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竹子木材碳化设备成焦炭设备厂家

1688.com,阿里巴巴打造的全球最大的采购批发平台
1688/淘宝会员(仅限会员名)请在此登录
cbulogin.center.et2Server is OK正在初始化报价器乌鲁木齐东易日盛怎么样?2个回答三正卧龙山更多室内图>>查看更多0个回答5个回答gofughr25272你好,均价在4980元/平米,最新的消息到售楼处去咨询一下了,买房的时候考虑周边的配套和小区的环境,希望可以帮到你。。。
3个回答咿呀呀890您好。东五环东坝房价一般在元/平方米之间。价格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
3个回答paolge026东莞市新艺模特货架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广东东莞桥头镇屋厦村桥东路南三街5号
东莞市大丰货架展柜有限公司
地址:东莞东莞市寮步镇牛杨村金钗路9号
以上几家都是在当地名声比较好的,希望能够帮到你
3个回答京野彻萌不知说这话的人啥目的2个回答ynyvxdvjsn租房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尤其是在租房旺季,租房更加困难。那么租不到房子怎么办呢?其实租不到房子原因有很多,只要仔细分析下自己租不到房子的原因,就能对症下药,终租到合适的房子。2个回答qzuser_更多室内图>>3个回答3_5173质量还不错,只是在和面的时候噪音有点大的,开始我还以为是机子的问题,问了果亲才晓得机子在和面的时候是会发出点噪音的,总体来说很满意的
1个回答SW孙维你好,在这里很明确的告诉你,石井离东城市区不远,公交车2块钱,大概5、6个站台,打的士15块左右热门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查看更多21222324252627282930[102]云南巍山[传统风貌型]
-------------------------
云南:巍山古城没有出租车
12月28日,一辆电瓶车载客行驶在巍山古城街道上。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诏镇为有效保护巍山古城空气质量及居民生活环境,长期倡导人们低碳出行,发展低碳旅游经济,并从2010年开始取消古城出租车运营,先后引进了36辆环保电瓶车为居民和游客提供绿色出行服务。
-----------------------------
拱辰楼毁于大火再敲古城保护警钟 日12:59:03
巍山拱辰楼火灾事故原因:为电气线路故障引燃
新华网云南频道1月5日电(记者吉哲鹏)具有600多年历史的云南巍山古城拱辰楼在2个小时的大火中成为废墟。截至1月5日,火灾原因仍在调查中。在20多天前,贵州剑河县几百年历史的久吉苗寨“火烧连营”,286间房屋被烧毁。文博专家指出,接连发生的火灾警示中国社会,必须将古城保护落到实处,切实做到依法管理。
  据巍山县政府通报,1月3日2时49分,位于巍山县城南诏镇的拱辰楼发生火灾,明火于4时48分全部扑灭,火灾过火面积约300平方米,未造成人员伤亡。
  这座两层20多米高的木结构古建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90年),是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巍山的标志性建筑,建筑雄伟、气势浑厚。
  4日,经历大火后的拱辰楼二楼仅仅剩下几根已成焦炭的木柱子,和烧毁前的辉煌壮观形成鲜明对比。通向二楼的楼梯上堆满了瓦砾和炭灰,二楼的地上横七竖八堆放着烧断的木梁和瓦砾,旁边几间厢房只剩下断壁残垣。工人已开始围着城楼搭建脚手架。
  “从修建至今的600多年间,拱辰楼一直没有遭受过战乱、火灾等,只有几次大的正常维护修缮,成了巍山古城最重要的古建筑,但没想到却毁于这次火灾。”巍山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刘喜树说。
  目前,由公安消防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事故调查组正全力调查火灾原因。但相关人士认为,除了古建筑是木质结构、冬季天干物燥等因素外,这起火灾不存在消防水源、道路狭窄等问题,值得中国的古城、古村落和文物建筑群深入反思。
  当地群众反映,每人交2块钱的门票后,就可以上拱辰楼喝茶、吃点心、听音乐,“喝茶与听古乐实际上是一体化的,还另外收费,600年的古城楼变成茶馆”。
  巍山县政府则表示,为满足游客的需求,体验南诏文化,2010年4月,拱辰楼正式作为南诏古乐展示场所,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但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对此并不认同。记者获取的一份2010年4月的文件显示,从文物安全的实际出发,拱辰楼为木构建筑,火险等级较高,安全隐患较大。巍山县文化体育局要求将拱辰楼交付给民众团体“巍山县南诏古乐团”进行管理和使用,文物管理所对于这种做法持否定意见,“将拱辰楼作为洞经演奏场所(大量人员聚集)进行管理和使用有悖相关法律法规”。
  尽管如此,拱辰楼最终还是被移交给南诏古乐团使用,在楼梯口设置了招揽“古乐欣赏、艺术传承、歌舞休闲、茶饮餐点”的“千年古乐”的公告牌。
  根据记者火灾前不久拍摄的拱辰楼照片显示,拱辰楼屋檐四周用灯泡串成了灯带。二楼内部用于表演洞经古乐的演出场所,设置了吧台、长桌和椅子,演出现场用布幔做了吊顶,安装了射灯和较大的仿古灯笼,地板上还有插座和电线。
  中国国家文物局曾表示,古城、古村、古镇和文物建筑群防火何以成为重点、难点,原因之一包括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的不规范,以及电气电路敷设不规范、电线老化、私拉乱接电线和使用大功率电器等问题严重,造成电气火灾事故频发。
  2014年1月,云南迪庆独克宗古城发生大火的直接原因是一客栈经营者不慎使用电暖炉所致。而经消防部门及公安部门鉴定,导致贵州剑河久吉苗寨火灾的原因是,该村一名村民使用劣质插座短路引起。
  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杨福泉认为,除了古建自身传统木结构等先天因素外,建筑火患和各地政府依法管理、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不遵循法律、不足够警醒、不汲取教训,古城火患将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难以禁绝”。
------------------------------
记者实地探访云南省多处古迹消防保护现状 日 08:00:14  
巍山大火 电气线路故障引燃周围可燃物
  昨日上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政府新闻办公室通过其官方微博@名城巍山对外发布了巍山县拱辰楼火灾扑救指挥部的调查结果:经云南云通司法鉴定中心实验鉴定,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公安消防专家组分析认定,此次火灾起火点为拱辰楼东南角夹层上方,起火直接原因为电气线路故障引燃周围可燃物,蔓延扩大造成火灾。首席记者秦蒙琳
  最新进展
  主体责任人已被控制
  巍山古城拱辰楼发生火灾后,大理州纪委监察部门和州检察院第一时间介入调查。记者昨日获悉,目前,火灾主体责任人、南诏古乐团团长殷俊华已被公安机关控制。据悉,巍山县已展开行动,尽快组建专家组,全面、准确评估拱辰楼受损情况,在充分尊重当地群众的意愿和专家组建议的基础上,将按国家相关程序报批后,及早启动拱辰楼的恢复重建工作。首席记者秦蒙琳
  先是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又是丽江束河古镇,再到如今大理巍山的拱辰楼,短短一年时间,云南省多座古城镇接连遭遇“火烧连营”,火光之灾让云南的历史文化古城损失惨重。面对接二连三的类似事件,人们不禁追问,保护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古城古镇古建筑真的就这么难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防患于未然?连日来,记者先后走访了昆明周围的3处古建筑文物,以及丽江、会泽、孟连3座古城,实地了解这些地方在古建筑文物保护上所做的工作。
  云南陆军
  讲武堂
  【古迹身份】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于1988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东、西、南、北4座楼房组成,各楼对称衔接,并设有通廊,其砖木结构决定了建筑整体的易燃性。
  点个赞
  灭火器“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作为云南较早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讲武堂,同样也是五华区的重点消防单位,其在消防措施及安全保护上有着严格的规定。早在10多年前,讲武堂整体建筑就完成了对所有电线的穿管处理,有效地防止了电线短路而造成火灾的可能性,而这也正是许多地方古建筑保护所没有做好的预防工作。此外,在整个楼道内部,几乎可以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均配备了相应的消防灭火箱。对于进入讲武堂的游客来说,讲武堂整个区域的全面禁烟工作也做得十分到位,烟雾探头在室内许多主要位置都十分显著。
  讲武堂文物管理所党支部书记班文告诉记者:“消防安全工作是需要警钟长鸣的,一把火很有可能就会毁掉前人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心血。因此我们在管理工作上不仅要求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更是每天都组织值班人员进行全区巡视,逢节假日还要进行重点排查。现在冬季来临,讲武堂的所有区域内都严格禁止使用大功率取暖设备,力争做到防微杜渐。”
  敲警钟
  唯一的消防通道
  也停满了车
  因为历史遗留问题,讲武堂整个范围内有多达5家单位,为了缓解翠湖周边停车难的问题,早前就开放了其内部停车场供外来车辆停放。但机动车爆炸性地增长让讲武堂内唯一的消防通道也停满了车辆。班文介绍说:“我们曾多次与停车场承包方协商,请他们注意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但他们也表示很无奈。”
  筇竹寺
  【古迹身份】筇竹寺坐落于昆明西北郊外的玉案群峰之中。作为滇中著名的佛教禅寺,寺内保存着五彩泥塑的五百罗汉艺术珍品。1983年,这里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点个赞
  殿堂禁止香烛进入
  记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整个筇竹寺范围内,几乎每走几步就可以看到醒目的消防安全提示,而一进寺门,更是可以看到醒目张贴着的倡导文明进香公告。香烛等物都需在指定区域烧燃,严禁游客、香客自带各类香烛、锡箔纸等进香物品进入殿堂。此外,五华区消防安全委员会还明文要求寺内做好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安全自检自查,整改火灾隐患等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筇竹寺不仅所有殿堂如今都严禁香烛进入,更在侧门处开辟出了足够宽敞的消防安全通道以备不时之需。
  由于筇竹寺属于佛教寺庙,除了负责日常寺内事物的执事委员会外,其还受到五华区文物管理所、五华区消防大队以及相关园林绿化部门管理保护。因此在整体建筑及古树植物的管理上,就有许多家单位的协调配合。
  敲警钟
  防火还得从外部抓
  筇竹寺地处玉案山,四周植被丰茂,属于森林防火的重点区域。早在2010年,玉案山曾发生过森林大火,一度威胁到筇竹寺的安全。由此可见,筇竹寺的防火保护工作不仅需要从内部落实抓紧,更需要多个部门乃至森林防火的共同协调维护。
  大观楼
  【古迹身份】大观楼现存建筑系同治3年(1864年)改建,为木结构三重檐四攒尖顶式楼阁,高三层18米,面阔17米。1983年大观楼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点个赞
  24小时专人值守 每半小时安全巡查
  有着“省城第一名胜”之称的大观楼,由于毗邻滇池,因此在外围防火工作上不需要专门的消火栓,一旦发生火灾可就地取水。但记者进入楼内后还是发现,在每层的楼梯转角及游客必经之处,均贴有明显的禁烟标志,墙角摆放着醒目的灭火器柜。作为全木结构建筑,大观公园管理处对大观楼进行了全面的禁火、禁电,同时有专人进行24小时值守,以确保建筑及楼内文物的安全。
  公园管理处营销策划科长徐昊天介绍说:“大观楼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消防安全工作,每年都要进行大规模的消防安全演练。常年来,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有大批游客来此游玩,加上大观楼本身又是一个古建筑,如果大批游客同时登楼,具有安全隐患。因此我们特意在楼内象征性地收取两元钱作为登楼费,用于控制客流。基本上工作人员每半个小时都会对大楼进行一次安全巡查。”
  敲警钟
  游客量暴增
  成为保护难点
  近年来,每逢周末,大观楼几乎都会爆满,而随着红嘴鸥的飞临,更是为大观楼增添了不少人气。大量的游客涌入,难免会造成管理保护上的漏洞,因此公园管理处也希望借本报提醒广大游客,爱护公共设施及文物,文明游览。
  孟连古城
  【古迹身份】地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县城的孟连宣抚司署,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它是云南18座土司建筑中保存最完好的,也是云南清代土司衙署的代表。作为云南唯一的一座傣汉合璧的大型建筑群,可以说,其本身就是一部建筑史和艺术史。
  宣抚司署曾被人为焚毁过
  如今每月均开展消防演练
  历史上,孟连宣抚司署曾被人为焚毁过。孟连宣抚司署的建筑材料木材占了很大比例,耐火等级相当低。除此之外,之前消防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等,这些都严重威胁着这座古建筑的安全。但幸运的是,最近几年来,当地政府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加大财力物力投入,逐步完善各项消防设施,特别是去年9月,新增了灭火器、水枪等一批消防器材;11月,增设了一道安检门;除此之外,还专门聘用4名安全保卫人员,确保博物馆文物的安全和良好的参观游览秩序等。
  “孟连县民族历史博物馆还与职工签订防火责任书,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孟连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为使每个职工干部都能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在发生突发性消防事故中,能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孟连宣抚司署每月会开展一次消防小演练,每季度开展一次大演练。(记者黄兴鸿通讯员张新立叶根摄影报道)
  会泽古城
  【古迹身份】会泽古城核心保护区占地0.92平方公里。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1995年被评为云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会泽八大会馆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会泽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泽县成为了全国第121座、全省第六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挂牌成立古城专职消防队
  斥资200万配备消防设施
  据会泽县公安消防大队有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会泽古城消防安全工作一直是他们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会泽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保护工作,尤其是防火管控问题。去年春节前后,全县共成立了5个检查组,130余人展开古城“清剿火患”工作。针对古城片区火灾危险性大的特点,已责成相关行政审批部门把好“源头关”,坚决杜绝易燃易爆经营场所进入古城经营,形成了政府主管行业部门主动抓的良好局面。
  同时,去年初,县内特批4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去年4月28日,适用于古城火灾的小型消防车到位,古城专职消防队正式挂牌成立,古城消防工作迈出关键性的一步。此后,消防部门创新使用部门函告和联合执法的措施,先后向会泽住建、文化、工商等行业主管部门提出改进古城火灾防控建议,经多部门联合执法成功清除古城内经营易燃易爆场所;文化部门斥资200余万元完善重点区域内的公共消防设施,在江西会馆建立消防水池和消火栓系统,其他重点位置增设消火栓,达到以点带面的保护效果,对重点文物集中,成立了志愿消防队,快速反应突发事件的处置。(记者蒋琼波通讯员唐鹏摄影报道)
  丽江古城
  【古迹身份】古城区共有文物点100处,文物保护单位62处。大觉宫、普济寺、黑龙潭古建筑群、金龙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木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4.2亿元维护费投入古城保护
  经营场所按面积配备消防设备
  记者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获悉,丽江市自2001年开征古城维护费以来,到2014年12月,已累计征收古城维护费24.2亿元,这些资金全部用于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到目前,丽江市已累计投入30多亿元资金,有效保护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此外,昨日召开的丽江市古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各类保护民居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会上明确,大研古城和束河古镇的所有经营单位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民居将按照不同面积配备不同的消防设施,同时加大志愿消防队的建设,加强消防安全培训,严控火患。(记者木晓雯)
  焦点访谈
  楼之火 人之祸
  昨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以“楼之火,人之祸”为题目,详细报道了发生在1月3日凌晨的巍山古城拱辰楼大火,并由此引出追问:这座在全国都不多见的古城楼,应该得到怎样的保护?它为什么会遭此厄运?
  据焦点访谈记者了解,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把拱辰楼委托给南诏古乐团管理使用,明显是违法的。但对于这一点,文化部门显然很清楚。时任文化局局长张洪表示:“(这里)不是经营场所,如果是经营我们绝对不支持。”
  说是绝对不支持经营,可是“经营”二字明明白白地写入托管协议。更令人费解的是,这么巨大的一个经营场所,他们居然是免费使用的。当地文化局和南诏古乐团签订的一份委托管理协议书上,写明从2011年3月起,将拱辰楼无偿提供给古乐团作为南诏古乐的演出场地。县文化局局长字根表示:“不是合作,我们是扶持他。”
  说是扶持古乐,幕后有没有别的猫腻,记者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经营活动开展的同时,拱辰楼的消防安全却埋下了不少隐患。(央视)
  专家声音
  毛其智:缺少完善的制度管理
  文物古建筑保护难不难?究竟难在哪?古建筑多是木质结构,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这些都给其保护带来了困难。但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主任毛其智看来,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相关严格的规章制度来避免的。真正的难题是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护古迹所必须的最基本条件。但现在很多地方对于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就是缺少了制度的管理。”
  曾一智:破坏古迹违法成本过低
  “其实,只要按照现在公安消防部门设定的一些严格规定来细致地执行,很多古建筑的火灾都是可以避免的。”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曾一智说:“类似事件的发生,根本上还是因为相关部门单位没有依照《文物保护法》来保护文物,同时也是因为造成这一后果的违法成本过低。”(春城晚报记者解非)
-----------------------------========================
3天3座伤城3起事故59条生命 城市如何保证公众安全?日
新华社上海1月4日电 题:我的城市,怎么给我安全感?
&&&&新华社记者贾远琨、周琳、王蔚
&&&&佛山、上海、哈尔滨,3天,3座伤城。
&&&&爆炸、踩踏、大火,3起事故,59条生命……
&&&&城,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复杂。隐患,越来越让人忧心。
&&&&我的城市,怎么给我安全感?
&&&&知我者,谓我心忧
&&&&城市在膨胀,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商品供应、社会稳定、疾病防控、通讯、环境……任何一方面出问题,都可能威胁到公共安全:公交工具变成“夺命的铁盒子”、高层楼宇成为“高耸的火患”、老旧电梯变成“吃人的跳楼机”、公共管道成为“脆弱的生命线”,更不用说工厂里那些“会爆炸的粉末”。
&&&&上海美国问题研究所所长胡华认为,和国际同“体量”城市一样,北上广这样的大型城市容易发生重大事故的场所有三类:一是公共交通工具、站点及换乘枢纽;二是标志性建筑及高层楼宇;三是加油站等易燃易爆点。
&&&&除了传统的火车站、机场等人流量较大的交通枢纽,新的风险点是地铁和邮轮。
&&&&上海地铁目前日旅客输送量超过900万人次,一些站点与商业设施相连,拥挤现象时常出现。而随着邮轮不断大型化,一艘邮轮的游客可超过2000人,一旦出事,就是又一个“泰坦尼克”。
&&&&楼宇经济也是国内大型城市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胡华说,目前个别大城市15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已超过美国总和。而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包括消防、疏散等都有新要求,我们的经验相对不足。
&&&&上海市反恐研究中心副主任顾定国指出,当前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也日趋多元。一次航班大面积延误,一起生产事故都可能成为导火索。
&&&&探症结,让我心惊
&&&&深层次看,重事后轻事前、管理部门联动少、社会参与弱、公共投入不足是症结所在。
&&&&其一,事前轻排查。
&&&&记者发现,公共安全隐患的“不定时炸弹”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火车站人流量巨大,大部分出入口却常年紧锁;商场,多个消防通道被柜台挡住;道路边,深达半米甚至一米的沟渠没有任何警告……
&&&&“此前我曾到大连石化同类的企业调研,其油罐离居民区很近。而当我询问这是否合规时,却被反问,你有权利过问吗?”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宁越敏说,规范不是没有,建筑和厂房在设计时达到甚至超过消防要求,但使用后却“只开一扇门”。
&&&&其二,管理缺联动。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郁鸿胜认为,目前城市公共安全仍然是以分部门、分灾种的条块式管理模式为主,城市公共安全工作被人为分割。
&&&&但由于缺乏有机衔接,监管部门没有真正实现人员、资源、信息等充分共享和统一调配,无法形成畅通的常态工作联动机制。一些专业部门甚至各自为战,互相扯皮,导致公共安全资源严重浪费。
&&&&其三,社会少参与。
&&&&宁越敏说,由于政府大包大揽在前,缺乏社会团体这一民众与政府的中间层和缓冲器,一旦安全事故发生,民众会惯性地将监管部门放在对立面,这对政府公信力将产生很大杀伤。事实上,社区志愿者和非政府组织是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其四,投入嫌不足。据介绍,发达国家安全投入一般较多,而我国安全投入不足,有些城市救灾设施和装备落后。
&&&&有网民评论,一些地方舍得花钱搞标志性工程,却舍不得花钱买安全;企业主舍得花钱扩大生产,却舍不得花钱保障职工健康和安全。
&&&&专家认为,公共安全管理不能再“只开一扇门”,而应形成精细化、多维度体系,形成联动机制,吸纳社会力量,将每一个隐患都作为“天大的小事”来排查。
&&&&我的城,给我心安
&&&&专家认为,城市安全管理的水平往往随着新问题不断出现而总结提升,在吸取事故教训、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防止同类事故发生至关重要。
&&&&首先,工作要细致周全。
&&&&上海社科院副教授李立凡认为,城市安全管理是个不断细化和深入的工作,比如,在荷兰就有针对女性特点建议女性不走高速快车道的特殊管理规范,我们的城市安全管理还是相对粗放。如老旧社区的消防设施、通道;学校、社区不安全因素的排摸等都需要把工作做在前面。
&&&&其次,管理要信息化控制。
&&&&对密集人流的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认为,可利用信息技术划定网格单元,当单元内单位人口密度超限时发出预警,并通过现代手段及时提示风险;在热门的景点安装人流探测器,利用历史记录控制流量,指挥中心随时调度安保力量。
&&&&处置重大安全事故,需建立陆上、水上、空中的立体救援体系。专家认为,立体救援能力提升有赖于公共服务整体水平提高,功夫需下在平时,加强立体救援的基础工作。
&&&&第三,在演练中培训公众。
&&&&专家告诉记者,不少公众存在“和平麻痹”心理,尽管很多城市都有针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培训安排,但有些预案的可操作性不强,即使有效的预案,也不能停留在纸面上,需在演练中磨合完善。
&&&&专家指出,此前我们多是灾难推动型工作模式,先发生灾难、造成伤亡后,才会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应该在教育、媒体传播中加强安全教育宣传,让公众事先了解可能遇到的危险,并学会有效的安全处置。
-----------------------------------
谁来为烧毁的古城负责?日 19:40:07  &
新华网云南频道1月4日电(记者白靖利、吉哲鹏)3日凌晨的一场大火,将云南巍山古城标志性建筑拱辰楼烧毁殆尽。这座600多年的明代古建筑,历经风雨,却没能躲过火灾的浩劫,让人心头生痛。目前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但是接二连三的古城火灾不能随风而去,必须得有人负责!
公众并未遗忘,2014年此时的独克宗大火,将昔日繁华的街市变为倒塌的残壁。4月,丽江束河古镇火灾,10间铺面损毁。重庆风雨廊桥、贵州黔东南古寨、湖南洪江古城……诸多古城都在近年接连遭遇无情大火。
土木结构、风干物燥、道路狭窄导致消防设施难以发挥作用……这些客观上的条件,成为文物防范火患的先天不足。而后天的失调更是直接加剧了火灾的频率和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2014年,全国文物古建筑就发生火灾1400余起,着火主要原因就包括生活用火不慎、电器短路、玩火、吸烟等人为因素。尽管目前尚未证明此次火灾与古楼变身为茶馆是否有直接联系,但不少人仍认为存在很大的可能性。
透过巍山拱辰楼的毁灭,我们看到的是从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里“刨食”的急功近利。明知拱辰楼火险等级高、安全隐患大,尽管文物管理单位持否定意见,这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是违规变身为茶馆。到底是谁拍板作出的决定?明确违规违法之下,南诏古乐团经营古楼茶馆可曾对消防管理做到了位?600多年的古建筑只留下一堆令人欷歔的断壁残垣,该由谁负责?
  明知有隐患却无防范,早有预见却无准备。不时发生的教训,依然挡不住一座又一座古城遭遇火灾。试想,还有多少古城目前仍然坐在火患上而不自知?一些地方热衷于招商引资、迎客上门,对于古城古建的保护只是挂在嘴边、写在纸上,却从来没有真正想到去落到实处。
  对于那些已被烧毁的古城来说,灾后“痛心疾首”的解释,总显得徒劳无功。我们所期待的,是一场又一场无情火灾,能够让更多地方文保单位早日清醒,真正用心去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别让我们的后代只能通过照片去了解历史。
------------------------
600多年拱辰楼毁于大火 再敲中国古城保护警钟& 日
17:09:30  
新华网云南频道1月5日电(记者吉哲鹏)具有600多年历史的云南巍山古城拱辰楼在2个小时的大火中成为废墟。截至1月5日,火灾原因仍在调查中。在20多天前,贵州剑河县几百年历史的久吉苗寨“火烧连营”,286间房屋被烧毁。文博专家指出,接连发生的火灾警示中国社会,必须将古城保护落到实处,切实做到依法管理。
  据巍山县政府通报,1月3日2时49分,位于巍山县城南诏镇的拱辰楼发生火灾,明火于4时48分全部扑灭,火灾过火面积约300平方米,未造成人员伤亡。
  这座两层20多米高的木结构古建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90年),是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巍山的标志性建筑,建筑雄伟、气势浑厚。
  4日,经历大火后的拱辰楼二楼仅仅剩下几根已成焦炭的木柱子,和烧毁前的辉煌壮观形成鲜明对比。通向二楼的楼梯上堆满了瓦砾和炭灰,二楼的地上横七竖八堆放着烧断的木梁和瓦砾,旁边几间厢房只剩下断壁残垣。工人已开始围着城楼搭建脚手架。
  “从修建至今的600多年间,拱辰楼一直没有遭受过战乱、火灾等,只有几次大的正常维护修缮,成了巍山古城最重要的古建筑,但没想到却毁于这次火灾。”巍山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刘喜树说。
  目前,由公安消防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事故调查组正全力调查火灾原因。但相关人士认为,除了古建筑是木质结构、冬季天干物燥等因素外,这起火灾不存在消防水源、道路狭窄等问题,值得中国的古城、古村落和文物建筑群深入反思。
  当地群众反映,每人交2块钱的门票后,就可以上拱辰楼喝茶、吃点心、听音乐,“喝茶与听古乐实际上是一体化的,还另外收费,600年的古城楼变成茶馆”。
  巍山县政府则表示,为满足游客的需求,体验南诏文化,2010年4月,拱辰楼正式作为南诏古乐展示场所,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但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对此并不认同。记者获取的一份2010年4月的文件显示,从文物安全的实际出发,拱辰楼为木构建筑,火险等级较高,安全隐患较大。巍山县文化体育局要求将拱辰楼交付给民众团体“巍山县南诏古乐团”进行管理和使用,文物管理所对于这种做法持否定意见,“将拱辰楼作为洞经演奏场所(大量人员聚集)进行管理和使用有悖相关法律法规”。
  尽管如此,拱辰楼最终还是被移交给南诏古乐团使用,在楼梯口设置了招揽“古乐欣赏、艺术传承、歌舞休闲、茶饮餐点”的“千年古乐”的公告牌。
  根据记者火灾前不久拍摄的拱辰楼照片显示,拱辰楼屋檐四周用灯泡串成了灯带。二楼内部用于表演洞经古乐的演出场所,设置了吧台、长桌和椅子,演出现场用布幔做了吊顶,安装了射灯和较大的仿古灯笼,地板上还有插座和电线。
  中国国家文物局曾表示,古城、古村、古镇和文物建筑群防火何以成为重点、难点,原因之一包括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的不规范,以及电气电路敷设不规范、电线老化、私拉乱接电线和使用大功率电器等问题严重,造成电气火灾事故频发。
  2014年1月,云南迪庆独克宗古城发生大火的直接原因是一客栈经营者不慎使用电暖炉所致。而经消防部门及公安部门鉴定,导致贵州剑河久吉苗寨火灾的原因是,该村一名村民使用劣质插座短路引起。
  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杨福泉认为,除了古建自身传统木结构等先天因素外,建筑火患和各地政府依法管理、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不遵循法律、不足够警醒、不汲取教训,古城火患将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难以禁绝”。
------------------------------------
云南大理明代城楼被烧毁 火灾前被承包做茶馆(图)日 07:03:07
  拱辰楼旧照。新华社发
  1月3日2时49分,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拱辰楼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300平方米,600多年历史古迹全被烧毁。截至3日凌晨4时48分,明火被全部扑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火因正在调查。
  浓烟中烧剩框架
  目击者李钰住在距离起火位置约80米的一家客栈,她回忆,凌晨3点半左右被消防汽笛声吵醒,“大火照亮了古城”。
  古城客栈工作人员杨先生介绍,此次大火烧毁的主要是拱辰楼楼顶的木质结构,现在只剩框架。他说,由于扑救及时,古城大部分建筑、景点并未受影响,昨天还有许多游客在古城里观光。
  由私人承包开茶馆
  记者从巍山县委宣传部了解到,火灾发生后,巍山县组织6辆消防车,专业扑救人员100余人,开展扑救工作。截至4时48分火情全部扑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及周边居民房屋受损。目前,公安消防部门正对起火原因展开调查。
  据了解,城楼是承包给私人开茶馆的。
  文管所:文保单位不能从事商业经营
  巍山县文管所所长刘喜树在接受采访时说,拱辰楼是巍山县文物保护单位,而文物保护单位不允许搞经营,他不清楚拱辰楼里的收费情况。
  就群众反映的有人在拱辰楼上开茶馆、炒茶、有木炭火等,刘喜树说,文化局是主管单位,文管所对此不清楚。“茶馆项目肯定是不允许。有南诏古乐表演时,喝茶是肯定有的,收不收费不知道。政府没有收过洞经古乐协会任何费用。平时大修要给补助,小修由协会自己负责。洞经古乐展示过程中,没有茶文化展示。”
  拱辰楼
  巍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诏国的发祥地和古都。拱辰楼位于巍山县城南诏镇中心,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建在长47.1米、宽26.6米、高8.1米的砖砌城墙上,楼下为城门洞,是明朝时蒙化府(今巍山古城)的北门城楼,如今已成为巍山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拱辰楼原为三重檐城楼,永历四年(1650年)改为两层。是云南省至今保存下来的年代最久远的古城楼之一。
-----------------------------------------
600年古城楼变身经营性“茶馆” 云南巍山古城大火三问 日
  拱辰楼旧照。新华社发
&&&&新华网昆明1月4日电题:600年古城楼变身经营性“茶馆”——云南巍山古城大火三问
&&&&“新华视点”记者吉哲鹏
&&&&1月3日凌晨,拥有600多年历史的云南巍山古城拱辰楼,在一场燃烧了2个小时的大火中成为废墟,仅剩几根焦黑的木梁和断壁残垣。
&&&&“新华视点”记者现场调查发现,这起火灾并没有以往古城火灾常见的消防水源不足、道路狭窄等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如此惨重的损失?
&&&&一问:扑救是否及时?
&&&&巍山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刘喜树告诉记者,拱辰楼建在40多米长、20多米宽、8米高的砖砌城墙上,魁梧雄壮。从修建至今的600多年间,一直没有遭受过战乱、火灾等,只有几次大的正常维护修缮,成为巍山古城最重要的古建筑,但没想到却毁于这次火灾。
&&&&拱辰楼位于巍山县城南诏镇,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90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巍山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据巍山县政府通报,1月3日2时49分,拱辰楼发生火灾,经迅速全力组织扑救,明火于4时48分扑灭,火灾过火面积约300平方米。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与拱辰楼隔路相望的巍山古城四方街民居未受波及。
&&&&记者在现场看到,经历大火后的拱辰楼二楼仅仅剩下几根已成焦炭的木柱子,与烧毁前的辉煌壮观形成鲜明对比。通向二楼的楼梯上堆满了瓦砾和炭灰,二楼的地上横七竖八堆放着烧断的木梁和砖头、瓦砾,旁边几间厢房只剩下断壁残垣。
&&&&从接到报警到火灾扑灭刚好2个小时,拱辰楼为何在这短短时间毁于一旦?当地政府、消防部门的扑救是否及时?
&&&&参与扑救的巍山县消防大队教导员杨再庆说,“3日2时49分接到报警,到2时55分消防车已经停稳,消防战士迅速布设水枪,登高平台车和水罐车也到现场。消防人员到场5分钟后,巍山县启动应急预案,供排水公司就给现场消火栓做了局部加压,消防用水供应正常。同时,拱辰楼外有环形通道,消防车在到达现场过程中通行顺畅,能直接开到楼下。”
&&&&巍山县县长王利伟介绍,3日3时2分,巍山县启动《巍山县古城灭火救援应急预案》,成立火灾扑救指挥部。3时55分,增援的大理州公安消防支队4车43人赶到现场增援扑救。火灾发生后,共100余名专业扑救人员、10辆消防车参与灭火救援。
&&&&杨再庆认为,这次火灾扑救总体较有效率,控制住火势没有蔓延。“专家组的初步意见认为,拱辰楼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被烧毁,一方面是因为木质结构建筑、天气干燥;另一方面,建筑内部的跨度较大、没有区隔,加之拱辰楼处于古城的最高点,空气充足且流通较快,很有可能发生了轰燃。”
&&&&二问:失火原因是否与用电不当有关?
&&&&目前,由公安消防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事故调查组正全力调查火灾原因。据统计,2010年至2013年,国家文物局共接报文物火灾事故52起。2014年以来,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丽江古城,贵州报京侗寨火灾等古城、古镇、古村接连发生火灾事故。
&&&&国家文物局曾表示,古城、古村、古镇和文物建筑群防火成为重点、难点,原因之一包括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的不规范,以及电气电路敷设不规范、电线老化、私拉乱接电线和使用大功率电器等问题严重,造成电气火灾事故频发。2014年1月,云南迪庆独克宗古城曾“火烧连城”,损失极为惨重,其直接原因是一客栈经营者使用电暖炉所致。
&&&&在此次拱辰楼火灾中,一些群众怀疑火灾和在木质结构的古楼中大量使用电路等有关。古城多位群众反映,火灾前拱辰楼屋檐四周用灯泡串成了灯带,二楼的内部是用于表演洞经古乐的演出场所,并设有茶座。每人交2块钱的门票后,就可以上拱辰楼喝茶、吃点心、听音乐,“喝茶与听古乐实际上是一体化的,还另外收费”。
&&&&记者在拱辰楼一楼的楼梯口看到,一则为拱辰楼招揽“古乐欣赏、艺术传承、歌舞休闲、茶饮餐点”的“千年古乐”的公告牌仍然矗立。走上二楼,废墟中可以看到一些烧化的电线、插线板等。
&&&&在火灾发生前不久,记者也曾到过巍山古城拱辰楼。除了能听古乐,还能喝茶、嗑瓜子等,老板还来问要不要烤牛肉。
&&&&通过记者当时拍摄的照片能看到,主楼里设置了吧台、长桌和椅子,正对面是古乐演出的场所,现场用布幔做了吊顶,还安装了射灯和几个较大的仿古灯笼,地板上还有插座和电线,灯火通明。
&&&&记者从消防、文管部门获悉,火灾发生前拱辰楼未发现消防问题,拱辰楼、古城核心区也未发生过火灾。但记者在四方街和古城里看到,火灾发生后一些房屋上的电线仍然杂乱地缠绕在木质的门框上、房檐下,而商铺内有多种电器,照常开门营业。
&&&&三问:省级文保单位如何变成经营性“茶馆”?
&&&&拱辰楼为木构建筑,火险等级较高,安全隐患较大。为何在这样的地方还要进行经营活动呢?
&&&&对于拱辰楼是否变身“茶馆”一事,县长王利伟表示,由于巍山古城游客众多,很多游客要到拱辰楼游览、观光。为满足游客的需求,体验南诏文化,2010年4月,拱辰楼正式作为南诏古乐展示场所,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拱辰楼的日常管理由南诏古乐团负责,经常性的监管、巡查由县文物管理所负责。
&&&&但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巍山县文化体育局要求将拱辰楼交付给民众团体“巍山县南诏古乐团”进行管理和使用,作为业务部门的县文物管理所对于这种做法持否定意见。
&&&&记者获取了一份写于2010年4月24日的《关于对改变拱辰楼管理使用权的意见》。其中提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三条,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属于国家所有的纪念建筑物或者古建筑,除可以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外,如果必须作其他用途的,应当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征得上一级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
&&&&同时,《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娱乐场所不得设在下列地点,(一)居民楼、博物馆、图书馆和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内……”因此,将拱辰楼交予巍山县南诏古乐团作为洞经演奏场所(大量人员聚集)进行管理和使用有悖上述规定。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尽管文管部门不认可,但“人微言轻”,“胳膊扭不过大腿”,最终还是把拱辰楼交给南诏古乐团使用,时间从当年4月至2015年3月。文物古建筑是“谁使用谁负责”,巍山县南诏古乐团接管后还没到期,拱辰楼就毁于大火。
&&&&近年来,云南古城、文物建筑群火灾接连发生。早在2010年3月,巍山县另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巍宝山古建筑群中的斗姥阁曾在森林火灾焚毁。2013年4月,大理古城五华楼西侧一家扎染坊发生火灾。在2014年1月的独克宗古城火灾中,两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大火中被烧毁。2014年4月,丽江束河古镇发生一起火灾致10间铺面损毁。
&&&&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杨福泉认为,除了木质结构隐患大、道路狭窄、缺乏消防水源等先天不足外,古城火灾频发和各地政府依法管理、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如果不足够警醒,不依法管理,古城火患将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在云南,有多少座山峰就有多少个故事,有多少条河流就有多少个传奇。巍山,这座隐藏在滇西崇山峻岭深处的小城,因南诏国的崛起而声名远播,因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交汇于此,马帮云集而名闻四海。位于滇西南的古城巍山,曾在云南古代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谱写过惊心动魄的一笔,一千多年前与唐王朝相始终,传承十三代王的南诏国就发源于此。
  巍山建置
  巍山历史悠久,是南诏国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楚顷襄王遣庄足乔入滇为王,蒙化属滇国。早在汉武帝时,已在巍山设邪龙县,属益州郡;东汉属永昌郡。蜀汉、晋、南朝属云南郡。唐初设阳瓜州。后属家舍诏。南诏时,巍山设蒙舍睑。大理国前期置蒙舍赕,后期置蒙舍镇,开南县。元初改蒙舍千户所,明改为府,清改为蒙化直隶厅。1913年改为蒙化县,1954年改为巍山县。
  据史籍记载,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邪龙县,元代设千户所,明代设蒙化府,清代设直隶厅,民国时曾设行政专署,1956年成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巍山自西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巍山从唐代开始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直是滇西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巍山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唐初,洱海地区"六诏"兴起,其中蒙舍诏,蒙糊诏就在巍山境内,因蒙舍诏在五诏之南,故称南诏。自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南诏始祖细奴罗建立大蒙国,称奇嘉王。
  建都巍山图山的图城,到其曾孙皮罗阁统一六诏建立南诏政权。这个在祖国西南边疆由少族民族执政的显赫一时的南诏国,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作出了历史的贡献。南诏国经十四主,传位十三世,共历时253年,与唐正朝相始终。南诏在巍山发祥并经营四代,即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细奴罗避难定居巍山巍宝山至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皮逻阁迁都大理太和城止,历时114年。据考证巍宝山前新村亦即南诏始祖细奴罗自衰牢山避难至蒙台川的耕牧之地。现存巍宝山南诏土主庙是细奴罗孙盛罗皮所建盖的,内奉细奴罗塑像。此外,境内尚有南诏早期经营的梅子菁、蒙舍城、咙吁图城群遗址。
  历史文化
  巍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清代云南省四个文献名邦之一。国家级大理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河流-红河的发源地。有保存完好的始建于明洪武23年、距今600多年的古城,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14座道教名山之一的巍宝山,有鸟类迁徙的要道“鸟道雄关”,有省、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余处。
  巍山是一片神奇多姿的土地,“一山、一村、一古城”是其主要特色,全国十四座道教名山之一的巍宝山,风景优美,古建筑建造精美,已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村”的东莲花村,民族风情浓郁、历史风貌保存完整、文化底蕴丰厚,具备了典型的中国穆斯林村庄特征,遗存了厚重的扑面而来的是难得的祥和、宁静与温馨,仿佛故都时光从未远去。巍山还是云南推行土司制度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众多寺观庙宇,与多姿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巍山也是滇西著名的宗教圣地之一。巫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甚为盛行,其中尤以巫教、道教、佛教历史最为久远。境内有巍宝山、巫印山,小鸡足山等名山以及天魔牙寺、伏虎寺,降龙寺、玄尼守,灵岩寺等等道佛寺观。自唐代以来,在境内修建大批宗教寺庙,这些寺庙历代不断修复重建,1994年巍山古城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巍山还是云南省宗教工作重点县之一,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和原始宗教都有悠久的历史,县内还有玄珠观、圆觉寺、云隐寺、是和庵、龙于山、五印山、三鹤洞、圭峰寺、清真寺等等。据统计全县现有佛寺85座,道观104座,原始宗教78座,目前已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16处,各级各类馆藏文物共2100多件,省、州、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0多处,明代以来人文蔚起,出过进士20多人,举人
200多人,留下许多珍贵墨迹,清乾隆年间,被御封为"文献名邦"。
  旅游名胜
  巍山古城民风古朴,文化底蕴深厚,在加上适宜的气候环境,造就了巍山人神闲气定的生活性格。巍山的名胜古迹众多,主要集中在巍山古城和巍宝山景区。古城内至今保留有25条街,18条巷,总长14公里多。南诏古街在2011年6月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城内保存着明清以来的一大批古建筑和古民居。古城内的文物古迹主要有:南诏古街、星拱楼、文华书院、萧公祠、东岳宫、明志书院(崇正书院)、南社学(育德书院)、北社学(育英社学)、文庙、西竺庵、蒙阳公园、古民居(柯家大院、刘家大院、施家大院、徐家大院)。巍宝山景区文物古迹有建于明清时期的22座道观,山上的文物古迹有南诏土主庙、文昌宫、灵官殿、青霞宫、三皇殿、观音殿、魁阁、斗姥阁、培鹤楼、道源宫、长春洞、玄龙寺、圆觉寺及双塔等,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长春洞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巍山古城
  巍山古城又叫蒙化城,是云南省设置郡县最早的地区之一。元代的时候,由大理段氏总管开始建筑土城,到明朝才正式建城,至今整座县城依然较为完整的保持了600多年前建城时候的棋盘格局,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巍山古城内街道以拱城楼为中心,呈标准的井字结构建设,共有25条街道,18条巷,全长14公里,城内房屋基本保持了中式结构,南、北主轴线两侧的房屋则完整的保存了明、清时代的建筑式样和风格,房子朝向为南偏西15度左右,属结合当地的最佳采光方式,以弥补“四合五天井”光线不好的一面。
  巍山古城保持井字建设格局,是巍山古城自明清以来在建筑方面的一个比较成功的经验,其间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相应的扩修了几条街道。城内房屋基本保持了中式结构,南、北主轴线两侧的房屋则完整的保存了明、清时代的建筑式样和风格。古城内的民居多数是院落式的,保持了大理白族的“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
土木结构的特色,北门外的二条街道是主要居住区,临街为铺面及大门,宽度一般为6-7米,后面为住宅。整坐古城的城墙高度一样。
  现存的巍山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古城形状方如巨印,中间的文笔楼为印柄,方方有四里三。由于古城屡遭兵祸,加上年久失修,古城的东、西、南三座古楼已被拆除,今只有北古楼和城中的文笔楼幸存下来。但从整个布局来看,古城仍保持着明清时的棋盘式建筑格局。登楼四顾,只见古城青砖碧瓦与现代高楼交映生辉,城内人流如潮,一派生机勃勃之景象。在古城及附近还有数十处古建筑和名胜古迹。如龙于城遗址、大小寺、巍宝山建筑群、圆觉寺、南诏蒙舍城遗址、等觉寺太阳宫、白塔、玄龙寺、封川塔、文庙、三鹤洞摩崖题刻、文昌宫、文华书院、云净寺、月波庵、北社学、圭峰寺、西竺庵、东岳庙、杜文秀起义遗址、城隍庙、萧公祠、陈翼叔墓等。
  南诏古街
  南诏古街,数百年来汇集了古楼、古坊、古民居、名优特产、风土人情,一直传承、使用、发展着,是一条活的古街。南诏古街由原文献楼(群力门)始,向南通过地官坊,穿过雄伟的拱辰楼,经进士坊到原古城中心星拱楼,直达原南门城楼遗址。一条古街串连四座古楼,头尾衔接,相得益彰,宛如像一组音符发出高低音的共鸣。古街轴线有直、有折、有曲,使近2公里长的古街灵活而不呆板,富有情趣。南诏古街沿街建筑高度与街的宽度比例适宜、视觉透明宽阔,无压抑感。古街两旁有众多的商号、茶铺、酒楼、食馆、特色小吃、书刻碑店、裁缝铺、理发铺、纸烛店、修理店、棺木店、马具店等;古街两旁还保留着较完整的玉皇阁、文华书院、文昌书院、崇正书院、南社学、文庙、东岳宫、等觉寺、西竺庵等众多明清建筑群,使古街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历史风貌。走上青石板路面的古街,两旁的古民居、古色古香的庭院,浸润着巍山历史文化名城丰厚的文化底蕴,令人不禁陷入无限的沉思和深深的感动之中。拥有621年历史的南诏古街,构成了巍山历史文化名城跳动的灵魂。
  古街源于明清时期。据史籍记载,巍山古城在唐宋时为宗教场所,元代段氏土总管筑土城据守,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稳固地经营云南,遂选择了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蒙化(今巍山)筑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建起的古城,周长4里多,城墙高2丈,厚2丈,砖石城墙,有垛头1277个,垛眼430
个,有4座城门,门上建楼,东曰忠武、南曰迎薰、西曰威远、北曰拱辰,城方如印。城墙外四周有护城河、驰道,城门外设吊桥,北门城楼有三层,外建月城,城中心处建星拱楼为印柄,向四面延伸建东街、南街、西街、北街。
  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时任蒙化县长的宋嘉晋,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古城进行改扩建,拆除月城建小公园,拆除北城墙建新东街、新西街,拓宽拱辰楼四周,由政府统一建盖一楼一底的铺面50余间,标价向社会出售,这样围绕拱辰楼形成了一条新的商业街——四方街。古城格局发生了变化,原古城中心星拱楼变为次中心,拱辰楼则成为古城中心,城市中心向北移390米,与左氏土知府和日昇、月华两街联成一片。城市规模扩大了一倍多,形成了南门城楼、星拱楼、拱辰楼、文献楼(现群力门)的一条中轴线。“南诏古街”就由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保留至今的南诏镇辖区内的月华街、日昇街、北街和南街组成,寓意显赫一时。
  历253年,传王位十三代,几乎与唐王朝相始终的南诏国就从巍山发祥。文献广场上立有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等单位设置的“茶马古道重镇蒙化”石碑。蒙化自唐始至民国时期,一直是中国西南地区茶马古道重镇,是南来北往马帮的集结地,是“三进三出”茶文化传播的中枢。历史上的蒙化因地处要冲,南来北往、西进东出、商贾云集、南腔北调,人气很旺。当时,不足万人的小城镇商号林立,有大小马店20余家,多在北门外的日昇、月华两街,如“重兴店”“合义老店”
“兴隆店”“茶升店”“百宝生”“唐记老客栈”“李记世生客栈”等,还有许多鸡毛店,数不胜数。为适应马帮的需求,古街上的马具店应运而生,出售马的全部行头,如笼头、嚼咀、马铃、绊胸、肚带、马镫、褡裢、糠包、料箩、马鞍、马架、鞧索、鞧珠应有尽有,还有很多马掌铺,生产各种规格的马掌和掌钉,马用品系列在当地已成为一个行业,直到今天还是游客驻足的亮点。巍山的马帮在滇西也是首屈一指,民国初有200多个马帮,近万匹驮马,其中回族的马帮和驮马占一半,有的村寨马比人多,所以有人说巍山古城是马帮踏出来的城镇。
  巍宝山景区
  位于苍洱风景区的南面,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内,包括巍山古城、巍宝山道观,大、小寺及山龙山于图山4个片区,总面积为9.5平方公里。景区有山龙山于图山遗址、天摩崖寺、南诏王细奴逻耕牧之地;有巍宝山道观群以及园觉寺、玄龙寺、巍山古城等文物古迹。是集自然风光、南诏根源文化和道教文化为一体的名山。它不仅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巍宝山是全国14座道教名山之一。为云南省第一批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85.2%。山体像一大青狮,正回头俯瞰古城和瓜江;山下水库和大坝好似其梳妆台,白云浮游的水面宛若其穿衣镜。山势起伏雄伟,苍松翠柏挺拔,曲径通幽,景色迷人。在全国14座道教名山中,巍宝山的道观殿宇最多、最宏伟、建筑风格最具地方民族特色。其中的长寿洞八卦建筑风格、大殿门上的八仙过海镂空浮雕、大殿顶部的八对藻井镂空龙图,在全国道教名山中绝无仅有。巍宝山上依山就势建有22座清代道观,规模宏大,建筑工艺精湛。山上、殿宇中保留着“松下踏歌”壁画等大批有价值的碑文、石刻、壁画、楹联、匾额、雕刻等。
  巍宝山是南诏发祥地,是南诏始祖细奴逻耕、牧、发迹之地。山前土主庙(又称“巡山殿”)相传为其家庙。南诏土主庙是国内最早、规模最大的土主庙,是彝族土主崇拜的中心和源流。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十六两天,彝族群众均到土主庙杀猪宰羊,祭祀开国先祖细奴逻。据《蒙化县志》记载,蒙舍诏,俗名土主庙,蒙化十三代为郡中十三土主。又据《南诏野史》载:“开元二年,唐授逻皮为特进,封台登郡王……开元二年,立土主庙”。大殿上塑有身着彝服的细奴逻及二侍者的像。每年9月14日,是南诏始祖细奴逻生日,届时新村男子要来巡山殿祭祀。土主庙附近,方圆数十里内道教系统的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圆觉寺
  圆觉寺林木掩映,风景秀丽,是游览胜地,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明代学者杨慎曾寓居于此,在大殿上题了两副对联,一副是:“一水抱孤城,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殿阁,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一副是:“高阁高悬,低阁低悬,僧在画中看画;远峰远刊,近峰近刊,人来山上观山”。圆觉寺前的参天古柏林中,有双塔耸立,高约15米,有九层,上有宝顶,是方形密檐式砖塔。圆觉寺背山面城,从山门拾级而上,一进三院,步步登高,有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大雄宝殿两侧建有侧殿。整个寺建筑结构严谨,安排得体。这里林深树密,流水潺潺,环境幽静,游人不绝。
  山龙山于图城遗址
  巍山县城北约20公里的山龙山于图城山上,有一面积约三百多平方米的缓坡,传说是南诏国的第一代都城——山龙山于图城。山龙山于图山旁,有一名叫“火烧松明楼”的地方,是传说中的南诏王“火烧松明楼”的遗址。蒙舍诏主皮逻阁,逐渐强盛,想吞并五诏,于唐开无26年(公元738年)6月24日,用松树明子建一幢楼,叫“松明楼”,邀请五诏主来祭祖。邆赕诏主皮逻登妻白洁夫人,感到南诏王居心叵测,打一只铁镯戴在丈夫手臂上,正当五诏主在松明楼作乐时,皮逻阁放火烧松明楼,五诏主均被烧死。五诏妻子无法辨认烧焦的尸体。只有白洁夫人认出丈夫手臂上有铁镯。后白洁夫人起兵抵抗,以身殉情。后人为纪念白洁夫人,每到6月25日,就在各村点起火把,各家扎小火把,村里村外遍地火把。据说,这就是彝族“火把节”的由来。
  该古城遗址前临阳瓜江(今大西河),后依大黑山,可望蒙舍川(今巍山坝子)全境,山环水抱,地势险要。根据从元代至清代的正史和云南的各种地方志记载,南诏始祖细奴逻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建都于此,在山龙山于图城上筑城以居,因都城是筑在山龙山于图山上,所以都城名为山龙山于图城。现今山龙山于图城的建筑物已不复存在,但在遗址上还存留着大量的碎瓦砾,其中以瓦当、滴水、砖、瓦为多,还有石柱础。碎瓦当上还有近似汉字的文字和符号。
古城东有一奇特的石棺,建于清初。据云是明将陈异叔之墓。石棺长13米,宽10米,前高2米,后高3米。石棺前立大理石墓碑,碑前有一长石桌,碑后10米年有石亭一座。石棺两侧各立石方桌一张,距离方桌左右各30米处,各立5米高的石烛一根。这奇特的石棺,为陈异叔晚年所凿,并在石棺上镌诗明志。石棺建成,陈异叔即邀亲友前来观看,于是陈含笑入棺,长眠在此。陈是明末一位武将,明亡避居山中。
  文笔塔
  又名白塔。位于巍山县城南1公里文笔村。是一座九层密檐式空心砖塔,塔高25米,底边宽5.1米,为风水塔。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此塔始建时间已不可考,倒塌后仅存塔盘,乾隆52年按原塔样重建。在唐代,塔的平面采用正方形,塔身朴素无华但有显著收分,塔身以上则是层层密叠的叠涩檐,塔的卷杀在中段凸出而顶部收杀比较缓和,使唐塔与众不同,显得挺拔饱满。塔门开于北面,门额有“岳峙渊亭”大理石匾。塔身各层四面设龛,一层各置一佛像,塔顶安铜质宝顶。
  除了文笔塔能让人想到大唐风范之外,在巍山的所见所闻已经很难再和南诏联系在一起了。自明王朝在600多年后重新收复云南之后,就把自己的印记留在了巍山,至今我们所看见的也只是明代的城市格局。
  永建东莲花村
  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至今完好保存着建于近代的5座角楼及具有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窜阁楼等式样特点的28座古民居,在宗教、古建筑、民族饮食、回族风情习俗等方面保存着丰富浓厚的传统文化,是整个巍山县伊斯兰民族传统文化最为丰富、民风最为古朴、民俗最为多姿多彩、传统底蕴最为淳厚的穆斯林社区,也是滇西体验马帮文化、伊斯兰风情和农家乐旅游的最佳选择目的地之一。
  鸟道雄关
  在位于巍山城东面18公里处,有这样一个关隘:南方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成为从昆明等地通往滇西、缅甸的必经之道,古人在此设立关卡,名为“隆庆关”。而早从人类设立关卡之前的不知道多少年前开始,迁徙的鸟儿们便纷纷从这个狭窄的山谷中穿越,这里也因此得名“鸟道雄关”。是候鸟迁徙的必经的咽喉之地,每年中秋,成千上万的鸟类从此道迁徙,发出此起彼伏的声潮,实属独特和罕见的景观,这里是国际鸟类环志站,研究和环保培训的理想场所,同时也是极具开发野外探险游、自驾游市场空间的旅游景点。
  拱辰楼
  巍山北城楼名拱辰楼建于高8.5米的城墙之上,为重檐歌山式建筑,面宽五间28米,进深17米,高16米,下层四面设廊,最下为城门洞。上檐南面是挂
“魁雄六诏”巨匾,北面檐下有“万里瞻天”匾。两匾内容皆言志,反映了当年南诏气吞山河的雄心壮志。书法气势磅礴,雄浑有力,与整个建筑浑然一体,使古楼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气势不凡。
  星拱楼
  巍山古城筑有城墙,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中心建星拱楼,又叫钟鼓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末毁于战乱,清代又重建。楼高11米,面宽三间,重檐歇山式建筑。下层四周为围廊,上下层檐下均设斗拱,雕刻精美。门窗透雕,四角翘起,看上去古雅华丽,精巧美观。楼上四面悬挂匾额为:“瑞霞华峰”、“巍霞拥鹤”、“玉环瓜浦”、“苍影盘龙”。楼下台基起券洞,东西南北四条街由此交叉通过。登楼四顾,只见古城青砖碧瓦与现代高楼交映生辉,城内人流如潮,一派生机勃勃之景象。在古城及附近还有数十处古建筑和名胜古迹。
  在巍山城西门内,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庙毁,随即重建。清代咸丰至同治年间,杜文秀大理政权驻蒙化守将李芳园、马国忠等复加扩大。1939年开办中学于此。文庙规模宏大,占地1000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前设照壁,上镶“万仞宫墙”大理石匾。院内中轴线上依次为泮池、桥、棂星门石坊、大成门、大成殿、雁塔坊、崇圣祠、尊经阁。东西二侧有名宦祠、节孝祠、射圃等共13个院落。现存建筑以大成殿及雁塔坊为最好。大成殿,单檐歇山顶,前有月台,围以大理石栏。殿面阔七间,进深15.6米,高11米,整个建筑庄严大方。雁塔坊为重檐歇山牌楼式建筑,檐下四面设斗拱,八个翼角飞展。明伦堂有六扇格子门,着意雕镂,为现存工艺价值较高者。
  回辉登滇真寺
  位于巍山县西北30余公里永建乡回辉登村,始建于清。寺由叫拜楼、礼拜堂及厢房组成,规模宏大。叫拜楼三重檐攒尖顶亭阁,礼拜殿重檐歇山顶,通面阔30米,进深15米,高11米,可容800余人礼拜。
  慧明寺
  在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庙街乡张官厂村南,为巍山名刹。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占地5000多平方米。寺坐东向西,前为照壁,左右开侧门,门内有新月形池塘,上架单孔石拱桥,为明代遗物。桥后为山门,依次为前殿、中殿、后殿及两厢、花园等建筑。慧明寺大殿单檐歇山顶,其余殿宇均为单檐硬山顶,面阔均为三间,无斗拱,但雕刻精细。存有清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四个不同时期的彩画。寺内现存万历二十三年(1595
年)所立“大慧禅寺”匾一块及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所立《慧明禅寺碑记》一块。
  东岳庙
  位于巍山县城东南隅。始建于明代,清康熙、道光年间增修,现建筑光绪年间(年)重建。由东岳官、城隍殿、十王、太保殿等建筑组成。大殿单檐歇山顶,面阔16米,举架较高,屋脊高耸,前有廊厦,后开门,原塑东岳帝像。1987年公布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
  位于巍山县城西门内西竺庵左面,大门东向,由四进三院及其他建筑组成。始建于明初,现存建筑为清乾隆至光绪年间重建。大殿为前卷棚顶后歇山顶二方建筑勾连组成,面阔三间11.7米,进深19.7米。前面卷棚式建筑高5米,内部梁枋等雕刻生动。后面主高殿高12米,前檐下安斗拱,制作浑厚敦实,明间甚大,宽为5.75米,次间仅2.2米。城隍庙不但结构特殊,且举架高大,正脊用砖瓦砌成空脊,使屋脊和尖峰刺天,挺拔雄壮,为富有特色的古建筑。1987
年公布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文物保护单位。
  南诏蒙舍城遗址
  位于巍山县庙街乡古城村东,地面仍残存高1-4米的城墙。经实测,城为正方形,周长6600米。城南临河,建于坐东向西的斜坡地上。城内靠北墙中有一约27米见方的土台基,其中碎瓦最多,应为建筑遗存。城内散布砖瓦有莲花纹及兽面纹瓦当、板瓦、筒瓦,形制与山龙山于图城出土者相同。极少数瓦面上有模印阳文“官字”或“大方广佛”字样。蒙舍城为南诏早期城址之一,自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南诏迁都太和城后,此城曾作为阳瓜州治所,大理段氏改为开南县,元代设蒙化州治。1988年公布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巍山饮食文化
  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虽然不归入或不属于“四大系”或“八大系”之类,但自古以来“茶马古道”与“南方丝绸之路”交汇,自汉代设县治起,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南来北往、商贾云集,一直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然形成了饮食文化中能适应酸、辣、甜、咸、淡各种口味的人群,造就了饮食文化的多元和丰富。古街宴席上有传统的“南诏宴席”“八大碗”“两滴半”“三滴水”等,还有小吃“过江饵丝”“牛打滚”“一根面”“糖火烧”、咸菜、蜜食等。再加上多民族聚居区域,彝、回、汉、白、苗等民族各有其独特的饮食风味喜好,彝族的苦荞粑粑蘸蜂蜜、米血肠、鸡血饭,还有宴席上的坨坨肉,不在彝族聚居的地区,你是吃不到的。彝族还有几种特别的做法和吃法,如炒谷米,在谷子8成熟时,用锅炒熟加工成米,再蒸,然后舂成糍粑状,蘸蜂蜜吃,香甜无比;还有焐粑粑,将玉米面或麦面揉成团,埋入姊妹灰火中焐,熟后扒出,吹吹拍拍就吃,皮香脆、里回甜,美味无比。巍山自古又是宗教大县,道、佛饮食习俗,又大大丰富了当地的饮食文化,“罗汉菜”“洞宾素席”,不到巍山,你是吃不到的。所以,人们都说“吃在巍山”。巍山风味小吃也和巍山历史一样,悠久而漫长、底蕴深厚、令人回味无穷。风味小吃还是维系感情的纽带,出门在外的巍山人,不论你远行千里,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对家乡的小吃总是情有独钟,一刻也不会忘怀。巍山肉饵丝、一根面久负盛名。享誉省内外的肉饵丝,相传是唐(南诏)时期,南诏王皮逻阁在一次打猎时遇到野火烧山,森林里的野猪被山火烧死,皮逻阁把烧焦了的野猪煮了吃,感觉肉味特别香,后来就有意识地把捕获的野猪以及家养的猪,用火烧焦了猪皮,清洗后露出焦黄的外皮,煮成&&&
肉吃,慢慢地又配上饵丝,就成了传至今天色香味俱全的肉饵丝。一根面,巍山人又叫扯扯面,是云南独树一帜的名特小吃。据说,过去南诏古街上有一书香门第,家中婆媳不和。老公公是一个饱读诗书的秀才,总觉得长此下去有辱门风,于是苦思多日,终于有了主意。一天,老公公把全家人叫拢吃一根面。全家人和面、洗菜、配料、扯面人人动手,吃了一顿和和美美的一根面。原来,扯面需要多人合作、齐心协力才吃得成。吃面时,老秀才关于“众人齐心,黄土变金”的一番指点,折服众人,自此,全家人和睦相处。其他的青豆小糕、凉粉、米线、豆浆油条、烧饵块、冰粉凉虾等也极受欢迎。在古街开设的“小吃一条街”上,游客可以一饱口福。
  巍山购物
  农业特产主要有烤烟、茶叶、核桃、肉牛、黑山羊、白芸豆、啤大麦、水果、药材等。地方特产主要有扎染布、民族风味小吃、蜜饯、咸菜、牛干巴、绿豆小糕等。巍山的蜜饯、果脯,是远近驰名的土特产。其它地方觅不到踪影了的一些民间手工艺品如:草编生活用品、竹编生活用品、绳编、烟花炮仗、金银器加工、儿童玩具、泥塑、面具等,均可在巍山古城的南诏古街上品尝和购买到。
  草墩就是用稻草编成的墩子,巍山草墩独特之处在于其造型、色彩。巍山草墩形状多样、大小不一,色彩则是由缠在稻草上的布的颜色决定,因而也就色彩斑斓,且还能呈现各种图形,如:八卦、心形等。
  巍山扎染
  巍山的扎染具有民族传统工艺特色,曾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扎染艺术之乡——巍山”。巍山扎染出口日本、欧美、东南亚等国。
--------------------------
云南巍山古城古建筑盘点& 日
14:19:24  
巍山古城景点示意图
南诏故地巍山,古时称为蒙化,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区内的一个彝族回族自治县,唐代显赫一时的由西南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南诏国就从这里发祥。在这片沃土上,历代先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传承着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精湛的传统工艺。巍山众多充满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与保存完好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一个个“天人合一”的迷人景致。1994年,巍山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巍山古城"四方如印",城池形如棋盘,25条街和18条巷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是典型的明清风格"棋盘式"城池布局,整个老城风貌基本保存完好。古城内大多数居民的房屋至今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样式,街面上各种店铺、作坊、小食铺依然具有古老的风貌。
2015年1月3日凌晨2时49分,大理州巍山县南诏镇拱辰楼发生火灾,经全力扑救,截至4时48分火情全部扑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及周边居民房屋受损,但拱辰楼却被烧毁,真的成为了历史。
在为拱辰楼感到惋惜、痛心的同时,小编收集整理了巍山古城的古建筑,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巍山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古建筑,他们的命运将会如何?这次火灾能不能给我们敲响警钟?
火灾前的古楼正面
遭遇火灾前的古楼正面 陈海宁 摄
拱辰楼原为蒙化卫城的北门城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原为三层,南明永历二年(1648年)维修时改为二层。拱辰楼建在长47.1米,宽26.6米,高8.1米的砖砌城墙上,楼下为城门洞。
拱辰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25.76米,进深15.7米,高16米,由28棵合抱大柱支撑,四面出厦,楼四周设廊,整个建筑用料粗大,上檐四角用檐柱,屋面比较平缓,出角短,起翘小,一字平脊,更显气势雄伟、浑厚。南北城墙有城垛。登上顶楼犹入云天,东看文华层叠山峦,南观巍宝名山文笔塔,西望瓜江垒玉,北眺苍山积雪,全川村落,万家灯火,尽收眼底。
拱辰楼南面檐下悬挂“魁雄六诏”大匾,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蒙化同知康勷所书,显示唐初蒙舍诏(南诏)在洱海区域六诏中的强盛地位;北面檐下悬挂“万里瞻天”巨匾,为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蒙化同知黄大鹤所书,表达了唐代南诏与中原华夏的关系,两匾书法气势磅礴,浑厚有力,一气呵成。如此高大雄伟的明代古楼,完整地保存至今,在云南乃至全国实属罕见,现已成为巍山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199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星拱楼又名文笔楼,为明代蒙化府府城中心的过街楼。明代洪武年间,大批明军到来,巍山设卫屯田,在此基础上开拓修建古城,并将原有的土城改为砖石城,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建成。
星拱楼是古代巍山城四大街(东街、西街、北街、南街)的交汇点,现已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巍山的标志性建筑。据康熙《蒙化府志》载:“城围四厘三分,计九百三十七丈,高二丈三尺二寸,厚二丈,砖垛石墙,垛头一千二百七十有七,垛眼四百三十,建四门,上树谯楼,东曰忠武,南曰迎薰,西曰威远,北曰拱辰,北楼高三层,可望全川,下环月城,备极坚固,城方如印,中建文笔楼为印柄”。
楼顶中梁尚存“太岁纪年”题记:“镇抚蒙城左参军马国忠暨阁郡官绅士庶仝建”。楼通高11米,由木结构城楼与砖石结构基座两部分组成。基座面阔、进深均为18.7米,通高6.3米,基座石砌,四向贯通,门洞作券顶。楼作亭阁式,为抬梁与穿斗相结合梁架,重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为9.75米,楼底层四周设廊,上、下四周皆置七踩斗拱,屋面四翼角飞檐高翘,弧度柔和,加之饰以高空花脊,使得整个建筑的外观秀丽飘逸、玲珑剔透。
楼的上檐北面悬挂“星拱楼”字匾,在下檐的东南西北四面分别悬挂“瑞霭华峰”、“巍霞拥鹤”、“玉环瓜浦”、“苍影盘龙”匾额,绘写巍山四环景色。1981年4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南诏古街,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迄今已有621年历史,由月华街、日昇街、北街和南街组成,较完整地保留了历史风貌。建筑多为大理传统的土木结构,保留了古朴典雅的布局和不少传统商业,是一条“活着的古街”。在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活动中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殊荣。
文华书院藏书楼
文华书院魁星阁
位于玉皇阁之左,清代咸丰七年(1857年)巍山境内明志书院、文昌书院、文明书院皆毁于战火。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重建书院于原玉皇阁旧址,因地处文华山麓故名文华书院。清代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书院为高等小学堂,民国年间改为文华小学,为巍山最早的现代学校,现为文华中学校址。书院呈坐东向西,由大门、二门、半池、雁塔坊、魁星阁、藏书楼及两厢房等大小九个院落组成。现存建筑为雁塔坊、魁星阁、藏书楼及部分厢房,以藏书楼、魁星阁保存最好。魁星阁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宽三间,四周设廊,上、下檐下皆置七彩斗拱,雕刻细致,繁缛华丽。藏书楼建于石砌台基之上,面宽五间,前后设廊,为重檐歇山顶建筑,翼角出檐甚长,虽无斗拱,但梁、枋及其附件雕刻生动流利,整个建筑体量高大,气势宏伟。书院藏书甚多,现大部分存于县图书馆。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立碑十通,碑刻内容皆为清政府没收杜文秀回民起义军田产、房屋作为书院经费之用,详细记载被没收户主姓名、田地房产的四至和面积等内容。现存九通被县文物管理所收藏。
1998年1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萧公祠外观
萧公祠内部
萧公祠(万寿宫)
位于文华书院之左邻。始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毁于兵火,清光绪四年(1898年)重建。萧公祠呈坐东向西,三进二院,由大门、前殿、后殿及花园组成。大门下为三道拱门,门首上建戏台,后被人为拆除。前殿及后殿皆为面宽三间的单檐硬山顶加腰檐建筑,正面设廊。屋面弧度柔和,饰以空花脊带,犀头作仿歇山式宫殿小样,前檐下以垂柱及花板装饰,富有层次感。明代设卫屯田,大量汉族进入巍山地区,随之也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及生产技术,使当地的经济得到了飞跃发展,在外来人口中,尤以巴蜀(四川)、豫章(江西)人为最多。萧公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由江西人李嵩山募建为江西会馆。
玉皇阁正殿及两厢
前檐置如意斗拱
玉皇阁呈坐东向西,始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毁于战乱,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占地约25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前殿、中殿、大殿等建筑。山门为面宽三间的牌楼式建筑,明间正面设叉手如意斗拱,次间置七彩斗拱,两山墙饰以砖砌斗拱,后檐以垂柱及花板装饰,整个建筑雕镂精致,装饰性甚强。前殿及中殿皆建在石砌台基之上,层层升高,均为面宽三间的单檐硬山顶加腰檐式建筑,虽无斗拱,但建筑体量高大,梁、枋等构件流利多姿。大殿则建于2米高的台基之上,前设月台,左右砌以八字墙,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宽五间,前设走廊,上下檐皆置七彩斗拱,下檐额枋下复设镂空花板,门、窗皆作精细雕刻,有八扇透雕“八仙过海”隔扇门,殿内无楼,形成高深空井,给建筑创造了神圣威严之感,整个大殿不但装饰华丽而且高大雄伟,为巍山地区清代最大的重檐建筑。
1998年1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蒙阳公园东南,在古城西门内。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年),万历十七年(1619年)庙毁,随即重建。清咸丰、同治年间,杜文秀大理政权驻蒙化守将李芳园、马国忠等复加扩建。民国初期设劝学所,1938年开办中学。
文庙规模宏大,占地约10000平方米。呈坐北向南,前设照壁,上镶“万仞宫墙”大理石匾。大门开于左右两侧,在中轴线上依次为泮池、石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雁塔坊、崇圣祠、尊经阁等;东西两侧有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兴文祠、承祭斋、学官署、射囿等。现存大成门、大成殿、雁塔坊、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等。大成殿前设月台、环以石栏,殿面阔七间,进深15.6米,高11米。单檐歇山顶,檐下四周置五踩重翘斗拱,整个建筑庄严大方;雁塔坊为单檐歇山顶牌楼式建筑,檐下四周设斗拱,八个翼角飞展,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明伦堂建筑独具一格,前为卷棚,后为尖山的两个建筑勾连而成,中有6扇格子门,分别镌刻春夏秋冬四景和山水、城堡庙塔,雕工十分精湛。2003年8月公布为州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巍山古城西部,属于巍山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近30亩。据资料介绍,该公园建于1938年。公园东部为原文庙的雁塔坊、崇圣祠、尊经阁、明伦堂等明代古建筑及古柏,古银杏等古树名木。西部为1959年建的大礼堂和小礼堂,以及占地20多亩的水池和绿地。近年来,经不断修葺绿化美化,蒙阳公园不断完善。如今的蒙阳公园内还有“园中园”、兰圃、“百鸟朝凤图”以及图书馆、茶室、相馆等,成了巍山县城市民文化娱乐、溜鸟、休闲、游览的好去处。
==============================
============================================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大理州巍山县南诏古街(组图)&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诏古街,数百年来汇集了古楼、古坊、古民居、名优特产、风土人情,一直传承、使用、发展着,是一条活的古街。南诏古街由原文献楼(群力门)始,向南通过地官坊,穿过雄伟的拱辰楼,经进士坊到原古城中心星拱楼,直达原南门城楼遗址。一条古街串连四座古楼,头尾衔接,相得益彰,宛如像一组音符发出高低音的共鸣。古街轴线有直、有折、有曲,使近2公里长的古街灵活而不呆板,富有情趣。南诏古街沿街建筑高度与街的宽度比例适宜、视觉透明宽阔,无压抑感。古街两旁有众多的商号、茶铺、酒楼、食馆、特色小吃、书刻碑店、裁缝铺、理发铺、纸烛店、修理店、棺木店、马具店等;古街两旁还保留着较完整的玉皇阁、文华书院、文昌书院、崇正书院、南社学、文庙、东岳宫、等觉寺、西竺庵等众多明清建筑群,使古街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历史风貌。走上青石板路面的古街,两旁的古民居、古色古香的庭院,浸润着巍山历史文化名城丰厚的文化底蕴,令人不禁陷入无限的沉思和深深的感动之中。拥有621年历史的南诏古街,构成了巍山历史文化名城跳动的灵魂。
  巍山筑城的故事
  《淮南子·原道训》中说:“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据说,鲧是夏禹的父亲,由此可见中国筑城而居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的城郭的建造主要是想达到“卫君”和“居人”这两项目的,因此,城池具备了政治、军事、经济的多方面价值。可细究下来,每一个城池的形成又有其不同的故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从西汉时设邪龙县起,后来有大蒙国、蒙舍诏、南诏、蒙化的称谓,一直到上世纪的50年代起才改称巍山。该县境内至今还有唐代的山龙山于图城遗址、蒙舍城等遗址。大约是怀古或恋旧的情结,直到今天,巍山古城--这座明代初期建起成古城,仍然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说起来,古城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亲信大将沐英经营云南,沐英认为要稳固地统治云南,就要加强军事设施建设,而建设牢固的城池就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因此,在昆明、蒙化建两座城池成为首选。也许有人会问,昆明建城无可非议,蒙化建城有何必要?其实,在云南的历史上,中央王朝自秦汉、隋唐时期就非常努力地经营云南,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一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统治,直到唐王朝大力扶持蒙舍诏(今巍山),先后封授部落首领为“云南王”“南诏王”,经过蒙舍诏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方有今云南之地,甚至一度占有缅甸、越南部分领地,疆域有今天云南省的两倍。所以,讲云南的历史就要从蒙化开始。直到明代,蒙化在云南还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沐英选择在这里建城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建起的巍山古城是今天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古城东靠文华山,南有巍宝山和锦溪河,西有阳瓜江,形成山环水抱态势和万山拱城的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自有其历史背景。当时规划建设的原则是:必须具备万山朝拱、溪水环流、控扼缅夷、虎视白蛮的南疆特点,还要具备“地杰人灵”“灵秀所钟”的风水气脉。古城周长4里多,城墙高2丈,厚2丈,砖石城墙,有垛头1277个,垛眼430个,有4座城门,门上建楼,东曰忠武、南曰迎薰、西曰威远、北曰拱辰,城方如印。城墙外四周有护城河、驰道,城门外设吊桥,北门城楼有三层,外建小月城,城中心处建星拱楼为印柄,向四面延伸建东街、南街、西街、北街。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弘祖(字霞客),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游蒙化后在游记中写道:“蒙化城甚整,乃古城也,城中居庐亦甚盛……是反胜大理也。”
  历史发展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时任蒙化县长的宋嘉晋,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古城进行改扩建,拆除月城建小公园,拆除北城墙建新东街、新西街,拓宽拱辰楼四周,由政府统一建盖一楼一底的铺面50余间,标价向社会出售。当时用的工匠大部分来自牢里的囚犯。宋县长将牢里的囚犯按特长分工,每天押出来干活,饭管吃饱,没有衣服穿的,就将城隍庙里每年换下来的城隍老爷的红袍穿上。囚犯得见天日,得吃饱饭,劳动表现好的还可以提前释放,所以都卖命地干活。当时,戴镣铐、穿红袍的劳工成为一景。有一天,宋县长将一名表现好的囚犯当场释放,可这名囚犯长跪不起说,求你让我再干10天的活计。宋县长说,先回去看老父老母,劳动的事以后再说。此事成为当地改造犯人的成功范例。经过一番改造,围绕拱辰楼形成了一条新的商业街--四方街,古城格局发生了变化,原古城中心星拱楼变为次中心,拱辰楼为古城中心,城市的中心向北移390米,与左氏土知府和日昇、月华两街连成一片。城市规模扩大了一倍多,形成了南门城楼、星拱楼、拱辰楼、文献楼(现群力门)的一条中轴线。
  621年历史的老街
  南诏古街由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保留至今的南诏镇辖区内的月华街、日昇街、北街和南街组成。显赫一时,历253年,传王位十三代,几乎与唐王朝相始终的南诏国就从巍山发祥。古街的起点群力门旁辟有文献广场,主要说明巍山悠久的文化渊源,早在南诏国时代民众就习读汉书,明清以来更是人才辈出,明清两朝巍山共有进士23人,文举220人,武举30人,贡生500多人。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元年(1736年),御封巍山为“文献名邦”,时任蒙化掌印同知孙必荣,因蒙化(今巍山)得此桂冠是一盛事,即率士绅在北门外新建门楼一座,取名“文献楼”,将“文献名邦”四字镌刻为一块大匾,悬挂在楼南檐下。直至日,关蒙公路通车时拆除此门楼,为保留门面,用现代材料建一牌坊称“群力门”.198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巍山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体现了巍山历史文化的一脉相承。
  文献广场上立有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等单位设置的“茶马古道重镇蒙化”石碑。蒙化自唐始至民国时期,一直是中国西南地区茶马古道重镇,是南来北往马帮的集结地,是“三进三出”茶文化传播的中枢。历史上的蒙化因地处要冲,南来北往、西进东出、商贾云集、南腔北调,人气很旺。当时,不足万人的小城镇商号林立,有大小马店20余家,多在北门外的日昇、月华两街,如“重兴店”“合义老店”“兴隆店”“茶升店”“百宝生”“唐记老客栈”“李记世生客栈”等,还有许多鸡毛店,数不胜数。为适应马帮的需求,古街上的马具店应运而生,出售马的全部行头,如笼头、嚼咀、马铃、绊胸、肚带、马镫、褡裢、糠包、料箩、马鞍、马架、鞧索、鞧珠应有尽有,还有很多马掌铺,生产各种规格的马掌和掌钉,马用品系列在当地已成为一个行业,直到今天还是游客驻足的亮点。巍山的马帮在滇西也是首屈一指,民国初有200多个马帮,近万匹驮马,其中回族的马帮和驮马占一半,有的村寨马比人多,所以有人说巍山古城是马帮踏出来的城镇。据古街上经营李记世生客栈的米德润老人讲,她14岁时嫁入李家,18岁时,公婆就将客栈的经营交由她打理,经营服务的对象就是南来北往进入蒙化城的马帮,生意红火,天天有马帮入住,最大量时可同时接纳近200匹数量的马帮入住,一家20多口人的开支,都靠经营马店的收入维持。80多岁的老人,有着太多马帮的故事讲给今天的人们。
  浓郁的民族风情
  古街上的民居大多保留了明清建筑风貌,多为土木结构,青瓦坡顶的“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殷实人家则两种布局相连形成走马转阁楼;有的是以“六合同春”布局,如南街8号院;有的是两院“三方一照壁”相连,如东街64号院。据专家考察,城内尚有少数元代民居。古街保存较完整的院落还有180多座,有的已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日昇、月华两街多为一间或两间铺面,后面是深邃的三进两院的“竹筒筒”式民居。这些建筑古朴典雅、雕梁画栋。居民讲究门面,大门多为单檐或重檐,木架瓦顶,出阁架斗,户户有庭院,家家栽兰花,有“满城春兰风亦香”的诗句。现保存完好的民居,如刘家宅院(南街8号院),为大马哥头刘介先所建,是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建筑。其建筑布局为前店后院,宜商宜居。宅院坐西向东,一进三院,临街为铺面,后由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两个院落组成。刘介先的弟弟刘介眉和朱德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班同学,早年和朱德参加过护国运动。日昇街58号徐家大院走出的徐克家,是蒙化县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曾任中共广东省潮梅特委秘书长,日,在广东省汕头市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年仅23岁。徐克峻是蒙化县第一个女共产党员,云南妇女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巍山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虽然不归入或不属于“四大系”或“八大系”之类,但自古以来“茶马古道”与“南方丝绸之路”交汇,自汉代设县治起,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南来北往、商贾云集,一直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然形成了饮食文化中能适应酸、辣、甜、咸、淡各种口味的人群,造就了饮食文化的多元和丰富。古街宴席上有传统的“南诏宴席”“八大碗”“两滴半”“三滴水”等,还有小吃“&&&
肉饵丝”“牛打滚”“一根面”“糖火烧”、咸菜、蜜食等。再加上多民族聚居区域,彝、回、汉、白、苗等民族各有其独特的饮食风味喜好,彝族的苦荞粑粑蘸蜂蜜、米血肠、鸡血饭,还有宴席上的坨坨肉,不在彝族聚居的地区,你是吃不到的。彝族还有几种特别的做法和吃法,如炒谷米,在谷子8成熟时,用锅炒熟加工成米,再蒸,然后舂成糍粑状,蘸蜂蜜吃,香甜无比;还有焐粑粑,将玉米面或麦面揉成团,埋入姊妹灰火中焐,熟后扒出,吹吹拍拍就吃,皮香脆、里回甜,美味无比。巍山自古又是宗教大县,道、佛饮食习俗,又大大丰富了当地的饮食文化,“罗汉菜”“洞宾素席”,不到巍山,你是吃不到的。所以,人们都说“吃在巍山”.
巍山风味小吃也和巍山历史一样,悠久而漫长、底蕴深厚、令人回味无穷。风味小吃还是维系感情的纽带,出门在外的巍山人,不论你远行千里,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对家乡的小吃总是情有独钟,一刻也不会忘怀。巍山&&&
肉饵丝、一根面久负盛名。享誉省内外的&&&
肉饵丝,相传是唐(南诏)时期,南诏王皮逻阁在一次打猎时遇到野火烧山,森林里的野猪被山火烧死,皮逻阁把烧焦了的野猪煮了吃,感觉肉味特别香,后来就有意识地把捕获的野猪以及家养的猪,用火烧焦了猪皮,清洗后露出焦黄的外皮,煮成&&&
肉吃,慢慢地又配上饵丝,就成了传至今天色香味俱全的&&&
肉饵丝。一根面,巍山人又叫扯扯面,是云南独树一帜的名特小吃。据说,过去南诏古街上有一书香门第,家中婆媳不和。老公公是一个饱读诗书的秀才,总觉得长此下去有辱门风,于是苦思多日,终于有了主意。一天,老公公把全家人叫拢吃一根面。全家人和面、洗菜、配料、扯面人人动手,吃了一顿和和美美的一根面。原来,扯面需要多人合作、齐心协力才吃得成。吃面时,老秀才关于“众人齐心,黄土变金”的一番指点,折服众人,自此,全家人和睦相处。其他的青豆小糕、凉粉、米线、豆浆油条、烧饵块、冰粉凉虾等也极受欢迎。在古街开设的“小吃一条街”上,游客可以一饱口福。
  古街上古风尚存,民族风情多姿多彩。从春节送灶、办年货、敬门神、贴春联、放爆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炭生产线使用的设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