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wind在小米金融贷款中应该如何翻译

相关词典网站:&blockquote&摘要:很多老虎证券社区的用户,从A股过来的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我靠着炒A股的经验,却在美股就屡屡受挫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你的炒股经验实际上是根据A股而来的,炒炒中概和ETF还OK,一旦炒美股,就会发现自己水土不服,“有病就得治”,小虎在这里为您推荐了10本炒美股必看书籍,希望您在成为股神的路上越走越顺。&/blockquote&&h2&价值投资&/h2&&p&&i&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Letters to Shareholders&/i& &/p&&ul&&li&适宜人群:喜欢长线价值投资的投资者&/li&&li&难度:容易,语言平实,概念易于理解,强烈推荐。&/li&&li&巴菲特没有撰写过什么专业著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写给伯克希尔哈瑟维公司股东的信,总结在过去一年中的成败得失。而书中正是收纳了他的经典言论与投资理念。论述了公司治理,公司财务与投资,普通股,兼并与收购及会计和纳税等内容,带领投资者进入一个崭新的投资世界。&/li&&/ul&&p&&i&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Securities Analysis&/i& &/p&&ul&&li&适宜人群:喜欢长线价值投资的投资者&/li&&li&难度: 介于容易与中等之间。&/li&&li&著名的价值投资之父巴菲特师从格雷厄姆,本书也是巴菲特最为推崇之书。通过众多纷繁复杂的例子,解释复杂的理论及投资理念。此书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债券和优先股,而选择良好债券的艺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换为选择良好股票的艺术,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远比人们想象的紧密。&/li&&/ul&&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0ae8ac9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0ae8ac9f_r.jpg&&&/figure&&h2&趋势分析&/h2&&p&&i&史蒂夫. 尼森 《日本蜡烛图技术》Japanese Candlestick Charting Techniques&/i&&/p&&ul&&li&适宜人群:对趋势研究感兴趣的投资者&/li&&li&难度:容易&/li&&li&《日本蜡烛图技术》属于入门级别的书,书中介绍了一些常见的K线及K线组合,书中还介绍了MACD, RSI等技术指标。书中虽然提到技术方法是衡量人群情绪对市场影响的唯一手段,但是也强调任何形态未必真的会出现这种形态所示的意义,指明读者应该因地制宜,与当时的行情相结合。&/li&&/ul&&p&&i&罗伯特.爱德华兹《股市趋势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Trends)&/i&&/p&&ul&&li&适宜人群:有一定股票知识积累,对趋势研究感兴趣的投资者&/li&&li&难度:困难。&/li&&li&此书被认为其是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的泰山之作,此书侧重于短线交易,针对美国等相对成熟的股票市场。在书中有提及股市的趋势和周期性,牛市熊市的阶段和习性,止损的必要性,选择股票的技巧,以及个股运动同指数运动的关系,属于短线投资者必备书籍。&/li&&/ul&&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f79cbdba693086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5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h2&短线投机&/h2&&p&&i&维克托·斯波朗迪:《专业投机原理》(Trader Vic)&/i&&/p&&ul&&li&适宜人群:“赌徒”必看书籍,适合短线投机者。&/li&&li&难度:容易&/li&&li&作者维克托只有中学学历,是白手起家的典型。他年少时精于玩牌,并从中认识到“胜算”和“自律”的重要性。本书结合技术分析、统计方法和经济基本三种因素进行预测。通过有趣的赌扑克牌的故事,让读者了解到什么叫“风险”。明白了原来决定进场的因素并不仅仅是时机与方向,更重要的的是要注重“风控”。
&/li&&/ul&&p&&i&埃德温·勒菲弗:《股票大作手回忆录》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i&&/p&&ul&&li&适宜人群:“赌徒”必看书籍,适合短线投机者。&/li&&li&难度:容易&/li&&li&是一本精彩的人物传记,记述了一位几百年一遇的金融市场交易与投资天才——杰西·利弗莫尔的人生、梦想、事业和财富的故事,利弗莫尔几次暴富又几次破产大起大落之跌宕起伏,最后以自杀告终。作者认为一个好的投机家,一要观察、判断大盘的走势,借势而为,切不可逞强逆市。这是战略层面,失误则不免倾家荡产;二要战胜自身的人性弱点:即贪婪与恐惧。&/li&&/ul&&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f76d3dcca4acefe7f5e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6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f76d3dcca4acefe7f5e2_r.jpg&&&/figure&&h2&经典著作&/h2&&p&&i&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The Alchemy of Finance&/i& &/p&&ul&&li&适宜人群:对哲学及金融感兴趣的投资者&/li&&li&难度:困难,索罗斯的文学素养较高,翻译的文章与原文出入较大。&/li&&li&在《金融炼金术》中,索罗斯试图建立金融市场的所谓“反身性”原理,即投资者与投资标的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并且用这种原理来解释整个社会科学。为了证明他的理论,索罗斯声称他运用自己的对冲基金进行了“历时实验”,包括实验期和对照期。 验证了汇率、外贸、利率、投机需要、日常需要、财政预算等是有内在联系的。&/li&&/ul&&p&&i&威廉·欧奈尔:《笑傲股市》(How to Make Money in Stocks)&/i&&/p&&ul&&li&适宜人群:任何人群&/li&&li&难度:中等&/li&&li&被各种老师推荐,目前最流行的一本书。此书介绍了欧奈尔的选股方法,具有实战性,该方法结合了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CANSLIM的核心思想就是找出那些在基本面近期业绩迅猛增长再加上技术面股价走势强势的股票。据欧奈尔说,CANSLIM是他研究了美国大牛股爆发前所共有的特征。&/li&&/ul&&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4eccbaac1dc74796cdc4e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h2&期权期货&/h2&&p&&i&哈罗德.麦克米伦:《麦克米伦谈期权》(McMillan on options)&/i&&/p&&ul&&li&适宜人群:对期权感兴趣的投资者,&/li&&li&难度:中等,适合期权入门使用。&/li&&li&先重温了期权的定义,策略等基础知识,用大量的篇幅探讨了什么是期货和期权交易。同时也对股票等标的物有深入研究,提到如何寻找股票买卖点,以及交易和投资的策略,更是教导读者应当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办法、利用什么样的指标来交易黄金、大豆或者股指期货以及期权。
&/li&&/ul&&p&&i&约翰·赫尔:《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 (Options,Futures,And OtherDerivatives)&/i&&/p&&ul&&li&适宜人群:对期权感兴趣的投资者,&/li&&li&难度:困难&/li&&li&内容全面,几乎囊括了金融衍生产品的所有理论知识,属于教科书级别的书。内容包括:期货市场的机制、期货套期保值策略、利率、利率期货、远期和期货价格的决定、互换、期权市场的机制、期权的交易策略、Black-Scholes-Merton模型、波动率微笑、数值方法、在险值、信用风险、信用衍生产品、奇异期权、凸性调整和实物期权等。缺点是缺乏案例讲解,不利于实战。&/li&&/ul&&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adc4f1a59b72bd2f8ff3d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93&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3&&&/figure&&p&小虎整理不易,喜欢的可以点赞收藏。&/p&
摘要:很多老虎证券社区的用户,从A股过来的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我靠着炒A股的经验,却在美股就屡屡受挫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你的炒股经验实际上是根据A股而来的,炒炒中概和ETF还OK,一旦炒美股,就会发现自己水土不服,“有病就得治”,小虎在这里为您推…
从1989年5月开始,日本央行连续3次提高贴现利率。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日本银行利率从2.5%上调至海湾战争前夕的6%。就是说,日本央行已经认识到这个错误了,但是晚了,实在没办法了,突然的告负的的加息,刺破了本来就要破裂的泡沫。&br&只能说广场协议是一个诱因,真实原因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来探究,各抒己见&br&&br&文章参考花儿姐,侵权立删。&br&&br&&br&&br&&p&最近房地产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d6cbca0e3ce3_b.jpg& data-rawwidth=&506&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d6cbca0e3ce3_r.jpg&&&/figure&&br&&p&上世纪1980年代,日本地产上行,房价疯涨的时候,与中国无异。&strong&日本人也相信,他们只有一个东京,东京掌握着教育、医疗、金融、就业等等资源,所以东京房价不会跌。&/strong&但华尔街见闻根据历史数据发现,在日本楼市泡沫破裂之后,日本包括东京在内的六大都市和全国楼市同时从1992年陷入跌势。而从跌幅来看,三大都市圈(东京圈、大半圈、名古屋圈)在楼市暴跌的数十年里,跌得最惨!&/p&&br&&p&如下图所示,不难发现,楼市一旦进入下行通道,三大都市圈地产跌幅大于平均,但若楼市稍稍企稳,三大都市圈就会率先止血,恢复涨幅,而整体楼市再度下挫时,三大都市圈又陷入暴跌,惨逾平均水平。对比大三都市圈,地方圈房地产跌势则基本没有回血的余地。从92年开始,跌到现在还在跌。&/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553efdc6b0bada1d1e51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553efdc6b0bada1d1e513_r.jpg&&&/figure&&br&&br&&br&&p&从日本房地产住宅指数变动也能看出,包括东京在内的六大都市住宅价格在楼市泡沫后暴跌的惨烈程度。以2000年为基准(指数设定为100),下图可见,&strong&91年楼市泡沫破裂之前,六大都市住宅价格几乎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而泡沫破裂之后,六大都市住宅价格一泻千里,跌势之猛冠绝全国,令人瞠目&/strong&。甚至在2000之后长达四年时间里,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p&&br&&p&&br&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经济经历过怎样的繁荣?号称“永不跌”的东京房价到底是如何崩盘的?日本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对中国有何借鉴意义?下面来自微信公众号“路演中”的文章,为您讲述日本房地产的前世今生。&br&&/p&&br&&p&&strong&“永不跌”的东京房价是怎么崩盘的?&/strong&&/p&&br&&p&&strong&如何在中国实现资产保值增值?&/strong&这个问题似乎有个永远的大备胎,他的名字叫一线城市房产。&br&&br&在中国,炒股就像去夜店high,碰见渣男的概率高。买房,特别是在一线城市买房,就像一个安静的暖男。随时在你受伤后,给一个温暖的怀抱。&br&&br&即使这段时间经济学家们都在喊“凡是靠地产拉动的经济都会遭遇崩盘”,也不会忘了在注角处补上一句——在人民币购买力不可遏制下降的复杂格局下,要把购买力配置到中国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后一个安全点;或者“房地产如果出问题,一线城市不是房产商避风港”。&br&&br&反正就像貔貅只进不出一样,&strong&一线城市房产,只涨不跌。秉持这一信仰的逻辑是:一线城市人口密集,外来人口和土豪们共同托举房价,一线城市教育、医疗资源丰富。&/strong&&/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eb66c4bb32f518a32890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eb66c4bb32f518a32890b_r.jpg&&&/figure&&br&&br&&br&&p&可是,早在几年前,一线城市高企的生活成本就驱使着外来人口告别北上广;优质的教育与医疗资源,并不能撑起一个城市的房价;土豪们在托起了温哥华的房价后,现在已经跑到柏林去买房了。&br&&br&反正同样人口密集,&strong&同样由于奥运会经历过房价暴涨,同样汇集着优厚的资源,同样经历着人口涌入的东京,在日本199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未能幸免于房价的大崩盘。&/strong&&br&&br&&strong&核爆前的东京&/strong&&br&&br&曾保持过GDP双位数增长的日本经济,在经历了“土地神话”的破灭,中小银行的破产,证券丑闻的暴露后,是如何陷入衰退的;而&strong&曾经被奉为“东京房价永不跌”的东京房价,又是怎样崩盘的?&/strong&&br&&br&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保持着每年10%的高速经济增长,在短短20年间从一个农业经济小国转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和汽车出口国。&/p&&br&&p&1964年东京奥运会,1966年大阪世博会,日本向全世界展示了从战败阴影中复兴的国家形象。&br&&br&为了迎接东京奥运会,日本修建了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兴建了城市。这些大规模的建设带动了日本房地产行业的强劲发展。当时,&strong&东京被认为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国际大都会。&/strong&1969年,未来学家赫尔曼·卡恩在《即将出现的超级强国》一书中预测,日本将在2000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br&&br&然而,还未等到验证预言的那一天,日本就从繁荣的天堂跌入危机的深渊中。1990年,日本股市、楼市泡沫相继破灭,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进入“失去的二十年”。&br&&br&今天,&strong&无论是日本普通民众,还是庙堂高官,都希望借助再次举办2020奥运会的契机,提振日本经济。&/strong&日本政府计划将东京作为经济增长特区,进行大规模的再开发。公共设施投资、政策放宽、税收制度改革等等计划都已经开始实行。&/p&&p&&br&外国资本也已经蠢蠢欲动。一批主权财富基金正在涌向日本房地产市场。卡塔尔刚刚买下了一系列保龄球馆;阿塞拜疆接近买下银座的蒂凡尼大楼,而新加坡正准备买下东京西南部婚礼场馆Meguro Gajoen……&br&&br&历经了20年的低迷之后,日本的房地产市场似乎重现曙光。此时,回顾那场发生在20世纪末的房地产泡沫危机,或许有助于日本不再重蹈覆辙。&br&&br&&strong&奥林匹克景气&/strong&&br&&br&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之一。日本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借助奥运会带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br&&br&在筹备东京奥运会期间,日本政府正在进行收入倍增与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计划。以此为契机,东京和日本全国各地都大兴土木,建设了一批交通基础设施。&br&&br&其中,令日本人颇为自豪的新干线高速铁路系统就是修建于此时。日东京奥运前夕,连结东京与新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开始通车运营,这是世界第一条投入商业营运的高速铁路系统。&br&&br&有数据显示,&strong&日本对东京奥运会所有相关事业的总投入高达1兆日元。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约为30亿美元。&/strong&这创造当时奥运会历史上最高的投资记录。&br&&br&其中,日本政府对比赛设施和奥运村投资160亿日元,道路交通设施建设825亿日元,运营费用60亿日元。除此之外的所有投资,都被用来完成新干线、高速公路、地铁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br&&br&这种投资的比例显示,日本并不是仅仅为了举办奥运会而投资。&strong&大规模建设带动了房地产建筑业、服务业、运输业和通信等行业的强劲发展,从而带动日本经济的全面腾飞。&/strong&1962年到1964年,日本经历了一段“奥林匹克景气”时光。&br&&br&受奥运会影响最深的是房地产行业。除场馆建设之外,东京周边的住宅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起来。1964年,日本民间住宅建设总数比1951年增加了71%,而1963年 1964年的建筑承包合同额分别比前一年增长了32.9%和27.8%。&br&&br&从1961年到1963年,日本房地产行业迎来量价齐升的鼎盛阶段。当时,在短短两年之内,日本建成公寓62栋,2191户,价格也较之前上涨了接近一倍。1964年日本公寓售价平均为950万日元,最高达到1880万日元。&br&&br&进入8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了令人炫目的鼎盛时期。日本制造的产品遍布全球,日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投资和收购。&strong&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strong&美国人的银行、超市,甚至好莱坞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和纽约的标志性建筑——洛克菲勒大楼都成为了日本人的囊中之物。&br&&br&然而,当日本人目空一切,认为自己是“世界之王”时,一场危机正在酝酿当中。&br&&br&&strong&签订“广场协议”&/strong&&br&&br&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由于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国国内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1979年夏天,保罗·沃尔克就任美联储主席。为了治理通货膨胀,他连续三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br&&br&这一政策使美国市场名义利率上升到20%左右的水平,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大幅升值。从1979年底到1984年底这段时间内,美元汇率上涨了近60%,美元对主要国家的汇率甚至超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的水平。&br&&br&&strong&美元居高不下的汇率水平导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strong&为了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br&&br&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等5个发达国家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决定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兑主要货币有序地下跌,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史称“广场协议”。&br&&br&“广场协议”签订之后,五国开始在外汇市场抛售美元,带动了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美元因此持续大幅度贬值,而世界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日元的升值幅度最大,三年间达到了86.1%。&br&&br&这并不是美国第一次干预外汇市场。1971年12月,日本曾与美国签订《斯密森协议》。根据协议,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从1美元兑360日元升值为1美元兑308日元,涨幅为18%。此轮汇率改革导致了1973年日本地价的上涨,但由于石油危机的影响,仅持续了1年。&br&&br&&strong&日元的大幅升值提高了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促进了日本对外投资大幅度增加,为日本企业在海外扩张提供了机遇。但与此同时,日本经济也已经埋下了泡沫的炸弹。&br&&/strong&&br&&strong&由于担心日元升值提高日本产品的成本和价格,日本政府制定了提升内需的经济增长政策,并放松国内的金融管制。&/strong&从1985年开始,日本央行连续5次下调利率,从5%降至1987年2月以后的2.5%.&br&&br&当时,日本已经完成了城镇化建设,国内的城镇化率超过90%。这意味着在原有产业结构下,日本的经济增长已经趋向饱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量的资金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人们纷纷从银行借款投资到收益可观的股票和不动产中。于是,股价扶摇直上,地价暴涨,一个巨大的泡沫正在诞生。&br&&br&&strong&疯狂的泡沫&/strong&&br&&br&20世纪80年代,日本银行开始推行银行资本金管理改革。为了推动银行国际化,日本政府决定实行双重标准:国内营业的可以按照本国4%的标准,有海外分支机构的银行则必须执行8%的国际标准。在此要求下,日本银行除了必须不断补充资本金之外,还得调整银行资产结构。&br&&br&当时,&strong&日本银行最苦恼的事情是有钱贷不出去。&/strong&为了扩大营业份额,日本银行想尽各种办法,利用超低利率拼命发放贷款。&br&&br&相对于一般公司贷款,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较低。这意味着银行发放相同数量的贷款,房地产抵押贷款只需一半的资本金。于是日本商业银行纷纷将资金投放到这一领域。&br&&br&为了发放贷款,日本银行使出浑身解数。甚至对于那些有存款意向的人,银行都会劝告他们进行土地投资:“地价在不断上涨,而利息又接近于零。如果从银行借入资金来购买土地的话,肯定会因土地升值而大赚一笔。”&br&&br&而一旦这个人买了土地,银行又会以这块土地为担保,再借给他相当于土地价格70%的资金,劝他再购买别处的土地,然后再以新的土地为担保……如此循环反复。&br&&br&同一时期,国际热钱的涌入加速了日本房地产泡沫的膨胀。签订《广场协议》之后,日元每年保持5%的升值水平,这意味着国际资本只要持有日元资产,即使价格没有升值,也可以通过汇率变动获得5%以上的收益。&br&&br&敏锐的国际资本迅速卷土重来,在日本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上呼风唤雨。&strong&国际廉价资本的流入加剧了日元升值压力,导致股价和房价快速上涨,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国际资本进入日本投机,泡沫越吹越大。&/strong&&br&&/p&&br&&p&&br&&strong&随着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行业,日本的地价开始疯狂飙升。&/strong&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东京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为120.1,到了1988年暴涨至334.2,在短短三年内增长了近2倍。&br&&br&1990年,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横滨和神户六大城市中心的地价指数比1985年上涨了约90%。当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制造了世界上空前的房地产泡沫。&br&&br&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是,在东京,有一位学校的看门人在传达室干了40多年,一直收入微薄。退休之后,他准备返回乡下安度晚年。于是托人把他在东京的一所小房子卖掉,没想到这所房子竟以8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看门人瞬间成为百万富翁,衣锦还乡。&br&&br&然而同一时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由于地价快速上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实体工业的发展。&strong&建筑用地价格过高,使得许多工厂企业难以扩大规模;过高的地价也给政府的城市建设带来了严重的阻碍;高昂的房价更是使普通日本人买不起属于自己的住房……&/strong&日本泡沫经济离实体经济越走越远。&br&&br&&strong&失去的二十年&/strong&&br&&br&1990年,日本生产性行业的贷款比重下降到25%,非生产行业的贷款比重却上升为37%。日本看似繁荣的经济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危机一触即发。&br&&br&泡沫的破灭来得迅速而毫无预兆。&strong&1989年,日本政府已经意识到经济泡沫,但是此时施行紧缩货币政策为时已晚。&/strong&&br&&br&从1989年5月开始,日本央行连续3次提高贴现利率。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日本银行利率从2.5%上调至海湾战争前夕的6%。&br&&br&日本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首先刺破了股票市场的泡沫。日,是日本股市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天。&/p&&br&&p&当天,日经指数顿挫,日本股市暴跌70%。人们依稀记得,就在半个月前的日,日经指数还达到了辉煌的高点38915点,市场普遍相信“明年股价可以达到5万日元”。&/p&&br&&p&令人绝望的是,&strong&以1990年新年为转折点,日本股市陷入了长达20年的熊市之中。&/strong&&br&&br&1990年9月,日经股票市场平均亏损44%,相关股票平均下跌55%。日本股票价格的大幅下跌,使几乎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公司破产导致其拥有的大量不动产涌入市场,顿时房地产市场出现供过于求,房价出现下跌的趋势。&br&&br&与此同时,随着日元套利空间日益缩小,国际资本开始撤逃。1991年,日本不动产市场开始垮塌,&strong&巨大的地产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strong&土地和房屋根本卖不出去,陆续竣工的楼房没有住户,空置的房屋到处都是,房地产价格一泻千里。&br&&br&1992年,日本政府出台“地价税”政策,规定凡持有土地者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比例的税收。在房地产繁荣时期囤积了大量土地的所有者纷纷出售土地,日本房地产市场立刻进入“供大于求”的时代。&br&&/p&&br&&p&&br&几种因素的叠加,加速了日本房地产经济的全面崩溃。&strong&房地产价格的暴跌导致大量不动产企业及关联企业破产。&/strong&1993年,日本不动产破产企业的负债总额高达3万亿日元。&br&&br&紧接着,&strong&作为土地投机主角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因拥有大量不良债权而陆续破产。&/strong&结果,给这些机构提供资金的银行也因此拥有了巨额不良债权。当年,日本21家主要银行宣告产生1100亿美元的坏账,其中1/3与房地产有关。&br&&br&1991年7月,富士银行的虚假储蓄证明事件被曝光。紧接着,东海银行,协和琦玉银行也被揭露出来存在同样的问题。大量银行丑闻不断曝光,使日本银行业产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数年后,几家大银行相继倒闭。&br&&br&&strong&“土地神话”的破灭,中小银行的破产,证券丑闻的暴露……接连的打击让日本民众对资本市场丧失了信心。&/strong&此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等国际大势的影响,日本房地产市场再也未能重回辉煌。&br&&br&&strong&据2005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发表的地价统计数据,日本全国的平均地价连续14年呈下跌趋势。&/strong&与1991年相比,住宅地价已经下跌了46%,基本回到了地产泡沫发生前1985年的水平;商业用地下跌了约70%,为1974年以来的最低点。13.1%,高于1988年的9.4%,是至今为止的最高水平。&/p&&br&&p&尽管经过了长达20年的艰难调整,但日本房地产市场依然疲软。&br&&br&在大类资产框架内,未来股市走势以及房市走势都是投资者极为关心的市场,且两者之间强烈地相互影响,时而相互促进,时而此消彼长。&/p&
从1989年5月开始,日本央行连续3次提高贴现利率。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日本银行利率从2.5%上调至海湾战争前夕的6%。就是说,日本央行已经认识到这个错误了,但是晚了,实在没办法了,突然的告负的的加息,刺破了本来就要破裂的泡沫。 只能说广场协议是一…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525cfed670ad40bb09e6fa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5525cfed670ad40bb09e6fa_r.jpg&&&/figure&&p&今天是12月28日,大后天就是资产负债表日了。&/p&&p&于此时此刻,应该有无数的小朋友遍布在祖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留宿在上至设施齐全的五星级酒店下至被褥潮湿的客户招待所中,静静等待着人生第一次盘点的到来。&/p&&p&恭喜你们,你们将有机会接触并参与到各种奇葩资产的盘点,比如猪牛羊鸡、钻石珠宝、沙油泥煤、树草菌药。&/p&&p&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旅行。旅行嘛,其实就是体验,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别人呆腻的地方体验。所以体验多一些,在工作上很多时候是一件好事。&/p&&p&曾经,我在小朋友时的一个愿望是能走遍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可惜这愿望到现在为止,仍有7个区域未完成。&/p&&p&&br&&/p&&p&话说回来,做为刚进公司只做过一个来月不到二个月项目的小朋友,想必或多或少对自己的工作怀有忐忑不安七上八下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心态。&/p&&p&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经理们对四大第一年小朋友的期望:&/p&&p&&b&一、积极主动&/b&&/p&&p&在忙完手头分配工作的时候主动去问主管,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把自己看成项目组整体的一份子,互帮互助。&/p&&p&&b&二、好学好问&/b&&/p&&p&利用空闲时间抓紧学习,带着基础去问,而不是不加思索地询问。&/p&&p&比如我今天在知乎上接到一个回答邀请“会计应届毕业生,不考虑职业规划的情况下,去企业还是事务所?哪种发展前景比较好?”&/p&&p&关于这个问题,我相信在知乎上一定有类似的分析会计应届毕业去企业后的发展方向也有去事务所后的发展方向的问题的,这位童鞋是可以通过自己搜集信息而对这个问题有一些基础认识的,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再结合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问,我相信能获得很多诚恳的回答的。&/p&&p&&b&三、认真负责&/b&&/p&&p&有错就认,挨打要立正,做事有头有尾,项目现场审计结束后如有需要你帮忙的,即使你在其他项目上也一定要尽快帮忙跟进。&/p&&p&&br&&/p&&p&大家可以看到经理们对第一年小朋友的期望更多是集中在态度上!&/p&&p&&b&态度!态度!态度!&/b&&/p&&p&能做到上面的态度并不意味着可以拿到四分,因为其他拿到四分的小朋友做到的远不止,&u&但这意味着你不会被经理们放弃,甚至很大可能得到个别经理的挖掘及重点培养。&/u&&/p&&p&四大的不限专业招聘就代表了经理们愿意培养人,愿意期待你的学习能力,愿意等待你的厚积薄发,关键是你在第一年就表现出这样的态度。&/p&&p&所以如上一篇文章“&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关于四大的培训及工作中的学习&/a&”最后一段所述,一定要在前一两年好好积累,因为慢慢地态度被看中的比重就降低了。&/p&&p&也正如我最早一篇文章“&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为什么四大流动率高?&/a&所述,四大的高流动率带来的是&b&剩者为王&/b&,离开的同事们各有各的缘由,不被经理们放弃也意味着你离开的缘由少了一条。&/p&&p&&br&&/p&&p&借机提个问题,正在盘点的小朋友们,你们有好好思考过存货盘点的会计及审计逻辑了吗?还是只是依样划葫芦拿着模板照填?&/p&&p&&br&&/p&&p&正好开了个LIVE,自我推广一下:&/p&&a href=&https://www.zhihu.com/lives/746880&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3.zhimg.com/v2-6f6bed7e99f170c8d0966_ipico.jpg& data-image-width=&1413& data-image-height=&1413& class=&internal&&四大经理面试内部经验分享及实战技巧&/a&&a href=&https://www.zhihu.com/lives/638656&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3.zhimg.com/v2-6f6bed7e99f170c8d0966_ipico.jpg& data-image-width=&1413& data-image-height=&1413& class=&internal&&非金融类学生怎么转金融?&/a&&p&对于私信问我问题的朋友们,如果问题简单,我会简短回答;如果是涉及到个人职业发展或问题较复杂,我都希望可以用值乎提问的方式,一杯星巴克加点心的价格,也算是一个门槛吧,用来区分一下哪些童鞋真心想解惑。我觉得值乎的两分钟回答实在不够,因此我会加QQ进行语音沟通,详细询问提问者的个人情况,我认为只有这样,我才能给出针对性的方向建议。每个人的情况其实都不同,做一下大而泛之的回答,其实只适合很少数问题,更多的,还是要多了解你的个人情况,我才能更好回答你,也才能在语音当中听到你进一步的问题并给出及时且有建设性的意见。一贯抱着这样的态度与人交流,也希望能帮到你。支付时请用微信支付而不是知乎币,谢谢。&/p&&a href=&https://www.zhihu.com/zhi/people/100352&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3.zhimg.com/assets/zhihu/editor/zhihu-card-default.jpg& class=&internal&&知乎用户&/a&&p&&/p&
今天是12月28日,大后天就是资产负债表日了。于此时此刻,应该有无数的小朋友遍布在祖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留宿在上至设施齐全的五星级酒店下至被褥潮湿的客户招待所中,静静等待着人生第一次盘点的到来。恭喜你们,你们将有机会接触并参与到各种奇葩资产的…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f51d0faca91ff6af47c0e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f51d0faca91ff6af47c0e_r.jpg&&&/figure&&p&上周四,美联储加息的时候,牛姐也邀请了在美联储工作的朋友,在微信群里直播了关于美联储的一系列故事。(感兴趣的朋友戳这里:&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xt.17vsell.com/Studio/CourseListening/NTk0ODA1MDIyNDA%3D%3FcoursePage%3DCourseVo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图文语音&/a&)&/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f51d0faca91ff6af47c0e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f51d0faca91ff6af47c0e_r.jpg&&&/figure&&p&在知乎上,牛姐还是收到很多邀其回答美联储加息问题的,其实6月这次加息早在意料之中,牛姐之前就说过,影响有限。不过美联储下半年还要继续加息并且开始缩表,所以这个话题,估计也是隔几个月都要被讨论一次。&/p&&p&牛姐这次准备一次性把下半年关于美联储加息的问题都回答完了,大家直接看干货就行了:&/p&&br&&h2&1. 美联储加息到底什么意思?&/h2&&ul&&li&联储加息,流通到美国社会的钱减少了一些,变贵了一点,那美国的就业率、经济成长就会缓慢一些,通货膨胀也会降低。&br&&/li&&li&联储减息了,流通到美国社会的钱多了一些,便宜了一些,那美国的就业率、经济成长就会发展得更加快一些,通货膨胀可能会抬头。&/li&&/ul&&br&&h2&2. 美联储加息怎么影响美国股市、债市、黄金等?&/h2&基本上,&b&唯一的利好是美元。对于其他资产类别,几乎都是利空&/b&。&br&&ul&&li&简单来说,就是市场的钱更贵了,借贷成本更高了,大家都倾向于存银行而不是做投资(存款利息也高了),这样进入股市的钱可能就少了,所以利空股市。&/li&&li&融资成本增加了,所以已有债券的收益率变得不那么有吸引力,债券价格可能下跌。&/li&&li&美元强势同样利空黄金。&/li&&/ul&&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8dfa350a29913eaae61a9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8dfa350a29913eaae61a9_r.jpg&&&/figure&&br&&h2&3. 但是为什么每次美联储加息,并不一定导致美元上涨,以及股、债、黄金的下跌?&/h2&&p&主要有两个原因:&/p&&ul&&li&&strong&不仅要看加息本身,还要看市场如何解读加息。&/strong&资产价格是直接由市场决定的,比如在股市里,利空的消息不一定导致股市下跌,典型的就是“利空出尽”,“靴子落地”;好消息也不代表股价一定上涨,比如一个公司刚出的财报很漂亮,但是也可能因为“获利回吐”,“不符合预期”等等原因股价下跌。所以美联储加息如何影响各大类资产,还要看市场之前的预期,以及之后的解读。其实,&b&美联储也是很会做“预期管理”的&/b&,光是加息这事几乎提前2年就预告了,而且每次临近加息,释放的信号都是比较明确的(这就是为什么牛姐知道6月份一定加息)。而市场对于美联储连续加息这种重磅新闻,也是持续保持警惕的。&b&市场永远都是会预判的&/b&,&b&比如现在,市场的价格已经不是在消化6月加息的影响,而是反映“9月要不要加息,缩表什么时候开始”的预判了&/b&。&/li&&br&&li&&strong&每种资产都不仅受美联储加息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影响。&/strong&比如美股,还要受经济环境、公司业绩影响。美联储加息的时候,经常也说明经济向好。所以&b&历次美联储加息周期,不一定都导致股市走低&/b&;相反,长期的宽松政策,反而可能滋长出股市的泡沫,不利于股市长期的健康发展。又比如黄金,还受市场不确定性,以及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因素影响。所以&b&单单美联储加息,不能决定市场的走向&/b&。&/li&&/ul&&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9469bea8b9ffd479d2f06_b.jpg& data-rawwidth=&505& data-rawheight=&3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9469bea8b9ffd479d2f06_r.jpg&&&/figure&&br&&h2&4. 美联储加息到底是怎么影响中国及其他国家的?&/h2&&p&简单来说,都是通过美元:&/p&&ul&&li&&b&美联储加息,使美元变得更加值钱&/b&,所以美元相比其他货币更有吸引力,其他货币相对美元贬值,资本希望流入美国。&/li&&li&很多时候,为了保住汇率,其他国家也要跟着加息。但是刚才说了,加息本身就是利空投资和经济增长,比如&b&中国,如果为了防止人民币贬值而加息的话,也是几乎利空股市、楼市等各个方面&/b&。大家可能看过的关于“保楼市还是保汇率”的讨论,就是这个逻辑。&/li&&/ul&&p&所以,&b&美联储加息,使美元升值,几乎是利空所有其他国家&/b&。如果其他国家不跟着加息,那么会导致货币相对美元贬值以及资本外流,如果跟着加息,是利空经济增长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1c8d419b5381c6eea255c4e_b.jpg& data-rawwidth=&527&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1c8d419b5381c6eea255c4e_r.jpg&&&/figure&&br&&h2&5. 那么这次中国为什么没有跟着加息?&/h2&&ul&&li&中国一样非常担心美联储加息,导致人民币贬值以及资本外流,但是还好中国有“简单粗暴”的一招,叫做&b&外汇管制&/b&。从去年开始,外管局就开始了一系列严格的控制资本流出的措施。经济学上有个理论叫“不可能的三角”,而对中国来说,目前这种状态就是&b&牺牲资本自由流动,来稳定汇率的。&/b&&br&&/li&&/ul&&blockquote&“不可能的三角”&br&“不可能的三角”理论,意思是&b&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三者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b&。&br&也就是说,如果想要相对美元的汇率稳定,要不就要牺牲资本自由流动,要不就是采取和美国一样的货币政策。&br&&br&&b&港币,&/b&和美元的汇率就是紧紧锁定的,同时港币也是自由兑换和流动的。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牺牲货币政策独立,所以&b&基本上,美联储做什么,香港当天就跟着做&/b&:&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636e09c865e02e559b2f3d_b.jpg& data-rawwidth=&708& data-rawheight=&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636e09c865e02e559b2f3d_r.jpg&&&/figure&而对于中国,既希望人民币和美元汇率稳定,又不希望紧跟着美国的货币政策,那就只能继续资本管制的路子了。&br&&br&当然也有许多发达国家,选择不稳定汇率,而要独立的货币政策以及资本流动自由性,比如欧盟、加拿大、英国等等。但是,美联储加息事关重大,没有那个国家能置之不理;同时,金融危机后,全球央行也几乎都是跟着美国的宽松政策,而&b&现在美国持续加息了,其他国家也需要考虑加息或者类似更紧张的货币政策,当然,前提是自己的经济受得住&/b&。谁让美元是世界货币呢?&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30ad91e0213ebc51fe5fdf36a3f50f6_b.jpg& data-rawwidth=&268& data-rawheight=&17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8&&&/figure&&/blockquote&&ul&&li&除了资本管制,其实中国对美联储这次加息是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在美联储加息前,中国其实早在4月就已经开始了去杠杆,可以理解为,&b&在美联储加息之前就采取了比较紧缩的货币政策&/b&。(参考:&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28年来首遭穆迪降级,中国经济真的到了关键点了吗? - 知乎专栏&/a&)&/li&&/ul&&br&&p&&b&所以这次美联储加息对股市、房市都没有太直接的影响&/b&。这主要归功于央行好几个月前就已经做了一系列动作,比如主动开始去杠杆,遏制外汇流出,抬高人民币币值等等。又或者说,其实影响此前已经发挥出来了,所以这次大家没有直接的感觉。&/p&&p&比如,美联储加息前半个月,人民币币值暴涨到6.8左右并且稳稳地站住,不得不说是央行有意为之。&/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33c7a1dd450fdf28dd04cae8e5078ed7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33c7a1dd450fdf28dd04cae8e5078ed7_r.jpg&&&/figure&&br&&br&&h2&6. 美联储之后还要继续缩表?如何影响市场?&/h2&&p&上次直播里,牛姐邀请的嘉宾,杨思也说了,美联储之后还会“缩表”,应该在接下去几个月或者年底就能看到。&b&缩表和加息一样,都是导致市场上钱变少,抑制投资和经济发展的&/b&。&/p&&blockquote&&p&美联储“缩表”什么意思?&/p&&p&美联储(主要是纽约联储)有庞大的资产负债表,价值4.5万亿美金,其中一半是美国国债。这些资产哪里来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在07,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买进来的。你可以想象这样一副画面,金融危机的惨淡时期,有个幕后金主“为国接盘”,在市场上掏钱不停地买买买,使得流入市场的钱多了,同时助推了资产的价格。&/p&&p&而现在危机已经度过了,“幕后金主”开始卖出手上的资产,换回现金。这样资产的价格会有压力,同时还导致市场上的钱变少了。&/p&&/blockquote&&p&如果要问牛姐,这个怎么影响市场?&b&牛姐会说,是利空&/b&。&/p&&p&但是要牛姐预测各资产之后走势的话,牛姐只能说:&/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277d4cf816_b.jpg& data-rawwidth=&520& data-rawheight=&3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277d4cf816_r.jpg&&&/figure&&p&原因可以回去看看第三个问题。&/p&&br&&br&&h2&7. 美联储继续加息并且缩表,那中国之后会怎么办?&/h2&&p&还是刚才那个逻辑,&b&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影响,&/b&&b&美元/人民币汇率以及资本流出是最直接的表现&/b&。接下来,央行肯定是紧盯汇率,同时衡量国内去杠杆去得怎么样了,再看看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的进程,再决定下一招。由于不确定因素还很多,央行肯定是走一步看一部。&/p&&p&不过牛姐估计:&/p&&ul&&li&在控制人民币币值上这件事情上,外管局已经做得够多了。外汇管制这么严格,还把人民币/美元报价体系都改了, 再严就过了,会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的名声。&/li&&li&&b&央行还是可能继续去杠杆,或者保持比较紧张的货币政策。但是,要直接加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要像美联储那样“连续加息”,几乎没可能。&/b&&/li&&/ul&&br&&h2&8. 美联储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如何决定加不加息的?&/h2&&p&实际上,美联储决定是否加息,主要看2个指标:&/p&&ol&&li&&b&失业率&/b&&/li&&li&&b&通货膨胀&/b&&/li&&/ol&&br&&p&这是被写进宪法的。而美联储加息与否,最终都是要回到这两个指标上来,美国人时时刻刻关注“非农”数据之类的,就是因为这些是美国经济的指标,也指导着美联储的方向。&/p&&p&所以美联储要不要加息、缩表,绝对不是凭空拍脑袋想出来,也不是受美国政府影响,更不像《货币战争》里说的,受华尔街金融家(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利益驱使。&/p&&p&&b&实际上,美联储是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的结合:&/b&&br&&/p&&ul&&li&华盛顿总部是政府部门。但是和美国政府相对独立,比如联储的执行官任期都是14年,就是为了防止受政党更替影响。&/li&&li&12个&strong&联储分行&/strong&,分布在美国各地,是&strong&非赢利的私人机构&/strong&。这些分行里最重要的就是&strong&纽约联储。&/strong&&/li&&/ul&&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103da53ed49b5768135a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103da53ed49b5768135a_r.jpg&&&/figure&&br&&p&第一个常见的误解,就是把美联储和美国政府混为一谈。实际上,就看特朗普多次公开表示对耶伦不满就可以看出来,政府和美联储想的东西不太一样。特朗普是提倡财政刺激,并且不希望美元太强,否则美国贸易赤字只会更加难看,因此他对耶伦的一系列加息 、缩表决策都不是很满意。&b&这点上,美国和中国政府是一边的,美联储是另一边的&/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bd77c7f44afab243d81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bd77c7f44afab243d81a_r.jpg&&&/figure&&p&第二种就是以《货币战争》为例子的,把美联储说成是私人机构,代表华尔街巨头的利益。确实,联储的12个分行里,有些董事是银行家/金融家。但是:&/p&&ol&&li&金融家在美联储里,话语权很小。以分行里最重要的纽约联储为例子,董事分为三类,银行家是第一类(比如小摩的总裁就在里面),但另外两类权利更大,且全部都是非银行家(比如梅西百货的董事和总裁)或者非盈利机构的(比如大都会博物馆的主席),&b&这两类共同选出并且任命纽联储主席&/b&。&/li&&li&联储分行虽然是私人部门,却&b&是非盈利&/b&的。比如,纽约联储有4.5万亿的资产,这些资产每年的收益,差不多有上千亿美金(比华尔街的各大投行,高盛,大通摩根,美国银行等等加起来的总收益还要多)。但是,&b&纽联储只保存了其中很小百分比,其中大部分都上交给了美国的财政部,填补美国的赤字。&/b&&/li&&/ol&
上周四,美联储加息的时候,牛姐也邀请了在美联储工作的朋友,在微信群里直播了关于美联储的一系列故事。(感兴趣的朋友戳这里:)在知乎上,牛姐还是收到很多邀其回答美联储加息问题的,其实6月这次加息早在意料之中,牛姐之前就说过,影响有限。…
&blockquote&&b&先说说中国的还没有上市但是又比较牛逼的公司都有哪些?&/b&&/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4c_b.jpg&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11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4c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ea9f96e8aed260a5bb992d1_b.jpg&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10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ea9f96e8aed260a5bb992d1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2cc77fbf763e6ab04a4c_b.jpg&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2cc77fbf763e6ab04a4c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300fdae1a9cfe62bb1b09b2db5e562b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300fdae1a9cfe62bb1b09b2db5e562b7_r.jpg&&&/figure&&p&&br&&/p&&blockquote&&b&再来看看外国一些还没上市的牛逼公司&/b&&/blockquote&&p&&b&美国科氏工业集团:狂而不燥的巨人&/b&&/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6b60d1ee3fb3f8d19a0d4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3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6b60d1ee3fb3f8d19a0d4_r.jpg&&&/figure&&p&&br&&/p&&p&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科氏工业集团成立于1918年,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型企业,目前公司掌门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为科氏第二代,查尔斯·科赫(Charles.Koch)和大卫·科赫(David.Koch)。该公司在穆迪投资服务公司的资信评级是Aa1,标准普尔评级是AA+。&/p&&p&科氏的成长得益于一系列的收购,而这些收购主要动用的是家族自己的资本,而不是资本市场的融资。为了保证科氏家族的控制地位,他们建立了科氏家族基金会,还兴办了自己的智库。他们的政治上也非常活跃。&/p&&p&创始人弗雷德·科赫对子孙有遗训:“只要不将公司卖掉,你怎么办都行。”公司传到他的二儿子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手里,他也誓言“除非我死了,科氏才能上市”。两代掌门人均拒绝上市,基于这样一个判断:企业要挂牌上市,就得定期公开运营数据,企业的股价也会受到股票市场整体氛围的影响。尤其企业专注长远发展时,可能因尝试新产品或进行结构重组,需要增加投入,营收也会下降,碰到经济衰退时,投资回报也会减少,资本市场的压力就会接踵而至,逼迫经营者为迎合市场采取各种短期行为,导致抗压力减弱。家族企业则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步伐制定策略,定力要大很多。因此在他们看来,上市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保证公司健康的现金流和持续稳健的扩张才是正道。&/p&&p&&b&赛仕公司:摇摆之后的坚定&/b&&/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e8cbe472eeea0e_b.jpg& data-rawwidth=&340& data-rawheight=&25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0&&&/figure&&p&&br&&/p&&p&“在上市公司里已经不再有信任可言,我相信现在是私营企业发展的大好时候。”吉姆?古德奈特(Jim Goodnight)如是说。作为商业智能软件领域最成功的独立厂商赛仕(SAS)软件公司的创始人,古德奈特已经在赛仕成功掌舵三十多年。在资本的诱惑面前,赛仕并非从来没有动摇过,不过最后的结果是,现在的赛仕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p&&p&与那些急于通过上市来筹集发展资金的企业不同,赛仕从来不缺乏资金,三十多年来,公司收益始终表现出稳定的上升势头。但事实上,与其说赛仕是因为不缺钱而缺乏上市的动力,不如说在古德奈特看来,正是由于拒绝了华尔街在耳边的聒噪,公司才可能更有效地保证企业商业模式的完整和企业文化的纯洁。&/p&&p&如果古德奈特愿意,在公司33年的发展历程中,他有很多次机会让赛仕成为上市公司。事实上,赛仕曾经离IPO只有一步之遥,那是在20世纪末出现技术投资热潮的时期。1990年代末期,网络狂热症驱使技术股涨到了天价。在美国,人们时常可以听到某个创业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员工一夜暴富的消息。资本市场的神话故事让赛仕的员工在一时之间也失去了平静。&/p&&p&这样的情况让古德奈特多少有些苦闷,大势所趋之下,他也开始考虑IPO事宜。古德奈特甚至已经启动了公司的IPO计划,从其他公司找来一位高管专门负责赛仕的IPO事宜。但是没过多久,古德奈特就改变了主意,2000年,他果断叫停了公司的IPO计划。2002年,古德奈特在公司内做了一次调查,有87%的员工不主张上市。从此以后,对于古德奈特来说,就不存在什么IPO的问题了。并且固执的宣称,自己绝对不会那样做,除非公司找到别的年轻人来替代自己接下指挥棒,也许他会对上市有兴趣。经历了潮起潮落的古德奈特,自此坚定了保持赛仕的私人持股公司身份的决心。&/p&&p&&b&玛氏公司:食品业的宝洁&/b&&/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01ffbce61c5d1bfc47c9c36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br&&/p&&p&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公司是哪家吗?去年,国外调研机构 CandyIndustry公布了2015年全球25强糖果和巧克力公司排行榜,玛氏公司居首。&/p&&p&提到玛氏公司,或许有人还不清楚。但说起其产品德芙、士力架,以及“快到我碗里来”的M&M’s巧克力豆,绿箭、益达口香糖,还有宝路狗粮、伟嘉猫粮,恐怕没人不知道。可以说,玛氏公司是“食品业的宝洁”。&/p&&p&在2015年度《福布斯》杂志推出了美国家族财富排行榜,玛氏家族以600亿美元资产排名第三。这是一个神秘的家族,家族成员很少接受采访。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私人企业之一,玛氏公司坚持不上市,也就不需要公布财务报表,这更为它增添了神秘色彩。&/p&&p&玛氏公司在玛氏第三代掌门人努力下,先后买下了德芙公司、法国皇家宠物食品公司等,2008年还联手巴菲特,斥资23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大的口香糖制造商箭牌,从而使公司成为全球行业老大。&/p&&p&如今,玛氏公司在全球拥有7.2万名员工,它的总部却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一座砖瓦结构的二层小楼中,这里只能容纳80人,门口没有任何标志,只有一块写着“私人房产”的牌子。&/p&&p&尽管利润超过大多数世界500强公司,但玛氏家族坚决不肯让公司上市,至今都还是一家百分之百的私人企业。在决策层看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司管理的独立性和对利润的完全控制。&/p&&p&&b&瑞典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家具公司&/b&&/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1df4adbff7c2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2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1df4adbff7c2_r.jpg&&&/figure&&p&&br&&/p&&p&一旦没有了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宜家会变成怎样?不用担心,他已经事先做好了准备,希望只要地球上还有人类生存,就必然有一个强大、有效率的宜家存在。&/p&&p&日,在宜家(IKEA)公司新总裁上任的宣传海报上,米卡埃尔?奥森(Mikael Ohlsson)从前任安德斯?代尔维格(Anders Dahlvig)手中接过了一把内六角扳手,这象征着他接受了宜家王国的权杖。在宜家的68年历史里,他是第四任CEO。&/p&&p&或许全球没有哪家企业像宜家这样,能如此长远和持久地受到创始人性格的影响,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就等于宜家,宜家也等于英格瓦?坎普拉德,这也导致宜家历任CEO都成了坎普拉德的影子。&/p&&p&宜家业绩一直不错,在2010财年,据说公司销售增长了7.7%,销售达到231亿欧元,净利润增长了6.1%,有27亿欧元,但坎普拉德早已宣布:“宜家永远不会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对此,坎普拉德给出的官方解释是,一旦上市,股东们必然要求获得更快、更多的回报,这将改变宜家的长远目标和运作方式,但他也承认宜家如果是上市公司,每年就必须拨出大约30%的获利给股东,不上市的话,这些钱就都能成为公司的储备金,以备不时之需。&/p&&p&&b&德国博世(BOSCH)公司:全球最大的隐形霸主&/b&&/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66dac601ad1ef56e6bbffe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8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br&&/p&&p&德国博世(BOSCH)公司的名声并不及西门子,但它是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真正的幕后之王,几乎所有的品牌汽车都在大量使用它们的零部件。&/p&&p&央视曾经播过BOSCH公司,日,隐身其后的博世集团董事长菲润巴赫打破低调惯例,首次在《对话》公开亮相解码德国制造的成功基因。&/p&&p&在《对话》节目现场,大家发现在博世集团身上能够看到有很多中国企业不一样追求,不少中国企业把上市和融资当成自己企业发展当中必经的里程碑,但是博世完全不同,博世120多年的历史,从来没有把上市考虑到自己企业发展过程当中。这是为什么呢?&/p&&p&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菲润巴赫却报料说,其实在1930年左右的时候,博世曾经短暂上市过,创始人罗伯特先生,在上市之后,把一些股份分给了一些高级的管理者,但是之后就发现这样不好,因为那些管理层上市之后,有了钱就会变懒了,不会努力工作,因为他们已经拿了很多额外分红、收入,开始享受生活了,为此罗伯特先生觉得很失望,博世要停止上市,已经发行股票买回来。&/p&&p&菲润巴赫:&这一点知道的人不很多,罗伯特是很聪明的创始人,其实我认为一个企业,要基业常青的话,能够做两件事情,一个是保持创新的自由,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罗伯特先生已经不再是公司决策者,当时短暂上市了,上市之后,股东指手划脚,罗伯特先生认为保持企业基业常青,一定要有创业自由,企业保持自己长远发展的要素。与此同时,罗伯特先生说,我们保持财务独立性,不要依赖于银行或者金融市场,一个上市公司连续两个季度都亏损,很多股东开始找创始人、管理层算帐了。为此有了这两个基本理念,罗伯特?博世先生认定我们博世公司要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他说我们不再上市,不再是上市企业,我们是私人企业。为此博世公司现在企业治理结构非常独特,就是不去破坏现有结构,保持企业长期发展动力。&&/p&&p&&b&美国嘉吉公司:150年的私营家族企业&/b&&/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8215eccff8713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8215eccff8713_r.jpg&&&/figure&&p&&br&&/p&&p&Cargill嘉吉是世界最大的动物营养品和农产品制造商,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于1865年创立,经过150年的经营,嘉吉已成为大宗商品贸易、加工、运输和风险管理的跨国专业公司,已是一家全球性的贸易、加工和销售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农产品、食品、金融和工业产品及服务。2015财年的总营业收入高达1,204亿美元,是美国第一大非上市家族企业。&/p&&p&作为全球最大的私人控股公司之一,嘉吉的高管们在集团成立150周年之际,纷纷表示公司“将在可预见的未来内保持私营状态”。这样的企业规划不仅对嘉吉自身,更会对整个嘉吉所涉及到的市场产生影响。“作为家族企业,嘉吉的每一任领导者都希望公司保持私营。”首席执行官戴维?麦克伦南(David MacLennan)表示:“我们也在私营中得到了实惠。”&/p&&p&虽然,如今卡吉尔家族成员就再也没当过公司的一把手。也只有一位家族成员仍在公司工作。但是,大约100名家族成员掌握着90%的股份。嘉吉董事会的17名成员中包含有6名家族成员,6名独立人士和5名管理层人员,而公司年收入的80%将回报到业务上,其余的作为红利给股东。这种既不发行股票,还要保证现金流,并且要养活整个家族的模式,逼着董事会对每一项投资的决策都谨小慎微。&/p&&p&当然,国际上不上市的大牛公司还有很多,不多介绍。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不上市的大牛公司都有坚决遵循的经营原则和长远发展的眼光。融资、烧钱,并非商业成功的不二法门。踏踏实实做企业,老老实实赚营收也能创建百年企业。&/p&&p&部分资源整合:MBA智库(mbalib)&/p&&p&&b&更多互联网时事、产品运营回答请到&a href=&https://www.zhihu.com/people/yilinxiaoyu& class=&internal&&艺林小宇 - 知乎&/a&&/b&&/p&&p&艺林小宇,股事汇APP运营负责人,如果你也是0-3岁的产品运营,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艺林小宇,新书《全栈运营》即将上市!&/p&
先说说中国的还没有上市但是又比较牛逼的公司都有哪些? 再来看看外国一些还没上市的牛逼公司美国科氏工业集团:狂而不燥的巨人 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科氏工业集团成立于1918年,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型企业,目前公司掌门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为科氏第二…
首先要弄明白一个概念,在普通的公司结构之中,一份股权往往对应着一份投票权,这样就使得股东之间没有身份上的不平等——纯粹看谁更有钱。这样的制度虽然有利于保障中小股东和外部投资人的权益,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会使得公司的创始人在是否进行融资的问题上陷入一个困境,如果不融资,公司很难得到发展;如果选择融资,自己手中持有的股份必然被稀释,而当创始人手中持有的股份少于50%(经提醒,特别决议需要2/3以上的投票权),这家公司就已经不是他说了算,甚至有可能因为缺少话语权被踢出公司。乔布斯的遭遇就是一例。&br&&br&因此,创始人们就会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一种方法,使得公司既能够获得外部融资,又可以让我继续牢牢控制这家公司呢?&br&&br&别说,还真被他们找到了一种方法:&b&双层(重)股权结构(dual class share)&/b&&br&&br&&br&所谓双层股权结构,是指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并非每一股份都有相同的一份投票权,而是按照不同的股票类型,每一股份对应着不同的投票权,有可能是“一股多权”,也有可能是“一股一权”,甚至有可能是“一股无权”。&br&&br&这一制度来源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国际白银公司(International Silver Company)发行的无投票权股票,而一战后的德国也开始产生大量的“超级投票权”股票。在我国,人人、百度、京东等公司也先后采用这一结构在美国上市。&p&如图所示,二十年里美国上市公司中双层股权治理结构的公司占比还是比较稳定的,总体来说无太大的变化。不过,这些公司的市值有明显的上升,其市值占比在二十年里基本上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由原先6.2%上升到9.4%,上升幅度达到51%如图所示,二十年里美国上市公司中双层股权治理结构的公司占比还是比较稳定的,总体来说无太大的变化。不过,这些公司的市值有明显的上升,其市值占比在二十年里基本上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由原先6.2%上升到9.4%,上升幅度达到51%&br&&br&这种制度一般有如下的特点:&br&&br&&/p&&p&(1)发行A类与B类两种不同的股票,A类股票每一股份有一投票权,B类股票每一股份拥有多份投票权,不同的公司可能选择不同的比例,最为常见的是1:10的比例,即B类股票每一股份对应着10份投票权。&/p&&br&&p&(2)A类股票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可以在市场上自由流通,而B类股票仅仅面向公司内部控制层发行。A类股票无法转换为B类股票,但B类股票一旦进入市场交易则自动转换为A类股票。&/p&&br&&br&(3)A、B两类股票除了投票权和可转换性有差异之外,其他股权权利一概相同。&br&&br&下面用京东的股权结构为例,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一制度。&p&上图是京东在IPO之前的股权结构。我们可以看出,IPO之前,刘强东本人通过Max Smart Ltd持有18.8%股份,通过Fortune Rising Ltd持有4.3%股份,共计23.1%,并不能保证获得公司控制权。况且IPO之后其股权还有可能进一步被稀释。为了避免公司控制权旁落他人,刘强东采用了上图是京东在IPO之前的股权结构。我们可以看出,IPO之前,刘强东本人通过Max Smart Ltd持有18.8%股份,通过Fortune Rising Ltd持有4.3%股份,共计23.1%,并不能保证获得公司控制权。况且IPO之后其股权还有可能进一步被稀释。为了避免公司控制权旁落他人,刘强东采用了&b&双层股权结构&/b&的设计。&br&&br&&/p&&p&在京东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招股说明书中有这样的说明:&/p&&br&&blockquote&“&i&Holders of Class A ordinary shares and Class B ordinary shares have the same rights except for voting and conversion rights. Each Class A ordinary share is entitled to one vote, and each Class B ordinary share is entitled to twenty votes and is convertible into one Class A ordinary share. Class A ordinary shares are not convertible into Class B ordinary shares under any circumstances.&/i&&i&”&/i&&/blockquote&&br&这条说明明确表示,京东将设立两种股票,其中公开发行的是A类普通股,每股拥有一份投票权,刘强东原先持有的股份全部转化成不对外发行的B类普通股,每股拥有20份投票权,如下图所示,通过持有“超级投票权”的B类股票,刘强东持有了公司83.7%的投票权,对公司实现了完全控制,具体如下表。&br&&br&这一制度的产生是基于公司控制人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一方面,公司想要发展就需要大量的外来资本,显然上市融资是最好的选择;另一方面,外来资本进入则有可能稀释控制人现有的股份,发生控制人失去控制权的风险。为了打破这一困境,就产生了双层股权结构,它把股东之间的现金流量权和投票权区分开来,使内部人员掌握大部分的投票权和最小的现金流资本,让公司创始股东和高层管理人员在公司上市后仍能保留足够的投票权来控制公司,对于公司控制人来说,既能够吸纳外来资本进入,又能够保持对公司的绝对控制,这样显然是最好的选择。&br&&br&这一制度虽然能够得到公司控制人的青睐,但是投资人却往往不这么想。投票权的不足使得投资人无法对公司的经营活动做出干预,这就使得投资人需要承担与其成本不相符的过高风险,此外,由于控制人承担的风险过低,这也容易引发控制人冒险经营的道德风险。在这样的因素下,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采用双层股权结构的公司仍然是少数,而中国更是找不到这样的公司,原因很简单,中国公司制度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做到&b&“一股一权、同股同权”&/b&,不承认双层股权结构的存在,港交所也有同样的规则,这也就导致试图采用这一结构上市的公司只能转投国外——之前沸沸扬扬的阿里巴巴港交所上市风波就是这个原因。(阿里巴巴的制度属于另一种情况,不在今天介绍的AB股的范围之内,有机会再聊)&br&&br&综上,要想保证自己不被外来资本踢出自己创建的公司,还是考虑一下双层股权吧!《社交网络》里提到了Facebook的股权结构,那就是扎克伯格不会丢失控制权的秘诀啦。&br&&br&&blockquote&参考文献:&br&马一:“股权稀释过程中公司控制权保持法律途径与边界”,《中外法学》2014年第3期&br&马立行:“美国双层股权结构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第4期&br&京东招股说明书,见&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020/a2220187zf-1a.htm&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www.sec.gov/Archives/edgar/&/a&&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020/a2220187zf-1a.htm&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ata/020/a2220187zf-1a.htm原文&/a&:&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在什么情况下,公司创始人会被踢出董事局? - 金融 - 知乎&/a&&/blockquote&
首先要弄明白一个概念,在普通的公司结构之中,一份股权往往对应着一份投票权,这样就使得股东之间没有身份上的不平等——纯粹看谁更有钱。这样的制度虽然有利于保障中小股东和外部投资人的权益,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会使得公司的创始人在是否进行融资的问题…
&p&&b&公司借壳上市的6大标准&/b&&/p&&p&什么样的壳公司比较理想呢,这个问题是需要借壳的上市公司和投行需要思考和面临的问题。&/p&&p&&b& 1、市值大小&/b&&/p&&p&  壳公司的市值大小是评价壳好坏的首选标准。对于借壳而言,目前主要的操作方式都是采用增量即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对于借壳方而言,最大的成本在于借壳后权益被原有上市公司的分享与摊薄。与IPO的有对价摊薄不同,借壳重组的股比摊薄是无偿的,即为了获取上市地位对上市公司原有股东的利益让渡。&/p&&p&  借壳方重组后的股权比例取决于自身估值大小和上市公司市值。通常而言,借壳方资产体量即交易评估值客观的,市场借壳的评估基本都是在8-12倍PE左右,天下人皆知。壳公司市值越小,重组后借壳方股东占比越高,后续上市后分享市值财富越多,股本融资空间也就越大。&/p&&p&  简单举例子,某借壳企业利润为2亿元,借壳估值为20亿元。若壳市值为10亿元采用增发方式借壳操作后,借壳企业全体股东占比就是66.6%。若壳公司市值为30亿元,则重组完成后股比仅为40%。若借壳资产后续资本市场能支撑30倍估值则重组后上市公司总市值为60亿元,借壳后股比大小直接决定了借壳方重组后的市值财富是40亿元还是24亿元。&/p&&p&  借壳上市后的股比是借壳方最为关心,除非有两种情况。要么借壳方是国有企业,完成上市是政治目标对股比不太财富;或者重组方后续有很大体量的资产可以二次注入增加股比,即有后手。&/p&&p&&b&2&/b&&b&、股本大小&/b&&/p&&p&  在壳公司市值确定的前提下,股本越小股价越高越好。比如同为10亿元的公司,1亿股本10元股价要好于10亿股本1元股价。尽管从重组后股比及估值角度并无实质影响。小股本意味着重组后每股收益高,容易得到股东及监管的认可。想想啊重组后每股收益1元钱多靓丽啊,股价飞涨二级市场都喜笑颜开。要是重组后每股收益5分钱,股东通常也不会买账,基本上差不多都是上坟的心情。股东大会前要是股价再没啥好表现,网络表决给你把方案否了也非常有可能。&/p&&p&  另外股本大小也决定后续资本运作的空间。小股本每股收益高对于后续经营的压力就会小。而且后续发股融资空间也大,尤其中国市场喜欢搞点啥高送配,玩法也多多。刚才不是说了么,壳公司好比是新娘子,小媳妇总是靓丽的,大家都喜欢,那些五大三粗有着铁一般的腰脚的,就要逊色多了。&/p&&p&&b& 3、壳是否干净?&/b&&/p&&p&  壳是否干净有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是有没有或有负债或者风险,其次是能否顺利实现剥离。&/p&&p&  通常而言,壳公司准备放弃控制权接受被重组,多是源于自身经营困难。需要借壳方来拯救危机局面。壳公司的或有负债风险也是必须要关注的,摆在桌面的问题可以在决策前思量代价和解决方案,就怕交易之前不知道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就是这个意思。好比娶媳妇,这姑娘个子矮或者皮肤黑甚至有狐臭都能看见,决定是否接受考虑好。最怕就是证领了洞房入了后,发现有啥毛病那就搓火大了。&/p&&p&  总体而言,近年来的上市公司或有风险问题不那么严重了。主要是目前监管也严格,像利用股东地位掏空上市公司的情况越来越少了,壳公司总体还算干净。&/p&&p&  最干净是央企重组下属上市公司腾出来的壳,国企没有为非作歹的内在驱动,同时也有强大的母公司作后盾,或有负债的保证和净壳剥离都没啥大问题。其次是经过破产重组的壳,通过司法手段保证了或有负债的隔离与消灭。另外就是次新壳,我们通常说的新上市的类似中小板上市公司,还没学会和来得及干啥坏事就不行了。&/p&&p&  干净的壳另外也指可以实现净壳剥离的壳。多数借壳方希望能够拿到所谓无资产负债、无业务和无人员的“净壳”。净壳不是个客观的静止状态,是需要在交易中实现的。净壳的难度主要在于债权人尤其金融债权人,因为负债的转移需要债权人同意。通常而言负债在公众公司比较安全,另外负债转移在银行属于债务重组,后来人不愿给前任擦屁股,必须负债不会因为变动受损才可以。对于多数上市公司而言,强大有实力的母公司是净壳剥离的前提条件,在实践操作中能顺利剥离成净壳都不轻松,如何搞定债权人要看承债实力。&/p&&p&&b& 4、能否迁址?&/b&&/p&&p&  能否迁址也是借壳交易中借壳方非常关注的,尽管从投行角度而言,公司的注册地址没那么重要。目前上市公司注册地、办公司和核心资产所在地不在相同地域的非常多。但是对于企业或者所在地政府而言,这是个脸面问题。很多借壳企业受到当地政府的各种支持,市长非常希望能够给当地增加一家上市公司作为政绩。借壳方有的也会立下军令状,承诺借壳上市后迁址至当地。&/p&&p&  迁址这事可大可小但是比较烦人。首先公司注册地其实是公司章程规定的,经过公司章程修改是可以迁址的。但是操作实践通常都需要上市公司所在地政府同意,尤其越小政府越难缠。比如上市公司在北上广,迁址分分钟就可以搞定,上市公司多你不多少你不少,随便你折腾。但是若上市公司在老少边穷那就困难了,通常政府需要考虑很多问题,诸如税收、就业和领导政绩。本来上市公司就少再通过卖壳重组给干没了,领导脸上不好看,迁址也相对难些。&/p&&p&  迁址这事比较烦是因为这事通常都要拿到交易中来谈,要求原有上市公司股东承诺,其实事后能否迁址谁也无法绝对拍胸脯。有经验的投行都会搁置这个问题,根据客观情况来判断后续迁址的可能,当然能提前跟当地政府有沟通那是最好的。不过,政府也可能出尔反尔,关门打狗的事也是经常有的,要多个心眼才好。&/p&&p&&b& 5、其他因素&/b&&/p&&p&  除了以上的因素之外,评价壳好坏的还有交易层面因素,即上市公司或者原有股东的交易诉求。诸如原有股东是否有退出意愿、是否需要支付壳费、是否愿意承接上市公司资产业务等。当然也有非常个性化的评判标准,比如有的重组方对交易所、上市公司地域甚至是股票代码都有喜好,比如喜欢带个8的代号或者某公司代码恰巧是自己女儿的生日等等。&/p&&p&&b& 6、客观认识壳好坏&/b&&/p&&p&  借壳交易能够识别壳好坏非常重要,但是还是要考虑自身条件。章子怡和林志玲漂亮谁都清楚,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娶到的。最好的交易并非是找到最好的壳,而是最为适合自己的交易。&/p&&p&  比如有些公司体量小想借壳,我说你没戏因为你实在太小了,估值难以支撑重组后的上市公司控制权。对方说没关系的,我可以接受10亿元下的壳。我说你能接受对方,对方看不上你。10亿市值的袖珍小壳都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且挑呢,都希望能找个盈利能力超强还估值不高的,等着坐轿子。当然也有要求太高成为袖珍剩女,最后退市掉沟里的。&/p&
公司借壳上市的6大标准什么样的壳公司比较理想呢,这个问题是需要借壳的上市公司和投行需要思考和面临的问题。 1、市值大小 壳公司的市值大小是评价壳好坏的首选标准。对于借壳而言,目前主要的操作方式都是采用增量即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对于借壳方而言,最…
&p&在此为读者推荐十八部经济金融类纪录片,虽然没有《舌尖上的中国》拍的那样文艺,却也拍得“现实”,拍得精彩。它们或展现了某段金融历史的真相,或诠释了某个经济问题的根源,在观看的同时带给人思考和启发,愿与读者共飨。&/p&&p&1、片名:“服药过量:下一场金融危机”(Overdose: The Next Financial Crisis) 导演:MartinBorgs 片长:46分钟&/p&&p&本片以瑞典历史学家Johan Norberg的“金融大败”(FinancialFiasco)一书为蓝本拍摄,讲述在全球金融泡沫膨胀时给出的解决方法却是降低利率,将数万亿美元投入了出现问题的银行系统。这种方法本身就有问题,这也是我们一开始就有问题的原因。本片的特邀嘉宾有Peter Schiff、Gerald Celente和Dennis Hannon。&/p&&p&2、片名:“97%所有” (97% Owned)导演:Peter Joseph 片长:2小时10分钟&/p&&p&对于我们的经济与金融系统面对的棘手问题,这部纪录片展示了慎重的研究与可验证的证据。它提供了一种英国的视角,但它思考央行和货币创造过程的理念几乎放之四海而皆准。&/p&&p&3、片名:“钱就是债系列一”(Money as Debt 1) 导演:Paul Grignon 片长:47分钟&/p&&p&系列一告诉我们,今天的货币体现了一种新形式的奴隶制,它与从前的奴隶制有一个突出的区别:主奴间的关系已经不是人类关系了。政府、企业和家庭的负债比例惊人。&/p&&p&而所有这些钱都从哪里来?怎么能提供这么多的贷款?答案是,没有这么多钱,只是因为,今时今日,钱就是债。如果没有债务就没有这些钱。&/p&&p&4、片名:“钱就是债系列二”(Money as Debt 2)导演:Paul Grignon 片长:1小时16分钟&/p&&p&系列二带来的问题是:救助、刺激方案、债上加债……这些会不会没完没了?从来没有增加实际的财富和生产力,大家都欠着银行家的债,我们是怎样陷入如此境地的?&/p&&p&5、片名:“钱就是债系列三”(Money as Debt 3)导演:Paul Grignon 片长:1小时2分钟&/p&&p&在“钱就是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们可以全面地了解“货币”今后会怎样发挥作用。本片利用现有的技术打造一个全新的系统,全方位惊人具体地呈现了未来的蓝图。&/p&&p&6、片名:“货币崛起:金融如何影响世界历史”(The Ascent of Money: A Financial History ofThe World)导演: Niall Ferguson 片长:4小时30分钟&/p&&p&本片取材于美国公共政策智囊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Niall Ferguson2008年的作品“货币崛起:金融如何影响世界历史”。让我们随着Ferguson教授的指引审视货币、信贷和银行漫长的发展历程。&/p&&p&7、片名:“法币帝国——美联储为何要违宪”(Fiat Empire – Why the FederalReserve Violates the U.S. Constitution) 纪录片与专题片拍摄公司MatrixxEntertainment Corporation作品 片长:58分钟&/p&&p&顾名思义,这部纪录片的主角是美联储。很多人以为美联储是政府所有的银行,其实它不是。&/p&&p&8、片名:“货币、银行与美联储系统”(Money, Banking, and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研究所(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作品 片长:42分钟&/p&&p&美国的开国之父那代人——托马斯·杰弗逊和安德鲁·杰克逊了解美联储这样的机构是何方神圣。&/p&&p&但对今天的大多数美国人来说,美联储只是一张美钞上的名字。他们完全不了解本国的央行和国家的经济、和自己的经济生活有什么关系,也不知道为何成立美联储、美联储是怎样运转的,更不清楚健康的货币与银行系统可能终结美联储产生的中央集权、通胀和商业周期。&/p&&p&9、片名:“1929年大崩盘”(The Crash Of 1929) Ellen Hovde与Muffie Meyer作品 片长:1小时&/p&&p&在1929年以前,美国国民城市银行(National CityBank)(后来会成为花旗银行)总裁Charles Mitchell就以直接向小投资者、小部分银行家、经纪商和操纵股市的投机者出售股票和高收益率的债券而声名鹊起。他不但自己因此变得富有,也为经济大发展的辉煌十年提供了助力。&/p&&p&10、片名:“安然事件:房里最聪明的人们”(Enron, 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 导演:AlexGibney 片长:1小时49分钟&/p&&p&有人指责这群聪明人是美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一帮,他们使一家公司的股票大贬值,打劫了这家公司,卷走了数百万美元,留下数千名公司的员工和投资者买单。&/p&&p&11、片名:“大灾难——全球金融崩溃秘史”(MeltDown – The Secret History ofthe Global Financial Collapse) 导演:Doc Zone 片长:44分钟&/p&&p&从华尔街到迪拜再到中国,为了给这部纪录片做调查,导演Doc Zone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大灾难”的主人公是让全球市场经历崩盘的银行家、奋力挽救崩溃的领导人和那些受害的普通家庭。&/p&&p&12、片名:“工人当家”(The Take) 导演:Avi Lewis 片长:1小时20分钟&/p&&p&我们听说阿根廷的新型经济崛起的传言。数百家工厂关门,无数工人把自己锁在工厂里,自己开工,一个老板都没有。这部纪录片就让我们看一看真相。&/p&&p&13、片名:“金钱主人”(The Money Masters)导演:Bill Still 片长:3小时30分钟&/p&&p&严肃地说,“金钱主人”不是神魔鬼怪片,是非小说类历史纪录片,它做的工作比狗仔队高端N倍,是冲统治我们国家和世界的政治权力结构下手,查它的底。&/p&&p&14、片名:“债务美国”(I.O.U.S.A.) 导演:Patrick Creadon 片长:45分钟&/p&&p&这部2008年拍摄的美国纪录片集中展示了美国国家债务及其影响。本片的主角是消除政府预算的无党派组织Concord Coalition负责人Robert Bixby和曾任美国总审计长的David Walker。两人周游美国各地,让人们了解国家债务的潜在危险。这次旅途称为“唤醒财政之旅”。&/p&&p&15、片名:“雷曼兄弟最后的日子”(The Last Days Of Lehman Brothers) BBC作品片长:59分钟&/p&&p&有中文译为“雷曼兄弟的末日”,私以为“末日”有歧义,这里不多解释。雷曼兄弟现在已然成为我楼下的大叔都可以掰活半天的人物,本片的灵感是日那个周末发生的真实故事。&/p&&p&16、片名:“崩溃之路”(The Crash Course) 讲述:ChrisMartenson 片长:2小时30分钟&/p&&p&这其实是PPT演示。Chris Martenson在片中演示了对经济、能源和环境深入想法。他解释了经济崩溃的根本缘由以及怎样为在崩溃中更有韧性做准备。提供地址的视频只是第一章,全部视频点击The Crash Course。&/p&&p&17、片名:“债务崩溃”(Debt Collapse) 讲述:Mike Maloney 片长:1小时30分&/p&&p&在这场演示中,Mike Maloney告诉我们金银是怎样身价倍增的。他已经出版了“富爸爸顾问指导投资金银”(Rich Dads Advisors Guide to investing in Gold and Silver)一书。&/p&&p&18、片名:“奥兹国的秘密”(The Secret of Oz) 导演:Bill Still 片长:1小时56分钟&/p&&p&Bill Still展示了全球经济注定螺旋下行的趋势,阻止这一趋势的唯一方法是我们宣布政府借款和部分准备金贷款是违法的。&/p&
在此为读者推荐十八部经济金融类纪录片,虽然没有《舌尖上的中国》拍的那样文艺,却也拍得“现实”,拍得精彩。它们或展现了某段金融历史的真相,或诠释了某个经济问题的根源,在观看的同时带给人思考和启发,愿与读者共飨。1、片名:“服药过量:下一场金…
这次很幸运能够参加这个panel,在reception的时候和三位到场的chair交谈,并且在会上提问。以下分享一下整个event的过程和感受。&br&&br&这个活动其实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筹备了,两个月前在宿舍开始组织抽签,大概四五百人报名,只有一百个位置是留给学生的。大概三月底的时候收到通知抽到了一个位置,当时就激动得不行,要知道外界卖1000元都供不应求,能一睹四位chair的风采也算在宿舍没白呆。抽到票后宿舍还发邮件来要求我们提交可以问四位的问题,我就提交了关于Feds decision making process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没想到会议开始前第三天被招到President办公室,和另外三位“舍友”、President还有另外一个负责人小范围讨论panel的进程,可能涉及到的内容和可以问的问题的方向。好多人问是不是提前安排好了问什么问题,其实并不是,President不知道moderator会聊什么,也只是给我们大概一些建议,还是要看现场的情况及时应变。后来我们几个人好像就变成了学生代表,接受了WSJ的采访,并且被邀请到panel之前的VIP Reception…&br&&br&VIP Reception是在一个二十平米的小房间举行的, 一开始的时候只不过在跟几个bank和hf managers聊天。过了大概十多分钟左右发现Yellen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出现在房间的中间,离我也就两米远,身边围着三四个人。我心想趁大部分人还没发现她的时候上去试试,于是我便拉着另外一个玻利维亚小胖同学走到她的前面去。椰奶真的个头好小好萌啊,大概也就到我肩膀的位置(本人1.67m,当时踩着5cm左右的高跟鞋,我估计平底鞋的话她可能也就到我的嘴左右),笑眯眯的给人一种很放松很慈祥的感觉,就像是邻家平易近人的老奶奶。我很快就和椰奶凑上了话,我先介绍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学习什么专业,毕业之后去哪里工作之类的。她非常认真地听我说话,眼神充满好奇,并且详细地问了我们专业具体学习什么,我的导师是谁,我未来去的fund叫什么名字,我的thesis的课题是什么。椰奶吐字很慢,声音微颤但是很清楚,噪音太大听不太清楚的时候她也会主动把耳朵凑上来仔细听我说话。我们大概聊了五分钟,对话就被一个Moores Capital的女strategist抢走了。我在纽约也跟很多人network过,无论是各种hf manager,banker,还是学校同学,椰奶虽然profile最高但是绝对是我聊过人里感觉最真诚的!那个Moores Capital的女的握着椰奶的手一直不停地说说说,随从椰奶来的一个我们宿舍的Trustee(好像是一个很有名的律师)都不太耐烦了,椰奶也没有任何不满,我从侧面拍照的时候椰奶的脸都是模糊的,因为她一直在微笑点头。&br&&br&等我的玻利维亚小胖朋友和椰奶聊完的时候,椰奶旁边已经围了两圈人,于是我们就撤了。刚刚走出人群我就看到Volcker一个人在人不多的角落对着墙吃得正high,不太想social的样子,我就又拉着玻利维亚小胖凑到他后面,随着他绕着墙走了大概四五米,看他好像把手里的点心吃完了就凑了上去。Volcker他真的巨高,我大概也就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unwind的衣服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