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我想制作一次性牛皮材质的车脚垫什么材质好纸 请问买啥设备 是印刷机还是打印机 多少钱 哪种机器合适

成人 · 话题
成人 · 经验
雅思 · 话题
雅思 · 经验
托福 · 话题
托福 · 经验纹身贴生产需要哪些设备,印刷机是要哪一类,网上太多种,打印机,彩绘机,喷绘机...我都看蒙了_百度知道
纹身贴生产需要哪些设备,印刷机是要哪一类,网上太多种,打印机,彩绘机,喷绘机...我都看蒙了
小型的就行,但是想要速度快一些的,发个链接给我吧
我有更好的答案
链接发不出去私聊我也可以 魏女士
采纳率:6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脚垫纸_脚垫纸价格_优质脚垫纸批发/采购 - 阿里巴巴
您是不是在找:
共100页到页
阿里巴巴为您找到7530条脚垫纸产品的详细参数,实时报价,价格行情,优质批发/供应等信息。您还可以找一次性脚垫纸,汽车脚垫纸,汽车一次性脚垫纸,洗车脚垫纸等产品信息。
感兴趣的产品
感兴趣的厂家
感兴趣的内容
48小时发货
48小时发货北京广利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广利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于08/14/01,注册地址在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8号,主要从事接受委托从事物业管理。欢迎交流合作!
联系人:郭辉
邮编:100053
注册资金:
http://1089056.czvv.com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8号
经营状态:
成立日期:
公司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传众征信:
北京广利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主要经营:接受委托从事物业管理
产品及服务
以上所展示的北京广利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传众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相关企业推荐
热门商铺推荐
企业信息索引(首字母):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德国制造印刷机械为什么那么受欢迎?
今年是“双十一”的第九个年头,进入新时代的“双十一”,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加持之下显示出更智慧的面孔,技术已经成为电商下一阶段的重要比拼点。大家认同吗?  曾经在两档电视节目中,发现我们平常就餐使用的刀叉等小工具居然也可以成为奢侈品,而那些在海滩上摆着的质量上乘的藤床也是价格不菲的。无疑,生产这两样东西的厂家都是德国企业。
  节目中介绍说,那家生产餐具的德国企业已经在这个行业里挺立了多半个世纪,他们现在生产的质量最好的产品,已经成为可供西方上流社会收藏的奢侈品了。而那家生产藤床的德国企业,它们专为各国的王室订制藤床产品,每支藤床的价格也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的。
  由此,我们不禁又想起了那个经典疑问,“为什么选择德国制造?”。
  这样的一个问题,它不光存在于我们的日用百货行业内,甚至在工业行业的各个领域都会出现。德国制造的产品究竟有何魔力吸引着消费者,德国制造又是如何做到长盛不衰呢?
  的确,世界上已经形成这样的认可,德国制造的产品是世界上最精密的,质量也往往是最好的。从印刷包装机械行业来看更是如此。
  德国制造的品质如此出众,究其原因会有很多,我们这里简述一下。
  德国的基础工业和材料学方面领先。德国依靠其基础工业方面的领先优势,精密金属加工、精密光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产品,在全球都很受欢迎。
  其次,因为德国曾经是一个以军事立国的国家,整个国民养成了军人般的严谨,他们制造东西的时候,也把这种严谨的态度带入工作中,所以德国的东西往往及其精密,质量上佳。
  还有德国十分重视制造业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着力建立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知识传播和人力培训为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
  德国人始终相信一句话:真正决定企业前途命运的是研究与开发,而不是别的不能把握的客观因素。因此,德国企业对研发投入毫不吝啬,研发经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3%,位居世界前列。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提及德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制造”的成功离不开富有活力和高水准的技术工人。在培养技术工人的过程中,德国注重推行双轨制职业教育,即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展开职业教育。学校负责传授理论知识,企业为学生安排到一线实习和培训。政府对数百个职业制定毕业考核标准,以确保教学和人才质量的评判水平。
  在德国,一个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远高于英、法、美、日等国,与白领阶层相差无多。正是这些技术娴熟的工人把研发出来的蓝图变成精美的产品,投放市场,帮助德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始终保持强大竞争力。
  对比中德两国,我们在机械制造方面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
  我国用得很多的印刷机就是德国海德堡的,不管在质量还是操作上都是国产机无法比拟的。而那些最高端的精密机床几乎都是德国制造,德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历来为中国用户所称道。
  世界印刷机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0多年来,印刷机械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是胶印印刷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全世界范围内的胶印印刷机械制造商数目众多,群雄争霸。著名的有:德国的海德堡、曼罗兰、高宝、米勒(Miller)、前东德的普拉内塔(Planeta)、波吕格拉夫(Polygraph)、日本的小森、滨田、秋山、三菱重工、瑞典的桑纳(Solna)、意大利的欧姆莎(OMSCA)、内比奥罗(Nebiolo)、美国的哈里斯(Harris)等。这一时期的单张纸胶印机最大印刷速度为10000印/小时。一台四色印刷机印刷前的预调整准备时间一般为2小时左右。印刷机自动控制主要集中于自动结纸、自动收纸、自动清洗、墨色的自动检测及墨量自动调节以及套准遥控等方面。这一时期除了单色、双色机外,每个单张纸胶印机制造厂商几乎都还具有四色机的制造能力,多数制造商都能够制造纸张翻转机构,进行双面印刷。
  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单张纸胶印机为标志,国际上印刷机械设计制造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德国的海德堡公司、曼罗兰公司、高宝公司以及日本的小森公司,都推出了各自新一代代表机型。与第一阶段的机型相比,新一代机型的速度进一步提高,由10000印/小时提高到15000印/小时,印前预调整时间也由第一阶段的2小时左右大大缩短为15分钟左右。机器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
  进入21世纪以来印刷机械迎来第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单张纸胶印机的某些机型可以达到1印/小时,但制造厂商并不极力追求印刷机最大印刷速度的提高,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缩短印前准备时间和更换活件的时间追求更高生产效率。
  在印刷机械自动化方面,网络化、生产集成化、数字化工作流程、与管理信息系统(MIS)的链接等技术成为开发的重点。海德堡公司的CP2000自动控制系统除了对全机从给纸、输纸及导纸、输墨、输水、换版、套准、清洗、干燥、上光涂布、喷粉及收纸等每个工作环节进行预置、调控及故障诊断之外,还具有实现印刷企业全部生产工序网络化、在线传输印前图像处理数据(CIP3/PPF或CIP4/JDF数据)等功能。曼罗兰公司的PECOM系统、小森公司的DoNet系统以及高宝公司的OPERA系统也都有类似的功能。进入新世纪,多数胶印机制造厂家都开发了相应的DI数字印刷机。
  如小森的LithroneS40D型印刷机(B1幅面)、利优比公司的3404DI型印刷机、高宝公司的74Karat机型、海德堡的SM74DI型印刷机(B2幅面)和海德堡的第五代快霸机型——QMDI46-4Pro型机器(B3幅面)等。此外,为了适应人们对高档彩色印刷品的需求,8色组甚至10色组的多色组双面印刷、附加联线印后加工功能成为各类单张纸胶印机(包括小胶印机、DI直接制版机以及大型胶印机)的开发趋势,而且技术日臻成熟,该类型印刷机已经开始挤占原本属于卷筒纸印刷机的一部分市场。
  据欧洲印刷及纸加工机械制造商协会联合会(EUMAPRINT)统计数字表明,由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德、法、美、意、瑞士等七国印刷机械设备2002年的销售比2001年下降了13.08%.从经济景气指数分析,欧美及中国、俄罗斯、日本等11个国家中,只有中国、俄罗斯是上升的趋势,其余均是下降的,其中,德国2002年的销售额约为68亿美元,比2001年下降了12%;美国的销售额约为22.7亿美元,比2001年下降了16%;英国2002年的销售额比2001年下降了24%,约为10.64亿美元;意大利则下降了8%,约为7.63亿美元。
  而2001年印刷机械设备年产值排在前5位的国家则分别为:德国77.3亿美元、日本39.18亿美元、美国27.02亿美元、英国14亿美元、意大利8.29亿美元。2001年印刷机械设备出口前5位的国家分别为:德国63.25亿美元、日本15.78亿美元、美国12.46亿美元、意大利10.6亿美元、英国9.4亿美元。2001年印刷机械设备进口前6位分别为:美国22亿美元、中国13亿美元、德国12.28亿美元、意大利9.22亿美元、英国9.2亿美元、日本7.98亿美元。2002年中国印刷机械市场一花独放,印刷机械设备的销售额增长了13.8%,成为世界印刷及设备器材制造商的必争之地。
  另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协会(VDMA)印刷分会最新统计,2003年德国印刷机械行业产值约70亿欧元,比2002年下降了13%.其中印刷机械占48亿欧元,纸张加工机械占11亿欧元,其余为纸张生产机械。目前德国印刷技术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产品出口率高达80%,主要出口到美国、中国和欧盟成员国。2003年德国对华出口印刷机械3.7亿欧元,占德国印刷机械出口总额的9.8%,中国已成为德印刷机械第二大单一出口市场。而美国仍是德国印刷机械最大的进口国,占德国印刷机械出口总额的1/6.
  移印机和电脑打印机不同,不是一通上电源马上就可以打印图案到产品上,移印作为特种印刷的主体工艺,在正常生产前要准备以下事项:
  移印钢板?
  移印钢板作为移印的图案载体,是首要的必备品,制作移印钢板需提供需印刷的产品的图案作为参考。
  移印胶头?
  需根据产品的印刷图案及位置选择合适的胶头。?
  移印刀片?
  刮去钢板表面多余的油墨,现出图案的部分。?
  移印油墨?
  金属,塑胶,木材等都有各种不同的编号及材质,所以需根据不同的产品选择附着力最好的油墨。?
  产品夹具?
  移印图案要每次都印在产品的同一位置上,须制作专用的配套夹具,固定工件不让其移动,夹具的材质有多种:原子灰,铝材,电木等材料,以不划伤产品而又能很好的固定住为准。?
  压缩空气?
  移印机内部大部分的都是气动元件,需要压缩空气作为驱动源。
  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悄悄的发生改变,互联网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网络营销势在必行。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作为印刷设备生产商的富发来说,网络营销也慢慢的成为了主导营销模式。
  那么如何实现印刷设备的网络化呢?
  印刷设备的IT化是指依托全媒体数字平台,将传统印刷工业的生产流程、控制方法和作业模式进行数字化,实现传统印刷产品内容向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转变和融合,并与新兴IT技术整合形成内容与功能互融的高增值的新产品和新应用。
  而印刷工业的产品化组织是指在全媒体数字平台下,使印刷工业生产模式从订单加工方式变革为产品化组织方式,围绕产品研发、工艺研发、技术研发和创新研发来提升印刷工业的产品化水平和生产组织水平。
  印刷产品的内容资源化及其增值服务
  印刷产品的内容资源化是指将印刷内容视为企业重要资源,通过内容资源化来提升内容的价值,为企业积累资源、保存资源和增值资源,使得各个时期的印刷内容资源变为不同时期最有价值的资源,并予以开发和应用。
  而印刷产品的增值服务是指按照从用户需求开始到用户需求满足为止来拓展印刷工业的服务范围,使印刷企业演变成为图文信息创意者、印刷产品生产者、全媒体产品拓展者、印刷产品服务者和增值服务创新者。
  简言之,就是围绕高质量目标开展以物流/数据流的技术提升和拓展,围绕高效率目标开展工艺/控制流的技术提升与拓展,围绕低成本目标开展过程优化/管理流的提升与拓展,围绕高增值目标开展创意/资源流的提升与拓展,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时间的冗余、成本的冗余、人员的冗余,实现产品在产品个性化、应用功能化和材料的环保的产品增值服务。
  面向产品的内容印刷与功能印刷整合
  近年来,工业化与信息化技术的日益融合,广泛整合或集成相关领域的技术方法来快速、价廉与大批量地实现产品的生产,以达到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市场和收益,正在推动现代工业生产逐步演变成样本批量复制的生产模式。
  面向产品的内容印刷与功能印刷整合就是采用内容印刷复制方法和机制的工业印刷手段来解决了很多学科领域批量精确复制的难题,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加快了产品创新的步伐,拓展了产品应用的领域,使所印刷复制得这种工业复制品具有实现某种或某些功能的属性,比如集成电路的印刷,就既完成了电路的印制,又能够实现电路所设计的各种功能。
  从而为印刷工业在高新科技领域,特别是微电子、生物医学、虚拟现实以及产品创意等领域拓展开启了一个新的天地。
  在数码印花加工中,服装面料印花,面料转印分为裁片转印和成衣转印。在这个转印过程中,裁片转印和成衣转印的方法大致一样的,哪在转印过程中,如何使喷墨热转印纸在转印过程达到最佳状态呢?
  1、批量转印之前请先做转印小样,以确定影响颜色的转印机温度和时间是恰当的。
  2、转印之前,要确保喷墨热转印纸基本干了,以免出现转印不完全,污渍等现象。
  3、转印前还要对喷墨热转印纸图案和面料进行吹气整理,去除面料和喷墨热转印纸上的纸屑、纤毛等附着物,以免这些杂物夹在喷墨热转印纸和面料间造成印花疵点。
  4、出现重影往往是由于压板分开速度过快,上压板气流吸附喷墨热转印纸所致,这时应调小节流阀使平板热转印机的气缸(或油缸)分开速度变慢,避免转印过的喷墨热转印纸被吸起后飘落造成二次升华转印而出现重影。避免重影还可以在喷墨热转印纸四角上蘸清水粘附布料转印或选用喷墨热转印纸。
  5、由于底板的衬垫材料(棉布、海绵、纸板等)在吸收墨水潮气积累后会导致转印时产生过多水汽,使转印布上的图案颜色变淡,局部出现气雾水纹状,所以在转印前和转印过程中要经常空热压几下,将衬垫棉布上的湿气蒸发掉,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及时更换干燥的衬垫材料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6、平板转印过程中要注意操作安全,严禁将手伸入热压板下,注意避免高温烫伤。
  第一步:明确标签的类型
  标签有多种形态,也有多种用法,不同的呈现形式可实现不同的功能。
  多页的书册标签可展现品牌背后的“故事”,而非处方药(OTC)瓶上的此类标签,则可集合各种产品信息和监管信息,从而将药品的主要信息有序呈现。透明压敏标签可贴合包装的形状,营造“无标签”感的流畅包装。由于商品利润较低,很多商品生产企业越来越青睐高性价比的压敏型再封标签。例如,将其贴在可重复开封的意大利面和薯片包装袋上。智能标签则将电子标签(RFID)芯片嵌入标签材料中,实现了物流管理、物流环境监测、溯源等功能。如今,新型标签材料和油墨的引进,可使标签像包装的其他部分一样更加环保。
  第二步:评估产品的销售周期和标签的营销作用
  从咖啡到个人护理产品,各种短期快消品都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这类产品上、下架速度很快,消费者每次进店购物时都能找到意想不到的新“宝藏”。有效的标签策略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快消战略的成本。例如咖啡包装,新批次产品只需改变标签上的图形元素,包装的其余部分均可保持不变。
  华盛顿特产商店(Made in Washington Stores)总部位于西雅图,该店在更新旗下的西雅图烘焙咖啡(Roasted
Seattle)品种时便是采取这种方法。每次上新品种时依然使用三层铝塑复合袋,新口味的烘焙咖啡只改变包装袋上的压敏标签图案,以黑色加两种专色进行柔版印刷。在最近的假期中,这种体现新产品特色的标签便为该店带来了销量的激增。
  第三步:了解顾客的视觉关注点
  当今社会,零售产品差异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而标签正是差异化商品包装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2010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8%的消费者因广告而购买产品,而有35%消费者则因产品包装而购买该产品。同年,AC尼尔森(AC
Nielsen)的一项包装研究发现,采用收缩套标的异形瓶能引起消费者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促成产品试用和销售。另外,还有一些品牌商的市场探索也证实,利用压敏收缩标签对增强消费者的购买兴趣非常有效,因为它能让消费者透过标签的空白部位和清澈透明的包装容器清晰地看到里面的产品。由于包装尺寸日益缩小,为了向消费者展示更多产品信息,越来越多的商家倾向于书册标签。因此,作为设计师,要了解消费者和他们的关注点所在。
  第四步:明确营销所需的展示效果
  要想开发出好的标签或包装,首先要明确一个重要的问题:从材料的角度来看,包装如何才能获得良好的营销效果?
  对于标签来说,上述问题涵盖了包装的各个方面,从包装的可见性(在不同的商店照明条件下,标签的显示效果),到搭配合适的油墨使标签获得最佳辨识度,再到选取最适当的材料,同时考虑包装表面性能和轮廓等。
  压敏标签因其使用上的灵活性而广受欢迎。北美有约46%的消费品生产企业在其包装上使用了压敏标签,这其中许多还可以更有效地运用这种标签,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赋予品牌所需的营销视觉冲击力,从而提高销量。
  此外,整体包裹包装容器的收缩套标也在迅速成为品牌营销的首选。这种标签在包装上形成了360?的广告,色彩鲜艳且不易被篡改。但为实现最佳包装效果,需要掌握薄膜收缩对标签上图案的影响,以及所选收缩膜的收缩性能。很多标签印刷企业常犯的错误是对各种收缩膜的收缩范围缺乏充分的了解。在曲率变化较大的异形瓶上,不适用的收缩膜可能会导致标签图案撕裂和畸变,使标签的视觉效果大打折扣。
  收缩套标是一种十分“生动”的标签,它能把包装容器变得与其原貌大为不同。收缩套标受热后急剧改变形状以贴合包装形状,在此过程中,收缩套标上的文字和图形会产生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复杂变化。设计师要向印刷公司问清楚所选收缩膜的收缩性和局限性,也请咨询修改或“扭曲”图形的建议,以实现在电脑上预览收缩套标在包装容器上收缩后的效果。
  第五步:合理选择印刷方式
  平版胶印是最常见的印刷技术,常见的包装印刷技术还有柔印和凹版印刷,包装和标签数字印刷迄今使用率仍较低,但据派恩国际(Pira
International)估计,2014年其使用率增长了三倍。由于品牌营销对包装和标签的定制化要求不断增加,以及小批量产品越来越多,我们需要进一步斟酌包装和标签数字印刷的应用问题,因为采用数字印刷可以避免长期库存,并满足零售商和消费者对商店每日更新商品的需求。
  在选择印刷方式时,要考虑印刷质量、标签材料表面性能、颜色需求、生产周期、打样的准确性和定制化等需求。产品交付印刷厂前,设计师要与印刷厂讨论印刷需求,征询其意见,以便针对所选印刷方式准备适当的材料。
  在数字印刷技术中,高速喷墨印刷具有速度高、成本低、绿色环保、适合工业化生产等特点,被印刷界认为是改变当下印刷市场格局的新技术。
  技术发展概览
  高速喷墨印刷印刷技术属于非接触性印刷技术,其发展和应用受限于喷墨精度、承印物对于墨水的适应程度、整体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单位印刷成本及产能等方面的制约。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高速喷墨印刷技术主要集中在以惠普为代表的热发泡喷墨技术,佳能奥西等日本厂商为代表的压电喷墨技术(方正使用的也是这类按需压电喷墨技术),以及以柯达为代表的连续式喷墨技术等。喷墨印刷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始于喷墨打印头技术原理的发展。
  1.热发泡喷墨技术
  热发泡喷墨头每英寸喷嘴数高达上千个,喷嘴相当精细,能产生出丰富的调和色及平滑的网目调,图像质量较为精细。墨水喷射初速高、频率快,打印速度高。墨路简单且无需回收墨水,在生产中不会产生任何废液。缺点是喷墨头有一定的寿命,需要更换,导致成本增加。而惠普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研发力量旨在增加喷头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喷头制造成本。
  2.压电式喷墨技术
  压电式喷墨技术通过控制电压来有效调节墨滴的大小和使用方式。与热发泡喷墨技术相比,压电喷墨技术具有墨滴形状相对规则、墨滴大小可控、喷墨头使用寿命相对较长等优点。但是其印刷速度和分辨率成反比,一般产能较低。压电式喷墨技术制作的喷墨头成本较高,缺点是一旦喷头堵塞,无论疏通或更换喷墨头产生的费用都较高,且不易操作。
  3.连续式喷墨技术
  连续喷墨系统具有频率响应高,可实现高速打印等优点,但这种方式的喷墨打印头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加压装置、充电电极和偏转电场等,难以大批量生产。同时,由于其打印头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其必须进行单色组分别打印和烘干,若四色同时印刷,对纸张的质量要求会非常高,否则会因纸张形变导致套色不准的问题。
  目前各个厂商都在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喷墨技术。
  惠普主要从两个方面增加投资改善其喷墨印刷技术。首先是在2015年2月正式发布了2400dpi的喷嘴技术,并于同年11月实现了客户现场的装机运行。通过2400dpi高分辨率打印头技术,以前喷墨中常出现的颗粒大和色彩过渡分隔线问题得以大幅改善,印刷质量已经十分接近胶印水平。惠普将在drupa
2016展示其高分辨率喷墨机型。其次是在线预涂技术,众所周知,喷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挑纸”,且喷墨专用纸通常为国外品牌,价格昂贵。而惠普的“粘合剂”(即按需涂布)技术,能够在普通胶版纸上实现不错的色彩饱和度和防止透印。但由于水性墨水难以被涂布纸吸收,通常印刷效果不佳。日前,惠普已正式发布在线预涂布技术和涂布液,可以针对市面上很多的普通涂布纸进行“亲水预处理”,从而实现较高质量的喷墨印刷。
  压电喷墨技术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几个喷头生产厂商,如京瓷、日立、松下等。据说高分辨率的喷头会很快推出,预计在drupa
2016上可以见到。目前很多喷墨设备厂商都是通过将两组600dpi的喷头错落排列,实现所谓“1200dpi控制精度”,在牺牲了印刷速度(印刷速度减半)的前提下能够获得较为精致的打印质量,但同时也造成了设备制造成本的增加。
  柯达与国内制造生产厂家合作生产了专用预涂纸张,但由于总体用量还不够大,目前该纸张价格还是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另有消息称,柯达将会发布速度更快的高速喷墨印刷印刷设备,但是近期柯达已准备出售其喷墨产品线,未来发展情况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应用现状分析
  目前的高速喷墨印刷技术,质量与传统胶印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国外高速喷墨印刷应用广泛的账单直邮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并不顺利,目前高速喷墨印刷技术的应用主要还集中于出版领域。但我们认为,高速喷墨印刷目前在出版领域的应用还只局限于短版印刷,并没有真正将数字印刷的优势体现出来,只有将销售渠道整合到供应链中来,才可以真正做到“先销后印”,实现按需印刷。
  比如世界领先的按需印刷Rotomail,就是通过高速喷墨印刷实现一条生产线上生产不同开本、不同纸张的单本图书,其每天可以处理一万本这样的订单。另外,由于国内报纸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印量下滑(下滑量多数在30%~40%),也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印刷的优势,推出更多针对小众读者群体的报纸,或是按照地域进行内容细分的报纸,在此方面亦有很多国外成功案例值得借鉴,如比利时的Symeta、意大利的CSQ等。
  高速喷墨印刷印刷在包装印刷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由于高速喷墨印刷运营成本相对较低,非常适合包装纸盒的数字印刷,已有设备供应商针对包装领域推出专门的高速喷墨印刷印刷设备,如惠普已发布两款单面瓦楞纸喷墨印刷设备——HP
PageWide Web Press T400S以及HP PageWide Web Press
T1100S,国内也有很多客户正在观望和调研,相信不久以后就会传来成功装机和应用的消息。
  然而就目前来看,仍有许多包装企业不愿意采用数字印刷方式,主要原因包括设备与耗材的成本高;与传统工艺相比,数字印刷机生产力有待提高;不能完全满足精加工的要求以及包装的特定功能等。针对这些方面,北人集团提出了在传统包装设备上加装数字喷墨单元,结合传统印刷的成本和质量优势,以及数字印刷的可变信息优势,形成新的具有优良性价比的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一体的混合印刷设备,从而给用户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标签数字印刷是一个存在较多竞争的成熟市场,因药品食品等国家政策推动的可追溯标识的应用,使得数字印刷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是对于国内大多数标签企业来说,数字喷墨印刷的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喷码印刷。随着标签市场对于个性化、防伪化信息需求的提升,数字喷墨印刷将成为各个企业实施个性化、多样化、防伪化标签印刷的重要手段。
  21世纪,中国进入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时代,印刷作为典型的传统产业正在不断面临挑战。数字印刷、云印刷已成行业发展焦点,业内企业也在积极探索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据科印网统计,2015年印刷电商平台(包括个性化影像、商业综合、按需出版、包装等类型)的数量已超过300家。印刷电商平台的发展为行业带来商机的同时也带来挑战。
  从目前国内印企“触网”的比例来看,仍是观望者居多,大部分观望者还在等待一个“适合”的时机,并且思考企业自身究竟是否要建立印刷电商平台?还是采取什么方式与成熟的印刷电商平台展开合作?本人就“如何与印刷电商平台合作”这一焦点问题,谈谈自身体会。
  顺势而动 涉足印刷电商
  笔者于1985年在国内率先从事印前技术应用,历经了从DTP到电分机的高端联网及数字印刷应用。近年来根据公司发展规划,整体由“制版+传统印刷”逐渐转型为“传统印刷+数字印刷及增值服务”公司,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轻松印”,并将下一个发展方向瞄准了印刷电商领域。
  从事印刷电商既要热情更要理智
  互联网发展给企业带来了福音,电商的出现正在改变着传统行业,几乎所有的实体店都受到挤压,所有网购消费者都感受到其所带来的便捷。
  马云曾经说:“我们以前认为对的东西,今天再次审视时,都出现了问题。”因此,需要“把很多传统产业推倒重来,用互联网的方法再做一遍。”印刷显然是属于需要“再做一遍”的传统行业,至于选择怎样的方式“重来”,那属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需从企业的市场定位与资源配置的实际出发。
  印刷行业的同仁同样十分关心电商的发展与电商对行业带来的影响,因为印刷业的电商既不乏成功的案例也不缺失败的先驱,他们的经验或教训都应该成为后继者的财富。那轻松印应该怎样看待印刷业发展电子商务呢?答案应该是:既需要“热情”更需要“理智”。
  近年来,随着印刷行业的巨变和政府部门相应政策的调整,轻松印以“轻资产、重服务”为新的经营理念,希望通过综合性印刷电商平台,开拓更大的市场、获得更多的增值业务,这样不但能够降低成本,还能解决没有生产工厂及门店的问题。
  我们考察了解过虎彩北京分公司、网易印像派等多家印刷电商平台,由于各种原因其均不接受加盟合作。两年前,当某著名企业的成功模式被逐步引入大陆时,给印刷行业带来不小的震动,他们的“高大上”模式,是商业印刷革命性的变革,不可抗拒。著名企业进驻中国印刷市场,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掀起中国网络云印刷的风潮。
  鉴于其成功经验和丰富产品给轻松印留下的深刻印象,与这个著名印刷电商的“借船出海”式合作由此拉开序幕。
  合作热情及理由
  1.合作平台丰富的个性化产品,多达6000多种,真正实现了产品的与众不同;
  2.先进的合版技术及高效、精细化管理流程,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3.成熟的印刷电商平台,大量的个性化模板,印品实现了标准化经营;
  4.有着完善的培训交流计划;
  5.可以提供多种电商网站合作方式,能减少IT人员及维护成本。
  与这家知名企业的合作,让我们开拓了视野、拓展了个性化印品市场,积累了宝贵经验,让我们知道了在“热情”背后,还需冷静地看清自己、并付出更多的努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我们也“理智”地发现一些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理智看清问题
  1.要选对产品的市场定位及市场空间;
  2.要有创新营销和创新服务能力;
  3.定位自己是生产型还是营销型还是服务型企业;
  4.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及品牌形象;
  5.利用二维码、微营销等新技术手段推广网络平台。
  理智面对问题
  在不到一年的合作过程中,出现过质量、工艺标准、物流配送、服务沟通等问题。任何的合作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也不例外。经验告诉我们应该理智面对所出现的问题,以理解和包容的心态加强有效沟通,共同面对问题,而不能推脱责任。
  合作过程中也时常出现“一言堂、以我为大”不被尊重的现象。总结大致如下:
  1.物流问题。如,由于目前的物流配送能力有限,只能服务当地客户,其他地区需利用第三方物流配送,无形中增加了合作伙伴的成本(快递费)及工期。
  2.非标准印品的报价时间长,反应速度慢。如,有时一个报价需要4~5个小时,层层审批,繁琐、低效。
  3.印品质量不稳定,沟通、退换产品费时费力。如,有时蝴蝶装工艺出现问题,却推脱是客户方的温湿度造成的。
  4.其内部协调沟通存在问题,时常出现问题。如,由于其内部的“平台—客服—生产—物流配送”的环节沟通不畅,时常出现下单后“丢单”或“错单”情况,甚至发生擅自将印品直接送到最终客户手中等不正常的现象,让轻松印非常被动。
  5.应改善服务意识,不要有店大欺客的行为。如,收取合作费用一年后,迟迟不给合作伙伴开发票,理由是“我们是上市公司,有自己内部的规定等”,让人难以理解。
  6.合理的价格体系及公平的合作关系。如,由于其本身网站产品的定价较低,困扰了合作伙伴开展业务。甚至出现过,以极低的费用和条件扩大合作加盟单位数量,有损于更多之前合作伙伴的利益。如何制定一个既保护合作伙伴利益又能促进其企业发展的价格体系,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担忧的问题
  1.目前的合作沟通成本较高;
  2.产品质量及服务的本地化问题;
  3.角色不宜过多,最好避免又是代加工商又为直接客户提供服务,产品的价格体系值得重新修定;
  4.当著名企业的绝大部分业务来自B2C时,合作伙伴也许就会面临消失。合作伙伴之前的全部努力(有形及无形的投入)也许付诸东流。
  5.客户信息的安全性。目前还未有任何协议来保证客户信息归属及安全性。在日常工作中,甚至出现过擅自使用客户信息将印品直接发给最终客户的现象。
  6.当合作伙伴不能得到预期目标或利润时,或合作伙伴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服务时,这种商业合作模式能否继续下去,值得探究。
  我们的期望与结语
  1.今后的印刷电商平台应该取消结盟费;
  2.扩大免费配送区域,与合作伙伴更加紧密合作;
  3.提升服务能力及水平,及时有效地解决所出现的问题;
  4.不能照搬原有经验,产品质量及服务要本地化。
  对于那些即将拥抱印刷电商的企业来说,应该充分了解“热情”与“理智”的含义,并从中寻找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道路。
  两年前,按需印刷(POD)对于出版社的编辑来说,还属于新兴技术,只有在讲座、培训中才能听到;而今,它已悄然走进了编辑的工作之中,每个人都免不了要与它打交道。以笔者所在的人民邮电出版社为例,已改进了图书的印制流程,在遇到黑白图书缺货的情况时,直接由发行部门根据市场情况发起重印,而不再需要编辑部门的参与。
  下面,笔者将从编辑的视角出发,总结一下按需印刷目前对编辑出版工作产生的影响。
  正面的影响
  1. 降低印数决策风险
  脱胎于数字印刷技术的按需印刷,可与“互联网+”等新兴概念紧密结合,做到“互联网+印刷”,即有了网络数据支撑和订单后才开始印刷图书。这种基于已有需求的生产,大大降低了图书印数决策风险。
  以往,图书印数是由编辑根据调研结果、经验对市场的主观判断、成本等因素估算出来的,并不准确,可能会导致许多图书印刷完毕后就没出过库,直接报废的尴尬局面。如今,不仅网店已经成为出版社最重要的发行渠道,就连传统书店的订货、发货等流程也都高度依赖网络,在图书开始销售后,出版社可以掌握实时销售数据。当图书缺货后,发行部门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或新增的订单相对准确地决定重印数量。这样,出版社执行降低首印数,然后根据市场反馈来灵活追加生产的策略,从而减小了因编辑判断失误而造成库存积压、最终导致图书报废的风险。
  2. 降低库存量,提高周转率
  国家在房地产市场大力提倡去库存,同样,出版社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也一直在努力去库存,向管理要效益。当按需印刷技术成熟、成本降低之后,能实现随时重印,补充短缺的库存,图书库存量就能大幅下降,大大减少了仓储成本,提高了周转率。
  3. 降低重印门槛
  一些图书是编辑眼中的“鸡肋”,每年销售量不高,但又持续有人需要。如果印刷过多,会造成一定的库存积压,存在报废风险;但是如果不一次印足,待卖完后又很难达到重印标准。因为传统印刷在印量小时很不划算,这些书如果不想冒赔钱风险,销售完就不能重印了。如今,这些“死书”都能借助按需印刷“起死回生”,一旦有零星小笔订单,也能立即印刷。相信今后出版社或网店渠道会建立这种没有库存、但能随时“再生”的图书目录,给读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不过这只是从技术角度来讲,现实中还会存在一个问题:由于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保持正数,图书价格水平也不断上涨,而在不重新申请书号的情况下,一本书的定价是不能变动的,这就造成想重印出版时间较早、定价较低的图书时,成本率仍然达不到要求。
  尚存在的问题
  1. 流程管理待改善
  采用POD技术重印时,编辑提供文件后,没有检查数码样、蓝纸等环节,等拿到成品后才能发现问题。有同事曾这样说道:“POD印刷的图书没有一本是顺利的”,曾遇到过文件质量差、版权页出错、封面用纸正反错等各种问题,好在这些问题大多不是出在按需印刷技术本身,而是出在印制部门的流程管理上。
  印刷部门应用按需印刷技术的时间尚短,仍处于磨合期,相信随着POD图书品种的增多、操作者经验的增长、工作流程的优化,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
  2. 电子文件归档不全
  前文提到“死书”可借助按需印刷“再生”,但这并不适用于所有图书。在以“出片印刷”为主的时代,出版社可能还没意识到电子文件归档的重要性,只注意保存菲林软片,没有把最终排版文件视为最重要的数字资源。待需要进行按需印刷时,才发现几年前的文件不是最终出片版本,或者干脆缺损。年代更久远的一些图书,还可能遇到排版系统被淘汰,文件无法打开等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编辑就只能考虑增加校对环节甚至重新排版。好在随着数字资源归档系统的逐步建立,未来的新书面临这样问题的概率会大大减少。
  3. 印刷质量与接受程度不足
  按需印刷的数字印刷设备大多采用喷墨印刷方式,印刷效果也类似喷墨打印,只不过墨滴尺寸比家用喷墨机的更小,分辨率更高。从实际效果看,采用按需印刷的图书其文字印刷质量还是略不如传统印刷(包括CTP),按需印刷的文字由极细小的点组成而不是单黑线条组成,边缘不实;而图片质量实际要比传统印刷的更细腻,图片中的点小于网点。不过很多刚接触POD的读者还在追求原来的效果,甚至认为按需印刷图书看起来像翻印的盗版书,这是认知上的问题,还需要出版机构的宣传,以提高读者的接受度。
  另外,黑白按需印刷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对纸张的选择具有一定要求;彩色按需印刷技术还不够令人满意,因而部分图书尝试后没有加以推广,相信随着设备投资增加、技术升级,这些问题也会得到改善。
  4. 离期刊出版仍较远
  作为一名同时出版图书和期刊的编辑,笔者深感二者的不同,在图书出版大肆拥抱按需印刷,将其视为掌控库存法宝之时,期刊还与其保持着较远的距离,而且短期内还看不到什么结合点,这是比较遗憾的。
  对于编辑而言,无论喜欢与否,或是否完全适应,按需印刷都已经进入了实际的工作之中,并对出版工作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或许某一天,按需印刷技术会成为出版机构普遍采用的印刷技术,正如当年激光照排取代“铅与火”一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洗车脚垫牛皮纸尺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