏津县的调查。山东棉农种棉收入低费人工,这个春天棉花&暖不起来&夏津县是全国闻名的棉乡,由于气候土壤适宜种植棉花,素有&银夏津&之称,上世纪八十年代,夏津全县种植面积达到六十万亩,被评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 4月初,山东德州夏津县朱官屯村的王以双正和一位雇工,正在自家的地里忙活着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他们在田间挖出一条条沟渠,引导水井中抽出的水流,均匀地浇到地里的每一个角落。王以双告诉记者,虽然棉花要到中下旬才开始播种,但他不能等到那时候才开始忙活。与种粮食不同,种棉花一年四季地里的活不断。
&&& 眼下这个时节正是最需要用心的时候,王以双必须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交给他的棉花。&&& 正说着话,王以双的老伴儿送水来了。&&& 王以双的老伴儿告诉记者,要不是需要照看孙子孙女,她也得一年到头跟着这几十亩棉花地忙活。管棉花很费工,从中耕、除草、整枝,到浇水、施肥、除虫,再到采摘、运输、晾晒,几乎没有闲的时候。想起来这些忙不完的活儿,她忍不住跟老伴儿唠叨起来。&&& 山东德州夏津县棉农王以双妻子:这个粮食这个干多少活,这个棉花从一种就开始上地里忙,一直忙到收完棉花没事了,这个粮食浇上就没事了,所以说浇浇水,或者说喷喷药的,它有三天五天的。&&& 王以双老伴儿抱怨的理由很简单,因为种棉花不光费工累人,而且收入上也比不上种玉米和小麦,按她的意思,早就应该改种。可是王以双却一直不同意。&&& 王以双妻子:叫你种粮食你不种粮食,你非种棉花,你看这么累还不挣钱,一年下来,成天累的不行。&&& 王以双:再坚持再等一年吧,这个今年这么行情好了,价格这么上来,补贴好一点,再等等这个好机会还有吗,等等,等不好就秋后等粮食。&&& 王以双妻子:有补贴吗?&&& 王以双:补贴有150块钱还是不行,补得少,补150块钱,不管事。&&& 今年51岁的王以双种棉花已经30年了。目前,他种的棉花有37亩,前些年种棉花的收益还不错,可是自从2014年实行目标价改革,国家不再收储,棉花价格开始随行就市后,棉花价格就下滑得很厉害。2014年秋季,新收获的棉花还能卖到4块多钱一斤。但是到了2015年,棉花的价格就下跌到两块多钱了。&&& 王以双:一开始卖是三块一二,到我收棉花以后,我想拾完棉花一起卖,这个价格下来了,两块七八了,这个收入,四块二到这个二块七,这一亩地(每斤)差一块五。&&& 王以双把去年收获的棉花卖完后发现,刨出去各项开支后,几乎赚不到钱。他按照去年的行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王以双:去年我是一亩地(产量)530斤,卖两块七毛二,这一千五百块钱是吧,化肥将近三百块钱,三百多,看买什么肥料了,每年买的时候,不买一样肥料,这个农药是大约喷11遍到12遍。
&&& 每亩地三次施肥要支出300元左右,喷农药12次支出70元,这仅仅是物料的成本,而人工成本可就高得多了。王以双:药不值钱,喷这药,你雇工喷,5块钱一桶,喷这个药。雇工,你自己干,我这些地干不过来,人体力也受不了。拾棉花就是接近300(元),施肥300多块钱,咱平常的这个,就是修棉、打杈(整枝),得需要300到400元,这期间,一亩地得赔100多,一遍一个工,基本是一个工,就四遍就四个工,这四个工就120(元)。&&& 王以双告诉记者,人工费现在越来越贵,种棉花又是特别费人工的活。由于儿女都外出打工了,老伴儿还得照看孙子孙女,伺弄这30多亩棉花地的担子,便落在了王以双一个人肩上。虽然年纪越来越大,但王以双还是坚持每项农活都自己干,能不请人就不请人,这样也可以减少些支出。但即便如此,一年辛苦下来,王以双算账发现,每亩地的成本也要高达1100多元钱。刨去这部分成本,每亩棉花就只剩下400多元钱了,37亩棉花地,总共能收入12000多元。&&& 王以双:去年这一年收入不到两万块钱,从这个3月20日,从浇地开始,到棉花拾下来,这得7个月的时间,我得常在地里干,去了雇工以外,我自己来,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地里有活。&&& 让王以双无奈的是,他听说山东今年棉花补贴价格是每亩150元,比2015年的每亩235元又少了不少。这样算来,忙活大半年,这30多亩地收入还不足2万元。王以双:我要出去打工去,我一家人,假如说光歇着,什么也没干,我自己打工,一个月给我两千块钱行吧,这一年我挣两万了,还这个下雨也在地里干,刮大风也在地里干,我自己出去挣两万去,都不挣这个两万了。
种棉花还不如在外面随便打个工赚钱多。因此今年开春以来,王以双就为到底种什么纠结起来。老伴儿这会儿又开始向他抱怨种棉花的种种不利,劝说他改种别的。改种小麦或者玉米,每亩地可以收入1000多元。棉花加上补贴也只能收入600多元。今年地里种什么,一目了然。&&& 王以双:实际上去年打算种麦子了,想想,种粮食她说省工了,我闲着干吗去。&&& 相比种棉花,种粮食不仅收入比较高,而且农活会轻松不少,优势十分明显,然而,对于种了30多年棉花的王以双来说,这样的选择很不轻松。&&& 王以双:实际我种了这三十来年的棉花,自己觉得自己有经验,能管理好了,粮一直没种,我这个岁数打工去没人要了,岁数太大了,出去打工一年弄三四万要吗,不要。&&& 《经济半小时》记者:就算不打工你在家轻省不也挺好吗?&&& 王以双:闲着?你看我闲着了吗?我下力的,下力的人一天不能闲着,就得干活。&&& 尽管王以双能算得明白付出与收获之间的来回账,但是他还是给自己找了很多继续种棉花的理由。记者看得出,对于这几十亩棉花,王以双有着说不清的情结。这也是他暂时抛开收入下降带来的巨大压力,能继续把棉花种下去的原因。望着这30多亩待种的土地,王以双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棉花的价格能够恢复到往年比较高的水平。&&& 王以双:我再试二年,我看等等啥时候补贴高,补贴好的时候我继续种,今年再不行,实在不行秋后我就改种粮田了,我再不能弄了,已经撑了三年了,我尽量地还是种棉花。&&& 王以双所在的朱官屯村多年来一直种植棉花,但随着2014年国家目标价改革的政策实施,现在20多个棉花种植户,只有7户继续选择种棉花。王以双今年还打算种棉花试试,不过眼看着周围的乡亲种得越来越少,自己的年岁也越来越大,他确实不知道自己明年是否还会继续种下去。与王以双比起来,更多的棉农已经果断转产,改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了。他们的情况如何呢?&&& 或转产,或关停,提质提量才能激活市场活力夏津县刘李村的刘杏振家里原本种五亩棉花,2014年棉花价格出现下滑,他就把这些棉花改种为小麦、玉米,刘杏振告诉记者,他以前种棉花亩产只有五百斤上下,按照他退种时棉花每斤三块多计算,一亩地能够卖一千五百块钱,去除成本,每亩地的纯收入在五百多左右。山东省夏津县农民刘杏振:(每亩)收五百斤以后能挣五六百块钱,要收个五六百斤以内,就三四百块钱。&&&& 现在刘杏振把这5亩地改种小麦和玉米以后,一年算下来,实际收入和棉花也差不了太多。&&& 刘杏振说,种小麦和玉米要比种棉花省心得多,而省出来的闲暇时间,他可以养羊,这样又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苏留庄镇后屯村的田永木也是在2014年把自己的20多亩棉花大都改种了玉米和小麦,改种后的收入和棉花相比则好了不少。&&& 山东省夏津县农民田永木:因为麦子、棒子可以种两季,麦子一般情况下一亩地1000多斤,棒子1200斤左右,过去棒子和麦子的价格基本上一斤都是一块左右,加起来能卖两千多块钱。&&& 和种棉花相比,种小麦玉米的成本也低了一些,每亩地是700元左右。田永木:种麦子时候铺下了底肥,种棒子时候,施点肥料就拉倒了,就不铺底肥了,基本上肥多的时候就是一年上一次,但是一年收两季,这么着加上籽,去了成本(收入)一千三四百块钱。
除了改种粮食外,田永木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当地的气候土壤适合种植一种果树,那就是在夏津县有千年种植历史的椹树。退种棉花后,他特意留了3亩地来种植这种果树。3年的成熟期后,预计每亩地的椹树收入可以达到3000元钱。田永木告诉记者,他们村一共有4200多亩地,前些年,棉花的种植面积起码在3000亩以上,如今,全村的棉花地加起来不过300亩。&&& 尽管2014年很多棉花种植户改种了其它作物,但种棉大户李洪生却逆势而为流转了100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棉花。虽然当初自信满满,但是一年下来后,李洪生遭遇了当头一棒。&&& 山东夏津县宏丰棉业有限公司李洪生:全部成本去了以后,能挣个(每亩地)一二百块钱。&&& 李洪生说,2014年原本是个丰收年,他的棉花亩产量达到了600多斤,按照当时的价格是每斤三块七八毛钱,每亩地收入是2400元左右。但是成本却也高得厉害。&&& 李洪生:一千亩地的这个地租,再加上农药、化肥、人工、采摘等等开支,去了就是两千二百多块钱,我们的收入就一百多块钱。&&& 这样的结果让踌躇满志的李洪生大失所望。随后,2015年,国家对前一年棉花种植进行的目标价格补贴发放下来,每亩地是235元,也就是说,2014年,他每亩地的收益是三四百元。到了2015年春天备播的时节,李洪生犹豫了起来。&&& 李洪生当时也注意到,国际棉花的价格比国内便宜好多。2014年,国际市场上,皮棉的价格是每吨15000多元,而国内的含杂质成分较多的皮棉价格就接近14000元。&&& 李洪生:根据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结合,因为产量的对比,这个质量的对比,我们国内的市场的价格,皮棉价格肯定会下滑。&&& 根据自己的判断,为了减少风险,李洪生把自己承包地中的六百亩改种了粮食,李洪生告诉记者,他流转的这一千亩土地当中,近半数都属于盐碱地,并不适宜其它作物生长,只能种植棉花,剩下能够改种的六百亩土地都被种上了小麦和玉米。果然,2015年秋季新棉上市后,棉花价格继续一路下跌。&&& 李洪生:价格从,皮棉从一万三,新棉上市以后从一万三跌到了二三月,二三月份的一万零,一万块钱。1万元的皮棉价格折合到籽棉的价格就只有每斤两块六七毛钱,因为他的成本较高,这个价格让李洪生每亩地赔了400块钱,面对目前这种局面,李洪生感到进退两难。
&& 现在,李洪生正和技术人员讨论还能种一些什么作物,但是面对着400亩盐碱地,他们苦无对策。&&& 李洪生:今年种小麦的时候改成小麦了吧?&&& 技术人员:不行,都起黑碱了,咱这边地种小麦连本也收不出来,除了种棉花。&&& 李洪生:南边几百亩不行吗?&&& 技术人员:那几边还比较好点,比这个。&&& 李洪生:这个就是种粮食不行。&&& 李洪生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他除了种植棉花以外,还会对棉花进行初加工,把籽棉去除杂质和棉籽后加工成皮棉,这样能卖个更好的价钱。不过,现在他的加工车间设备大部分时间都停着。&&& 李洪生:这个一天收购几万斤,寥寥无几,咱这个得凑个几天才能加工一下,因为这一天正常的话得加工四五十吨,那以前我们这就是在5月份以前,每天收15万斤到20万斤,现在有的收3万斤到4万斤。李洪生的加工厂因为没有原料只能断断续续开工。与他的加工厂类似的是,夏津县永丰棉业有限公司也是棉花进行初加工的企业。
从2014年9月开始,这里的加工设备就一直闲置,至今已经过去了一年半。&&& 夏津县永丰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秦高安:但是这个加工出来以后,这个价格是在一万三千左右,但是收的时候也在一万三千左右,甚至一万三以下,所以说棉厂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咱都没法加工了。&&& 在空空荡荡的棉花存储库里,总经理秦高安告诉记者,目前,这里已经成为纯粹供出租的库房。&&& 秦高安:咱这个仓库原来是收购的,到下雨阴天的时候,外面放不大行,所以说放到库里,这个棉花停了以后,有些户,咱这个库不能闲着,有些库存存短绒,存存皮棉,这个光收仓储费。&&& 这里原本是夏津县的一个棉花交易市场,近年来,棉花交易量日渐萎缩,如今,已经被改造成了家具市场。夏津县棉花行业协会会长邱立昌:因为市场放开以后,原来一个对外的窗口,现在一关,因为交易量一下降,没法经营了,所以我们就关了。
&&& 夏津县棉花行业协会会长邱立昌告诉记者,市场门前这条路以前有棉花加工企业几十家,现在只剩下三四家还在经营。&&& 近年来,夏津县棉花种植面积逐年缩小,2015年种植面积是20多万亩,今年,预计种植面积会继续减少到15万亩左右。&&& 邱立昌:全国进口棉是2015年是147万吨,比2014年少了90万吨左右,进口棉一个是国内的棉花价格下降了是一个原因,再一个原因是国内的需求量减少。&&& 邱立昌说,当地棉花的品质同进口的棉花比起来,绒长较短,质量稍差,同时由于规模化程度不高,无法进行机械化操作,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邱立昌:因为现在内地的棉花在天气不好,不能同时采,内地的这些棉花叶子比较大,因为是同时落叶,同时开发才能机采。&& 此外,由于不是一次性采摘,加上晾晒和存放的因素,棉花之中所含杂质较多,这也成了当地棉花品质低,成本高的重要原因。在邱立昌看来,国家补贴应该进一步细化,更有针对性。邱立昌:应该是优对质棉加大补贴力度,从种棉花种好的品质加大力度,分级补贴。《经济半小时》记者:分级补贴是什么意思?邱立昌:分级补贴我个人的观点是,好的品质棉花补贴高一点,生产棉花的品质低的补贴少一点。&&& 据了解,2015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4800万亩,2016年预计种植4200万亩。受全球经济下滑影响,纺织服装出口减速是造成棉花收购价格大跌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有不少纺织服装厂家都接不到订单,无法正常生产,因而无法收购棉花,也造成棉花价格下降的困境。&&&& 其实,国家开展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目标也很明确,就是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不干预市场价格,企业按市场价格收购,有利于恢复产业的市场活力,提高国内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事实上,我们的记者在采访中,已经看到了山东的棉花加工企业所发生的变化。&&& 在山东银兴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树海正召集公司高层对公司下一阶段的发展规划进行研讨。&&& 山东银兴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树海:在作物上面大转型,我们由棉花品种向粮食作物上转型。因为随着棉花面积的转型,我们种植粮需要的也少。粮食作物的这个面积扩大,所以说从育种也好,从经营也好,向粮食大转型,这是两个方面,一个大转型,一个小转型,但是棉花转型是向优质高产。&&& 银兴种业公司是夏津县的种子行业的龙头企业,由于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棉农纷纷开始种植小麦和玉米,刘树海的企业也开始转型升级。&&& 刘树海:前几年棉花面积比较大的时候,那几年种子销售量也比较大,特别是2009年、2010年那时候是几百万公斤,这几年是逐年下滑,最近这两年也就是几十万斤,还是销售的市场比较窄一点。&&& 刘树海告诉记者,棉花种子的价格也在走低,近两年价格由原来的每公斤30元下降到了每公斤20元,企业效益也随之下降。&&& 刘树海:现在相对来说种子需求量也减少,随着粮食的增加,我们把科研育种工作放到这个小麦和玉米上,粮食作物上。现在出的品种也不少了。&&& 山东省棉花产量仅次于新疆,是全国第二大产棉省,但是原棉消费率是全国第一大省。而山东省的纺织企业,优质的本地棉采购不到,只能是从新疆或者国外购买。针对这一问题,刘树海也在积极想办法进行研发。&&& 山东银兴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光涛:如果说我们成功地产业化开发,应该会对当前的本地棉花品种,纤维品质表现一般,品种多乱杂的一个局面会有一个改善和促进。&&& 山东圣源集团的董事长张建福从上世纪90年代就在夏津县开始棉花经销,从生产毛巾等成品一直到简单的棉纺,到了2006年开始经营高档棉纺,在2012年的时候,张建福注意到当地得天独厚的椹果资源,于是开始转型开发椹果产品。&&& 山东圣源集团董事长张建福:正好有葚果这片资源,我们县里的椹果是世界文化遗产,千年的古树成片、成群,所以我看这片资源就想大做文章,和齐鲁工业大学联手开始研发葚果酒和葚果产品。&&& 尽管开发椹果,给张建福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但是,他仍然没有放弃棉花,保留了一个设备比较先进的棉纺厂。&&& 张建福:要站在全盘来分析的话,纺织成品国内不会减少,国内就应该是限制出口,加大自己的种植力度,把品质搞上去,另外国家想办法站在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种棉花不赚钱就不种,但是老百姓不种国内就会紧缺,国内紧缺国外就会涨价,受制于外棉。张建福告诉记者,和自己的企业一样,目前,夏津县很多原先的棉纺企业已经关门或者转产求得生存。
瑞生棉业有限公司经理李兆新告诉记者,他们企业刚刚新上了紧密纺和竹节纱两套先进的设备。&&& 瑞生棉业有限公司经理李兆新:这是受当前市场下行的压力影响,去年库存比较大,今年想在转型升级提质上做文章,搞了两个东西,现在看效果还挺好。竹节纱的销售供不应求,抢购一空。&&& 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夏津仁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和东华大学进行的纳米纤维纱线开发项目,已经完成了样机制作,下个月就可以在生产线进行试生产了。&&& 夏津仁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端山:经过加上纳米纤维以后,纱线具有穿着舒适又抗菌、益菌的效果,应该说这是一个增加附加值的一个点。&&& 鑫秋家纺有限公司正在销售的这款棉被是一款可以水洗的纯棉被子,而一条棉被要能达到可水洗标准,必须要有优质的棉花品种和精密的加工。&&& 曹端山:成熟度高这个棉纤维会虚设能力强的时候,拉力也比较强,不容易出现撒截或者是段断裂,所以说水洗也是没问题的。&&& 夏津县棉花产业曾经给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时代在发展,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层次低已经阻碍了当地的发展,为此,县政府制定了&突破银夏津成就金梦想&的奋斗目标。夏津县县长才玉璞告诉记者,2015年,全县的规模以上的棉纺企业有四十多家停产,其中大多数进行了转型。而保留下来的棉纺企业,正在积极促进企业技改,使用一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夏津县县长才玉璞:我想从种植到企业这个层面我们县里也是一种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来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转型也是非常痛苦的,而政府提供适当的帮助也是我们努力做的,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我们在引进人才,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也看到一些实在的效率。&&& 才玉璞说,针对夏津县棉花产业存在的问题,政府正在积极引导农民种植优质品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当地棉花的竞争力。&& 才玉璞:如何保证群众的收益,我想我们一个是引进了一些优良的品种,这一个适合本地区生产的一些优质纤维的品种,第二个就是我们引导土地进行流转,到一些种植大户,再次过程中我们引进一些机械化的联合收割这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保持夏津棉花一定的竞争力,也取得实实在在的好效果。&&& 半小时观察:关注变化 把握方向&&& 看完记者的报道,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辛勤的王以双很牵挂。不过,市场并不在乎棉花是谁种的,付出了多少劳动。它所需要的是品质,是品种,是能满足特殊要求的产品。这给王以双这样的传统种植户提了个醒,要注意市场的变化,把握好前进的方向,付出的辛苦才能有回报。从国家层面来说,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兼顾棉纺企业、流通领域以及农民这三者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政策的作用正在显现,棉纺产业链已经在市场化的路上迈开了步子。市场,正在通过倒逼机制提升产业的活力,促进产业发展。希望相关主管部门监督好、管理好新机制下的市场环节,保障好各方利益。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日 23:55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山东作为我国第二大产棉省,棉花种植户翻地、浇水、买种,已经紧张有序地忙开了。由于棉花价格在2014年已经随行就市,国家不再收储。在山东这个传统的棉花大省,农民对种棉花的心态与前些年大不一样,种植棉花的形势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经济半小时》
来自春耕一线的报道:暖不起来的棉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棉花三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