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用m.2nvmenvme固态怎么装系统统,装的时候分了两个区,进去之后只能看到系统盘,找不到另外一个盘了

10:46:14 修改
楼主搞机多年,也写过不少文章,不过之前好多文章都是为了晒而晒,这次就换个套路,写点接地气的——下面,就让楼主就教大家如何玩转NVME&SSD(高玩们可以无视了)。一、认识NVME&SSDNVME,全称:Non-Volatile&Memory&express,是一种新的硬盘传输标准,用于取代原有的AHCI。NVMe的优势在于三点:更低的延时;更高的传输性能;更低的功耗控制。要支持NVME,当然要满足3个要求:1.盘支持;2.主板支持;3.系统支持。那么NVME&SSD长什么样子呢?有些人提起NVME,首先想到的是M.2&SSD,其实,NVME只是一种协议,M.2接口的SSD不一定都支持NVME,反过来,支持NVME协议的接口包括但不限于M.2一种,另外还有PCI-E接口和U.2接口。下图中,左侧的浦科特M8Se&512G采用M.2接口,支持NVME协议;中间的Intel&SSD&520&240G则是乱入打酱油的,其采用SATA3.0接口,不支持NVME协议;右侧的Intel&SSD&PG采用U.2接口,支持NVME协议。评论大家可以看看M.2/SATA/U.2接口的区别。评论至于PCI-E接口的SSD长这个样子,下图为采用PCIE&3.0&X4接口的浦科特M8Se(本图来自网络)。评论其实对于NVME&SSD来说,M.2/U.2/PCIE三种接口,性能上基本没区别,但其他方面各有优劣——M.2的优势是体积小,小到ITX、笔记本电脑都能装下,缺点是热量集中,所以高负载时温度较高;U.2由于采用2.5吋规格,且多采用厚实的铝壳散热,故温度表现不错,缺点是非常小众化(大多数主板无U.2接口,需要转接),价格也偏高;PCIE的优点是散热好,通用性强,只要有PCI-E插槽,老主板也可以用NVME&SSD(但需要修改BIOS),缺点是要占用一个PCIE插槽,如果是ITX主板,独显和SSD只能二选一了,另外,笔记本也没法用。目前来说,M.2接口的NVME&SSD最为常见,下面就让我们以浦科特M8Se&512G为例,来看看M.2&NVME&SSD的情况吧。盒子一袭蓝色。评论背面主要是产品的相关参数。评论放大看看,这里有一个产品的参考速度表,可以看出512G版本的读取速度能达到2450MB/s,写入速度能达到1000MB/s。评论内部采用塑料壳子包装。评论盘体采用金属外壳设计,可辅助散热。由于拆开会失去质保,故这里就不拆解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M8Se采用MARVELL&88SS1093主控,采用东芝15NM&SHP高效能TLC颗粒。盘的附件非常简单,除了盘,就是一颗螺丝钉。评论M.2接口特写。评论盘体背面是这样子的。评论另外要注意的是,有些无线网卡也采用M.2接口,但无线网卡的M.2和SSD的M.2是不通用的,如下图:评论二、安装M.2&NVME&SSDM.2&NVME&SSD的安装也非常简单,只要主板(笔记本亦可)上有相关接口,且支持NVME协议即可。下图为MSI&X370&GAMING&PLUS主板,其提供了一条M.2&SSD接口,支持SATA和NVME两种协议的M.2&SSD,支持80/22110四种长度的M.2&SSD。评论由于浦科特M8Se是2280长度,所以将其用螺丝固定在2280孔位即可。评论除了正常安装到主板正面外,还有许多ITX主板受限于布局,在背面提供了M.2槽位,如下图的华硕Z170I&PRO&GAMING。评论装起来和正面一样简单,一颗螺丝固定即可。评论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带散热片的M.2&SSD来说,其带散热片的厚度不能超过机箱铜柱的高度,否则盘会顶到机箱主板托盘。从下图可以看出,M8Se的厚度和机箱铜柱的厚度几乎一样,算是勉强能装,如果盘的厚度再稍微增加一点,就会出现冲突。评论除了正面和背面,还有这种奇葩的位置,下图为华硕X99杜蕾斯的M.2槽位,采用了竖插模式,好处是省地方,而且也能利用机箱风道辅助SSD散热,坏处是盘的重心太高,总担心一巴掌把它给拍倒了。评论还好这板子附带了一个铁架子,用于固定盘体,有木有一柱擎天的感觉?评论三、如何给M.2&NVME&SSD装系统啰嗦了半天,接着进行我们的重头戏,如何给M.2&NVME&SSD装系统?尽管给M.2&NVME&SSD装系统和给SATA&SSD装系统有点区别,但只要你搞懂套路,其实也一样简单。拿到盘的第一件事,当然是分区,这个无论SATA还是NVME,都是一样的,不过为了更好的发挥NVME&SSD的性能,这里建议大家采用GUID(GPT)格式分区,因为该格式支持UEFI启动,速度更快。分区软件建议采用Disk&Genius(磁盘精灵),该软件支持MBR和GPT格式间的转换,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至于使用环境,个人建议在已有的WIN10系统下,将NVME&SSD挂从盘,进行分区操作。当然,也可以在U盘PE系统下进行分区,但前提是,你的PE必须基于WIN10打造,否则是认不出NVME&SSD的。下图,M8Se出厂默认是MBR格式,我们用磁盘精灵将其转换为GPT格式。评论然后开始分区,鼠标定位到M8Se上,右键,出现如下窗口。这里要说一下,GPT格式分区相对MBR分区,会多出俩小分区——一个是ESP分区,另一个是MSR分区,ESP分区就是EFI&system&partition,简写为ESP,望文生义,不难理解,要支持EFI,就得有ESP分区,该分区用于加载EFI系统的引导区,其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一般是不可见的;至于MSR分区,意思就是Microsoft保留分区,是每个&在GUID&分区表&(GPT)&上的&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7以上)都要求的分区。评论点击确定后,开始分配主分区大小,本人给第一个分区分配了100G(因为挂从盘,所以是E盘,如果挂主盘,就是C盘)。顺便说一下,有些人喜欢给一块SSD只分一个区,也有些人喜欢分多个区,这个凭个人喜好,本人喜欢分两个区,这样重装系统就不用备份第二个分区的一些资料(大型游戏等)了。评论剩下的容量全部分给第二个分区(F盘)。当然给SSD分区这个步骤这里也可以不做,等到安装系统时,也是可以用系统自带的工具分区的,这两者并无多大区别。评论正如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给NVME&SSD安装操作系统也有多种方法,下面就让我挑几种说说吧:1.方法一:直接安装法其实在WIN7+MBR时代,用PE+GHOST镜像的方法装系统,要比直接安装系统速度更快,然而到了WIN10+GPT时代,用PE+GHOST的方法装系统,就有点麻烦了,一是大多数PE没有集成NVME驱动,不认NVME&SSD,二是GPT格式的SSD,无法使用GHOST镜像还原的系统,故此,直接安装反倒更加省事。直接安装既可以用光盘,也可以用U盘,鉴于目前光驱快要退出历史舞台,我们还是以U盘为例吧:用到的软件:1.WIN10镜像文件(也就是下图中的ISO文件,建议去微软官网下载最新版);2.UltraISO,中文名软碟通。用到的硬件:一枚大于4G的U盘和一台电脑。评论接下来就是制作启动U盘,其实就是把系统镜像文件“刻录”到U盘中。第一步,点击文件-打开。评论定位到提前下载好的WIN10镜像文件,并打开。评论然后点击启动-写入倒硬盘映像。评论写入完成。其实对于UEFI启动模式来说,也可以不用UltraISO刻录,直接将WIN10的ISO文件解压缩,并复制到U盘,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但我们为何要多此一举用UltraISO呢?这是因为UltraISO可以隐藏启动分区,这样U盘剩余的空间会以一个空U盘盘符的形式显示,这样你可以尽情的使用剩余空间,而不用担心你所存的文件和启动文件混在一起。评论写入完成后,重启电脑,然后进入BIOS的启动项,将之前刻录好的U盘设置为第一分区。这里顺便解释下为何本人要斜着拍照,因为这样会尽可能的消除摩尔纹,当然,坏处是对大家的颈椎略微有点影响,还请大家担待。评论设置好启动顺序后,继续重启,出现了WIN10的安装界面。评论往下点,出现输入序列号的界面,没有序列号的话,可以将其无视,并直接点下一步。评论版本选择,果断选Pro版。评论有升级和自定义两种安装方式,个人建议自定义(即全新安装),因为升级安装容易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评论选择要安装的分区,分区1是ESP分区,分区2是MSR分区,不能选,第三个分区才是我们想要的C盘。评论开始安装了。评论安装完,让你重启。评论继续进到BIOS,这时要将第一UEFI启动顺序改为浦科特M8Se,之前第一启动项是U盘,但此刻U盘的使命完成了,所以需要将其改过来。评论重启后,出现了熟悉的界面。评论还要进行简单的设置。评论给自己取个用户名,个人建议用英文,因为中文会有各种蛋疼的问题(譬如HTC&VIVE&VR头盔在中文用户名时无法配对等)。评论成功进入桌面,剩下的设置及装驱动等事宜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评论2.方法二:PE安装法用到的软件:1.解压后的WIN10文件(复制到U盘);2.UltraISO;3.基于WIN10基础的PE镜像文件。用到的硬件:一枚大于4G的U盘和一台电脑。该方法依然需要用UltraISO将文件刻录到U盘,不过区别是这次要刻录的镜像文件是PE文件(下图中的第三个文件),鉴于刻录方法和之前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评论制作好PE&U盘后,重启,然后设置一下启动项,将U盘设为第一启动顺序。评论然后进入PE系统,由于本人的这个PE基于WIN10核心而来,自带NVME驱动,所以直接识别出了浦科特M8Se(C盘和D盘)。评论接着从U盘中复制如下文件(夹)到NVME&SSD的C盘。评论然后修改启动顺序,将SSD设置为第一UEFI启动项。评论重启后,出现了熟悉的画面,剩下的和之前的步骤又一样了,这里就略过了。评论安装完成后,重启。评论这里再改回U盘为第一启动项。评论进到PE系统后,将这4个文件删除,要不然,会不停的循环安装过程。评论删完后,拔掉U盘,或者到BIOS里将SSD设为第一启动项,重启后,继续安装步骤。评论3.方法三:克隆大法好之前我说过,采用GPT格式的磁盘,再不能用GHOST简单粗暴的进行备份还原,但这就意味着没有其他办法了么?其实还是有办法的,不过我们需要换一款软件:Acronis&True&Image,该软件支持对UEFI系统进行备份还原,功能比GHOST强大。不过此种方法需要我们之前已经有一个系统,譬如你之前用的是128G的SSD,你现在换成了512G的,但你还想用原来的系统,你就可以直接采用此种方法(注:原来的盘是SATA盘,克隆到NVME盘,有一定几率无法正常使用)。该软件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可直接在现有的系统下使用(目标盘挂为从盘)。评论开始备份,如果是MBR格式的盘,直接备份C盘即可,如果是GPT分区,则还需要勾选那个FAT16分区(即ESP分区,引导文件存于其中)评论选择一个备份文件的存放路径。评论继续往下点。评论备份完成。评论然后开始恢复。评论定位到刚才备份的那个文件(tib格式)。评论继续往下点。评论由于是GPT格式,所以主分区和ESP分区都要选上。评论这一步是指定目标ESP分区位置。评论指定目标主分区位置(即目标盘的C盘,由于挂从盘,故显示为E盘)评论继续往下点。评论恢复成功,重启后就能使用了。评论四、如何对SSD进行简单测试好多人拿到一枚SSD,想知道SSD的一些参数以及性能、温度等表现,这就需要用到一些软件对其进行测试。譬如要查看SSD的信息,可以使用下图的CrystalDiskInfo,该软件能查看SSD的写入量、通电时间等参数,可以避免买到用过的二手货。评论当然,娱乐大师鲁大娘也是可以的。评论顺便跑个分,看看补齐SSD短板后的分数如何?可以看出,整套平台相对于之前用SATA&SSD的65W分飙升到67W分,可见想要跑高分,高性能NVME&SSD是必须的。评论总名次也从之前的309名来到280名。评论当然,如果你嫌弃鲁大娘过于娱乐,不够专业,我们可以换软件测。不过在测试之前,我们要在这里打个勾,否则会出现写入速度会相对实际速度减半的情况。评论然后开始测试,AS&SSD&Benchmark测试,可以看出测试结果比产品盒子上标称的数据略低,但差距不是很大。评论CrystalDiskMark测试。评论TxBENCH测试。评论Anvil's&Storage&Utilities测试。评论如果想测试SSD的温度,则可以用CrystalDiskInfo+跑分软件组合的模式,譬如下图的CrystalDiskInfo+CrystalDiskMark,用CrystalDiskMark的目的是让SSD达到高负载状态,用CrystalDiskInfo的目的是记录SSD温度,M8Se出现的最高温度为60℃,由于其自带散热片,所以比那些动辄8、90度的裸SSD要好一些。评论五、总结尽管茴香豆的茴字有4种写法,但本篇的这几种方法算是比较简单可行的方法,不过授人鱼不如授人渔,Po住更希望读者掌握的不是单纯的操作方法,而是一种思路,只有这样,遇到新的问题,才能让你产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只会生搬硬套,遇到新问题你将会束手无策。想当年楼主为了给Raid0下的磁盘安装win2003,研究了好几天,最终成功的解决了问题,靠的就是不停的思考和一股不服输的钻研精神。以上就说这么多吧,希望本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大家!有浮力:
故人聚街头,邀我去投篮。独孤求一盖,含笑三不沾。
再教一下如何把Ghost&Win7的系统直接恢复到M.2的GPT分区上吧……
半个硬件鸟人
&发表于&10:25&再教一下如何把Ghost&Win7的系统直接恢复到M.2的GPT分区上吧……
这个难度有点大
故人聚街头,邀我去投篮。独孤求一盖,含笑三不沾。
系统管理员
该楼层已被屏蔽 |
感谢楼主分享
何时你我才是朋友。
NEVER SAY NEVE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努力前行的程序猿
在Dell XPS 13安装WIN10和ubuntu双系统
声明:本文后半部分为转载内容,作为我装双系统的参考,但是跟源博主的方法有点出入。本人买的本子是xps13 9360,跟原博主本子有些许差别,今天刚安装完,陆续遇到一些问题,持续更新ing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dell xps13-9360的硬盘模式,进去BIOS可以看到,机器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RAID模式(此为出厂系统的默认模式),ACHI模式,以及两种的混合模式,参考原博主的文章可以知道,如果在原先系统不改变的情况下安装第二个系统,会遇到下面的问题:
1.不更改模式无法安装(找不到硬盘)
2.将RAID更改为ACHI模式,可以识别硬盘,继续往下安装,但是安装之后两个系统将处于两个不同的模式,也就是说,每次切换系统,首先需要进去BOIS里面更改硬盘模式,切换为RAID开启win10,使用ACHI开启Ubuntu,怎一个蛋疼了得!!!(在安装之前,我试了一试更改模式,仅仅将RADI改为ACHI,win10便无法打开,开启就蓝屏,蓝屏的,好喝的。。。。)
下文原博主有介绍他的安装经验,概括下就是更改模式,先安装Ubuntu,然后重新安装win10,小弟菜鸟一个,没尝试过在Ubuntu系统中安装win10,(现在想想,其实好像也没什么,反正原先系统的分区都在,先安装那个系统没所谓的。好吧,我承认当时安装时怕事,选择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套路:在windows上安装Ubuntu,能过来看这篇文章的,基本都有过安装双系统的经验,这里就不扯淡了)
介于此参考,我就想着若是让win10和Ubuntu都处于ACHI模式不就可以了嘛,更改硬盘模式,先装win10,再装Ubuntu还不是手到擒来?不过有一个问题就是:我花钱买的正版win10和office啊?!!难道刚到手就要舍弃它,然后去用盗版的?(贱啊!!!)于是找来dell客服(毕竟xps也算是dell第二款旗舰,有着高级服务),客套几句,说明我的需求:我要干掉出厂系统,在ACHI模式上面重新安装,你们能不能提供我正版授权,事实证明,客服是管用的,只要还是安装win10家庭版,联网自动激活,至于office,dell也包了,这就没问题。下面就开始实干!!!(客服会给你win10家庭版下载链接,自己也可以去微软官网下)
1.下载win10家庭版,制作U盘启动
2.开机F2进去BIOS,更改硬盘模式为ACHI;
3.开机F12进去boot,U盘启动,选择安装盘,把你看见的盘统统删除,最后只剩一个盘时,点下一步,后面的不说了
(这里强行插一句:我是最讨厌直接安装的,因为微软会给你强行分出一会恢复分区,因为有强迫症,我看见这些分区就恶心,我自己的电脑,我爱怎么分区就怎么分区,你凭啥给我搞出几个恢复分区,虽然正常使用看不见这些分区,但是我就是难受,我不喜欢被人强迫的感觉,好吧,扯远了。其实这种隐藏的恢复分区还有一个毛病就是他们都是主分区,知道MBR的人都清楚,MBR只能放置4条目录,而这四条目录也就决定了只能有4个主分区,不说别的,但是windows起码就要占用两个C盘和扩展分区,你再来几个恢复分区,我还要不要装其他系统了???所以一般我都会在选择系统盘的界面按住shift+f10然后使用diskpart分区命令,这个有一个好处就是,你怎么分区安装完系统就只又几个分区,绝对不会多出垃圾恢复分区,至于diskpart怎么用,问度娘吧。)
(偏偏渣渣xps不给我使用分区命令,好气啊,无奈只能点击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总感觉有什么东西被人抓着一样,最后装完系统还是看到了恢复分区,辣鸡!!!哎,强迫症害死人)
4. 这一步更装系统无关,不过我要再强行插一句:装完系统,首先就是要关闭window10的自动更新,把服务里面的windows update也要禁止了,麻蛋,我最讨厌这个功能了,别问我原因,难道每次更新都会缩小C盘需要我明说?我还是那句话,被人强迫的事,老子就是不干,凭啥你给我更新?!!!我的电脑万年都是裸奔状态,至于那送的迈克菲,免费30天,然后我找客服升级了1年使用权,然后我就把迈克菲卸掉了(心理就是这么阴暗),没有什么比裸奔更带感的了。老子就是废话多,老子就是要红字,不服你咬我啊?
5. 进去win10,分区,各位都会,我就不说了
6. Ubuntu系统选择
原博主使用的是Ubuntu15,我这里使用的是Ubuntu16.04,因为同学已经当过小白鼠了,安装完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安装无线网卡驱动,所以我也信以为真了,二话不说,制作U盘启动,重启F12,挂载分区分好之后,我特定将引导分区选为/boot的那个磁盘,为的是win10引导Ubuntu..........照常安装,不得不说,m.2硬盘就是快,分分钟安装完成,无线网卡确实可以使用,系统正常使用没有问题。然而重启之后发现,事实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竟然还是由Ubuntu引导win10,进去win10,打算使用easybcd设置启动顺序,妈的按钮灰掉了(disabled),重启进去BIOS,设置boot
sequence,把win10挪到最上面,启动之后就只有win10l !!!卧槽,你是不是知道我有强迫症,非得跟我反着来???能怎么办?忍了!!!早晚有一天把你卖了,什么事都逆着来,艹。
下面罗列下目前我遇到的问题:
1. 天生爱装逼,买了dell wm615蓝牙鼠标,ubuntu可以配对,就是用不了,你说气人不气人,蓝牙模块驱动待解决;
2. 听歌看视频没声音(浏览器我只用Google chrome,然而chrome已经移除了flash,),aplay -l 给我的结果就是 no soundcards found 我不想爆粗口了,声卡模块待解决;
3. Google Chrome浏览器闪屏,目测这是Ubuntu下面的通病,待解决;
4. Ubuntu光标乱跳;
目前就这4个了,我同学没有这前两个问题都没有,好气啊,不行,我要先去揍我那同学两下子,不然心有不甘,寻得解决方法之后更新
1. 蓝牙问题解决了,原因是我在win10下面已经连接过蓝牙鼠标,在Ubuntu下面就算连接成功也是没有用的。要先解除win10下面的绑定,解决方法说出来很让人无语,取出鼠标电池,然后重新绑定,一般第一次连接都会提示失败,不管它,再连接一次就好了。。。。
2. 声卡模块还是没解决,重新安装16.04系统,使用aplay -l 命令,显示的结果还是no soundcards found...
找来我同学,给他的机器重新安装一遍16.04,依旧没有任何问题(他的本本是xps 13 9350),没有尝试安装15.04的系统,如果16.04都没法解决声卡问题,基本上15.04也是没戏的。现在唯一的解释就是Ubuntu能够识别xps 13 9350的声卡,而不能识别9360的,毕竟9350可是出了官方的ubuntu版本,所以安装Ubuntu没问题很正常,而月份才上市的,所以硬件驱动存在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目前就只能期待官方更新硬件驱动或者社区小伙伴diy驱动了,有空去GIT上面找找,看能不能找到大神针对9360做的声卡驱动。
声卡问题解决了,放炮,撒花。。。
好吧,其实是昨晚搞定了,但是太懒了,今天早上才能完成这篇日志。关于dell xps 13 9360 安装16.04,普遍存在着no soundcards found...这个问题,不过既然装逼地安装了Ubuntu16.04,这么说也得把这个逼装完吧,装到一般算个什么事?
直接在Google搜xps 9360 no sound on Ubuntu16.04,找到的多是9350或者是14.04的,没有关键性进展。逛了一天DELL TechCenter,看看上面关于xps13 9360的消息,能搜出一大堆来,冥冥中感觉真相已经不远了。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让我找到了 总结一下,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法,分别来自和 与
1.bit101 解决方法:在dell官网下载 然后重新制作启动盘,安装。。。。
2.ThomWilhelm 和 mdfischer解决方法:在win10下面更新BIOS至,然后更新内核,mdfischer更新到了4.7,ThomWilhelm没有明说,到我昨晚更新时,已经出到了4.8版本,所以一不做二不休直接4.8(PS:我下载的ubuntu16.04默认是4.4.0版本,如何更新内核版本,可以)
我使用的是方法2,更新之后重启,问题解决!!!
猜想:关于方法1,我估计是recovery image已经更新了内核版本(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也集成了BIOS的驱动),所以能够完美解决。当然这些仅仅是猜想,具体没有试验过,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使用方法1解决,如果解决了,麻烦私信我,告知一下你的BIOS版本和Linux内核版本,不胜感激!!!
下面为转载原文:
新入了Dell的XPS 13超级本,之所以买这个本子,就是看中它轻便且续航持久。这款本子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和苹果的13'' mac book air一较高下的本子。在重量上,占地面积和综合性价比上,还略胜一筹。
我买的本出场安装win10,还附赠1年office 2016 licence。不过鉴于本人的工作性质,以及DIY的偏好,自然微软的系统是不够折腾的。没思考就着手安装系统了。
#压缩WIN10空间
XPS13出场装得是正版WIN10(哥以前屌丝,用不起正版的WINDOWS,现在花了正版的钱却不想用了,真是讽刺)。为了给另一个Linux系统挪出空间,所以在WIN10里,做了磁盘压缩,给WIN10分了一半的空间一共128G。这里有一篇文章可供参考如何压缩和释放分区:。压缩出来打128G空间,放在那里不管也没事,回头安装Ubuntu的时候,要格式化掉的。
#选Linux版本
Linux的系统版本很多,但因为是用在笔记本上的桌面系统,所以可选择的范围是比较小的。基本就是Ubuntu,SUSE等少数几家供应商。在考虑到易用性,社区,驱动,续航支持等要素后,最终选了Ubuntu,版本15.10。(没有装14 LTS的原因后面会说)
#制作USB启动
要装系统首先是要有安装盘。XPS 13为追求轻薄,采用了和苹果类似的策略,不需要的大件统统扔掉。所以多年前还是装机必备的光驱,就直接给干掉了。于是装机就只用通过U盘或网络来安装了。
网络安装只有在学校里的时候搞过,那个时候学校机房设备齐全,人员齐整,有什么问题也好找人帮忙。现在在家,设备有限的情况下,还是老实地用简单的USB安装吧。
先从Ubuntu的站点上下载。
然后用UltraISO压入自己一个8G的U盘。注意U盘大小不能小于4G,因为镜像大小差不多有4G。网上有很多教程,这里有个可供参考:,Ubuntu 15和14的制作过程,除了使用的镜像不一样外,别的都一样。
#第一次尝试安装Ubuntu,无法发现硬盘
重启,按F12进入boot选择列表,选择U盘启动。进入安装条件检查页面时,发现不满足安装条件,没有至少6G以上打空间,安装无法继续。心里当即犯了难了,XPS13带了一块256G固态硬盘,难道系统无法识别?重启,进入USB的Ubuntu系统,sudo fdisk -l查询磁盘列表,的确也没有发现大容量的磁盘设备。无奈只能依靠网络的力量。网上有种说法是XPS13的硬盘是固态盘和机械盘用RAID拼起来的虚拟盘,这样就可以留一部分磁盘是给系统还原而不让用户意外更改。如果要安装Ubuntu等别的系统,就一定要再bios里,把RAID模式转成ACHI模式,同时要把Security
Boot也一并关闭才行。
#修改BIOS配置,安装Ubuntu成功
于是重启进入BIOS,将硬盘模式从RAID改成类AHCI,然后关闭了Security Boot,再重新启动,果然进入Ubuntu安装程序后,Ubuntu识别到了硬盘。进入分区页面,按照/boot 400M ,SWAP(交换区) 8G,/ (根目录) 40G,剩下的都给/home的比例分区。为什么boot要400M,而不是一般的200M呢?因为之后要安装无线网卡驱动,需要装一个4.4的内核,加上原来4.2的内核,常常会导致系统提示无法升级应用和内核,因为boot空间不够——当然不够罗,因为装了2个内核嘛。发正对128G而言,200M也是九牛一毛,设置大点,今后省得动不动就清boot很麻烦的。
另外,在配置的时候,还遇到过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分区完毕后,不是所有的分区都可以被指定为引导分区的。如果恰巧分出来的boot分区无法被指定为引导分区,也不必着急,找下哪个分区可以被指定为引导分区,然后把这2个区的分区顺序换下再重新分下区就行了。不知道这算不算安装程序的一个Bug,有老司机路过的,望予指点。
还有就是如果win10和ubuntu都分128G,大小相近,在删linux分区的时候没看清楚删错了也不要惊慌,因为这个win10在RAID转ACHI后就没用了,没有RAID,出场的win10根本无法正常启动,无论如何都要重新安装的。(除非有人不嫌累,每次切换时都去BIOS里改硬盘模式,有此奇葩偏好者请于此事件发生时表现大惊失色状)
#装无线网卡驱动
接下来就是Ubuntu的安装过程了。刚才说没有装Ubunut 14 LTS,是因为博主哥哥我在机器上装了2遍14 LTS,都卡在检查硬件设备的过程中了。XPS 13出得太新,Linux的驱动没跟上,碰到这样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事情。当时哥已经被之前碰到的各种奇葩问题搅闹的有点心烦了,没心思去刨根揪底问十万个为什么。直接换了15.10,一次安装成功。
在安装完成后,还要做一个事情,就是进入BIOS管理页面,在Boot Sequence选项里,加入一个Ubuntu的UEFI,并把它提升到第一位。这样就不用每次启动的时候按F12选启动项了。这里没有找到什么好的文档可以指导步骤的,不过只要进入Boot Sequence之后,点Add Boot Sequence,多翻翻目录,就能找到Ubuntu的启动项,选择后提升到第一位就行了,只要安装完成,指定了正确打/boot引导区就能看到。
然后启动,看到了亲切的grub开机选项。有Ubuntu,Windows和启动选项,直接选择第一个Ubuntu,Ubuntu系统开始加载。
以为这就装完系统,万事OK了?呵呵,图样图森破啊。Linux系统的一个魅力就在于,驱动永远更不上硬件,特别是新出的机型或硬件设别,直接是逼着各位玩家各种Hack,各种DIY。所以能玩的转Linux的,至少都是骇客小能手。
进入系统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上网。XPS 13把能省的东西都省了,不算底部支撑垫脚的离地纯厚度,最厚的地方也只有7毫米,插双绞线的RJ45网卡接口这么大一只,根本没地方放,所以铁定被去掉的。如果要上网,要么买一个USB转RJ45的转换器,要么就激活无线网卡。哥刚拿到本,真心没想过买啥转换器,就算买,淘宝送货,少则1天,多则三五日,没那心情等。所以就打算直接激活无线网卡。不过XPS
13的官网上没有任何Linux系统的驱动可以下载。
游走于搜索引擎,Dell,Ubuntu等各大论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github上找到了一个人为Ubuntu 14做的无线网卡驱动安装包:。拉下来按照说明拉下安装目录后,执行下install_kernel4.4_with_wifi_and_nvme.bash,然后重启,无线网卡就找到了。(建议bash中的命令逐条执行,这样就算工程中有问题也可以逐条解决。)由于里面使用了4.4的kernel,所以安装完成后,4.4和4.2的kernel同时存在,所以最开始时候说要boot大点,省得升级麻烦。顺便给那位兄弟的点了个“星”。
好了,Ubuntu的无线搞定了,有了网络,剩下的东西,想怎么玩都随便了。 这篇文章是介绍如何做双系统的,下面说说另一个问题吧。
#重装WIN10
这段对于哥而言最开始比较虐心。出厂的WIN10,在RAID改成ACHI后,就不能启动了,必须切换回来。试了多次无果,无奈只能要重新安装WIN10。
如果只是在WIN10的分区上,不过改动别的分区,特别是/boot分区的话,是不会影响Linux的。装完后依靠grub还能进入WIN10。因为出场是WIN10家庭中文版,所以我就网上随便下了一个,然后安装。但是我没有密钥,安装就算完成了,也不能注册激活。哥可是付了钱的正版用户啊,就算WIN10基本不用,也不能花钱还带着顶“盗版用户”的帽子,吃冤枉亏。但XPS13的包装里没有密钥的。打电话去Dell客服,他们回复说密钥是嵌在主板里的(怎么嵌的我也不知道,微软的注册中心和Dell机器的硬件信息绑定?),安装完WIN10就自动注册了,可能是我下的那个盗版盗过头了,产品ID都不对,正常激活门都没有。无奈只能要求Dell邮寄安装盘,都工业4.0时代了,邮寄好low...不过后来客服给了一个微软的网址:,下载家庭中文版后,。然后安装,完成后,脸上网络就自动激活了。这里要给Dell的客服点个赞,售后服务还是不错的。
就这样,双系统都搞定了。(dell有个客服后来好像也对装双系统这个问题感兴趣了,还特地发邮件问我最终是否装好了。呵呵,遇到像哥这样的脑抽玩家,算他们路道粗了)
#ubuntu 15.10电源管理不稳定
之后,双系统的XPS13就再手里欢快的工作了。不过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Ubuntu 15不太稳定,特别是系统挂起时,基本每次挂起必然死机。这样的挂起,还不如直接关机呢。在bugs.freedesktop.org上,发现是,每次挂起,GPU就hang住了。到哥哥写文章这会儿,bug状态都还是NEW。玩新机器装Linux,就要做好这样的准备啊。不过倒是有个workaround,就是grub里设置i915.enable_rc6=0。可以参考我改了grub.cfg中的一行变成这样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quiet
splash i915.enable_rc6=0"。重启后,果然GPU再也没有因为挂起而hang住。
#全部搞定,加周边
XPS 13是一款完全可以和Mac Air Book一较高下的超级本。这样的本,当然周边也是需要的啊。我之后配置了thunderbolt3(也叫Type-C接口)转VGA/HDMI的转换器,USB转RJ45接口的USB Hub。
当然还有XPS13的好基友罗技T630的超薄无线蓝牙鼠标。T630的重量只有70克,dpi可以到800-1000。同时XPS13自带蓝牙模块接蓝牙鼠标都不要插接收器,连USB接口都省了。T630和XPS 13银色本放在一起简直是绝配,都是超轻/超薄(XPS13只有1.2Kg),连色调都很搭,银色金属外壳配黑色碳纤维塑料,这对基友的出现,真的让人觉得是Dell和罗技商量好的。
不过因为蓝牙的2.4GHz的频段和无线网络频段重叠,所以离得太近就会互相干扰。哥哥的路由器放在的写字台XPS13的旁边,所以到下载峰值的时候,T630基本趴窝。为了这个问题,哥又换掉了原先的路由器,改用TP-LINK WDN7400,开通5GHz频段,这样就和蓝牙的2.4GHz频段不会互相干扰了。XPS13是支持802.11 a协议的,就是说支持5GHz频段,这样一来,既不干扰蓝牙设备,无线传输最高也可以达到1300Mpbs,绝对给力啊。
最后来两张全家福吧,拍的丑了点,大家凑合着看吧:)
没有更多推荐了,
加入CSDN,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与500万程序员共同成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2 nvme装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