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九江联盛快乐城钢铁发行的理财

联盛遗祸:1500亿互保黑洞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随着债务黑洞不断扩大,正常的资金血脉几乎断流,昔日的煤炭大亨与银行展开了一场持久战,他们一边试探着银行的底线,一边苦苦等待春天的到来。
银行抽贷加重煤炭老板互保危机,企业不堪重负。东方IC (东方IC/图)联盛集团邢利斌的债务危机,在曾经富甲一方的山西吕梁地区,引发了一场紧接一场的信用崩塌。随着债务黑洞不断扩大,正常的资金血脉几乎断流,昔日的大亨与银行展开了一场持久战,他们一边试探着银行的底线,一边苦苦等待春天的到来。1500亿互保联保集体违约?“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家股份制银行山西分行的行长在听说煤老板们已经动了集体违约的念头后大惊失色。“集体违约!”日傍晚时分,已过花甲之年的刘永平气冲冲地回到酒店房间,瘫坐在沙发上。混合着怒火、纠结、激动,他说出了这四个字。这天下午,山西的九家煤炭企业负责人聚在一起。他们都是与深陷债务危机的联盛集团存在联保互保关系且金额较大的当地民营企业。刘永平因为年纪较长,被推举为联盛集团担保企业领导组的组长。各家细数银行收回的到期贷款,却没有续贷的金额,已经达到70亿。这个数字让刘永平也惊呆了。“再这样下去迟早是死路一条。要不咱们也学李兆会,集体违约不还了。”刘永平已经回忆不起是谁最先提议,但此话一出,至少有一半人当场赞成。这些煤老板们已经深深陷入一场与银行的博弈之中。2014年流传于圈的银行行长的“十不贷”中,位居首位的就是:“山西的煤矿”。“回避,慎贷”成为圈内共识。山西吕梁,以联盛集团的邢利斌债务危机为标志,在其2013年11月申请重组后,一场接连一场的信用崩塌,让这里的金融生态彻底失去了平衡。联盛重组一直扑朔迷离,未有定论,而与联盛存在联保互保关系且金额较大的九家当地民营企业,因为联盛担保156.63亿,已经被银行列为关注类企业。其中,山西汇丰兴业焦煤集团、山西中阳、山西大土河焦化与联盛互保均超过10亿,这三家企业的负责人曹建军、袁玉珠、贾廷亮都曾位列2013年“胡润百富榜”。而国有煤炭企业&&山西离柳焦煤集团为联盛担保则高达52亿。在吕梁的煤老板阶层,论资历刘永平能排上前三甲。他拥有五个煤业公司和三个焦化厂,资产规模超过两百亿。多年前,因为发行过两次短期融资债券,不得不亮出家底,被胡润发现,列为山西首富。联盛跌倒,自然波及这九家企业,银行的抽贷、慎贷让他们的资金链越来越紧。为此,他们共开过三次正式的会议,第一次是在联盛总部,另外两次都是在刘永平的公司。他们写给山西省政府的《关于请求省委、省政府协调联盛集团重整事件引发担保企业风险的紧急报告》就是在刘永平的会议室起草完成的。报告中称,担保企业都是山西省煤炭整合的骨干企业,投入巨资进行矿井的升级改造工程,目前尚未进入投资回报期,目前处于资金最为匮乏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被银行限制融资,可能使得煤炭资源整合的成果功亏一篑。非正式会议每隔十天半个月就要开上一次,这些煤老板们几乎每天会在电话里互通消息。除了商讨联盛的重整方案,银行的收贷更是每次必议的话题。南方周末记者经多方核实,粗略统计九家企业共涉及银行贷款500亿,为省内其他企业提供担保共计1500亿。集体违约意味着联盛事件的效应持续放大,如果这副多米诺骨牌衍生至9家甚至二次担保的其他更多企业,涉及金额将放大至1500亿。“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家股份制银行山西分行的行长在听说煤老板们已经动了集体违约的念头后大惊失色。9家企业意欲效仿的李兆会,是山西最大的民营钢铁厂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掌门人。2014年3月底,海鑫钢铁未能偿还30亿逾期银行贷款,现已遭金融机构轮番起诉,风险敞口达150亿元到200亿元。上述银行行长如此分析:一旦联合违约,无异于金融地震,将对整个山西金融生态造成摧毁性打击。首先,各银行总行对在山西分行的授权会极为慎重。该给的信贷规模,总行会全部收回。其次,从监管的角度讲,山西会被列为高风险地区,金融机构想在山西设立分支机构根本不会批。九家企业中,最先遇到贷款到期的是柳林县森泽煤铝有限公司,4月23日,森泽顺利还上了1000万的贷款。两天之后,离柳集团一笔1亿的贷款也没有逾期不还。刘永平明白,很多人口中说要集体违约,只不过是一时起意发发牢骚而已。况且各家的贷款到期日并不相同,谁又敢当第一个违约的?银行争相离场银行系统关闭前一小时,最后的2000万七拼八凑才从亲戚处凑齐。而没过几分钟,总会计急急忙忙跑到刘永平的办公室汇报,那2000万元被地税局当作税款划走了。刘永平只好拿出妻子、儿子的“保命”钱,转到还款账户,此时,距离还款系统关闭仅剩两分钟。过去数年,山西煤老板的资金大多依赖于银行输血,一旦经济下滑,需求疲软,无论是银行还是昔日伙伴,无人不想尽早抽身。2013年,可以说是66岁的郭华最难熬的一年。他已经当了四十年的孝义市楼东村党支部书记,同时担任楼东俊安有限公司董事长。2007年,香港一家上市公司收购楼东俊安煤气化有限公司50.1%的股权,并更名为楼东俊安资源(00988.HK),目前拥有三座40万吨的焦炉,总产能120万吨。郭华跟南方周末记者算了一笔账,焦炭生产成本是1507元/吨,不含税现在一吨焦炭能卖1275元,也就是每卖出一吨焦炭,企业要倒贴232元。惨淡的经营现状也反映在楼东俊安资源年报里,2013年公司亏损25.82亿港元。这一年,楼东俊安的应收账款汇款周期由2012年的77天,变成了136天。同一时间,山西省政府开始对焦炭行业进行整顿,要求焦炉的产能不能低于200万吨,楼东俊安不得不再次投钱新建焦炉。香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担心,新工程所需的投入将进一步拖累上市公司的业绩,于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出售炼焦设备,转而投资的商业地产。银行们也坐不住了。楼东俊安共有10亿银行贷款,并为联盛担保15.69亿。2014年以来,6家银行的4.35亿贷款在到期归还后,就没有被续贷。这包括,6900万,2.21亿,5000万,3000万,广州南粤银行4000万和2500万。当南方周末记者问及郭华是否同意集体违约时,他的回答与刘永平极为相似,“还进去的贷款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不还还能勉强撑着,还进去就彻底死了。”至于银行的收贷,刘永平也没能幸免。刘永平向南方周末记者谈及自身情况,2014年以来,还贷后不予续贷的金额达到13.1亿,其中3.5亿、光大银行3亿、兴业银行2亿、1.6亿、渣打银行1亿、招商银行1亿。刘永平曾给自己立下四条戒律,不欠薪、不欠税、不欠息、不借高利贷。但银行的不予续贷,几乎让他走投无路,现在,只剩不欠薪没有破了。为了还上光大银行3亿的贷款,刘永平不惜借了两个多亿,一个月5分息(年利率60%)的高利贷。然而,自从2013年初,吕梁地区发生了多起高利贷崩盘事件,即便出再高的利息,想借高利贷也借不到了。银行抽贷,民间借贷近乎停止,没有人再敢借钱,信用危机已经波及每个企业和个人。2014年年初,南方周末记者曾在吕梁各县采访,每次拼车都能遇到借出数十万高利贷无法收回的当地百姓。“整个吕梁的民间资金差不多都被掏空了。”刘永平说。他甚至询问南方周末记者能否介绍出借高利贷的金主。最后的2000万从亲戚处七拼八凑,临近银行系统关闭前一小时才凑上。然而,没过几分钟,总会计急急忙忙跑到刘永平的办公室汇报,2000万元被地税局当作税款划走了。刘永平只好拿出妻子、儿子的“保命”钱。“不到万不得已,这笔钱断然是不会启用的。”刘永平说。2000万转到还款账户时,距离还款系统关闭仅剩下两分钟。韩学智正是赶在煤改之时,调任光大银行太原分行行长的。煤炭行业曾是光大山西的骄傲。2010年起,太原分行按照总行模式化经营要求,结合山西区域经济特点先后设计了煤炭、煤焦、煤电、煤化等模式化方案,实现了煤炭产业链现金流的全行封闭回笼,发展了一批围绕核心煤炭企业的基础客户群。韩学智曾说,在山西,离开煤炭谈对公业务是不可能的。可当南方周末记者在电话里向韩问及刘永平的那笔3亿元贷款时,他答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承诺续贷,让他拿出书面凭证来。”联盛的另一个担保大户是中阳钢铁,其董事长袁玉珠,是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工商联合会副会长。在中阳县,绵延数公里的厂房、住宅,正是他的“十里钢城”。“钢铁企业除了给矿山打工,同时也在给银行打工。流动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和&生命线&。钢铁企业的流动资金基本上都是靠银行贷款。银行把贷款一抽,企业就变成了一张皮。”袁玉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很多钢铁企业实际已经做不下去了,天天赔钱还在做,为什么?就是因为如果生产一旦停下来,银行马上就来逼债。一家股份制银行山西分行的行长,却认为煤老板们并没有拿出货真价实的资产抵押。“他们还在为自己留后路,这些煤老板在一线城市有很多房产,这些资产依然价值不菲。”上述行长解释。只要追加值钱资产,银行并未抽贷一刀切。他随后举例,今年3月,九家担保企业之一的普大煤业就曾拿出采矿权、土地追加抵押物,获得了银行2.5亿的新增贷款。煤老板的续命锦囊刘永平渐渐总结出了一套与银行“斗争”的法则。在与银行的博弈中,刘永平渐渐总结出了一套与银行“斗争”的法则。比如,贷款到期前的一个月,他就向银行放风,还不上贷款,要违约。而银行的底线,就在“违约”二字。上述股份制银行山西分行行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到现在,已经出现了26户不良,金额近20亿。有两家企业,上午还敲定了贷款方案,下午就决定逾期不还。要是企业真不还了,我们也没办法。”2013年,因为联盛被银行列为关注类企业,殃及的不仅仅是互保企业,这家分行的员工都扣了奖金。“国开行手上有联盛的采矿权证做抵押,万不得已也可以处置,股份制银行几乎都是担保的信用贷款。”刘永平口中的“违约”并非真的不还银行贷款。一笔2亿的贷款到期,他会跟银行说,只有5000万,还上了再让银行续贷5000万,再还给银行5000万,经过4次,刘永平既不占用现金流,也还上了银行的贷款。更重要的是,银行无法一次性收回2亿之后就不再续贷。这种还款方式,正是在与其他八家担保企业的闭门会上碰撞出来的,并要在这几家企业推而广之。刘永平说:“今年是煤炭企业的还款高峰。2011年,煤矿整合接近尾声,整合主体要缴纳资源价款,这笔钱几乎都用的是银行贷款。贷款一般为三年期,正好赶在今年到期。技改的煤矿还没有投产,贷款就到期了。”4月中旬,刘永平和郭华主动找到民生租赁,他们听说,民生租赁还在为煤炭企业敞开大门。南方周末记者通过查询上市公司公告发现,2014年以来,民生租赁先后为凌志达煤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潍坊万宝矿业有限公司、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机器设备出售后回租的模式,提供1.8亿、1.8亿、1亿、5亿的融资,期限可以达到5年。除华西能源在基准利率上浮10%外,其他企业均为基准利率且有下浮。民生租赁评估了企业之后,计划分别给予刘永平和郭华4亿和3.5亿的资金,且为基准利率。然而,原计划4月底就可以批下来的资金,到现在还没有到账。刘永平正等着这笔钱去偿还2亿的高利贷。春天远没有到来新资金遥遥无期,煤价尚不能言底,一触即发的风险事件随时可能夺走他全部的财富。事实上,联盛重组的悬而未决依旧是九家企业头上的利剑。虽然九家企业共同出资15亿,以战略投资人的身份进入联盛,并将银行要维持对九家企业的授信,不抽贷,利率降为基准,一并写在重组方案里。然而,一旦联盛破产,银行必定会追究担保企业责任,“担保企业肯定还不起,只能向第二层、第三层乃至第四层的担保圈扩散。”一家股份制银行山西分行的高层表示。问及九家企业,谁的日子最难过,答案是唯一的国有企业&&离柳集团。2011年,联盛与北大青鸟分别出资90%与10%组成联盛青鸟公司,斥资40亿元收购离柳集团49%的股权。据接近离柳集团的人士透露,离柳的煤矿服务年限已经很长,资源接近枯竭。而入股离柳的资金最终被邢利斌挪走,离柳一分钱都没有拿到。离柳集团涉及的银行贷款近50亿,根据南方周末记者从该集团获得的内部数据显示,日至12月20日,离柳集团共有17笔银行贷款到期,共计21.13亿元。虽然今年上半年,新增的贷款(包含贷款到期后的续贷)6.68亿,清一色是一年期和半年期的短期贷款。南方周末记者最新获悉,联盛的重组之路依然是波谲云诡,迷雾重重。此前有意出资30亿的战略投资,山东安泰信集团已经退出。国开行正在寻找新的战略投资人,与上海复星集团已在洽谈之中。复星集团曾与邢利斌交往甚密,2011年,联盛有意引入复星作为战略投资者,后者计划投资160亿,收购联盛50%的股权。最终因为价格问题,未能达成。而此时,复星的进入,不失为抄底的好机会。刘永平说,他从没有经历过这么紧张的时候。新资金遥遥无期,煤价尚不能言底,一触即发的风险事件随时可能夺走他全部的财富,而春天还远没有到来。(应采访对象要求,刘永平为化名)网络编辑:刘韵珊责任编辑:舒眉 助理编辑 温翠玲从“煤炭大亨”到“金融炸弹” 双面联...2013年11月,山西省最大的民营煤炭企业联盛集团因资金链断裂,提出重整申请,引发震动。联...煤老板绝地反击 质疑山西煤改违法煤老板们的愤怒不断积聚,而对象只有一个——正在强力推行的煤炭资源整合。这项本意加强山西煤炭...山西煤改艰难前进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与煤矿价值评估差距过大和地方政府的持观望态度有关煤老板挺“年关”或躲债,或申诉,或自杀,或逃离,或蹲监狱,这个年关对山西的大部分煤老板而言,绝对是一个难以...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重组方案再遇阻 联盛资产评估恐让步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责任编辑:
财经关键词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通化相关单位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企业注册和来自工商局网站, 本站完全免费,交易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 &&&&
& 11467.com 顺企网版权所有
发布批发采购信息、查询企业黄页,上顺企网柳林联盛和海鑫破产给全球晋商的启示,下一个经济时代何主沉浮?
来源:简法频道 (ID:JFPD15)
本周山西有一件大事引起了全国的关注,那就是8月3日召开的联盛系32家公司破产重整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联盛重整案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破产重整案,其债权数额和涉及的债权人数量,均创造了历史记录。与联盛案可以相提并论的,是海鑫钢铁的破产重整,如果没有联盛案,海鑫钢铁案可能会创造历史记录。这两个案件,老曹和律所的几位小伙伴,分别作为债权人代表和管理人成员,参与了案件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海鑫和联盛的破产,是山西企业破产的两个典型案例。那么这两个企业的破产案有哪些得与失,对山西的企业、政府以及广大百姓,又有哪些启示呢?
海鑫钢铁位于运城市闻喜县,成立于1987年,创始人李海仓。
李海仓是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典型代表,他出身贫寒,也没上过什么名牌大学,但是却白手起家,将一个小小的乡镇焦化厂建成了山西仅次于太钢的第二大钢铁企业。
2003年1月22日,李海仓遇刺身亡,李兆会被紧急召回,海鑫钢铁进入李兆会时代。
2010年,山西首富李兆会与影视明星车晓大婚,成为当年山西家喻户晓的新闻。
2013年开始,海鑫钢铁出现了流动资金紧张的情况,很多贷款合同和购销合同出现违约,并被多家债权人起诉,银行账户和多项资产被法院查封。
2014年3月,海鑫钢铁全面停产。
2014年11月,运城中院受理了债权人对海鑫集团五家公司提出的破产重整申请,海鑫集团、海鑫实业、海鑫钢铁、海鑫焦化、海鑫线材等五家公司才进入了破产重整程序。闻喜县政府主要部门和四家律师事务所组成的清算组担任了破产管理人。
日,海鑫钢铁重整案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经过债权审查和审计评估,确认海鑫钢铁资产为37亿,已确认的负债为176亿,全体债权人对海鑫集团的重整计划进行了表决,其中偿债方案为,河北建龙集团提供37.28亿元偿债资金,清偿海鑫的债务,担保债权、职工债权、税收债权都得到全额清偿,而普通债权的综合清偿率为4.83%。经营方案为,河北建龙集团以其子公司吉林建龙为主体,收购海鑫集团的全部股份,然后将海鑫集团、海鑫钢铁等五家公司合并为一,并更名为山西建龙钢铁有限公司。
2015年9月25日运城中院于批准了重整计划,之后建龙集团开始履行重整计划,全面接管海鑫集团。
2016年4月30日,山西建龙,也就是原来的海鑫钢铁正式恢复生产。
联盛集团成立于2002年,位于吕梁市柳林县,创始人邢利斌。在短短十年内,联盛集团成为山西最大的民营企业,涉及煤炭、焦化、农业、教育、地产等多个领域,拥有三十多家子公司。
2012年因为7000万嫁女事件,一向低调的邢利斌被放在了媒体的聚光灯下。
2013年8月,因银行抽贷,联盛集团的资金链断裂。
2013年11月,邢利斌向柳林县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并获得受理。但邢利斌的重整方案遭到了银行债权人的集体反对。
日,14家债权机构向山西省委、省政府提交了《关于省委、省政府出面协调联盛重整时间的紧急报告》,报告以联盛和地方法院单方宣布进入司法程序,债权人利益受到侵犯等理由要求停止重整。山西省高院也支持这一要求,称柳林县接受重整的司法程序有瑕疵,应当撤回。重整在各方角力中停步不前。
日,邢利斌因涉嫌多起官员的贪腐案件,在太原机场被警方带走。
邢利斌被带走之后,第一次联盛重整再无进展,最后不了了之。但是联盛集团确实无法继续经营,于是在山西省政府统一协调下,吕梁中院作为受理法院,从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分四批受理了联盛集团32家公司的破产重整申请,并指定吕梁市政府各部门组成的清算组担任联盛集团破产管理人。
2016年7月吕梁中院裁定32家公司合并重整。
日,召开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据管理人介绍,审计确定联盛系32家公司资产总额为260亿元,确认债权总额为540亿元。目前联盛集团的煤矿由西山煤电托管经营,最终的战略投资人尚未确定。
以上就是海鑫和联盛破产破产重整案的基本情况。这两个案例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我想从企业管理、法律制度和政府作用三个方面去谈。
第一点启示,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山西的企业想生存,必须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海鑫和联盛的破产,表面上看是因为外界经济形势恶化,才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企业破产主要还是源于自身原因。
第一,企业的领导人的自我膨胀,是企业衰退的开始。人性的弱点在于,每个人在取得了一点成绩之后,往往会变得骄傲起来,如果这个时候没有人给他提出不同意见,他会变得越来越自我膨胀,再也听不进不同意见。目前我们山西的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尤其是民营企业,一把手就是企业的土皇帝,这种环境最适合企业的一把手自我膨胀了。如果你每天只和自己的几个心腹或高管在一起,这些人的任务就变成了取悦你,让你获得虚幻的成功感,而企业的领导者一旦陷入自我营造的海市蜃楼,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就不愿意再和基层的员工打成一片了,一个脱离了公司实际的领导者,他的决策还有多少科学性呢?而如果善于体察上意的人得到重用,真正干事的人蹉跎不前,就没有人真正为企业考虑了,每个人都会拼命挖企业的墙角谋取私利,这样的企业不破产那真是天理难容。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自我膨胀的顽疾并非海鑫和联盛独有,而是山西企业界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企业的领导者们总是忘记了,在企业发展看似最稳定的时候,往往就是企业最危险的时候。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怀有危机感。如果你是企业的经营者,你觉得自己的企业发展得特别好,不存在任何问题,那么我告诉你,你离破产不远了!如果你是企业的员工,发现你的老板根本听不进不同意见,企业里面到处都是琢磨人的人,那我告诉你,这个企业快完蛋了,你赶紧另谋高就吧!
第二,缺乏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会导致企业在危机到来时迅速垮掉。很多企业不重视风险防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山西99%的企业都没有建立完善的接班人制度,一旦一把手出事,企业立刻瘫痪。拿海鑫来说,李海仓遇刺身亡之后,李家内部对接班的人选曾有过激烈的争论,最终是李兆会的爷爷一句话“企业是李海仓的”,决定了李兆会的接班人地位。而在此之前李兆会毫无企业管理的经验。如果李兆会能够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那海鑫或许不会是现在的模样。联盛的情况也一样,在邢利斌被带走之后,联盛集团立刻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第一次重整不了了之。因此海鑫和联盛的破产,给山西的很多企业都敲响了警钟,如果想在经济寒冬中生存下去,风险预防是企业经营者们必须补上的一课。
第三,很多企业的管理能力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给企业的衰退埋下了隐患。据老曹观察,越大的企业就越容易出事。因为这些大型企业的管理能力根本无法与企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相匹配,这意味着,这种企业只是看似强大,其实处于失控的状态。对于生产销售一体化企业来说,采购、生产和销售数据,应该与财务实时共享,才能为企业的精益管理提供基础,但是很可惜,我们山西的很多企业连这个标准都达不到。在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的今天,海鑫钢铁的采购、生产、销售和财务数据还需要进行人工对账,其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可想而知。而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造成了很多的漏洞,使得有些人可以内外勾结获得利益。我们很多企业经营者喜欢搞集团化、子子孙孙设立一大堆公司,但你搞这么多公司有什么卵用呢?只不过是加大了管理的难度而已。所以我认为,有多大能力就干多大的事,企业不要为扩张而扩张,而是必须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和管理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规模,避免失控的风险。
经济形势恶化的时候,就是企业更要注意勤修内功的时候,管理不善的企业会最先被市场淘汰,而在经济寒冬存活下来的企业才会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并在下一个经济周期来临时抢占先机。
第二点启示,企业破产制度,是化解债务危机,帮助企业脱困的有效制度。
破产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破产清算。我国新企业破产法规定了三项破产程序,分别是重整、和解和破产清算,而重整与和解程序,又称为破产预防程序。特别是重整,又称“破产保护”,即对于丧失了还款能力的债务人,先不进行财产清算,而是在法院主持下,由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制定重整计划,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债务人按一定方式全部或部分清偿债务,同时债务人可以继续经营其业务的制度。重整制度是目前世界各国公认的挽救企业最有力的法律制度之一。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中,美国通用汽车就是通过破产保护渡过了难关。
目前山西经济形势恶化,很多企业出现了债务违约,而一旦违约之后,债权人会提起诉讼,并查封企业的账户和资产,从而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而企业无法正常经营之后,现金流则更难恢复正常,进而陷入恶性循环。
如果企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财产就可以不再被查封和执行,已查封的财产可以解除查封,并获得一段恢复营业的缓冲期。此外,债务人可以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以恢复盈利能力。进入重整程序后,利息停止计息,可以减轻债务人的负担。这就是重整程序的保护功能,它可以保护债务人企业的资产不被瓜分,为恢复经营提供基础条件。而重整的模式也是多样的,既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保留企业主体,原股东通过减少股权比例,可继续保留一定股份;又可以通过资产转让或企业合并等方式,注销企业主体但保留核心资产,从而提高挽救企业的成功率。海鑫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重整案例,在原有股东已经无法继续投入资金的情况下,通过引入战略投资人建龙集团,注入新的资金,重组管理团队,改善管理制度,使企业获得了重生。联盛系32家公司也选择了重整程序,希望借此挽救危机中的企业。
版权声明: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世界晋商网
全球晋商新闻、财经、思想、商务最大平台
全球晋商干货资讯、山西猛料一网打尽!
超过百万晋商悦读的晋商微信第一大号!
广受全球晋商推崇的山西财经门户网站!
网站、微博、微信、社群、手册
组成全球最大晋商全媒体矩阵
多位晋商大佬担纲,数万高净值会员加盟
组成最大晋商高端圈子世界晋商俱乐部!
欢迎赐稿、合作、线索、打赏、入会!
加盟世界晋商万人微信社群微号火速申请!
微信(qq):
因此,在目前的形势下,我省那些陷入经营困境,但又存在挽救可能的企业,应该善于利用破产重整这一程序。
听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重整程序确实对债务人有利了,但是对债权人岂不是很不利吗?海鑫重整案中,普通债权人的综合清偿率还不到5%,可以说是血本无归。但是大家却忘记了,如果海鑫不重整,无人接手,最终破产清算的话,普通债权人可能连这5%的清偿都拿不到手。如果海鑫的股东都躲起来不见人,企业说散就散,那债权人更是连一分钱也要不回来。所以说,破产制度对债权人的利益是起到保护作用的。
现在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很多企业想破产,想重整,但地方政府却不同意企业破产,地方法院不受理破产案件,企业想进手术室进不去,只能被动等死,想死得体面一点都不成,最后都死得很难看。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点启示,山西的各级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政府如何应对企业的债务危机?如何避免企业破产清算给社会造成的动荡?有些地方政府的做法是掩盖矛盾,禁止法院受理破产案件,结果是海鑫和联盛破产案发生之后,法院的人措手不及,因为山西的法院系统从来没有办过破产重整案,而一受理,就受理了两个全国最大的案子,法院的压力可想而知。没办法,只能在山西整个法院系统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合议庭,然后临时抱佛脚,去浙江、广东学习别的法院的先进经验。
有的地方政府则成了企业的保姆,在企业贷不到款的时候动用财政资金借款给企业维持经营,但是这种做法首先在财政资金的用途上就不合法,而且效果也差强人意,企业该破产的还得破产。
还有些做法,简直就是违法行政了。在联盛出现危机之后,山西法院系统内部通知,关于联盛的诉讼案件一律不立案,避免联盛的资产被法院查封。问题是山西法院只管得了山西的事,管得了别的地方吗?结果是外地的债权人纷纷在外地法院立案起诉,外地法院派人来山西查封联盛的资产和账户,等人家都要开始执行财产的时候,我们山西的政府和法院才醒悟过来。
所以说,政府的各位老爷们,不要总是出这些昏招,而是应该好好学学法律,知道怎么去运用法律。政府官员要想给自己省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依法办事。
例如海鑫集团的破产申请,早在2014年初就已向当地法院提出,但是地方政府害怕破产会导致社会不稳定,于是一直不同意法院受理。结果拖了多半年时间,海鑫停产八个多月以后,法院才裁定受理,这个时候挽救企业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最终导致了普通债权人的清偿率很低。如果在海鑫集团资金刚刚出现问题的时候,法院就能够启动重整程序,可以使企业很多的财产不被执行走,也不会让企业陷入停产的境地。
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认识到,挽救困境企业的最佳时机就是在企业停产之前,一旦企业停产,就立刻会进入失速状态,厂房设备废弃、人员流失、流动性枯竭,最终只能破产清算。尤其是对于钢铁、煤炭这样的特殊企业来说,恢复生产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因为恢复生产的成本很高,战略投资人就倾向于压缩偿债资金,从而会导致清偿率的降低。如果在企业停产之前能够注入流动资金,维持其日常经营,并通过破产重整程序剥离债务,企业恢复经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联盛集团的重整也是一样,邢利斌早在2013年11月就向柳林法院提出了破产重整的申请,并且法院也同意受理了,结果是因为金融债权人不同意,被上级法院叫停。而隔了一年多之后,政府还是得回到破产重整的路子上来,只不过换了吕梁中院受理。这样来回折腾,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不过联盛的管理人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是引入了西山煤电作为托管方,维持煤矿的正常经营,一债会上管理人披露,托管期间联盛下属煤矿实现销售收入8.57亿元,毛利2亿元,可以说通过这一招,保住了联盛的元气,也为以后引进战略投资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海鑫和联盛的破产,给了我们三点启示。
第一点启示,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企业想生存,必须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感,决不能因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骄傲自大。而企业想在当前的经济寒冬存活下去,就必须重视风险防控,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先让自己不会因为内部问题而死掉,才谈得上将来的发展。
第二点启示,企业破产制度,是化解债务危机,帮助企业脱困的有效制度。已经陷入困境的企业,要善于利用破产重整这一程序,让企业渡过危机。
第三点启示,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地方政府的官员要了解法律,并善于运用法律,来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盛广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