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国家不允许离婚互金平台上架金交所的产品.简理财怎么办

[转载]斐讯零元购是普惠科技还是骗局?合作互金平台联_7_用户_新浪博客
[转载]斐讯零元购是普惠科技还是骗局?合作互金平台联_7
近期,不少粉丝在后台留言,希望解析一下联壁金融。此前,深水财经对并无过多了解,但是对它的合作方斐讯却有所耳闻。模式获得广泛关注,曾大量在楼宇电梯等渠道进行广告投放。早期的形象代言人母其弥雅也更换为目前的陈伟霆。在诸多的网赚群、羊毛群中,斐讯的产品也是被广泛关注的撸毛品种。在深水财经调查中发现,被斐讯方面大肆宣传为普惠科技的零元购模式,很可能是一场自导自演的庞氏骗局。虽然目前斐讯在京东商城中的各类产品,已经隐去了"0元购"字样。但是从斐讯的产品介绍中,依然可以得知购买上海斐讯的电子称、路由器、空气净化器等产品,将会获得一个所谓的K码。用户将获得的k码在与斐讯合作的两家互联网金融平台联璧金融和激活则会获得购机款全额分期返还。根据购买的斐讯产品的不同,分期返还数也从3个月到12个月不等。华夏万家金服前身为清盘平台车丰汇根据官网信息,华夏万家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注册资金5000万,2017年6月获得A轮融资1.2亿。公司以上海、成都为双总部基地,分公司覆盖北京、深圳、南京、武汉、济南等省会城市。公司主要从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依托健全的风控体系和云计算、大数据技术,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为大众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在官网信息中,除了和斐讯合作的0元购之外,并未看到过多的关于业务的介绍,而宣称的1.2亿元A轮融资也并未披露相关投资方,甚至查不到任何信息。根据官网信息显示,华夏万家金服发布的理财项目主要有零钱罐和U享计划,收益率在年化7.8%之间,投资期限由一个月至一年不等。根据介绍,U享计划的融资款均用于优质债权项目。深水财经通过查询U享计划的具体资产列表,发现所有资产均为提供担保的企业借款。虽然具体合同进行了马赛克处理,但通过细节可以发现,不同项目所用的借款资料,为同一套。通过查询华夏万家金服的历史材料,深水财经发现,现在的华夏万家金服居然就是曾在2017年宣布。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在车丰汇p2cgou运营期间,就曾有多家媒体报道其包括涉嫌虚假标的,涉嫌自融、利用"央企"背景虚假宣传等问题。有媒体报道甚至同一辆车在半个月内发布三次借款期限为30天的抵押借款。有投资者在维权群中爆料称,"拨打客服电话是一个男的接听,他自己同时充当三个角色:会计、文员和老板"。通过查询工商资料发现,华夏万家金服目前为自然人股东王婉萍实际控制。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通过查询目前股东的关联关系,并未发现与上海斐讯的直接关系。但是从两则历史工商资料变更中,曾快进快出华夏万家的两位法人股东却引起深水财经注意。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华夏万家金服原平台车丰汇于日清盘,5月26日就进行了工商变更,上海柏雪和上海松崖接替原股东胡迪和张九妹。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后两家公司对车丰汇平台进行了收购。通过查询和上海松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可以发现,该两家公司均为。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而这家上海联璧电子科技正是斐讯另外一家合作平台——联壁金融的运营公司。联壁金融与上海斐讯关系匪浅
募集资金去向成迷联璧金融是比华夏万家金融更早与上海斐讯合作的互金平台,目前除了和斐讯合作的项目之外,还有两款产品活期产品零钱计划和定期投资。深水财经查询发现,该两款产品,对资金的具体投向均未标明,甚至连具体标的都未列出,已经涉嫌设立资金池和自融。曾有媒体报道,联壁金融与华夏万家借款公司与上海斐讯关系密切。据工商资料显示,上海联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联壁科技股东包括自然人侬锦和其他四家法人机构。从股东信息表面上看不出上海斐讯与联壁金融有任何关联。然而在工商信息变更历史中,深水财经发现了些许蛛丝马迹。2017年5月,联璧金融所属的上海联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联璧电子科技)进行了工商注册信息变更,除了更名为上海联璧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同时将公司股东从四个自然人变更为四家企业。变更前,两位名为"陈海东"和"金伟"的个人股东被证实与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存在各种合股经营的利益关系。变更后,虽然四个与斐讯密切关联的自然人在股东列表中消失,但斐讯与联璧金融之间并未"划清界限"。多名在联壁金融身居要职的人员,都曾出现在上海斐讯的相关公司中。抽丝剥茧,所有的线索均指向了这家核心公司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深水财经通过查询发现,上海斐讯的股东列表可谓阵容豪华。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股东列表显示,目前最大的单一股东上海丹佳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资本市场上声名赫赫的中植系旗下资本运作平台。中植系通过中融信托持有上海斐讯。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虽然顾国平直接持股上海斐讯仅有19.45%,但是深水财经通过查询细节发现,三股东上海画楼西畔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四股东上海欣竺投资有限公司历史信息中,顾国平都是重要角色。其中顾国平曾是四股东上海欣竺的法人代表,而通过层层股权穿透,宁波银行身影在背后隐现。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上海斐讯第五大股东同样身份显赫,为上海松江国资委旗下资产管理平台。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然而,即便有中植系、宁波银行、上海松江国资委等股东加持,但是斐讯自身的风险却日益显露。根据相关信息显示,上海斐讯因为一桩合同纠纷被法院列为失信公司。此外,涉及的各种纠纷多达数十起。互金狗提示网贷内幕p2cgou深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0,358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您现在的位置:>足球推荐
互金平台彩云Bank与盈科律师事务所正式签约(组图)
(原标题:互金平台彩云Bank与盈科律师事务所正式签约(组图))
  今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并得到了政策相关倾斜,P2P网络借贷模式也风生水起。但正因为发展速度快,问题平台也出现不少,当前国内P2P平台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平台不仅沉重打击了投资人的热情,也使很多诚信合法经营的P2P平台深受其扰。年关将近,不少合规经营的P2P平台开始寻求外部强力风控为自身风控加分。近日,为建立完备的风控机制,保障所有流程有法可依,彩云Bank与盈科律所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并邀请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担任公司的法律顾问,为彩云Bank及投资人提供法律服务。
  盈科方面负责人表示,P2P作为一种投资手续简便,资金回报率高的新型融资形式,正处于风生水起的上升期,但因为发展时间短,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十分健全,达成战略合作后,盈科律所将通过律师完善平台合同文本、周密平台风控体系、提供业务合规指导等,从而更好的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平台的持续健康发展。资料显示,盈科律师事务所是一家源自中国的全球化法律服务机构,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球商务法律服务,汇集了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各类专业律师和法律专家,执业律师人数已经跃居中国律师事务所前列。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天津、昆明、福州、青岛等全国三十多个城市均设有办公地点,在纽约、芝加哥、巴黎等亦设有二十多家分支机构。 &
  国企高管出身的彩云Bank CEO朱华,非常熟悉互联网金融、财务、法务等相关业务。对于本次与盈科律所的合作,朱华非常重视。他表示,“如此实力的律师事务所对我公司的规范和监督,间接保证了投资人的安全。尤其是知名律师的加入,将为彩云Bank的投资人提供优质的法律顾问服务。” P2P理财正处在互联网金融的风口上,彩云Bank坚持以短期理财为主的同时也在不断尝试推出新型金融产品,“彩云计划”理财产品与收益高达16.8%的新手专享标吸引了众多投资人关注。而本次与盈科律所的合作,能有效降低投资人对彩云Bank业务合规性的担忧,同时,在盈科律所严格的指导和协助下,彩云Bank的经营也必将更加规范合理。
(来源:网络整理)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联系邮箱: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seng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周排行月排行互金平台该如何做广告?金融推介的法律规制路径
发布时间:&&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大成律师事务所&&
  2016年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集中爆发了一系列重大案件,其中虚假宣传、误导销售和不当劝诱等现象频发,甚至到头来发现某些销售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根本还不具备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如此“野蛮”的生长方式使得大量金融消费者蒙受了巨额经济损失,也为方兴未艾的金融创新蒙上了一层阴影。本文分析上述问题后认为,可借鉴英国关于金融推介的监管思路,形成对金融商品销售行为的全面规制。文章从金融推介的基本概念入手,重点介绍了英国对于金融推介的许可规制与行为规制等内容,并结合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广告专项整治等监管实践,提出了对金融推介进行法律规制的一些思路和启示。  一、问题的提出  日,北京市一中院公开宣判了e租宝案一审判决,“钰诚系”公司及其高管丁宁、张敏等人因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获刑,公司被判处19亿元罚金,主犯丁宁被判处无期徒刑,处罚金1亿元。[1]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至此,平台第一大案最终落下帷幕。  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并不具备银行业金融机构资质的钰诚系公司通过运营“e租宝”、“芝麻金融”两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布虚假的融资租赁债权项目及个人债权项目,将其包装设计成“e租稳盈”、“e租富享”等若干投资产品向社会公众销售,并不惜豪掷千金在央视网、北京卫视等各大知名电视媒体黄金时段推广e租宝品牌“大戏”,甚至高铁、地铁、公交站也能随处可见e租宝的广告宣传,误导了大量不明真相的投资者陷入其精心编织的财富谎言之中。[3]  e租宝成功利用了知名媒体的公信力为其背书,媒体推广效果明显,投资者数量随着品牌宣传力度的加大稳步上升,被调查前的半年时间就吸收了近90万名投资人。[4]钰诚系不仅发布了虚假的融资租赁项目,而且还通过大量的金融广告对这一“弥天大谎”进行了虚假宣传和形象包装,从而有效地骗取了广大投资者对其所售金融产品及服务的信任,最终造成了众多投资者的巨额损失和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5]  对于互联网金融广告的规制,可以从2015年9月起实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以下简称《广告法》)找寻相关规定。[6]其第四条规定,广告中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第十一条规定,广告内容涉及事项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与许可的内容相符合;第二十五条规定,招商等有投资回报预期的商品或者服务广告,应当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提示或者警示,不得对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的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等。这些规定体现了金融广告规制中关于禁止不当劝诱、行政许可和强制风险提示等重要原则。但是,《广告法》全文始终未曾出现“金融”二字,所以并未针对金融商品及服务的广告这一类特殊情况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对金融领域的商品和金融服务的广告推介行为尚存在专门性不足之局限。尚须将金融广告定位为商业广告或招商广告,[7]方才能视作一般性规定加以规制与适用。2016年7月颁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若用于互联网金融广告的规制,同样存在上述针对性不足的困境,只能暂时将其中关于互联网广告的一般性规定适用于互联网金融广告之中。[8]  二、“金融推介”的概念引入  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投资者群体不断扩大,面向社会公众推销金融产品的行为也越发普遍。目前,我国诸如《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等金融监管法多只对金融产品的直接销售行为进行规制,而《广告法》多针对普通的广告,两者在金融广告领域的监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和真空地带,故可引入英国“金融推介”的概念将直接的金融推销行为和较为间接的金融广告行为统一纳入监管范围。  金融推介(Financial Promotion)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的金融监管法律提出。所谓金融推介,是指在商业活动中表达出来的,以促成投资活动为目的的邀请或诱导行为。[9]所以,金融推介是为使他人从事金融投资活动,通过传播、给予相关产品或服务的信息而作出的劝诱、劝导之行为。它能广泛地涵盖金融广告和金融商品销售行为,从而有效地应对金融市场日益翻新的推销手段、达到倾斜保护金融消费者的目的。[10]  需要注意的是,金融机构所推介的金融产品,都只是一系列权利和义务的创设。投资者所购买到的“金融商品”,其实仅是一纸合同,以及未来那尚不确定的收益。金融机构既可能直接销售自己设计的金融产品,也可能因具有相应的资质或优势而作为中介代为销售金融产品。虽然两者与投资者形成的法律关系不同,但在推介行为方面却是相似的。此时,金融机构向投资者推介金融产品的过程通常是这样的:[11]先是金融机构设计出一系列由法律关系组合而成的金融产品,再通过商业广告等形式向社会传播该产品的信息,最后与投资者签订购买金融产品的合同。所以,金融推介既包括直接面向特定投资者实施的推销行为,也包括发布金融广告等面向非特定交易对象的宣传行为。  英国通过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法,构建出了金融业经营者与金融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系,将金融推介环节的全部经营活动都纳入了法律监管的约束框架,实现了对“投资产品被销售至公众之方式”的全面覆盖,[12]避免了金融商品销售环节的监管漏洞。  三、金融推介的许可规制  在英国,任何人或公司需要推销金融服务或金融产品,都需要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授权或已经授权主体的批准。所有的金融推介行为都要受到英国《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Act 2000,以下简称FSMA 2000)第21条“金融推介规制”(Restrictionson Financial Promotion)的监管,未经授权的任何人在经营过程中都不得传播关于从事投资活动的邀请或引诱。[13]因此,只有经过监管当局授权的金融机构,才能从事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推销活动,没有牌照或资质的其他任何人都不可以从事金融推介活动。无论是间接的金融广告,还是直接面对面地推销,只要劝诱客户从事金融业务,都必须经过批准。  英国法对金融推介采取了“全面禁止少数例外”的许可原则,对推介行为进行了严格的监管,主要目的是对投资者进行保护。因为投资业务本身很难做到全面监管,对投资者的保护更多地依赖于限制宣传资料的传播。[14]在通过《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前,英国官方政府更是直截了当地指明金融服务的营销行为如广告或未经请求的电话推销会导致消费者作出重大或高风险的承诺,所以政府需要对此作出特定性的控制以便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15]  笔者认为,金融机构在向金融消费者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投资推介时,不仅必须具有从事金融业务的主体资格,相关的投资产品也必须获得金融监管部门的许可,否则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的真实性、合法性也就无从谈起。“未经授权的金融机构不能销售金融服务和投资产品”,这也是英国法在规制金融推介行为时确立的首要原则。其二,对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推介行为进行的许可规制,应该贯穿于金融服务的各个阶段。因为金融产品只有在获得金融监管部门的许可之后才能开始进行正式的设计开发,即是说,金融产品在诞生之初就应该解决合法性的问题,然后才能进行对外发行和推介。若在宣传推广阶段发现其尚不具备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那么整个推介的行为从根本上就是违法的,应当严厉禁止。第三,对金融推介的许可监管,还应包括具体营销人员的资格审查。从事金融推介的营销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的金融专业知识和投资经验的从业人员才可能适当地向客户推介适合的金融产品。  所以,对于金融推介的许可规制,金融监管部门既要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严格把控,又要针对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和人,明确只要从事金融业务就必须要有金融牌照,从事哪项业务就要领取哪种牌照;对有牌照的机构要严格监管,对没有牌照从事金融业务的更要严厉打击。[16]对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推介功能和法律关系相同的金融产品,要按照同一规则、由同一监管部门监管,比如,银行若要销售基金产品就必须取得证监会颁发的基金销售牌照。[17]  四、金融推介的行为规制  “行为监管”的概念由英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泰勒(Michael Taylor)于1995年在其著名的“双峰”(Twin-peaks)监管理论中提出,其认为金融监管存在两个并行的目标:一是审慎监管,旨在维护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发生系统性危机或金融市场崩溃;二是保护消费者权利,通过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监管,以防止和减少消费者受到欺诈和其他不公平待遇。[18]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以下简称FCA)负责对所有在英金融机构进行行为监管,[19]由此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金融推介行为规范。  (一)适合性原则与“零售客户”特别保护  “将适当的产品推荐和销售给适当的客户”,是金融商品经营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20]金融机构在向客户特别是零售客户提供一项新的金融服务或销售金融产品时,一般须先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和投资知识与经验,判断客户是否具备相应的风险认知与承受能力,是否适合该款金融服务或金融投资产品。[21]  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指令》(Market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Directive, 以下简称MiFID)要求投资公司在提供投资顾问服务或者投资组合管理时,应主动向客户获取必要的信息,了解客户对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投资知识和经验,然后识别这种信息,以便能够评估该项投资服务或产品是否适合该客户。[22]同时,投资公司也要了解客户财务状况和投资目标,从而提出合适的投资建议并推荐合适的投资产品。[23]  英国在确定对金融消费者应提供的保护程度时,特别规定了非专业消费者(例如普通民众)所需要的保护程度,显然要高于专业消费者(Professional Consumer)。并在确认消费者保护基础上,增加了大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私法规范,其中就包括金融机构销售劝诱等行为规范。[24]FCA在监管规则中使用“专业客户”(Professional Clients)与“零售客户”(Retail Clients)对客户类别进行区分。[25]专业客户指拥有丰富投资经验和投资知识,能够自行做出投资者决策、自行评估投资风险的客户,具体指经核准并受监管的金融市场运营实体。在专业客户中,又细分出专业能力更强的合格对手方,包括投资公司、信贷机构、保险公司、可转让证券集合投资计划及其管理公司等。专业客户和合格对手方之外的其他投资者被认为是非专业客户,即零售客户。[26]投资公司针对不同的投资者类型执行差异化的投资者保护措施,相对于专业客户和合格对手方而言,零售客户将受到更多的保护。  英国《经营行为手册》(Conduct of Business Sourcebook, 以下简称COBS)规定,如果金融业经营机构对专业水平较低、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零售客户进行推介传播,需有更为严格的规定:第一,对任何相关风险没有给出公平且突出的指示时,也禁止强调相关投资产品的收益;第二,信息必须以可被客户理解的方式呈现;[27]第三,若与其他产品或公司进行比较,必须以一种公平且均衡的方式呈现出来。[28]  (二)提供必要信息、进行风险警示等说明义务  由于金融商品的特殊属性和金融消费者的信息弱势地位,在进行金融交易及相关商谈时,英国法律要求客户必须被给到所有的必要信息(All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以使客户对任何给定的投资机会能够形成明智的判断。[29]当然,上述必要信息应以客户能够理解的方式传递给投资者,以使得金融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金融商品的全方位信息,有利于处于信息弱势的一方有能力做出独立的判断和决定。此处可参照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义务,强调在销售金融商品的整个过程中的推介行为都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不得遗漏或虚假陈述。除了金融商品之外,披露的对象还应包括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自身的情况和信息,如公司的住址、名称等。[30]  另外,普通的金融消费者通常不具备分析复杂金融商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往往不能充分理解金融产品中所蕴藏的投资风险。所以,欧盟及英国法规定,一家投资公司提供给每位客户的信息还必须包含“适当的指引和风险警示”,以阐明该项金融工具或特定投资战略的风险。[31]投资公司要让客户知晓投资风险,并在识别客户具有什么级别的专业知识后,对客户购买该投资产品提供必要的风险警示,从而防止金融机构仅向消费者报喜不报忧的情况。  (三)公平、明确且不具误导性规则  投资公司传播给客户或潜在客户的所有信息,包括金融推介,应公平、明确且不具误导性。[32]该项规定是对推介内容的要求,旨在减少因被从业者欺诈或误导而引发的纠纷,是FCA判断金融推介行为是否合规的重要标准。[33]当一项产品或服务将客户资金处置于危险之中时,投资公司应当在金融推介中明确这一点(Make this Clear);推介宣传材料中引用收益图表数据的,应给客户留下该项投资的短期前景和长期预期收益相平衡的印象;服务费用的结构较为复杂或有多个收费要素时,相关的收费信息应当公平、明确且不具误导性,而且要充分重视接受者的需求。[34]一项传播或金融推介在描述一项产品或服务的特征时,不应使用“有保证的”(Guaranteed)、“受保护的”(Protected)、“安全的”(Secure)等术语,除非这项术语能够做到公平、明确且不具误导性。[35]  (四)关于业绩陈述的规定  在金融产品推介过程中,金融机构常常会通过发布过往业绩或模拟未来业绩等方式来暗示其服务带来的收益,从而达到引诱投资者签订投资协议的目的。英国法律对此作出了规定:金融推介中的过去和未来之绩效,要求以往业绩材料必须提供信息的来源和参考期限,必须清楚地表明投资者过往的表现并不保证未来的绩效,也必须清楚地表明所涉及的货币。[36]在与零售客户交流过程中,不能显著强调以往的业绩,应当特别警告这些数据参考的是过去的业绩,而过往业绩并不能可靠地指示未来的结果。[37]投资公司模拟未来的业绩必须保证,信息不是参考以往的模拟业绩,而是基于客观数据的合理假设;如果该模拟的未来业绩是基于一个总体表现,那么还应揭示手续费、酬劳或其他费用的影响;必须含有显著的警告,告知投资者这种业绩预测不是关于未来业绩的可靠指示。[38]  (五)未经事先同意的引诱  英国的金融监管者严厉禁止金融机构未经事前同意或邀请,而主动向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投放金融广告。[39]英国法严格管制金融产品或服务的营销宣传广告,禁止对金融消费者进行没有邀请的劝诱,如自动找上门的销售、陌生的销售电话(Cold Call)等;禁止未经投资者同意,通过信函、E-mail、访问等手段进行推销活动,金融投资公司及其中介经纪人也只有在投资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以这些手段进行推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保护金融消费者稳定安宁的私人生活,使其正常生活不受推介行为的侵扰。这些对金融营销行为的禁止措施很好地解决了E-mail、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导致的投资广告、骚扰电话泛滥的情况。[40]  五、对我国金融推介规制的启示  英国法规定,没有FCA的授权,任何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经营过程中都不得以缔结投资为目的,对受到监管的金融产品传播邀请或引诱。[41]英国通过对金融推介活动的开创性规定,以及制定相应的业务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了对金融产品销售环节的法律监管覆盖,达到了倾斜保护金融消费者、维护金融市场经营秩序的目的,对我国具有诸多借鉴意义。  第一,明确提出“金融推介”的概念,对金融推介活动采取严格的许可规制模式。通过本文对金融推介之概念的探析可知,无论是特定的投资劝诱(Investment Recommendation),还是针对社会公众等不特定消费群体的金融广告,两者本质上均属于为招揽顾客而进行的金融市场营销行为,都应纳入金融推介的监管范围。[42]任何人要做任何形式的金融推介,都必须要有相应的金融牌照。2018年2月,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开展金融广告治理工作的通知》,重点打击非持牌机构违法违规发布金融广告行为,便体现了这一监管趋势。对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进行销售和推介,不仅需要具备准入性的主体资格,而且从事哪项业务就要领取哪种牌照,并对同一法律性质的金融产品适用标准一致的监管规则,从而实现机构监管、行为监管与功能监管的全覆盖。  第二,我国现有法律中与金融推介有关的规定多属于一般性规定、援引适用起来尚存在一定的障碍,而金融监管部门制定的专门性规定又比较分散,规则标准与话语体系尚不太一致。比如,日开始实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其涉及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仅有第二十八条一个条款的规定:“提供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经营地址、联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信息。”该条文只是简单地阐述了金融业经营者基本的信息披露义务和风险提示义务,而整个《消法》针对的仍是普通商品和服务,对金融商品和服务这一特殊形式,并不能满足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需要。[43]同时,消费者的范围也无法完全涵盖金融服务领域的金融消费者,导致现行《消法》无法全面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44]  另一方面,在涉及金融推介保护对象的称谓这一基本概念时,各个金融监管部门出现了各执一词的情况:中国证监会一直以来是“投资者”概念的坚定使用者,代表性规定如《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以及《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等;中国银监会通常将其保护的对象称为“客户”,如《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保监会在《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中使用了“保险消费者”的概念,在《中国保监会关于严格规范非保险金融产品销售的通知》中又使用了“客户”的概念;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则全面提出了“金融消费者”的概念。“举轻以明重”,各金融监管部门对于上述基本概念的使用尚不一致,所以很有必要借鉴英国的经验,将各个金融监管部门的专门规定整合起来,针对金融推介行为制定相对统一的行为规范,从而将涉及金融推介的全部经营活动纳入到标准一致的法律监管框架之中。  引入金融推介的概念并进行统一的行为规制,不仅可以调和各监管部门在规制金融产品推销行为时产生的规则冲突,还可以广泛覆盖金融广告的监管。如果能早早按照英国这种严格的授权许可模式进行监管,比如制定金融广告发布的市场准入清单,明确发布广告的金融及类金融机构是否具有合法合规的金融业务资格以及可以从事何种具体金融业务,依法设立金融广告发布事前审查制度等,[45]那么像e租宝案这种机构没有金融营业资质、融资租赁产品没有获得许可、推介信息虚假的情况将会大大减少,因为其中所暴露的种种问题都会被消灭于萌芽之中。  总之,借鉴英国的思路对金融推介行为进行专门或专章规定,不仅能使得投资者的权益得到更加强有力的保护,也可使得各类金融推介行为进入更为合法化、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发展轨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宝不允许上架二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