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互联网人口红利结束了,但他们靠内容赚了几个亿

淘宝短视频有什么用 都有哪些要求呢?_Hi商学院
淘宝短视频有什么用 都有哪些要求呢?
导读:很多人都想了解关于淘宝短视频相关的内容,下面就从淘宝短视频有什么用 都有哪些要求相关的内容。...
最新热门消息,下面从多个方面来谈谈淘宝短视频有什么用 都有哪些要求呢?。
  日,很多人都想了解关于淘宝短视频相关的内容,下面就从淘宝短视频有什么用 都有哪些要求相关的内容。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会议强调,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是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以阿里京东为首,电商已经全面进入内容化时代。小蜜带派友看看,最近那些引爆传播的品牌到底是怎样聊骚用户的!
现在,淘宝天猫发生了重大变化,整个淘宝已经全新改版,整个手淘60%&70%内容化。之前派代网@流星叔 关于淘宝短视频内容营销的文章,短短几个小时就10w+的阅读量,刷爆朋友圈,阿里官方出面,掀起了一场电商行业的&狂风暴雨&,足以见商家和平台对内容营销的强烈关注。
如果说16年的手淘内容化占比30%还只是阿里的试水,那17年的60%内容化占比,就是在向所有商家大声宣布:淘宝的流量化时代已死!内容化时代已来!
以阿里京东为首,电商已经全面进入内容化时代。比如手淘,力推的都是爱逛街、必买清单、有好货这些内容流量入口。
除了淘宝天猫实现60%-70%内容化之外,京东APP的&发现&频道改版升级为&觅&me&,设置了直播、视频购、清单、好东西等14个内容栏目,这么多的内容流量入口,当时小蜜就震惊了。
截个图你们感受一下:
事实上,并不仅仅是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加入了内容电商大战,唯品会、网易考拉海购、网易严选等都逐渐向内容化靠拢,大家都在为争夺用户在无线端的流量和时间作出改变。不少APP单独设置一个频道,包含但不限于图文资讯、短视频、直播等内容,打造基于内容的产品销售。
80后、90后们所处的营销环境是多元化的,下单不仅仅发生在淘宝天猫这些平台,有时候你在阅读咪蒙的文章里就跳转去买买买了,而你在YY看女主播直播,可能喊完麦你就下单了。在这样的一种趋势当中,小蜜认为 得内容就得天下 啊。
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与崛起的80、90后
为什么电商平台都纷纷抢着做内容营销?
1、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靠内容抢夺用户时间和注意力
从罗辑思维《时间的朋友》开播以来,大佬们谈论最多的关键词就是关于&抢夺用户时间&,&互联网人口红利结束&,使得品牌越来越焦虑,不得不思考如何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现在的流量入口越来越碎片化,电商平台的自然流量减少,流量成本越来越高。信息过剩,人的注意力分散,品牌需要用优质内容来引流,争夺买家在线上的时间和注意力。
2、消费升级,提升购物体验成为新的命题
&消费升级&是这两年被很多人所感知,且不断讨论的话题,而这个变化也确确实实在我们身边发生,星巴克、外卖、红酒的流行,消费升级正通过各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我们的实际生活,人们需要的不再是纯性能、纯性价比的挑选,而是个性化、舒适性的诉求日益凸显,跨界营销、打造品牌文化认同将是大势所趋。
日本有个非常火爆的毛巾品牌:今治毛巾。它每条这样的毛巾价格合人民币100RMB左右。但是卖得非常好,业绩很强大,一年就卖了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3亿元)。
它追求极致的产品 体验,其中有一条标准就是&5秒沉水&,即把一条干毛巾扔到水中,5秒钟之内必沉入水,足以彰显其吸水性。因此,即使它价格不菲要卖100多块,买家也依然趋之如骛。
3、80后、90后对趣味性的需求
当消费升级的概念不断被进化和演变,80、90后这一代人接触的营销方式更是多样且复杂的。而且现在内容同质化严重,他们偏爱趣味性的内容,普通的购物引导已经吸引不了他们了。趣味性强的内容就像商家无形又有力的一把利剑,在激烈的竞争中就能脱颖而出。
比如歪瓜出品淘宝店的店铺装修就是&美工跑路了&的歪画风,还把二次元、表情包、耍贱融入到商品中去,文案也是骚浪贱模式,没想到深得90后喜爱,居然变成了淘宝网红店了。
怎样玩转内容营销?
对于品牌方来说,今天流量碎片化非常严重,传统的线下渠道和电商渠道吸粉渠道越来越多,要完成一个有竞争力的产品,完成一个好的品牌传播,让好口碑、好内容来说话,才是玩转内容营销的关键。
1、极致产品,好产品自己会说话
《经济学人》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中产阶级已经达到2.25亿。马云认为,中国中产阶级人口数量已达3亿。这些人追求品质生活,舍得花钱去买好的生活,也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天猫近期更新了slogan:理想生活上天猫,网易严选则打造&精致主义&的生活美学,ENJOY则标榜自己是一个&懂吃、会选、有格调&的美食电商,前段时间很火的毛巾被称为最像奢侈品的毛巾&&
成了目前最热门的营销之路。
提到品质,小蜜想起关于冈本001的故事,揭示了一款极致产品的追求,故事来源于知乎的维物君(有删减):
据说套套每下降0.01毫米,快感可提升20%。
和冈本之前的002相比,冈本001只薄了0.01毫米。
然而为了减少这几乎感觉不到的0.01毫米,冈本做了这样的决定:
传统套套采用天然橡胶为原料,而0.01毫米的厚度,使得天然橡胶无法达到要求,于是更昂贵的水性聚氨酯成为了原料首选。
每次检测均会进行老化过程测试,就是把套套放进约70℃的烤箱整整168小时,模拟安全套老化的过程, 以测试安全套在有效期限之内的安全性。
终于,冈本001顺利通过正常套套3倍压力,及2倍拉力的测试,在成为史上最薄的乳胶安全套!
虽然它只有0.01毫米的厚度,却比你以往使用的套套,更坚挺,更坚韧,更耐撕。
2、脑洞大开,随时刷爆朋友圈
之前有一句话特别形象,说&崛起的95后市场,正在惩罚不懂&骚浪贱&的品牌&。
新鲜感、个性化、趣味性、品质化成为8090后的核心诉求,他们喜欢酷炫的H5,喜欢鬼畜的视频,喜欢二次元,喜欢贱萌文化,追求新鲜感,对于读懂他们内心的品牌更有好感。
故宫淘宝有了贱萌贱萌的神文案,让故宫的&朕&活过来,成为2016最火的超级网红。娱乐大众和贴近消费者让故宫淘宝在&泛90后&群体很快传播开来。
又比如之前刷爆朋友圈的&百雀羚神广告&,通过一个别具创意的反转故事,短短时间就获得了10w+的阅读量,点赞数超过3万。如果计入各种转发的公号,这则广告的阅读量超过3000万,成为营销界的热门案例。
盘点:最近那些戳中用户G点的营销
6月已经过半了,品牌的内容营销一波接一波,小蜜看到有不少品牌趁热打铁,在营销热潮中推出自己的营销内容,小蜜带派友看看,最近那些引爆传播的品牌到底是怎样聊骚用户的!
1、肯德基X薛之谦:瞄准90后兴趣,颠覆原有品牌形象
前些天小蜜的朋友圈被肯德基的最新广告给刷屏了,很多人转发的时候都说看了5、6遍,还是笑死了。
印象里肯德基的广告代言人不是明星拿着鸡腿吃吃吃,就是明星美美哒拿着鸡块摆Pose,但是薛之谦的长发造型、冷笑话台词、一本正经在胡说八道的表情,以及音乐的整体搭配下,让人看了之后喷饭,纷纷转发给好友和朋友圈。
薛之谦的微博有3120万粉丝,不仅写得一手段子,还很会带动传播,几乎每个代言的广告都能引起刷屏狂潮。
但是,跟其他流量明星不同,薛之谦是个网友公认有毅力、有才华又有颜值的段子手,啊不对,歌手,不管代言产品还是品牌,都能找到跟他相符的亮点,而且足够有话题性。
这次彻底颠覆了肯德基的广告形象,90后们都觉得肯德基越来越会玩了。
2、冈本618的精子人H5让90后们都High了
6月15日-6月16日,冈本在官微上发起了话题#冈本618京东等你#的抽奖转发活动,并且陆续发布了3张神秘的海报造势,&即将揭晓真相&的文案似乎在预示着将要搞事情!此举引起了粉丝们的好奇心,一大波冈本观光团纷纷去打卡了。
果然,晚上小蜜就看到了一个羞羞哒的故事。
精子人一方面炼制千年乳胶,另一方面雕刻了一个不可描述的形状的巨石。 ( 天啊我看到了什么!)
经过精子人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雕琢完成了,发现原来这个不可描述的巨石是用来给冈本安全套塑形的,不管风吹雨打,这巨石就是屹立不倒。
突然!有一道光,差点没亮瞎小蜜的眼,啊是这个套套升空了,最后这些精子人都带着迷之微笑快活地冲向了套套,这时,精子人们感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还有更多的内容可以多多关注我们的hi商学院开淘宝店
文章分享到:
Hi商学院消息,不管是淘宝66大促还是618大促,小伙伴们最关心的应该是其中的规则吧,因为知道了以后才会知道该如何去做
关注HiShop
&&&|&&&&&&|&&&&&&|&&&&&&|&&&&&&|&&&&&&|&&&&&&|&&&关注我们来自雪球&#xe6关注 淘宝卖家为何闹事?电商渠道红利的终结!来自 【清华电商同学会】天猫电商红利时代结束了吗?i黑马不知道,不过一个业内人士写的成本分析,透露出了天猫商店已经没有那么丰厚的利润了,或许,电商的薄利时代已经到来。    金错刀:  这是一个业内人士对天猫开店成本的大盘点,很值的一看,此前有不少微创新总裁营的学员也反思说,现在电商渠道的成本跟线下的成本并不低。可以说,现在电商渠道的红利时代终结,是社交红利时代的开始,是产品这个基本面的回归:  1、可怕的成本。20元出厂价的产品,以3倍的价60元卖出去,结果也只能是亏本。百分之90%的天猫商家都是如此,疲于奔命。  2、电商的本质是复购率。如果你的复购率够高,相当于巨大的免费流量。拼复购率,就是拼产品和用户体验。  3、未来是点对点的革命,用户和商家直接交易。文中的疑问,很致命:电商的定义,不仅是淘宝式的电商。归根结底,互联网的信息流直通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我们还要一个专门的购物“平台”“万能的淘宝”才能找到商品干嘛?  ===电商红利的分割线:  来源:清华电商同学会  淘宝卖家闹事,为何闹事?根源其实是成本。  有的人做了3、4年电商,还弄不明白“成本”里包含哪几项。就像央视打星巴克咖啡,以为出厂价20元拿到手的产品,只要卖上40元,自己就赚了一倍。事实上,在今天,如果你在“天猫”开店经营,20元出厂价的产品,以3倍的价60元卖出去,结果也只能是亏本。  一、一般的商家  举个例子,我来帮大家做个测算,其实“成本”不止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整个销售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的费用,最基础的来说,“成本”一共包括6大项:  1、产品成本(比如20元);  2、包装成本(内包装,外包装,吊牌,售后卡,包装耗材,比如是5元);  3、物流成本(仓储,快递,比如是12元,这里要说明,卖家说这不是“成本”,可以不包邮啊。但同学,对消费者购物过程而言,包邮不包邮,都是一次性支付,包邮的物流费用包含在其中,不包邮的消费者得加上快递费后一并付款,人家只要掏出多少钱都算一次消费?管你包还是不包自己的说法?所以快递是“硬成本”);  4、天猫扣点(平均扣点4%,60元销售价计算,是2.4元);  5、税收(就算平均8%吧,不要提网店不交税了,天猫店铺对应企业银行账户,不是私人的银行卡,所有交易一分钱的税都少不掉,那就是4.8元);  6、拍摄和制作费用(快消品尤其很高,还要模拍,以单件产品SKU上架看,需要拍摄,修图和后期制作等,算少点3%吧,所以是1.8元);  好了,上面6项成本,加起来是45.4元,占60元销售价的75.7%,而且是水涨船高,是销售的硬支出,不可能降得下来。  那么就是说,一件出厂价为20元的商品,在天猫卖出去60元,硬成本就占了75%以上,剩下的毛利为25%左右,是15元。  那么问问,你赚到了钱吗?  可怜的是,除了上面的“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更可怕,而可变成本分三项:  1、人工成本,就是说你要花钱养团队做电商,做天猫的成本,算少点6个人吧(运营,设计,客服,库管...),由于是天猫是公司化运作,员工的工资外,养老保险, &办公支出全摊上,在杭州不会低于7500元/人,那么每个月就是4.5万元。如果按上述“乘3倍销售”,你的店铺每月销售50万元,人工成本为9%。然而事实上,一般商家,人工成本能控制在15%之内的,就很不错了。  2、广告成本,广告成本就是推广,卖流量,这是电商作为互联网产业,必不可少的支出,一般而言,广告的推广成本最少不低于销售额的12-15%。  超过20%也正常。按上述商品成交价60元为客单价计算,每月销售50万元,需要销售出8333件商品,每天需要销售277件。如果天猫平均转化率为2%,每天需要引入UV(人)数为13850人,假定广告占每日引入流量(UV数)的20%,那么推广需要引入2770人,在淘宝,营销主要通过直通车,钻石展位,促销工具(比如聚划算),假定平均花费1元引入1个用户,那么每天需要花费2770元(其实远远不够),那么一个月需要花费广告83100元,占50万月销售额的16%。  这两项相加,控制得好的情况下,约占销售额的22%-30%。  这就是说,固定成本加可变成本,全贴进去了,没钱赚,或者最多打平……慢着,你真的没亏本吗?  还没完,要做生意,需要多少钱,库存得备多少货?还有资金链和库存的成本是多少呢?  继续,按上面,假定月均销售50万,则一年为600万元的总销售额。  按一年4季分解如下(假定平均售出率为80%):  1季度销售60万,需资金约36万,剩7万库存成本  2季度销售100万,需资金约60万,剩12万库存成本  3季度销售140万,需资金约84万,剩16万库存成本  4季度销售300万,需资金约180万,剩36万库存成本  加起来,一年做600万的生意,需要资金量在200万-250万之间。  在传统行业,如果投资回报率低于15%,那么这个生意还是不做的好:因为每年CPI如果上涨10%,你投入的200万,需要220万才会不贬值。  然后,上述固定成本加可变成本已经基本全开销掉,没钱可赚了,这里还多出来资金量和库存需要花的钱,这不亏得都底朝天了吗?  好吧,这就是“一般来说”的商家在天猫的经营逻辑,我敢肯定的告诉你:百分之90%的天猫商家都是如此,疲于奔命。  那么还有不一样的吗?  二、非一般的商家  上述经营成本分析后,那么要在天猫生产,得这样:  1、产品出厂价20元,乘以4倍销售,固定成本得控制在50-60%以下,毛利才会达到40-50%以上,年净利可以达到10-15%,和CPI上涨差不多,其实还是没赚钱;  2、产品出厂价20元,乘以5倍销售,固定成本得控制在50以下,毛利才会达到50%以上,年净利可以达到20-30%,有点小钱赚了;  3、产品出厂价20元,乘以5倍以上销售,比如乘以6倍,8倍,10倍.......慢着,你凭什么乘以那么多?天猫上任何品类都有成千上万的竞争商家和同类产品,你的商品不具性价比,拼的是什么?消费者凭什么肯买这么贵的东西?而且,网购不就是为了贪便宜吗?所以,一旦商品的销售价是产品出厂价的5倍以上,你的“转化率”和销售就堪忧了。  好的,既然是“非一般的商家”,总还是有提升利润的办法:  1、客单价,如果客单价高于100元,而且合单率高于1.5(每个包裹包含几件产品),物流,包装成本会下降10%以上;但客单价高会降低转化率;  2、转化率,如果转化率高于3%,则广告成本会大幅下降三分之一以上;  3、回头率,回头率是不花钱的流量,重点是品牌,即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那么产品成本,拍摄和制作费用,包装成本又会上升。  另外,就是所谓的塑造“品牌”和“调性”了,这无非是在竞争对手和市场中跃然而上,用“品牌”去建设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换言之,即消费者本来的购物需求是从产品款式,品类,价格...等维度去淘宝和天猫这个大市场“搜索”并找到所需物品而产生购物的,变成了认识品牌,再按品牌的固有特征去找到产品,比如“御泥坊”,“阿芙精油”或“三只松鼠”,品牌即产品,品类即品牌,想到精油就想到阿芙,干果即三只松鼠。但这不易成功,因为每个淘宝的“类目”,消费者记住的只能是第一,理论上没有第二。血淋淋的真相拨开:第一的是烧钱而不是赚钱,靠烧钱打造品牌,烧钱获得市场领先规模,靠市场规模获得投资,再用投资扩大规模...如此循环,这其中哪有第二的戏好唱?当然也不是没有“逆袭”的可能,“逆袭”的原则则是更大胆更够狠的烧钱砸钱,亏本也要打败第一,归结起来,这不一样?  所以是非一般的商家,他们不差钱,但不赚钱,数百万卖家都能学这样的金字塔逻辑吗?要知,金字塔顶部如此辉煌,下面都是尸骨堆出来的。  三、经营天猫的逻辑:赚钱还是赚人气?  好吧,骂星巴克咖啡的人都该醒醒了,20元的东西卖60元都要亏死,人家商家要赚钱太难了。  这就提出了致命的问题:在天猫,多数商家都是亏本,只有少数商家赚钱。对于那些有先发优势的商家来说,比如韩都衣舍,每天自然流量都是几十上百万,即便一分钱广告费不花,也可以卖出几百万的东西,因为他们实*了“原始积累”,成为了行业标杆。这就不得不谈到经营天猫的逻辑:  1、卖货走不通:做天猫必须是品牌,消费者如果是贪便宜,那么只能买成本3倍以下的商品,所以消费者消费的是价格,是款式,而不是品牌,因为大多消费者都是通过需要商品的“搜索”找到商品,筛选商品的,那么流量就是随“搜索”走,商家就得花大量广告费去做搜索广告。  2、卖品牌:所谓品牌,就溢价逻辑,即把商品乘以4倍以上价格,由于性价比消失,必须花更多钱和工夫去做品牌的“调性”,就是所谓的用户体验,抓住消费者购物崇拜“屌丝”的心。这样消费者找商品就直接搜索品牌,搜藏店铺,这样的流量不花钱。或者说,由于卖价高了,可以花更多的钱去打广告,打败那些花不起钱做广告的商家。  好吧,上面都是些基础的电商知识,开始进阶....  四、淘宝和天猫的内在冲突根源  淘宝每天交易不低于30-40亿元,天猫如果今年交易2000亿,每天约8-10亿。  1、双11代表什么?  双11,购物狂欢节,天猫的商家约7万,只有2万能参与,而淘宝的600万家店铺一家都参与不了,双11的350亿交易奇迹的后面其实是:  压抑消费:都知道双11要来了,那么本来要买的商品,就提前10天不消费了吧,这样就抑制了上百亿需求,在双11当天爆发。淘宝上年末的交易起码每天40-50亿,压抑10天...你懂的消费力集体迁移:2万个经过筛选的品牌商家,集中分享掉原本600多万个商家的消费,原本在淘宝消费,“打死不上天猫购物”的消费者,都在当天集体转移到天猫的少数商家,而2万个商家中的20%,即4000个商家,又占掉了其中的90%以上。  收费站:天猫筛选商家,都会有扣点,加入平均扣点4%,那么350亿成交天猫收入应该有16亿,加上卖出去的硬广告,去掉退换货和蓄积成交,收入不会超过20亿。  另外,双11的大商家们,通过向天猫缴费,垄断了几乎所有成交流量,获取了新的消费者资源,消费者集体从零散的淘宝市场集体迁移成为品牌和大卖家的“初次购买”用户,这就像是把草原上分散的羊,驱赶到了固定的几个饲养场。  因此,看上去很美的双11,阿里收入不会有想象那么高,只不过通过营销过度压榨了消费能力而已。  那么,淘宝的数百万卖家在这场盛宴中连汤也没喝上,不会闹意见吗?  2、淘宝究竟是什么模式?  淘宝,天猫,聚划算...都属“大淘宝”范畴,大淘宝的商业模式,是“平台”+“收费站”模式。  B2C是什么?B2C一端是工厂,一端是消费者,电商的魅力在此,即通过入驻平台,一步把工厂产品卖给消费者,由于中间环节减少,因此费用降低,可以把价格让给消费者,而从中赚钱。  但是,这说法忽略了“竞争”成本和其中的高额“收费”。而这才是阿里系,马云的生财之道。  我们从B2C的整个生态链条看,商家寄生在其中,才可以做生意,必须经历几个环节:  1,头部是品牌加产品,在中国,大多是工厂;  2、尾部是消费者。  中间环节:工厂出货--经销商(代理,代运营)--平台入驻--拍摄制作--店铺运营维护--营销(引入流量)--服务(转化流量)--客服和售后--仓储发货。  在这样的模式中,特定的淘宝消费群约数亿,但每个特定的品牌和特定的产品都是对应其中特定购物需求的消费者,这种特定,就如大海捞针,比如一款名表,价格2万元,在淘宝消费群中特定的消费需求有2万人,那如何找到这2万人?在淘宝平台给出的答案是:搜索。这2万人的具体需求不同,他们如何找到产品?影响他们购物决策的除了价格,款式,功能,品牌...还有成百上千个来“找到”,“搜索”到产品的逻辑。  因此,如果你是卖名表的商家,你得每时每刻在这特定的消费者“搜索”时,要第一时间第一位置“呈现”或美化你的产品。假定每天有3000人搜索这类款式的名表,在消费者看到你商品进行点击时,你进行了“搜索”营销,即直通车,那么你至少得花费元去竞价搜索,才有可能导入流量,这是做淘宝最基本的常识。  那么,等于说,你在淘宝每天数亿的搜索需求中,精确的筛选到你要的特定消费者,这就是一条“通道”。只不过,如今淘宝和天猫上所有的“通道”,对于流量,都给出了“收费站”的模式,而且还要竞价,拍卖,你出钱够狠,持续,天天花费,这个通道才能通畅,这尼玛就是中国的高速公路呀!  原谅我说的常识你都懂,但你或许不懂的是:如果我是一个这样的品牌,我应该直接跳过收费站,先找到这2万潜在需求的客户,直接找到他们,说服他们,干嘛那么费劲,天天烧,反复缴过路费,天天把产品放到推广位置守株待兔?这才是淘宝电商经营的逻辑?  按照社交媒体的定义,用户是通过分享激发需求,先变成特定品牌和个人的“粉丝”,他先告诉你喜欢,你再按需提供产品和内容的,这就绕开了“收费站”,用户喜欢就关注,这种“信用”,几乎无价。  这里先不谈微信如何有可能是直接绕过收费站颠覆“淘宝式”购物的逻辑。因为你要看明白了上面的逻辑,你就会知道,微信和社交媒体是主动关注+相应的双向机制,甚至是消费者关注+商家按需求响应的驱动模式,一旦成立,从工厂到消费者,就成为了一条不收费的康庄大道,B2C才是去掉了所有中间链条,一步到底。  所以,“大淘宝”今天给出的模式,只是阿里巴巴电商的逻辑,前提是流量必须花钱获得,高速公路其实早就是通畅的,但他们在建设好后,上面加了无数收费站,随着阿里巴巴集团上市的商业化进程,为了完善这个模式,收费站只会越建越多。  那么,你看懂淘宝和天猫的内在冲突了吗?  这就是,天猫用“品牌”来聚集了少数有实力的公司化运作商家,开动“收费站”模式,促使“花钱卖流量”的商业模式可以成立。而淘宝的600万商家,多数是用价格血拼,在价格差的空间中,不可能花得起钱去购买更多的流量,不花钱就慢慢走不收费的国道乡道,最后道路荒废。打个比方吧:等于淘宝600万卖家养起来了整个血管和网络的大市场,最后被天猫这一超级收费高速公路的强大运力终结了。  五、天猫如此,其它平台呢?  京东,一号店,易迅和天猫有啥不同?  当然不同了,不同首先在于淘宝已经培养了消费者购物的一套“中国标准”,而这些平台,多采用采销制,他们是“平台”+“一次性付费”模式,所谓“一次性”即这些平台,集中向外采购流量,吸引消费者,对于经营者和入驻品牌而言,天猫模式本来就已接受,而这类平台,选择的首先是“品牌”,而品牌入驻,不过是增加了在互联网上的“橱窗”,这就是所谓的全网营销。  这个费用是“显性”的,清楚可见,而经营天猫的几项叠加成本是“隐性”的。这有助于商家在经营中时刻控制风险成本和规模。  六、未来和颠覆  电子商务最终要回归是互联网常识,即互联网不仅有“平台”,更重要本质还是“通道”。  未来必然是“通道”的天下,手机是,APP是,微信是,你不需要平台,你只要有通道,就可以经营。而现在做通道的,只有微信,这就是马云是深沉危机,要不他封微信,美丽说蘑菇街干嘛?所有不属于阿里系不收费的“通道”,马云都会把他掐死。  但他能“掐死”吗?  未来必然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商品在工厂,在仓库,在货架,在虚拟的线上和线下都不要紧,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起来,再通过网络上的各自“通道”,直达消费者。电商的定义,不仅是淘宝式的电商。归根结底,互联网的信息流直通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我们还要一个专门的购物“平台”“万能的淘宝”才能找到商品干嘛?  互联网的革命性,决定了消费者购物不需要收费站的隔离,也决定了卖家必然走向开放式经营。  这个部分本文就不发散了,因为结论已经很明显了。  在模式之争中,天猫和其它平台并不一样,天猫只是转移淘宝的消费力即可,马云的电商根基还深得很,大家模式不一样,用不着慌张。
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简江说,淘宝流量红利指望不上了,小电商怎么办?
3月13日,3W咖啡品牌活动投资人夜话第2期邀请SK创投投资副总裁简江等就“电商投资创业新视角”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下为简江在3W咖啡分享的观点摘要,值得一读:—拼代言人和渠道的时代已经结束,品牌需拥有人格特质一提到一些品牌,你会想到什么?如米老鼠诞生在20世纪美国,大萧条时代,苦逼的屌丝,依然傻乐傻乐。为什么现在还这么火?它带给人的感觉还是没有消失,仍然是主流感觉。而加菲猫特征是懒、贪睡、贪吃、小坏,它是帮人们释放压力,和正面的教育正好相反。此外,还有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等用小孩子的形象把成人思想表达出来,自然引起内心的共鸣。而换到中国,有很多所谓的“品牌”。其实情况是“中国有商标,无品牌”。现有很多品牌都是速生的,一两年就做起来的,尤其在互联网上更是这样,今年1,明年100的爆发式增长。这样的品牌只是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而未满足心理上的需求。真正的品牌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拥有打动人心、让你感动的人格特质。美国的品牌多是几十年累积起来的,如耳熟能详的Nike就是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它的传播和推广一直给人一个主流的信息——动感,让你被体育的热情high起来,然后在让感觉与品牌映射,你一想到它,就有穿上运动装去运动的冲动。而国内的那些品牌,只能让人觉得你的产品还行,没有一点心理层面的营销,打动不了用户。当然,这些品牌在2009年以前,还是很吃香的。那时候还是拼代言人、大做渠道的时代。而这个时代已经结束。2009年后,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品牌店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强。现在,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如同一条街道,服装店面林立,品牌能力很强的店,仍然挣钱,如, Nike、adidas挣钱,而班尼路、森马等却不挣钱。而在之前,森马也挣钱,其他杂牌不挣钱。所以,真正的品牌,具有特定的人格特质,这种特质是让人记住、拥护的,这才具有品牌价值。-找到用户的G点,电商自然能成做品牌就像是泡妞,不是你做得多好,而是你做的事给她的感受是怎样。现在的流行歌曲,70%都是情歌,核心就是我爱你。很多忧伤的情歌则是,他(她)不爱我。赚不到钱的品牌都是在唱着一样的歌,用户不爱我。我们来看看,那些有爱的品牌。7-11的东西不便宜?跟家乐福相比,贵很多。为什么顾客还愿意去购买呢?原因是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时间价值观念改变了。生活方式服务,满足都市白领的基本需求。同样,台资企业大润发超市,中国最大的连锁超市企业,很少在一线城市开店。它的成功,除了优秀管理体系外,抓住了用户的习惯和心理。他们做好了生鲜品类,占30%的销售额,但是生鲜不赚钱,或者略亏。但是带来大客流,做好了大平台。有了用户人气,场地租金自然就水涨船高。大润发的盈利,租金收益占一半,非生鲜品占一半。大润发抓住了中国用户的心理:非一线消费者每日悠闲,喜欢每天去采购生鲜。而沃尔玛为啥在中国不太成功呢?仓储模式不适合中国消费者特性。另外,大润发的采购也有优势。大部分标品由总部统一采购,约70%,集中采购的价格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其他本土特色,非标品等,由本地店采购,也给单店一些自由。再来看一个极端的例子。一哥们入驻淘宝,卖裘皮,单价都是1万以上的。前3年零单成交,3年后,开始有第一单后,之后市场就打开了,之后2-3年,买出2000多单。他的营销,很有意思,包装特别大,特别精美,很多赠品,诸如巧克力、干花等。他做了用户分析,买他的产品的,多是35岁左右已婚女性,家庭主妇,收件地址多是公司地址。“买这样的产品获得虚荣的满足感,又有人当礼品送礼。”所以,电商成功一定要满足用户的G点,这样才能有用户。-淘宝流量红利结束,小而美的电商企业机会大在邻国日本,本土品牌百花齐放,价格和一线国际品牌价格一致。他们虽然用户都有限,没上市,没连锁,但活得都很滋润。之前,马云说淘宝上小而美公司,在中国会大量出现。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很成功的淘品牌,多是细分领域的品牌,针对具有非常明显特征的一类人群,商品有针对性的细分品类。虽然细分领域很小,但中国的人口红利,让这个市场足够大,养得活小而美的公司。举两个例子,他们卖的都不是大路货。淘宝某女装,10万起步,1年后月销售额达到1000万。淘宝某皮衣,几十万起步,6个月后,月销售额400余万元。我非常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我的零售人生》,强烈推荐给电商人。它是7-11的创始人铃木敏文的著作,它的核心思想是“现在这个时代已经过了货品稀缺时期,任何一个产品都有多个选择。要想获得商业成功,要踏踏实实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当淘宝流量红利时期已经过去,小而美的企业会活得更好,他们拥有高的客户忠诚度、认识度,重复购买率,议价能力和盈利能力较强。他们不打价格战,价格高于同类品依然有人买,打差异化的个性化营销。这其中最关键是怎样让你的用户感受到你带给他的价值,品牌的力量就是那种感觉。-生存盈利最重要,VC是枚硬币我接触到的一些创业者非常浮躁,脑子里想的是快速扩张,3年IPO,这个是非常不现实的,做电商是要拼爹的,特别是做平台电商和大型垂直类电商。创业者做电商,最好选择小众领域,去做小而美的垂直电商。把心态放平,回归正常商业模式,合理的增长,健康成长,注重效率,先生存下来,然后稳定的维持。虽然,小而美有天花板,但这不失为没有背景的创业者的明智选择。虽小,但是美美的活着。对于VC的引入,创业者要谨慎,VC是希望企业快速扩张,上市变现,我见过不少淘品牌在VC进入之前还不错,VC一入,过度扩张就倒下了。VC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创业者要谨慎,没有VC的日子,也有一片天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11464.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最多15字哦
后参与评论
企业服务行业 CXO 们都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发展依靠的红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